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72298U - 用于车辆的气囊垫的系带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气囊垫的系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72298U
CN201472298U CN200920150793XU CN200920150793U CN201472298U CN 201472298 U CN201472298 U CN 201472298U CN 200920150793X U CN200920150793X U CN 200920150793XU CN 200920150793 U CN200920150793 U CN 200920150793U CN 201472298 U CN201472298 U CN 2014722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nulum
twist
air bag
lateral parts
bag cush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5079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K·金
S·G·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phi Korea LLC
Autoliv Development AB
Original Assignee
Delphi Korea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phi Korea LLC filed Critical Delphi Korea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722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7229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2Internal tether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车辆的气囊垫的系带,具体而言,一种用于车辆的乘客气囊垫的系带包括第一抗扭曲部分和第二抗扭曲部分,该第一抗扭曲部分和第二抗扭曲部分沿由气体发生器展开的系带的展开方向在系带的两个侧面上形成,使得系带的两个侧面部分的厚度增大。因为当系带展开时,由于上述结构系带没有扭曲或折叠,所以阻止了气囊垫错误地展开。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气囊垫的系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车辆的气囊垫的系带(tether)。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车辆的气囊垫的系带,其中,使系带的厚度在系带的两侧部分增加,从而可以防止系带扭曲,该系带使与乘客的身体接触的气囊垫前面部分与氮气(N2)从气体发生器中注入其中的气囊垫后面部分连接。
背景技术
通常,出于碰撞时的安全性原因,车辆中设有限制乘客和驾驶员的安全带,以便减弱施加在乘客的身体上的减速度。在碰撞时,安全带防止乘客被弹出车辆,同时防止乘客遭受二次碰撞并减弱施加到乘客上的冲击。
除了安全带以外,车辆还设有在碰撞时在驾驶员和方向盘之间或乘客席中的乘客和仪表板之间立即膨胀气囊,以减弱碰撞中发生的冲击对驾驶员或乘客造成的伤害的气囊模块。
图1是示意地显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气囊模块的透视图。如图1中所示,用于车辆的乘客气囊模块100包括气体发生器110、气囊垫120和系带130。气体发生器110在引爆剂爆炸时产生氮气(N2)。气囊垫120由气体发生器110中产生的氮气通过展开部分而膨胀并展开。系带130使与乘客的身体接触的气囊垫120的前面部分和N2从气体发生器120中注入其中的气囊垫120的后面部分连接。
气囊模块进一步包括冲击传感器(未示出)和电子控制模块(未示出)。冲击传感器安装在仪表板中,以在车辆的架驶速度突然减慢或重力加速度达到设定值时产生冲击信号。电子控制模块根据冲击信号引爆气体发生器110的引爆剂。
气囊模块100的气体发生器110包括在气体发生器110的引爆剂点燃时产生N2的气体产生剂,而系带130在其绕着气体发生器110的状态下由氮气展开。
为了不变地保持气囊垫120的展开长度,系带130包括将系带130的一端固定在气囊垫120的后面部分上的第一支承部分131a,以及将系带130的另一端固定在气囊垫120的前面部分上的第二支承部分131b。
关于具有上述结构的气囊模块100的操作,当由于正面碰撞而使车辆的驾驶速度突然减慢时,冲击传感器检测出现在正面碰撞中的冲击,并且产生冲击信号。
这时,电子控制模块识别冲击信号,所以电子控制模块点燃气体发生器110的引爆剂,以燃烧气体发生器110的气体产生剂,从而使得气体产生剂迅速产生氮气。当从形成于气体发器110中的排气口111向气囊垫120的注气口121移动时,氮气使气囊垫120朝乘客膨胀并展开。
展开的气囊垫120与乘客接触,以部分地吸收冲击。此外,当展开的气囊垫120与乘客的头部或胸部由于惯性而相撞时,迅速地通过气囊垫120的排气孔排出气囊垫120的N2,以减弱施加到乘客的前面部分的冲击。
因此,有效地减弱了在车辆的碰撞中施加到乘客上的冲击力,从而可以减小二次碰撞,即车辆的其它构件和乘客的身体之间的碰撞。
