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51598U - 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51598U
CN202651598U CN 201220293216 CN201220293216U CN202651598U CN 202651598 U CN202651598 U CN 202651598U CN 201220293216 CN201220293216 CN 201220293216 CN 201220293216 U CN201220293216 U CN 201220293216U CN 202651598 U CN202651598 U CN 202651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eling
module
winding displacement
pressure side
sl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9321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寿生
杜昌发
林应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 Changfa
Lin Yingti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742064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02651598(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29321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51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51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5159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包括机架及设于该机架上的前送线模组、后送线模组、前压端模组、前剥皮切断模组、后剥皮模组以及后压端模组;藉此,通过利用前送线模组输送排线及将排线上彼此相邻粘合一起的两线材划开并横向移动排线,利用前剥皮切断模组对排线进行切断及前端剥皮,利用后剥皮模组对排线的后端进行剥皮,利用前压端模组和后压端模组分别对应用于对排线的前端和后端进行端子压着,以及利用后送线模组移动排线并将完成端子压着的排线输出,整个工作过程无需工作人员参与,从而提高生产作业的自动化程度,且整个设备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企业减轻负担。

Description

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线端子组装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
背景技术
排线为连接线的一种,其由多根细线材粘合在一起,目前,排线已被广泛应用于电脑、家用电器、通讯设备、数码设备的信号传输或电源连接中,排线的两端压合有端子,以用于排线与排线连接件之间的连接,这样既方便电子设备的装配,又可以保证电子设备内部线路板或电子设备之间信号传输、连接的可靠性。目前排线压端子过程的分线、压端子要分开由两套设备来完成,即同一设备无法实现对排线端子既可分线又可压端子,因此只能先利用人工或半自动的剥皮分线机将排线剥皮分线后,再利用已沿用了十多年的冲床式手动排线压端子机手工逐根线材地压端子,上述传统的排线压端子是手工操作,依赖于操作工人的熟练度及疲劳度,不仅生产效率低,产品不良率高,且操作员工要连续高度集中眼力重复同一动作,易眼睛疲劳,这已经不符合现代产业的要求;特别是现在劳动力稀缺,招工难,工人工资不断上涨,更是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采用传统手工或半自动方式进行排线端子压着存在生产效率低、产品不良率及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包括有机架以及设置于该机架上的前送线模组、后送线模组、前压端模组、前剥皮切断模组、后剥皮模组以及后压端模组;该前压端模组、前剥皮切断模组、后剥皮模组及后压端模组横向依次并排设置,该前送线模组设置于前剥皮切断模组和前压端模组的前侧,该后送线模组设置于前剥皮切断模组、后剥皮模组及后压端模组的后侧;
该前送线模组包括有活动座、带动活动座横向来回活动于前剥皮切断模组和前压端模组前侧之间的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将排线上各线材划开的划线装置以及用于输送排线的送线装置;该活动座上设置有纵向延伸的送线槽,该划线装置和送线装置沿送线槽延伸的方向并排设置,该划线装置和送线装置均设置于该活动座上随活动座移动;
该前剥皮切断模组包括有作用于划开的线材上将排线按预设长度切断的切线装置以及用于对每一段排线前端划开的线材进行剥皮的前剥皮装置;
该每一压端模组均包括有凸轮组件、用于输送端子的送端装置、用于将排线上划开的线材逐一独立分开并夹紧定位的分线装置以及用于将端子铆接于独立分开夹紧定位的线材上的压端装置;该送端装置和分线装置均由该凸轮组件带动驱动;
该后送线模组包括有退料装置、横向滑座、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夹住前述前剥皮切断模组输出的排线并将排线移至后剥皮模组上的第一夹子以及用于将排线从后剥皮模组移至后压端模组的第二夹子;该第一夹子和第二夹子横向并排设置于横向滑座上,该退料装置位于后压端模组的后侧,该第二驱动装置带动横向滑座来回活动于前剥皮切断模组、后剥皮模组及后压端模组的后侧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利用前送线模组输送排线及将排线上彼此相邻粘合一起的两线材划开并横向移动排线,利用前剥皮切断模组对排线进行切断及前端剥皮,利用后剥皮模组对排线的后端进行剥皮,利用前压端模组和后压端模组分别对应用于对排线的前端和后端进行端子压着,以及利用后送线模组移动排线并将完成端子压着的排线输出,如此,整个工作过程无需工作人员参与,从而提高了生产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并且整个设备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企业减轻负担。
二、通过利用伺服马达带动丝杆,并由丝杆带动活动座移动,使得活动座上划线装置和送线装置随活动座移动,当在对排线的前端进行端子压着时,首先使活动座移至丝杆的最左端,然后由伺服马达带动丝杆使得活动座一步一步地右移,同时配合利用前压端模组依次对排线上的各线材进行端子压着,从而实现了排线移动的自动化,取代了传统之手工移动排线的方式,有效提高对排线进行端子压着的效率。
