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89041U - 车辆的歇脚踏板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歇脚踏板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89041U
CN205589041U CN201620243554.9U CN201620243554U CN205589041U CN 205589041 U CN205589041 U CN 205589041U CN 201620243554 U CN201620243554 U CN 201620243554U CN 205589041 U CN205589041 U CN 205589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plate
foot
vehicle
lower plate
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4355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鹏伟
李新
董传林
钞永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4355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89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89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89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歇脚踏板以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歇脚踏板上具有歇脚区,所述歇脚踏板包括:分体式的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设置在所述下板上侧且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被定位在车辆驾驶室内,所述上板具有上板固定区且所述下板具有下板固定区,所述上板固定区与所述下板固定区彼此固定。由此,歇脚踏板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整体强度和刚度,从而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且碰撞能量传递到歇脚踏板时,歇脚踏板可以通过上板和下板之间的变形来吸收部分的碰撞能量,进而可以减少传递到乘客的脚部和腿部的碰撞能量,可以有效保护乘客,提高乘客的乘车安全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歇脚踏板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歇脚踏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歇脚踏板以及具有该歇脚踏板的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在受到前部冲击时,在惯性的作用下乘员相对车体向前运动,导致乘员脚部与汽车歇脚踏板接触,由于传统的金属歇脚踏板为一体式冲压件,不易变形,导致乘员腿部受到歇脚踏板较大的反作用力而受到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以变形吸能的车辆的歇脚踏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歇脚踏板,所述歇脚踏板上具有歇脚区,所述歇脚踏板包括:分体式的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设置在所述下板上侧且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被定位在车辆驾驶室内,所述上板具有上板固定区且所述下板具有下板固定区,所述上板固定区与所述下板固定区彼此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歇脚踏板采用分体式的上板和下板,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整体强度和刚度,从而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且碰撞能量传递到歇脚踏板时,歇脚踏板可以通过上板和下板之间的变形来吸收部分的碰撞能量,进而可以减少传递到乘客的脚部和腿部的碰撞能量,可以有效保护乘客,提高乘客的乘车安全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歇脚踏板还可以具有以下区别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板固定区与所述下板固定区焊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板固定区与所述下板固定区通过点焊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板具有相对车辆地板倾斜延伸的上板倾斜段且所述歇脚区形成在所述上板倾斜段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下板具有下板倾斜段,所述下板倾斜段构成所述下板固定区,所述上板倾斜段的下端部构成所述上板固定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板倾斜段的下端部位于所述下板倾斜段的前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板倾斜段的下端部和所述下板倾斜段的倾斜角度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板上设置有沿所述歇脚区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上板减重孔,所述下板上设置有沿所述下板长度方向的下板减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板的厚度在0.8mm-1.2mm之间,所述下板的厚度在0.5mm-0.7m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歇脚踏板。由于上述的歇脚踏板采用分体式的上板和下板,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降低歇脚踏板的刚度和强度,从而可以易于歇脚踏板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变形吸能,进而可以有效保护乘客的脚部和腿部,可以提高乘客的乘车安全性,提高车辆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歇脚踏板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歇脚踏板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歇脚踏板100;
歇脚区10;
上板20;上板固定区21;上板倾斜段22;上板减重孔23;
下板30;下板倾斜段31;下板减重孔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歇脚踏板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歇脚踏板100上具有歇脚区10,乘客可以将脚放置在歇脚区10上。其中,如图1所示,歇脚踏板100可以包括:分体式的上板20和下板30,上板20设置在下板30上侧,而且上板20和下板30均被定位在车辆驾驶室内,上板20具有上板固定区21,而且下板30具有下板固定区,上板固定区21与下板固定区彼此固定。可以理解的是,下板30可以定位在车辆驾驶室的地板上,然后上板20的上板固定区21与下板30的下板固定区相固定,从而上板20可以固定在下板30的上侧。
其中,现有技术中的歇脚踏板为一体冲压形成,导致歇脚踏板强度和刚度较高,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歇脚踏板100采用分体式的上板20和下板30,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整体强度和刚度,从而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且碰撞能量传递到歇脚踏板100时,歇脚踏板100可以通过上板20和下板30之间的变形来吸收部分的碰撞能量,进而可以减少传递到乘客的脚部和腿部的碰撞能量,可以有效保护乘客,提高乘客的乘车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板固定区21与下板固定区可以焊接固定。可以理解的是,焊接固定方式简单且可靠,可以提供给上板20和下板30之间足够的连接强度以支撑乘客的脚部,而且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且碰撞能量传递到歇脚踏板100时,上板固定区21和下板固定区的焊接位置可以发生变形或者断裂以吸能,从而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乘客的乘车安全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上板固定区21与下板固定区通过点焊固定。其中,点焊的焊接面积小,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上板固定区21和下板固定区易于变形吸能,从而可以较好地保护乘客的脚部和腿部。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上板20具有相对车辆地板倾斜延伸的上板倾斜段22,而且歇脚区10形成在上板倾斜段22上。倾斜延伸的上板倾斜段22易于乘客踩踏,可以保证乘客的踩踏舒适性。
可选地,如图1所示,下板30可以具有下板倾斜段31,下板倾斜段31构成下板固定区,上板倾斜段22的下端部构成上板固定区21。如图1所示,下板30的上端部可以弯折成下板倾斜段31以便于下板倾斜段31与上板倾斜段22的下端部彼此固定,即便于上板固定区21和下板固定区彼此固定,从而可以降低歇脚踏板100的生产难度。优选地,如图1所示,上板倾斜段22的下端部和下板倾斜段31的倾斜角度相同。即上板固定区21和下板固定区的倾斜角度相同。由此,上板固定区21和下板固定区连接过渡自然。
