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98045A - 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98045A
CN112298045A CN201910702742.1A CN201910702742A CN112298045A CN 112298045 A CN112298045 A CN 112298045A CN 201910702742 A CN201910702742 A CN 201910702742A CN 112298045 A CN112298045 A CN 112298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dge
view mirror
automatic anti
shaped lens
rear vi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027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98045B (zh
Inventor
刘源河
伍谞
刘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crodigital Electron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crodigital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crodigital 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crodigital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0274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980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98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8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98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80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8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involving special optical features, e.g.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convex mirrors; Side-by-side associations of rear-view and other mirrors
    • B60R1/083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包括外壳及盖板,所述外壳设有容纳腔、第一定位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驱动部、齿轮系、曲轴,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曲轴之间通过齿轮系传动连接,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基座翻转部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伸入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曲轴抵接,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曲轴转动进而带动基座翻转部相对于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壳体翻转,从而改变所述楔形镜片的反射角度,本发明通过在基于楔形镜片的内后视镜内安装集成驱动器,从而实现手动调节方式更改为全自动调节,给驾驶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也会让夜间行车更加安全;同时达到安装效率高、成本较低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后视镜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
背景技术
内后视镜是各种机动车常用的一种车内附件,它对于汽车的行驶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市场上一般有三种内后视镜:基于楔形镜片的手动机械防眩内后视镜、基于EC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HDR高清摄像头全液晶显示内后视镜。
对于基于楔形镜片的手动机械防眩内后视镜,功能实用价格便宜,其核心部件就是那块楔形镜片。但是手动调节正常显示和防眩两个状态并不会给驾驶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研发一种集成驱动器,安装在具有楔形镜片的内后视镜中,从而将手动调节更改为全自动调节,给驾驶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也会让夜间行车更加安全;同时成本较低。使得该后视镜的性价比能够在低端车进行标配,完全符合产品推陈出新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提出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可以快速地安装在具有楔形镜片的内后视镜中,将手动调节更改为全自动调节,给驾驶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也会让夜间行车更加安全;同时达到安装效率高、成本较低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所述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包括外壳及盖板,所述外壳设有容纳腔、第一定位孔,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以封盖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驱动部、齿轮系、曲轴,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曲轴之间通过齿轮系传动连接,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基座翻转部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伸入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曲轴抵接,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曲轴转动进而带动基座翻转部相对于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壳体翻转。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翻转部包括拨杆,所述拨杆贯穿第一定位孔并与所述曲轴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设有滑轨,所述容纳腔内还安装有限位防冲击变形板,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插入所述滑轨中并固定在所述滑轨中。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的端部嵌入所述第二定位孔中;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拨杆贯穿第三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内固定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内安装有集成光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设有第四定位孔,所述集成光传感器通过第四定位孔露出。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与集成光传感器电连接的驱动线路板。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线路板电连接的传输接口,传输接口安装在所述外壳上并相对于所述外壳的侧部凸出。
进一步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壳体中设有安装腔,所述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中。
进一步的,基座翻转部设有连接轴,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壳体设有固持部,所述固持部活动地夹持所述连接轴使得基座翻转部可以相对于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壳体翻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所述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包括外壳及盖板,所述外壳设有容纳腔、第一定位孔,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以封盖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驱动部、齿轮系、曲轴,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曲轴之间通过齿轮系传动连接,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基座翻转部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伸入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曲轴抵接,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曲轴转动进而带动基座翻转部相对于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壳体翻转,从而改变所述楔形镜片的反射角度,本发明通过在基于楔形镜片的内后视镜内安装集成驱动器,从而实现手动调节方式更改为全自动调节,给驾驶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也会让夜间行车更加安全;同时达到安装效率高、成本较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与基座翻转部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与壳体装配的示意图;
