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04584U - 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04584U
CN201604584U CN200920292455XU CN200920292455U CN201604584U CN 201604584 U CN201604584 U CN 201604584U CN 200920292455X U CN200920292455X U CN 200920292455XU CN 200920292455 U CN200920292455 U CN 200920292455U CN 201604584 U CN201604584 U CN 201604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rror
capacitor
pin
resistance
photo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9245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干斌
干春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UZHEN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UZHEN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UZHEN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UZHEN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9245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04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04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0458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包括支座,镜壳,镜圈,镜片,安装在支座的球头上的转板,其特点是镜壳与转板可转动连接,并在镜壳内设置有驱动电机和控制电路模块,该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镜壳相对于转板进行翻转镜面角度,进而通过镜圈带动镜片翻转;镜片为眩目镜片,具有光反射率≥80%的第二表面和光反射率≤7%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为一与第二表面呈3°10′的斜面;在镜圈和镜壳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当车后面灯光照射到第一光敏传感器上时,控制电路模块控制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使镜壳上的镜面在第二表面作反射面时自动转到第一玻璃表面作反射,从而使反射率在≥80%一下转到反射率≤7%,达到了自动防眩的功能。

Description

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视镜,特别是一种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该后视镜作用是:在夜间行车过程中,后车大灯照射在内后视镜镜面时,镜面自动翻转,改变其反射率,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后灯强光对司机造成的眩目,使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有效避免了因眩目而造成的眼睛疲劳,使行车更安全。
背景技术
内后视镜是各种机动车常用的一种车内附件,它对于汽车的行驶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防眩目的内后视镜对于安全行驶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目前能够防眩目的内后视镜基本上是电子防眩目内后视镜,该电子防眩目内后视镜相对于普通内后视镜能够减弱反射到司机眼睛上的光线。在夜晚行车时,当后面有强光照射到内后视镜上时,电子防眩目内后视镜镜片两端就会自动施加一个电压,从而使镜片变暗,减弱反射到驾驶员眼睛的光线。这一类电子防眩目内后视镜的专利文件有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110933Y公开的电子防眩目内后视镜。
虽然这类电子防眩目内后视镜能够解决防眩目的问题,但是变色镜片制作工艺复杂,控制电路结构也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该后视镜作用是:在夜间行车过程中,后车大灯照射在内后视镜镜面时,镜面自动翻转,改变其反射角度,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后灯强光对司机造成的眩目,使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有效避免了因眩目而造成的眼睛疲劳,使行车更安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包括:
一支座,所述支座上具有一用以安装整个内后视镜的球头;
一镜壳,
一安装在所述镜壳前侧的镜圈,所述镜圈与镜壳配合用以固定镜片;
采用大力矩安装在所述支座的球头上的转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镜壳与所述的转板可转动连接,并还包括
一设置在镜圈或镜壳上的第一光敏传感器,该第一光敏传感器用以探测由机动车后方来的光线;
一设置在镜壳内的控制电路模块,该控制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信号连接,用以处理第一光敏传感器输送过来的数据并由设置在控制电路模块上的驱动端输出,所述控制电路模块通过电线与机动车的电源连接;
