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06742U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06742U CN203206742U CN 201320105259 CN201320105259U CN203206742U CN 203206742 U CN203206742 U CN 203206742U CN 201320105259 CN201320105259 CN 201320105259 CN 201320105259 U CN201320105259 U CN 201320105259U CN 203206742 U CN203206742 U CN 2032067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ain
- posture
- case
- combine
- grain c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容易实现谷粒箱的大型化。谷粒箱(20)被支承为使其被自由摆动切换为存留姿势和从存留姿势摆动而成的排出姿势。谷粒箱(20)包括谷粒排出口(25),该谷粒排出口(25)通过谷粒箱(20)向排出姿势的摆动而排出谷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联合收割机中,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联合收割机。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联合收割机中,使谷粒箱以底部排出绞龙的绞龙轴为中心向右外侧转动,通过底部排出绞龙、中继排出绞龙、纵向排出绞龙及上部输送绞龙取出存留在谷粒箱中的谷粒。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7134号公报
为了从谷粒箱排出谷粒,如果采用排出绞龙,则排出路径和谷粒排出口变窄,排出谷粒费时,而且容易由绞龙引起谷粒的损伤和堵塞。特别是,在排出湿的谷粒时容易产生该问题。另外,当采用设置于谷粒箱的底部内的底部排出绞龙时,在将谷粒箱固定在存留姿势的状态下排出谷粒的构成中,将位于底部排出绞龙的横向两侧的箱侧壁的下部形成为朝向底部排出绞龙倾斜的倾斜壁,将该倾斜壁的底部排出绞龙附近的部位形成为沿底部排出绞龙的外周且尽量接近底部排出绞龙的具有圆弧形状的圆弧壁,因此,需要防止发生位于谷粒箱底部的谷粒不流入底部排出绞龙而残留在底部排出绞龙附近的情况。而且,在使谷粒箱从存留姿势摆动而变为排出姿势的构成中,位于底部排出绞龙的横向两侧的箱侧壁中向排出姿势摆动的谷粒箱的摆动方向上位于下游侧的下游侧箱侧壁在谷粒箱的排出姿势下变为朝下,使箱内谷粒向底部排出绞龙流下,由此将该下游侧箱侧壁的下部形成为沿底部排出绞龙的外周且尽量接近底部排出绞龙的具有圆弧形状的圆弧壁,因此,需要防止发生位于谷粒箱的底部的谷粒不流入底部排出绞龙而残留在底部排出绞龙附近的情况。
因此,在采用底部排出绞龙时,不得不构成具有受到箱侧壁的形状及设置制约的形状及大小的谷粒箱,从而与要作为箱设置空间的空的空间相比,谷粒箱容易变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能够缩短从谷粒箱排出谷粒时的排出时间,并减少对谷粒造成的损伤,而且容易增大容量。
本第一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将存留谷粒的谷粒箱或者所述谷粒箱的底部支承为使该谷粒箱或者该底部自由摆动切换为存留姿势和从所述存留姿势摆动而成的排出姿势,所述谷粒箱具有谷粒排出口,该谷粒排出口通过所述谷粒箱或者所述底部向排出姿势的摆动而排出谷粒。
根据本第一实用新型的结构,如果使谷粒箱或者谷粒箱的底部从存留姿势摆动变为排出姿势,则箱内的谷粒通过自然流出从谷粒排出口排出,因此,不需要采用排出绞龙,使排出时间变短,并且使谷粒的损伤减少。而且,无需采用底部排出绞龙,所以谷粒箱的构成不受采用底部排出绞龙时产生的侧壁形状及设置的制约。
因此,根据本第一实用新型,能够以迅速且难以产生谷粒损伤的状态从谷粒箱排出谷粒。特别是,即使是湿的谷粒,也能够迅速排出。而且,使谷粒箱成为能够无浪费地利用要作为箱设置空间的空的空间的大型箱,存留较多的谷粒,减少为取出装满的谷粒而中断作业的次数,从而能够进行高效的作业。
本第二实用新型中,绕升降轴心自由摆动地枢轴支承所述谷粒箱或者所述底部。
根据本第二实用新型的结构,通过绕升降轴心枢轴支承谷粒箱或者底部的一端侧这样的结构简单的支承结构,能够将谷粒箱或者底部支承为使谷粒箱或者底部自由摆动切换为存留姿势和排出姿势。
因此,根据本第二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简单的支承结构支承谷粒箱或者底部,从而能够使价格便宜。
本第三实用新型中,将所述谷粒箱支承为使所述谷粒箱的升降轴心朝向行驶机体前后。
因谷粒箱从存留姿势向排出姿势摆动而产生的谷粒箱及箱内谷粒的载重的移动方向变为机体横向,尽管谷粒箱向排出姿势摆动,但行驶机体的前后重量难以失衡。
因此,根据本第三实用新型,在从谷粒箱取出谷粒时,能够将行驶机体前后重量的平衡维持在较好的稳定状态。
本第四实用新型中,所述谷粒箱的排出姿势为从所述存留姿势摆动上升了的姿势。
根据本第四实用新型的结构,位于谷粒箱下方的装置及部件难以阻碍谷粒箱向排出姿势的切换,能够提高谷粒箱在排出姿势时的摆动高度,能够在变为排出姿势的谷粒箱中使谷粒的自然流动顺畅地进行。
因此,根据本第四实用新型,通过谷粒的顺畅的自然流动,能够顺畅且迅速地从谷粒箱取出谷粒。
本第五实用新型中,在所述谷粒箱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谷粒排出口。
根据本第五实用新型的结构,通过谷粒箱向排出姿势的摆动,谷粒排出口变为朝下,能够使谷粒顺畅地从谷粒排出口流出。
因此,根据本第五实用新型,通过谷粒的顺畅流出,能够顺畅且迅速地从谷粒箱取出谷粒。
本第六实用新型中,在所述谷粒箱的侧壁的整个宽度或者大致整个宽度上设置有所述谷粒排出口。
根据本第六实用新型的结构,谷粒排出口成为在谷粒箱侧壁的整个宽度或者大致整个宽度上的宽谷粒排出口,能够使单位时间内的谷粒排出量较大。
因此,根据本第六实用新型,通过单位时间内的大排出量,能够顺畅且迅速地从谷粒箱取出谷粒。
本第七实用新型中,将所述谷粒排出口设置在所述谷粒箱的侧壁的下部。
根据本第七实用新型的结构,使谷粒排出口与谷粒箱的底部相连,能够使由底部和侧壁形成的角落部难以产生。
因此,根据本第七实用新型,使由底部和侧壁形成的角落部引起的谷粒积存难以发生,易于抑制谷粒残留于谷粒箱中。
本第八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变更调节所述谷粒排出口的开口面积的开口调节机构。
根据本第八实用新型的结构,通过开口调节机构能够变更调节谷粒排出口的开口面积,因此,在搬运车等接收侧的容量不同时,能够进行调节为使大量的谷粒不瞬时流出到接收侧。