然而,当绕在气体发生器上的系带130由N2展开时,系带130不能朝乘客成直线地展开,但可以由于气体发生器和系带之间的摩擦的增大而成螺旋形地展开。此外,当系带130成螺旋形地展开时,系带130可能会扭曲,从而减小了气囊垫的展开长度,而且由于气囊垫的展开长度的减小使得在乘客的前面的冲击吸收作用减小。因此气囊垫可能会不正常地展开。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出现在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了本实用新型,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气囊垫的系带,该系带能够通过增大系带的两侧部分上的系带的厚度来防止系带在展开时由于系带和气体发生器之间的摩擦而被扭曲。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气囊垫的系带,该系带能够通过折叠与气体发生器接触的系带表面的两个侧面,且通过缝合系带表面的两个侧面来防止系带在从气体发生器中释放时被扭曲。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气囊垫的系带,该系带能够通过以规则的间隔切割折叠部分来增加形成于系带的两个侧面上的折叠部分的附着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系带绕在安装在仪表板中的气体发生器上,仪表板设置在车辆的乘客席一侧上,以限制由气体发生器中产生的气体展开和膨胀的气囊垫,而且该系带与气囊垫的内表面的两个侧面连接,该系带包括第一抗扭曲部分和第二抗扭曲部分,这两个抗扭曲部分沿系带的通过气体发生器展开的展开方向设置在系带的两个侧面部分上,从而使得在系带的两个侧面部分上增大系带的厚度。
如上所述,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确定气囊垫的展开形状的系带的两个侧面部分按照预定的宽度折叠且缝合,从而可以在气囊模块展开和膨胀时防止系带振动和折叠。此外,系带的展开长度没有减小,因为不存在扭曲和折叠,从而可以正确地展开且膨胀气囊垫。当气囊垫朝乘客正确地展开且膨胀时,可以减弱施加到乘客上的冲击。
附图说明
根据结合附图的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其它优点,其中:
图1是示意地显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车辆的乘客气囊模块的透视图;
图2是示意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乘客气囊模块的透视图;
图3是示意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乘客气囊模块的系带的局部透视图;
图4是示意地显示了图3的系带的第一抗扭曲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5是示意地显示了图3的系带的第二抗扭曲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6是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乘客气囊模块的气囊垫的系带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7是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乘客气囊模块的气囊垫的系带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8是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囊垫和系带的展开形状的视图;以及
图9A至9F是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囊垫的展开过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系带的两个侧面部分按照预定的宽度折叠且缝合,以增大两个侧面部分的厚度,从而沿直线方向朝乘客展开缠绕气体发生器的系带,而不会有扭曲部分。沿系带的展开方向缝合系带,而且以至少两条线形成针脚,从而使得系带的折叠部分不会有波纹。此外,为了增大折叠部分的附着力,以预定的间隔形成切割部分,以防止系带不扭曲。因此,可以正确地展开且膨胀气囊垫。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图2是示意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乘客气囊模块1的透视图,图3是示意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乘客气囊模块1的系带30的局部透视图。
如图2和3中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乘客气囊模块1安装在面向乘客席而安装的仪表板的前表面的上内部分处。
乘客气囊模块1设计成在冲击传感器检测到车辆的正面碰撞或尾端碰撞时,在安装在仪表板的前表面的上内部分处的气体发生器壳体中的引爆剂爆炸时产生氮气(N2)。
乘客气囊模块1包括产生N2的气体发生器10,由N2展开且膨胀的气囊垫20,以及适当地保持气囊垫20的展开形状和长度的系带30。
气体发生器10设计成以便根据冲击传感器检测到的关于冲击能的冲击信号来点燃气体发生器的引爆剂。此外,气体发生器10在其中设有用于产生N2的气体产生剂,且气体发生器10在其中心部分上设有排气口11,以将N2注入气囊垫20中。
