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94105U - 防眩目内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防眩目内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94105U
CN201694105U CN2010202251995U CN201020225199U CN201694105U CN 201694105 U CN201694105 U CN 201694105U CN 2010202251995 U CN2010202251995 U CN 2010202251995U CN 201020225199 U CN201020225199 U CN 201020225199U CN 201694105 U CN201694105 U CN 201694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rear
view mirror
mirror
gear
electronic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251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波
傅家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NGCHENG CAR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NGCHENG CA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NGCHENG CAR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NGCHENG CA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251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94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94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9410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眩目内后视镜,它包括固定在车辆内的连接杆(1)、支撑板(2)、镜壳(3)、电子控制器(4)、设于镜壳(3)前后端的光敏元件(5)、固定在镜壳(3)上的防眩目镜片(6);所述连接杆(1)的末端经第一球形接头(1.1)与支撑板(2)相连;所述镜壳(3)可枢转地安装在支撑板(2)上;所述光敏元件(5)经各自的信号线与电子控制器(4)相连接;它还包括使镜壳(3)相对支撑板(2)进行有效的角位移的微型驱动器(7),所述微型驱动器(7)与电子控制器(4)通过控制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防眩目内后视镜具有自动防眩目功能,使用起来比较安全,价格相对比较低廉,能被广泛使用。

Description

防眩目内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视镜,具体讲是一种安装在车辆内靠近司机座位的车厢顶棚上或车厢前挡风玻璃上的防眩目内后视镜。
背景技术:
防眩目内后视镜是指具有防眩功能的车内后视镜,主要是防止后面汽车的大灯光线过强时照射在车内后视镜上,使驾驶者产生眩目感,影响驾驶者的注意力,造成交通事故。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防眩目内后视镜主要有手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和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这两种。
当一光源近距离投射到一块断面为楔形玻璃(也可以说是棱镜)上时,将有强弱不同的反射光(普通的玻璃仅有一个反射光)。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一种手动防眩目内后视镜的截去部分的结构示意图。该手动防眩目内后视镜便是利用这一原理,采用一块上厚下薄的楔形玻璃(也可以说是棱镜)作为镜片4′,嵌装于镜壳3′中,为了便于显示该防眩目内后视镜的内部结构,镜片4′被截去了一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手动防眩目内后视镜连接在连接杆1′上,连接杆1′固定在车辆内靠近司机座位的车厢顶棚上或挡风玻璃上。支撑板2′经设在连接杆1′末端的球形接头(未示出)与连接杆1′相连。镜壳3′经设在支撑板2′两端的第一轴2.1′可枢转的安装在支撑板2′上。方向调节杆5′与支撑板2′相接合后经设在方向调节杆5′两端的第二轴5.1′可枢转的安装在镜壳3′中。当后方车辆有强光投射到镜片4′上时,按照以上原理,将有两条反射光线,一条为强反射光线,另一条为弱反射光线。此时如果朝驾驶员方向扳动(即绕第二轴5.1′转动)手动防眩目内后视镜的方向调节杆5′,便能使镜壳3′向下倾斜有效的角度,嵌装于镜壳3′中镜片4′也随着向下倾斜有效的角度,镜片4′的反射角度随之改变,反射到驾驶员眼睛上的光线则为弱反射光线,不会耀眼,从而实现防眩目功能。