因此,根据本第八实用新型,能够调节为不会有大量的谷粒向接收侧瞬时流出而从接收侧溢出,因此很方便。
本第九实用新型中,所述开口调节机构变更所述谷粒排出口的横宽。
根据本第九实用新型的结构,即使在搬运车货箱等接收侧的大小不同时,也能够将谷粒排出口的横宽调节为适于接收侧的大小。
因此,根据本第九实用新型,将谷粒排出口的横宽调节为适于接收侧的大小,能够防止从谷粒箱排出来的谷粒向接收侧的外部溢出,并且迅速向接收侧供给谷粒。
本第十实用新型中,具有将所述谷粒排出口分割成的多个分割排出口个别地开闭的多个盖体而构成所述开口调节机构。
根据本第十实用新型,只要具有个别地自由开闭的多个盖体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构成开口调节机构。
因此,根据本第十实用新型,能够以便宜的价格得到可以调节谷粒排出口开口量的有利结构。
本第十一实用新型中,所述多个盖体枢轴被支承为绕设置在上端侧的开闭轴心自由摆动开闭。
根据本第十一实用新型的结构,通过因伴随谷粒箱摆动的盖体的垂下而产生的摆动,盖体能够打开,通过因伴随谷粒箱摆动的盖体的垂下而产生的摆动,盖体能够闭合。
因此,根据本第十一实用新型,能够以便宜的价格得到只要使谷粒箱摆动,盖体就自己开闭的方便的结构。
本第十二实用新型中,在所述谷粒箱上装备有滑槽,该滑槽对出自所述谷粒排出口的谷粒进行引导而使其落下。
根据本第十二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通过滑槽向接收侧引导而供给从谷粒箱的谷粒排出口排出的谷粒。
因此,根据本第十二实用新型,通过由滑槽进行的谷粒引导,能够很好地避免谷粒向接收侧的外部洒落。
本第十三实用新型中,将所述滑槽支承为使其被自由切换操作为从所述谷粒箱向外侧延伸的使用姿势和向所述谷粒箱侧退缩的收纳姿势。
根据本第十三实用新型的结构,通过将滑槽切换为收纳姿势,能够消除或抑制滑槽向谷粒箱外的突出。
因此,在作业或移动时,能够在使滑槽切换为收纳姿势而变为不阻碍的状态下进行行驶。
本第十四实用新型中,所述滑槽沿着所述谷粒箱的侧壁被配置,以在所述收纳姿势时覆盖所述谷粒排出口的外侧。
根据本第十四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使滑槽发挥按压盖体的功能以使收纳姿势的滑槽位于谷粒排出口的外侧而将谷粒排出口的盖体按压成闭合姿势。
因此,根据第十四实用新型,在作业或移动时,能够用将滑槽有效利用于按压盖体的简单结构将盖体固定于闭合姿势。
本第十五实用新型中,所述滑槽具有构成滑槽本体的底板和从所述底板的两端侧立起的纵板。
根据本第十五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通过纵板防止由滑槽引导的谷粒从滑槽洒落。
因此,根据本第十五实用新型,能够防止谷粒从滑槽洒落,准确地向接收侧供给谷粒。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右视图。
图2是表示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左视图。
图3是表示联合收割机整体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后视图。
图5是表示脱粒装置的右侧侧视图。
图6(a)是表示谷粒箱和脱粒装置的主视图,图6(b)是表示闭合姿势的顶板的纵剖主视图。
图7(a)是表示脱粒室被关闭状态下的脱粒装置、存留姿势下的谷粒箱及收纳姿势下的滑槽的主视图,图7(b)是表示脱粒室被打开状态下的脱粒装置、排出姿势下的谷粒箱及使用姿势下的滑槽的主视图。
图8(a)是表示还原装置的后视图,图8(b)是表示绞龙输送装置打开状态下的还原装置的立体图。
图9(a)是图6的沿IX-IX的剖面向视图,是表示位置变更到供给用位置状态的谷粒排出筒的横剖俯视图,图9(b)是图6的沿IX-IX的剖面向视图,是表示位置变更到箱摆动用位置状态的谷粒排出筒的横剖俯视图。
图10(a)是表示谷粒箱支承结构的纵剖后视图,图10(b)是表示谷粒箱支承结构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谷粒箱的谷粒排出部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谷粒箱配置于行驶机体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谷粒箱、扬谷装置及脱粒离合器的操作系统的框图。
图14(a)是具有其他实施结构的谷粒箱在存留状态下的后视图,图14(b)是具有其他实施结构的谷粒箱在存留状态下的侧视图,图14(c)是具有其他实施结构的谷粒箱在排出状态下的后视图,图14(d)是具有其他实施结构的谷粒箱在排出状态下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20 谷粒箱;20D 底部;20d 侧壁;25 谷粒排出口;25a 分割排出口;70 开口调节机构;71、72 盖体;80 滑槽;80a 底板;80b 纵板;Y、Y1 升降轴心;Z 开闭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右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左视图。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联合收割机整体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后视图。如这些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联合收割机包括自由驱动的左右一对前车轮1、1,自由转向操作的左右一对后车轮2、2及具有驾驶部3的行驶机体,包括设置在驾驶部3的后方且设在行驶机体上的脱粒装置10及谷粒箱20,包括具有从脱粒装置10的前部向行驶机体前方延伸的供给装置31的割取部30。
该联合收割机进行稻、麦、玉米等的收获作业。即,该联合收割机由割取部30对稻、麦等植立谷秆进行割取处理,由脱粒装置10对割取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将谷粒回收并存留在谷粒箱20中。
下面,对行驶机体进行说明。
行驶机体包括动力部4,所述动力部4具有设置在前车轮1和后车轮2之间的发动机4a,利用来自发动机4a的驱动力驱动左右一对前车轮1、1而行驶。行驶机体包括设置于驾驶部3的驾驶舱3a,属于搭乘到驾驶部3的驾驶舱内进行操纵的搭乘型。
驾驶部3包括上下用踏板3c和作业用踏板3d,所述上下用踏板3c设置在驾驶舱3a的左右出入口3b、3b中的一侧出入口3b的横向外侧,所述作业用踏板3d设置在另一侧出入口3b的横向外侧。上下用踏板3c构成为台阶结构。
