CN204514488U - 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以及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以及空调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14488U CN204514488U CN201520113217.3U CN201520113217U CN204514488U CN 204514488 U CN204514488 U CN 204514488U CN 201520113217 U CN201520113217 U CN 201520113217U CN 204514488 U CN204514488 U CN 2045144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t end
- end instrument
- temperature sensing
- sensing tube
- press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4—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G01K1/146—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arrangements for moving thermometers to or from a measuring posi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16—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 G01K7/2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the element being a non-linear resistance, e.g. thermist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4—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82—Resistor making
- Y10T29/49085—Thermally variab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以及空调机,在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中,热感测器向感温筒的插入变得容易,热感测器难以从感温筒脱落。在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中,用于将热感测器按压于感温筒的内表面的固定部件具备:内侧折弯部和外侧折弯部,它们形成于长条部的一端部,其中,内侧折弯部作为从筒插入端插入到感温筒内的热感测器的止挡件而发挥功能,外侧折弯部与筒终止端对置;以及内侧折回部和外侧折回部,它们形成于长条部的另一端部,并对感温筒的筒顶面进行夹持,形成于内侧折回部的突出部的顶点、以及形成为与内侧折回部连接的按压部的末端这两点对热感测器的侧面进行按压,按压部与热感测器的插入侧的侧面所成的接触角为锐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以及空调机,特别是涉及将热感测器安装于感温筒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以及具有热感测器安装构造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例如公开有如下实用新型:将筒状的感温筒钎焊于作为被检测温度部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配管的温度检测部位,将圆柱状的热感测器插入于上述感温筒,并且利用板簧将热感测器按压固定于感温筒的内表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实愿昭57-168819号(日本实开昭59-72523号的microfilm)(第1页、第5图)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中的板簧,在长方形的板材形成有两段相连的圆弧状(末端平滑的近似w字形)的弯曲部,并且一端部大致折弯为“コ”字形而形成卡止部,板簧的另一端部大致折弯为L字形而形成抵接部。
因此,若将板簧的弯曲部插入到感温筒的内部,使板簧的卡止部从感温筒的一方的端面侧卡止于该感温筒的外表面,使板簧的抵接部与感温筒的另一方的端面抵接,则板簧变得不容易从感温筒脱落。另外,若在上述状态下将热感测器插入于感温筒,则热感测器借助板簧的弹力(相当于弯曲部的弹性恢复力)而被按压于感温筒的内表面。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中,在板簧形成的两处部位的弯曲部的末端与热感测器接触,上述末端形成为曲率半径较大的圆弧状。因此,虽然容易克服板簧的弹力(准确而言,是基于弹力的摩擦力)而将热感测器插入到感温筒的内部,但同时也容易将热感测器从感温筒向外部抽出。
这样一来,例如,在组装时意外拉动与热感测器连接的引线、或者引线卡挂于某处时,存在热感测器轻易便从感温筒脱离的问题。
另一方面,若通过增大弹力而使得热感测器无法轻易地从感温筒脱离,则存在如下问题:将热感测器插入于感温筒的力增大,作业性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第一目的在于获得容易向感温筒插入热感测器,并且使得热感测器难以从感温筒脱离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
另外,其第二目的在于获得具有上述热感测器安装构造的空调机。
(1)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筒状的感温筒,其两端开口;热感测器,其插入到上述感温筒的内部;以及固定部件,其具备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用于将上述热感测器按压于上述感温筒的内表面,上述按压部的末端与插入到上述感温筒的内部的上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上述热感测器的筒插入端侧的侧面与上述按压部所成的角度为锐角。
(2)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装配有:制冷剂配管,其用于至少执行制冷循环;以及上述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其设置于上述制冷剂配管。
(i)在本实用新型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中,由于固定部件的按压部的末端与上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热感测器的上述筒插入端侧的侧面与上述按压部所成的角度为锐角,因此,当将热感测器从筒插入端朝向筒终止端插入时,按压部的末端在热感测器的侧面滑动,按压部受到使其从热感测器的侧面分离的方向的力,因此,热感测器的插入变得容易。另一方面,若欲将热感测器从筒终止端朝向筒插入端抽出,则按压部受到朝向热感测器的侧面的力,按压部的末端陷入热感测器的侧面,因此,无法或者难以抽出热感测器。
因此,即便通过减小按压部对热感测器进行按压的按压力,以使热感测器的插入变得容易,也无法或者难以抽出热感测器,因此,能够使按压部即固定部件实现小型、轻量化。
