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29744U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29744U
CN203229744U CN 201320145739 CN201320145739U CN203229744U CN 203229744 U CN203229744 U CN 203229744U CN 201320145739 CN201320145739 CN 201320145739 CN 201320145739 U CN201320145739 U CN 201320145739U CN 203229744 U CN203229744 U CN 203229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utting knife
driving body
connecting bar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4573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野元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29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2974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在针板的下方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向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而互相重叠,在重叠位置处将面线和底线切断。第一切刀具有导入槽和隆起部。导入槽用于导入面线和底线并在其端部保持面线、底线。隆起部设于导入槽的端部。第二切刀与隆起部重叠,在重叠位置处将面线和底线切断。当通过更换而使用具有高度不同的隆起部的第一切刀时,切断位置与针板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由此,在缝纫机中,能够使在切断后残留于布的线头的长度适当。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用于在针板的下方将面线和底线切断的切线装置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缝纫机通过机针和旋梭的动作而在针板上的布上形成针迹。机针保持面线,并上升、下降。旋梭收容底线,并在针板的下方旋转。在机针下降时,面线在针板的下方形成面线环。旋梭用梭尖捕捉面线环,使面线环与底线交错。针迹由交错起来的面线和底线形成。
日本特开公报平成5年198号所述的缝纫机具有切线装置。切线装置在针板的下方将面线和底线切断。切线装置具有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在设于针板的容针孔下方具有彼此相对的刃部。在要进行切线时,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向使刃部靠近的方向移动。第一切刀的刃部突入到旋梭所撑开的面线环,捕捉面线和底线。第二切刀的刃部与第一切刀的刃部重叠,在重叠位置将面线和底线切断。切断后的面线和底线作为线头残留在布上。
根据布的种类来选择面线和底线。线的伸缩性为选择条件之一。
线被施加有张力,而在伸长了的状态下被切断。因而,存在如下问题:伸缩率较高的线会在切断后收缩,线头容易从布脱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即使使用伸缩率不同的线,在切断后线头也不会从布脱出。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具有:机针,其保持面线,并在缝纫机电动机的驱动下上升、下降;旋梭,其保持底线,并在针板的下方与上述机针的上升、下降同步地旋转;以及切线装置,其用于在上述针板的下方且是在上述旋梭的上方将上述面线和上述底线切断,上述切线装置具有: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它们协同动作,以便将上述面线和底线切断;第一驱动体,其以能够装卸上述第一切刀且使该第一切刀能够以驱动筒为中心转动的方式支承该第一切刀;第二驱动体,其以能够装卸上述第二切刀且使该第二切刀能够以上述驱动筒为中心转动的方式支承该第二切刀;以及连杆机构,其将上述第一驱动体和上述第二驱动体连接起来,且使上述第一驱动体和上述第二驱动体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上述第一切刀具有:导入槽,其用于导入上述面线和上述底线并加以保持;以及隆起部,其在该导入槽的后端从上述第一切刀的上表面鼓起,上述第二切刀具有能够重叠于上述隆起部之上的刃部,上述第一驱动体能够装卸上述隆起部的隆起高度不同的多种上述第一切刀。
