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56376U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56376U CN204256376U CN201420716158.4U CN201420716158U CN204256376U CN 204256376 U CN204256376 U CN 204256376U CN 201420716158 U CN201420716158 U CN 201420716158U CN 204256376 U CN204256376 U CN 2042563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 main body
- stay
- image processing
- process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曝光装置具备:第一Z轴方向被固定部,在外壳的侧面上,形成于距离光源的存放位置最近的第1端部,被固定在第1主体安装撑条上;X-Y轴方向被固定部,形成于包含第1端部的第1侧面的中央部,共同地被固定于第1主体安装撑条的X轴及Y轴方向;及X轴方向被固定部,形成于位于第1侧面的相对侧的第2侧面的中央部,被固定在第2主体安装撑条上,并被固定于X轴方向。第1主体安装撑条具备:第一Z轴方向固定部,将第一Z轴方向被固定部固定于Z轴方向;及X-Y轴方向固定部,将X-Y轴方向被固定部共同地固定于X轴方向及Y轴方向。第2主体安装撑条具备:X轴方向固定部,将X轴方向被固定部固定于X轴方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下述装置,即,通过扫描仪光学性地读取原稿,基于该读取的图像信息,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使用碳粉(显影剂)进行可视化后,将碳粉像转印至复写纸上。基于该扫描仪的图像信息的读取通过下述进行,即,将镜子等载置于滑架上,该镜子用于使来自沿原稿的主扫描方向配置的光源灯的光及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到达CCD,然后,使该镜子在原稿的副扫描方向机械性地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曝光装置,将照射激光束的光源存放于外壳内;及一对主体安装撑条,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框架的内部,将所述曝光装置夹在其中并固定,所述曝光装置具备:第一Z轴方向被固定部,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形成于距离所述光源的存放位置最近的第1端部,被固定在所述一对主体安装撑条中的第1主体安装撑条上,并被固定于Z轴方向;X-Y轴方向被固定部,形成于包含所述第1端部的第1侧面的中央部,分别与所述第1主体安装撑条及所述Z轴垂直的同时,共同地被固定于相互垂直的X轴及Y轴方向;及X轴方向被固定部,形成于位于所述第1侧面的相对侧的第2侧面的中央部,被固定在所述一对主体安装撑条中的第2主体安装撑条上,并被固定于所述X轴方向,所述第1主体安装撑条具备:第一Z轴方向固定部,将所述第一Z轴方向被固定部固定于所述Z轴方向;及X-Y轴方向固定部,将所述X-Y轴方向被固定部共同地固定于所述X轴方向及所述Y轴方向,所述第2主体安装撑条具备:X轴方向固定部,将所述X轴方向被固定部固定于所述X轴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模式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曝光装置的固定状态的上方斜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曝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曝光装置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曝光装置的固定前的状态的分解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曝光装置的固定状态的上方斜视图。
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曝光装置的固定状态的仰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曝光装置的固定状态的上方斜视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曝光装置的固定前的状态的分解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曝光装置的仰视图。
图11是图8所示的曝光装置的右视图。
图12是图8所示的曝光装置的左视图。
图13是说明图8所示的曝光装置的固定结构的主要部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模式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作为图像读取手段的扫描仪部1、及作为图像形成手段的打印机部2。扫描仪部1具备:第1滑架3、第2滑架4、成像透镜5、及光电转换元件6。第1滑架3向箭头A方向移动。扫描仪部1对原稿台7上载置的原稿M的图像一行行地进行读取,将读取图像输出至图像处理部(图示省略)。如果输入了读取图像,那么图像处理部将读取图像转换成表示图像的浓淡的、例如8位的数字图像信号。