(ii)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中,由于装配有设置于制冷剂配管的上述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因此,即便例如在组装时意外地拉动与热感测器连接的引线、或者引线卡挂于某处,热感测器也不会轻易便与感温筒分离。因此,组装时的作业性得以提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中,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件由板材或者线材形成,并具备:长条部;折弯部,其形成为与所述长条部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连接;以及折回部,其形成为与所述长条部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连接,并朝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所述按压部形成为与所述折回部的末端连接,并以逐渐远离所述长条部的方式倾斜,所述长条部沿所述感温筒的外表面配置,所述折弯部与筒终止端抵接或者对置,并且,在所述折回部从所述筒插入端侧插入到所述感温筒的内部的状态下,当所述热感测器插入到所述感温筒的内部时,所述按压部的末端与所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所述热感测器被按压于所述感温筒的内表面。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中,优选地,在所述折回部形成有向远离所述长条部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按压部的末端与所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时,所述突出部的顶点也与所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中,优选地,在所述按压部的末端与所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时,所述折回部的末端与所述感温筒的内表面抵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中,优选地,所述热感测器的端面与所述折弯部抵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中,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件具备:长条部;内侧折弯部以及外侧折弯部,它们形成为与所述长条部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连接;以及内侧折回部和外侧折回部,它们形成于所述长条部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其中,所述内侧折回部朝向所述内侧折弯部的方向,所述外侧折回部朝向所述外侧折弯部的方向,所述按压部形成为与所述内侧折回部的末端连接,并以逐渐远离所述长条部的方式倾斜,所述长条部沿所述感温筒的内表面配置,所述外侧折弯部与筒终止端抵接或者对置,并且,在所述外侧折回部在所述感温筒的外表面配置于所述筒插入端侧的状态下,当所述热感测器插入到所述感温筒的内部时,所述按压部的末端与所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所述热感测器被按压于所述感温筒的内表面。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中,优选地,在所述内侧折回部形成有向远离所述长条部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按压部的末端与所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时,所述突出部的顶点也与所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中,优选地,在所述按压部的末端与所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时,所述内侧折回部的末端与所述长条部抵接而将所述长条部按压于所述感温筒的内表面。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中,优选地,所述热感测器的端面与所述内侧折弯部抵接。
附图说明
图1A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整体的立体图。
图1B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整体的立体图。
图2A是对图1A、图1B所示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一部分(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2B是对图1A、图1B所示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一部分(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对图1A、图1B所示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整体的侧视时的剖视图。
图4A是对图1A、图1B所示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一部分(固定部件)的功能的侧视图。
图4B是对图1A、图1B所示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一部分(固定部件)的功能的侧视图。
图4C是对图1A、图1B所示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一部分(固定部件)的功能的侧视图。
图5A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一部分(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5B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一部分(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整体的侧视时的剖视图。
图7A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整体的立体图。
图7B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整体的立体图。
图8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一部分(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9A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整体的立体图。
图9B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整体的立体图。
图10A是对图9A、图9B所示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一部分(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0B是对图9A、图9B所示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一部分(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对图9A、图9B所示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整体的侧视时的剖视图。