第一切刀将面线和底线导入到导入槽中,并在导入槽的后端部保持面线和底线。第二切刀与设于导入槽的后端部的隆起部重叠,将面线和底线切断。第一驱动体能够自如地装卸隆起高度不同的多种第一切刀。作业人员能够根据面线和底线的伸缩率来更换隆起高度不同的第一切刀,从而改变残留在布上的线头的长度。当面线和底线的伸缩率较高时,作业人员使用具有较低的隆起部的第一切刀。这样一来,面线和底线的切断位置为远离针板的位置,因此,残留在布上的线头的长度较长。伸缩率较高的面线和底线有时会在切断后收缩。但由于残留在布上的线头的长度较长,因此,能够防止收缩后的面线和底线从布脱出。当面线和底线的伸缩率较低时,作业人员使用具有较高的隆起部的第一切刀。这样一来,面线和底线的切断位置在针板的附近,因此,残留在布上的线头的长度较短。伸缩率较低的面线和底线在切断后几乎不收缩。因此,面线和底线不会从布脱出。由于残留在布上的线头的长度适当,因此不需要多余的针对线头的处理。因此,在缝纫机中,能够使在切断后残留于布的线头的长度适当,由此,即使收缩线头也不易从布脱出。
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中,上述第一驱动体呈圆形,具有从上述第一驱动体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安装部,上述第一切刀用螺钉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安装部。
第一切刀用螺钉安装于安装部,从而能够容易且牢固地安装第一切刀。第一切刀在与第二切刀重叠时不易产生晃动,因此,面线和底线的切断位置较为稳定。
在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中,上述第二驱动体能够装卸具有与上述第一切刀的上述隆起部的上述隆起高度相对应的形状的上述刃部的上述第二切刀。
第二切刀能够可靠地与第一切刀的隆起部重叠。由此,能够在重叠位置良好地将面线和底线切断。
在技术方案4、5的缝纫机中,上述连杆机构具有:摆动连杆,其与上述第一驱动体相连结,且能够以与上述第一驱动体的轴线和上述第二驱动体的轴线平行的支轴为中心摆动;调整板,其能够改变相对于上述摆动连杆的以上述支轴为中心的安装角度地重叠固定于上述摆动连杆;以及连接杆,其与上述第二驱动体和上述调整板相连结,用于将上述摆动连杆的摆动传递到上述第二驱动体。
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能够根据设于将第一驱动体和第二驱动体连结起来的连杆机构的调整部的操作而改变相对位置。摆动连杆和调整板由共同的支轴支承,调整板能够改变相对于摆动连杆的角度地固定于摆动连杆。因此,在缝纫机中,能够通过改变调整板的固定角度这样简单的操作来调整因组装误差、随着时间产生的松动等机械误差而引起的面线和底线的切断位置的变化。切断后的面线能以一定的长度残留在机针侧。因此,在缝纫机中,能够形成良好的针迹。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的立体图。
图2是切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针迹形成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针迹形成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针迹形成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的俯视图。
图7是第一切刀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第一切刀的立体图。
图9是切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调整板和摆动连杆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切线开始时的侧视图。
图12是切线中途的侧视图。
图13是刚要切线之前的侧视图。
图14是切线结束时的侧视图。
图15是隆起部不同的第一切刀的立体图。
图16是在使用图15的第一切刀时切线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方向(前、后以及左、右)在各图中用箭头表示。如图1所示,缝纫机具有缝纫机主体1、工作台20、缝纫机电动机13、操作踏板22、操作面板10和控制装置30。工作台20是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的板。工作台20利用左支腿20a和右支腿20a设置于地面。操作踏板22配置在左支腿20a和右支腿20a之间。控制装置30设于工作台20之下,经由杆21与操作踏板22相连结。作业人员用脚踩踏来操作操作踏板22。控制装置30根据对操作踏板22的操作来控制缝纫机主体1。缝纫机主体1具有机座2、支柱3和机臂4。机座2在工作台20上沿着左右方向延伸。支柱3从机座2的右端部向上方延伸。机臂4从支柱3的上部向左方延伸。机座2在其左上部具有针板15。机臂4在其左端部具有针杆7、压杆16和挑线杆9。针杆7和压杆16在机臂4内上升、下降。针杆7和压杆16朝向针板15地在机臂4的下方突出出来。针杆7在其下端安装有机针8。压杆16在其下端安装有压脚17。压杆16和压脚17在作业人员的操作下上升、下降。如图2所示,下降后的压脚17将布S按压在针板15上。针杆7和机针8在缝纫机电动机13的驱动作用下上升、下降。下降后的机针8穿过被设于针板15的容针孔18而到达针板15的下方。
