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55998U - 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55998U
CN203055998U CN2011900004055U CN201190000405U CN203055998U CN 203055998 U CN203055998 U CN 203055998U CN 2011900004055 U CN2011900004055 U CN 2011900004055U CN 201190000405 U CN201190000405 U CN 201190000405U CN 203055998 U CN203055998 U CN 203055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cell
outer cover
cover body
terminal
cell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9000040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内田正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55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5599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装置,电池装置(1)包括:具有从一个端面(12a)突出的一对电极端子(2)的多个单电池(3);外壳本体(17),具有形成于下部的开口部(17a)及用于封闭上部的顶板(22),以一对电极端子朝向上方的方式从开口部插入并收纳单电池;临时推压部(5),能够对单电池以收纳于外壳本体的状态进行支撑;端子连接部件(6),设置于顶板的内表面,与收纳在外壳本体中的单电池的一对电极端子抵接,并能够使相邻的单电池彼此的电极端子电连接;盖部(18),具有在封闭开口部的状态下对单电池向上方施力而使电极端子与端子连接部件抵接的电池施力部件(34),且可开闭地设于开口部上。

Description

电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电力行驶的车辆、电力储备装置、USP(不间断电源)等上搭载的电池装置。 
本申请主张2010年9月16日在日本提交的第2010-208428号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到本文中。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电动马达为动力源的汽车在环境负荷低、非石油能源等观点上备受关注。这种汽车中搭载有用于储备电能的电池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电池装置处于汽车的下部,配置于汽车所具有的四个轮子的前轮与后轮之间的地板上,由多个电池主体(单电池)构成。 
通常情况下,电池主体以将电池主体电连接的电极端子朝向上方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于地板上。在各电池主体的电极端子之间安装有用于将电池主体间进行电连接的母线(端子连接部件),储备于各电池主体中的电能通过母线而供给于电动汽车所具备的马达。并且,电池主体在释放了可供使用的电力之后,或者在过了耐久期间之后,可以更换成新的电池主体。 
专利文献1:日本注册实用新型第25933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电动汽车中,在电池主体的周围,不仅有连接于电池 主体的电极端子的母线,还具备用于防止电极端子短路或者将电池主体与乘客隔离的各种部件。因此,在更换电池主体的时候,必须将这些各种部件或母线从电池主体上拆除,操作变得复杂。 
此外,在安装新的电池主体的时候,为了保证将电池主体中储备的电能可靠地向马达供给,有必要使电池主体的电极端子可靠地连接于母线。 
此外,电力储备装置或USP(不间断电源)等也如上所述,在电池主体的周围不仅具有连接于电池主体的电极端子的母线,还具备用于防止电极端子短路的各种部件,因此,在更换电池主体的时候,必须将上述各种部件或母线从电池主体上拆除,操作变得复杂。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车辆、电力储备装置、USP(不间断电源)等上拆装单电池时能够容易地进行拆装且能够将单电池的电极端子可靠地与端子连接部件连接的电池装置。 
本发明的电池装置包括:具有从一个端面突出的一对电极端子的多个单电池;外壳本体,具有形成于下部的开口部及用于封闭上部的顶板,以一对电极端子朝向上方的方式从所述开口部插入并收纳所述单电池;临时推压部,能够对所述单电池以收纳于外壳本体的状态进行支撑;端子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顶板的内表面,与收纳在所述外壳本体中的所述单电池的所述一对电极端子抵接,并能够使相邻的所述单电池彼此的所述电极端子电连接;盖部,具有在封闭开口部的状态下对单电池向上方施力而使电极端子与端子连接部件抵接的电池施力部件且可开闭地设于开口部上。 
根据本发明,在将单电池安装于外壳本体时,首先,以电极端子朝向上方的方式将单电池从形成于外壳本体下部的开口部朝向上方插 入。接着,通过用临时推压部支撑单电池,能够将单电池保持在收纳于外壳本体的状态。此时,操作者能够通过仅仅支撑单电池而将单电池收纳于外壳本体中。 
并且,在由电池施力部件对单电池向上方施力的同时,通过盖部将外壳本体的开口部封闭。因此,无需像以往那样在电池主体的电极端子上安装或拆卸母线,能够通过电池施力部件所施加的力使电极端子抵接于端子连接部件,电极端子及端子连接部件处于彼此可靠地连接的状态。而且,将盖部安装于外壳本体时,单电池由临时推压部进行支撑,所以操作者无需承受单电池的重量就能进行盖部的安装作业。 
另一方面,在将单电池从外壳本体卸下的时候,即使从外壳本体取下盖部,单电池也由临时推压部支撑,所以单电池不会掉到下方。而且,电极端子仅抵接于端子连接部件,所以仅仅通过解除临时推压部的支撑状态就能将单电池从外壳本体取出。 
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单电池安装于外壳本体或从外壳本体取下。 