如图4所示,使支承部6a支承机体横向的后轮支承框架5,所述支承部6a设置于构成行驶机体的机体框架F后部的机体横向的连结框架6,所述后轮支承框架5在两端侧旋转及自由转向摆动地支承左右一对后车轮2、2。将由横跨安装于支承部6a和后轮支承框架5的机体前后朝向的滚动支承轴形成的滚动支点7设置于后轮支承框架5上,后轮支承框架5绕滚动支点7相对于连结框架6上下摆动,由此,左右一对后车轮2、2绕滚动支点7相对于机体框架F相反升降。
下面,对割取部30进行说明。
供给装置31利用升降缸32进行上下摆动操作,从而使割取部30被升降操作到下降作业状态和上升非作业状态,所述下降作业状态是与供给装置31的前端部连结的割取框架33的底部下降到接近地面上附近的状态,所述上升非作业状态是割取框架33从地面较高地上升的状态。使行驶机体在割取部30下降到下降作业状态的状态下行驶,由此,割取部30利用割取框架33的前端部具有的左右一对分禾体34、34将植立谷秆分成作为割取对象的植立谷秆和作为非割取对象的植立谷秆,由旋转轮35将作为割取对象的植立谷秆的穗梢侧拨入到横向输送绞龙36的上方,并由推子形的割取装置37割取作为割取对象的植立谷秆,利用横向输送绞龙36的左右螺旋板36a将割取谷秆集中到横向输送绞龙36的中间部,利用设置在横向输送绞龙36的中间部的拨入臂38将集中的割取谷秆从茎根到穗梢整个送入供给装置31的输送始端部,利用供给装置31向后方输送并投入到脱粒装置10中。
下面,对脱粒装置10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脱粒装置10的右侧侧视图。图6(a)是表示脱粒装置10的主视图。如这些图及图3和图4所示,脱粒装置10设置在行驶机体中靠左的部位。脱粒装置10包括设置在脱粒机体10a上部的脱粒部10b,利用脱粒部10b对由供给装置31供给的割取谷秆进行脱粒处理。
也就是说,脱粒部10b包括设置在脱粒机体10a上部内的脱粒室11和绕行驶机体前后朝向的脱粒滚筒轴心12a自由转动地设置在脱粒室11中的脱粒滚筒12,割取谷秆从茎根到穗梢整个通过供给装置31被投入到脱粒室11,由转动的脱粒滚筒12将投入到脱粒室11的割取谷秆输送到脱粒室后方侧并进行脱粒处理,将脱粒后的秸秆从设置在脱粒机体10a后部的排尘口13(参照图4)向行驶机体的后方排出。
脱粒装置10包括设置在脱粒机体10a下部内的清选部10c,脱粒处理物从脱粒室11经由筛网被供给到清选部10c,通过清选风及摆动清选装置将供给到清选部10c的脱粒处理物清选处理成谷粒和尘埃,将谷粒中的一次处理物通过第一绞龙输送装置14(参照图6)供给到设置在脱粒机体外的扬谷装置40,将谷粒中的二次处理物利用第二绞龙输送装置15(参照图8)供给到设置在脱粒机体外的还原装置50。
如图5和图7所示,经由包括开闭轴心X的枢轴支承构造将覆盖脱粒室11上方的顶板16支承在脱粒机体10a上,从而能够在脱粒滚筒12的上方部位开闭脱粒室11。顶板16的开闭轴心X以行驶机体前后朝向位于脱粒机体10a的行驶机体横向上的一端侧。
图6(b)是表示闭合姿势的顶板16的纵剖主视图。图7(a)是表示脱粒室11关闭状态下的脱粒装置10的主视图。如这些图所示,绕开闭轴心X下降摆动操作顶板16,当位于顶板16自由端侧的行驶机体前后朝向(脱粒装置前后朝向)的顶板框架16a与脱粒机体框架17的上表面抵接而被接住并支承时,顶板16变为闭合姿势而关闭脱粒滚筒11,所述脱粒机体框架17以行驶机体前后朝向位于相对于脱粒滚筒轴心12a与开闭轴心X所在一侧相反侧的脱粒机体10a的部位。当顶板16变为闭合姿势时,通过将由设置在顶板侧的支承部件18a支承的螺丝式的锁止装置18连结在设置于脱粒机体侧的锁止部件17a,能够将顶板16固定为闭合姿势。锁止装置18设置在顶板16的前后方向(行驶机体前后方向)上的多处。
图7(b)是表示脱粒室11打开状态下的脱粒装置10的主视图。如该图所示,绕开闭轴心X上升摆动操作顶板16,则顶板16变为打开姿势而打开脱粒室。
下面,对还原装置50进行说明。
图8(a)是表示还原装置50的后视图,图8(b)是表示绞龙输送装置55打开状态下的还原装置50的立体图。如这些图及图5所示,横跨第二绞龙输送装置15的输送终端部和设置在脱粒机体10a侧壁上部的还原口11a设置还原装置50,将从脱粒装置10的清选部10c送出的二次处理物还原至脱粒室11。
也就是说,还原装置50具有安装于脱粒机体10a外面侧的输送处理壳52和处理输送体53,所述处理输送体53一体自由旋转地设置在第二绞龙输送装置15的螺旋轴15a的端部,并在输送处理壳52的内部被旋转驱动,将来自第二绞龙输送装置15的次二处理物中的未处理粒通过处理输送体53和固定在输送处理壳52内部的固定处理体(未图示)的脱粒作用进行清粒化处理,将处理后的二次处理物通过处理输送体53的输送作用向输送处理壳52的出口侧送出。
还原装置50包括下端侧与输送处理壳52的出口侧连结而上端侧与脱粒机体10a的侧壁上部连结的绞龙输送装置55,将从输送处理箱52送入绞龙输送装置55的输送始端部的二次处理物通过绞龙输送装置55向放出筒56扬送,将到达该放出筒56的二次处理物通过由一体自由旋转地设置于绞龙输送装置55的螺旋轴58a端部的放出板57弹出,从而从脱粒机体10a的还原口11a向脱粒室11的前端侧送入。
将还原装置50中的绞龙输送装置55的输送筒59在半径方向上自由分割成两个对开输送筒59a、59a,并通过两个对开输送筒59a的装卸使绞龙输送装置55能够开闭。
也就是说,如图8(b)所示,两个对开输送筒59a包括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状的对开输送筒本体59b及设置在对开输送筒本体59b的两端部的连结凸缘部59c。两端部的连结凸缘部59c一体成形于对开输送筒本体59b。在对开输送筒本体59b的整个长度上设置两端部的连结凸缘部59c。
解除利用安装于在连结凸缘部59c上设置的螺栓孔59d的连结机构即连结螺栓59e的两个对开输送筒59a的紧固连结,从设置于输送处理箱52及放出筒56的环状支承部52a、56a取下两个对开输送筒59a,由此绞龙输送装置55处于打开状态,螺旋装置58处于露出状态。
如图8(a)所示,将两个对开输送筒59a以相对于螺旋装置58从横向两侧夹着螺旋装置58的方式靠拢,通过由连结螺栓59e紧固连结相互抵接的连结凸缘部59c,能够将两个对开输送筒59a以形成为输送筒59的状态组装到输送处理箱52及放出筒56的支承部52a、56a,使绞龙输送装置55成为闭合状态。
下面,对扬谷装置40进行说明。
如图5和图6所示,横跨第一绞龙输送装置14的输送终端部和位于谷粒箱20前侧的壁面20a上部的谷粒投入口21设置扬谷装置40,将作为利用第一绞龙输送装置14从脱粒装置10的清选部10c送出的一次处理物的谷粒向谷粒箱20的前端侧上部的前方扬送,从而从谷粒投入口21向谷粒箱20供给。
对扬谷装置40进行详细说明如下:扬谷装置40包括承接来自第一绞龙输送装置14的谷粒并向脱粒装置10的前端侧上部的横向一侧扬送的斗式输送装置41、经由中继筒42承接来自该斗式输送装置41的谷粒并向谷粒箱20的前端侧上部的前方扬送的绞龙输送装置43、将来自该绞龙输送装置43的谷粒从谷粒投入口21送入谷粒箱20的投掷器44。