图12A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热感测器抽出方法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整体的立体图。
图12B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热感测器抽出方法进行说明的图,且是侧视时的剖视图。
图13A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空调机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一部分(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13B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空调机进行说明的图,且是放大示出其一部分(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长条部;12…端部;13…端部;15…狭缝;16…狭缝;20…折弯部(内侧折弯部);30…折回部(内侧折回部);31…插入侧倾斜部;32…突出部;33…终止侧倾斜部;34…末端;40…按压部;41…末端;50…外侧折弯部;60…外侧折回部;61…外侧垂直部;62…外侧圆弧部;63…外侧插入侧倾斜部;64…外侧突出部;65…外侧终止侧倾斜部;70…分离用板材;80…热感测器;81…引线;82…终止侧端面;83…插入侧端面;90…感温筒;91…筒顶面;92…筒侧面;93…筒底面;94…筒终止端;95…筒插入端;100…固定部件;200…固定部件;300…固定部件;310…长条部;320…折弯部;330…折回部;332…突出部;340…按压部;341…末端;390…感温筒;391…筒半圆筒面;392…筒侧面;393…筒大圆筒面;394…筒终止端;395…筒插入端;400…固定部件;1000…热感测器安装构造;2000…热感测器安装构造;3000…热感测器安装构造;4000…热感测器安装构造;5000…空调机;510…热交换器;511…散热板;512…导热管;520…制冷剂配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A~图4C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图1A以及图1B分别是示出其整体的立体图,图2A以及图2B分别是示出其一部分(固定部件)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其整体的侧视时的剖视图,图4A~图4C分别是示出其一部分(固定部件)的功能的侧视图。此外,各图是示意性地绘制的图,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方式。
(热感测器安装构造)
在图1A以及图1B中,热感测器安装构造1000具有:筒状的感温筒90,其两端开口;热感测器80,其插入到感温筒90的内部;以及固定部件100,其具备按压部40(参照图2A及图2B),该按压部40用于将热感测器80按压于感温筒90的内表面。
(感温筒、热感测器)
感温筒90的截面大致为马蹄形,具备平面状的筒顶面91、一对筒侧面92、以及圆弧状的筒底面93。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其一端称为筒终止端94,将其另一端称为筒插入端95。
热感测器80是利用热敏电阻之类的半导体元件对测定对象物的温度进行测定的温度计,由热传导率较高的铜或者铜合金形成为圆筒状。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其一方的端面称为终止侧端面82,将其另一方的端面称为插入侧端面83。而且,在插入侧端面83连接有引线81。
(固定部件)
在图2A以及图2B中,固定部件100通过对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并具备:长条部10;折弯部20,其形成为与长条部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12连接;折回部30,其形成为与长条部10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13连接,并朝向折弯部20的方向;以及按压部40,其形成为与折回部30的末端34连接,并以逐渐远离长条部10的方式倾斜。
此外,长条部10的端部12与折弯部20的端部相同,在侧视时是指圆弧状(1/4圆)的范围,折弯部20相对于长条部10垂直。另外,长条部10的端部13与折回部30的端部相同,在侧视时是指圆弧状(大致1/2圆)的范围。
而且,对于形成固定部件100的板材的材质并不进行限定,只要是能够对其实施弯曲加工,并使之以后述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而获得规定的按压力的材质即可。并且,若具有防锈功能则更好。例如能够优选采用不锈钢弹簧材料(SUS304CSP、SUS301CSP、SUS631)、磷青铜(C5191P、C5210P)。
折回部30被略微实施弯曲加工而大致形成为V字形,并具备:插入侧倾斜部31,其以越靠近末端34则越远离长条部10的方式倾斜;终止侧倾斜部33,其以越靠近末端34则越靠近长条部10的方式倾斜;以及突出部32,其夹设于插入侧倾斜部31与终止侧倾斜部33之间。
此外,可以使插入侧倾斜部31、突出部32以及终止侧倾斜部33分别形成为不同曲率半径的圆弧、或者相同曲率半径的圆弧。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折回部30具备突出部32的结构,也可以形成为从折回部30的端部(与长条部10的端部13相同)至末端34呈直线状的折回部30。
(安装状况)
在图3中,固定部件100的长条部10沿感温筒90的筒顶面91的外表面配置,折弯部20与筒终止端94抵接或者对置,并且,折回部30从筒插入端95侧插入到感温筒90的内部。
而且,热感测器80插入到感温筒90的内部,按压部40的末端41与热敏电阻的侧面抵接,热感测器80被按压于感温筒90的筒底面93的内表面。另外,折回部30的末端34被按压于感温筒90的筒顶面91的内表面。
此外,在图3中,热感测器80的终止侧端面82位于比感温筒90的筒终止端94靠内侧的位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比筒终止端94更向外侧突出。
此时,若使热感测器80的终止侧端面82与固定部件100的折弯部20抵接,则折弯部20作为定位件(止挡件)而发挥功能。
(作用效果)
在图4A中,在热感测器80插入到感温筒90的内部之前、或者刚插入之后,由于热感测器80的终止侧端面82未与固定部件100的按压部40接触,因此,按压部40相对于长条部10以倾斜角β倾斜。即,由于长条部10与感温筒90的筒顶面91平行,因此,按压部40相对于感温筒90的筒底面93以倾斜角β倾斜。
在图4B中,若热感测器80一边在感温筒90的筒底面93滑动一边插入,则热感测器80的终止侧端面82不久便与按压部40接触,从而,至少按压部40的末端41朝靠近长条部10的方向弯曲,末端41在热感测器80的侧面滑动。此时,热感测器80的筒插入端95侧的侧面与按压部40所成的角度(以下称为“接触角α”)为锐角(α<90°),并小于最初的倾斜角β(α<β)。
即,至少按压部40发生弹性变形而形成为小于最初的倾斜角β的接触角α,由此,获得将热感测器80按压于感温筒90的按压力。
