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16495U -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旋转部件、图像形成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旋转部件、图像形成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16495U
CN203516495U CN201320347096.XU CN201320347096U CN203516495U CN 203516495 U CN203516495 U CN 203516495U CN 201320347096 U CN201320347096 U CN 201320347096U CN 203516495 U CN203516495 U CN 203516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xagon
protuberance
triangle
components according
rotary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470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饭岛慎一
池田修一
古畝诚
三森光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Kas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Kasei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Kasei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16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1649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16D1/101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without axial retaining means rotating with the coup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16D2001/102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the torque is transmitted via polygon shap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旋转部件、图像形成盒及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充分地传递旋转驱动力,能够使装置主体与感光鼓之间顺利装卸,而且在生产性方面也表现出色。所述旋转部件用于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传递动力的驱动侧部件和利用所述驱动侧部件旋转的被驱动部件,所述驱动侧部件具有沿旋转轴方向形成的凸部(22),所述被驱动部件具有沿旋转轴方向形成且供所述凸部(22)插入的凹部(24),所述凸部(22)为相对于旋转轴处于垂直方向的截面为六边形状的六边形凸部,所述凹部(24)为扭转三角形凹部,即,该凹部相对于旋转轴处于垂直方向的截面为三角形状,并且形成底部截面和顶部截面的三角形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规定角度。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旋转部件、图像形成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旋转部件、具有旋转部件的图像形成盒以及安装有它们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的是具有有机光电导体(OPC)鼓、柱状旋转体的装置。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被用作激光打印机、LED打印机或者与其类似的类型的打印机、传真装置或者包括打印功能的多功能文件处理装置。 
如图66所示,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处理盒2能够拆装地设于主体部,该处理盒2具有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或清洁装置和OPC型感光鼓(以下,称为OPC鼓)。另外,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作为动力传递机构起作用的旋转部件,该动力传递机构用于在处理盒2安装在主体部上时,通过从主体部的驱动源输出的动力使处理盒2内的OPC鼓旋转。 
旋转部件由与主体部的驱动源一体旋转的驱动轴和用于使OPC鼓旋转的鼓轴构成。另外,在驱动轴和鼓轴上分别形成有凹部(阴部)和凸部(阳部),通过使该凹部与凸部卡合,使驱动力(旋转力)从驱动轴传递到鼓轴。 
另外,为了防止设置非正品处理盒,该凹部和凸部具有三角形状、六边形状等多边形状。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903803号说明书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具备扭转的孔及与之对应的扭转的柱状突起的现有旋转部件中,当通过注塑成形制造扭转的柱状突起时,需要对应柱状突起的扭转而施加旋转,存在模具结构变复杂且变大的倾向。另外,难以制造能同时成型多个具有扭转的柱状突起的端部部件的模具。 
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当使处理盒自装置主体脱离时,在使作为轴承部件的扭转的柱状突起自驱动轴的扭转的孔脱离时,需要向与驱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旋转。由此,有时不能顺利地进行脱离。 
另外,不止如此,对于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具有柱状突起的轴承部件而言,其具有足够的旋转传递精度,但不能说一定能确保更加顺利地进行装置主体与驱动轴的卡合和脱离。例如,如果驱动轴的孔与轴承部件的形状关系不好,则不能适当地传递驱动力,另外,还产生过两者的接触部分的面积变小,力集中而出现损伤、压痕的不良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能够充分地传递旋转驱动力,能够使装置主体与感光鼓之间顺利装卸,而且在生产性方面也表现出色。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旋转部件为,一种旋转部件,用于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传递动力的驱动侧部件和利用所述驱动侧部件旋转的被驱动部件,所述驱动侧部件及所述被驱动部件中的一方具有沿旋转轴方向形成的凸部,所述驱动侧部件及所述被驱动部件中的另一方具有沿旋转轴方向形成且供所述凸部插入的凹部,所述凹部为扭转三角形凹部,即,该凹部相对于旋转轴处于垂直方向的截面为三角形状,并且形成底部截面和顶部截面的三角形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规定角度,所述凸部为相对于旋转轴处于垂直方向的截面为六边形状的六边形凸部,所述六边形状截面的各边的长度彼此相等,或者使相对较短的边与相对较长的边交替组合。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六边形凸部的所述旋转轴方向上的端部形成有锥体。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六边形凸部与所述扭转三角形凹部接触的位置,在所述六边形凸部的边缘形成有突起,所述突起在截面上形成为从所述边缘向与所述六边形状的中心相反的方向突出。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被驱动部件是感光鼓。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盒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旋转部件。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图像形成盒,所述扭转三角形凹部形成在使所述被驱动部件旋转的驱动部件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能够装卸的被驱动部件和向所述被驱动部件传递旋转力的驱动部件,所述旋转部件为扭转三角 形凹部,即,该凹部与旋转轴垂直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三角形,且所述三角形在底部和顶部相对于旋转轴旋转,所述驱动部件形成有与旋转轴垂直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的六边形凸部,该驱动部件通过在所述六边形凸部插入到所述扭转三角形凹部内的状态下进行旋转而使所述被驱动部件旋转。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扭转三角形凹部相对于所述六边形凸部的插入方向从构成所述顶部截面的第一三角形以角度θ扭转至构成所述底部截面的第二三角形,相对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方向,所述第一三角形的边缘与所述第二三角形的边缘在内侧和外侧的圆周之间连续地重叠,在插入所述扭转三角形凹部内的情况下位于所述内侧与所述外侧的圆周之间的所述六边形凸部的接触边缘向第三三角形的边缘方向延伸,所述第三三角形以所述角度θ加上角度η后的角度旋转,所述第一三角形及所述第三三角形在中间点与所述六边形凸部的接触边缘接触,从所述六边形凸部的旋转轴朝向所述中间点延伸的射线与所述六边形凸部的接触边缘之间的角度由式1: 
π 6 + θ + η 2
表示。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角形、所述第二三角形及所述第三三角形均由正三角形形成。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若设以所述六边形凸部的旋转轴为中心的所述第一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半径为R,则所述接触边缘的最大长度由式2: 
R 2 · ( tan ( η 2 ) + tan ( π 3 - θ + η 2 ) )