如图5、图6及图9所示,投掷器44包括导入口连接于绞龙输送装置43的输送终端部的投掷器壳44a和自由旋转地设置在投掷器壳44a内部的叶轮44b,从绞龙输送装置43送入到投掷器壳44a内部的谷粒通过由电动式投掷器马达45旋转驱动的叶轮44b而弹出,由此将上述谷粒从设置于投掷器壳44a的谷粒排出筒44c排出并送入谷粒箱20。
投掷器壳44a被支承为绕绞龙输送装置43的螺旋轴心自由旋转,通过使设置在投掷器壳44a的外周部的齿轮部与电动式排出筒马达46的输出齿轮咬合,使投掷器壳44a与排出筒马达46联动,从而能够使谷粒排出筒44c变更位置为供给用位置A和谷粒箱摆动用位置B。
图9(a)是表示位置变更到供给用位置A的状态下谷粒排出筒44c的横剖俯视图。如该图所示,通过排出筒马达46在正旋转方向上对投掷器壳44a进行旋转操作,谷粒排出筒44c变更到供给用位置A。变更到供给用位置A的谷粒排出筒44c处于延伸端侧进入谷粒箱20的谷粒投入口21的状态,将来自叶轮44b的谷粒在谷粒箱20的内部排出以使其不向谷粒箱20的外部洒落。
图9(b)是表示位置变更到谷粒箱摆动用位置B的状态下谷粒排出筒44c的横剖俯视图。如该图所示,通过排出筒马达46在逆旋转方向上对投掷器壳44a进行旋转操作,谷粒排出筒44c变更到谷粒箱摆动用位置B。变更到谷粒箱摆动用位置B的谷粒排出筒44c处于整体在谷粒投入口21外部的状态。
也就是说,谷粒箱20的设置有谷粒投入口21的壁面20a沿着与后述谷粒箱20的升降轴心Y相交的方向延伸。因此,通过使谷粒排出筒44c位置变更到谷粒箱摆动用位置B,避免其与摆动升降的谷粒箱20的前侧侧壁接触。
下面,对谷粒箱20进行说明。
如图6和图7所示,谷粒箱20包括底部位于脱粒装置10的横向一侧的排出侧箱部20b和从排出侧箱部20b向脱粒装置侧延伸的延伸箱部20c。谷粒箱20包括设置于排出侧箱部20b的横向外侧的侧壁20d的谷粒排出口25。
如图6和图10所示,谷粒箱20被支承构造体62枢轴支承,并绕着行驶机体前后朝向的位于排出侧箱部20b底部的升降轴心Y摆动升降,其中支承构造体62包括在排出侧箱部20b的前后侧分散设置的前后一对支承体60、60。
支承构造体62设置于行驶机体上的脱粒装置10的横向一侧。支承构造体62包括立设于行驶机体的机体框架F的多根支柱部件62a、作为与支柱部件62a连结的行驶机体前后朝向的支承部件62b的梁部件、作为与支柱部件62b连结的行驶机体横向的支承部件62c的梁部件以及从前后侧的支承部件62c朝机体上方突出地设置的前后一对的支承体60、60。支承构造体62将框体的支柱部件62a及支承部件62b、62c组合而构成为框架构造。行驶机体横向的支承部件62c横跨连结脱粒装置10的机体壁和支承部件62b。前后一对支承体60、60以绕升降轴心Y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设置于谷粒箱20的前侧壁面20a及后侧壁面的支轴部22。
液压缸61连结在谷粒箱20的下部。从谷粒箱20的升降轴心方向看,液压缸61相对于脱粒装置10设置于在行驶机体横向上沿内外方向排列的部位,位于谷粒箱20的下方的部位。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液压缸61横跨安装于液压缸支承部和液压缸支承部62d,所述液压缸支承部设置在位于谷粒箱20的排出侧箱部20b下面侧的箱框架的靠近升降轴心Y的部位,所述液压缸支承部62d设置于构成支承构造体62的支柱部件62a。液压缸61以连结于谷粒箱20的一侧的相反侧进入支承构造体62的内侧的方式设置。
也就是说,通过液压缸61能够绕升降轴心Y将谷粒箱20摆动升降操作为存留姿势和排出姿势。
如图6和图7所示,在谷粒箱20的自由端侧(升降轴心Y所在侧的相反侧,延伸箱部20c的延伸端侧)的行驶机体前后方向(谷粒箱20的前后方向)的多处,设置有从谷粒箱20朝下延伸的脚体23。各脚体23从位于谷粒箱20的下表面侧的箱框架朝下突出。在脱粒机体框架17上设置有多个箱承受部17b,所述脱粒机体框架17在相对于脱粒筒轴心12a位于升降轴心Y所在侧的相反侧的脱粒机体10a的部位以朝向行驶机体前后方向(脱粒装置前后朝向)被配置而构成脱粒机体10a。多个箱承受部17b被分散设置在行驶机体前后方向上起到分别承接谷粒箱20的多个脚体23的作用。
图7(a)是表示存留姿势下的谷粒箱20的主视图。如该图所示,利用液压缸61向脱粒装置10的上方进行下降摆动操作,使谷粒箱20变为存留姿势来存留来自脱粒装置10的谷粒。
如图6(b)所示,当谷粒箱20变为存留姿势时,谷粒箱20的多个脚体23的下端侧承载于脱粒机体框架17的箱承受部17b,谷粒箱20的自由端侧经由脚体23及顶板框架16a被脱粒机体框架17承接支承。
当谷粒箱20变为存留姿势时,谷粒箱20中的延伸箱部20c的底壁24a水平或者大致水平地位于比脱粒装置10的顶板16高的位置,谷粒箱20中的排出侧箱部20b的底壁24b在脱粒装置10的横向一侧水平或者大致水平地位于比延伸箱部20c的底壁24a低的高度位置。
图7(b)是表示排出姿势下的谷粒箱20的主视图。如该图所示,通过液压缸61从存留姿势向与脱粒装置10所在的行驶机体横向一侧相反的行驶机体横向一侧(右侧)进行摆动上升操作,使谷粒箱20变为排出姿势来将存留的谷粒排出。
即,当谷粒箱20变为排出姿势时,设置有谷粒排出口25的侧壁20d朝向行驶机体横向外侧倾斜向下,通过自然落下而使箱内的谷粒从谷粒排出口25排出。也就是说,当谷粒箱20变为排出姿势时,排出侧箱部20b的底壁24b变为位于比谷粒排出口侧低的位置的倾斜姿势,延伸箱部20c的底壁24a变为位于比排出侧箱部侧低的位置的倾斜姿势,通过由底壁24b的倾斜引起的自然落下使存留于排出侧箱部20b的谷粒从谷粒排出口25排出,通过由底壁24c的倾斜引起的自然落下使存留于延伸箱部20c的谷粒移动到排出侧箱部20b,并从谷粒排出口25排出。
图12是表示谷粒箱20配置于行驶机体的说明图。图12所示的三角形65是以左右一对前车轮1、1的接地点1a及设置于后轮支承框架5的摇摆支点7为三个点的三角形。图12所示的重心G1的位置表示存留姿势时的谷粒箱20的重心位置,图12所示的重心G2的位置表示排出姿势时的谷粒箱20的重心位置。如该图所示,谷粒箱20设置为位于存留姿势时的重心G1及排出姿势时的重心G2位于三角形65的内侧。
如图7所示,将摆动开闭自由地支承顶板16的脱粒装置10的部位设定在靠升降轴心Y的部位,从沿着向排出姿势上升时的谷粒箱20的升降轴心Y的方向看到的摆动方向与从沿着向打开姿势上升时的顶板16的开闭轴心X的方向看到的摆动方向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因此,上升到排出姿势的谷粒箱20不阻碍顶板16的上升,将顶板16从闭合姿势向打开姿势的上升角度增大,以使脱粒室11的开口变大。
如图11所示,在脱粒排出口25设置包括三个盖体71、72的开口调节机构70,通过开口调节机构70能够变更调节谷粒排出口25的开口面积及开口幅度。
即,如图10及图11所示,谷粒排出口25跨设于侧壁20d的整个宽度(行驶机体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或者大致整个宽度。谷粒排出口25在侧壁20d的下部配置成使下端缘与谷粒箱20的底壁24b相连。