如图1所示,挑线杆9于机臂4的左端部在机臂4的前方突出出来。挑线杆9在缝纫机电动机13的驱动作用下与机针8的上升、下降同步地上升、下降。机针8保持已经过了挑线杆9的顶端部的面线23。在机针8下降时,面线23因挑线杆9的下降而松弛。面线23穿过布S而在针板15的下方形成面线环。在机针8上升时,面线环因挑线杆9的上升而绷紧。
缝纫机电动机13安装于支柱3的右侧上部。缝纫机电动机13用于驱动主轴14而使主轴14旋转。主轴14在机臂4内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主轴14的左端与针杆驱动机构(省略图示)和挑线杆驱动机构(省略图示)相连结。主轴14的旋转经由针杆驱动机构传递到针杆7,经由挑线杆驱动机构传递到挑线杆9。操作面板10安装于机臂4的上部。操作面板10具有液晶显示部11。作业人员看着液晶显示部11来操作操作面板10,将各种指示输入缝纫机中。
如图2、图3所示,缝纫机主体1在针板15下方的机座2内具有旋梭40和切线装置50。旋梭40具有梭尖(省略图示),收容已卷绕有底线24的梭心(省略图示)。缝纫机电动机13借助下轴19来驱动旋梭40。下轴19在机座2内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如图3~图5所示,旋梭40与机针8的上升、下降同步地进行旋转。旋梭40在针板15的下方用梭尖捕捉面线环并将其撑开,使面线环与从梭心引出的底线24交错。如图5所示,面线23和底线24在针板15上的布S上形成针迹。
如图6~图9所示,切线装置50具有驱动筒56、旋转环52a、第一切刀52、旋转环54a和第二切刀54。圆筒形的驱动筒56在旋梭40的右侧嵌入下轴19上。
旋转环52a呈圆形,嵌入驱动筒56的左端部外周。旋转环52a能够相对于驱动筒56旋转。旋转环52a(相当于第一驱动体)具有连结臂52b和安装凸缘部52c。连结臂52b从旋转环52a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突出。安装凸缘部52c从旋转环52a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突出,并在突出端向左方延伸。安装凸缘部52c位于与连结臂52b相反的一侧。
第一切刀52是弯曲板。第一切刀52的一端用螺钉80安装于安装凸缘部52c的向左方延伸的部分,从而使第一切刀52装卸自如。第一切刀52能够与旋转环52a一体地旋转。
第一切刀52在另一端具有顶端部53。如图6所示,顶端部53具有从左前方向右后方倾斜的形状。顶端部53相对于第一切刀52的后端侧而言厚度更薄。顶端部53在左右方向的中央具有保持槽53a。保持槽53a是大致V字形的切槽。顶端部53在保持槽53a的左方具有锥形部53d。锥形部53d会防止面线23勾挂于顶端部53的左端部。
第一切刀52在顶端部53的左侧具有导入槽53b。导入槽53b是向后方延伸的槽。第一切刀52在导入槽53b的后端具有隆起部53c。隆起部53c以从第一切刀52的上表面鼓起的方式设置。第一切刀52在左端部前端具有锥形部53e。锥形部53e会防止面线23和底线24勾挂于第一切刀52的左端部前端。
旋转环54a(相当于第二驱动体)呈圆形,在旋转环52a的右侧嵌入驱动筒56的左端部外周。旋转环54a能够相对于驱动筒56旋转。旋转环54a具有连结臂54b和安装凸缘部54c。连结臂54b从旋转环54a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突出。安装凸缘部54c从旋转环54a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突出,并在突出端向左方延伸。安装凸缘部54c位于与连结臂54b相反的一侧。
第二切刀54是弯曲板。第二切刀54的一端用螺钉82安装于安装凸缘部54c的向左方延伸的部分。第二切刀54从所安装的位置向左方延伸,以大致直角弯曲而向后方延伸。第二切刀54具有刃部55。刃部55与第一切刀52的顶端部53相对。
如图9所示,连结臂52b的顶端经由连接片68与摆动连杆70的一端相连结。摆动连杆70的另一端固定于被配置在摆动连杆70的前下方的支轴71。支轴71在机座2内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被支承于机座2。支轴71经由切线凸轮(省略图示)与下轴19相连接。切线凸轮在切线电磁元件(省略图示)工作时将下轴19的旋转传递到支轴71,从而使支轴71旋转规定角度。摆动连杆70通过支轴71的旋转以支轴71为中心摆动。摆动连杆70的摆动经由连接片68和连结臂52b传递到旋转环52a,从而使旋转环52a以驱动筒56为中心旋转。