设置在镜壳上的第二光敏传感器,所述的第二光敏传感器与控制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该第二光敏传感器用以探测环境光线,进行白天和夜间的识别,当白天的光强时,第二光敏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光强信号输送至控制电路模块,使控制电路模块处于休眠状态,这时无论第一光敏传感器能否接受到机动车后方来的强光,控制电路模块将不会开启,使驱动电机处于不工作状态。当夜晚时,环境光线暗淡下来后,第二光敏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光强信号输送至控制电路模块,使控制电路模块处于开启状态,这时如果第一光敏传感器接受到机动车后方来的强光,控制电路模块将使驱动电机工作。
一固定在镜壳内的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镜壳连同镜圈以及镜片相对于转板转动一个防眩目的角度;
所述镜片为防眩目镜片,该防眩目镜片具有位于镜片正面的第一表面和位于镜片背面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为一与第一表面呈3°10′±10′斜面;第一表面为玻璃本身的反射面,光反射率≤7%,第二表面为镀膜面的反射面,光反射率≥80%。
优选方案是第二表面为一与第一表面呈3°10′斜面。
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转板底部的齿条和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变速齿轮,所述的齿轮与所述的变速齿条啮合,当驱动电机工作时,通过齿轮及齿条,带动所述的镜壳连同镜圈以及镜片相对于转板转动一个防眩目的角度。
或者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通过转套设置在所述的转板底部的蜗杆和设置在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蜗轮;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当驱动电机工作时,通过蜗轮蜗杆,带动所述的镜壳连同镜圈以及镜片相对于转板转动一个防眩目的角度。
或者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一大齿轮、一调节拉杆,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中的蜗杆键设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中的蜗轮和大齿轮轴设于镜壳上,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又与大齿轮啮合;所述调节拉杆轴向滑动而法线方向限制地设置于镜壳上,在所述的调节拉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的大齿轮啮合的齿条,而在所述的调节拉杆的中部设置有一圆球;在所述转板的背面设置有一容所述的圆球在其中滚动的轨道,所述轨道中间高、两头低,当调节拉杆在大齿轮的带动下进行轴向移动时,圆球在转板的轨道内滑动,使调节拉杆相对于转板转动,同时带动所述的镜壳连同镜圈以及镜片相对于转板转动一个防眩目的角度。
在所述镜壳上设置有支承调节拉杆的滚珠,以减少调节拉杆轴向运动的摩擦力。
在所述镜壳上设置有导柱,而在调节拉杆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柱插入导向槽内,调节拉杆在导柱的导引下进行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镜圈或镜壳上的工作状态指示灯,该工作状态指示灯与控制电路模块的驱动端电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为直流电机。
在所述的转板的上端设置有与镜壳可转动连接的轴头,在镜壳内的顶部设置有轴孔,所述转板上的轴头与镜壳上的轴孔之间铰连。
在所述转板与镜片之间设置有一压簧,压簧始终压住转板,这样调节拉杆上的圆球始终会与转板上的轨道啮合不脱轨,还可以防止镜面的抖动。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设计方案,在白天,光强时,第二光敏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光强信号输送至控制电路模块,使控制电路模块处于休眠状态,这时无论第一光敏传感器能否接受到机动车后方来的强光,控制电路模块将不会开启,使驱动电机处于不工作状态。当夜晚时,环境光线暗淡下来后,第二光敏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光强信号输送至控制电路模块,使控制电路模块处于开启状态,这时如果第一光敏传感器接受到机动车后方来的强光,控制电路模块将使驱动电机工作。当机动车后方来的强光照射到第一光敏传感器上时,第一光敏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强光信号输送至控制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根据第一光敏传感器检测到的强光信号,处理后驱动直流电机工作,直流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使用一个较小力矩带动镜壳相对于转板正向转动,由于转板与镜壳之间相对于支座上的球头而言是一个整体机构,因此当镜壳相对于转板正向翻转时,转板不会产生绕支座上的球头转动。而镜壳的正向翻转又通过镜圈带动防眩目镜片正向翻转3°10′,这是防眩目镜片的第一表面作为反射面,而第二表面转到了第一表面原作为后视野观察位置,由于第一表面为玻璃反射面,反射率≤7%,因此使防眩目镜片的反射面有原来的第二表面变换成第一表面,防眩目镜片的反射率一下子由原来的≥80%降低到≤7%,从而控制了车后大灯光源对司机眼镜的眩目。当车后面的光强减弱了之后,第一光敏传感器检测到的光信号变弱。这时控制电路模块根据所接受的第一光敏传感器传递过来的光信号,处理后驱动直流电机反向工作,直流电机通过传动机构用一个较小力矩带动镜壳相对于转板反向转动,而镜壳的反向翻转又通过镜圈带动防眩目镜片反向翻转3°10′,这是防眩目镜片的第二表面返回作反射面,而第一表面则返回到后视野观察位置,防眩目镜片的反射率一下子由原来的≤7%变换到反射率≥80%,镜面又提高了反射率,使后面的视野得到了清晰度。