三个盖体71、72在谷粒排出口25的横宽方向上排列于行驶机体前后方向。三个盖体71、72经由设置在盖体71、72的上端侧的铰链73支承于侧壁20d,随着谷粒箱20的摆动升降绕沿着谷粒排出口横宽方向即沿着行驶机体前后方向的开闭轴心Z下垂,从而摆动开闭,由此开闭谷粒排出口25。三个盖体71、72以将谷粒排出口25在横宽方向(行驶机体前后方向)上分割成三个分割排出口25a、25b并以各自开闭的方式独立摆动开闭。
三个盖体71、72中两端的盖体72能够通过设置在下端侧的锁销74锁止在闭合姿势或者解除由锁销74进行的闭合锁止。即,锁销74的前端侧通过由锁簧75进行的滑动操作而卡入设置在侧壁20d侧的销孔中,由此成为锁止状态。通过克服锁簧75的弹力的人为操作,锁销74的前端侧从侧壁20d侧的销孔拔出,杆部与支架76卡合,由此处于解除锁止状态。
因此,通过解除由锁销74进行的两端的盖体72的闭合锁止,开口调节机构70允许三个盖体71、72通过随着谷粒箱20向排出姿势上升的摆动而产生的下垂向打开姿势摆动,并变更调节谷粒排出口25的横宽及开口面积,从而使变为了排出姿势的谷粒箱20的谷粒排出口25的横宽相当于三个分割排出口25a、25b的横宽之和,且变为了排出姿势的谷粒箱20的谷粒排出口25的开口面积相当于三个分割排出口25a、25b的开口面积之和。三个盖体71、72打开时,谷粒排出口25的横宽方向(谷粒箱前后方向)上的大小为横跨侧壁20d的整个宽度(谷粒箱前后方向上的全长)的大小。
通过由锁销74对两端的盖体72进行闭合锁止,开口调节机构70只允许中央的盖体71通过随着谷粒箱20向排出姿势上升的摆动而产生的下垂向打开姿势摆动,并变更调节谷粒排出口25的横宽及开口面积,从而使变为了排出姿势的谷粒箱20的谷粒排出口25的横宽减少到中央分割排出口25a的横宽,且变为了排出姿势的谷粒箱20的谷粒排出口25的开口面积减少到中央分割排出口25a所具有的开口面积。
通过由锁销74只对两端的盖体72中的一盖体进行闭合锁止,开口调节机构70允许中央的盖体71及另一端的盖体72通过随着谷粒箱20向排出姿势上升的摆动而产生的下垂向打开姿势摆动,并变更调节谷粒排出口25的横宽及开口面积,从而使变为了排出姿势的谷粒箱20的谷粒排出口25的横宽减少到相当于中央的分割排出口25a和另一端的分割排出口25b的横宽之和,且变为了排出姿势的谷粒箱20的谷粒排出口25的开口面积减少到相当于中央的分割排出口25a和另一端的分割排出口25b的开口面积之和。
如图7及图11所示,在谷粒箱20的排出侧箱部20b的外侧设置有滑槽80。滑槽80以绕设置在里端侧的行驶机体前后朝向的枢轴支承轴心P上下摆动而在使用姿势和收纳姿势之间切换的方式枢轴支承于谷粒箱20,使得引导从谷粒箱20排出的谷粒向搬运车货箱等接受侧落下且将盖体71、72按压保持在闭合姿势。
即,滑槽80包括构成滑槽本体80a的底板和从底板的行驶机体前后方向(谷粒箱前后方向)上的两端侧立起的纵板80b。
图7(b)是表示使用姿势时的滑槽80的主视图。如该图所示,当解除由设置于一对伸缩连杆机构81、81中的一伸缩连杆机构81的锁止机构82进行的弯曲锁止时,滑槽80由于自重而绕枢轴支承轴心P下降摆动,当伸缩连杆机构81变为伸展状态时,滑槽80变为使用姿势,所述一对伸缩连杆机构81、81在滑槽80的前后侧跨设于滑槽80和谷粒箱20。当滑槽80变为使用姿势时,滑槽80处于从谷粒箱20向外侧延伸的状态并且通过处于伸展状态的伸缩连杆机构81的牵拉支承而保持使用姿势,在利用纵板80b防止从谷粒箱20的谷粒排出口25排出的谷粒从滑槽本体80a洒出的同时,通过滑槽本体80a引导所述谷粒向搬运车货箱等落下。
图7(a)是表示收纳姿势时的滑槽80的主视图。如该图所示,对滑槽80进行上升摆动操作,当伸缩连杆机构81变为弯曲状态时,滑槽80向谷粒箱侧退缩而变为收纳姿势。如图7(a)和图10(a)所示,当滑槽80变为收纳姿势时,前后侧的纵板80b在谷粒箱20的前后侧比侧壁20d更进入机体内侧,滑槽本体80a处于沿着谷粒箱20的侧壁20d的位置并覆盖谷粒排出口25的外侧,抵接并按压作用于两端及中央的盖体71、72的外面侧,将不包括锁销74的中央的盖体71保持为闭合姿势,即使锁销74不起作用也将两端的盖体72保持为闭合姿势。
下面,对谷粒箱20等的操作系统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谷粒箱20、扬谷装置40及脱谷离合器85的操作系统的框图。如该图所示,通过谷粒箱操纵杆检测开关87检测谷粒箱操纵杆86的操作位置,通过离合器操纵杆检测开关89检测脱粒离合器操纵杆88的操作位置,与使谷粒箱操纵杆检测开关87及离合器操纵杆检测开关89连接的控制装置90连接有摆动操作谷粒箱20的液压缸61、摆动操作扬谷装置40的谷粒排出筒44c的排出筒马达46、驱动扬谷装置40的投掷器44的投掷器马达45及电动式离合器马达91。在控制装置90中,使脱粒离合器检测开关92及谷粒箱姿势检测开关93连接。
脱粒离合器85通过在使脱粒装置10与发动机4a联动的接合状态和切断脱粒装置10与发动机4a的联动的断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操作,驱动及停止操作脱粒装置10。离合器马达91驱动操作脱粒离合器85的操作部,将脱粒离合器85在接合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操作。脱粒离合器检测开关92检测脱粒离合器85的接合状态和断开状态,并将检测信息向控制装置90输出。谷粒箱姿势检测开关93检测谷粒箱20的存留姿势和排出姿势,并将检测信息向控制装置90输出。
控制装置90利用微型计算机构成,包括谷粒箱控制机构94、离合器牵制机构95、离合器控制机构96、投掷器控制机构97、排出筒控制机构98及谷粒箱牵制机构99。
谷粒箱控制机构94基于从谷粒箱操纵杆检测开关87输入的检测信息,对液压缸61进行驱动及停止控制,所述液压缸61用于将谷粒箱20切换操作到与谷粒箱操纵杆86的操作位置所对应的存留姿势和排出姿势。谷粒箱牵制机构99基于来自脱粒离合器检测开关92的检测信息,判断脱粒离合器85处于接合状态和断开状态中的哪一状态,当判断为脱粒离合器85处于断开状态时,允许由谷粒箱控制机构94进行的对液压缸61向排出侧和存留侧的驱动控制;当判断为脱粒离合器85处于接合状态时,谷粒箱牵制机构99牵制由谷粒箱控制机构94进行的对液压缸61向排出侧和存留侧的驱动控制。
因此,人为地将谷粒箱操纵杆86切换操作到表示存留位置的“存”,由此,当脱粒离合器85变为断开状态时,谷粒箱牵制机构99不产生牵制作用,谷粒箱控制机构94能够将液压缸61驱动控制到存留侧,将谷粒箱20的姿势变更到存留姿势。
即使将谷粒箱操纵杆86切换操作到表示存留位置的“存”,当脱粒离合器85变为接合状态时,谷粒箱牵制机构99发挥牵制作用,谷粒箱控制机构94不将液压缸61驱动控制到存留侧,从而不能将谷粒箱20的姿势变更到存留姿势。
通过人为地将谷粒箱操纵杆86切换操作到表示排出位置的“排”,当脱粒离合器85变为断开状态时,谷粒箱牵制机构99不发挥牵制作用,谷粒箱控制机构94将液压缸61驱动控制到排出侧,从而能够将谷粒箱20的姿势变更到排出姿势。