另外,由于在插入热感测器80时作用于按压部40的摩擦力作用于使按压部40从热感测器80的侧面分离的方向,因此,热感测器80的插入变得容易。
在图4C中,若自热感测器80被按压于感温筒90的筒底面93的状态起,使热感测器80朝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则按压部40受到朝向热感测器80的侧面的摩擦力,使得按压部40的末端41陷入到热感测器80的侧面。此时,由于按压部40的折回部30侧的端部(与末端34相同)与感温筒90的筒顶面91抵接,因此,按压部40作为配置于感温筒90的筒顶面91与热感测器80的侧面之间的“支承棒(阻挡棒)”而发挥功能,从而无法或者难以抽出热感测器80。
此外,虽然本实用新型中并未对接触角α的大小进行限定,但例如若预先设为20°~50°,则能够适当地实现如下功能:使上述插入变得容易,并且使上述抽出变得无法或者难以实施。
如以上那样,由于热感测器安装构造1000利用固定部件100将热感测器80按压于感温筒90的内表面,因此,能够进行精准的温度测定。
另外,热感测器80朝向感温筒90的插入变得容易,并且热感测器80从感温筒90的抽出却变得无法或者难以实施。另外,能够使按压部40即固定部件100实现小型、轻量化。另外,由于固定部件100通过对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因此,制造变得容易,且成本低廉。
并且,由于固定部件100配置成折弯部20与筒终止端94抵接或者对置,长条部10与折回部30对感温筒90的筒插入端95侧进行夹持,且该固定部件100以上述方式卡止于感温筒90(准确而言,长条部10以及折回部30以在与感温筒90的筒顶面91之间空出间隙的方式对置,或者长条部10或折回部30的一方的一部分与筒顶面91抵接),因此,即便在热感测器80未被插入的状态下,固定部件100也不会容易地从感温筒90脱落。
[实施方式2]
图5A~图6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图5A以及图5B分别是示出其一部分(固定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其整体的侧视时的剖视图。此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一部分的说明。另外,各图是示意性地绘制的图,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方式。
在图5A~图6中,热感测器安装构造2000具有:感温筒90;热感测器80;以及固定部件200,其具备按压部40和突出部32,其中,所述按压部40和突出部32用于将热感测器80按压于感温筒90的内表面。
固定部件200通过对实施方式1中的固定部件100实施变形而成,折回部30被实施弯曲加工而大致形成为V字形,并具备:插入侧倾斜部31,其以越靠近末端34则越远离长条部10的方式倾斜;终止侧倾斜部33,其以越靠近末端34则越靠近长条部10的方式倾斜;以及突出部32,其夹设于插入侧倾斜部31与终止侧倾斜部33之间,与固定部件100相比,插入侧倾斜部31以及终止侧倾斜部33的倾斜程度更大,因此,突出部32的顶点与长条部10之间的距离、与按压部40的末端41与长条部10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
因此,由于突出部32的顶点与按压部40的末端41的双方与插入到感温筒90内的热感测器80的侧面抵接(参照图6),因此,热感测器80借助作用于上述两处位置的按压力而被按压于感温筒90的筒底面93。因此,通过稳定地按压热感测器80,使得该热感测器80与感温筒90的筒底面93可靠地接触,因此,温度检测的精度得以提高。
另外,热感测器安装构造2000与热感测器安装构造1000(实施方式1)相同,热感测器80的插入变得容易,并且热感测器80的抽出变得无法或者难以实施,能够使固定部件200实现小型、轻量化,制造变得容易,且成本低廉。另外,即便在热感测器80未被插入的状态下,固定部件200也不会容易地从感温筒90脱落。
此外,如上所述,虽然突出部32设置于一处位置,但也可以设置于多处位置。
[实施方式3]
图7A~图8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图7A以及图7B分别是示出其整体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其一部分(固定部件)的立体图。此外,对于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部分或者相当的部分,使它们的附图标记的后两位相同,并省略一部分的说明。另外,各图是示意性地绘制的图,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方式。
在图7A~图8中,热感测器安装构造3000具有:感温筒390;热感测器80;以及固定部件300,其具备按压部340和突出部332,其中,所述按压部340和突出部332用于将热感测器80按压于感温筒390的内表面。
固定部件300取代了通过对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实施方式2中的固定部件200,其通过对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参照图8)。
即,固定部件300具备长条部310、弯曲部320、折回部330以及按压部340。
感温筒390具备:截面呈半圆形的筒半圆筒面391;一对筒侧面392;以及截面近似呈C字形(一部分未连结的圆形)的筒大圆筒面393。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其一端称为筒终止端394,将其另一端称为筒插入端395。
此时,筒半圆筒面391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比形成固定部件300的线材的半径略大,一对筒侧面392的内表面彼此间的距离比形成固定部件300的线材的直径略大,筒大圆筒面393的内表面的直径比热感测器80的侧面的外径略大。
因此,由于突出部332的顶点与按压部340的末端341的双方与插入到感温筒390内的热感测器80的侧面抵接,因此,热感测器80借助作用于上述两处位置的按压力而被按压于感温筒390的筒大圆筒面393(未图示)。
此时,由于一对筒侧面392以夹持的方式对折回部330以及按压部340进行支承(有时仅抵接并支承于筒侧面392的一方),因此,突出部332的顶点以及按压部340的末端341与热感测器80的侧面抵接的位置不会错动。
因此,热感测器安装构造3000能够获得与热感测器安装构造2000(实施方式2)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由于具有由线材形成的固定部件300、以及具备筒半圆筒面391的感温筒390,因此,小型化得以促进。
此外,如上所述,虽然具备取代实施方式2中的固定部件200的板材而通过对线材进行弯曲加工所形成的固定部件300,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具备取代实施方式1中的固定部件100的板材而通过对线材进行弯曲加工所形成的固定部件(未图示)。
[实施方式4]
图9A~图11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图,图9A以及图9B分别是示出其整体的立体图,图10A以及图10B分别是示出其一部分(固定部件)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其整体的侧视时的剖视图。此外,对于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部分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一部分的说明。另外,各图是示意性地绘制的图,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方式。