本实用新型利用防眩目镜片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反射率的区别达到了自动防眩的功能。通过改变反射率由高转为低,反射率其之差之大,变换时间短,功能效果特别好。有效地确保了驾驶员的夜间行车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的防眩目镜片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的防眩目镜片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模块的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看图1,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包括支座11,支座11固定在车挡风玻璃上中央,在支座11上具有一球头14,球头12上开设有中心孔,支座11内也设置有空腔,以便于电线12穿过。在转板10的背面中央设置有一凹球孔15,支座11的球头14安装在转板10中央背面中央的凹球孔15内;使转板10安装在支座11上。通过来说,凹球孔15与球头14之间具有比较大的摩擦力,也就是说,转板10需要施加一个比较大的力矩才能使转板10绕球头14转动,这样在驾驶员调整内后视镜的位置后,内后视镜不会因为机动车行驶过程中的震动而改变位置。
在转板10的顶部设置有一轴头18,而在镜壳9内的顶部设置有一轴孔19,转板10上的轴头18与镜壳9上的轴孔19之间铰连,由于转板10与镜壳9之间相对于支座11上的球头14而言是一个整体机构,因此当镜壳9相对于转板10在直流电机3的带动下翻转时,转板10不会产生绕支座11上的球头14转动。
在镜壳9的前侧安装有镜圈8,镜圈8与镜壳9配合用以固定防眩目镜片7。
在转板10的下部设置有齿条5。控制电路模块6和直流电机3安装在镜壳9内的下部,与镜壳9固定连接,直流电机3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变速齿轮4,变速齿轮4与转板10的下部的齿条5啮合。这样当直流电机3正反向转动时,通过变速齿轮4与齿条5的啮合,就能带动镜壳9、镜圈8和防眩目镜片7的小总成上下翻转角度。
结合参看图2,第一光敏传感器2和工作状态指示灯13安装在镜圈8的下部,第一光敏传感器2用以探测由机动车后方来的光线;第二光敏传感器1安装在镜壳背面9上,用以探测白天与夜间环境光线,进行白天和夜间的识别。当白天的光强时,第二光敏传感器1将检测到的光强信号输送至控制电路模块6,使控制电路模块6处于休眠状态,这时无论第一光敏传感器2能否接受到机动车后方来的强光,控制电路模块6将不会开启,使直流电机3处于工作状态。当夜晚时,环境光线暗淡下来后,第二光敏传感器1将检测到的光强信号输送至控制电路模块6,使控制电路模块6处于开启状态,这时如果第一光敏传感器2接受到机动车后方来的强光,控制电路模块6将使直流电机3工作。控制电路模块6的输入端与第一光敏传感器2、第二光敏传感器1信号连接,用以处理第一光敏传感器2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输送过来的数据,直流电机3和工作状态指示灯13与控制电路模块上的驱动端连接,控制电路模块6通过电线12与机动车的电源连接。
参看图3和图4,防眩目镜片7具有位于镜片正面的第一表面16和位于镜片背面的第二表面17;第二表面17为镀膜面的反射面,其光反射率≥80%;第一表面16为玻璃本身的反射面,其光反射率≤7%。第二表面17为一与第一表面16呈3°10′的斜面。
当在白天行驶时,第二光敏传感器1将检测到的光强信号输送至控制电路模块6,使控制电路模块6处于休眠状态,这时无论第一光敏传感器2能否接受到机动车后方来的强光,控制电路模块6将不会开启,使直流电机3处于不工作状态。这时防眩目镜片7的第二表面17作反射面,从而透过第一表面16则处于后视野观察位置,防眩目镜片7的反射率≥80%,使后面的视野得到了清晰度。
在晚上,当夜晚时,环境光线暗淡下来后,第二光敏传感器1将检测到的光强信号输送至控制电路模块6,使控制电路模块6处于开启状态,这时如果第一光敏传感器2接受到机动车后方来的强光,将测得的机动车后方入射光强度大于第一光敏传感器1检测的环境光源的强度,控制电路模块6根据第一光敏传感器2检测到的强光信号,处理后驱动直流电机3工作,由于转板10与支座11之间上的球头14而言是一个整体机构,因此当镜壳9相对于转板10在直流电机3的带动下翻转时,转板10不会产生绕支座11上的球头14转动。而镜壳9的正向翻转又通过镜圈8带动防眩目镜片7正向翻转3°10′,这是防眩目镜片7的第一表面16作为反射面,而第二表面17转到了第一表面16原作为后视野观察位置,由于第一表面16为玻璃反射面,反射率≤7%,因此使防眩目镜片7的反射面有原来的第二表面17变换成第一表面16,防眩目镜片7的反射率一下子由原来的≥80%降低到≤7%,从而控制了车后大灯光源对司机眼镜的眩目。当车后面的光强减弱了之后,第一光敏传感器2检测到的光信号变弱,这时控制电路模块6根据所接受的第一光敏传感器2传递过来的光信号,处理后驱动直流电机3反向工作,直流电机3通过变速齿轮4和齿条5带动镜壳9相对于转板10反向转动,而镜壳9的反向翻转又通过镜圈8带动防眩目镜片7反向翻转3°10′,这是防眩目镜片7的第二表面17返回作反射面,而第一表面16则返回到后视野观察位置,防眩目镜片7的反射率一下子由原来的≤7%变换到反射率≥80%,镜面又提高了反射率,使后面的视野得到了清晰度。
实施例2
参见图5,该实施例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除了传动机构与实施例1不相同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其中该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包括通过转套20设置在转板10底部的蜗杆21和设置在直流电机3的输出轴上的蜗轮22;蜗杆21与蜗轮22啮合,当直流电机3工作时,通过蜗轮22和蜗杆21,带动镜壳9相对于转板10进行翻转,进而通过镜圈8带动防眩目镜片7翻转。
