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12935A - 吸能搁脚板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吸能搁脚板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12935A
CN108312935A CN201810251080.6A CN201810251080A CN108312935A CN 108312935 A CN108312935 A CN 108312935A CN 201810251080 A CN201810251080 A CN 201810251080A CN 108312935 A CN108312935 A CN 108312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toe board
energy
crumple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510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12935B (zh
Inventor
王振强
王勇辉
王鹏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5108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129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12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12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129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129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foot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吸能搁脚板及车辆,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该吸能搁脚板包括第一搁脚板和第二搁脚板,所述第一搁脚板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搁脚板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溃缩吸能机构,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内。本发明提供的吸能搁脚板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溃缩吸能机构,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内。当发生正面高速碰撞时,第二搁脚板受到车辆前围传递冲击第一搁脚板上部分受到驾驶员左脚部的踩踏,此时第一搁脚板向下移动,增大脚部与第一搁脚板之间的空间,降低对驾驶员脚部的冲击,大大减小对驾驶员小腿的伤害。

Description

吸能搁脚板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能搁脚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型上使用的是硬塑料块或泡沫块,硬塑料块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但不具备溃缩吸能的功能;泡沫块虽有吸能的作用,但吸能效果较小,对小腿保护效果不佳,这样的话就会带来几个问题:
如果驾驶员左脚处搁脚板是硬塑料块,虽然能够起到支撑脚掌的作用,在正面碰撞时,硬塑料块不会吸能溃缩,能量全部传递到驾驶员的左脚掌及左小腿上,对驾驶员左侧小腿直接造成伤害。
如果驾驶员左脚处搁脚板是泡沫块,能够起到脚掌支撑的作用,发生正面碰撞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吸能作用,但吸能效果不佳,大部分能量还是会传递到驾驶员的小腿上,对驾驶员小腿直接造成伤害。
现有的搁脚板在正面碰撞时会对小腿造成伤害,影响驾驶员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能搁脚板,以解决现有的搁脚板在正面碰撞时会对小腿造成伤害,影响驾驶员的安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提供的吸能搁脚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吸能搁脚板,包括第一搁脚板和第二搁脚板,所述第一搁脚板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搁脚板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溃缩吸能机构,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内。
本发明提供的吸能搁脚板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溃缩吸能机构,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内。当发生正面高速碰撞时,第二搁脚板受到车辆前围传递冲击第一搁脚板上部分受到驾驶员左脚部的踩踏,此时第一搁脚板向下移动,增大脚部与第一搁脚板之间的空间,降低对驾驶员脚部的冲击,大大减小对驾驶员小腿的伤害,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溃缩吸能机构包括尼龙插销,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尼龙插销连接。
当发生正面高速碰撞时,尼龙插销快速切断,第一连接件沿第二连接件的轴线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溃缩吸能机构还包括第一溃缩机构和第二溃缩机构,所述第一溃缩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二溃缩机构对应于所述第一溃缩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溃缩机构和第二溃缩机构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溃缩机构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周向均布,多个所述第二溃缩机构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周向均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溃缩机构为过盈摩擦块,所述第二溃缩机构为摩擦裂缝。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摩擦裂缝顶部形状与所述过盈摩擦块底部形状一致。所述过盈摩擦块底部为V形,便于过盈摩擦块沿摩擦裂缝向下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底部和第二连接件顶部对应设置有插孔,所述尼龙插销穿设于所述插孔内。一端通过尼龙插销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内。插孔与第一溃缩机构沿第一连接件的周向间隔均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尼龙插销的材质为尼龙或塑料,也可以是其他便于切割的材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多个,且数量一致。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吸能搁脚板,因此具有第一方面提供的升降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吸能搁脚板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溃缩吸能机构,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内。当发生正面高速碰撞时,第二搁脚板受到车辆前围传递冲击第一搁脚板上部分受到驾驶员左脚部的踩踏,此时第一搁脚板向下移动,增大脚部与第一搁脚板之间的空间,降低对驾驶员脚部的冲击,大大减小对驾驶员小腿的伤害,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溃缩吸能机构包括尼龙插销,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尼龙插销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溃缩吸能机构还包括第一溃缩机构和第二溃缩机构,所述第一溃缩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二溃缩机构对应于所述第一溃缩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溃缩机构为过盈摩擦块,所述第二溃缩机构为摩擦裂缝。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吸能搁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吸能搁脚板中溃缩吸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吸能搁脚板中第一溃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吸能搁脚板中第二溃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吸能搁脚板中过盈摩擦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吸能搁脚板中摩擦裂缝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溃缩机构; 2-第一搁脚板; 3-溃缩吸能机构;