在图9A~图11中,热感测器安装构造4000具有:感温筒90;热感测器80;以及固定部件400,其具备按压部40和突出部32,其中,所述按压部40和突出部32用于将热感测器80按压于感温筒90的内表面。
固定部件400通过对实施方式2中的固定部件200实施变形而成,在长条部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12加工出狭缝15,借助狭缝15而从长条部10分离的部分成为外侧折弯部50,该外侧折弯部50与折弯部20连结,且与折弯部20形成相同的表面。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折弯部20称为“内侧折弯部20”。
另外,在长条部1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13加工出狭缝16,借助狭缝16而从长条部10分离的部分成为外侧折回部60,该外侧折回部60与长条部10连结,且以朝向外侧折弯部50的方式折回。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折回部30称为“内侧折回部30”。
而且,外侧折回部60具有:外侧垂直部61,其与长条部1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13连结;外侧圆弧部62,其与外侧垂直部61连结;外侧插入侧倾斜部63,其与外侧圆弧部62连结,且以越靠近外侧折弯部50则越靠近长条部10的方式倾斜;圆弧状的外侧突出部64,其与外侧插入侧倾斜部63连结;以及外侧终止侧倾斜部65,其与外侧突出部64连结,且以越靠近外侧折弯部50则越远离长条部10的方式倾斜。
这样一来,若使外侧折回部60处于感温筒90的筒顶面91的外侧,并将长条部10以及内侧折回部30从筒插入端95插入于感温筒90,则形成为感温筒90的筒顶面91被长条部10与外侧折回部60夹持的状态(准确而言,有时一方并未抵接)。而且,外侧折弯部50即便从感温筒90突出,也与筒终止端94对置或者抵接(参照图11)。因此,即便在热感测器80未被插入的状态下,固定部件400也不会容易地从感温筒90脱落。此外,可以预先使外侧突出部64的顶点与长条部10抵接。
另外,与热感测器安装构造2000(实施方式2)相同,由于内侧折回部30的突出部32的顶点以及按压部40的末端41的双方与插入到感温筒90内的热感测器80的侧面抵接,因此,热感测器80借助作用于上述两处位置的按压力而被按压于感温筒90的筒底面93。因此,通过稳定地按压热感测器80,使得该热感测器80与感温筒90的筒底面93可靠地接触,因此,温度检测的精度得以提高。
此外,如上所述,虽然在两处位置对热感测器80进行按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形成为,以热感测器安装构造1000(实施方式1)为准,减小内侧折回部30的突出部32的突出量、或者使内侧折回部30变得平坦,从而在一处位置对热感测器80进行按压。
[实施方式5]
图12A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热感测器抽出方法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整体的立体图,图12B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热感测器抽出方法进行说明的图,且是侧视时的剖视图。此外,对于与实施方式4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一部分的说明。另外,各图是示意性地绘制的图,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方式。
该热感测器抽出方法是将安装于热感测器安装构造4000(实施方式4)的热感测器80从感温筒90抽出的方法,使用长方形的分离用板材70,该分离用板材70至少与热感测器80的侧面相比更加难以产生压痕(高度更高),且例如由不锈钢材料、钢板形成。
在图12A中,将分离用板材70从筒插入端95插入到感温筒90的内部。此时,分离用板材70沿热感测器80的侧面插入到由热感测器80的侧面与内侧折回部30的插入侧倾斜部31形成的楔形部分(参照图12B)。
在图12B中,将分离用板材70进一步插入,使分离用板材70侵入内侧折回部30的按压部40的末端41与热感测器80的侧面的抵接部。
因而,由于按压部40的末端41与热感测器80的侧面分离,因此,在该状态下,若朝向筒插入端95拉动热感测器80,则按压部40的末端41不会以陷入分离用板材70的方式滑动,从而,能够容易地将热感测器80从感温筒90抽出。
即,在热感测器安装构造4000保持原样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在固定部件400设置于感温筒90的状态下,无法或者难以将热感测器80从感温筒90抽出,并且,在固定部件400与热感测器80形成为一体的状态下,无法将固定部件400从感温筒90拆下,因此,采用了分离用板材70的该热感测器抽出方法起到如下显著的效果:能够容易地将热感测器80从感温筒90抽出。
[实施方式6]
图13A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空调机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示出其一部分(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13B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空调机进行说明的图,且是放大示出其一部分(热交换器)的侧视图。此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与之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一部分的说明。另外,各图是示意性地绘制的图,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图示的方式。
在图13A中,空调机5000执行制冷循环,且至少具有在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510。
热交换器510具备:多个散热板511;以及导热管512,其固定于散热板511,且交错地将散热板511贯通,在导热管512连接有制冷剂配管520。
而且,在制冷剂配管520的一部分设置有热感测器安装构造1000(实施方式1)。即,通过钎焊的方式将感温筒90固定于制冷剂配管520,利用固定部件100(未图示)将插入到感温筒90内的热感测器80按压于感温筒90的内表面。
因此,如上述那样,热感测器安装构造1000能够进行精准的温度测定,并且,热感测器80朝向感温筒90的插入变得容易,热感测器80从感温筒90的抽出变得无法或者难以实施,进而,即便在热感测器80未被插入的状态下,固定部件100也不会容易地从感温筒90脱落,从而,空调机5000中的制冷剂温度的测定精度得以提高,并且,空调机5000制造工序中的热感测器80的安装作业、安装后的热感测器80的周围的作业变得容易。
此外,热感测器安装构造1000朝向感温筒90设置的要点并不限定于钎焊,例如也可以利用束带(band)进行捆缚,或者利用夹具进行按压。
另外,如上所述,虽然在制冷剂配管520的一部分设置热感测器安装构造1000,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空调机5000所具备的其他设备(例如制冷剂压缩机)设置热感测器安装构造1000,并且,也可以取代热感测器安装构造1000而设置热感测器安装构造2000~4000(实施方式2~4)。