此外,在上述电池装置中,优选地,所述临时推压部能够移动到支撑位置及退避位置,该支撑位置是能够对收纳于所述外壳本体中的所述单电池进行支撑的位置,该退避位置是通过所述开口部能够在所述外壳本体中插入或拆下所述单电池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临时推压部配置于退避位置,能够通过开口部将单电池容易地装拆到外壳本体。另一方面,通过将临时推压部配置于支撑位置,能够对插入到外壳本体的单电池以收纳于外壳本体的状态进行支撑。 
此外,在上述电池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外壳本体还包括进行施力以将所述临时推压部配置于所述支撑位置的推压部施力部件。 
根据本发明,对抗推压部施力部件所施加的力而将临时推压部从支撑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后,通过开口部将单电池插入到外壳本体中。一旦单电池收纳于外壳本体,临时推压部就会因推压部施力部件所施加的力而返回到支撑位置,从而能够由临时推压部易于支撑单电池。 
此外,在上述电池装置中,优选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随着所述单电池从下方向上方移动能够从所述支撑位置侧朝向所述退避位置侧移动。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开口部将单电池插入于外壳本体时,单电池与倾斜面抵接,通过一边滑动一边插入,能够使临时推压部从支撑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对于外壳本体,仅通过插入单电池的操作,就能将临时推压部移动到退避位置而插入单电池,并以单电池收纳于外壳本体的状态由临时推压部支撑单电池。 
此外,在上述电池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单电池的所述一对电极端子从所述一个端面突出的长度互不相同。 
根据本发明,以一对电极端子的位置互换的方式将单电池收纳于外壳本体时,在一对电极端子中,本来与从一个端面突出的长度短的一个电极端子进行抵接的端子连接部件与从一个端面突出的长度长的另一个电极端子抵接,该一个电极端子处于与端子连接部件离开的状态。 
因此,由于在外壳本体中无法将单电池插入到预定的位置,所以能够防止将单电池以一对电极端子的位置互换的方式错误地安装到外壳本体中。 
此外,在上述电池装置中,优选还形成有从所述一个端面突出而 设置的突出部,在所述外壳本体的所述顶板的内表面形成有供所述突出部插入的没入部。 
根据本发明,将单电池以一对电极端子彼此的位置互换的方式收纳于外壳本体时,单电池的突出部与外壳本体的顶板的内表面抵接,在外壳本体内无法将单电池插入到预定的位置。 
因此,能够防止将单电池以一对电极端子的位置互换的方式错误地安装到外壳本体内。 
此外,在上述电池装置中,优选还具备罩部件,该罩部件与所述单电池嵌合,具有从该单电池的侧面突出的凸部,在所述外壳本体的内周面形成有槽部,该槽部与内部收容的所述单电池的所述凸部卡合,且能够上下移动。 
根据本发明,在将单电池以与通常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外壳本体时,由于罩部件所具备的凸部与外壳本体抵接,所以无法将单电池插入到外壳本体内的预定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将单电池以与通常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错误地安装于外壳本体。 
此外,由于凸部形成于罩部件,所以即便单电池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改变与单电池嵌合的罩部件的形状来对应槽部的各种形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池装置,能够容易地拆装单电池并且能够使单电池的电极端子可靠地与端子连接部件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搭载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汽车的一部 分破断所获得的侧视图。 
图2是使该汽车的要部的一部分透过的仰视图。 
图3是图2中的切断线A1-A1的截面图。 
图4是将该电池装置的单电池的一部分破断的立体图。 
图5是图3中的切断线A2-A2的截面图。 
图6是图5中的B部放大图。 
图7是将该汽车的要部的一部分部件省略的仰视图。 
图8是对更换该电池装置的单电池的顺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对更换该电池装置的单电池的顺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要部的一部分部件省略的仰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切断线A3-A3的截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要部的截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子的电池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14是图13中的切断线A4-A4的截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子的电池装置的要部的截面图。 
图16是图15中的切断线A5-A5的截面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子的电池装置的要部的截面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子的电池装置的端子连接部件的配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图1至图9一边对搭载有本发明电池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汽车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1安装于汽车100的底盘101。 汽车100具备未图示的马达,电池装置1与马达电连接。并且,通过从电池装置1向马达供给电能,能够使轮胎102旋转,使汽车100行驶。 