气囊垫20包括前面部分,该前面部分具有与乘客的头部和胸部接触的足够的尺寸,从而可以保护乘客的头部和胸部不受车辆碰撞中的冲击的伤害。气囊垫20包括后面部分,该后面部分设有接收从气体发生器10的排气口11排出的N2的注气口21。
必须按照仪表板和乘客之间的距离来展开气囊垫20。气囊垫20包括系带30,系带30使与乘客的身体接触的气囊垫20的前面部分和将来自气体发生器10的N2接收进气囊垫20内的气囊垫20的后面部分连接,从而可以适当地保持气囊垫20的展开长度和形状。
另外,系带30包括允许系带30的一端通过缝合而固定在气囊垫20的后面部分上的第一支承部分31a,以及允许系带30的另一端通过缝合而固定在气囊垫20的前面部分上的第二支承部分31b。
绕在气体发生器10上且安装在气囊垫20中的系带30可以被自由地弯曲,且可以充当包括与气囊垫20的材料相同或不同的材料的隔板。
此外,系带30包括第一抗扭曲部分33和第二抗扭曲部分35,通过以预定的宽度折叠系带的两个侧面部分来形成第一抗扭曲部分33和第二抗扭曲部分35,以增大系带30的两个侧面部分的厚度,从而防止系带30在展开时扭曲或折叠。
第一抗扭曲部分33和第二抗扭曲部分35沿系带30的展开方向折叠。详细而言,通过以预定的宽度折叠系带30的一个侧面部分,且通过缝合来固定系带的折叠部分来形成第一抗扭曲部分33,并且通过以预定的宽度折叠系带30的另一个侧面部分,且通过缝合来固定系带的折叠部分来形成第二抗扭曲部分35。
在缝合系带30的一个折叠部分时,沿系带30的展开方向至少形成两条第一缝合线33a。为了增加第一抗扭曲部分33的固定程度,至少形成两条第一缝合线33a,而且缝合线的针脚可以在每条缝合线上相互偏移。
在缝合系带30的另一个折叠部分时,沿系带30的展开方向形成至少两条第二缝合线35a。为了增加第二抗扭曲部分35的固定程度,至少形成两条第二缝合线35a,而且缝合线的针脚可以在每条缝合线上相互偏移。
以下,将示意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乘客气囊模块1的操作过程。
首先,当车辆的驾驶速度突然减速,使得重力加速度变成预置值时,冲击传感器产生用于检测到的冲击的冲击信号,从而将冲击信号传送到电子控制模块,且电子控制模块引爆气体发生器10的引爆剂。
然后,由于引爆剂的爆炸,N2通过排气口11注入气囊垫20的注气口21中,且通过N2使气囊垫20从仪表板朝乘客展开且膨胀。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乘客气囊模块1中,沿气囊垫20的展开方向折叠和缝合系带30的两个侧面部分,从而当系带30被N2展开时,系带30不会被扭曲或折叠。
因此,由于系带30的两个侧面部分变得比系带30的中心部分厚,所以当系带30被N2展开时,绕在气体发生器10上的系带30不会被扭曲或折叠。可以通过防止系带的展开长度由于扭曲和折叠而减小来提高对乘客的保护效率。此外,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发生器10的气体压力和系带30来根据其设计正确地展开气囊垫20,以阻挡乘客,从而保护乘客不受冲击的伤害。图4是示意地显示了图3的系带30的第一抗扭曲部分33的放大透视图,而图5是示意地显示了图3的系带30的第二抗扭曲部分35的放大透视图。
如图4中所示,以预定的宽度折叠系带30的一个侧面部分,且将系带30的一个折叠部分缝入至少两条缝合线33a中,以形成第一抗扭曲部分33。此外,为了在系带30被折叠至少两次时防止系带30在折叠线L1周围分层,沿折叠线L1以预定的间隔形成第一切割部分37c。由于形成于第一切割部分37c之间的第一连接部分37a,可以容易地完成缝合过程。
以预定的宽度折叠系带30的另一个侧面部分,且将系带30的另一个折叠部分缝入至少两条缝合线35a中,以形成第二抗扭曲部分35。此外,为了在系带30被折叠至少两次时防止系带30在折叠部分处分层,沿折叠线L2以预定的间隔形成第二切割部分37d。由于形成于第二切割部分37d之间的第二连接部分37b,可以容易地完成缝合过程。
当制造系带30时,通过预定宽度将系带30的宽度切割得被传统技术的宽度更宽,然后折叠系带30的两个侧面部分,从而形成第一抗扭曲部分33和第二抗扭曲部分35。
第一抗扭曲部分33和第二抗扭曲部分35防止系带30的折叠部分有波纹,而且在通过缝合折叠部分形成第一缝合线33a和第二缝合线33b时,增大折叠部分上的附着力。
图6是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乘客气囊模块1的系带30的一部分的视图。
参照图6,可以通过以预定的宽度折叠系带30的两个侧面部分,且使用粘合剂A粘接系带30的折叠部分来形成第一抗扭曲部分33和第二抗扭曲部分35。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形成第一抗扭曲部分33和第二抗扭曲部分35,系带30的宽度切割得比传统技术的宽度更宽,并且折叠系带30的两个侧面部分。然后,系带30的折叠部分通过使用粘合剂A而粘接,使得系带30的折叠部分相互固定在一起。随后,为了防止系带30的粘接部分分层,从而将粘接部分相互粘接在一起,沿第一折叠线L1和第二折叠线L2以预定的间隔形成第一切割部分37c和第二切割部分37d。
当系带30的折叠部分被粘接时,形成于第一切割部分37c和第二切割部分37d之间的第一连接部分37a和第二连接部分37b防止系带30分层,并且通过第一切割部分37c和第二切割部分37d增强系带30的折叠部分处的附着力。
图7是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乘客气囊垫的系带30的一部分的视图。
参照图7,可以通过以预定的厚度将涂层物质C施加到系带30的两个侧面部分上来形成第一抗扭曲部分33和第二抗扭曲部分35。