Claims (10)
1.一种热感测器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筒状的感温筒,其两端开口;
热感测器,其插入到所述感温筒的内部;以及
固定部件,其具备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用于将所述热感测器按压于所述感温筒的内表面,
所述按压部的末端与插入到所述感温筒的内部的所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所述热感测器的筒插入端侧的侧面与所述按压部所成的角度为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由板材或者线材形成,并具备:长条部;折弯部,其形成为与所述长条部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连接;以及折回部,其形成为与所述长条部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连接,并朝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
所述按压部形成为与所述折回部的末端连接,并以逐渐远离所述长条部的方式倾斜,
所述长条部沿所述感温筒的外表面配置,所述折弯部与筒终止端抵接或者对置,并且,在所述折回部从所述筒插入端侧插入到所述感温筒的内部的状态下,当所述热感测器插入到所述感温筒的内部时,所述按压部的末端与所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所述热感测器被按压于所述感温筒的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折回部形成有向远离所述长条部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在所述按压部的末端与所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时,所述突出部的顶点也与所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压部的末端与所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时,所述折回部的末端与所述感温筒的内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感测器的端面与所述折弯部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具备:长条部;内侧折弯部以及外侧折弯部,它们形成为与所述长条部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连接;以及内侧折回部和外侧折回部,它们形成于所述长条部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其中,所述内侧折回部朝向所述内侧折弯部的方向,所述外侧折回部朝向所述外侧折弯部的方向,
所述按压部形成为与所述内侧折回部的末端连接,并以逐渐远离所述长条部的方式倾斜,
所述长条部沿所述感温筒的内表面配置,所述外侧折弯部与筒终止端抵接或者对置,并且,在所述外侧折回部在所述感温筒的外表面配置于所述筒插入端侧的状态下,当所述热感测器插入到所述感温筒的内部时,所述按压部的末端与所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所述热感测器被按压于所述感温筒的内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折回部形成有向远离所述长条部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在所述按压部的末端与所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时,所述突出部的顶点也与所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压部的末端与所述热感测器的侧面抵接时,所述内侧折回部的末端与所述长条部抵接而将所述长条部按压于所述感温筒的内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感测器的端面与所述内侧折弯部抵接。
10.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装配有:
制冷剂配管,其用于至少执行制冷循环;以及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感测器安装构造,其设置于所述制冷剂配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29862 | 2014-02-19 | ||
JP2014029862A JP6203076B2 (ja) | 2014-02-19 | 2014-02-19 | サーミスタ取り付け構造、サーミスタ引き出し方法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14488U true CN204514488U (zh) | 2015-07-29 |
Family
ID=5234724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1321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14488U (zh) | 2014-02-19 | 2015-02-16 | 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以及空调机 |
CN20151008457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48954B (zh) | 2014-02-19 | 2015-02-16 | 热感测器安装构造、热感测器抽出方法以及空调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8457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48954B (zh) | 2014-02-19 | 2015-02-16 | 热感测器安装构造、热感测器抽出方法以及空调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16867B2 (zh) |
EP (1) | EP2910915B1 (zh) |
JP (1) | JP6203076B2 (zh) |
CN (2) | CN20451448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48954A (zh) * | 2014-02-19 | 2015-08-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热感测器安装构造、热感测器抽出方法以及空调机 |
WO2021134899A1 (zh) * | 2019-12-31 | 2021-07-0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窗式空调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693406B1 (ko) * | 2014-12-02 | 2017-01-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열교환기의 온도 감지 장치 |
