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40343Y -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40343Y
CN201240343Y CNU2008200951562U CN200820095156U CN201240343Y CN 201240343 Y CN201240343 Y CN 201240343Y CN U2008200951562 U CNU2008200951562 U CN U2008200951562U CN 200820095156 U CN200820095156 U CN 200820095156U CN 201240343 Y CN201240343 Y CN 20124034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fixed mount
groove
collision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951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庆魁
尚小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951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4034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4034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4034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包括固定架,与固定架相配合的盖体,还包括一缓冲装置,所述固定架和盖体通过所述缓冲装置相连接;所述固定架两端设有凹槽;所述盖体的部分边缘直接或间接抵压在所述固定架的凹槽上。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所述技术方案,达到四重吸能的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在短时间内消耗和吸收大量碰撞能量的结构装置。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乘员和车辆设备的安全。同时具有安装方便,所需空间小,重量相对较轻,具有可拆卸性,易于互换,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属于一种机动车辆发生碰撞时使车辆得到保护,减小损坏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公路运行的车辆密度大,交通道路拥挤,汽车尾随的间隔越来越小,加上天气的变化,碰撞事故经常发生,虽然车辆前后都设有保险杠,但仍不能避免或减小车辆碰撞时的损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关于汽车防撞装置的专利很多,公开号为CN2688553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保险杠前伸式汽车自动防撞安全装置,由微电脑控制系统和液压缓冲后座系统组成,微电脑控制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测距机、报警器、刹车和防撞控制器组成,液压缓冲后座系统主要有两个内部带有节制装置的阻退机和防撞保险杠组成,两者通过控制器作用下的刹车压力继电器和防撞压力继电器连接。
公开申请号为CN158347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保险杠前伸式汽车液压缓冲自动防撞安全技术,汽车减速、致动以及保险杠主动前伸防撞是在汽车智能化微电脑控制系统作用下自动进行的。
现有技术中有关汽车防碰撞的结构大都采用液压系统和微电脑控制系统,其结构复杂,需要单独提供能源,成本高,汽车防碰撞结构安全性效果不尽理想,仍然有较大提高汽车碰撞结构安全性的发展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在短时间内消耗和吸收大量碰撞能量的结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包括固定架,与固定架相配合的盖体,还包括一缓冲装置,所述固定架和盖体通过所述缓冲装置相连接。所述固定架两端分别设有凹槽;所述盖体的部分边缘直接或间接抵压在所述固定架的凹槽上。所述盖体的部分边缘与所述固定架凹槽相配合的部分为一楔形端口,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楔形端口的最窄部分而小于所述楔形端口的最宽部分,所述凹槽内装有至少一根弹性件。所述盖体的非配合边缘,即没有直接或间接抵压在所述凹槽的部分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凹口,所述盖体在一定的压力下可以沿凹口内凹。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所述技术方案,省去了微电脑控制及液压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所需空间小,重量相对较轻,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同时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一缓冲装置,当发生碰撞时能够在短时间内消耗和吸收大量碰撞能量,有效的保护了乘员和车辆设备的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盖体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对缓冲装置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架1、与固定架1相配合的盖体2、缓冲装置3、弹性件4、安装孔5,所述固定架1两端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内装有至少一个弹性件4,优选为弹簧。所述弹性件4可以沿其弹性伸缩方向装入凹槽6中,所述弹性件4的实际个数取决于凹槽6的长度。所述固定架1与所述盖体2通过所述缓冲装置3相连接,所述盖体2的部分边缘直接或间接抵压在所述固定架1的凹槽6上,所述盖体2的部分边缘与所述固定架凹槽6相配合的部分,即直接或间接抵压在所述固定架凹槽6上的部分,为一楔形端口7,如图2、3所示,所述凹槽6的宽度大于所述楔形端口7的最窄部分7a而小于所述楔形端口7的最宽部分7b,如图4所示,当所述楔形端口7被压入凹槽6时,楔形端口7的最窄部分7a会被顺利压入凹槽6内,随着压力的逐渐增大,楔形端口7的其余部分会被强行压入凹槽6中,这样就会导致凹槽6被扩充,使得凹槽6的内壁膨胀做功吸收部分能量。
所述盖体2的非配合边缘,即没有直接或间接抵压在所述凹槽6上的部分,沿盖体2的周壁内凹,与所述盖体2的配合边缘一起形成至少一个沿盖体周壁分布的凹口,该凹口可以为矩形、弧形或者半圆形,当碰撞时的冲击力把盖体压向固定架的时候,一方面,盖体2的配合边缘会被压入凹槽6内,另一方面,盖体2会沿周壁上凹口的方向内凹,这样,盖体2内凹时会缓冲部分冲击力,吸收部分能量。根据各个部件性能的要求,固定架1和盖体2的材料采用与碳素结构钢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能的材料,优选地,采用碳素结构钢Q235A;
所述盖体1的两相对侧面上分别设有一排小孔,所述小孔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固定架1的两相对侧面上也分别设有与盖体2上的小孔对应的一排小孔,所述缓冲装置3通过所述两排小孔把固定架1和盖体2连接起来。如图1、5所示,所述缓冲装置可以为弹簧、缓冲垫、缓冲圈以及其他弹性件,优选地,所述缓冲装置3为一半圆或弧形缓冲圈,其两端分别设有挡圈8。所述缓冲装置3一端安装在盖体2上的小孔内,另一端安装在与盖体2上小孔相对应的固定架1上的小孔内。通过这种方式,当冲击力压向盖体2时,盖体2会把冲击传到缓冲装置3上,因此缓冲装置3会被压缩,吸收部分缓冲能量。缓冲装置3的材料采用与弹簧钢相同或相似性能的其他材料,优选地,采用弹簧钢65Mn。整个碰撞吸能装置通过固定架上设有的安装孔5联结在汽车的车身或底盘上。
具体工作过程:当车辆发生碰撞或撞击,碰撞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盖体2将压缩缓冲装置3,缓冲装置3逐渐变形并且大量消耗和吸收能量,一直持续到盖体2接触到固定架1,碰撞继续,一方面,盖体2抵压在固定架凹槽6上的部分边缘会被压入凹槽6内,从而压缩弹性件4,弹性件4受到压缩会大量吸收碰撞能量,弹性件4的材料也采用与弹簧钢相同或相似性能的其他材料,优选地,采用弹簧钢65Mn。同时,由于盖体2边缘的继续压入,导致凹槽6被扩充,使得凹槽6的内壁膨胀做功吸收部分能量。另一方面,盖体2的部分边缘被压入凹槽6的同时,盖体2会沿非配合边缘上的凹口发生变形而内凹,这样,盖体2内凹时会缓冲部分冲击力,吸收部分能量。同时缓冲装置3还将进一步变形消耗碰撞能量。
以上,由于盖体2、缓冲装置3和凹槽6材料的特殊性,其在变形后不能恢复,防止对乘员造成二次伤害。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四重吸能功能,即缓冲装置3变形吸能,弹性件4受压缩吸能,固定架凹槽6变形吸能,盖体2变形吸能。通过四重吸能,碰撞能量被大量吸收,有效地保护了乘员和车辆设备的安全,效果理想。而且碰撞后的汽车可以轻易卸下该结构,因而降低了汽车碰撞后的维修费用,适用于各类汽车的正面和尾部碰撞。