当第一抗扭曲部分33和第二抗扭曲部分35形成时,不需要将系带30的宽度切割得大于之前的实施例的宽度。此外,不需要折叠系带30的两个侧面部分,以及进一步粘接和切割系带30的折叠部分,使得折叠部分不会分层,而是相互固定在一起。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图8是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囊垫20和系带30的展开形状的视图。如图8中所示,系带30适当地保持固定地围绕气体发生器10的气囊垫20的展开长度。
在这种情况下,在将系带30绕在安装在气囊壳体的外面部分的一侧上的气体发生器10上之后,系带30的两个侧面部分固定地缝合或粘接到气囊垫20中。
气囊垫20折叠若干次,且容纳在气囊壳体中,而且气囊壳体设置在车辆的乘客席侧的仪表板中。气囊垫20折叠成与气体发生器10的上面部分平行,且第二部分折叠成与气体发生器10的侧面部分平行。
图9A至9F是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囊垫20的展开过程的视图。如图9A至9F中所示,当冲击过度地施加到车辆上时,气囊模块1被操作。
首先,从气体发生器10排出的气体被注入气囊垫20中,从而使得气囊垫20朝乘客膨胀。这时,气囊垫20的展开长度由系带30适当地保持,且气囊垫20按照系带30的长度朝乘客膨胀,从而减弱了施加到乘客上的冲击。
详细而言,图9A显示了膨胀气囊垫20的初始过程。如图9A中所示,气囊垫20向上展开,以与车辆的挡风玻璃接触。此后,如图9B中所示,在气囊垫20膨胀时,气囊垫20沿着仪表板的表面朝乘客的下半身展开。
因为系带30在其两个侧面部分上折叠,所以可以降低气囊垫20朝乘客展开的速度。如图9C中所示,由于系带30的两个侧面部分在挡风玻璃侧处折叠,所以气囊垫20的展开速度按照从气体发生器30中释放系带30的速度降低。
如图9A至9F中所示,降低气囊垫20朝乘客展开的速度,以防止乘客由于气囊垫20而受到伤害。此外,分散施加到挡风玻璃上的负载,以防止挡风玻璃受损。
虽然已经出于说明性目的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不偏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添加和替换是可行。

Claims (7)

1.一种具有抗扭曲功能的用于车辆的乘客气囊垫的系带,所述系带绕在安装在设置于车辆的乘客席一侧的仪表板中的气体发生器上,以限制由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展开且膨胀的气囊垫,且所述系带与气囊垫的内表面的两个侧面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带包括:
第一抗扭曲部分和第二抗扭曲部分,其沿通过气体发生器展开的所述系带的展开方向设置在所述系带的两个侧面部分上,从而在所述系带的两个侧面部分上增大所述系带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带,其特征在于,通过沿所述系带的所述展开方向折叠所述系带的一个侧面部分,且缝合所述系带的一个折叠部分来形成所述第一抗扭曲部分,并且通过沿所述系带的所述展开方向折叠所述系带的另一个侧面部分,且缝合所述系带的另一个折叠部分来形成所述第二抗扭曲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扭曲部分和所述第二抗扭曲部分以至少两条缝合线缝合,且所述缝合线的针脚在每条缝合线上相互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带,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抗扭曲部分和所述第二抗扭曲部分的第一折叠线和第二折叠线,以预定的间隔形成第一切割部分和第二切割部分以及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带,其特征在于,通过沿所述系带的所述展开方向折叠所述系带的一个侧面部分,且通过使用粘合剂粘接所述系带的一个折叠部分来形成所述第一抗扭曲部分,并且通过沿所述系带的所述展开方向折叠所述系带的另一个侧面部分,且通过使用粘合剂粘接所述系带的另一个折叠部分来形成所述第二抗扭曲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带,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抗扭曲部分和所述第二抗扭曲部分的第一折叠线和第二折叠线,以预定的间隔形成第一切割部分和第二切割部分以及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带,其特征在于,通过沿所述系带的所述展开方向,以预定的厚度将涂层物质施加到所述系带的一个侧面部分上来形成所述第一抗扭曲部分,并且通过沿所述系带的所述展开方向,以预定的厚度将涂层物质施加到所述系带的另一个侧面部分上来形成所述第二抗扭曲部分。
CN200920150793XU 2008-05-09 2009-05-08 用于车辆的气囊垫的系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7229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043419 2008-05-09