JP6656426B2 (ja) * | 2017-01-20 | 2020-03-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通信アダプタ取付装置 |
US11143559B2 (en) * | 2018-07-05 | 2021-10-12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Sensor well for HVAC unit |
US11530829B2 (en) * | 2018-11-14 | 2022-12-20 |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 Overflow sensor assembly i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s |
CN109798991A (zh) * | 2019-03-06 | 2019-05-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感温包紧固装置及空调器 |
JPWO2020196353A1 (zh) * | 2019-03-25 | 2020-10-01 | ||
JPWO2021124474A1 (zh) * | 2019-12-18 | 2021-06-24 | ||
WO2024111116A1 (ja) * | 2022-11-25 | 2024-05-30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 温度制御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49993A (en) * | 1980-06-10 | 1982-09-21 | Nifco Inc. | Molding clip assemblage |
JPS5726036U (zh) * | 1980-07-18 | 1982-02-10 | ||
JPS57168819U (zh) | 1981-04-20 | 1982-10-23 | ||
JPS5972524A (ja) * | 1982-10-20 | 1984-04-24 | Shinko Electric Co Ltd | 複数無人誘導車の運行制御方式 |
JPS5972524U (ja) * | 1982-11-08 | 1984-05-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温度検知器取付装置 |
JPS5972523U (ja) | 1982-11-08 | 1984-05-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温度検知器取付装置 |
JPS60123643A (ja) * | 1983-12-07 | 1985-07-02 | 原 由紀子 | 構築用空胴ブロツクの上下三つ孔連結具 |
JPS60123643U (ja) * | 1984-01-30 | 1985-08-20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感温素子取付装置 |
JPH062125Y2 (ja) * | 1988-11-15 | 1994-01-1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温度検知器支持装置 |
US5644106A (en) * | 1994-10-11 | 1997-07-01 | Therm-O-Disc, Incorporated | Thermistor holder |
US5590567A (en) * | 1995-03-14 | 1997-01-07 | Del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Snap retainer and retainer system |
FR2737007B1 (fr) * | 1995-07-18 | 1997-09-19 | Elf Antar France | Dispositif de mesure de la temperature d'une paroi chaude |
JPH11118304A (ja) * | 1997-10-20 | 1999-04-30 | Daikin Ind Ltd | サーミスタ取付構造 |
US6334707B1 (en) * | 2000-07-19 | 2002-01-01 | Second Source Supply Incorporated | Temperature sensing device for test cylinder |
US6550962B1 (en) * | 2000-09-28 | 2003-04-22 | Therm-O-Disc, Incorporated | Temperature monitoring assembly having a thermostatic control with mounting clip |
US6530280B2 (en) * | 2001-03-26 | 2003-03-11 | George Schmermund | Hypsometer |
US6814486B2 (en) * | 2002-08-09 | 2004-11-09 | Advanced Thermal Products, Inc. | Return bend temperature sensor |
US6761480B2 (en) * | 2002-08-26 | 2004-07-13 | Charles William Parnicza | Thermocouple holder for furnace tube |
US7455451B2 (en) * | 2005-03-11 | 2008-11-25 | The Colman Group, Inc. | Test strip dispenser and thermometer holder |
CN2849549Y (zh) | 2005-10-28 | 2006-12-20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变频空调的温度传感器插接结构 |
KR20070058901A (ko) * | 2005-12-05 | 2007-06-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온도센서 고정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
KR101173699B1 (ko) * | 2005-12-06 | 2012-08-13 |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 자동차 공조장치용 수온센서 |
DE102006025179A1 (de) * | 2006-05-30 | 2007-12-06 | Epcos Ag | Sensoranordnung |
US20080008227A1 (en) * | 2006-07-10 | 2008-01-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emperature sensor fixing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
US7891572B1 (en) * | 2007-04-05 | 2011-02-22 | C. Cowles & Company | Temperature and low water monitoring for boiler systems |
CN201122114Y (zh) | 2007-12-05 | 2008-09-24 |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卡式感温管座 |