打印机部2具备曝光装置13和图像形成部14。图像形成部14是组合了能够在作为记录媒介的纸张P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方式的结构。纸张P存放于纸张存放部19中。在图像形成时,存放于纸张存放部19中的纸张P被捡拾辊20一张张地取出,通过输送辊21输送至图像形成部14。
如果图像处理部(图示省略)对扫描仪部1从原稿M读取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那么曝光装置13内的激光二极管照射与处理后的图像信号对应的激光束。
感光鼓15是下述像承载体,即,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根据从曝光装置13射出的激光束,在表面形成与图像信号对应的静电潜像。感光鼓15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来自显影器17的碳粉(显影剂),成为碳粉像。转印充电器18在转印位置的地点,将感光鼓15的碳粉像转印至通过供纸系统在特定时间供给的纸张P上。
定影装置22对通过图像形成部14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纸张P进行加压的同时加热,在纸张P将图像进行定影。排纸部23设置在定影装置22的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接收排出的纸张P。
通过重复以上的步骤,连续地进行图像形成。
接着,结合附图,对曝光装置13进行说明。另外,为了说明部件的位置关系,在各图中,标注了共通的方向轴。X轴及Y轴是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轴,Z轴是分别与X轴及Y轴垂直的垂直方向的轴。但是,本实施方式中,虽然X轴与感光鼓15的旋转轴方向一致,Z轴与垂直方向一致,但是仅表示安装方向的一个例子。安装曝光装置13的朝向根据产品而异,因此,不限于此。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曝光装置13的固定结构的上方斜视图。在此,在配置于Y轴方向的前侧框架30与后侧框架31之间,沿X轴平行地架桥第1主体安装撑条32和第2主体安装撑条33。然后,在第1主体安装撑条32与第2主体安装撑条33之间,在水平方向固定曝光装置13。
图3是图2所示的曝光装置13的俯视图。在实际的固定状态中,壳体的上面被盖覆盖,但是,在此,为了便于说明,表示取下盖的状态。如图3所示,曝光装置13的壳体包括大致呈矩形的底部、及从该底部沿Z轴方向的侧壁部,为了具有特定的刚性,通过例如合成树脂或金属板来一体形成。另外,在壳体的内部收纳有:光源130,多面反射镜131,一对成像透镜132a、132b,及折返镜133等。
光源130具备:输出激光束的激光二极管130a;将激光束集束的准直透镜130b;及将通过该有限焦点的准直透镜130b的激光束弯折,并引导至多面反射镜131的反射镜130c。多面反射镜131构成通过多边马达(图示省略)旋转并使图像光偏向主扫描方向的偏向部。一对成像透镜132a、132b对通过多面反射镜131的各反射面向特定的方向偏光的激光束赋予特定的光学特性。折返镜133将通过成像透镜132a、132b的反射光朝向感光鼓15进行反射。
另外,在外壳的侧面上,在距离光源130(激光二极管130a)的设置位置最近的第1端部,第一Z轴方向被固定部134相对包括该端部的多面反射镜131附近的侧面(以下,称为“第1侧面”。),垂直地突出形成。同样地,在第1侧面中的第2端部,第二Z轴方向被固定部135与第一Z轴方向被固定部134平行,并且,相对第1侧面,垂直地突出形成。并且,在第1侧面的中央部,X-Y轴方向被固定部138以比第一Z轴方向被固定部134及第二Z轴方向被固定部135更宽的宽度的板形状,相对第1侧面,垂直地突出形成。
在位于第1侧面的相对侧的侧面(以下,称为“第2侧面”。)左侧的第3端部,第三Z轴方向被固定部136相对第2侧面,垂直地突出形成,在右侧的第4端部,第四Z轴方向被固定部137相对第2侧面,垂直地突出形成。在第2侧面的中央部,X轴方向被固定部139以前端的尖的凸起形状形成。
第一Z轴方向被固定部134、第二Z轴方向被固定部135、及X-Y轴方向被固定部138是固定于第1主体安装撑条32的部位。相对于此,第三Z轴方向被固定部136、第四Z轴方向被固定部137、及X轴方向被固定部139是固定于第2主体安装撑条33的部位。
图4是图2所示的曝光装置13的仰视图。在此,在第一Z轴方向被固定部134、第二Z轴方向被固定部135、第三Z轴方向被固定部136、及第四Z轴方向被固定部137的底面侧,分别形成有用于定位的凹陷。另外,在X-Y轴方向被固定部138的底面侧,形成有在Z轴方向朝下的凸起形状的凸部140。
图5是说明图2所示的曝光装置13的固定前的状态的分解图。另外,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曝光装置13的固定状态的上方斜视图,图7是仰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在沿着第1主体安装撑条32的Z轴方向的侧面,形成三个开口部。从两端的开口部的下端是曝光装置13的定位面,分别在Z轴方向固定的第一Z轴方向固定部32a和第二Z轴方向固定部32b沿相对撑条的侧面垂直的Y轴,突出形成。同样地,从中央的开口部的下端,在X轴及Y轴方向共同地固定的X-Y轴方向固定部32c在与第一Z轴方向固定部32a及第二Z轴方向固定部32b的突出方向相对的方向,从撑条的侧面垂直地突出形成。X-Y轴方向固定部32c将X-Y轴方向被固定部138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共同地固定。并且,在X-Y轴方向固定部32c的中央部,形成有在Z轴方向开口的孔部32d。该孔部32d的形状及大小与形成在X-Y轴方向被固定部138的底面侧的凸部140对应。