三、通过利用下压驱动机构带动刀架下压,使得刀片随刀架下压而对应切入到排线相邻两线材的分隔位置上,并利用平移驱动机构带动基座,使得刀架和刀片随基座平移而对应将排线上相邻的两线材划开,从而实现了对排线划线作业的机械化及自动化,无需人工划线,提高了划线作业的效率,并且整个装置结构布局合理,简单而且紧凑。
四、通过利用转向装置对排线进行整体转向翻面,并配合利用后剥皮装置对排线的后端进行剥皮,两个装置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可根据需要选择启动转向装置,使得排线之前后两端端子的铆接口朝向不同,以符合不同客户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机器使用的灵活性。
五、通过利用送端装置进行自动输送端子,利用分线装置将排线上划开的线材逐一独立分开并夹紧定位,送端装置和分线装置均由该凸轮组件带动驱动,并配合利用压端装置将端子铆接于独立分开夹紧定位的线材上,从而实现了送端、分线及压端动作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对排线进行端子压着的作业效率。
六、通过由放料驱动机构促使退料上夹和退料下夹彼此闭合或张开,利用退料上夹和退料下夹彼此闭合或张开而对夹住或松开排线,并配合利用退料驱动机构带动纵向滑座移动,使得排线随纵向滑座移动而完成压端后的退料动作,整个退料装置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并实现了退料动作的自动化,减少人力资源的耗费,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前送线模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前送线模组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划线装置的组装立体方式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划线装置的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划线装置的截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前剥皮切断模组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前剥皮切断模组另一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前压端模组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送端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分线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压端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后送线模组的放大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退料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后剥皮模组的放大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后剥皮模组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20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机架1以及设置于该机架1上的前送线模组2、前剥皮切断模组3、前压端模组4、后剥皮模组5、后压端模组6以及后送线模组7;如图3所示,该前压端模组4、前剥皮切断模组3、后剥皮模组5及后压端模组6横向依次并排设置,该前送线模组2设置于前剥皮切断模组3和前压端模组4的前侧,该后送线模组7设置于前剥皮切断模组3、后剥皮模组5及后压端模组6的后侧。
其中,该前送线模组2用于输送排线101及将排线101上彼此相邻粘合一起的两线材划开,如图6和图7所示,该前送线模组2包括有活动座21、带动活动座21横向来回活动于前剥皮切断模组3和前压端模组4前侧之间的第一驱动装置22、设置于该活动座21上随活动座21移动的划线装置23和送线装置24。
具体而说,该活动座21上设置有纵向延伸的送线槽211,该排线101沿送线槽211延伸的方向输送,该划线装置23和送线装置24沿送线槽211的送线方向依次并排设置。
该机架1上设置有导引活动座21横向移动的导轨11,该第一驱动装置22包括有设置于机架1上的伺服马达221和丝杆222,该伺服马达221带动丝杆222转动,该活动座21安装于丝杆222上随丝杆222转动而沿导轨11来回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该导轨11为间隔前后并排设置的两根,该丝杆222位于该两根导轨11之间。
该划线装置23用于将排线101上彼此相邻粘合一起的两线材划开,如图8至图10所示,该划线装置23包括基座231、带动基座231沿送线槽211方向来回移动的平移驱动机构232、设置于基座231上的刀架233以及带动刀架233上下移动的下压驱动机构234;前述送线槽21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12,该限位板12的侧面上设置有纵向延伸的导引槽121,该基座231的左右两侧嵌于对应的导引槽121中沿导引槽121来回移动;该刀架233上设置有复数个刀片235,在下压驱动机构234的作用下,该复数个刀片235随刀架233下压而对应切入到排线101相邻两线材的分隔位置上,然后在平移驱动机构232的带动下,该复数个刀片235随刀架233平移而对应将排线101上相邻的两线材划开预定的长度,如此对排线101完成划线动作;以及,该基座231上设置有斜向前下方延伸的导引块236,该复数个刀片235间隔并排设置于刀架233上,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刀片235为普通的美工刀片,相邻刀片235之间通过垫片隔开,使得相邻两刀片235之刀尖的距离为相邻两线材之间的距离,垫片的厚度可根据线材进行加工,而刀片235的厚度不变,损耗后可更换,每一刀片235的刀口均斜向前上方延伸,该下压驱动机构234带动刀架233沿导引块236延伸的方向来回移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下压驱动机构234和平移驱动机构232均为气压式驱动缸体,采用气压式驱动缸体可使得刀片235下压及平移的动作更快,利于提高划线作业的效率。