表示。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六边形凸部具有各边的长度相等的六边形截面。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六边形凸部具有各边的长度相对较长的边与长度相对较短的边交替配置成的六边形截面。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六边形凸部的端部形 成有锥体。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六边形凸部具有:主侧部表面,其从形成底部的六边形的所较述长的边起在沿着旋转轴的方向上延伸;副侧部表面,其从所述较短的边起在沿着旋转轴的方向上延伸。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主侧部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副侧部表面的面积。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主侧部表面从所述底部延伸至所述端部,所述副侧部表面从所述底部延伸至所述锥体,所述锥体以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具有规定角度的方式从所述副侧部表面形成至所述端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端部为平坦的六边形状,所述六边形凸部的内部形成有沿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孔。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平坦的六边形状是较长的边与较短的边交替配置成的六边形状。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平坦的六边形状的所述较短的边与所述底部的所述较长的边平行。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六边形凸部具有外围交替地包括长边及短边的六边形底面。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分包括从所述凸部分的所述六边形底面沿轴向朝向其插入端延伸的主侧部表面及所述副侧部表面,所述主侧部表面及副侧部表面分别从所述六边形底面的外围的所述长边及短边延伸。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主侧部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副侧部表面的面积。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主侧部表面从所述凸部分的所述六边形底面延伸至所述凸部分的所述插入端,所述副侧部表面分别从所述凸部分的所述六边形底面延伸至各自的锥体表面,所述锥体表面相对于与所述轴向平行的平行线以某一角度从所述副侧部表面延伸至所述凸部分的所述插入端。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分的所述插入端为平坦六边形表面,该平坦六边形表面包括贯穿所述凸部分且沿轴向延伸的 孔。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六边形表面具有包括交替的短边及长边的外围。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六边形表面的所述外围的所述长边与所述六边形底面的所述短边平行。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短边中的一条短边相对于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旋转轴从第一点向顺时针方向延伸至第二点,以使所述第一点比所述第二点离旋转轴更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旋转部件,其包括扭转三角形凹部,并能够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装卸;传动部件,其包括带有锥体的六边形凸部,构成为向所述凹部分内插入以驱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长边与短边以约120°的公共角度相互交叉。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分包括从所述凸部分的所述六边形底面沿轴向朝向其插入端延伸的主侧部表面及副侧部表面,所述主侧部表面及副侧部表面分别从所述六边形底面的外围的所述长边及所述短边延伸。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主侧部表面的表面积尺寸大于所述副侧部表面的表面积尺寸。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分的所述插入端为平坦六边形表面,该平坦六边形表面包括贯穿所述凸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且沿轴向延伸的孔。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六边形表面具有包括交替的短边及长边的外围。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六边形表面的所述外围的所述长边与所述六边形底面的所述长边平行。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六边形表面的所述外围的所述短边与所述六边形底面的所述短边平行。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的特征在于,分别形成所述六边形底面的 所述长边及所述短边分别具有:将各自的所述长边或短边与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延伸的径向直线之间限定成垂直交叉的中点。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的图像形成盒;扭转三角形凹部分,其作为用于驱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的所述驱动部件。 
通过这种结构,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旋转部件的凸部分由六边形凸部构成并与由扭转三角形凹部构成的凹部分卡合,因此,能够防止对卡合部分的特定部位施加过剩的力而导致变形,并能够防止使用非正品处理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件,能够提供一种能将来自装置主体的旋转驱动力充分传递到感光鼓,能使装置主体与感光鼓单元之间顺利装卸,而且具备在生产性方面表现出色的轴承部件的旋转部件。另外,当传递旋转驱动力时,能够抑制在驱动轴及轴承部件上产生包括损伤、压痕等在内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2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的非卡合状态及卡合状态的图,图2B是示意性地表示扭转三角形凹部顶部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的卡合状态的图。 
图3A是表示第二例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图3B为六边形凸部的立体图。 
图4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例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的非卡合状态及卡合状态的图,图4B是示意性地表示扭转三角形凹部顶部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的卡合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三例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6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例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的非卡合状态及卡合状态的图,图6B是示意性地表示扭转三角形凹部顶部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的卡合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第四例的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8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四例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的非卡合状态及卡合状态的图,图8B是示意性地表示扭转三角形凹部顶部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的卡合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第五例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10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五例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的非卡合状态及卡合状态的图,图10B是示意性地表示扭转三角形凹部顶部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的卡合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形成有轴孔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在边缘形成有突起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对与扭转三角形凹部卡合的六边形凸部的尺寸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4是用于对与扭转三角形凹部卡合的六边形凸部的尺寸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5是用于对与扭转三角形凹部卡合的六边形凸部的尺寸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6是用于对与扭转三角形凹部卡合的六边形凸部的尺寸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7是具有局部形成有锥体的六边形凸部的齿轮机构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7的六边形凸部的俯视图。 
图19是图18的R-R线处的剖面图。 
图20是图17所示的齿轮机构的侧视图。 
图2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六边形凸部应用到齿轮机构的情况下的六边形凸部的俯视图。 
图2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六边形凸部应用到齿轮机构的情况下的六边形凸部的俯视图。 
图2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六边形凸部应用到齿轮机构的情况下的六边形凸部的俯视图。 
图2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六边形凸部应用到齿轮机构的情况下的六边形凸部的俯视图。 
图25(A)是图22所示的齿轮机构的侧视图,图25(B)是图25(A)的B-B线处的剖面图,图25(C)是图25(A)的C-C线处的剖面图,图25(D)是表示图25(A)所示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卡合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6(A)是图23所示的齿轮机构的侧视图,图26(B)是图26(A)的B-B线处的剖面图,图26(C)是图26(A)的C-C线处的剖面图,图26(D)是表示图26(A)所示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卡合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7是表示使图28~图31所示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卡合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8是图23所示的齿轮机构的俯视图。 