4-插孔; 5-过盈摩擦块; 6-尼龙插销;
7-第二搁脚板; 8-第二溃缩机构; 9-摩擦裂缝;
10-第一连接件; 11-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解释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吸能搁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吸能搁脚板中第一溃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吸能搁脚板中第二溃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吸能搁脚板中过盈摩擦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吸能搁脚板中摩擦裂缝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吸能搁脚板,其中,包括第一搁脚板2和第二搁脚板7,所述第一搁脚板2包括第一连接件10,所述第二搁脚板7包括第二连接件11,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11上设置有溃缩吸能机构3,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10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1内。
本发明提供的吸能搁脚板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11上设置有溃缩吸能机构3,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10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1内。当发生正面高速碰撞时,第二搁脚板7受到车辆前围传递冲击第一搁脚板2上部分受到驾驶员左脚部的踩踏,此时第一搁脚板2向下移动,增大脚部与第一搁脚板2之间的空间,降低对驾驶员脚部的冲击,大大减小对驾驶员小腿的伤害,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连接件可以为柱状或板状,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11均为柱状的连接件,为了便于吸能,采用圆柱状的连接件,便于第一连接件10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连接件11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溃缩吸能机构3包括尼龙插销6,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1通过所述尼龙插销6连接。
当发生正面高速碰撞时,尼龙插销6快速切断,第一连接件10沿第二连接件11的轴线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溃缩吸能机构3还包括第一溃缩机构1和第二溃缩机构8,所述第一溃缩机构1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上,所述第二溃缩机构8对应于所述第一溃缩机构1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1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溃缩机构1和第二溃缩机构8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溃缩机构1沿所述第一连接件10的周向均布,多个所述第二溃缩机构8沿所述第二连接件11的周向均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溃缩机构1为过盈摩擦块5,所述第二溃缩机构8为摩擦裂缝9。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10底部和第二连接件11顶部对应设置有插孔4,所述尼龙插销6穿设于所述插孔4内。一端通过尼龙插销6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1内。插孔4与第一溃缩机构1沿第一连接件10的周向间隔均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尼龙插销6的材质为尼龙或塑料,也可以是其他便于切割的材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11为多个,且数量一致。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采用四个第一连接件10和四个第二连接件11。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吸能搁脚板,因此具有第一方面提供的升降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实施例二
为了便于移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摩擦裂缝9顶部形状与所述过盈摩擦块5底部形状一致。所述过盈摩擦块5底部为V形,便于过盈摩擦块5沿摩擦裂缝9向下移动。
本发明提供的搞笑臭氧吸能搁脚板中,第二搁脚板7在正面碰撞下,第二搁脚板7受到车辆前围传递冲击第一搁脚板2上部分受到驾驶员左脚部的踩踏,此时第一搁脚板2向下移动,增大脚部与第一搁脚板2之间的空间。
对正面高速碰撞时前围侵入对假人小腿伤害原理分析,前围板与假人脚部之间有搁脚板,搁脚板在碰撞过程中只是起到力的传递作用。现将搁脚板设计为吸能式的吸能搁脚板,在正面高速碰撞时,前围侵入过程中搁脚板会自行溃缩吸能,避免碰撞冲击直接作用在假人小腿,将大幅度降低假人小腿的伤害,起到保护小腿作用。
正面高速碰撞过程中,前围侵入量较大,大大减小对驾驶员小腿的伤害,尤其是正面40%偏置碰撞,假人的小腿伤害较小不直接影响安全系统的整体得分。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吸能搁脚板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溃缩吸能机构,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内。当发生正面高速碰撞时,第二搁脚板受到车辆前围传递冲击第一搁脚板上部分受到驾驶员左脚部的踩踏,此时第一搁脚板向下移动,增大脚部与第一搁脚板之间的空间,降低对驾驶员脚部的冲击,大大减小对驾驶员小腿的伤害,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吸能搁脚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搁脚板和第二搁脚板,所述第一搁脚板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搁脚板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溃缩吸能机构,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搁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吸能机构包括尼龙插销,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尼龙插销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搁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吸能机构还包括第一溃缩机构和第二溃缩机构,所述第一溃缩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二溃缩机构对应于所述第一溃缩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能搁脚板,其特征在于,第一溃缩机构和第二溃缩机构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溃缩机构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周向均布,多个所述第二溃缩机构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周向均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能搁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溃缩机构为过盈摩擦块,所述第二溃缩机构为摩擦裂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能搁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裂缝顶部形状与所述过盈摩擦块底部形状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能搁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底部和第二连接件顶部对应设置有插孔,所述尼龙插销穿设于所述插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搁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插销的材质为尼龙或塑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搁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多个,且数量一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吸能搁脚板。