该送线装置24用于输送排线101,如图6和图7所示,该送线装置24包括有送线马达241以及彼此配合将排线101沿送线槽211方向输送的上送线轮242和下送线轮243;该送线马达241固定于前述活动座21上,该上送线轮242和下送线轮243分别位于送线槽211的上方和下方,该送线马达241带动上送线轮242和下送线轮243转动,利用上送线轮242和下送线轮243的转动而摩擦带动排线101,从而完成对排线101的输送动作。
以及,进一步包括有用于压紧排线101的压紧装置25,该压紧装置25设置于活动座21上并位于送线槽211的输出端处,该压紧装置25包括有压紧块251和压紧驱动机构252,该压紧驱动机构252为气压式驱动缸体,该压紧驱动机构252带动压紧块251上下活动,当压紧块251向下运动时,该压紧块251将排线101压紧定位,以便后续的前剥皮切断模组3对排线101进行切断和剥皮作业,同时也方便了后续前压端模组4对排线进行端子压着作业。
如图11和图12所示,该前剥皮切断模组3包括有切线装置31和前剥皮装置32;该切线装置31作用于划开的线材上将排线101按预设长度切断,该前剥皮装置32用于对每一段排线前端划开的线材进行剥皮。
具体而说,该切线装置31包括有切线滑座311、切线上刀312、切线下刀313、促使切线上刀312和切线下刀313闭合将排线101切断的第一驱动机构314以及促使切线滑座311纵向平移的第二驱动机构315;该切线上刀312、切线下刀313和第一驱动机构均314均设置于切线滑座311上随切线滑座311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该切线下刀313固定于切线滑座311上,该切线上刀312位于切线下刀313的正上方,该第一驱动机构314带动切线上刀312向下活动而使切线上刀312与切线下刀313闭合将排线101切断;该第一驱动机构314和第二驱动机构315均为气压式驱动缸体,当然不局限于气压式驱动缸体,也可以为其他各种形式的驱动机构,只需要能够带动切线上刀312上下活动及带动切线滑座311平移即可;并且,通过由第二驱动机构315带动切线滑座311平移,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灵活地控制切断排线101的长度。
该前剥皮装置32包括有前剥皮滑座321、前剥皮上刀322、前剥皮下刀323、促使前剥皮上刀322与前剥皮下刀323闭合将排线101前端的外皮切开的第三驱动机构324以及促使前剥皮滑座321纵向平移将排线前端的外皮拔掉的第四驱动机构325,该前剥皮上刀322、前剥皮下刀323和第三驱动机构324均设置于前剥皮滑座321上随前剥皮滑座321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前剥皮上刀322和前剥皮下刀323位于前述切线上刀312和切线下刀313的前侧,当该切线上刀312与切线下刀313配合将前段排线切断后,该前剥皮上刀322与前剥皮下刀323配合对后段未切断之排线的前端进行剥皮作业;并且,该前剥皮下刀323固定于前剥皮滑座321上,该前剥皮上刀322位于前剥皮下刀323的正上方,该第三驱动机构324带动前剥皮上刀322向下活动而使前剥皮上刀322与前剥皮下刀323闭合将排线101前端的外皮切开,该第三驱动机构324和第四驱动机构325均为气压式驱动缸体,当然不局限于气压式驱动缸体,也可以为其他各种形式的驱动机构,只需要能够带动前剥皮上刀322上下活动及带动前剥皮滑座321平移即可。
以及,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驱动机构315和第四驱动机构325均先前延伸出有调节杆301,该调节杆301均通过调节螺丝302螺合固定于机架1上,通过配合调节杆301和调节螺丝302可调节前剥皮切断模组3整体的前后安装位置,以适合用于对更多规格长度的排线进行切断和剥皮作业,应用范围更广泛。
该前压端模组4和后压端模组6分别对应用于对排线101的前端和后端进行端子102压着,每一压端模组的结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以前压端模组4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该前压端模组4包括有送端装置41、压端装置42、分线装置43和凸轮组件44;该分线装置43用于将排线101上划开的线材逐一独立分开并夹紧定位,该送端装置41和分线装置43均由该凸轮组件44带动驱动,该压端装置42用于将端子102铆接于独立分开夹紧定位的线材上,该凸轮组件44位于机架1之平台的下方。
具体而说,该送端装置41用于输送端子102,如图14所示,该送端装置41包括有送端槽411、推杆412以及设置于推杆412上用于推动端子102前进的送端爪413,该送端爪413位于送端槽411的上方,该推杆412由前述凸轮组件44带动沿送端槽411前进或后退,当该送端爪413随推杆412前进时,该送端爪413卡于端子102边缘的方形孔103中推动端子102前进完成送端子动作;在本实施例中,该凸轮组件44通过摆杆414、调节螺杆415和送端滑块416配合带动推杆412前进或后退,该摆杆414的一端抵靠于凸轮组件44上,该摆杆414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杆415的一端枢接,该调节螺杆415的另一端与送端滑块416连接,该推杆412安装于送端滑块416上,通过配合调节螺杆415和送端滑块416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推杆412推端子102的行程,该推杆412的尾端与摆杆414之间连接有弹簧417,利用弹簧417可迅速拉动推杆412复位退回,并且,该送端槽411的上方设置有送端挡片418,当推杆412处于退回状态下时,该送端爪413抵靠于该送端挡片418的表面上,以保证下次送端爪413前进时卡于端子102边缘的方形孔103中;以及,进一步包括有用于输出端子102的放料组件419,该放料组件419包括有检测滚轮4191、支架4192以及设置于支架4192上的放料漏斗4193、端子盘4194和主动轮4195,该主动轮4195通过皮带4196带动端子盘4194转动,该放料漏斗4193位于端子盘4194的下方,该检测滚轮4191用于检测端子102,检测滚轮4191设置于送端槽411的输入口外并位于放料漏斗4193的下方,工作时,由主动轮4195通过皮带4196带动端子盘4194转动而源源不断地放出端子102,端子102依次经过放料漏斗4193和检测滚轮4191输入到送端槽411中。
该压端装置42包括有压端底座421、压端上刀422、压端下刀423以及促使压端上刀422与压端下刀423闭合完成端子102压着的第五驱动机构424;该压端底座421与前述送端槽411的输出端连通,该压端下刀423设置于压端底座421上,端子102从送端槽411输出后抵于压端下刀423的表面上,该压端上刀422位于压端下刀423的上方,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压端上刀422为并排设置的两个,对应的该压端下刀423亦为并排设置的两个,该压端上刀422和压端下刀423的数量不予局限,可根据实际端子102的压着位置的数量进行设置。