KR1020080043419A KR100990030B1 (ko) 2008-05-09 2008-05-09 차량용 조수석 에어백 쿠션의 테더 꼬임 방지 구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72298U true CN201472298U (zh) 2010-05-19

Family

ID=40873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5079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72298U (zh) 2008-05-09 2009-05-08 用于车辆的气囊垫的系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950694B2 (zh)
EP (1) EP2119604B1 (zh)
KR (1) KR100990030B1 (zh)
CN (1) CN201472298U (zh)
AT (1) ATE505370T1 (zh)
DE (1) DE602009001040D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9239A (zh) * 2010-11-02 2013-07-03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用于车辆帘式安全气囊的反扭曲装置
CN112536846A (zh) * 2020-11-21 2021-03-23 浙江牛利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抗静电尼龙扎带生产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CN114126930A (zh) * 2019-08-07 2022-03-0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乘员约束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1184B2 (ja) * 2011-08-22 2015-10-07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伸張部材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EP3181412B1 (en) * 2014-02-20 2018-08-08 Dalphi Metal España, S.A. Airbag
JP6822921B2 (ja) * 2017-08-14 2021-01-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歩行者保護エアバッグ
US11479204B1 (en) * 2021-07-01 2022-10-25 ZF Passive Safety Systems US Inc. Airbag with reinforced teth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0905A (en) * 1995-03-28 1996-11-05 Morton International, Inc. Airbag tether attachment
EP0771694A2 (en) * 1995-11-03 1997-05-07 Morton International, Inc. Airbag tether and attachment seam
DE20106593U1 (de) * 2001-04-17 2001-07-26 Griebe, Oliver, 46414 Rhede Textilstreifenvorhang für Autowaschanlagen
US7055858B2 (en) * 2002-04-01 2006-06-06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device
US7404572B2 (en) * 2003-03-24 2008-07-29 Key Safety Systems, Inc Curtain air bag
GB2403457A (en) 2003-06-30 2005-01-05 Autoliv Dev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n air-bag
US7621561B2 (en) * 2006-03-07 2009-11-2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Simplified restraining tether system for use with a vehicle air bag system
WO2007145551A1 (en) 2006-06-16 2007-12-2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nti-twist airbag in belt
JP4840157B2 (ja) * 2007-01-24 2011-12-2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524622B2 (en) * 2009-04-10 2013-09-03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Skin material of vehicle interior equip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9239A (zh) * 2010-11-02 2013-07-03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用于车辆帘式安全气囊的反扭曲装置