图29是图28的N-N线处的剖面图。 
图30是图23所示的齿轮机构的侧视图。 
图31是图23所示的齿轮机构的立体图。 
图32是使图23所示的六边形凸部变形为三个突起的情况下的齿轮机构的俯视图。 
图33是图32的N-N线处的剖面图。 
图34是图32所示的齿轮机构的侧视图。 
图35是图32所示的齿轮机构的立体图。 
图36是与图28所示的六边形凸部相比加长了锥体长度的情况下的齿轮机构的俯视图。 
图37是图36的N-N线处的剖面图。 
图38是图36所示的齿轮机构的侧视图。 
图39是图32所示的齿轮机构的立体图。 
图40是与比图32所示的突起相比加长了锥体长度的情况下的齿轮机构的俯视图。 
图41是图40的N-N线处的剖面图。 
图42是图40所示的齿轮机构的侧视图。 
图43是图40所示的齿轮机构的立体图。 
图44是表示使图45~48所示的六边形凸部与扭转三角形凹部卡合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5是图24所示的齿轮机构的顶视图。 
图46是图45的B-B线处的剖面图。 
图47是图45所示的齿轮机构的侧视图。 
图48是图45所示的齿轮机构的立体图。 
图49是使图24所示的六边形凸部变形为三个突起的情况下的齿轮机构的俯视图。 
图50是图49的B-B线处的剖面图。 
图51是图49所示的齿轮机构的侧视图。 
图52是图49所示的齿轮机构的立体图。 
图53是应用第三实施方式的六边形凸部的齿轮机构的立体图。 
图54是图53所示的齿轮机构的俯视图。 
图55是图53所示的齿轮机构的仰视图。 
图56是图55的4-4线处的剖面图。 
图57是表示六边形凸部的其它形状的俯视图。 
图58是表示六边形凸部的其它形状的俯视图。 
图59是表示六边形凸部的其它形状的俯视图。 
图60是表示六边形凸部的其它形状的俯视图。 
图61是表示六边形凸部的其它形状的俯视图。 
图62是表示六边形凸部的其它形状的俯视图。 
图63是表示六边形凸部的其它形状的俯视图。 
图64是表示六边形凸部的其它形状的俯视图。 
图65是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66是表示处理盒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7是表示感光鼓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装置主体 
2处理盒 
3充电辊 
4显影辊 
5限制部件 
6转印装置 
7清洁刮板 
8壳体 
10感光鼓单元 
11OPC鼓 
12盖件 
13端部部件 
15齿轮机构 
20驱动轴 
22、36、38、42、46、61、71、75六边形凸部 
24扭转三角形凹部 
26顶部 
28底部 
32底部 
34、44端部 
48锥体 
50轴孔 
51边缘 
53、54、55三角形 
56最大截面 
62主侧部表面 
63副侧部表面 
64锥面 
65上表面 
66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旋转部件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轴20构成旋转部件的一部分,被用于例如图66所示的具备感光鼓单元10的处理盒2中。处理盒2能够向图65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中装卸,当将该处理盒2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中时,图像形成装置作为例如激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发挥作用。 
处理盒2具有形成其外廓的壳体8,在其内侧内包有各种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来说,具有感光鼓单元10、充电辊3、显影辊4、限制部件5、转印装置6及清洁刮板7。通过使纸张等介质在处理盒2的内部沿图66中P所示的线移动,从而在该介质上形成图像。 
另外,处理盒2相对于装置主体1的装卸大致按以下方式进行。设置在处理盒2中的感光鼓单元10受到来自装置主体1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因此,至少在动作时,装置主体1的驱动轴20与感光鼓单元10的构成轴承部件的六边形凸部22之间需要卡合。另一方面,在相对于装置主体1装卸处理盒2时,需要解除装置主体1的驱动轴20与感光鼓单元10的六边形凸部22之间的卡合。 
因此,装置主体1的驱动轴20构成为能够沿其轴向移动,在装卸处理盒2时,驱动轴20处于自感光鼓单元10的六边形凸部22脱离的姿态。另一方面,在将处理盒2安装于装置主体1之后,驱动轴20移动而与感光鼓单元10的六边形凸部22卡合。 
这样,装置主体1的驱动轴20与感光鼓单元10的六边形凸部22优选传递适当的驱动力并且能顺利地卡合脱离。 
以下,对各结构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处理盒2中,设有充电辊3、显影辊4、限制部件5、清洁刮板7及感光鼓单元10,它们分别构成如下。 
充电辊3通过由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施加的电压使感光鼓单元10的OPC鼓11带电。这是通过该充电辊3追随OPC鼓11而旋转并与OPC鼓11的外周面接触来进行的。 
显影辊4是向OPC鼓11供给显影剂的辊。并且,利用该显影辊4使形成在OPC鼓1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此外,在显影辊4中内置有固定磁铁。 
限制部件5是对附着在上述显影辊4外周面上的显影剂量进行调整,并向显影剂本身施加摩擦带电电荷的部件。清洁刮板7是与OPC鼓11的外周面接触而利用其前端除去转印后残存的显影剂的刮板。 
感光鼓单元10具有OPC鼓11,感光鼓单元10在该处形成要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文字、图形等。图67中示出了感光鼓单元10的外观立体图。从图67可以看出,感光鼓单元10具有OPC鼓11、盖件12及端部部件13。 
OPC鼓11是在圆筒状基体的外周面上覆盖感光层的部件。在该感光层上,形成有要转印到纸张等记录介质上的文字、图形等。 
基体是使由铝或者铝合金形成的导电性材料形成为圆筒形状而成的。用于基体的铝合金的种类不受特殊限制,但优选为多用作感光鼓基体的由JIS规格确定的6000系列、5000系列、3000系列的铝合金。 
另外,形成在基体的外周面上的感光层不受特殊限制,可以根据其目的采用公知的材料。 
基体可以通过利用切割加工、挤压加工、拉制加工等形成圆筒形状来制造。并且,可以通过在基体的外周面上涂布并层积感光层来制造OPC鼓11。 
在OPC鼓11的一端安装有端部部件13,在另一端配置有盖件12。 
盖件12是由树脂形成的部件,其由与OPC鼓11的圆筒内侧嵌合的嵌合部和以覆盖OPC鼓11的一端面方式配置的轴承部同轴组合而成。轴承部为覆盖OPC鼓11端面的圆板状,并且具备承接轴的部位。另外,在盖件12上配置有由导电性材料制成的接地板,由此电连接OPC鼓11与装置主体1。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盖件的一例,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应用通常能够获得的其它形式的盖件。例如,还可以在盖件上配置用于传递旋转力的齿轮。另外,上述导电性材料也可以设置于端部部件13一侧。 
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在具备六边形凸部22的端部部件13一侧设置导通板(接地板),通过使之与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驱动轴20一侧的电极接触,实现OPC鼓11的导通。此时,能够列举出利用导电性材料形成六边形凸部22本身或者使导通板暴露于六边形凸部22内周的方法。 
接着,对以上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及动作进行说明。 
在向装置主体1安装处理盒2时,如图65所示,将处理盒2沿规定的导向件插入装置主体1内。此时,装置主体1的驱动轴20处于从处理盒2 的移动轨道上退让的姿态。 
在将处理盒2放入装置主体1的规定位置之后,与关闭装置主体1盖子的动作连动地,或者通过其它动作使驱动轴20向处理盒2移动,将六边形凸部22向构成在驱动轴20上形成的凹部的扭转三角形凹部24中插入,从而使两者同轴卡合。由此,能够使来自装置主体1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六边形凸部22、端部部件13及OPC鼓11,从而绕轴中心同步旋转。另外,来自装置主体1的旋转驱动力还直接或者经由其它部件传递到设置在处理盒2中的其他结构部件(例如充电装置3),使它们也能够旋转。 
以此方式安装处理盒2,在OPC鼓11等能够转动的姿态下使图像形成装置动作。在向记录介质上显示所希望的文字、图形的情况下,从装置主体1施加旋转驱动力,感光鼓单元10旋转,利用充电辊3使OPC鼓11带电。 
在感光鼓单元10旋转的状态下,使用未图示的各种光学部件将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照射到OPC鼓11上,获得基于该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该潜像通过显影辊4显影。 
另一方面,纸张等记录介质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其他部位,纸张等记录介质被设置于装置主体1的送出辊、输送辊等向转印位置输送,沿图66的箭头移动。在转印位置配置有转印装置6,随着记录介质的通过而向转印装置6施加电压,使像从OPC鼓11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通过向记录介质施加热量及压力,使该像在记录介质上定影。然后,利用排出辊等从装置主体1排出形成有像的记录介质。 
另外,在OPC鼓11中,清洁刮板7与OPC鼓11的外周面接触,利用其前端除去转印后残存的显影剂,为之后的图像作好准备。由清洁刮板7刮取的显影剂按公知的方式排出。 
从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和动作也可以看出,处理盒的装卸机会多,而且在图像形成装置动作时,OPC鼓11由于反复旋转及停止而导致负荷大,并且还处于充电、加热等严酷的条件之下。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六边形凸部22的上述形式,在适当传递旋转驱动力这一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基于六边形凸部22的外形确保足够的旋转精度。另外,由于六边形凸部22不为扭转形状而且不存在根切部,因此,扭转三角形凹部24与六边形凸部22之间的装卸也容易。 
另外,从六边形凸部22的生产角度来看,由于不为扭转形状而且不存在根切部,因此,能够使材料相对于模具的填充、脱模性好,能够改善生产性。另外,由于不需要滑芯、挡块的旋转机构,因此能够简化模具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例,在OPC鼓11上形成六边形凸部22,在驱动部上形成扭转三角形凹部24,通过使六边形凸部22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卡合,从驱动部向OPC鼓11传递旋转动力。 
此外,也可以在OPC鼓11上形成扭转三角形凹部,在驱动部上形成六边形凸部。 