该第五驱动机构424包括有变频马达4241、偏心轴4242、压端滑块4243及两关节轴承4244;该变频马达4241固定于一支座425上,该变频马达4241通过一减速器4245带动偏心轴4242转动,一关节轴承4244与偏心轴4242连接,另一关节轴承4244与压端滑块4243连接,两关节轴承4244之间连接有调节螺杆4246,该调节螺杆4246一端为左牙,另一端为右牙,通过调节该调节螺杆4246可调节压端压力的大小,以适合对不同端子进行压着;以及,该支座425上竖向设置有导杆426,该压端滑块4243沿导杆426上下移动,前述压端上刀422安装于压端滑块4243上随压端滑块4243上下移动;另外,该压端滑块4243设置有用于使端子102从料带分离出来的错位块427,该错位块427位于压端上刀422的前侧,该错位块427随压端上刀422下压而作用于端子102上,以强行将端子102与料带错位,从而使得端子102与料带分离断开。
如图15所示,该分线装置43设置于压端底座421的前侧用于将排线101的各线材独立分开,其包括有彼此配合将线材分开的上分线爪431和下分线爪432以及彼此配合将分开之线材夹住的左顶线片433和右顶线片434,该上分线爪431和下分线爪432位于左顶线片433和右顶线片434的前侧上方,该上分线爪431、下分线爪432、左顶线片433及右顶线片434均由前述凸轮组件44带动活动。
以及,进一步包括有用于将端子料带切断的切废料机构45,该切废料机构45设置于压端底座421的输出端外,如图13所示,该切废料机构45包括有切刀451和带动切刀451上下活动的气缸452,每压完一条排线,气缸452向下运动一次,将端子料带切断,切断后的端子料带自动掉落到下方的废料盒(图中未示)中。
如图17所示,该后送线模组7包括有退料装置71、横向滑座72、第二驱动装置73、第一夹子74和第二夹子75;该第一夹子74和第二夹子75横向并排设置于横向滑座72上,该第一夹子74用于夹住前述前剥皮切断模组3输出的排线101并将排线101移至后剥皮模组5上,该第二夹子75用于将排线101从后剥皮模组5移至后压端模组6,该退料装置71位于后压端模组6的后侧,该第二驱动装置73带动横向滑座72来回活动于前剥皮切断模组3、后剥皮模组5及后压端模组6的后侧之间。
具体而说,该退料装置71用于将完成端子压着的排线101输出,如图18所示,该退料装置71包括有支座711、纵向滑座712以及彼此配合将排线101夹紧的退料上夹713和退料下夹714;该支座711上设置于机架1上,支座711上设置有纵向延伸的滑轨715,该纵向滑座712沿滑轨715纵向来回移动,针对该纵向滑座712设置有带动纵向滑座712移动的退料驱动机构716,在本实施例中,该退料驱动机构716为气压式驱动缸体,该气压式驱动缸体纵向设置,其一端与机架1连接,另一端与纵向滑座712连接;该退料上夹713和退料下夹714均设置于纵向滑座712上随纵向滑座712移动,针对该退料上夹713和退料下夹714设置有促使退料上夹713和退料下夹714彼此闭合或张开的放料驱动机构717,在本实施例中,该放料驱动机构717位于退料下夹714的下方,该放料驱动机构717亦为气压式驱动缸体,该气压式驱动缸体竖向设置,其一端与纵向滑座712连接,另一端与退料下夹714连接,该退料下夹714与纵向滑座712枢接,由该气压式驱动缸体带动退料下夹714上下摆动而与退料上夹713闭合或张开,当退料下夹714与退料上夹713闭合时,可将排线101夹住,当退料下夹714与退料上夹713张开时,可松开排线101,排线101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以及,进一步包括有用于使退料上夹713保持水平以更好地配合退料下夹714夹住排线101的水平定位块718,该水平定位块718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纵向滑座712上,水平定位块718上设置有供退料上夹713嵌入的定位槽,针对该水平定位块718设置有带动该水平定位块718上下活动的水平驱动机构719,该水平驱动机构719以为气压式驱动缸体。
该机架1上横向架设有导杆13,该横向滑座72沿导杆13横向来回移动,该第二驱动装置73包括有伺服电机731和丝杆732,该伺服电机731带动丝杆732转动,该横向滑座72安装于丝杆732上随丝杆732转动而沿导杆13横向来回移动,在本实施中,该导杆13为上下并排设置的两根,该丝杆732位于该两根导杆13之间。
该第一夹子74包括有彼此配合将排线101夹住的第一上夹头741和第一下夹头742,针对该第一上夹头741和第一下夹头742均设置有带动第一上夹头741和第一下夹头742彼此闭合或张开的第一驱动缸体743,该第一驱动缸体743为气压式驱动缸体,该第一驱动缸体743固定于横向滑座72上。
该第二夹子75包括有彼此配合将排线101夹住的第二上夹头751和第二下夹头752,该第二上夹头751固定于横向滑座72上,针对该第二下夹头752设置有带动第二下夹头752上下活动而与第二上夹头751闭合或张开的第二驱动缸体753,该第二驱动缸体753亦为气压式驱动缸体,该第二驱动缸体753固定于横向滑座72上。
该后剥皮模组5用于对排线101后端划开的线材进行剥皮,如图19和图20所示,该后剥皮模组5包括有后剥皮装置51和转向装置52。
具体而说,该后剥皮装置51用于对排线101后端划开的线材进行剥皮,该后剥皮装置51包括有后剥皮滑座511、后剥皮上刀512、后剥皮下刀513、促使后剥皮上刀512与后剥皮下刀513彼此闭合将排线101后端的外皮切开的第六驱动机构514以及促使后剥皮滑座511纵向平移将排线101后端的外皮拔掉的第七驱动机构515,该后剥皮上刀512、后剥皮下刀513和第六驱动机构514均设置于后剥皮滑座511上随后剥皮滑座511移动,该第六驱动机构514和第七驱动机构515均为气压式驱动缸体,但不局限于气压式驱动缸体,也可以为其他各种形式的驱动机构;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该后剥皮上刀512和后剥皮下刀513均设置有一前述第六驱动机构514,由该两第六驱动机构514分别对应带动后剥皮上刀512和后剥皮下刀513上下活动,使得该后剥皮上刀512和后剥皮下刀513彼此闭合或张开。
该转向装置52用于对排线101进行整体翻面,使得排线101之前后两端端子102的铆接口朝向不同,以符合不同客户的要求,该转向装置52包括有支架521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521上并彼此配合将排线101夹住的上转向夹522和下转向夹523,针对该上转向夹522和下转向夹523设置有同时带动上转向夹522和下转向夹523转动的第八驱动机构524以及促使上转向夹522和下转向夹523彼此闭合或张开的第九驱动机构525;在本实施例中,该上转向夹522和下转向夹523设置于后剥皮上刀512和后剥皮下刀513之间,并且,该上转向夹522和下转向夹523上均设置有供对应的后剥皮上刀512和后剥皮下刀513穿过的通槽501;该第八驱动机构524为转向马达,该转向马达通过同步皮带502和同步带轮503带动上转向夹522和下转向夹523同时转动;该第九驱动机构525为气压式驱动缸体。