实施例3
参见图6和图7,该实施例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除了传动机构与实施例1不相同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该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一大齿轮23、一调节拉杆24,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中的蜗杆25键设于直流电机3的输出轴上,蜗轮26和大齿轮23轴设于镜壳9上,蜗杆25与蜗轮26啮合,蜗轮26又与大齿轮23啮合;调节拉杆24轴向穿过镜壳9内两块筋板27、28上的拉杆孔29,这样调节拉杆24只能轴向滑动,法线方向不能单独动作,只能连同镜壳9一起相对于转板10翻转。在调节拉杆24的一端设置有与大齿轮23啮合的齿条30,而在调节拉杆24的中部设置有一圆球31;在转板10的背面设置有一容圆球31在其中滚动的轨道32,轨道32中间高、两头低,当调节拉杆24在大齿轮23的带动下进行轴向移动时,圆球31在转板10的轨道32内滑动,使调节拉杆24相对于转板10转动,同时带动镜壳9相对于转板10翻转,进而通过镜圈带动镜片翻转。
在镜壳9上设置有两个支承调节拉杆24的滚珠33、34,这样可以减少调节拉杆24轴向运动时的摩擦力。在镜壳9上设置有两个导柱35、36,而在调节拉杆24上设置有两个导向槽37、38,导柱35、36分别插入导向槽35、36内,调节拉杆24在导柱35、36的导引下进行轴向移动。
在转板10与防眩目镜片7之间设置有一压簧37,压簧37始终压住转板10,这样调节拉杆24上的圆球31始终会与转板10上的轨道32啮合不脱轨,还可以防止镜面的抖动。
参看图8,控制电路模块6由电源电路61、采样电路62、采样电路63、驱动电路64、时钟电路65以及芯片U1构成,芯片U1的型号为ATmega8L-8PC。
电源电路61由熔断器F1、压敏电阻RV、电容C10、C11、C12、C13、稳压模块U3和连接件J1构成,连接件J1的2脚通过熔断器F1分别依次连接压敏电阻RV、电容C13和电容C10的一端,并连接到稳压模块U3的Vin端,稳压模块U3的Vout端分别依次连接电容C11和电容C12的一端并连接电源VCC,连接件J1的1脚分别依次连接压敏电阻RV、电容C13、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0的另一端和稳压模块U3的GND端,并连接接地GND。
采样电路62由放大器U2B、电容C7、电阻R7、R9和第一光敏传感器2构成,放大器U2B的6脚与7脚互相连接,放大器U2B的5脚分别于电容C7和电阻R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和第一光敏传感器2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第一光敏传感器2的另一端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敏传感器2为一光敏电阻RG1,放大器U2B的7脚接芯片U1的26脚。
采样电路63由放大器U2A、电容C6、电阻R6、R8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构成,放大器U2A的2脚与1脚互相连接,放大器U2B的3脚分别于电容C6和电阻R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第二光敏传感器1的另一端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光敏传感器1为一光敏电阻RG2,放大器U2A的1脚接芯片U1的25脚。
驱动电路64由三极管Q1、Q2、Q3、Q4、Q5、Q6,电阻R2、R3、R4、R5和电机M1构成,芯片U1的18脚通过电阻R2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级管Q1的集电极分别依次连接三极管Q3、Q5的基极,并通过电阻R4依次连接三极管Q5、Q6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依次连接三极管Q4、Q6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依次连接三极管Q3、Q4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并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3与芯片U1的16脚连接,三级管Q3、Q5的发射极互相连接并连接电机M1的一端,三极管Q4、Q6的发射极互相连接并连接电机M1的另一端,从而驱动电机M1的工作。
时钟电路65由电容C1、C2、C3和晶振Y1构成,晶振Y1互相并联在芯片U1的9、10脚上,芯片U1的7脚连接电容C3的一端、芯片U1的9脚连接电容C1的一端、芯片U1的10脚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C2、C3的另一端互相连接并与芯片U1的8脚连接,为芯片U1提供时钟信号。
芯片U1的20脚连接电源VCC,芯片U1的21脚通过电容C4与芯片U1的22脚连接并接地GND,芯片U1的20脚与芯片U1的21互相并联;芯片U1的15脚通过电阻R1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并接地GND。
工作时,采样电路63通过第二光敏传感器1探测环境光线,进行白天和夜间的识别,当白天的光强时,第二光敏传感器1将检测到的光强信号输送至芯片U1,使芯片U1处于休眠状态,这时无论采样电路62通过第一光敏传感器2能否接受到机动车后方来的强光,芯片U1将不会开启,使驱动电机M1处于不工作状态。当夜晚时,环境光线暗淡下来后,第二光敏传感器1将检测到的光强信号输送至芯片U1,使芯片U1处于开启状态,这时如果第一光敏传感器2接收到机动车后方来的强光,芯片U1将通过驱动电路64使驱动电机M1工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2)