在图1、图2A及图2B中,如作为第一例所示出的那样,扭转三角形凹部24形成为,使与其旋转轴垂直的截面相对于插入方向从三角形ABC向三角形DEF扭转。以下,在扭转三角形凹部24中,将形成三角形ABC的位置称为扭转三角形凹部24的顶部26,将形成三角形DEF的位置称为扭转三角形凹部24的底部28。另外,在六边形凸部22中,将OPC鼓11的主体侧称为六边形凸部22的底部32,将插入方向上底部的相反侧称为端部34。六边形凸部22通过接触点1至6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接触,由此能够将驱动力传递至OPC鼓11。 
并且,如图2A所示,将六边形凸部22的端部34插入至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的底部28接触的位置,由此,如图2B所示,六边形凸部22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一体旋转。 
此外,也可使六边形凸部22的高度小于扭转三角形凹部24的深度,使六边形凸部22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在六边形凸部22的端部34未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的底部28接触的状态下一体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六边形凸部22及扭转三角形凹部24均使边缘形成为直线状,构成上述接触点1~6,但也可以将边缘设为曲线状。 
另外,在图3A、图3B、图4A及图4B中,如作为第二例所示出的那样,也可以使六边形凸部36的截面积小于第一例的六边形凸部22的截面积。该情况下,如图4B所示,通过使六边形凸部36的顶点1至6中的顶点1、3及5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的顶部接触,将驱动力传递至OPC鼓11。 
另外,在图5、图6A及图6B中,如作为第三例所示出的那样,六边形凸部38也可以形成为截面上各边的长度即边缘的长度不同。本例中示出了 各边缘的长度的长短交替形成的情况,形成在顶点1、2之间的边缘1-2、形成在顶点3、4之间的边缘3-4、形成在顶点5、6之间的边缘5-6比其他边缘短。 
该情况下,如图6B所示,通过使边缘1-2、边缘3-4、边缘5-6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的顶部26接触,将驱动力传递至OPC鼓11。 
在图7、图8A及图8B中,将第三例中的六边形凸部38变形而形成的六边形凸部42表示成了第四例。在第四例中,形成在顶点2、3之间的边缘2-3、形成在顶点4、5之间的边缘4-5、形成在顶点6、1之间的边缘6-1比第三例中的边缘2-3、边缘4-5、边缘6-1长。 
该情况下,如图8A所示,六边形凸部42的前端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内表面(斜面)干涉。因此,与第三例相比,六边形凸部42的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接触的位置向六边形凸部42的端部44一侧移动。并且,如图8B所示,驱动力经由边缘2-3、边缘4-5、边缘6-1传递至OPC鼓11。 
在图9、图10A及图10B中,如作为第五例所示出的那样,示出了六边形凸部46,该六边形凸部46具有越靠近端部34则截面积越变小的锥体48。在本例中,从图10A可以看出,锥体48是从底部32与端部34的大致中央附近朝向端部34形成的。但是,锥体48的长度是任意的,锥体48可以在底部32与端部34之间的全部范围内形成,另外,通过调节六边形凸部42的底部32的截面积和锥体48的长度,能够改变六边形凸部46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之间的接触点的位置。 
另外,通过调节锥体48的角度,能够使六边形凸部46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之间的接触点达到最大化,降低旋转过程中六边形凸部46自扭转三角形凹部24脱离的风险。 
以上各图中的各构成要素的长度之比仅为一例,在按照该图制造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本实用新型的效果,但长度之比并非一定要按照这些图来设定。 
另外,如图11所示,还可以在六边形凸部22上形成轴孔50。轴孔50例如形成为与旋转轴同轴,从六边形凸部22的端部34起具有规定深度。 
另外,如图12所示,还可以在六边形凸部22的边缘形成突起51。该突起51与插入方向平行地形成于六边形凸部22的各边缘。另外,突起51由 具有柔性的聚合物形成,当将六边形凸部22插入扭转三角形凹部24并开始旋转时,突起51根据扭转三角形凹部24的形状而相应地变形,从而使六边形凸部22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切实地接触。 
因此,该突起51由与六边形凸部22不同的材料形成为棒状,并通过粘接剂、加热等公知的方法设置于六边形凸部22。 
突起51也可以由与六边形凸部22相同的材料形成。该情况下,通过例如塑料成形方法使六边形凸部22与突起同时成形。由此,能够使突起51的宽度形成得窄,当六边形凸部22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接触时,突起51更容易凹下,使六边形凸部22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更加切实地接触。 
以下,对上述第一例中的六边形凸部22的截面形状进行说明。图13是用于说明在六边形凸部22的截面积最大的情况下六边形凸部22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之间的卡合状态的图。如图13中的实线所示,六边形凸部22的最大截面56能够利用形成扭转三角形凹部24的顶部26和底部28的两个三角形53、54表示。 
此外,在形成六边形凸部22的情况下,需要使其截面积小于该最大截面56。 
与这两个三角形53、54外接的圆的半径具有以下关系。 
式3: 
r 1 = R cos ( &theta; / 2 ) + 3 &CenterDot; cos ( &theta; / 2 ) - - - ( 1 )
r 2 = R cos ( &epsiv; ) + 3 &CenterDot; cos ( &epsiv; ) - - - ( 2 )
&epsiv; = 2 &pi; - 3 &theta; 6 - - - ( 3 )
此处,R>r1>r2,R表示两个三角形53、54的外接圆的半径,r1表示两个三角形53、54外侧的三处交点的外接圆的半径,r2表示两个三角形53、54内侧的三处交点的外接圆的半径。另外,两个三角形53、54之间偏移了角度θ。 
图14一并表示了三角形55,该三角形55从两个三角形53、54以角度 θ偏移的图13的状态起进一步偏移了角度η。另外,六边形凸部22从规定位置至端部34形成有锥体,所述规定位置是相对于底部32在插入方向上的规定位置。也就是说,六边形凸部22具有以规定位置为起点,以端部为终点的锥体。 
在未形成锥体的部分与锥体起点的边界位置处,六边形凸部22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中以角度θ偏移的三角形54的截面接触。另外,在锥体的终点位置处,六边形凸部22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中以角度θ+η偏移的三角形55的截面接触。 
通过这种结构,六边形凸部22能够容易地脱离扭转三角形凹部24。但是,如图14中的三个圆圈58所示,出现了仅以六边形凸部22边缘的棱角与扭转三角形凹部接触的部分。 
此外,在代替具有锥体,六边形凸部22从底部32到端部34的截面积形成为与上述锥体的终点位置处的截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六边形凸部22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仅在图14中的三个圆圈58所示的位置处接触,有可能导致扭转三角形凹部24产生变形。 
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粗线60(从六边形凸部22的中心轴向两个三角形54、55的交点引出的线)与三角形55之间的角度由式4: 
&pi; 6 + &theta; + &eta; 2 - - - ( 4 )
来表示。 
在图15中,扭转三角形凹部24的扭转角度为θ,六边形凸部22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接触的位置为偏移了角度η的位置。另外,图15所示的六边形凸部22的截面与该六边形凸部22的截面积达到最大时的截面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在扭转角度为θ,扭转三角形凹部24与六边形凸部22在旋转时发生接触时偏移了角度η的情况下,六边形凸部22的截面具有全体边缘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的边缘接触的轮廓。 
该情况下,扭转三角形凹部24边缘的线与从六边形凸部22的旋转轴向接触扭转三角形凹部24的边缘引出的线之间的角度被设为上述式(4)所示的角度以下。 
图16是从图15所示的形状及结构发展而来的。在图16所示的结构中, 六边形凸部22的截面具有在所有区域内都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的边缘接触的轮廓。 
该情况下,六边形凸部22的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接触的边缘的长度在式5: 
R 2 &CenterDot; ( tan ( &eta; 2 ) + tan ( &pi; 3 - &theta; + &eta; 2 ) ) - - - ( 5 )
以下。 
在以上的说明中,以六边形凸部22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卡合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六边形凸部22也可以与锥状凹部、棱柱形状的凹部、多边形凹部等卡合,以此来代替与扭转三角形凹部24卡合。 
另外,六边形凸部22的材料优选由形成凸部(凸部分)时所使用的公知材料或者与之类似的材料形成。另外,通过利用具有滑动性的材料(例如含特氟龙的聚缩醛等)形成六边形凸部22的局部或者整体,还能够使凸部件与凹部件顺利卡合。 
以下,参照附图对具有局部形成有锥体的上述六边形凸部的齿轮机构进行说明。该六边形凸部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OPC鼓的端部或者其他旋转机构的端部。 
如图17至图20所示,六边形凸部61与具有由三条长边和三条短边交替组合成的六边形外周的上述六边形凸部形成为相同的形状。 
如图17所示,在六边形凸部61上,形成有从其底部32沿旋转轴方向延伸至端部34的三个主侧部表面62。主侧部表面62优选形成为平面状。另外,六边形凸部61具有轴孔50。 
在六边形凸部61上,还形成有表面积小于主侧部表面62的三个副侧部表面63。 
在与底部32相交的位置处由主侧部表面62与副侧部表面63形成的边缘以副侧部表面63将其两侧的主侧部表面62隔离的方式配置。因此,六边形凸部61的外周在底部为长边与短边按上述方式交替配置的结构。 
优选的是,这三个主侧部表面62形成彼此相同的形状,并且三个副侧部表面63形成彼此相同的形状。 
另外,六边形凸部61具有多个锥面64,这些锥面64从副侧部表面63 相对于旋转轴朝向底部32的相反方向延伸。各锥面64从各副侧部表面63延伸。如图17所示,各锥面64与副侧部表面63的一边、两个主侧部表面62的一边和形成六边形凸部61端部的上表面65的一边接触。 
通过形成这种锥面64,六边形凸部61形成了局部具有锥面64的上表面65。也就是说,锥面64不是形成在整个上表面65上,而是根据上述长边与短边交替配置成的结构形成的。 