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次开机时,原始状态下,该活动座21位于丝杆222的最右端,该横向滑座72位于丝杆732的最左端;先将排线101的第一段前端彼此相邻的两线材划开,并将排线101的第一段前端从送线槽211的输入口输入,在送线装置24的作用下,该送线马达241带动上送线轮242和下送线轮243转动而摩擦带动排线101实现排线101的输入,当排线101输入预设长度后,该排线101的前端到达前剥皮切断模组3,送线装置24停止工作,该划线装置23、压紧装置25以及前剥皮切断模组3的前剥皮装置32开始工作。
该划线装置23工作时,首先,由下压驱动机构234带动刀架233沿导引块236向下移动,该复数个刀片235随刀架233下压而对应切入到排线101相邻两线材的分隔位置上,然后在平移驱动机构232的带动下,该复数个刀片235随刀架233平移而对应将排线101上相邻的两线材划开预定的长度,如此同时对排线101第一段的后端以及排线101第二段的前端完成划线动作,此时的排线101第一段和排线101的第二段连在一起未切断分离;划线动作完成后,使该下压驱动机构234和平移驱动机构232复位,从而使得刀架233和复数个刀片235复位即可。
该压紧装置25工作时,由压紧驱动机构252带动压紧块251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压紧块251将排线101的第一段压紧定位于送线槽211中。
该前剥皮切断模组3的前剥皮装置32工作时,首先,由该第三驱动机构324带动前剥皮上刀322向下活动而使前剥皮上刀322与前剥皮下刀323闭合将排线101第一段前端的外皮切开;然后,由第四驱动机构325促使前剥皮滑座321纵向平移,该前剥皮上刀322和前剥皮下刀323随剥皮滑座321纵向平移将排线第一段前端的外皮拔掉,完成对排线101第一段的前端进行剥皮作业,然后,由第三驱动机构324和第四驱动机构325复位,使得前剥皮上刀322和前剥皮下刀323复位即可。
当完成对排线101第一段的前端进行剥皮后,该第一驱动装置22工作,由伺服马达221带动丝杆222转动使得活动座21直接横向移动至丝杆222的最左端,接着,该前压端模组4的送端装置41、分线装置43和压端装置42开始工作。
该送端装置41工作时,由主动轮4195通过皮带4196带动端子盘4194转动而源源不断地放出端子102,端子102依次经过放料漏斗4193和检测滚轮4191输入到送端槽411中,接着,由凸轮组件44通过摆杆414、调节螺杆415和送端滑块416配合带动推杆412前进,该送端爪413随推杆412前进,当该送端爪413随推杆412前进时,该送端爪413卡于端子102边缘的方形孔103中推动端子102前进,使得最前端的端子102到达压端底座421上并位于压端下刀423的表面上,接着,推杆412在弹簧417的拉动下复位而使得送端爪413抵于送端挡片418的表面上,如此完成一个端子102的输送动作。
在送端装置41工作的同时,该分线装置43工作,由凸轮组件44带动上分线爪431和下分线爪432斜向下运动而将排线101第一段前端的最右侧线材独立分开,并由凸轮组件44带动左定线片433和右顶线片434向上运动将独立分开的线材夹紧定位,并使得该独立分开线材位于端子102的铆接位置上。
接着,该压端装置42工作,由变频马达4241转动并通过减速器4245、偏心轴4242、调节螺杆4246和两关节轴承4244带动压端滑块4243沿导杆426向下运动,使得压端上刀422随压端滑块4243向下运动与压端下刀423闭合实现将端子102压着于排线101第一段之最右侧线材的前端,与此同时,该错位块427随压端上刀422下移作用于端子102上,使得端子102与料带强行错位分开,接着,由第五驱动机构424带动压端上刀422和错位块427复位即可。
当完成对排线101第一段的一线材进行端子压着后,该第一驱动装置22再次工作,由伺服马达221带动丝杆222转动使得活动座21横向右移一个距离,并使该前压端模组4的送端装置41、分线装置43和压端装置42重复前述动作,对排线101第一段的另一线材进行端子压着,如此,使活动座21一步一步地右移,并一次一次地使该前压端模组4的送端装置41、分线装置43和压端装置42重复前述动作,直至由前压端模组4对排线101第一段所有线材的前端完成端子压着。
当该前压端模组4对排线第一段所有线材的前端完成端子压着后,该第一驱动装置22工作,由伺服马达221带动丝杆222转动使得活动座21横向右移至丝杆222的最右端位置停止。
接着,该压紧装置25工作时,由压紧驱动机构252带动压紧块251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压紧块251松开排线101;然后,送线装置24再次工作,在送线装置24的作用下,该送线马达241带动上送线轮242和下送线轮243转动而摩擦带动排线101进一步输入,当排线101再次输入预设长度后,该排线101的第二段前端到达前剥皮切断模组3,该排线101的第一段输入至后送线模组7,并由第一夹子74将排线101的第一段夹住,此时,使该送线装置24停止工作,并使该划线装置23、压紧装置25以及前剥皮切断模组3的切线装置31和前剥皮装置32开始工作。
该划线装置23和压紧装置25重复前述动作,分别对排线101的第二段后端和第三段前端进行划线以及对排线101进行压紧定位;接着,该切线装置31工作,由该第一驱动机构314带动切线上刀312向下活动而使切线上刀312与切线下刀313闭合将排线101的第一段切断与排线101的第二段分离;接着,该前剥皮装置32重复前述动作对排线101之第二段的前端进行剥皮,当完成对排线101之第二段的前端剥皮后,由该第一驱动装置22和前压端模组4重复前述动作,对排线101的第二段前端进行端子压着。
如此,各装置不断循环动作对排线的前端进行端子压着,端子压着后将排线按预设长度切断即可。
切断后的排线第一段被第一夹子74夹紧后,该第二驱动装置73工作,由伺服电机731带动丝杆732转动,使得横向滑座72右移,该第一夹子74随横向滑座72右移,当第一夹子74移至正对后剥皮模组5时,使第二驱动装置73停止,接着,根据需要启动转向装置52,当启动转向装置52时,由第九驱动机构525促使上转向夹522和下转向夹523彼此闭合将排线101的第一段夹紧,当需要将排线101转向翻面时,使第一夹子74松开排线,并使第二驱动装置73带动纵向滑座72左移使得第一夹子74和第二夹子75复位,然后由第八驱动机构524通过同步皮带502和同步带轮503带动上转向夹522和下转向夹523同时转动,从而实现排线101的转向翻面;接着,后剥皮装置51工作,由第六驱动机构514促使后剥皮上刀512与后剥皮下刀513彼此闭合将排线101后端的外皮切开,然后,由第七驱动机构515促使后剥皮滑座511纵向平移使得后剥皮上刀512与后剥皮下刀513随后剥皮滑座511平移而将排线101第一段后端的外皮拔掉,接着,使后剥皮上刀512、后剥皮下刀513、后剥皮滑座511复位,并使上转向夹522和下转向夹523复位松开排线101的第一段,如此便完成了对排线101第一段的转向翻面以及后端的剥皮作业。
接着,该第二夹子75已经正对该后剥皮模组5,利用该第二夹子75将完成转向和剥皮的排线101第一段进行夹紧,与此同时,该第一夹子74重复前述动作将排线101第二段进行夹紧,接着,该第二驱动装置73重复前述动作右移,使得第一夹子74正对该后剥皮模组5,而该第二夹子75正对后压端模组6。