另外,在第2主体安装撑条33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的侧面的中央部附近,为了将凸起形状的X轴方向被固定部139固定在X轴方向,X轴方向固定部33a以孔状形成。第三Z轴方向固定部33b及第四Z轴方向固定部33c是分别将第三Z轴方向被固定部136及第四Z轴方向被固定部137固定在Z轴方向的定位区域。并且,在第2主体安装撑条33上,板形状的第1固定弹簧33d及第2固定弹簧33e与曝光装置13的被固定部的位置对应,并分离地设置。第1固定弹簧33d将第三Z轴方向被固定部136对第三Z轴方向固定部33b在Z轴方向朝下按下,固定于面上的特定位置,同样地,第2固定弹簧33e将第四Z轴方向被固定部137对第四Z轴方向固定部33c在Z轴方向朝下按压,固定于面上的特定位置。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将曝光装置13固定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内时的动作。
首先,向预先固定在前侧框架30与后侧框架31之间的第2主体安装撑条33的X轴方向固定部33a中,插入曝光装置13的X轴方向被固定部139,进行X轴方向的定位。同时,对第三Z轴方向固定部33b载置第三Z轴方向被固定部136,对第四Z轴方向固定部33c载置第四Z轴方向被固定部137,进行Z轴方向的定位。这时,从第1固定弹簧33d及第2固定弹簧33e分别对第三Z轴方向被固定部136和第四Z轴方向被固定部137施加在Z轴方向朝下的按压力。
接着,在第1主体安装撑条32的左右开口部中,插入曝光装置13的第一Z轴方向被固定部134和第二Z轴方向被固定部135,通过分别载置于第一Z轴方向固定部32a、第二Z轴方向固定部32b上,进行Z轴方向的定位。同时,在第1主体安装撑条32的中央开口部中,插入X-Y轴方向被固定部138,载置于X-Y轴方向固定部32c的上面的同时,将形成于背面的凸部140嵌入X-Y轴方向固定部32c的孔部32d中,由此,在一个位置,共同地进行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定位。
然后,将第1主体安装撑条32的两端分别螺钉紧固于前侧框架30和后侧框架31上,由此,完成曝光装置13的固定。
如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下述曝光装置13的固定结构,即,将Z轴方向的定位与X轴、Y轴方向的定位分离,并且,至少在激光二极管130a附近的位置进行。因此,即使对激光二极管130a增加Z轴方向的振动,也能够防止激光束的Z轴方向的位移,并防止图像模糊。另外,由于是一种相对主体安装撑条32、33没有进行螺钉紧固而能够将曝光装置13进行固定的结构,提高了防振性的同时,相比以往的固定结构,曝光装置13的安装及拆卸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2>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曝光装置13的固定状态的上方斜视图,图9是说明图8所示的曝光装置13的固定前的状态的分解图。另外,图10、图11、图12是图8所示的曝光装置13的仰视图、右视图、及左视图。因为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标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表示同一对象,所以省略说明,详细说明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位置。
如图8至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主体安装撑条32侧,设置有沿着X轴方向设置的共通固定弹簧32e。
共通固定弹簧32e被设置在第1主体安装撑条32的两端部附近的一对弹簧支撑部32f、32g支撑。共通固定弹簧32e将第一Z轴方向被固定部134及第二Z轴方向被固定部135分别对第一Z轴方向固定部32a及第二Z轴方向固定部32b在Z轴方向朝下同时按压。另外,共通固定弹簧32e将金属棒在中央部向上方弯曲。在将设置于曝光装置13的被固定部进行固定时,该弯曲的部分通过与第1主体撑条32的上部连接,起到限位器的作用。
图13是说明图8所示的曝光装置13的固定结构的主要部件的图。在此,为了方便说明,去除了第1主体安装撑条32。在曝光装置13的第一Z轴方向被固定部134和第二Z轴方向被固定部135这两个位置,表示了在插入时,通过共通固定弹簧32e的弹性变形,施加了箭头C、D方向(Z轴朝下)的按压力。
如此,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通过一个固定部件,将曝光装置13的壳体上设置的多个被固定部位牢固地进行固定。另外,共通固定弹簧32e、第1固定弹簧33d、及第2固定弹簧33e将对应的被固定部在Z轴方向朝下按压,因此,即使从曝光装置13侧施加了在Z轴方向朝上的振动,也能够通过两侧的弹簧吸收该振动。
如以上的详细说明,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提高曝光装置的防振性的同时,容易地进行曝光装置的安装和拆卸的图像形成装置。
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本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以及变更。该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和要旨中,并且,也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曝光装置,将照射激光束的光源存放于外壳内;及