如图18所示,底部的短边同锥面64与上表面65的边界是平行的。另外,上表面65形成为六边形状,该上表面65的六边形由与构成底部32外周的短边及长边对应的长边和短边组合形成。也就是说,构成上表面的六边形状的长边与构成底部32外周的短边平行。 
在图17及图20中,针对多个锥面64中的一个,表示了在将六边形凸部61插入到扭转三角形凹部24中时与三角形状的凹部接触的接触部。六边形凸部61与三角形状的凹部通过一点或者通过边缘接触。另外,图18的R-R线处的截面如图19所示。 
也可以在六边形凸部61的内部使用金属制的销等加强件。另外,如上所述,也可以在六边形凸部61的各边缘形成由具有柔性的聚合物形成的突起。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部件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数字或者文字在合适的情况下,在多幅附图中表示同一或者对应的部分。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图中所示的部分是按比例尺绘制的,以便能够从附图直接导出该部分的最佳比例及测定值。但是,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其它形式中,不要求按比例尺绘制图示的部分。另外,只要没有另行指明,附图中所示的测定值为基于360°座标系的角度。这些径向及角度的尺寸公差依然落在附图中所示特征的优选形状及配置的范围内,同时能够被设定在±4~6°的范围内。但是,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就能够实施更大的公差。同样,公差优选为1毫米,但也能够加以改变。 
在部分形式中,此处探讨的六边形凸部61为美国专利申请US61/645393所记载的形式(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形式)的修改,其中探讨的六边 形凸部61在部分方面是US61/614346所披露的实例5(上述第五例)的修改。上述第五例是作为一般性修改来进行探讨的,其在六边形凸部61的端部包括锥体。在部分形式中,此处探讨的六边形凸部61仿照了US61/637078中记载的尺寸特性。 
如上所述,图17表示组装到齿轮机构15上的局部带锥体的六边形凸部61的右侧面立体图。该六边形凸部61(以下也称为凸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能够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OPC鼓或其他旋转部件的端部。 
如图17~图20所示,六边形凸部61具有六边形外围底面,该六边形外围底面包括交替配置的三条长边及三条短边。即,六边形凸部61的底面66的外围构成为长边-短边-长边-短边-长边-短边。如图17所示,六边形凸部61优选包括三个主侧部表面62,这三个主侧部表面62从底面66沿轴(旋转)方向朝向平坦且包括轴孔50的上表面65突出。 
六边形凸部61还包括三个副侧部表面63,它们的表面积比三个主侧部表面62的表面积小。关于主侧部表面62及副侧部表面63的底面侧端缘(縁端),副侧部表面63设置于各主侧部表面62之间而将它们分离,由此形成了上述长边-短边结构。优选的是,主侧部表面62全部具有相同尺寸,而且副侧部表面63也全部具有相同尺寸。 
锥面64从各个副侧部表面63向离开底面66的轴向延伸。各个锥面64均从一个副侧部表面63延伸。如图17~图20所示,各个锥面64均与副侧部表面63的端缘、两个主侧部表面62的端缘及上表面65的边缘接触。这样的配置形成了局部带锥体的六边形凸部61,但并不是沿上表面65所有的边均具有带锥体的端缘。带锥体的端缘以与上面探讨的短边-长边结构对应的方式交替设置。 
如图18所示,短边分别与锥面64与上表面65之间的端缘平行,上表面65本身为六边形。六边形的上表面65包括与底面66的短边及长边一一对应地配置的长边及短边。即,六边形的上表面65的长边与六边形凸部61的六边形底面66的短边平行。 
在图17及图20中针对锥面64中的一个表示了示例性的接触点。这些接触点是六边形凸部61与构成为供六边形凸部61插入的扭转三角形凹部24之间的接触的点或者端缘。 
如图21~图2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六边形凸部61从第一点A相对于轴向顺时针延伸至第二点B。在图21~图22中,短边从第一点A延伸至第二点B,以使第二点B比第一点A离旋转轴更远。 
另外,图23~图2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六边形凸部71相对于六角形六边形凸部61修改了短边及长边的结构。此处,在图23~图24中,短边从第一点A延伸至第二点B,以使第一点A比第二点B离旋转轴更远。与图21~图22所示的六边形凸部61一样,图23~26所示的六边形凸部71的第一点A及第二点B是相对于顺时针旋转方向定义的。 
另外,图25(A)~图25(D)例示了图21~图22所示的六边形凸部61与同该六边形凸部61的结构相匹配的扭转三角形凹部24之间的卡合连接,图26(A)~图26(D)例示了图23~图24所示的六边形凸部71与同该六边形凸部71的结构相匹配的扭转三角形凹部24之间的卡合连接。 
图27例示了与图28~图31所示的第一个其他实施例相对应的一般参照。图28~图31所示的实施例仿照了图23所示的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变形例在图32~图35中表示成了第二个其他实施,在它们之中,与连续结构相对照,利用三个突起设置成凸部分。在图32~图35中,与图28~图31所示的结构相比,长边是不连续的,形成了带有轴孔的三岔通道。该情况下,虽然维持了六边形底面外围形状,但长边此时是不连续的。 
图28~图35所示的实施例的变形例在图36~图43中表示成了第三个其他实施例及第四个其他实施例。在图36~图43所示的这些实施例中,增大了锥体的量。即,锥面64的长度在图36~图39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图28~图31所示实施例的长度相比有所增大。另外,与图32~图35所示实施例的长度相比,图40~图43所示实施例中的锥面64的长度有所增大。 
图44例示了与图45~图48所示的第五个其他实施例相对应的一般性参照。图45~图48所示的实施例仿照了图24所示的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变形例在图49~图52中表示成了第六个其他实施例,在它们之中,与连续结构相对照,利用三个突起设置成凸部分。关于这些实施例,能够按照前述实施例如其他附图所示那样改变锥体的量、锥体角度及锥体长度。 
上述例子涉及与扭转三角形凹部/凹部的卡合。但是,所探讨的凸部分能够适用于与带锥体的凹部以及其他棱柱形或多边形形状的凹部这样的其他 凹部卡合。 
用于制造凸部分和/或齿轮机构的材料优选由结晶性树脂形成。若为结晶性树脂,则在使用模具进行注塑成型时流动性良好,因此成型加工性好,即使没有冷却到玻璃化转变温度,也能够结晶、固化从而实现脱模。因此,能够大幅改善生产性。另外,结晶性树脂在耐热性、耐溶剂性、耐油性、耐脂性方面表现出色,其耐摩擦磨损性及滑动性也良好,而且从刚性及硬度的角度来看,结晶性树脂也优选作为用于制造凸部分和/或齿轮机构的材料。 
作为结晶性树脂,能列举出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缩醛、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甲基戊烯、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锦纶等。另外,也能够使用树脂或复合树脂与纤维材料的组合。其中,从成型加工性的角度来看,也优选使用聚缩醛类树脂。而且,从提高强度的角度来看,也可以填充加强材料(玻璃纤维、炭纤维或者金属销)作为附图所示结构的内部支承部件。 
另外,通过利用具有滑动性的材料(例如含特氟龙的聚缩醛等)形成上述凸部分(也称突起)的局部或者整体,还能够使凸部件与凹部件顺利卡合。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的一部分中,多个突起的数量及特定配置、径向/宽度及大小能够根据凹部分的形状及形态进行改变。而且,能够改变突起与突起之间的表面形状及端缘长度,在部分形式中,这些端缘的交叉和/或端缘本身在部分实施方式(未图示)中也可以是圆滑的。同样,六边形的非突起凸部分也同样能够被修改。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部件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第一、第二及第三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数字或者文字在合适的情况下,在多幅附图中指代同一或者对应的部分。而且,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图中所示的部分是按比例尺表示的,以便能够从附图直接导出该部分的最佳比例及测定值。但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其它形式不要求按比例尺绘制图示的部分。另外,只要没有另行指明,附图中所示的测定值为基于360°座标系的角度。这些径向及角度的尺寸公差依然落在附图中所示特征的优选形状及配置的范围内,同时能够被设定在±4~6°的范围内。但是,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就能够实施更大的公差。同样,公差优选为1毫米,但也能够加以改变。 
在部分形式中,此处探讨的凸部分为2012年3月22日申请的美国专利临时申请US61/614346(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形式的修改,其中探讨的凸部分为六边形。 
图53例示了具有六边形外围底面的六边形凸部75,该六边形外围底面包括交替配置的三条长边及三条短边。即,六边形凸部75的底面的外围构成为长边-短边-长边-短边-长边-短边。六边形凸部75优选包括三个主侧部表面,这三个主侧部表面从底面沿轴(旋转)方向朝向平坦且包括轴孔50的上部表面突出。在部分实施例中,能在轴孔50中设置接地板。 
六边形凸部75还包括三个副侧部表面,它们的表面积比三个主侧部表面的表面积小。关于主侧部表面及副侧部表面的底面侧端缘,副侧部表面设置于各主侧部表面之间而将它们分离,由此形成了上述长边-短边结构。优选的是,主侧部表面全部具有相同尺寸,而且副侧部表面也全部具有相同尺寸。另外,优选的是,各主侧部表面与副侧部表面之间的角度以及各底面侧端缘之间的角度同为120°。在几个点,主侧部表面的三个底面侧端缘沿第一正三角形的一部分延伸,而副侧部表面的三个底面侧端缘沿第二正三角形的一部分延伸。该情况下,第一正三角形及第二正三角形相对于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旋转了60°,第二正三角形比第一正三角形大。 
形成六边形底面及平坦六边形表面的主表面及副表面各自的长边及短边分别可以具有将各自的长边或短边与从旋转轴延伸的径向直线之间限定成垂直交叉的中点。 
这些关系表示在了六边形凸部75的俯视图即图54中。图55是六边形凸部75的仰视图。图56例示了沿图55的线4-4得到的凸部分的剖面图。 
在图56中,六边形凸部75的六边形部分的深度或者高度可以设为约2mm。即,沿旋转轴方向延伸的主侧部表面及副侧部表面的长度可以设为约2mm。该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为1至5mm。 
上述例子涉及与扭转三角形凹部/凹部的卡合。但是,所探讨的六边形凸部75能够适用于与带锥体的凹部以及其他棱柱形或多边形形状的凹部这样的其他凹部卡合。另外,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2所示,还可以在与凹部接触的部分形成突起。 