即使将谷粒箱操纵杆86切换操作到表示排出位置的“排”,如果脱粒离合器85变为接合状态,则谷粒箱牵制机构99发挥牵制作用,谷粒箱控制机构94不将液压缸61驱动控制到排出侧,从而不能将谷粒箱20的姿势变更到排出姿势。
因此,谷粒箱操纵杆86成为人为地自由操作的谷粒箱操作机构,其驱动操作液压缸61使谷粒箱20在存留姿势和排出姿势之间进行切换操作。
离合器控制机构96基于从离合器操纵杆检测开关89输入的检测信息,将脱粒离合器85切换控制到与脱粒离合器操纵杆88的操作位置对应的接合状态和断开状态。离合器牵制机构95基于来自谷粒箱姿势检测开关93的检测信息,判断谷粒箱20是否处于存留姿势,当判断为谷粒箱20不处于存留姿势时,牵制由离合器控制机构96进行的脱粒离合器85向接合状态的切换控制。当判断为谷粒箱20处于存留姿势时,离合器牵制机构95允许由离合器控制机构96进行的脱粒离合器85向接合状态的切换控制。
因此,通过人为地将脱粒离合器操纵杆88切换操作到表示接合位置的“接”,当谷粒箱20变为存留姿势时,离合器牵制机构95不发挥牵制作用,离合器控制机构96将离合器马达91驱动控制到接合侧,从而能够将脱粒离合器85切换操作到接合状态并驱动脱粒装置10。
即使将脱粒离合器操纵杆88切换操作到表示接合位置的“接”,当谷粒箱20变为存留姿势时,离合器牵制机构95发挥牵制作用,离合器控制机构96不将离合器马达91驱动控制到接合侧,脱粒离合器85不切换为接合状态,从而不能驱动脱粒装置10。
通过人为地将脱粒离合器操纵杆88切换操作到表示断开位置的“断”,由此离合器控制机构96将离合器马达91驱动控制到断开侧,从而能够将脱粒离合器85切换操作到断开状态,使脱粒装置10停止。
排出筒控制机构98基于来自脱粒离合器检测开关92的检测信息判断脱粒离合器85是否切换到了接合状态,或者判断脱粒离合器85是否切换到了断开状态。当判断为脱粒离合器85切换到了接合状态时,排出筒控制机构98将排出筒马达46驱动控制到供给侧,从而将谷粒排出筒44c切换到供给用位置A。当判断为脱粒离合器85未切换到接合状态时,排出筒控制机构98将排出筒马达46维持控制在谷粒箱摆动侧,从而将谷粒排出筒44c维持在谷粒箱摆动用位置B。当判断为脱粒离合器85切换到了断开状态时,排出筒控制机构98将排出筒马达46驱动控制到谷粒箱摆动侧,从而将谷粒排出筒44c切换到谷粒箱摆动用位置B。当判断为脱粒离合器85未切换到断开状态时,排出筒控制机构98将排出筒马达46维持控制在供给侧,从而将谷粒排出筒44c维持在供给用位置A。因此,排出筒控制机构98成为使脱粒离合器85与谷粒排出筒44c连接的连接机构,其将脱粒离合器85与谷粒排出筒44c连接为与脱粒离合器85向断开状态的切换联动而使谷粒排出筒44c切换到谷粒箱摆动用位置B。
投掷器控制机构97基于来自脱粒离合器检测开关92的检测信息判断脱粒离合器85是否变为了接合状态,当判断脱粒离合器85变为了接合状态时,对投掷器马达45进行驱动控制,当判断脱粒离合器85未变为接合状态时,对投掷器马达45进行停止控制。
因此,将脱粒离合器操纵杆88切换操作到表示接合位置的“接”,当脱粒离合器85切换到接合状态时,通过由排出筒控制机构98进行的对排出筒马达46向供给侧的驱动控制,谷粒排出筒44c自动切换到供给用位置,通过由投掷器控制机构97进行的对投掷器马达45的驱动控制,投掷器44自动被驱动。
即使将脱粒离合器操纵杆88切换操作到表示接合位置的“接”,如果脱粒离合器85由于离合器牵制机构95的牵制作用而没有切换到接合状态,则通过排出筒控制机构98进行的对排出筒马达46在谷粒箱摆动侧的停止控制,谷粒排出筒44c不切换到供给用位置A,而是位于谷粒箱摆动用位置B,通过由投掷器控制机构97进行的对投掷器马达45的停止控制,投掷器44不被驱动而停止。
【其他实施方式】
图14(a)是具有其他实施构造的谷粒箱20的存留状态的后视图。图14(b)是具有其他实施结构的谷粒箱20的存留状态的侧视图。图14(c)是具有其他实施结构的谷粒箱20的排出状态的后视图。图14(d)是具有其他实施结构的谷粒箱20的排出状态的侧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具有其他实施构造的谷粒箱20包括构成谷粒箱20上部的上部构造体20U和构成谷粒箱20底部的底部构造体20D。
上部构造体20U以固定状态支承在行驶机体的机体框架侧。上部构造体20U包括构成谷粒箱20的前后一对侧壁的前后一对侧壁20e、20e、构成谷粒箱20的左右一对侧壁的左右一对侧壁20d、20d和构成谷粒箱20上壁的上壁20f。在前侧侧壁20e的上部设置谷粒投入口21,使扬谷装置40的谷粒排出筒44c与谷粒投入口21连通。
底部构造体20D包括底壁20g、从底壁20g的前后侧立起的前后一对密封壁20h、20h。底部构造体20D经由设置在前后一对密封壁20h、20h的行驶机体横向上一端侧的连结轴26枢轴支承于上部构造体20U的前侧及后侧的侧壁20e、20e,并绕连结轴26所具有的行驶机体前后朝向的升降轴心Y1摆动升降,从而在存留姿势与排出姿势之间切换。
将设置于谷粒箱20前后侧的前后一对开闭液压缸27、27的一端侧支承于在上部构造体20U前后的侧壁20e上设置的液压缸支承部,将所述前后一对开闭液压缸27、27的另一端支承在设置于底部构造体20D前后侧的液压缸支承部,通过利用前后一对开闭液压缸27、27对底部构造体20D在存留姿势和排出姿势之间进行切换操作,将谷粒箱20切换到存留状态并存留来自扬谷装置40的谷粒,将谷粒箱20切换到排出状态并排出来自谷粒箱20的谷粒。
即,如图14(c)和图14(d)所示,当利用开闭液压缸27绕升降轴心Y1下降操作底部构造体20D时,底部构造体20D切换到排出姿势,谷粒箱20变为排出状态。变为排出状态的谷粒箱20在与升降轴心Y1所在侧相反的行驶机体横向一侧的端部,由侧壁20d、底壁20g和密封壁20h形成谷粒排出口25,将谷粒箱内的谷粒通过自然流出从谷粒排出口25排出。此时,谷粒箱20被密封壁20h密封,以使谷粒不从前后侧的侧壁20e和底壁20g之间漏出。
如图14(a)和图14(b)所示,当利用开闭液压缸27绕升降轴心Y1上升操作底部构造体20D时,底部构造体20D切换到存留姿势,谷粒箱20变为存留状态。变为存留状态的谷粒箱20通过底部构造体20D的上升关闭谷粒排出口25,从而存留来自扬谷装置40的谷粒。
【其他实施例】
(1)在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是通过枢轴支承将谷粒箱20和底部20D摆动升降成存留姿势和排出姿势的结构的例子,但也可以构成由连杆机构自由摆动升降地支承而将谷粒箱20和底部20D摆动升降成存留姿势和排出姿势的结构。
(2)在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是通过摆动上升将谷粒箱20从存留姿势切换到排出姿势的结构的例子,但也可以构成通过摆动下降将谷粒箱20从存留姿势切换到排出姿势的结构。