1.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包括:
一支座,所述支座上具有一用以安装整个内后视镜的球头;
一镜壳;
一安装在所述镜壳前侧的镜圈,所述镜圈与镜壳配合用以固定镜片;
采用大力矩安装在所述支座的球头上的转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镜壳与所述的转板可转动连接,并还包括:
一设置在镜圈或镜壳上的第一光敏传感器,该第一光敏传感器用以探测由机动车后方来的光线;
一设置在镜壳内的控制电路模块,该控制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信号连接,用以处理第一光敏传感器输送过来的数据并由设置在控制电路模块上的驱动端输出,所述控制电路模块通过电线与机动车的电源连接;
设置在镜壳上的第二光敏传感器,该第二光敏传感器用以探测环境光线,所述的第二光敏传感器与控制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
一固定在镜壳内的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镜壳相对于转板,进而通过镜圈带动镜片翻转;
所述镜片为防眩目镜片,该防眩目镜片具有位于镜片正面的第一表面和位于镜片背面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为一与第一表面呈3°10′±10′斜面;第一表面为玻璃本身的反射面,光反射率≤7%,第二表面为镀膜面的反射面,光反射率≥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表面为一与第一表面呈3°10′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转板底部的齿条和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变速齿轮,所述的齿轮与所述的变速齿条啮合,当驱动电机工作时,通过齿轮及齿条,带动所述的镜壳相对于转板进行翻转,进而通过镜圈带动镜片翻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通过转套设置在所述的转板底部的蜗杆和设置在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蜗轮;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当驱动电机工作时,通过蜗轮蜗杆,带动所述的镜壳相对于转板进行翻转,进而通过镜圈带动镜片翻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一大齿轮、一调节拉杆,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中的蜗杆键设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中的蜗轮和大齿轮轴设于镜壳上,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又与大齿轮啮合;所述调节拉杆轴向滑动而法线方向限制地设置于镜壳上,在所述的调节拉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的大齿轮啮合的齿条,而在所述的调节拉杆的中部设置有一圆球;在所述转板的背面设置有一容所述的圆球在其中滚动的轨道,所述轨道中间高、两头低,当调节拉杆在大齿轮的带动下进行轴向移动时,圆球在转板的轨道内滑动,使调节拉杆相对于转板转动,同时带动镜壳相对于转板翻转,进而通过镜圈带动镜片翻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壳上设置有支承调节拉杆的滚珠,以减少调节拉杆轴向运动的摩擦力。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壳上设置有导柱,而在调节拉杆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柱插入导向槽内,调节拉杆在导柱的导引下进行轴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板与镜片之间设置有一压簧,压簧始终压住转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为直流电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转板的上端设置有与镜壳可转动连接的轴头,在镜壳内的顶部设置有轴孔,所述转板上的轴头与镜壳上的轴孔之间铰连。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镜圈或镜壳上的工作状态指示灯,该工作状态指示灯与控制电路模块的驱动端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模块由电源电路(61)、采样电路(62)、采样电路(63)、驱动电路(64)、时钟电路(65)以及芯片U1构成,芯片U1的型号为ATmega8L-8PC;电源电路(61)由熔断器F1、压敏电阻RV、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稳压模块U3和连接件J1构成,连接件J1的2脚通过熔断器F1分别依次连接压敏电阻RV、电容C13和电容C10的一端,并连接到稳压模块U3的Vin端,稳压模块U3的Vout端分别依次连接电容C11和电容C12的一端并连接电源VCC,连接件J1的1脚分别依次连接压敏电阻RV、电容C13、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0的另一端和稳压模块U3的GND端,并连接接地GND;
采样电路(62)由放大器U2B、电容C7、电阻R7、电阻R9和第一光敏传感器构成,放大器U2B的6脚与7脚互相连接,放大器U2B的5脚分别于电容C7和电阻R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和第一光敏传感器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第一光敏传感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第一光敏传感器为一光敏电阻RG1,放大器U2B的7脚接芯片U1的26脚;