如图2及图3所示,电池装置1包括:具有一对电极端子2的多个单电池3;收纳单电池3的外壳4;能够支撑单电池3的滑杆(临时推压部)5;使相邻的单电池3彼此的电极端子2电连接的母线(端子连接部件)6。 
此外,在图4以外的附图中,单电池3的内部均简化表示。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单电池3使用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单电池3外形呈长方体形状并且在内部为多个电极板层叠的结构。具体地,单电池3包括:交替地层叠的正极板9与负极板10;介于各正极板9与负极板10之间的分隔件11;收纳正极板9、负极板10、分隔件11的长方体形状的单电池盒12;连接于正极板9、负极板10的所述一对电极端子2;填充于单电池盒12内的未图示的电解液。 
一对电极端子2从单电池盒12的上表面(一个端面)12a突出。一对电极端子2由连接于正极板9的正极端子13及连接于负极板10的负极端子14组成。正极端子13及负极端子14从上表面12a突出的长度互不相同,正极端子13比负极端子14长长度L。正极端子13及负极端子14排列的方向以平行于上表面12a的长边12b的方式构成。 
此外,在上表面12a上,具备用于检测单电池3的充电率或正极端子13与负极端子14间的电位差的电池用基板15。 
如此构成的单电池3通过正极端子13及负极端子14向内部储存电能,并能够将储存的电能通过正极端子13及负极端子14供给到外 部。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单电池3在汽车100的前后方向X排列4列,在左右方向Y排列2列,外壳4总共能够收纳8个单电池3。单电池3以一对电极端子2朝向上方且上表面12a的长边12b平行于左右方向Y的方式收纳于外壳4内。 
此外,一般的汽车用的单电池的重量例如在数千克(kg)左右,8个单电池的重量合计为数十千克。 
如图2及图3所示,外壳4包括:配置于上方且收纳8个单电池3的外壳本体外壳本体17;可开闭地安装于用于将单电池3插入于外壳本体17的开口部17a并形成为板状的盖部18。此外,在图2中,为了说明的方便用双点划线表示盖部18。 
外壳本体17及盖部18由具有绝缘性能的材料形成。 
外壳本体17包括将四周围成矩形的侧板19、在前后方向X上对侧板19内进行分割的3个前后隔板20、在左右方向Y上对侧板19内进行分割的左右隔板21、封闭侧板19的上部的顶板22,在侧板19的下部形成有开口部17a。此外,侧板19、前后隔板20、左右隔板21、顶板22以成一体的方式形成。 
在外壳本体17内,通过前后隔板20及左右隔板21形成8个收纳空间S,各收纳空间S的内部收纳有1个单电池3。并且,每个收纳空间S都形成有开口部17a。 
在各收纳空间S中,位于左右方向Y的两侧的侧板19或左右隔板21的下部附近形成有沿前后方向X延伸的退避槽23。 
如图5及图6所示,在各收纳空间S中,位于前后方向X两侧的侧板19或前后隔板20的下部附近形成有沿左右方向Y延伸的导向槽24。导向槽24上形成有向上方延伸并与导向槽24平行延伸的卡合槽25。 
此外,导向槽24的两端部设置有退避槽23。 
此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与外壳本体17的盖部18相向的边缘部附近,以围绕前后方向X为2列、左右方向Y为2列总共4个收纳空间S的方式在侧板19的下部形成有保持槽26。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X上并列地形成2处保持槽26。各保持槽26安装有防水衬垫27。 
此外,在外壳本体17的前侧形成有预定大小的收纳部28,收纳部28内收纳有控制单电池3的控制部28a。 
如图3及图7所示,母线6大致形成为板状,在外壳本体7的顶板22的内表面安装有7个母线6。另外,在图7中,为了方便说明,并未示出盖部18、单电池3及滑杆5。 
母线6由金属等导体形成。此外,母线6的第一端部6a及第二端部6b分别位于彼此相邻的收纳空间S的上方,以插入且贯通于前后隔板20或左右隔板21所形成的隔板贯通孔7的状态配置。 
单电池3以正极端子13抵接于一个母线6的第一端部6a、负极端子14抵接于另一个母线6的第二端部6b的方式配置于收纳空间S内。此外单电池3如上所述以正极端子13比负极端子14长L的方式形成,所以母线6的第一端部6a以比第二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短与正极端子13和负极端子14之间的长度差相等的长度L的方式形成。这些母线6将8个单电池3串联连接。在串联连接的8个单电池3中,连接于第一端 部6a的单电池3的正极端子13连接于第一取出部件29,连接于第二端部6b的单电池3的负极端子14连接于第二取出部件30。8个单电池通过彼此电连接而组成电池组。 
第一取出部件29及第二取出部件30由金属等导体形成。第一取出部件29及第二取出部件30电连接于所述马达,能够将串联连接的8个单电池3的电能向马达提供。 
而且,将单电池3的端子13、14抵接于母线6时,单电池3的电池用基板15连接于控制部28a,单电池盒12以与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接触的方式构成。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控制部28a,控制部28a能够对各单电池3的端子13、14之间的电位差或单电池3的温度进行检测并控制。 
如图2及图3所示,盖部18在前后方向X上并列配置有2个。 
各盖部18的顶面的缘部附近以抵接于防水衬垫27的方式构成。盖部18的4个角部分别形成有贯通孔18a(参照图6)。此外,外壳本体17上形成有分别与贯通孔18a对应的螺孔17b。通过将插入贯通孔18a的螺栓33与外壳本体17的螺孔17b螺纹连接,盖部18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外壳本体17。 
在盖部18的顶面形成有配置于俯视观察时成为各收纳空间S的中央的位置附近并向上方突出的支撑部18b。即,在各盖部18上形成有前后方向X为2列、左右方向Y为2列共计4个支撑部18b。 
向垂直于盖部18的方向延伸的电池施力弹簧(电池施力部件)34的一端固定于支撑部18b。在将盖部18安装于外壳本体17时,电池施力弹簧34将单电池3的底面推向上方而使端子13、14抵接于母线6。 
此外,在将盖部18安装于外壳本体17时,电池施力弹簧34夹在单电池3与盖部18之间,因而以电池施力弹簧34收缩而使电池施力弹簧34的弹簧线处于在上下方向紧贴的紧密缠绕状态的方式来设定电池施力弹簧34为优选。 