连结臂54b的顶端经由连接杆64和调整板66与摆动连杆70相连结。如图10所示,摆动连杆70在两端部具有通孔70a、70c,在中央部具有螺孔70b。通孔70a是供支轴71贯穿的孔。通孔70c是用于连结连接片68的连结孔。通孔70a在左右方向的全长上具有切割槽70e。摆动连杆70具有与切割槽70e正交的螺孔70d。切割槽70e的宽度因旋紧贯穿螺孔70d的固定螺钉(省略图示)而变窄。通孔70a的内径因旋紧固定螺钉而减小。这样一来,通过旋紧固定螺钉将贯穿通孔70a的支轴71固定于摆动连杆70。
调整板66是L字形的平板。调整板66在两端部具有通孔66a、66c,在弯曲部具有长孔66b。通孔66a是供支轴71贯穿的孔。通孔66c是用于连结连接杆64的孔。长孔66b呈以通孔66a为中心的圆弧形。
通过使支轴71贯穿通孔66a,调整板66以与摆动连杆70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摆动连杆70的左侧。长孔66b与螺孔70b重叠。通过将贯穿长孔66b的调整螺钉74紧固于螺孔70b,将调整板66固定于摆动连杆70。调整螺钉74相对于调整板66的紧固位置能够在长孔66b的长度范围内进行变更。调整板66能够改变相对于摆动连杆70的安装角度地固定于摆动连杆70。调整板66的固定角度能够通过旋松调整螺钉74,并在长孔66b的长度范围内改变位置,再重新旋紧的操作来进行变更。
如图9所示,连接杆64从其与调整板66之间的连结部向后上方延伸,连结于连结臂54b。摆动连杆70的摆动经由调整板66、连接杆64和连结臂54b传递到旋转环54a。即,随着旋转环52a的旋转,旋转环54a借助摆动连杆70、调整板66、连接杆64和连结臂54b向与旋转环52a旋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第一切刀52与旋转环52a一体地旋转。第二切刀54与旋转环54a一体地旋转。第二切刀54向与第一切刀52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第一切刀52和第二切刀54在切线电磁元件工作时在针板15的下方且是在旋梭40的上方以彼此靠近、远离的方式移动。摆动连杆70、调整板66和连接杆64相当于连杆机构。
切线电磁元件在针迹的形成过程中并不工作,因而,支轴71不会转动。如图11所示,第一切刀52位于向后方远离机针8的下降位置(用单点划线表示)的待机位置。第二切刀54位于向前方远离机针8的下降位置的待机位置。
切线电磁元件在针迹的形成结束后工作。支轴71由于切线电磁元件的工作而绕逆时针(图11中)旋转。摆动连杆70由于支轴71的旋转而摆动。旋转环52a由于摆动连杆70的摆动而借助连接片68和连结臂52b绕顺时针(图11中)旋转。旋转环54a由于摆动连杆70的摆动而借助调整板66和连接杆64绕逆时针(图11中)旋转。因此,第一切刀52绕顺时针旋转,第二切刀54绕逆时针旋转。如图12所示,第一切刀52的顶端部53向前方移动而通过机针8的下降位置。如图7所示,顶端部53突入到旋梭40所撑开的面线环中。在突入时,面线23被位于顶端部53的下方的分线器(日文:線捌き)12分成一部分向机针侧延伸,另一部分向布侧延伸。向针侧延伸的面线23碰到顶端部53,沿着顶端部53的倾斜部分滑动移动而嵌入保持槽53a中。保持槽53a以使面线23没有错位的方式保持该面线23。突入时向布侧延伸的面线23与底线24一起进入导入槽53b中。面线23和底线24沿着导入槽53b移动到后端部。导入槽53b用后端部保持面线23和底线24。
如图13所示,第一切刀52的顶端部53移动到比机针8的下降位置靠前方的位置。如图14所示,第二切刀54与第一切刀52同步地旋转。第二切刀54向后方移动。第二切刀54在机针8的下降位置重叠于第一切刀52之上。第二切刀54的刃部55重叠于第一切刀52的导入槽53b和隆起部53c之上。
刃部55与隆起部53c协同动作。第一切刀52和第二切刀54在刃部55与隆起部53c的重叠位置将保持于导入槽53b的后端部的面线23和底线24切断。面线23和底线24在切断后残留于布S。残留于布S的线头的长度与从刃部55与隆起部53c的重叠位置到针板15上的布S的距离相对应。
图15表示隆起部的高度不同的第一切刀520。第一切刀520具有隆起部530c。第一切刀520与第一切刀52同样,用螺钉(省略图示)安装于安装凸缘部52c。隆起部530c的隆起高度高于隆起部53c的隆起高度。如图16所示,隆起部530c在比隆起部53c靠上方的位置(靠近针板15的位置)与第二切刀540的刃部550重叠。刃部550具有与第一切刀520的隆起部530c的隆起高度相对应的形状。第二切刀540与第二切刀54同样,用螺钉(省略图示)安装于安装凸缘部54c向左方延伸的部分。即,第二切刀540能够相对于旋转环54a装卸。面线23和底线24的切断位置在针板15上的布S的附近。与使用第一切刀52的情况相比,残留于布S的线头变短。因此,通过替换并使用具有不同的隆起部53c、530c的第一切刀52、520,能够改变残留于布S的线头的长度。第二切刀540具有与隆起部530c的隆起高度相对应的形状,因此,在使用第一切刀520时,第二切刀540能够可靠地与隆起部530c重叠。因此,能够在重叠位置良好地将面线23和底线24切断。