然后,该后剥皮模组5重复前述动作对排线101的第二段进行转向翻面及后端剥皮作业。
接着,由第二驱动装置73带动横向滑座72向右步移,并配合后压端模组6对排线101第一段的后端进行端子压着,该后压端模组6对排线101第一段后端进行端子压着的过程与前压端模组6对排线101第一段前端进行端子压着的过程相同,在此对后压端模组6工作过程不作详细叙述。
当完成对排线101第一段后端的端子压着后,使第二夹子75松开排线101的第一段,并由第二驱动装置73带动使得第二夹子75和第一夹子74左移复位,该第二夹子75和第一夹子74左移复位后重复前述动作对后段的排线进行转向、剥皮、端子压着等作业;同时,由该放料驱动机构717促使退料上夹713和退料下夹714彼此闭合将排线101的第一段夹紧;接着,由退料驱动机构716带动纵向滑座712沿滑轨715纵向移动,使得排线101的第一段离开后压端模组6,当该排线101的第一段纵向移动到位后,由该放料驱动机构717促使退料上夹713和退料下夹714彼此张开将排线101的第一段松开,该排线101的第一段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如此完成了对一排线101的前后两端进行端子压着。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利用前送线模组输送排线及将排线上彼此相邻粘合一起的两线材划开并横向移动排线,利用前剥皮切断模组对排线进行切断及前端剥皮,利用后剥皮模组对排线的后端进行剥皮,利用前压端模组和后压端模组分别对应用于对排线的前端和后端进行端子压着,以及利用后送线模组移动排线并将完成端子压着的排线输出,如此,整个工作过程无需工作人员参与,从而提高了生产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并且整个设备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企业减轻负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以及设置于该机架上的前送线模组、后送线模组、前压端模组、前剥皮切断模组、后剥皮模组以及后压端模组;该前压端模组、前剥皮切断模组、后剥皮模组及后压端模组横向依次并排设置,该前送线模组设置于前剥皮切断模组和前压端模组的前侧,该后送线模组设置于前剥皮切断模组、后剥皮模组及后压端模组的后侧;
该前送线模组包括有活动座、带动活动座横向来回活动于前剥皮切断模组和前压端模组前侧之间的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将排线上各线材划开的划线装置以及用于输送排线的送线装置;该活动座上设置有纵向延伸的送线槽,该划线装置和送线装置沿送线槽延伸的方向并排设置,该划线装置和送线装置均设置于该活动座上随活动座移动;
该前剥皮切断模组包括有作用于划开的线材上将排线按预设长度切断的切线装置以及用于对每一段排线前端划开的线材进行剥皮的前剥皮装置;
该每一压端模组均包括有凸轮组件、用于输送端子的送端装置、用于将排线上划开的线材逐一独立分开并夹紧定位的分线装置以及用于将端子铆接于独立分开夹紧定位的线材上的压端装置;该送端装置和分线装置均由该凸轮组件带动驱动;
该后送线模组包括有退料装置、横向滑座、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夹住前述前剥皮切断模组输出的排线并将排线移至后剥皮模组上的第一夹子以及用于将排线从后剥皮模组移至后压端模组的第二夹子;该第一夹子和第二夹子横向并排设置于横向滑座上,该退料装置位于后压端模组的后侧,该第二驱动装置带动横向滑座来回活动于前剥皮切断模组、后剥皮模组及后压端模组的后侧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划线装置包括基座、带动基座沿送线槽方向来回移动的平移驱动机构、设置于基座上的刀架以及带动刀架上下移动的下压驱动机构;该刀架上设置有复数个刀片,该复数个刀片随刀架下压而对应切入到排线相邻两线材的分隔位置上,在平移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该复数个刀片随刀架平移而对应将排线上相邻的两线材划开;以及,该基座上设置有斜向前下方延伸的导引块,该复数个刀片间隔并排设置于刀架上,每一刀片的刀口均斜向前上方延伸,该下压驱动机构带动刀架沿导引块延伸的方向来回移动,该下压驱动机构和平移驱动机构均为气压式驱动缸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划线装置和送线装置沿送线槽的送线方向依次并排设置,该送线装置包括有送线马达以及彼此配合将排线沿送线槽方向输送的上送线轮和下送线轮,该送线马达带动上送线轮和下送线轮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导引活动座横向移动的导轨,该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有设置于机架上的伺服马达和丝杆,该伺服马达带动丝杆转动,该活动座安装于丝杆上随丝杆转动而沿导轨来回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线装置包括有切线滑座、切线上刀、切线下刀、促使切线上刀和切线下刀闭合将排线切断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促使切线滑座纵向平移的第二驱动机构,该切线上刀、切线下刀和第一驱动机构均设置于切线滑座上随切线滑座移动;该前剥皮装置包括有前剥皮滑座、前剥皮上刀、前剥皮下刀、促使前剥皮上刀与前剥皮下刀闭合将排线前端的外皮切开的第三驱动机构以及促使前剥皮滑座纵向平移将排线前端的外皮拔掉的第四驱动机构,该前剥皮上刀、前剥皮下刀和第三驱动机构均设置于前剥皮滑座上随前剥皮滑座移动;并且,该切线上刀和切线下刀位于前剥皮上刀和前剥皮下刀的后侧,该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切线上刀向下活动而使得切线上刀与切线下刀闭合将排线切断,该第三驱动机构带动前剥皮上刀向下活动而使得前剥皮上刀与前剥皮下刀闭合将排线前端的外皮切开,该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均为气压式驱动缸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端装置包括有送端槽、推杆以及设置于推杆上用于推动端子前进的送端爪,该送端爪位于送端槽的上方,该推杆由前述凸轮组件带动,所述凸轮组件通过摆杆、调节螺杆和送端滑块配合带动推杆移动,该摆杆的一端抵靠于凸轮组件上,该摆杆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杆的一端枢接,该调节螺杆的另一端与送端滑块连接,该推杆安装于送端滑块上,该推杆的尾端与摆杆之间连接有弹簧,并且,该送端槽的上方设置有送端挡片,当推杆处于退回状态下时,该送端爪抵靠于该送端挡片的