采样电路(63)由放大器U2A、电容C6、电阻R6、R8和第二光敏传感器构成,放大器U2A的2脚与1脚互相连接,放大器U2B的3脚分别于电容C6和电阻R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和第二光敏传感器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第二光敏传感器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光敏传感器为一光敏电阻RG2,放大器U2A的1脚接芯片U1的25脚;
驱动电路(64)由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机M1构成,芯片U1的18脚通过电阻R2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级管Q1的集电极分别依次连接三极管Q3、Q5的基极,并通过电阻R4依次连接三极管Q5、Q6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依次连接三极管Q4、Q6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依次连接三极管Q3、Q4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并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3与芯片U1的16脚连接,三级管Q3、Q5的发射极互相连接并连接电机M1的一端,三极管Q4、Q6的发射极互相连接并连接电机M1的另一端,从而驱动电机M1的工作;
时钟电路65由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晶振Y1构成,晶振Y1互相并联在芯片U1的9、10脚上,芯片U1的7脚连接电容C3的一端、芯片U1的9脚连接电容C1的一端、芯片U1的10脚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C2、C3的另一端互相连接并与芯片U1的8脚连接,为芯片U1提供时钟信号;
芯片U1的20脚连接电源VCC,芯片U1的21脚通过电容C4与芯片U1的22脚连接并接地GND,芯片U1的20脚与芯片U1的21互相并联;芯片U1的15脚通过电阻R1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并接地GND。
CN200920292455XU 2009-12-08 2009-12-08 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04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92455XU CN201604584U (zh) 2009-12-08 2009-12-08 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92455XU CN201604584U (zh) 2009-12-08 2009-12-08 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04584U true CN201604584U (zh) 2010-10-13

Family

ID=42949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92455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04584U (zh) 2009-12-08 2009-12-08 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04584U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4605A (zh) * 2011-12-09 2014-06-1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影像显示后视镜及影像显示后视镜系统
CN104276093A (zh) * 2014-10-28 2015-01-1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后视镜的控制系统
CN105329178A (zh) * 2015-11-26 2016-02-17 重庆奥科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内后视镜及其第二透光件安装结构
CN105980212A (zh) * 2014-03-13 2016-09-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车载用显示装置
WO2017024594A1 (zh) * 2015-08-11 2017-02-16 深圳市歌美迪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内后视镜支架系统
CN107554431A (zh) * 2017-07-04 2018-01-09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辆内后视镜反射角度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车辆
CN108016356A (zh) * 2017-12-29 2018-05-11 宁波汇铭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汽车内后视镜
CN110015237A (zh) * 2019-05-06 2019-07-16 爱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能自动调节角度的防眩目内后视镜