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包括一面特殊的镜子(该镜子由上下两层透明玻璃构成,中间设有电化层)、设在镜壳前后端的两个光敏元件(光敏二极管或光敏电阻)以及设在镜壳内的电子控制器(该电子控制器由印制电路板和一些电子元件组成,其中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印刷线路板,英文简称PCB或PWB,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其中电子控制器通过信号线接收光敏元件送来的前射光和后射光信号。当灯光照射在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上,如果后方灯光的亮度大于前方灯光的亮度,电子控制器将输出一个电压到导电层上。导电层上的这个电压即改变镜面电化层的颜色,电压越高,电化层的颜色越深,此时即使再强的照射光照到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上,经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反射到驾驶员眼睛上则显示暗光,不会耀眼。镜面电化层使反射光根据后方光线的入射强度,自动持续变化以防止眩目。
以上两种防眩目功能的内后视镜虽然都能起到防眩目的功能,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手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在行车过程中,由于要用手去调节,安全上存在很大的隐患。而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由于使用了一块特殊的镜子,在制作上成本太高,只有高档车上才使用,导致其使用范围比较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防眩目功能,使用起来比较安全,价格相对比较低廉,使用广泛的防眩目内后视镜。
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防眩目内后视镜,它包括固定在车辆内的连接杆、支撑板、镜壳、电子控制器、设于镜壳前后端的光敏元件、固定在镜壳上的防眩目镜片;所述支撑板经设在连接杆末端的第一球形接头与连接杆相连;所述镜壳可枢转地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光敏元件经各自的信号线与电子控制器相连接;它还包括使镜壳相对支撑板进行有效的角位移的微型驱动器,所述微型驱动器与电子控制器通过控制线相连接。
所述微型驱动器包括与镜壳固定相连的壳体、固定在壳体内且输出端上设有蜗杆的微型电动机、与蜗杆啮合的蜗轮、与蜗轮啮合且带有螺纹的齿轮、与齿轮旋合的螺杆;所述微型电动机通过控制线与电子控制器相连接,所述齿轮经第二球形接头与支撑板相连,所述螺杆与壳体固定相连。
所述微型驱动器包括与镜壳固定相连的壳体、固定在壳体内且输出端上设有蜗杆的微型电动机、与蜗杆啮合的蜗轮、与蜗轮啮合且带有螺纹的齿轮、与齿轮旋合的螺杆;所述微型电动机通过控制线与电子控制器相连接,所述螺杆经第三球形接头与支撑板相连。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微型驱动器与电子控制器通过控制线相连接,电子控制器便能控制微型驱动器工作,微型驱动器则可使镜壳相对支撑板进行有效的角位移,即向下倾斜有效的角度或回复原位。电子控制器通过信号线接收光敏元件送来的前射光和后射光信号,如果有后方车辆的大灯光线照射在防眩目内后视镜上,此时后射光大于前射光,电子控制器将输出一个信号,控制微型驱动器自动工作,使镜壳相对支撑板向下倾斜有效的角度,固定在镜壳上的防眩目镜片也跟着倾斜有效的角度,防眩目镜片的反射角度随之改变,投射到驾驶员眼睛上的光线则为弱反射光线,不会耀眼,防眩目内后视镜则处于防眩目状态并保持。如果后方车辆的光线消失时,则电子控制器又会控制微型驱动器工作,使镜壳回复原位,防眩目镜片的反射角度随之改变,反射到驾驶员眼睛上的则为正常光线,不会耀眼。该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可自动处于防眩目状态并保持,又可自动回复原位,无需手动调节,这对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驾驶员来说无疑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该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的防眩目镜片可采用手动防眩目内后视镜上的普通棱镜,无需像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那样采用价格昂贵的特殊镜子,大大降低了防眩目内后视镜的制作成本,生产出来的防眩目内后视镜价格相对比较低廉,广大车主都有机会用上,使用广泛可以大力推广,销售前景可观。