当面线23和底线24的伸缩率较高时,缝纫机的作业人员使用具有较低的隆起部53c的第一切刀53。这样一来,面线23和底线24的切断位置为远离针板15的位置。因此,残留于布S的线头的长度较长。伸缩率较高的面线23和底线24有时会在切断后收缩。但由于残留于布S的线头的长度较长,因此,能够防止收缩后的面线23和底线24从布S脱出。当面线23和底线24的伸缩率较低时,缝纫机的作业人员使用具有较高的隆起部530c的第一切刀530。这样一来,面线23和底线24的切断位置在针板15的附近。因此,残留于布S的线头的长度较短。伸缩率较低的面线23和底线24在切断后几乎不收缩。因此,面线23和底线24不会从布S脱出。由于残留于布S的线头的长度适当,因此不需要多余的线头的处理。
对将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局部变更后得到的变更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切刀52也可以不用螺钉80安装于旋转环52a的安装凸缘部52c,而是以嵌合的方式安装于旋转环52a的安装凸缘部52c。第一切刀52也可以直接安装于旋转环52a。
缝纫机也可以在使用第一切刀520时不使用第二切刀540而使用第二切刀54。

Claims (5)

1.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机针(8),其保持面线(23),并在缝纫机电动机(13)的驱动下上升、下降;
旋梭(40),其保持底线(24),并在针板(15)的下方与上述机针的上升、下降同步地旋转;以及
切线装置(50),其用于在上述针板的下方且是在上述旋梭的上方将上述面线和上述底线切断,
上述切线装置具有:
第一切刀(52)和第二切刀(54),它们协同动作,以便将上述面线和底线切断;
第一驱动体(52a),其以能够装卸上述第一切刀且使该第一切刀能够以驱动筒(56)为中心转动的方式支承该第一切刀;
第二驱动体(54a),其以能够装卸上述第二切刀且使该第二切刀能够以上述驱动筒为中心转动的方式支承该第二切刀;以及
连杆机构(70、66、64),其将上述第一驱动体和上述第二驱动体连接起来,且使上述第一驱动体和上述第二驱动体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
上述第一切刀具有:
导入槽(53b),其用于导入上述面线和上述底线并加以保持;以及
隆起部(53c、530c),其在该导入槽的后端从上述第一切刀的上表面鼓起,
上述第二切刀具有能够重叠于上述隆起部之上的刃部(55),
上述第一驱动体能够装卸上述隆起部的隆起高度不同的多种上述第一切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驱动体呈圆形,具有从上述第一驱动体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安装部(52c),
上述第一切刀用螺钉(80)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驱动体能够装卸具有与上述第一切刀的上述隆起部的上述隆起高度相对应的形状的上述刃部的上述第二切刀。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杆机构具有:
摆动连杆(70),其与上述第一驱动体相连结,且能够以与上述第一驱动体的轴线和上述第二驱动体的轴线平行的支轴(71)为中心摆动;
调整板(66),其能够改变相对于上述摆动连杆的以上述支轴为中心的安装角度地重叠固定于上述摆动连杆;以及
连接杆(64),其与上述第二驱动体和上述调整板相连结,用于将上述摆动连杆的摆动传递到上述第二驱动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杆机构具有:
摆动连杆(70),其与上述第一驱动体相连结,且能够以与上述第一驱动体的轴线和上述第二驱动体的轴线平行的支轴(71)为中心摆动;
调整板(66),其能够改变相对于上述摆动连杆的以上述支轴为中心的安装角度地重叠固定于上述摆动连杆;以及
连接杆(64),其与上述第二驱动体和上述调整板相连结,用于将上述摆动连杆的摆动传递到上述第二驱动体。
CN 201320145739 2012-03-30 2013-03-27 缝纫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2974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1462A JP2013208339A (ja) 2012-03-30 2012-03-30 ミシン
JP2012-081462 2012-03-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29744U true CN203229744U (zh) 2013-10-09