如图3及图5所示,滑杆5形成为沿前后方向X延伸的大致棒状,滑杆5的两端部与导向槽24卡合。如图6所示,滑杆5的两端部设置有向上方延伸且与卡合槽25卡合的卡合凸部5a。并且,滑杆5设置为能够收容在退避槽23内的大小。此外,与卡合槽25卡合的卡合凸部5a具有防止滑杆5相对于外壳本体17转动或错位等作用。 
滑杆5具有能够支撑单电池3的强度,并且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滑杆5可以采用例如在钢材表面设置绝缘涂层的材料。 
如此构成的滑杆5在卡合凸部5a卡合于卡合槽25内时在导向槽24内移动。因此,能够使滑杆5沿着导向槽24在左右方向Y上滑动而不会从导向槽24脱落,且能够移动到可支撑收纳于外壳本体17的单电池3的支撑位置P1(参照图3)及通过开口部17a可将单电池3插入或拆离于外壳本体17的退避槽23内的退避位置P2。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盖部18安装于外壳本体17时,由于电池施力弹簧34将单电池3推向上方,所以被构成为在单电池3的底面与滑杆5之间形成有一定的间隙。 
接着,对如以上所构成的电池装置1中更换单电池3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操作者从图3所示状态将螺栓33取下,从而将盖部18从外壳本体17取下。这时,单电池3因自重而向下方移动,但是由于滑杆5配置于支撑位置P1而支撑单电池3的底面,所以单电池3不会从 外壳本体17掉落到下方。因此,操作者只需通过能够支撑盖部18的力气就可以将盖部18卸下。 
接着,一边用单手支撑单电池3的底面一边将滑杆5从支撑位置P1沿着导向槽24移动到退避位置P2,从而单电池3能够通过开口部17a而插入。在这种状态下,通过放下支撑单电池3的手,单电池3因自重而下降,能够通过开口部17a从外壳本体17拆下。 
然后,如图8所示,将新的单电池3以一对电极端子2朝向上方的方式从开口部17a插入到外壳本体17内。并且如图9所示,以单手支撑单电池3的状态将滑杆5从退避位置P2移动到支撑位置P1。在这种状态下,一旦解除单手对单电池3的支撑,收纳于外壳本体17中的单电池就将处于底面由滑杆5支撑的状态。 
接着,用盖部18将开口部17a封闭。此时,电池施力弹簧34抵接于单电池3的底面且电池施力弹簧34向上方施力,由此单电池3被上举,抵接于母线6、第一取出部件29或第二取出部件30。之后,通过螺栓33将盖部18固定于外壳本体17,单电池3经由电池施力弹簧34支撑于盖部18,一对电极端子2被维持在抵接于母线6、第一取出部件29或第二取出部件30的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1,在将单电池3安装于外壳本体17时,首先电极端子2朝向上方将单电池3从形成于外壳本体17下部的开口部17a向上方插入。接着,通过滑杆5支撑单电池3,能够将单电池3保持在收纳于外壳本体17内的状态。此时,操作者通过仅仅支撑单电池3就能将单电池3收纳于外壳本体17中。 
而且,一边由电池施力弹簧34将单电池3推向上方,一边用盖部18封闭外壳本体17的开口部17a。因此,无需像以往那样在电池主体的电极端子处安装或拆卸母线,能够通过电池施力弹簧34所施加的力 使一对电极端子2与母线6抵接,且使电极端子2与母线6处于彼此可靠连接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从外壳本体17拆下单电池3时,由于即便从外壳本体17取下盖部18单电池3也能得到滑杆5的支撑,所以单电池3不会掉落到下方。并且,一对电极端子2只抵接于母线6,所以只需通过解除滑杆5的支撑状态就能够将单电池3从外壳本体17取下。 
因此,能够轻松地将单电池3安装于外壳本体17或从外壳本体17取下。 
此外,滑杆5设置为能够移动到可支撑收纳于外壳本体17的单电池3的支撑位置P1及能够通过开口部17a将单电池3插入外壳本体17或从外壳本体17取下的退避位置P2。因此,通过将滑杆5置于退避位置P2,能够通过开口部17a将单电池3轻松地插入外壳本体17或从外壳本体17取下。另一方面,通过将滑杆5置于支撑位置P1,能够将插入到外壳本体17的单电池3支撑在收纳于外壳本体17内的状态。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正极端子13及负极端子14从单电池盒12的上表面12a突出的长度互不相同。并且,母线6的第一端部6a、第二端部6b以分别对应于正极端子13、负极端子14长度而上下方向的厚度不同的方式设定。 
因此,以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的位置互换的方式将单电池3收纳于外壳本体17时,在上下方向上厚度大于第一端部6a的第二端部6b与长度大于负极端子14的正极端子13抵接,负极端子14处于远离母线6的状态。因此,在外壳本体17内单电池3不能插入到指定的位置,所以能够防止将单电池3以正极端子13与负极端子14的位置互换的方式错误地插入外壳本体17。 
而且,盖部18上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支撑部18b,该支撑部18b上固定有电池施力弹簧34的一端。因此,能够缩短电池施力弹簧34的长度,通过抑制电池施力弹簧34的变形量,能够更加可靠地将单电池3的底面推向上方。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使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仅对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如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41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1的滑杆5而具备旋转杆(临时推压部)42及对旋转杆42施力的杆施力弹簧(推压部施力部件)46,代替退避槽23、导向槽24及卡合槽25,在外壳本体17上形成有退避槽43及卡止槽44。 
另外,在图10中,为了便于说明并未示出盖部18。 
所述退避槽43在各收纳空间S中以在位于后方的前后隔板20或侧板19的下部沿左右方向Y延伸的方式形成。此外,所述卡止槽44在各收纳空间S中以在位于前方的前后隔板20或侧板19的下部沿左右方向Y延伸的方式形成。 
旋转杆42大致形成为棒状,设定为能够收纳于退避槽43内的大小。旋转杆42其一端部42a在位于退避槽43内的一个端部通过轴部件45可旋转地安装于外壳本体17上。轴部件45上卡有扭簧即前述杆施力弹簧46。杆施力弹簧46的一对臂部46a分别固定于旋转杆42的一个端部42a及退避槽43。 