作为优选,所述防眩目镜片为棱镜,相对一些特殊的镜子,价格比较低廉,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光敏元件为光敏二极管,灵敏度较高。
作为改进,所述螺杆与壳体连为一体,螺杆与壳体一体成型,加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手动防眩目内后视镜的截去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眩目内后视镜的截去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将图2中的支撑板去掉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眩目内后视镜的一种驱动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一种驱动器去掉上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眩目内后视镜的另一种驱动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现有技术图中所示:1′、连接杆,2′、支撑板,2.1′、第一轴,3′、镜壳,4′、镜片,5′、方向调节杆,5.1′、第二轴。
本实用新型图中所示:1、连接杆,1.1、第一球形接头,2、支撑板,2.1、轴,3、镜壳,4、电子控制器,5、光敏元件,6、防眩目镜片,7微型驱动器,7.1、微型电动机,7.2、蜗杆,7.3、蜗轮,7.4、齿轮,7.4.1、第二球形接头,7.4.2、螺纹爪,7.5、螺杆,7.5.1、第三球形接头,7.6、壳体,7.6.1、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实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目内后视镜的截去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防眩目镜片6被截去一部分,以便充分显示该防眩目内后视镜的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目内后视镜通过连接杆1被安装在车辆内靠近司机座位的车厢顶棚上或前挡风玻璃上。作为棱镜的防眩目镜片6被嵌装在镜壳3上的槽(未示出)中。设在连接杆1的末端的第一球形接头1.1(详见图3)与形成在防眩目内后视镜的支撑板2的中上部的球窝配合,从而使支撑板2与连接杆1相连。因此,当防眩目内后视镜通过连接杆1固定安装车辆内后,需要调整防眩目镜片6的视野时,通过沿第一球形接头1.1(详见图3)转动支撑板2(其实是转动镜壳3)便能完成定位调整。
如图2所示,支撑板2的上部的左侧和右侧形成有轴2.1,其与设在镜壳3上的凹入部分配合,由此实现镜壳3可枢转地安装在支撑板2上。
如图2所示,镜壳3的前端设有一个光敏元件5(该光敏元件5为光敏二极管),镜壳3的后端也设有一个光敏元件5(未示出,该光敏元件5也为光敏二极管),用来接收照射在防眩目内后视镜上的后射光(投射到防眩目内后视镜前端的光线)和前射光(投射到防眩目内后视镜后端的光线)。两个光敏元件5通过各自的信号线与设在镜壳3内的电子控制器4相连接。该电子控制器4通过信号线接收光敏元件5送来的前射光和后射光信号。至于电子控制器4如何通过信号线接收光敏元件5送来的信号,这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详述。当然,电子控制器4还与电源通过电源线(未示出)相连接。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目内后视镜的一种微型驱动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该微型驱动器的各部件被分开显示。图5为图4中的一种微型驱动器去掉上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微型驱动器7包括壳体7.6、输出端上设有蜗杆7.2的微型电动机7.1、与蜗杆7.2啮合的蜗轮7.3、与蜗轮7.3啮合的齿轮7.4以及与齿轮7.4旋合的螺杆7.5。该微型驱动器7通过壳体7.6固定安装在镜壳3内(详见图3),从而实现微型驱动器7与镜壳3固定相连。为了方便安装或拆卸壳体7.6内的微型驱动器7的其他各部件,壳体7.6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采用搭扣搭接后,用螺钉固定安装在镜壳3的内壁上(详见图3)。壳体7.6内设有带半圆弧凹槽的支撑块7.6.1,微型驱动器7的微型电动机7.1便固定在该支撑块7.6.1的半圆弧凹槽上,从而实现微型电动机7.1与壳体7.6固定相连。微型电动机7.1的输出端上设有蜗杆7.2,由此蜗杆7.2与微型电动机7.1同步转动。所述蜗轮7.3与涡杆7.2啮合后实现换向转动和减速传动。所述齿轮7.4与蜗轮7.3啮合后再次实现减速传动。所述齿轮7.4的上端设有第二球形接头7.4.1,该第二球形接头7.4.1与形成在支撑板2的中央部分的球窝配合,从而实现齿轮7.4与支撑板2相连。