用于制造六边形凸部75和/或齿轮机构15的材料优选由结晶性树脂形 成。若为结晶性树脂,则在使用模具进行注塑成型时流动性良好,因此成型加工性好,即使没有冷却到玻璃化转变温度,也能够结晶、固化从而实现脱模。因此,能够大幅改善生产性。另外,结晶性树脂在良好的耐热性、耐溶剂性、耐油性、耐脂性方面表现出色,其耐摩擦磨损性及滑动性也良好,而且从刚性及硬度的角度来看,结晶性树脂也优选作为用于制造六边形凸部75和/或齿轮机构15的材料。 
作为结晶性树脂,能列举出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缩醛、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甲基戊烯、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锦纶等。另外,也能够使用树脂或复合树脂与纤维材料的组合。其中,从成型加工性的角度来看,也优选采用聚缩醛类树脂。而且,从提高强度的角度出发,也可以填充加强材料(玻璃纤维、炭纤维或者金属销)作为附图所示结构的内部支承部件。 
另外,通过利用具有滑动性的材料(例如含特氟龙的聚缩醛等)形成上述六边形凸部(也称突起)75的局部或者整体,还能够使六边形凸部75与凹部件顺利卡合。 
另外,作为其他实施例,凸部分也可以被加工成图57至图64所示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的一部分中,各种宽度及大小都能够根据凹部分的形状及形态进行改变。而且,在具有多个突起的情况下,能够改变突起与突起之间的表面形状及端缘长度,在部分形式中,这些端缘的交叉和/或端缘本身在部分实施方式(未图示)中也可以是圆滑的。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在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旋转部件中能够使驱动侧部件与被驱动部件之间的卡合部分的形状达到最佳,适合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44)

1.一种旋转部件,用于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传递动力的驱动侧部件;
利用所述驱动侧部件旋转的被驱动部件;
所述驱动侧部件及所述被驱动部件中的一方具有沿旋转轴方向形成的凸部,
所述驱动侧部件及所述被驱动部件中的另一方具有沿旋转轴方向形成且供所述凸部插入的凹部,
所述凹部为扭转三角形凹部,即,该凹部相对于旋转轴处于垂直方向的截面为三角形状,并且形成底部截面和顶部截面的三角形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规定角度,
所述凸部为相对于旋转轴处于垂直方向的截面为六边形状的六边形凸部,
所述六边形状截面的各边的长度彼此相等,或者使相对较短的边与相对较长的边交替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六边形凸部的所述旋转轴方向上的端部形成有锥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六边形凸部与所述扭转三角形凹部接触的位置,在所述六边形凸部的边缘形成有突起,
所述突起在截面上形成为从所述边缘向与所述六边形状的中心相反的方向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驱动部件是感光鼓。
5.一种图像形成盒,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部件。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盒,
所述扭转三角形凹部形成在使所述被驱动部件旋转的驱动部件上。
7.一种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能够装卸的被驱动部件;
向所述被驱动部件传递旋转力的驱动部件;
所述旋转部件为扭转三角形凹部,即,该凹部与旋转轴垂直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三角形,且所述三角形在底部和顶部相对于旋转轴旋转,
所述驱动部件形成有与旋转轴垂直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的六边形凸部,该驱动部件通过所述六边形凸部在插入到所述扭转三角形凹部内的状态下进行旋转而使所述被驱动部件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转三角形凹部相对于所述六边形凸部的插入方向从构成所述顶部的截面第一三角形以角度θ扭转至构成所述底部截面的第二三角形,
相对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方向,所述第一三角形的边缘与所述第二三角形的边缘在内侧和外侧的圆周之间连续地重叠,
在插入所述扭转三角形凹部内的情况下位于所述内侧与所述外侧的圆周之间的所述六边形凸部的接触边缘向第三三角形的边缘方向延伸,所述第三三角形以所述角度θ加上角度η后的角度旋转,
所述第一三角形及所述第三三角形在中间点与所述六边形凸部的接触边缘接触,
从所述六边形凸部的旋转轴朝向所述中间点延伸的射线与所述六边形凸部的接触边缘之间的角度由式1:
&pi; 6 + &theta; + &eta; 2
表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三角形、所述第二三角形及所述第三三角形均由正三角形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若设以所述六边形凸部的旋转轴为中心的所述第一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半径为R,则所述接触边缘的最大长度由式2:
R 2 &CenterDot; ( tan ( &eta; 2 ) + tan ( &pi; 3 - &theta; + &eta; 2 ) )
表示。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六边形凸部具有各边的长度相等的六边形截面。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六边形凸部具有各边的长度相对较长的边与长度相对较短的边交替配置成的六边形截面。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六边形凸部的端部形成有锥体。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驱动部件是感光鼓。
15.一种图像形成盒,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六边形凸部具有:主侧部表面,其从形成底部的六边形的所较述长的边起在沿着旋转轴的方向上延伸;副侧部表面,其从所述较短的边起在沿着旋转轴的方向上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侧部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副侧部表面的面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侧部表面从所述底部延伸至所述端部,
所述副侧部表面从所述底部延伸至所述锥体,
所述锥体以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具有规定角度的方式从所述副侧部表面形成至所述端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为平坦的六边形状,所述六边形凸部的内部形成有沿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坦的六边形状是较长的边与较短的边交替配置成的六边形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坦的六边形状的所述较短的边与所述底部的所述较长的边平行。
2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六边形凸部具有外围交替地包括长边及短边的六边形底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分包括从所述凸部分的所述六边形底面沿轴向朝向其插入端延伸的主侧部表面及所述副侧部表面,所述主侧部表面及副侧部表面分别从所述六边形底面的外围的所述长边及短边延伸。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侧部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副侧部表面的面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侧部表面从所述凸部分的所述六边形底面延伸至所述凸部分的所述插入端,
所述副侧部表面分别从所述凸部分的所述六边形底面延伸至各自的锥体表面,
所述锥体表面相对于与所述轴向平行的平行线以某一角度从所述副侧部表面延伸至所述凸部分的所述插入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分的所述插入端为平坦六边形表面,该平坦六边形表面包括贯穿所述凸部分且沿轴向延伸的孔。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坦六边形表面具有包括交替的短边及长边的外围。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坦六边形表面的所述外围的所述长边与所述六边形底面的所述短边平行。
2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短边中的一条短边相对于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旋转轴从第一点向顺时针方向延伸至第二点,以使所述第一点比所述第二点离旋转轴更远。
3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包括光电导体的圆筒体。
31.一种图像形成盒,用于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所述旋转部件。
3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31所述的所述图像形成盒;
所述扭转三角形凹部,其作为用于驱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的驱动部件。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旋转部件,其包括扭转三角形凹部,并能够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装卸;
传动部件,其包括带有锥体的六边形凸部,构成为向所述凹部分内插入以驱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
3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边与短边以约120°的公共角度相互交叉。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分包括从所述凸部分的所述六边形底面沿轴向朝向其插入端延伸的主侧部表面及副侧部表面,