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端装置包括有压端底座、压端上刀、压端下刀以及促使压端上刀与压端下刀闭合完成端子压着的第五驱动机构,该压端底座与前述送端槽的输出端连通,该压端下刀设置于压端底座上,该压端上刀位于压端下刀的上方;该分线装置设置于压端底座的前侧,其包括有彼此配合将线材分开的上、下分线爪以及彼此配合将分开之线材夹住的左、右顶线片,该上、下分线爪位于左、右顶线片的前侧,该上、下分线爪及左、右顶线片均由前述凸轮组件带动;以及该第五驱动机构包括有变频马达、偏心轴、压端滑块及两关节轴承;该变频马达固定于一支座上,该变频马达通过一减速器带动偏心轴转动,一关节轴承与偏心轴连接,另一关节轴承与压端滑块连接,两关节轴承之间连接有调节螺杆,以及,该支座上竖向设置有导杆,该压端滑块沿导杆上下移动,前述压端上刀安装于压端滑块上随压端滑块上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横向架设有导杆,该横向滑座沿导杆横向来回移动,该第二驱动装置包括有伺服电机和丝杆,该伺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该横向滑座安装于丝杆上随丝杆转动而沿导杆横向来回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料装置包括有支座、纵向滑座以及彼此配合将排线夹紧的退料上夹和退料下夹;该支座上设置于机架上,支座上设置有纵向延伸的滑轨,该纵向滑座沿滑轨纵向来回移动,针对该纵向滑座设置有带动纵向滑座移动的退料驱动机构;该退料上夹和退料下夹均设置于纵向滑座上随纵向滑座移动,针对该退料上夹和退料下夹设置有促使退料上夹和退料下夹彼此闭合或张开的放料驱动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剥皮模组包括有用于对排线后端划开的线材进行剥皮的后剥皮装置和用于对排线进行整体翻面的转向装置;该后剥皮装置包括有后剥皮滑座、后剥皮上刀、后剥皮下刀、促使后剥皮上刀与后剥皮下刀彼此闭合将排线后端的外皮切开的第六驱动机构以及促使后剥皮滑座纵向平移将排线后端的外皮拔掉的第七驱动机构,该后剥皮上刀、后剥皮下刀和第六驱动机构均设置于后剥皮滑座上随后剥皮滑座移动;该转向装置包括有支架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上并彼此配合将排线夹住的上转向夹和下转向夹,针对该上转向夹和下转向夹设置有同时带动上转向夹和下转向夹转动的第八驱动机构以及促使上转向夹和下转向夹彼此闭合或张开的第九驱动机构;以及,该上转向夹和下转向夹设置于后剥皮上刀和后剥皮下刀之间,该上转向夹和下转向夹上均设置有供对应的后剥皮上刀和后剥皮下刀穿过的通槽,该第八驱动机构为转向马达,该转向马达通过同步皮带和同步带轮带动上转向夹和下转向夹同时转动。
CN 201220293216 2012-06-21 2012-06-21 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51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93216 CN202651598U (zh) 2012-06-21 2012-06-21 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93216 CN202651598U (zh) 2012-06-21 2012-06-21 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51598U true CN202651598U (zh) 2013-01-02

Family

ID=47420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93216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51598U (zh) 2012-06-21 2012-06-21 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51598U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9782A (zh) * 2012-06-21 2012-10-03 林应听 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
CN103078233A (zh) * 2013-02-05 2013-05-01 昆山市佰奥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三芯线全自动压端子机用分线定位机构
CN103124039A (zh) * 2013-03-05 2013-05-29 慈溪市宏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排线端子自动压着机
CN104051928A (zh) * 2014-06-13 2014-09-17 甘宁 一种液晶显示屏端子压着机
WO2014183309A1 (zh) * 2013-05-15 2014-11-20 Zhao Wei 一种排线分线、拨线、送料机构
CN104319595A (zh) * 2014-11-05 2015-01-28 慈溪市宏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四线三头全自动端子压着机
CN104867625A (zh) * 2015-05-25 2015-08-26 杨志强 一种自动线束制作系统
CN109411160A (zh) * 2017-08-16 2019-03-01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管径自动穿套号码管装置
CN110534994A (zh) * 2019-09-23 2019-12-03 重庆金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端子压着机的压力检测装置
CN110581422A (zh) * 2019-11-03 2019-12-17 崔亮 一种电力工程用气动压接机
CN115986514A (zh) * 2022-12-01 2023-04-18 广东奇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应急灯线路板的接线设备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9782A (zh) * 2012-06-21 2012-10-03 林应听 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
CN103078233A (zh) * 2013-02-05 2013-05-01 昆山市佰奥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三芯线全自动压端子机用分线定位机构