一对主体安装撑条,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框架的内部,将所述曝光装置夹在其中并固定,
所述曝光装置具备:
第一Z轴方向被固定部,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形成于距离所述光源的存放位置最近的第1端部,被固定在所述一对主体安装撑条中的第1主体安装撑条上,并被固定于Z轴方向;
X-Y轴方向被固定部,形成于包含所述第1端部的第1侧面的中央部,分别与所述第1主体安装撑条及所述Z轴垂直的同时,共同地被固定于相互垂直的X轴及Y轴方向;及
X轴方向被固定部,形成于位于所述第1侧面的相对侧的第2侧面的中央部,被固定在所述一对主体安装撑条中的第2主体安装撑条上,并被固定于所述X轴方向,
所述第1主体安装撑条具备:
第一Z轴方向固定部,将所述第一Z轴方向被固定部固定于所述Z轴方向;及
X-Y轴方向固定部,将所述X-Y轴方向被固定部共同地固定于所述X轴方向及所述Y轴方向,
所述第2主体安装撑条具备:
X轴方向固定部,将所述X轴方向被固定部固定于所述X轴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光装置还具备:第二Z轴方向被固定部,当所述外壳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时,形成于包含所述第1端部的第1侧面上的第2端部,被固定在所述第1主体安装撑条上,并被固定于所述Z轴方向,
所述第1主体安装撑条还具备:
第二Z轴方向固定部,将所述第二Z轴方向被固定部固定于所述Z轴方向;及
共通固定弹簧,沿着所述X轴方向设置,将所述第一Z轴方向被固定部及所述第二Z轴方向被固定部分别对所述第一Z轴方向固定部及所述第二Z轴方向固定部在所述Z轴方向朝下同时按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X-Y轴方向固定部具有在所述Z轴方向开口形成的孔部,并且,
所述X-Y轴方向被固定部具有对应所述孔部的位置及大小并突出形成在底面侧的、嵌入所述孔部的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光装置还具备:
第三Z轴方向被固定部,形成于所述第2侧面上的第3端部,被固定在所述第2主体安装撑条上,并被固定于所述Z轴方向;及
第四Z轴方向被固定部,形成于所述第2侧面上的第4端部,被固定在所述第2主体安装撑条上,并被固定于所述Z轴方向,
所述第2主体安装撑条还具备:
第三Z轴方向固定部,将所述第三Z轴方向被固定部固定于所述Z轴方向;及
第四Z轴方向固定部,将所述第四Z轴方向被固定部固定于所述Z轴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光装置的壳体通过合成树脂或金属板一体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X轴方向被固定部以前端的尖的凸起形状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X轴方向固定部以孔状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通固定弹簧将金属棒在中央部向上方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主体安装撑条还具备:
第1固定弹簧,将所述第三Z轴方向被固定部对所述第三Z轴方向固定部在所述Z轴方向朝下按压;及
第2固定弹簧,将所述第四Z轴方向被固定部对所述第四Z轴方向固定部在所述Z轴方向朝下按压。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Z轴方向固定部及所述第四Z轴方向固定部是分别将所述第三Z轴方向被固定部及所述第四Z轴方向被固定部固定在所述Z轴方向的定位区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16702A JP6008885B2 (ja) | 2014-01-31 | 2014-01-31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4-016702 | 2014-01-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56376U true CN204256376U (zh) | 2015-04-08 |
Family
ID=52960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71615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56376U (zh) | 2014-01-31 | 2014-11-25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008885B2 (zh) |
CN (1) | CN204256376U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09473B2 (ja) * | 1987-07-04 | 1998-02-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レーザプリンタ等の光走査装置等の脱着装置 |
JPH04304477A (ja) * | 1991-04-01 | 1992-10-27 | Ricoh Co Ltd | 電子写真装置 |