图4为装配完成后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立体图;
图5为装配完成后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图4-图5,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包括壳体1、支撑轴2、底座3,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基座翻转部10,所述壳体1夹持楔形镜片6,所述支撑轴2的两端分别设有球形万向头4并通过球形万向头4和所述基座翻转部10、所述底座3连接。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驱动器5,可以快速地安装在基于楔形镜片的内后视镜中,从而实现手动调节方式更改为全自动调节,给驾驶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也会让夜间行车更加安全,使得基于楔形镜片的内后视镜具有全自动防眩的功能。
进一步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壳体1中设有安装腔12,所述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5安装在所述安装腔12中。
通过将驱动器集成化设计,使得本发明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5快速地安装到基于楔形镜片的内后视镜中,相比于传统的装配方式,可以减少装配次数,达到安装效率高、成本较低的目的。
请参考图1-图3,所述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5包括外壳53及盖板54,所述外壳53设有容纳腔530、第一定位孔531,所述盖板54与所述外壳53固定连接以封盖所述容纳腔530,所述容纳腔530内设有驱动部50、齿轮系51、曲轴52,所述驱动部50和所述曲轴52之间通过齿轮系51传动连接,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基座翻转部10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531伸入所述容纳腔530中并与所述曲轴52抵接,所述驱动部50驱动所述曲轴52转动进而带动基座翻转部10相对于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壳体1翻转。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翻转部10包括拨杆100,所述拨杆100贯穿第一定位孔531并与所述曲轴52抵接。所述拨杆100的端部设为轴瓦。
进一步的,基座翻转部10设有连接轴101,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壳体1设有固持部102,所述固持部102活动地夹持所述连接轴101使得基座翻转部10可以相对于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壳体1翻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3是固定在汽车玻璃上的,所述驱动部50驱动所述曲轴5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基座翻转部10相对于壳体1翻转,所述基座翻转部10存在一个转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反作用力可以使得所述壳体1相对于球形万向头4或所述支撑轴2进行翻转也就是所述壳体1上的楔形镜片6相对于球形万向头4或所述支撑轴2进行翻转,从而改变所述楔形镜片6的反射角度。
具体的是,所述驱动部50为电机,优选地,选用直流电机,所述驱动部50接收到来自外界主控板的控制命令从而实现开启或者关闭。
楔形镜片6的反射角度具有第一反射位和第二反射位,所述基座翻转部10相对于壳体1翻转以使得楔形镜片6处于第一反射位或者第二反射位,第一反射位为正常显示位置,第二反射位为防眩显示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楔形镜片6在第一反射位或者第二反射位这两个位置上进行调节,调节的速度要足够快,从一个位置调节到另外一个位置的时间<0.5秒。由于齿轮系51的存在,调节的噪音足够小,这样可以避免夜间较安静的行车环境会导致噪音对驾驶者的干扰,所以调节的噪音小于30分贝。
具体的,所述齿轮系51包括至少2根传动轴及4个齿轮,包含至少两级齿轮传动。所述齿轮系51具有减速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曲轴52的主体大致呈“几”字形,使得所述曲轴52具有类似凸轮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53内设有滑轨532,所述容纳腔530内还安装有限位防冲击变形板533,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533插入所述滑轨532中并固定在所述滑轨532中。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54设有第二定位孔540,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533的端部嵌入所述第二定位孔540中;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533设有第三定位孔536,所述拨杆100贯穿第三定位孔53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533依次贯穿第一定位孔531和第三定位孔536,第一定位孔531和第三定位孔536的尺寸大于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533的尺寸,当所述曲轴52转动时,所述拨杆100在第一定位孔531和第三定位孔536中上下运动,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533固定早在所述滑轨532中用于承担来自于曲轴转动的冲击力和挤压力,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限制曲轴转动角度。其中,所述拨杆100在第三定位孔536中上下运动的运动行程决定了曲轴转动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533的端部嵌入所述第二定位孔540中,即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533的倒圆角部嵌入所述第二定位孔540中,所述第二定位孔540中可以限制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533的位移,使得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533保持固定在所述滑轨532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533和所述盖板54起到限制所述拨杆100运动角度的作用,也就是所述曲轴52的旋转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曲轴52旋转时,所述曲轴52的拨动基座翻转部10以所述连接轴101为轴心相对壳体1转动。由于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533和所述盖板54限位作用,所述曲轴52只能旋转180°,即第一反射位或者第二反射位这两个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当所述曲轴52转动以带动所述拨杆100远离所述盖板54到最大距离时,楔形镜片6处于第一反射位;当所述曲轴52反向转动以带动所述拨杆100靠近所述盖板54到最小距离时,楔形镜片6处于第二反射位。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还设有定位孔11,所述基座翻转部10的背部设有定位块103,所述定位块103活动地收容于所述定位孔11中。
进一步的,所述球形万向头4包括连接头40、与所述连接头40固定连接的连杆41,所述连杆41和所述定位块103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当所述定位块103完全收容于所述定位孔11中时,所述连杆41未伸入所述定位孔11中。
进一步的,当所述定位块103不完全收容于所述定位孔11中时,所述连杆41部分伸入所述定位孔11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翻转部10以所述连接轴101为轴心相对壳体1转动时,会拉动所述连杆41在所述定位孔11进行伸缩运动,这里的伸缩运动不是连杆41的长度进行伸缩。所述基座翻转部10以所述连接轴101为轴心相对壳体1转动时,所述定位块103活动地收容于所述定位孔11中。当所述定位块103完全收容于所述定位孔11中时即所述定位块103完全封盖所述定位孔11,所述连杆41未伸入所述定位孔11中;当所述定位块103不完全收容于所述定位孔11中时即所述定位块103一侧脱离了所述定位孔11形成和所述定位孔11的孔壁倾斜关系,所述连杆41部分伸入所述定位孔11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翻转部10以所述连接轴101为轴心相对壳体1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连杆41、所述定位块103、及所述支撑轴2之间的位置关系始终保持不变。