所述主侧部表面及副侧部表面分别从所述六边形底面的外围的所述长边及所述短边延伸。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侧部表面的表面积尺寸大于所述副侧部表面的表面积尺寸。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分的所述插入端为平坦六边形表面,该平坦六边形表面包括贯穿所述凸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且沿轴向延伸的孔。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坦六边形表面具有包括交替的短边及长边的外围。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坦六边形表面的所述外围的所述长边与所述六边形底面的所述长边平行。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坦六边形表面的所述外围的所述短边与所述六边形底面的所述短边平行。
41.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分别形成所述六边形底面的所述长边及所述短边分别具有:将各自的所述长边或短边与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延伸的径向直线之间限定成垂直交叉的中点。
42.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包括光电导体的圆筒体。
43.一种图像形成盒,用于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所述旋转部件。
4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43所述的所述图像形成盒;
扭转三角形凹部分,其作为用于驱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的所述驱动部件。
CN201320347096.XU 2012-03-22 2013-03-22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旋转部件、图像形成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1649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14346P 2012-03-22 2012-03-22
US61/614,346 2012-03-22
US201261637078P 2012-04-23 2012-04-23
US61/637,078 2012-04-23
US201261645393P 2012-05-10 2012-05-10
US61/645,393 2012-05-10
US201261652737P 2012-05-29 2012-05-29
US61/652,737 2012-05-29
US201261673056P 2012-07-18 2012-07-18
US61/673,056 2012-07-18
US201261682593P 2012-08-13 2012-08-13
US61/682,593 2012-08-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16495U true CN203516495U (zh) 2014-04-02

Family

ID=48145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47096.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16495U (zh) 2012-03-22 2013-03-22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旋转部件、图像形成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53984B2 (zh)
JP (1) JP3183618U (zh)
CN (1) CN203516495U (zh)
DE (1) DE202013101211U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3103593U1 (de) * 2012-08-10 2013-10-09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Endabschnittelement, fotosensitive Trommeleinheit und Prozesspatrone
PT2762104T (pt) * 2013-01-31 2018-03-05 Sic Invent Ag Coifa de impressão
JP2022041975A (ja) * 2020-08-31 2022-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感光体ユニット、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12412A (en) 1931-10-16 1933-06-06 Stubbs Everard Splined shaft and sleeve couple
GB446033A (en) 1934-02-21 1936-04-23 Pierre Warlop Improvements in shaft coupling devices
US3734548A (en) 1971-12-20 1973-05-22 K Tel International Shaft connection mechanism
JPS4991645A (zh) 1973-01-06 1974-09-02
FR2356046A1 (fr) 1976-06-22 1978-01-20 Gfd Accouplement par emboitement et son application aux organes de vissage
DE3631494A1 (de) 1985-09-17 1987-03-26 Canon Kk Bildtraegerelement mit zugehoerigem antriebsmechanismus
JPS634252A (ja) 1986-06-24 1988-01-09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トリツジ及びこのカ−トリツジを使用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S6421466A (en) 1987-07-17 1989-01-24 Ricoh Kk Device for driving photosensitive drum of printer
US5221943A (en) 1989-02-10 1993-06-22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2304459A (ja) 1989-05-19 1990-12-18 Hitachi Ltd 電子写真プリンタのドラム駆動装置
US5245376A (en) 1990-02-15 1993-09-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hotographic film cassette
US5128715A (en) 1990-03-19 1992-07-07 Fuji Xerox Co., Ltd. Print cart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JPH045949A (ja) 1990-04-20 1992-01-09 Gakken Co Ltd 連続血圧計の光量決定方法
US5233772A (en) * 1990-12-21 1993-08-10 3-Message Display Limited Multi-message sign
US5277531A (en) 1992-09-10 1994-01-11 Snap-On Tools Corporation Device having socket with retention surfaces
JPH06185531A (ja) 1992-12-15 1994-07-05 Nec Eng Ltd 軸継手
JPH06258993A (ja) 1993-03-04 1994-09-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258877A (ja) 1993-03-08 1994-09-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332346A (ja) 1993-05-20 1994-12-02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JP2875203B2 (ja) 1995-03-27 1999-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駆動力伝達部品、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
JP3839932B2 (ja) 1996-09-26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及びカップリング
JP3262691B2 (ja) 1995-06-28 2002-03-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導連結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US6226478B1 (en) 1996-03-21 2001-05-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drive mount for photosensitive drum
US6240266B1 (en) 1996-03-21 2001-05-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drum mount for photosensitive drum
US5697115A (en) * 1996-04-29 1997-12-16 Black & Decker Inc. Cleaning apparatus with triangular shaped mount for attachment and quick disconnect
US5901629A (en) * 1996-07-12 1999-05-11 Precision Arbour Systems, Inc. Saw arbor and guided circular saw
JP3745047B2 (ja) 1996-09-26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745049B2 (ja) 1996-09-26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53938A (ja) 1996-09-26 1998-06-09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6175706B1 (en) 1996-09-26 2001-01-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part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drum
JP3689504B2 (ja) 1996-09-26 2005-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026895B2 (ja) 1996-09-26 2007-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969804B2 (ja) * 1996-09-26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52609B2 (ja) 1997-05-23 2002-12-03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ドラムユニットに用いられるアース板