(3)在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是以升降轴心Y成为行驶机体前后朝向的方式设置谷粒箱20,并在谷粒箱20的横向一侧的侧壁20d上设置谷粒排出口25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构成使升降轴心Y成为行驶机体横向,并在谷粒箱20后侧的侧壁上设置谷粒排出口25的结构。
(4)在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是利用三个盖体71、72进行谷粒排出口25的开口调节的结构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构成在谷粒排出口25上自由滑动操作地设置一个盖体,通过盖体的滑动调节进行开口调节的结构。而且,也可以构成通过变更谷粒排出口的高度和盖体的角度而进行谷粒排出口的开口调节的结构。
(5)在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是在使用姿势和收纳姿势之间自由摆动切换地设置滑槽80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构成通过滑动操作在使用姿势和收纳姿势之间进行切换的结构。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除了应用于构成在地面附近切断植立谷秆的以一段切割状态进行割取的割取部30,并且构成使割取谷秆从茎根到穗梢整个投入脱粒室11的脱粒装置10的联合收割机,此外,还可以应用于构成在地面附近位置以及地面附近位置与穗部之间的位置这两个位置切断植立谷秆的以二段切割状态进行割取的割取部,并且构成仅使二段切割的割取谷秆的穗梢侧投入脱粒室的脱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Claims (24)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将存留谷粒的谷粒箱或者所述谷粒箱的底部支承为使该谷粒箱或者该底部自由摆动切换为存留姿势和从所述存留姿势摆动而成的排出姿势,所述谷粒箱具有谷粒排出口,该谷粒排出口通过所述谷粒箱或者所述底部向排出姿势的摆动而排出谷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绕升降轴心自由摆动地枢轴支承所述谷粒箱或者所述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谷粒箱支承为使所述谷粒箱的升降轴心朝向行驶机体前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谷粒箱的排出姿势为从所述存留姿势摆动上升了的姿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谷粒箱的排出姿势为从所述存留姿势摆动上升了的姿势。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谷粒箱的排出姿势为从所述存留姿势摆动上升了的姿势。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谷粒箱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谷粒排出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谷粒箱的侧壁的整个宽度或者大致整个宽度上设置有所述谷粒排出口。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谷粒排出口设置在所述谷粒箱的侧壁的下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谷粒排出口设置在所述谷粒箱的侧壁的下部。
11.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变更调节所述谷粒排出口的开口面积的开口调节机构。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变更调节所述谷粒排出口的开口面积的开口调节机构。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调节机构变更所述谷粒排出口的横宽。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调节机构变更所述谷粒排出口的横宽。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谷粒排出口分割成的多个分割排出口个别地开闭的多个盖体而构成所述开口调节机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盖体枢轴被支承为绕设置在上端侧的开闭轴心自由摆动开闭。
1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谷粒箱上装备有滑槽,该滑槽对出自所述谷粒排出口的谷粒进行引导而使其落下。
1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谷粒箱上装备有滑槽,该滑槽对出自所述谷粒排出口的谷粒进行引导而使其落下。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滑槽支承为使其被自由切换操作为从所述谷粒箱向外侧延伸的使用姿势和向所述谷粒箱侧退缩的收纳姿势。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滑槽支承为使其被自由切换操作为从所述谷粒箱向外侧延伸的使用姿势和向所述谷粒箱侧退缩的收纳姿势。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沿着所述谷粒箱的侧壁被配置,以在所述收纳姿势时覆盖所述谷粒排出口的外侧。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具有构成滑槽本体的底板和从所述底板的两端侧立起的纵板。
23.如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具有构成滑槽本体的底板和从所述底板的两端侧立起的纵板。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具有构成滑槽本体的底板和从所述底板的两端侧立起的纵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53422A JP2013183718A (ja) | 2012-03-09 | 2012-03-09 | コンバイン |