如图10所示,旋转杆42的另一端部42b被卡止槽44卡住时的位置是旋转杆42的支撑位置P3。以即使在旋转杆42置于支撑位置P3时也能够通过杆施力弹簧46将使旋转杆42与退避槽43所呈的角度θ 增大的力作用于旋转杆42上的方式设定杆施力弹簧46。 
而且,对抗杆施力弹簧46所施加的力使旋转杆42以轴部件45为中心旋转,旋转杆42收纳于退避槽43内时的位置为退避位置P4。 
在退避槽43内的另一端部附近安装有保持置于退避位置P4的旋转杆4的另一端部42b的钩47。 
在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41中更换单电池3的顺序如下。 
首先,操作者从外壳本体17取下盖部18。并且,在用一只手支撑单电池3的状态下对抗杆施力弹簧46所施加的力将旋转杆42从支撑位置P3移动到退避位置P4,通过钩47保持另一端部42b。在这种状态下,从外壳本体17取下单电池3。 
接着,向外壳本体17中插入新的单电池3,一边用一只手支撑单电池3的底面一边从旋转杆42上将钩47取下。这样,旋转杆42通过杆施力弹簧46所施加的力以轴部件45为中心旋转,另一端部42b移动到被卡止槽44卡住的支撑位置P3。由此,旋转杆42能够从下方支撑单电池3的底面。 
而且,在将电池施力弹簧34的另一端抵接于单电池3的底面的状态下将盖部18从外壳本体17上取下。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41,能够将单电池3轻松地安装于外壳本体19或从外壳本体17取下,并能够使单电池3的电极端子2可靠地与母线6接触。 
此外,对抗杆施力弹簧46所施加的力将旋转杆42从支撑位置P3 移动到退避位置P4后,通过开口部17a向外壳本体17插入单电池3。在单电池3收纳于外壳本体17且从旋转杆42上取下钩47时,能够通过杆施力弹簧46所施加的力使旋转杆件42返回到支撑位置P3,所以能够通过旋转杆42轻松地支撑单电池3。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不设置杆施力弹簧46及钩47,而以操作者进行旋转杆42在支撑位置P3与退避位置P4之间的移动的方式构成。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电池装置41的结构简单化。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只对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51,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1的滑杆5而具备卡止部件(临时推压部)52及对卡止部件52施力的卡止部施力弹簧(推压部施力部件)53,代替退避槽23、导向槽24及卡合槽25,在外壳本体17上形成导孔54。 
导孔54在各收纳空间S中以在位于前方的前后隔板20或侧板19的下部平行于前后方向X延伸的方式形成。卡止部施力弹簧53一端连接于导孔54的壁面,另一端连接于卡止部件52,能够沿着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对卡止部件52施力。 
卡止部件52以通过导孔54仅在前后方向X上移动的方式形成。 
卡止部施力弹簧53处于自然长度时,卡止部件52的前端侧的一部分构成为向收纳空间S内突出,此时的卡止部件52的位置为能够支撑单电池3的支撑位置P5。 
此外,通过将卡止部件52推向卡止部件施力弹簧53侧而使卡止 部件施力弹簧53压缩,由此能够将整个卡止部件52收容于导孔54。此时的卡止部件52的位置为可以将单电池3插入外壳本体17或从外壳本体17拆卸的退避位置P6。 
此外,在卡止部件52的前端侧形成有倾斜面P5,该倾斜面P5随单电池3从下方移向上方侧而与单电池3滑动从支撑位置P5侧向退避位置P6侧移动。 
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51中更换单电池3的顺序如下。 
首先,操作者将盖部18从外壳本体17取下。并且,在用一只手支撑单电池3的状态下,对抗卡止部施力弹簧53所施加的力将卡止部件52支撑在从支撑位置P5移动到退避位置P6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放下单电池3,将单电池3从外壳本体17拆下。在单电池3通过开口部17a的状态下,卡止部件52不会因为单电池3而向支撑位置P5移动。 
而且,单电池3从外壳本体17完全拆下之后,卡止部件52通过卡止部施力弹簧53移动到支撑位置P5。 
接着,在外壳本体17中插入新的单电池3。插入单电池3时,由于卡止部件52因卡止部施力弹簧53所施加的力而位于支撑位置P5,所以单电池3抵接于卡止部件52的倾斜面52a。并且,一旦将单电池3向外壳本体17中插入,由于单电池3在倾斜面52a上滑动,所以能够将卡止部件52推压到退避位置P6侧。 
由此,卡止部件52移动到退避位置P6,能够将单电池3插入到外壳本体17内。 
当单电池3被插入到其底面的位置高于卡止部件52的位置时,卡止部件52通过卡止部施力弹簧53所施加的力移动到支撑位置P5。在这种状态下,一旦使用一只手解除对单电池3的支撑,单电池3就将处于由卡止部件52支撑的状态。 
之后的顺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51,能够轻松地向外壳本体17内插入单电池3,并能够使单电池3的电极端子2可靠地与母线6连接。 
而且,在通过开口部17a将单电池3插入外壳本体17时,单电池3抵接于倾斜面52a,通过一边滑动一边插入单电池3能够将卡止部件52从支撑位置P5移动到退避位置P6。由此,外壳本体17能够仅通过插入单电池3的操作,就将卡止部件52移动到退避位置P6并插入单电池3,在单电池3收纳于外壳本体17内的状态下,能够由卡止部件52支撑单电池3。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方式,还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进行的变更。 
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正极端子13与负极端子14从单电池3的上表面12a突出的长度彼此不同,能够防止将单电池以正极端子13与负极端子14位置互换的方式错误地插入到外壳本体17中,但是单电池3的错误安装的防止方法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将从单电池盒12的上表面12a突出的电极端子2的长度以负极端子14比正极端子13多出长度L的方式形成。 
