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37101U - 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 - Google Patents

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37101U
CN205737101U CN201620478546.2U CN201620478546U CN205737101U CN 205737101 U CN205737101 U CN 205737101U CN 201620478546 U CN201620478546 U CN 201620478546U CN 205737101 U CN205737101 U CN 205737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pper shoe
bending section
handle
mounting bracket
install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785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房智弘
钟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7854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37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37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371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包括:用于安装拉手的安装板;第一支撑板,其包括第一本体、第一弯曲部和第一安装部,第一本体的第一连接端从安装板的顶端向外侧伸出,第一本体的第一自由端设置有第一弯曲部,第一弯曲部的延伸端设置有用于与上边梁内板固定的第一安装部;第二支撑板,其包括第二本体、第二弯曲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二本体的第二连接端从安装板的底端向外侧伸出,第二本体的第二自由端设置有第二弯曲部,第二弯曲部的延伸端设置有用于与上边梁内板固定的第二安装部。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能够解决现有安装支架不能同时兼顾到朝向车内的使用载荷和朝向车外的撞击载荷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配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关于汽车制造方面的安全法规日益严格和全面,对汽车内饰设计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例如:发生碰撞时,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能够对头部提供保护作用。这就要求安装支架不仅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应对朝向车内的使用载荷;同时也要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和吸能能力,来应对朝向车外的撞击载荷,以便能够更好的吸收对头部撞击能量,降低对头部的伤害。
图1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如图1所示,安装支架包括用于固定拉手的安装板1’、用于与上边梁内板(未示出)焊接的底面板2’以及用于连接安装板1’和底面板2’的连接板3’。图2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又一种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如图2所示,安装支架包括用于固定把手的安装板1”、焊接在上边梁内板(未示出)上的翻边2”以及用于连接安装板1”和翻边2”的连接板3”。通过调整连接板3’和连接板3”的厚度,或者在安装支架上设置加强筋和/或翻边筋,可以提高安装支架的强度和刚度,但是,安装支架的变形能力和吸能能力将会相应地会下降。如果想要提高安装支架的变形能力和吸能能力,势必要减少连接板3’和连接板3”的厚度,或者在连接板3’和连接板3”的上方开设通孔,那么,安装支架的强度和刚度又会受到影响。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支架难以同时兼顾到对强度和变形能力的要求。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能够同时兼顾朝向车内的使用载荷(刚度和强度)和朝向车外的撞击载荷(变形能力和吸能能力),进一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解决现有安装支架不能同时兼顾到朝向车内的使用载荷和朝向车外的撞击载荷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所述拉手;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所述拉手;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本体、第一弯曲部和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从所述安装板的顶端向外侧伸出,所述第一自由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延伸端设置有用于与上边梁内板固定的所述第一安装部;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本体、第二弯曲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连接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从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向外侧伸出,所述第二自由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延伸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上边梁内板固定的所述第二安装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水平延伸或向下弯曲延伸至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延伸端的延伸方向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端向下弯曲延伸至所述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所述延伸端的延伸方向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拉手的安装孔,所述安装板上还开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拉手的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弱化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第一弱化槽;所述第二弯曲部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第二弱化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内侧设置第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边沿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加强翻边,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边沿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加强翻边。
另外,优选地,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连接处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第一豁口;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连接处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第二豁口。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能够满足朝向车内的使用载荷下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可以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提供弹性,来缓冲冲击力,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能够满足朝向车外的撞击载荷下的变形能力和吸能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
图2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又一种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的立体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的主视图。
图6为图3所示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的仰视图。
图7为连接到上边梁内板上的图3所示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安装板; 2’:底面板; 3’:连接板;
1”:安装板; 2”:翻边; 3”:连接板;
10: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 20:上边梁内板;
1:安装板; 2:第一支撑板; 3:第二支撑板;
11:安装孔; 12:定位孔; 21:第一弯曲部;
22:第一安装部; 23:弱化孔; 24:第一加强翻边;
25:第一弱化槽; 26:第一豁口; 31:第二弯曲部;
32:第二安装部; 33:第一加强筋; 34:第三加强筋;
35:第二加强翻边; 36:第一弱化槽; 37:第二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的立体图。图5为图3所示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的主视图。图6为图3所示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的仰视图。图7为连接到上边梁内板上的图3所示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3至图7所示,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10包括:安装板1、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