JP2012-053422 | 2012-03-09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510582.9U Division CN203575156U (zh) | 2012-03-09 | 2013-03-08 | 联合收割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06742U true CN203206742U (zh) | 2013-09-25 |
Family
ID=491963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51058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75156U (zh) | 2012-03-09 | 2013-03-08 | 联合收割机 |
CN 20132010525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06742U (zh) | 2012-03-09 | 2013-03-08 | 联合收割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51058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75156U (zh) | 2012-03-09 | 2013-03-08 | 联合收割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3183718A (zh) |
CN (2) | CN20357515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73620A (zh) * | 2015-12-25 | 2017-07-25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联合收割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70918B2 (ja) * | 2017-03-31 | 2020-10-21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収穫機 |
US11490567B2 (en) | 2019-12-16 | 2022-11-08 |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 System for unload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from an agricultural machine |
-
2012
- 2012-03-09 JP JP2012053422A patent/JP2013183718A/ja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03-08 CN CN201320510582.9U patent/CN20357515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3-08 CN CN 201320105259 patent/CN20320674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73620A (zh) * | 2015-12-25 | 2017-07-25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联合收割机 |
CN106973620B (zh) * | 2015-12-25 | 2022-08-23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联合收割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575156U (zh) | 2014-05-07 |
JP2013183718A (ja) | 2013-09-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206742U (zh) | 联合收割机 | |
KR101961602B1 (ko) | 콤바인 | |
CN101658094B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202799722U (zh) |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排出用绞龙的操作装置 | |
CN102458969B (zh) | 行驶车辆 | |
JP2014198009A (ja) | トウモロコシ収穫機 | |
CN102355813A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205232843U (zh) | 作业车辆 | |
CN106427726B (zh) | 一种多功能取料运输车 | |
CN105706626A (zh) | 玉米收获机 | |
CN104219947B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203057892U (zh) |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排出结构 | |
JP2013220054A (ja) | 収穫機 | |
CN203057893U (zh) |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排出结构 | |
CN103354713B (zh) |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 |
CN102217457A (zh) | 联合收割机以及作业机的姿态控制装置 | |
CN103826433B (zh) | 行驶车辆 | |
CN208590281U (zh) | 收割机 | |
CN203057894U (zh) |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排出结构 | |
JP2020110109A (ja) | 作物収穫機 | |
JP6983130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CN105706627A (zh) | 玉米收获机 | |
CN206866060U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2004049056A (ja) |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排出構造 | |
JP3652210B2 (ja) | 草刈り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