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73854U -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73854U
CN205573854U CN201620416804.4U CN201620416804U CN205573854U CN 205573854 U CN205573854 U CN 205573854U CN 201620416804 U CN201620416804 U CN 201620416804U CN 205573854 U CN205573854 U CN 205573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ress brace
column
energy
protection structure
passenge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1680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成林
张志超
刘建
许华涛
严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1680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73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73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738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包括向前凸出且为弧状的前防撞梁、分别设置在前防撞梁左右两端后侧的左立柱与右立柱、连接在左立柱与右立柱之间的后刚性截面梁、连接在前防撞梁后侧壁与后刚性截面梁前侧壁之间的若干个吸能梁、以及分别连接在左立柱与右立柱后侧的左加强梁与右加强梁;所述吸能梁为开设有若干个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压溃诱导槽的腔体。本实用新型不仅使客车前端能够抵御撞击,还能够使客车在遇到正面碰撞时有足够的缓冲来降低乘客损伤,保证第一排乘客的生存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国内客车碰撞保护装置多是针对前部碰撞时对驾驶员的保护。而对于在大型客运市场中占据较多份额的低驾驶区客车而言,其上部第一排乘客位于客车的最前端,该位置的强度相对薄弱,在发生正面碰撞时,第一排乘客的安全无法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该结构不仅使客车前端能够抵御撞击,还能够使客车在遇到正面碰撞时有足够的缓冲来降低乘客损伤,保证第一排乘客的生存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包括向前凸出且为弧状的前防撞梁、分别设置在前防撞梁左右两端后侧的左立柱与右立柱、连接在左立柱与右立柱之间的后刚性截面梁、连接在前防撞梁后侧壁与后刚性截面梁前侧壁之间的若干个吸能梁、以及分别连接在左立柱与右立柱后侧的左加强梁与右加强梁;所述吸能梁为开设有若干个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压溃诱导槽的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前防撞梁包括前防撞梁主体以及设置在前防撞梁主体前侧壁中段的安装部。
进一步的,所述后刚性截面梁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上横梁与下横梁以及垂直设置在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且与吸能梁一一对应的若干个中立柱。
进一步的,所述左加强梁和右加强梁的后端分别垂直连接有一后立柱。
进一步的,所述左加强梁和右加强梁均包括自上向下平行设置的第一加强梁与第二加强梁。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前防撞梁,能够抵御一般撞击,将客车前端变形控制在前防撞梁的弧状区域内,且能够作为客车前围的结构件来装配客车上下挡风玻璃,满足客车轻量化的要求;通过设置吸能梁,能够在客车前端受到严重撞击时,吸能梁与前防撞梁一同吸能溃缩,使客车有足够的缓冲来降低客车的减速度,从而降低乘客损伤;通过设置左立柱、右立柱以及连接在左立柱与右立柱之间的后刚性截面梁,三者围成一个刚性截面,以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抵御变形,保证客车上部第一排乘客的生存空间;通过在左、右立柱的后侧分别设置左加强梁和右加强梁,能够提高左、右立柱的结构强度,将客车前部收到的冲击力传递到车后,保证后刚性截面梁抵御变形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向视图;
图4是前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前防撞梁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前防撞梁与上下前挡玻璃的配合安装示意图;
图7是矩形管受正面碰撞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8是前防撞梁受正面碰撞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9是吸能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后刚性截面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前防撞梁,2、吸能梁,3、后刚性截面梁,4、左立柱,5、右立柱,6、左加强梁,7、右加强梁,8、第一加强梁,9、第二加强梁,10、后立柱,11、前防撞梁主体,12、安装部,13、上挡风玻璃,14、下挡风玻璃,15、玻璃胶,21、压溃诱导槽,31、上横梁,32、下横梁,33、中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11所示的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包括向前凸出且为弧状的前防撞梁1、分别设置在前防撞梁1左右两端后侧的左立柱4与右立柱5、连接在左立柱4与右立柱5之间的后刚性截面梁3、连接在前防撞梁1后侧壁与后刚性截面梁3前侧壁之间的若干个吸能梁2、以及分别连接在左立柱4与右立柱4后侧的左加强梁6与右加强梁7。所述左加强梁6和右加强梁7均包括自上向下平行设置的第一加强梁8与第二加强梁9。所述左加强梁6和右加强梁7的后端分别垂直连接有一后立柱10。
如图4-图6所示,如图所述前防撞梁1包括前防撞梁主体11以及设置在前防撞梁主体11前侧壁中段的安装部12。所述前防撞梁为弧状,即为弯梁,其具体弧度由客车造型而定。从图5中可以看出,前防撞梁的纵向截面为凸型,即在前防撞梁前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缺口,两个缺口之间即为安装部。通过将前防撞梁设计为由前防撞梁主体和安装部构成的纵向截面为凸型的结构,能够在遇到正碰时其前碰撞接触面后无筋面支撑,因此可有效缓冲变形。具体分析如下:如图7所示,当普通的矩形管收到正面碰撞时,图7中两个圆圈圈住的矩形管的上下筋面,对矩形管的正面有支撑作用,使矩形管的正面受力能力很强,以致该矩形管不易溃缩吸能。如图8所示,当本实用新型中前防撞梁受到正面碰撞时,图8中两个圆圈的后侧是空心的,易吸能变形。
如图6所示,采用玻璃胶15将客车上挡风玻璃13、下挡风玻璃14分别粘接在安装部11的顶部和底部。对于传统的客车前防撞梁及挡风玻璃而言,需要在设计一个前围弯梁,然后在前围弯梁的内壁上焊接玻璃档条才能够满足玻璃的固定需求,具有结构复杂、重量大等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前防撞梁设计为纵向截面为凸型的结构,能够使前防撞梁在具备防撞功能的基础上,又能作为客车的结构件来装配挡风玻璃,从而省去了传统的前围弯梁和玻璃档条,符合客车轻量化的要求。
如图9所示,所述吸能梁2为开设有若干个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压溃诱导槽21的腔体。所述吸能梁采用前后两端开口的矩形梁,并在矩形梁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均匀开设多个压溃诱导槽。通过在矩形梁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开设若干个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压溃诱导槽,能够在客车遇到正面碰撞时实现吸能溃缩功能。所谓吸能溃缩功能,即在客车前部受到碰撞的时候,通过压溃诱导槽来降低碰撞的瞬时减速度,进而降低对乘客的伤害。