此外,如图13及图14所示,还可以将单电池61的正极端子62及负极端子63从上表面12a突出的长度设定为彼此相等,且具有从单电池61的上表面12a突出而设置的突出部64,也可以在外壳本体17的顶板22的内表面形成供突出部64插入的没入部65。 
通过在单电池61的上表面12a形成突出部64、在外壳本体17的顶板22的内表面形成没入部65,在将单电池61以正极端子62与负极端子63位置互换的方式收纳于外壳本体17时,由于单电池61的突出部64抵接于外壳本体17的顶板22的内表面,所以在外壳本体17内无法将单电池61插入到预定的位置。 
因此,能够防止将单电池61以正极端子62与负极端子63位置互换的方式错误地安装于外壳本体17内。 
此外,如图15及图16所示,还可以构成为,具备与单电池3嵌合且具有从单电池3的侧面突出的凸部71的罩部件72,并且在外壳本体17的内周面形成与内部收纳的单电池3的凸部71卡合,且能够使单电池3上下移动的槽部73。 
通过以上结构,在以与通常插入方向不同的方向将单电池3插入外壳本体17时,由于罩部件72所具备的凸部71抵接于外壳本体17,所以在外壳本体17内无法将单电池3插入到预定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将单电池3以与通常插入方向不同的方向错误地安装到外壳本体17内。 
而且,由于凸部71形成于罩部件72上,所以即使在单电池3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改变与单电池3嵌合的罩部件的形状来对应槽部73的各种形状。 
此外,如图17所示,还可以在罩部件72上形成与上述变形例子的突出部64相同形状的突出部76,在外壳本体17的顶板22的内表面形成供突出部76插入的所述没入部65。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外壳本体17内前后方向X为4列、左右方向Y为2列共计收纳8个单电池3。然而,收纳于外壳的单电池3的个数不限于此,多少个都可以。但是,优选地从外壳向外部供给电能的第一取出部件29及第二取出部件30配置在相互靠近的位置。 
例如,如图18所示,在外壳本体81内形成有用于收纳前后方向X为4列、左右方向Y为3列共计12个单电池3的收纳空间S时,如图18所示将母线6配置于顶板22,能够使第一取出部件29及第二取出部件30彼此靠近。 
通过如此配置取出部件29、30,能够使配置于取出部件29、30周围的未图示的密封部件的结构简化。 
此外,在单电池为干式电池的情况下,也可以以电极端子朝向下方的方式将单电池收纳于外壳本体。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电池装置,具备:从一个端面突出的一对电极端子的多个单电池;外壳本体,具有形成于下部的开口部及用于封闭上部的顶板,使所述一对电极端子朝向上方而从所述开口部插入并收纳所述单电池;临时推压部,能够对所述单电池以收纳于外壳本体的状态进行支撑;端子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顶板的内表面,与收纳在所述外壳本体中的所述单电池的所述一对电极端子抵接,并能够使相邻的所述单电池彼此的所述电极端子电连接;盖部,具备电池施力部件且能够开闭地设于所述开口部,在将开口部封闭的状态下该电池施力部件对单电池向上方施力而使所述电极端子抵接于所述端子连接部件。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安装或拆卸单电池,并能够将单电池的电极端子可靠地与端子连接部件连接。 
标号说明 
1、41、51电池装置 
2电极端子 
3、61单电池 
5滑杆(临时推压部) 
5a卡合凸部 
6母线(端子连接部件) 
7隔板贯通孔 
9正极板 
10负极板 
11分隔件 
12单电池盒 
12a上表面(一个端面) 
12b长边 
13、62正极端子 
14、63负极端子 
17、81外壳本体 
17a开口部 
17b螺孔 
18盖部 
18a贯通孔 
19侧板 
20前后隔板 
21左右隔板 
22顶板 
23、43退避槽 
24导向槽 
25卡合槽 
26保持槽 
27防水衬垫 
28收纳部 
28a控制部 
29第一取出部件 
30第二取出部件 
33螺栓 
34电池施力弹簧(电池施力部件) 
42旋转杆(临时推压部) 
42a一个端部 
42b另一端部 
44卡止槽 
45轴部件 
46杆施力弹簧(推压部施力部件) 
46a臂部 
47钩 
52卡止部件(临时推压部) 
52a倾斜面 
53卡止部施力弹簧(推压部施力部件) 
54导孔 
64、76突出部 
65没入部 
71凸部 
72罩部件 
73槽部 
100汽车 
101底盘 
102轮胎 
P1、P3、P5支撑位置 
P2、P4、P6退避位置 

Claims (7)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从一个端面突出的一对电极端子的多个单电池;
外壳本体,具有形成于下部的开口部及用于封闭上部的顶板,使所述一对电极端子朝向上方而从所述开口部插入并收纳所述单电池;
临时推压部,能够对所述单电池以收纳于外壳本体的状态进行支撑;
端子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顶板的内表面,与收纳在所述外壳本体中的所述单电池的所述一对电极端子抵接,并能够使相邻的所述单电池彼此的所述电极端子电连接;
盖部,具有电池施力部件且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于所述开口部,其中所述电池施力部件在开口部封闭的状态下对所述单电池向上方施力而使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端子连接部件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临时推压部被设置为能够移动到支撑位置及退避位置,所述支撑位置是能够支撑收纳于所述外壳本体中的所述单电池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能够通过所述开口部将所述单电池插入所述外壳本体或从所述外壳本体拆下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本体还包括进行施力以使所述临时推压部配置于所述支撑位置的推压部施力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临时推压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随着所述单电池从下方向上方移动而能够从所述支撑位置侧朝向所述退避位置侧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电池中的所述一对电极端子从所述一个端面突出的长度互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从所述一个端面突出而设置的突出部,