Family

ID=49285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45739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29744U (zh) 2012-03-30 2013-03-27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208339A (zh)
CN (1) CN20322974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57848A (zh) * 2016-12-22 2017-05-31 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缝纫机剪线机构
CN107034597A (zh) * 2017-06-15 2017-08-11 浙江美机缝纫机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剪线机构
CN108330617A (zh) * 2018-03-16 2018-07-27 无锡品益缝纫机有限公司 平缝机旋转动刀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95009B1 (ko) 2014-11-10 2015-02-24 조세제 제화용 재봉기의 사절장치
CN108118468A (zh) * 2018-01-30 2018-06-05 强信机械科技(莱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热切线活动刀及包含它的缝纫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57848A (zh) * 2016-12-22 2017-05-31 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缝纫机剪线机构
CN106757848B (zh) * 2016-12-22 2022-08-12 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缝纫机剪线机构
CN107034597A (zh) * 2017-06-15 2017-08-11 浙江美机缝纫机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剪线机构
CN108330617A (zh) * 2018-03-16 2018-07-27 无锡品益缝纫机有限公司 平缝机旋转动刀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08339A (ja) 201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29744U (zh) 缝纫机
CN103225183B (zh) 缝纫机
EP1568810A1 (en) Sequin feeder
JP2007282747A (ja) ミシン
JP4665619B2 (ja) ジグザグミシン
US2226401A (en) Wax thread shoe sewing machine
CN101424015A (zh) 缝纫机的纱线切断装置
CN1448564A (zh) 具有改进的切线机构的缝纫机
US8495962B2 (en) Sewing machine with sequin feeder device
CN101195949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JP2009011547A (ja) ミシン
CN101525816B (zh) 针进给缝纫机
CN1394994A (zh) 缝制嵌条用缝纫机的兜布供给装置
CN103374798A (zh) 缝纫机
CN101545177A (zh) 缝纫机
CN102634940B (zh)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切线方法
CN102653902B (zh) 缝纫机
CN1208090A (zh) 防止针脚松开的方法及其装置
JPH0295398A (ja) ミシンの上糸縫糸量確保装置
CN103469502B (zh) 缝纫机自动切线装置
CN100359078C (zh) 直筒型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
CN209456689U (zh) 一种缝纫机短线头剪线机构
CN107488942B (zh) 扁平缝缝纫机
US1924737A (en) Resoling stitching machine
JP2006110074A (ja) シークイン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