所述齿轮7.4的下部设有五个带内螺纹的螺纹爪7.4.2(详见图6),该螺纹爪7.4.2与设在螺杆7.5上的外螺纹相配,从而实现齿轮7.4与螺杆7.5螺纹旋合连接。所述螺杆7.5与壳体7.6固定相连,为了加工方便,该螺杆7.5与壳体7.6连为一体。由此只要能控制微型电动机7.1工作,带动蜗杆7.2、蜗轮7.3和齿轮7.4转动,齿轮7.4与螺杆7.5便会因螺纹旋合而相对彼此作升降运动。但由于防眩目内后视镜被固定安装在车辆内,连接杆1和支撑板2相对静止不动,在齿轮7.4与支撑板2为球头连接以及镜壳3经设在支撑板2两端的销2.1可相对支撑板2枢转连接的前提下,螺杆7.5则会带动镜壳3相对支撑板2进行有效的角位移(即以设在支撑板2两端的轴2.1为旋转轴,镜壳3绕该轴2.1向下转动有效的角度)。当控制微型电动机7.1反转时,则镜壳3将回复原位。
为了有效自动控制微型驱动器7的微型电动机7.1工作,微型电动机7.1还通过控制线与电子控制器4相连接,从而实现微型驱动器7与电子控制器4相连接。如果后方车辆的大灯光线照射在防眩目内后视镜上,此时光敏元件5接收到的后射光大于前射光,电子控制器4将输出一个信号,控制微型驱动器7的微型电动机7.1工作。随着微型电动机7.1的工作,最终镜壳3将会相对支撑板2向下倾斜有效的角度,固定在镜壳3上的防眩目镜片6也跟着倾斜有效的角度,照射在防眩目镜片6的光线的反射角度随之改变,反射到驾驶员眼睛上的光线则为弱反射光线,不会耀眼,防眩目内后视镜自动处于防眩目状态并保持。当后面车辆的大灯光线消失时,则电子控制器4又会控制微型电动机反转,使镜壳3回复原位,固定在镜壳3上的防眩目镜片6也跟着倾斜有效的角度,照射在防眩目镜片6的光线的反射角度随之改变,反射到驾驶员眼睛上的光线则为正常光线,不会耀眼。至于电子控制器4如何控制微型电动机7.1工作,行业内人员均可实施,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详述。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眩目内后视镜的另一种驱动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微型驱动器7也包括与镜壳3固定相连的壳体7.6、固定在壳体7.6内且输出端上设有涡杆7.2的微型电动机7.1、与涡杆7.2啮合的蜗轮7.3、与蜗轮7.3啮合的齿轮7.4、与齿轮7.4旋合的螺杆7.5。有所不同的是,所述螺杆7.5的上端设有第三球形接头7.5.1,该第三球形接头7.5.1与形成在支撑板2的中央部分的球窝配合,即实现螺杆7.5与支撑板2相连。而齿轮7.4上不再设置球形接头,但仍设有五个带内螺纹的螺纹爪7.4.2。该螺纹爪7.4.2设置在齿轮7.4的上端,其内螺纹与设在螺杆7.5上的外螺纹相配,从而实现齿轮7.4与螺杆7.5螺纹旋合连接。另外,齿轮7.4的下端与壳体7.6的下壳体之间只留有一小段距离,上端与上壳体之间也只留有一小段距离,以便齿轮7.4在转动的同时能迅速向下挤压或向上挤压壳体7.6,从而带动固定相连的壳体7.6和镜壳3相对支撑板2进行有效的角位移,实现自动防眩目功能。由于两种不同的微型驱动器使防眩目内后视镜实现防眩目功能的原理类似,故不再详述。
当然所述防眩目镜片6除了采用普通的棱镜外,还可以采用一块上厚下薄的楔形玻璃。另外所述光敏元件5除了采用光敏二极管外,还可以采用光敏电阻。

Claims (6)

1.一种防眩目内后视镜,它包括固定在车辆内的连接杆(1)、支撑板(2)、镜壳(3)、电子控制器(4)、设于镜壳(3)前后端的光敏元件(5)、固定在镜壳(3)上的防眩目镜片(6);所述连接杆(1)的末端经第一球形接头(1.1)与支撑板(2)相连;所述镜壳(3)可枢转地安装在支撑板(2)上;所述光敏元件(5)经各自的信号线与电子控制器(4)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使镜壳(3)相对支撑板(2)进行有效的角位移的微型驱动器(7),所述微型驱动器(7)与电子控制器(4)通过控制线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驱动器(7)包括与镜壳(3)固定相连的壳体(7.6)、固定在壳体(7.6)内且输出端上设有蜗杆(7.2)的微型电动机(7.1)、与蜗杆(7.2)啮合的蜗轮(7.3)、与蜗轮(7.3)啮合且带有螺纹的齿轮(7.4)、与齿轮(7.4)旋合的螺杆(7.5);所述微型电动机(7.1)通过控制线与电子控制器(4)相连接,所述齿轮(7.4)经第二球形接头(7.4.1)与支撑板(2)相连,所述螺杆(7.5)与壳体(7.6)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驱动器(7)包括与镜壳(3)固定相连的壳体(7.6)、固定在壳体(7.6)内且输出端上设有蜗杆(7.2)的微型电动机(7.1)、与蜗杆(7.2)啮合的蜗轮(7.3)、与蜗轮(7.3)啮合且带有螺纹的齿轮(7.4)、与齿轮(7.4)旋合的螺杆(7.5);所述微型电动机(7.1)通过控制线与电子控制器(4)相连接,所述螺杆(7.5)经第三球形接头(7.5.1)与支撑板(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目镜片(6)为棱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元件(5)为光敏二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7.5)与壳体(7.6)连为一体。