在所述外壳本体的所述顶板的内表面形成有供所述突出部插入的没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罩部件,该罩部件与所述单电池嵌合,具有从该单电池的侧面突出的凸部,
所述外壳本体的内周面形成有槽部,该槽部与内部收容的所述单电池的所述凸部卡合,且能够上下移动。
CN2011900004055U 2010-09-16 2011-09-14 电池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5599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8428A JP5314650B2 (ja) 2010-09-16 2010-09-16 バッテリ装置
JP2010-208428 2010-09-16
PCT/JP2011/070968 WO2012036194A1 (ja) 2010-09-16 2011-09-14 バッテ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55998U true CN203055998U (zh) 2013-07-10

Family

ID=45831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9000040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55998U (zh) 2010-09-16 2011-09-14 电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36975A1 (zh)
JP (1) JP5314650B2 (zh)
CN (1) CN203055998U (zh)
WO (1) WO20120361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5661A (zh) * 2017-09-05 2019-03-08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储能器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61541A1 (ja) * 2011-10-28 2013-05-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US8973254B2 (en) * 2013-03-07 2015-03-10 Jasper Ev Tech,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pid battery exchange in electric vehicles
JP2015089756A (ja) * 2013-11-06 2015-05-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5903564B2 (ja) 2013-12-13 2016-04-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組電池
US9550406B2 (en) 2015-03-16 2017-01-24 Thunder Power Hong Kong Ltd. Thermal dissipation system of an electric vehicle
US9954260B2 (en) 2015-03-16 2018-04-24 Thunder Power New Energy Vehicle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 Battery system with heat exchange device
US9601733B2 (en) 2015-03-16 2017-03-21 Thunder Power Hong Kong Ltd. Battery pack of electric vehicle, electric vehicle chassis and method for replacing battery modules
US9499067B2 (en) 2015-03-16 2016-11-22 Thunder Power Hong Kong Ltd. Power management in electric vehicles
US10703211B2 (en) 2015-03-16 2020-07-07 Thunder Power New Energy Vehicle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 Battery pack, battery charging station, and charging method
US10173687B2 (en) 2015-03-16 2019-01-08 Wellen Sham Method for recognizing vehicle driver and determining whether driver can start vehicle
CN105406016B (zh) * 2015-12-21 2017-11-24 上海电气钠硫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钠硫电池用导电夹
CN106098991B (zh) * 2016-07-26 2018-10-12 张保国 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新能源车
DE102018119051A1 (de) * 2018-08-06 2020-02-06 Webasto SE Batteriegehäuse, Batteriesystem und Montageverfahren für ein Batteriesystem
CN110137397B (zh) * 2019-04-11 2022-04-22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箱体