CN110087949A (zh) * 2017-01-04 2019-08-02 金泰克斯公司 用于全显示镜的机械倾斜
CN112631185A (zh) * 2020-12-26 2021-04-09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智能镜片夹的控制系统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4605B (zh) * 2011-12-09 2016-11-09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影像显示后视镜及影像显示后视镜系统
CN103874605A (zh) * 2011-12-09 2014-06-1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影像显示后视镜及影像显示后视镜系统
CN105980212A (zh) * 2014-03-13 2016-09-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车载用显示装置
CN105980212B (zh) * 2014-03-13 2019-03-1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车载用显示装置
CN104276093A (zh) * 2014-10-28 2015-01-1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后视镜的控制系统
WO2017024594A1 (zh) * 2015-08-11 2017-02-16 深圳市歌美迪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内后视镜支架系统
CN105329178A (zh) * 2015-11-26 2016-02-17 重庆奥科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内后视镜及其第二透光件安装结构
CN110087949A (zh) * 2017-01-04 2019-08-02 金泰克斯公司 用于全显示镜的机械倾斜
CN110087949B (zh) * 2017-01-04 2022-07-12 金泰克斯公司 用于全显示镜的机械倾斜
CN107554431A (zh) * 2017-07-04 2018-01-09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辆内后视镜反射角度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车辆
CN107554431B (zh) * 2017-07-04 2019-08-27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辆内后视镜反射角度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车辆
CN108016356A (zh) * 2017-12-29 2018-05-11 宁波汇铭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汽车内后视镜
CN108016356B (zh) * 2017-12-29 2023-11-28 宁波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汽车内后视镜
CN110015237A (zh) * 2019-05-06 2019-07-16 爱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能自动调节角度的防眩目内后视镜
CN112631185A (zh) * 2020-12-26 2021-04-09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智能镜片夹的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04584U (zh) 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
CN101716913B (zh) 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
CN202608667U (zh) 一种自动防眩内后视镜
CN205523978U (zh) 一种汽车自动调整后视镜
CN213619539U (zh) 一种置于后视镜内的可调节汽车辅助照明装置
CN207106324U (zh) 车灯照明装置、车灯总成及汽车
CN201268270Y (zh) 车载智能控制摄像头
CN1843806A (zh) 一种汽车安全控制装置
CN208652422U (zh) 一种电瓶车用可调节照射角度的led照明灯
CN201694105U (zh) 防眩目内后视镜
CN206812894U (zh) 汽车变道盲区报警信号控制装置
CN2841419Y (zh) 汽车自动防眩后视镜
CN105059193A (zh) 一种带有前视功能外装式汽车后视镜
CN205819073U (zh) 一种消除盲区带显示屏的后视镜系统
CN205440169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防炫目车内后视镜
CN210062824U (zh) 能自动调节角度的防眩目内后视镜
CN2837877Y (zh) 一种汽车防眩目后视镜
CN208801923U (zh) 一种用于大型车辆以减少交通意外的设备
CN208789593U (zh) 新能源汽车专用后视镜
CN101850744A (zh) 防眩目内后视镜
CN111731421A (zh) 一种具有可改变采光角度的供电装置的自行车
CN209079770U (zh) 防炫目后视镜
CN215174436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隧道灯
CN208164892U (zh) 一种施工机械的覆盖物组装体装置
CN108896057B (zh) 一种具有夜间投影功能的汽车导航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