JPH11161131A (ja) 1997-11-29 1999-06-18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5926673A (en) 1998-09-14 1999-07-2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riving mechanism for photosensitive image bearing drum in electrophotographic machines
JP3787441B2 (ja) 1998-10-08 2006-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DE29901561U1 (de) 1999-01-29 1999-05-20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Wu-Chi, Taichung Anordnung eines Entwicklerzylinders und eines Antriebsrads
US6385420B1 (en) 1999-10-06 2002-05-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harging apparatus for contacting and separating charging member by use of moving force of body to be charged
JP3782627B2 (ja) 1999-11-18 2006-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478797B2 (ja) 1999-12-28 2003-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173146B1 (en) 2000-01-21 2001-01-09 Jui-Chi Wang Developer cylinder and drive gear arrangement
US6533235B1 (en) * 2000-05-25 2003-03-18 Lear Corporation Twisted end interference fit flex shaft
JP2002182446A (ja) 2000-10-04 2002-06-26 Canon Inc 駆動力伝達部品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542583B2 (ja) 2001-02-02 2004-07-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KR100381598B1 (ko) 2001-09-18 2003-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플링장치와 현상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인쇄기
KR100381601B1 (ko) 2001-09-26 2003-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플링장치와 현상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인쇄기
US6902481B2 (en) 2001-09-28 2005-06-07 Igt Decoupling of the graphical presentation of a game from the presentation logic
JP2003307993A (ja) 2002-04-17 2003-10-31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885074B2 (ja) 2004-05-11 2007-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279917A1 (en) 2004-07-23 2009-11-12 Samuel Wai Keung Tsui Resilient driving force member
US7236722B2 (en) 2005-08-25 2007-06-2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Helically splined drive member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7433631B2 (en) 2005-12-20 2008-10-07 Xerox Corporation Material supply module drive shaft
EP1836992A1 (en) * 2006-03-10 2007-09-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ixing device and drive for the mixing device
JP2007310378A (ja) * 2006-04-18 2007-11-29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感光体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トナーユニット
TWM306933U (en) 2006-09-06 2007-03-01 Hahntek Technology Corp Improved driving structure of light-sensing drum of laser printer
US7537410B2 (en) 2006-10-31 2009-05-26 Xerox Corporation Coupling apparatus
US7813676B2 (en) 2007-07-05 2010-10-12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US9063506B2 (en) 2007-07-05 2015-06-23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JP2009265628A (ja) 2008-04-01 2009-11-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545134A (ja) * 2010-10-29 2013-12-19 珠海賽納打印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動力伝達機構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プロセッシングボックス
US8886087B2 (en) * 2012-07-05 2014-11-11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Photosensitive drum driving head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183618U (ja) 2013-05-30
DE202013101211U1 (de) 2013-03-28
US20130251405A1 (en) 2013-09-26
US8953984B2 (en) 2015-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16495U (zh)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旋转部件、图像形成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9930C (zh) 处理卡盒,其装配方法和电摄影图象成形设备
US10323719B2 (en) Planetary gear assembly, drive unit including the planetary gear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drive unit,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for planetary gear assembly
CN100461019C (zh) 导电性辊和使用该导电性辊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100189483A1 (en) Toner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566349B (zh) 成像设备
CN100449413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驱动机构
CN101373003B (zh) 恒速万向节及成像装置
US20130248315A1 (en) Rotating part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rtridge for forming ima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939487B (zh) 二级花键联轴器,使用其的驱动传递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17088C (zh) 导电辊
CN103105757B (zh) 驱动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EP2407313B1 (en) Driving Device Usable with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2681383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9158271B2 (en) Photosensitive member cartridge
CN100529976C (zh) 成像装置
CN202583700U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57A (zh) 联接器和成像设备
CN202267825U (zh) 一种显影辊
WO2014126114A1 (ja) 軸受部材、端部部材、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軸受部材の製造方法
US9632458B2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301939A (zh) 驱动力传递装置、处理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KR20140067738A (ko) 감광 드럼용 회전 결합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감광 드럼 조립체
JP2015041088A (ja) 端部部材、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733602B2 (ja) 遊星歯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RAYON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1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RAY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