对于镜子角度的粗调过程,当使用者给壳体1施加一个扭力A时,壳体1对曲轴52有个切力B,同时基座翻转部10对曲轴52产生反向切力D。这个反向切力D让曲轴52受到顺时针扭力,使得曲轴52产生顺时针转动倾向,不过曲轴52受到这个顺时针扭力被壳体1反向作用力D抵消,因此壳体1、基座翻转部10和曲轴52三者受力平衡而相对静止。这样使用者给壳体1施加的扭力A自然传到球形万向头4,当这个扭力A产生的力矩大于球形万向头4的力矩时,基座翻转部10就会相对基座支架转动,从而达到手动调整镜子视角,又不破坏壳体1内部结构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530内固定有固定柱534,所述固定柱534内安装有集成光传感器535。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54设有第四定位孔541,所述集成光传感器535通过第四定位孔541露出。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530内设有与集成光传感器535电连接的驱动线路板56。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线路板56电连接的传输接口55,传输接口55安装在所述外壳53上并相对于所述外壳53的侧部凸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线路板56可以控制驱动部50工作,所述传输接口55用于供电和传输信号,所述集成光传感器535用于检测环境光的亮度或者检测后向随车灯光的亮度,以便控制所述驱动部50做动作,使得楔形镜片6在第一反射位或者第二反射位这两个位置上进行自动调节。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计本发明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5,可以将各个零部件集中于一体,避免实现全自动防眩的各个零部件经过多次装配才能安装到壳体1中,提高装配效率,节省成本。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包括外壳及盖板,所述外壳设有容纳腔、第一定位孔,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以封盖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驱动部、齿轮系、曲轴,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曲轴之间通过齿轮系传动连接,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基座翻转部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伸入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曲轴抵接,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曲轴转动进而带动基座翻转部相对于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壳体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翻转部包括拨杆,所述拨杆贯穿第一定位孔并与所述曲轴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滑轨,所述容纳腔内还安装有限位防冲击变形板,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插入所述滑轨中并固定在所述滑轨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的端部嵌入所述第二定位孔中;所述限位防冲击变形板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拨杆贯穿第三定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固定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内安装有集成光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设有第四定位孔,所述集成光传感器通过第四定位孔露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与集成光传感器电连接的驱动线路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线路板电连接的传输接口,传输接口安装在所述外壳上并相对于所述外壳的侧部凸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壳体中设有安装腔,所述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基座翻转部设有连接轴,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壳体设有固持部,所述固持部活动地夹持所述连接轴使得基座翻转部可以相对于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壳体翻转。
CN201910702742.1A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 Active CN1122980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02742.1A CN112298045B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02742.1A CN112298045B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8045A true CN112298045A (zh) 2021-02-02
CN112298045B CN112298045B (zh) 2022-12-13

Family

ID=74485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02742.1A Active CN112298045B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9804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94105U (zh) * 2010-06-09 2011-01-05 宁波精成车业有限公司 防眩目内后视镜
CN202608667U (zh) * 2012-06-07 2012-12-19 厦门健秀镜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防眩内后视镜
CN202986968U (zh) * 2012-12-26 2013-06-12 山东银座海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防眩内后视镜用连接轴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94105U (zh) * 2010-06-09 2011-01-05 宁波精成车业有限公司 防眩目内后视镜
CN202608667U (zh) * 2012-06-07 2012-12-19 厦门健秀镜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防眩内后视镜
CN202986968U (zh) * 2012-12-26 2013-06-12 山东银座海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防眩内后视镜用连接轴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8045B (zh)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7797B2 (en) Video display mirror and video display mirror system
EP1369301B1 (en) Outer mirror for vehicle
US8567967B2 (en) Hinge construction
US5384660A (en) Foldable outside rearview mirror
EP2368762B1 (en) Vehicle outside mirror device
EP1445150B1 (en) Motorized retracting unit and motorized retractable rearview mirror
EP0169245A1 (en) Remote-controlled side mirror apparatus for automobile
US11214198B2 (en) Combined actuator for mirror folding and lifting, rear view device and vehicle
CN112298045B (zh) 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集成驱动器
CN109131090B (zh) 一种具有联动拨杆的内后视镜
JP2024026577A (ja)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CN112298044A (zh) 一种基于楔形镜片的全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传动和执行结构
CN220764232U (zh) 防眩后视镜、后视镜防眩系统和车辆
CN111976608B (zh) 外后视镜
CN211698444U (zh) 平视显示器及汽车
CN220826508U (zh) 一种汽车间接视野装置及汽车
JP7442420B2 (ja)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CN220199181U (zh) 一种可伸缩的电子后视镜
CN219360934U (zh) 汽车外后视镜固定支架
CN219749670U (zh) 一种可旋转伸缩的后视镜
WO2018061963A1 (ja) 車両用ルームミラー
JP7465196B2 (ja)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US20230009664A1 (en) Vehicular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actuator
JP7465195B2 (ja)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CN114347902B (zh) Cms外后视镜的安装结构及飞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