CN201810251080.6A 2018-03-26 2018-03-26 吸能搁脚板及车辆 Active CN1083129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1080.6A CN108312935B (zh) 2018-03-26 2018-03-26 吸能搁脚板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1080.6A CN108312935B (zh) 2018-03-26 2018-03-26 吸能搁脚板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12935A true CN108312935A (zh) 2018-07-24
CN108312935B CN108312935B (zh) 2020-07-07

Family

ID=62899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51080.6A Active CN108312935B (zh) 2018-03-26 2018-03-26 吸能搁脚板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1293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1749A (zh) * 2019-01-22 2019-04-09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吸能装置及车辆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40343Y (zh) * 2008-07-01 2009-05-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N102381368A (zh) * 2011-09-21 2012-03-2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搁脚板总成
US20140001787A1 (en) * 2012-06-29 2014-01-02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footrest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unable footrest
CN204871245U (zh) * 2015-08-26 2015-12-1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搁脚板总成及汽车
CN105460112A (zh) * 2015-12-07 2016-04-06 重庆秋航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减振型摩托车搁脚
CN205498701U (zh) * 2016-03-01 2016-08-24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歇脚板结构及车辆
CN205589041U (zh) * 2016-03-28 2016-09-21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歇脚踏板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485247U (zh) * 2017-01-18 2017-09-1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歇脚板和具有它的车辆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40343Y (zh) * 2008-07-01 2009-05-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N102381368A (zh) * 2011-09-21 2012-03-2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搁脚板总成
US20140001787A1 (en) * 2012-06-29 2014-01-02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footrest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unable footrest
CN204871245U (zh) * 2015-08-26 2015-12-1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搁脚板总成及汽车
CN105460112A (zh) * 2015-12-07 2016-04-06 重庆秋航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减振型摩托车搁脚
CN205498701U (zh) * 2016-03-01 2016-08-24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歇脚板结构及车辆
CN205589041U (zh) * 2016-03-28 2016-09-21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歇脚踏板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485247U (zh) * 2017-01-18 2017-09-1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歇脚板和具有它的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1749A (zh) * 2019-01-22 2019-04-09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吸能装置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12935B (zh) 202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49621A (zh) 一种移动式轨道车辆碰撞测力墙
JP2005510395A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構造
CN207328356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汽车碰撞缓冲器
CN206971132U (zh) 一种公路防撞防护栏
CN108312935A (zh) 吸能搁脚板及车辆
CN108909850A (zh) 一种仪表板主动式弹出自锁止限位吸能装置及仪表板
CN108791167A (zh) 一种用于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充电支架及车体
CN207157151U (zh)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N109703497A (zh) 一种防撞吸能汽车保险杠
CN104006345A (zh) 一种汽车前大灯结构
CN110304590B (zh) 一种高空作业车雷达防撞设备
CN205205740U (zh) 防撞垫
CN204161301U (zh) 汽车倒车安全保护系统
CN105256745A (zh) 防撞垫
CN106985776A (zh) 一种抗撞结构的导向刚度补偿装置
CN204937067U (zh) 一种有利于行人下腿部保护的汽车前保支撑结构
CN205573854U (zh)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
CN207594887U (zh) 一种防撞汽车结构
CN204527323U (zh) 一种车架
CN203793357U (zh) 一种机车用车体吸能防爬装置
CN210000265U (zh) 一种行人小腿保护装置及汽车
CN207466569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
CN206217828U (zh) 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05737201U (zh) 一种后雾灯保护装置
CN205706872U (zh) 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