CN2010202251995U 2010-06-09 2010-06-09 防眩目内后视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94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251995U CN201694105U (zh) 2010-06-09 2010-06-09 防眩目内后视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251995U CN201694105U (zh) 2010-06-09 2010-06-09 防眩目内后视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94105U true CN201694105U (zh) 2011-01-05

Family

ID=43395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2519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94105U (zh) 2010-06-09 2010-06-09 防眩目内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9410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3198A (zh) * 2013-05-24 2013-08-21 开平市中铝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后视镜
CN112298045A (zh) * 2019-07-31 2021-02-02 深圳市麦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
CN112298044A (zh) * 2019-07-31 2021-02-02 深圳市麦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3198A (zh) * 2013-05-24 2013-08-21 开平市中铝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后视镜
CN112298045A (zh) * 2019-07-31 2021-02-02 深圳市麦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
CN112298044A (zh) * 2019-07-31 2021-02-02 深圳市麦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08667U (zh) 一种自动防眩内后视镜
CN201604584U (zh) 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
CN201694105U (zh) 防眩目内后视镜
CN110118335B (zh) 一种照明灯的反射聚光结构
KR100612704B1 (ko) 자동차용 미러유니트
CN1207709A (zh) 双位置反光镜总成
CN205239337U (zh) 一种带前视功能的汽车后视镜
CN101850744A (zh) 防眩目内后视镜
CN207106324U (zh) 车灯照明装置、车灯总成及汽车
CN205674945U (zh) 一种汽车电子后视镜系统
CN2450015Y (zh) 携带折叠式电子后视镜系统的汽车
CN212243136U (zh)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汽车大灯
CN2841419Y (zh) 汽车自动防眩后视镜
CN209819428U (zh) 一种双透镜灯组及调光装置
CN1827426A (zh) 车辆用外视镜装置
CN213395133U (zh) 一种汽车车灯
CN200957790Y (zh) 具倒车辅助照明的后视镜
CN205440169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防炫目车内后视镜
CN2734577Y (zh) 机车远程可调前照灯总成
CN204383302U (zh) 一种摄像头车内后视镜
CN210771932U (zh) 一种可调节照射角度的汽车雾灯组件
CN111409541A (zh) 一种汽车前照灯调光系统
CN212658894U (zh) 一种车辆hud系统
CN216521417U (zh) 一种具有光线角度调节组件的汽车前大灯
CN214028416U (zh) 一种便于灯光调节的智能汽车车灯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05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