JP5113691B2 (ja) * | 2008-09-17 | 2013-01-09 |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 温度センサの取付装置 |
CN202938457U (zh) * | 2012-11-19 | 2013-05-15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及其感温器固定装置 |
JP6203076B2 (ja) * | 2014-02-19 | 2017-09-2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サーミスタ取り付け構造、サーミスタ引き出し方法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
2014
- 2014-02-19 JP JP2014029862A patent/JP620307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01-19 EP EP15151690.3A patent/EP2910915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5-01-21 US US14/601,370 patent/US981686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2-16 CN CN201520113217.3U patent/CN20451448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2-16 CN CN201510084575.0A patent/CN10484895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48954A (zh) * | 2014-02-19 | 2015-08-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热感测器安装构造、热感测器抽出方法以及空调机 |
WO2021134899A1 (zh) * | 2019-12-31 | 2021-07-0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窗式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816867B2 (en) | 2017-11-14 |
EP2910915A1 (en) | 2015-08-26 |
EP2910915B1 (en) | 2018-03-21 |
JP2015152298A (ja) | 2015-08-24 |
CN104848954B (zh) | 2018-08-24 |
JP6203076B2 (ja) | 2017-09-27 |
CN104848954A (zh) | 2015-08-19 |
US20150233769A1 (en) | 2015-08-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514488U (zh) | 热感测器安装构造以及空调机 | |
EP2871434B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9322602B2 (en) | Heat exchanger having a plurality of plate-like fins and a plurality of flat-shaped heat transfer pipes orthogonal to the plate-like fins | |
JP2008215733A (ja) | フィンアンド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 | |
WO2012117440A1 (ja) | 熱交換器及び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冷蔵庫、空気調和機 | |
EP2985559B1 (en) | Heat transfer fi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 |
WO2008007694A1 (fr) | Échangeur de chaleur de type à ailettes et tubes, et son tube de retour coudé | |
CN104236366A (zh) |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 |
WO2014147919A1 (ja) | 熱交換器、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 |
KR101629552B1 (ko) | 튜브 인 튜브형 내부 열 교환기를 위한 제조 방법 | |
US9733025B2 (en) | Flat heat transfer tub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ross fin 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having the same, and cross fin 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manufactured by the same manufacturing method | |
WO2017208419A1 (ja) | 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この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を備え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および、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 |
EP3578913A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
EP2990751A1 (en) | Heat exchanger fin retention feature | |
CN210268334U (zh) | 换热器及其换热管 | |
JP2012200769A (ja) | 熱交換器用扁平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6679240A (zh) | 换热器和换热管 | |
JP6078728B2 (ja) | 熱交換器 | |
JP2001091180A (ja) | プレート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 |
JP5446163B2 (ja) | 熱交換器用溝付き管 | |
JP2001091179A (ja) | プレート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 |
JP4449167B2 (ja) | 熱交換器 | |
CN104315910A (zh) | 铜管换热器u形弯管制作工艺 | |
JP2019196847A (ja) | 熱交換器及び冷熱サイクル装置 | |
KR20190023812A (ko) | 열교환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Termination date: 20190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