如图10所示,所述后刚性截面梁3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上横梁31与下横梁32以及垂直设置在上横梁31与下横梁32之间且与吸能梁一一对应的若干个中立柱33。所述上横梁31和下横梁32为高刚性的厚壁梁。中立柱的数量和吸能梁的数量相等,且在每个吸能梁的后侧分别设有一个与该吸能梁相对应的中立柱。所述上横梁3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立柱4、右立柱5的上端内侧壁相连;所述下横梁3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立柱4、右立柱5的下端内侧壁相连。所述后刚性截面梁3与左立柱4、右立柱5围成一个刚性截面。通过在吸能梁的后侧设置一个与该吸能梁相对应的中立柱,能够顶住吸能梁,使吸能梁可以溃缩吸能,如果吸能梁后部没有中立柱,那么吸能梁在受力时就会后退而不会发生变形。此外,中立柱能够增加吸能梁的结构强度。
所述左加强梁6的一端连接左立柱4的后侧壁上,另一端连接在车身骨架上左侧的后立柱10上。所述右加强梁7的一端连接在右立柱5的后侧壁上,另一端连接在车身骨架上右侧的后立柱10上。所述左、右加强梁,一方面用于增强左、右立柱的结构强度,提高由左立柱、右立柱及后刚性截面梁组成的刚性截面的抵御变形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将刚性截面收到的冲击力传递到客车的后立柱10及车后,保证后刚性截面梁抵御变形的能力。通过设置左立柱、右立柱以及连接在左立柱与右立柱之间的后刚性截面梁,三者围成一个刚性截面,并且通过左、右加强梁将该刚性截面连接至车身骨架上的后立柱上,能够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抵御变形,保证客车上部第一排乘客的生存空间。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向前凸出且为弧状的前防撞梁、分别设置在前防撞梁左右两端后侧的左立柱与右立柱、连接在左立柱与右立柱之间的后刚性截面梁、连接在前防撞梁后侧壁与后刚性截面梁前侧壁之间的若干个吸能梁、以及分别连接在左立柱与右立柱后侧的左加强梁与右加强梁;所述吸能梁为开设有若干个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压溃诱导槽的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包括前防撞梁主体以及设置在前防撞梁主体前侧壁中段的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刚性截面梁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上横梁与下横梁以及垂直设置在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且与吸能梁一一对应的若干个中立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强梁和右加强梁的后端分别垂直连接有一后立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强梁和右加强梁均包括自上向下平行设置的第一加强梁与第二加强梁。
CN201620416804.4U 2016-05-07 2016-05-07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73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16804.4U CN205573854U (zh) 2016-05-07 2016-05-07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16804.4U CN205573854U (zh) 2016-05-07 2016-05-07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73854U true CN205573854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57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1680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73854U (zh) 2016-05-07 2016-05-07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738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6753A (zh) * 2016-05-07 2016-09-21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
CN108202684A (zh) * 2016-12-16 2018-06-26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碰撞防护结构及使用该碰撞防护结构的汽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6753A (zh) * 2016-05-07 2016-09-21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
CN105946753B (zh) * 2016-05-07 2018-06-22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
CN108202684A (zh) * 2016-12-16 2018-06-26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碰撞防护结构及使用该碰撞防护结构的汽车
CN108202684B (zh) * 2016-12-16 2023-09-08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碰撞防护结构及使用该碰撞防护结构的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26483U (zh) 汽车前地板总成
CN205273623U (zh) 前机舱框架总成
CN105730511B (zh) 一种汽车车身骨架
CN208593443U (zh) 汽车车身前部结构及其上边梁
CN105292262A (zh) 前副车架
CN110104067A (zh)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
CN106672000B (zh) 客车室吸能区和轨道车辆
CN108016506A (zh) 车辆机舱总成
CN105313976B (zh) 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5574062U (zh) 一种汽车的门槛结构
CN205573854U (zh)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
CN109895861B (zh) 车辆及其前围骨架
CN207758880U (zh) 一种车辆及其前围骨架
CN201761455U (zh) 客车前防撞梁
CN105946753A (zh)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
CN103523039B (zh) 一种耐碰撞铝合金头车底架前端结构
CN205890808U (zh) 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CN204915840U (zh) 一种汽车a柱的上边梁
CN202783376U (zh) 一种机舱纵梁结构
CN204250179U (zh) 一种汽车流水槽总成
CN207191172U (zh) 一种汽车纵梁
CN201989862U (zh) 微型轿车前地板结构
CN205468916U (zh) 一种具有三重吸能效果的汽车防撞梁
CN204527323U (zh) 一种车架
CN210554647U (zh) 一种大货车的后防护加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