CN114126930A (zh) * 2019-08-07 2022-03-0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乘员约束装置
CN114126930B (zh) * 2019-08-07 2023-04-28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乘员约束装置
CN112536846A (zh) * 2020-11-21 2021-03-23 浙江牛利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抗静电尼龙扎带生产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CN112536846B (zh) * 2020-11-21 2022-04-29 浙江牛利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抗静电尼龙扎带生产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505370T1 (de) 2011-04-15
US20090295137A1 (en) 2009-12-03
EP2119604B1 (en) 2011-04-13
KR100990030B1 (ko) 2010-10-26
US7950694B2 (en) 2011-05-31
KR20090117393A (ko) 2009-11-12
DE602009001040D1 (de) 2011-05-26
EP2119604A1 (en) 2009-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72298U (zh) 用于车辆的气囊垫的系带
CN201566582U (zh) 用于车辆中的具有系带保持器的乘客气囊垫
CN101389510B (zh) 安全气囊装置
CN104108366B (zh) 车辆气囊
JP2017516702A (ja) 個別膨張式二段クッションエアバッグ
CN114096441A (zh) 环绕的安全气囊组件
KR20050017520A (ko) 에어백 장치
CN108032829A (zh) 一种汽车座椅侧气囊设置结构
KR101260979B1 (ko) 에어백 쿠션 고정용 부직포 커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에어백시스템
KR101260978B1 (ko) 에어백 쿠션 고정용 커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에어백 시스템
KR100512854B1 (ko) 자동차용 조수석 에어백
KR100707889B1 (ko) 차량용 에어백의 쿠션 어셈블리
KR101326941B1 (ko) 차량용 조수석 에어백
KR19990009324U (ko) 에어백 쿠션의 테더 결합구조
KR100510358B1 (ko) 자동차용 운전석 에어백
KR20030026468A (ko) 자동차용 테더 및 벤트홀 연결형 에어백 쿠션
CN201494399U (zh) 汽车安全气囊装置
KR20030096522A (ko) 간헐고정부가 구비된 에어백 커버
KR100512853B1 (ko) 자동차용 운전석 에어백
KR19990004427U (ko) 에어백 쿠션의 테더 재봉구조
KR19990004438U (ko) 에어백 쿠션의 테더 재봉구조
KR19990037719U (ko) 에어백 쿠션의 테더
KR19990004439U (ko) 에어백 쿠션의 테더 재봉구조
JPH04100950U (ja) エアバツグ装置
KR20030096990A (ko) 듀얼 인플레이터를 구비한 에어백 시스템의 테더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AUTOLIV DEV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ELPHI KOREA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DELPHI KOREA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DELPHI KOREA CORP.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GYEONGGI-DO, SOUTH KOREA TO: VARGARDA, SWEDEN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Delphi Korea Corp.

Address before: South Korea Gyeonggi Do Yongin

Patentee before: Delphi Korea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2

Address after: Sweden Wogaerda

Patentee after: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Delphi Korea Corp.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