CN115051123B (zh) * 2022-08-11 2022-12-02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极耳电芯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66860U (ja) * 1982-10-28 1984-05-04 関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バツテリ−支持装置
JPS622159U (zh) * 1985-06-20 1987-01-08
JPH0322854Y2 (zh) * 1985-11-08 1991-05-17
JPH05193366A (ja) * 1992-01-22 1993-08-03 Honda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用バッテリの固定構造
JP3280829B2 (ja) * 1995-06-09 2002-05-13 株式会社ユアサ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水中航走体用2次電池
JPH11162430A (ja) * 1997-12-02 1999-06-18 Smk Corp 収容物取出機構
JP2001307784A (ja) * 2000-04-20 2001-11-02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組電池
JP2001313018A (ja) * 2000-04-28 2001-11-09 Toyota Motor Corp 電源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49089A (ja) * 2000-12-20 2002-09-03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補助自転車用バッテリボックス
JP5070681B2 (ja) * 2005-04-07 2012-11-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
JP2008277058A (ja) * 2007-04-26 2008-11-13 Toyota Motor Corp 電源装置
JP5208548B2 (ja) * 2008-03-24 2013-06-12 株式会社東芝 バッテリパック、バッテリパックの梱包方法および組立て方法
JP2009277433A (ja) * 2008-05-13 2009-11-26 Toshiba Corp バッテリパッ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5661A (zh) * 2017-09-05 2019-03-08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储能器组件
CN109435661B (zh) * 2017-09-05 2023-11-17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储能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36194A1 (ja) 2012-03-22
US20130136975A1 (en) 2013-05-30
JP5314650B2 (ja) 2013-10-16
JP2012064470A (ja) 201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55998U (zh) 电池装置
CN107004784B (zh) 包含自由浮动电池单元的锂离子电池组模块及其生产方法
CN105934839B (zh) 电池组
US20120003505A1 (en) Battery pack
CN103187548A (zh) 电源装置
CN105229821A (zh) 电池连接体和供电装置
CN109501748B (zh) 快速换电系统、车载电池周转方法和车载电池操作平台
CN112004643B (zh) 用于制造电池组的栓接装置及其应用
US11374277B2 (en) Secondary battery pack
CN107848388B (zh) 电动车辆
EP3783690A1 (en) Battery pack manufacturing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battery pack
CN216389576U (zh) 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299791Y (zh) 电动车辆的电池盒与车架结构
JP2021516850A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該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該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を含む自動車
US20200144571A1 (en) Battery pack
CN208641768U (zh) 电池单元引线连接装置、电池模块及电池组
EP3808584B1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vehicles
JP2020155285A (ja) 蓄電装置
CN202098263U (zh) 一种电池总成架
CN204441351U (zh)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盒及其电池组件外壳
CN217145659U (zh) 电动汽车车身结构及电动汽车
KR20160054443A (ko) 열선이 장착되어 있는 전지셀 트레이
CN217444561U (zh) 电动两轮车用锂离子电池系统
CN102810653A (zh) 一种电池总成架
CN215682813U (zh) 用于换电站的插箱以及换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0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