JP3348806B2 (ja) * | 1995-01-11 | 2002-11-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647411B2 (ja) * | 2001-10-25 | 2005-05-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320699A (ja) * | 2002-04-26 | 2003-11-11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344149B2 (ja) * | 2003-02-27 | 2009-10-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365774B2 (ja) * | 2004-11-30 | 2009-11-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935092B2 (ja) * | 2006-02-01 | 2012-05-23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002270B2 (ja) * | 2007-01-17 | 2012-08-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4
- 2014-01-31 JP JP2014016702A patent/JP600888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11-25 CN CN201420716158.4U patent/CN20425637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5143746A (ja) | 2015-08-06 |
JP6008885B2 (ja) | 2016-10-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99092B2 (en) | Optical component mounting structure, image read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0512366C (zh) | 原稿读取器和光学读取方法 | |
CN103587982A (zh) | 片材状体搬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 |
CN108572527A (zh) | 片簧、壳体、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2105782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 |
JP200915718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297131C (zh) | 图象阅读设备 | |
CN204256376U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504482A (zh) | 旋转调整透镜单元的方法 | |
US8310735B2 (en) | Image capture module support | |
CN102486574B (zh) |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337603A (zh) | 成像设备 | |
JP2001008003A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920762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biasing member having a release state and a locked state in which a detachable attachable unit is secured to an apparatus body | |
JP5153586B2 (ja) | 光学走査装置 | |
US5159484A (en) | Reflection mirror support structure of raster scanner | |
EP3575850B1 (en) |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20060152788A1 (en) |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optical scanner | |
US8004551B2 (en) | ROS deskew mechanism | |
EP1975744A1 (en) | Develop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CN101852909B (zh) | 用于保持光学部件的结构、光学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
US1052087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7037314A (ja) | 露光装置の防振構造 | |
US9701133B2 (en) | Dynamic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print bar pos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 |
JP200504354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