可选地,如图1所示,上板倾斜段22的下端部位于下板倾斜段31的前表面。由此,下板倾斜段31可以较好地支撑上板倾斜段22的下端部,从而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歇脚踏板100的所需刚度和强度,延长歇脚踏板100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歇脚踏板100的外观美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上板20上可以设置有沿歇脚区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上板减重孔23,下板30上设置有沿下板30长度方向的下板减重孔32。具体地,如图2所示,上板减重孔23形成在上板倾斜段22上,而且上板减重孔23沿着上板倾斜段22的长度方向延伸。下板30的长度方向即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下板减重孔32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由此,通过设置上板减重孔23和下板减重孔32,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歇脚踏板100的刚度和强度,从而可以便于歇脚踏板100变形吸能,而且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歇脚踏板100的重量,从而可以满足歇脚踏板100的轻量化需求,提高歇脚踏板100的品质。
可选地,上板20的厚度可以在0.8mm-1.2mm之间,下板30的厚度可以在0.5mm-0.7mm之间。
下面详细描述一种可选的上板20和下板30的布置形式。上板20可以为钢材件,上板20的厚度可以为1.0mm,宽度可以为40mm,长度可以为70mm,其中,上板倾斜段22的长度可以为40mm。下板30可以为钢材件,下板30的厚度可以为0.6mm,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为40mm,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为3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歇脚踏板100。由于上述实施例的歇脚踏板100采用分体式的上板20和下板30,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降低歇脚踏板100的刚度和强度,从而可以易于歇脚踏板100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变形吸能,可以有效保护乘客的脚部和腿部,进而可以提高乘客的乘车安全性,提高车辆的品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歇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歇脚踏板上具有歇脚区,所述歇脚踏板包括:分体式的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设置在所述下板上侧且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被定位在车辆驾驶室内,所述上板具有上板固定区且所述下板具有下板固定区,所述上板固定区与所述下板固定区彼此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歇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固定区与所述下板固定区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歇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固定区与所述下板固定区通过点焊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歇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具有相对车辆地板倾斜延伸的上板倾斜段且所述歇脚区形成在所述上板倾斜段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歇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具有下板倾斜段,所述下板倾斜段构成所述下板固定区,所述上板倾斜段的下端部构成所述上板固定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歇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倾斜段的下端部位于所述下板倾斜段的前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歇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倾斜段的下端部和所述下板倾斜段的倾斜角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歇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上设置有沿所述歇脚区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上板减重孔,所述下板上设置有沿所述下板长度方向的下板减重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歇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的厚度在0.8mm-1.2mm之间,所述下板的厚度在0.5mm-0.7mm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歇脚踏板。
CN201620243554.9U 2016-03-28 2016-03-28 车辆的歇脚踏板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05589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43554.9U CN205589041U (zh) 2016-03-28 2016-03-28 车辆的歇脚踏板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43554.9U CN205589041U (zh) 2016-03-28 2016-03-28 车辆的歇脚踏板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89041U true CN205589041U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29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43554.9U Active CN205589041U (zh) 2016-03-28 2016-03-28 车辆的歇脚踏板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890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2935A (zh) * 2018-03-26 2018-07-24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吸能搁脚板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2935A (zh) * 2018-03-26 2018-07-24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吸能搁脚板及车辆
CN108312935B (zh) * 2018-03-26 2020-07-07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吸能搁脚板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41998B (zh) 车身构造
KR101210086B1 (ko) 아우터 어퍼센터필러 레인포스와 시트벨트 브래킷의 결합구조
US9358903B2 (en) Adjustment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seat
JP4982611B2 (ja) 鉄道車両
CN104812657B (zh) 针对轻微重叠的碰撞而设计的机动车车身
KR101371838B1 (ko) 차량 충돌 시 프론트 필러의 충돌 에너지 분산 구조
CN107428380A (zh) 车身构造
KR20080042707A (ko) 횡방향 컨트롤 아암 또는 경사 컨트롤 아암
US8505971B2 (en) Knee bolster for vehicle
KR101856248B1 (ko) 측면충돌에 대한 보강부재를 구비한 2도어 또는 3도어 차량
KR20140105365A (ko) 승용물용 시트를 위한 시트 프레임
CN104044642A (zh) 车框结构
US9522646B2 (en) Knee bolster
CN100519312C (zh) 用于车辆驾驶室的装置
CN205589041U (zh) 车辆的歇脚踏板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5737101U (zh) 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
CN205220587U (zh) 车门加强结构、车门结构和车辆
JP2006044629A (ja) 車両用バンパビーム構造
JP6514732B2 (ja) 車両前部における歩行者保護構造
CN202716833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
US10814750B2 (en) Method and vehicle seat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deformation portion
US20100066126A1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9159820B (zh) 车架
CN205951752U (zh) 座椅平台及使用该座椅平台的车辆
CN205440185U (zh) 一种汽车上车踏板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