Claims (9)

1、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包括固定架(1),与固定架(1)相配合的盖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缓冲装置(3),所述固定架(1)和盖体(2)通过所述缓冲装置(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两端分别设有凹槽(6),所述盖体(2)的部分边缘直接或间接抵压在所述固定架(1)的凹槽(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的部分边缘与所述固定架凹槽(6)相配合的部分为一楔形端口(7),所述凹槽(6)的宽度大于所述楔形端口(7)的最窄部分(7a)而小于所述楔形端口的最宽部分(7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6)内装有至少一个弹性件(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的非配合边缘沿壁内凹,形成至少一个沿盖体周壁分布的凹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的两相对侧面上分别设有一排小孔,所述固定架(1)的两相对侧面上也分别设有与所述盖体上小孔对应的一排小孔,所述缓冲圈(3)通过所述两排小孔把固定架(1)和盖体(2)连接起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3)为半圆形或弧形弹性件,其两端分别设有挡圈(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3)一端安装在盖体(2)上的小孔内,另一端安装在与盖体(2)上小孔相对应的固定架(1)上的小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上还设有将整个吸能装置联结在车身或底盘上的安装孔(5)。
CNU2008200951562U 2008-07-01 2008-07-01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4034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951562U CN201240343Y (zh) 2008-07-01 2008-07-01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951562U CN201240343Y (zh) 2008-07-01 2008-07-01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40343Y true CN201240343Y (zh) 2009-05-20

Family

ID=40713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95156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40343Y (zh) 2008-07-01 2008-07-01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40343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2935A (zh) * 2018-03-26 2018-07-24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吸能搁脚板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2935A (zh) * 2018-03-26 2018-07-24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吸能搁脚板及车辆
CN108312935B (zh) * 2018-03-26 2020-07-07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吸能搁脚板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70864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前防撞梁
CN105172720A (zh) 一种多重缓冲的汽车保险杠装置
CN205168397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213676602U (zh) 一种车辆安全的缓冲防撞装置
CN203126734U (zh)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N201343009Y (zh) 车辆行人保护装置
CN201240343Y (zh)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N2260740Y (zh) 汽车碰撞阻尼减震装置
CN100999212A (zh) 智能缓冲式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CN210760623U (zh) 一种双大梁高抗碰撞汽车
CN201300800Y (zh) 一种平头汽车防碰撞驾驶室装置
CN202499100U (zh) 一种货车防追尾多级缓冲防撞装置
CN203666570U (zh) 缓冲式汽车用前保险杠
CN2625212Y (zh) 分层缓冲式汽车保险杠
CN203032592U (zh) 一种新型安全防护保险杠
CN202219767U (zh) 吸能型汽车保险杠
CN202294637U (zh) 用于chb011的后保险杠横梁
CN211281240U (zh) 高强度耐候型商务车用扰流板
CN104276119A (zh) 分级减震式汽车保险杠装置
CN105083181A (zh) Epp汽车保险杠
CN211139237U (zh)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
CN219749752U (zh) 一种车辆防撞保护装置
CN110606036A (zh) 一种双大梁高抗碰撞汽车
CN220096309U (zh) 一种兼顾前部对碰和行人车辆碰撞的前保险杠系统
CN215154430U (zh) 一种轿车前部碰撞吸能缓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