CN103078233B (zh) * 2013-02-05 2015-09-09 昆山市佰奥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三芯线全自动压端子机用分线定位机构
CN103124039B (zh) * 2013-03-05 2015-04-15 慈溪市宏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排线端子自动压着机
CN103124039A (zh) * 2013-03-05 2013-05-29 慈溪市宏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排线端子自动压着机
WO2014183309A1 (zh) * 2013-05-15 2014-11-20 Zhao Wei 一种排线分线、拨线、送料机构
CN104051928A (zh) * 2014-06-13 2014-09-17 甘宁 一种液晶显示屏端子压着机
CN104319595A (zh) * 2014-11-05 2015-01-28 慈溪市宏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四线三头全自动端子压着机
CN104319595B (zh) * 2014-11-05 2016-06-29 慈溪市宏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四线三头全自动端子压着机
CN104867625A (zh) * 2015-05-25 2015-08-26 杨志强 一种自动线束制作系统
CN109411160A (zh) * 2017-08-16 2019-03-01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管径自动穿套号码管装置
CN109411160B (zh) * 2017-08-16 2023-09-12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管径自动穿套号码管装置
CN110534994A (zh) * 2019-09-23 2019-12-03 重庆金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端子压着机的压力检测装置
CN110534994B (zh) * 2019-09-23 2023-05-30 重庆金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端子压着机的压力检测装置
CN110581422A (zh) * 2019-11-03 2019-12-17 崔亮 一种电力工程用气动压接机
CN115986514A (zh) * 2022-12-01 2023-04-18 广东奇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应急灯线路板的接线设备
CN115986514B (zh) * 2022-12-01 2023-08-29 广东奇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应急灯线路板的接线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51598U (zh) 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
CN102709782B (zh) 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
CN204424667U (zh) 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
CN102294550B (zh) 全自动太阳能电池片单焊机
CN102709785B (zh) 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的压端模组
CN206028881U (zh) 自动片料切割机
CN206225773U (zh) 一种自动剥皮包铜箔机
CN207426034U (zh) 一种电芯加工设备
CN107331885A (zh) 一种电芯加工设备
CN105881604A (zh) 用于太阳能光伏生产线的自动削边机
CN108493487A (zh) 新能源动力电池贴胶机
CN112429308A (zh)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贴膜的剪切设备
CN202205797U (zh) 全自动太阳能电池片单焊机
CN204464730U (zh) 一种新型排线双头压端机
CN105798591B (zh) 一种转子轴承自动组装设备
CN108417900A (zh) 一种锂电池贴胶机
CN108406030A (zh) 一种usb线材自动焊接方法
CN208696748U (zh) 灯头自动装配装置
CN203401350U (zh) 板材自动裁边机
CN110326653B (zh) 肉制品加工系统
CN110336174B (zh) 一种分体式接线盒线束盒体组装机
CN202087736U (zh) 一种自动切线装置
CN206218276U (zh) 一种自动包铜箔装置
CN207509342U (zh) 一种自动化裁断机的下料机构
CN206186010U (zh) 一种环保材料的切割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DU CHANGFA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U CHANGFA HUANG SHOUSHENG

Effective date: 201306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620

Address after: 523716, Dongguan, Guangdong Province, Tangxia Town, Pu heart lake Pu long east two road, No. 8

Patentee after: Lin Yingting

Patentee after: Du Changfa

Address before: 523716, Dongguan, Guangdong Province, Tangxia Town, Pu heart lake Pu long east two road, No. 8

Patentee before: Lin Yingting

Patentee before: Du Changfa

Patentee before: Huang Shousheng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709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