安装板1用于安装拉手(未示出),安装板1可以是水平板,安装板1的横截面可以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第一支撑板2包括第一本体(未标识)、第一弯曲部21和第一安装部22,第一本体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一自由端,第一连接端与安装板1顶端固定连接,第一自由端向安装板1的后方延伸。第一支撑板2的第一连接端从安装板1的顶端向外侧伸出,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支撑板2的第一连接端从安装板1的顶端向安装板1的后方伸出,第一支撑板2的第一自由端设置有第一弯曲部21,第一弯曲部21用于为第一支撑板2提供弹性,第一弯曲部21可以呈圆弧状或其他形状;第一弯曲部21的延伸端设置有用于与上边梁内板20固定的第一安装部22。第一安装部22可以与上边梁内板20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
第二支撑板3包括第二本体(未标识)、第二弯曲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第二本体包括第二连接端和第二自由端,第二连接端与安装板1底端固定连接,第二自由端向安装板1的后方延伸。第二支撑板3的第二连接端从安装板1的底端向外侧伸出,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支撑板3的第二连接端从安装板1的底端向安装板1的后方伸出,第二支撑板3与第一支撑板2向安装板1的同一侧伸出。第二支撑板3的第二自由端设置有第二弯曲部31,第二弯曲部31用于为第二支撑板3提供弹性,第二弯曲部31可以呈圆弧状或其他形状;第二弯曲部31的延伸端设置有用于与上边梁内板20固定的第二安装部32。第二安装部32可以与上边梁内板20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
第一弯曲部21和第二弯曲部31可以为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提供弹性来缓冲冲击力,来满足朝向车外的撞击载荷下的变形能力和吸能能力的要求。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能够满足朝向车内的使用载荷下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优选地,第一支撑板2的第一连接端水平延伸或向下弯曲延伸至第一弯曲部21,第一安装部22设置在第一弯曲部21的延伸端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安装部22向第一支撑板2的下方翻折。
优选地,第二支撑板3的第二连接端向下弯曲延伸至第二弯曲部31,第二安装部32设置在第二弯曲部31的延伸端的延伸方向上。第二安装部32向第二支撑板3的下方翻折,以方便与上边梁内板20的固定。第二支撑板3的横截面为曲面,曲面的曲率可以根据安装支架对强度、刚度、变形能力和吸能能力的要求进行调整。
优选地,安装板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拉手的安装孔11,安装板1上还开设有用于定位拉手的定位孔12。安装孔11可以开设在安装板1的中心位置,定位孔12位于安装孔11的右下方。
优选地,第一支撑板2上开设有弱化孔23。弱化孔23可以开设在第一支撑板2的中部。弱化孔23可以降低第一支撑板2的刚度和强度,增加第一支撑板2的变形能力和吸能能力。弱化孔23的尺寸可以根据安装支架对强度、刚度、变形能力和吸能能力的要求进行调整。
优选地,第一弯曲部21的两端各开设有第一弱化槽25,第一弱化槽25可以降低第一支撑板2的强度和刚度,增加第一支撑板2的变形能力和吸能能力;第二弯曲部31的两端各开设有第二弱化槽36,第二弱化槽36可以降低第二支撑板3的强度和刚度,增加第二支撑板3的变形能力和吸能能力。第一弱化槽25和第二弱化槽36两者的尺寸可以根据安装支架对强度、刚度、变形能力和吸能能力的要求进行调整。
优选地,第二支撑板3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33,第一加强筋3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支撑板3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加强筋33的数量可以是一条或者多条,第一加强筋33可以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板3的表面上。第一加强筋33可以提高第二支撑板3的刚度和强度。
优选地,第一支撑板2的第一弯曲部2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未示出),第二加强筋21可以增加第一弯曲部21的强度,避免第一弯曲部21受到过度挤压而破坏;第二支撑板3的第二弯曲部31的内侧设置第三加强筋34,第三加强筋34可以增加第二弯曲部31的强度,避免第二弯曲部31受到过度挤压而破坏。
优选地,第一支撑板2的边沿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加强翻边24,第一加强翻边24可以增加第一支撑板2的强度和刚度。第二支撑板3的边沿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加强翻边35,第二加强翻边35可以增加第二支撑板3的强度和刚度。
优选地,安装板1和第一支撑板2的连接处的两端各开设有第一豁口26,可以增加第一支撑板2的弹性能力和吸能能力。安装板1和第二支撑板3的连接处的两端各开设有第二豁口37,可以增加第二支撑板3的弹性能力和吸能能力。另外,安装支架10可以是冲压成型的钣金件。安装支架通过冲压成型时,第一豁口26和第二豁口37可以减少冲压开裂、皱褶等缺陷。
如图7所示,在上边梁内板20上间隔地焊接固定两个安装支架10,两个安装支架10之间的距离满足两者的安装板1上的安装孔11之间的距离等于拉手两端安装螺栓之间的距离。第一支撑板2的第一安装部22和第二支撑板3的第二安装部32分别和上边梁内板20的上部和下部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拉手时,拉手一端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固定在一侧的安装支架10的安装孔11内,拉手另一端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固定在另一侧的安装支架10的安装孔11内。
从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能够满足朝向车内的使用载荷下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可以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提供弹性,来缓冲冲击力,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能够满足朝向车外的撞击载荷下的变形能力和吸能能力的要求。其二,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为非对称结构,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弱化孔,可以增加第一支撑板变形能力和吸能能力,用于满足朝向车内的撞击载荷的要求;第二支撑板上加设有第一加强筋,可以增加第二支撑板的强度和刚度,用于满足朝向车外的使用载荷的要求;本安装支架能够进一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所述拉手;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本体、第一弯曲部和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从所述安装板的顶端向外侧伸出,所述第一自由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延伸端设置有用于与上边梁内板固定的所述第一安装部;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本体、第二弯曲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连接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从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向外侧伸出,所述第二自由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延伸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上边梁内板固定的所述第二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端水平延伸或向下弯曲延伸至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延伸端的延伸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端向下弯曲延伸至所述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所述延伸端的延伸方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拉手的安装孔,所述安装板上还开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拉手的定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弱化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第一弱化槽;所述第二弯曲部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第二弱化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内侧设置第三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边沿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加强翻边,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边沿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加强翻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连接处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第一豁口;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连接处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第二豁口。
CN201620478546.2U 2016-05-24 2016-05-24 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37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78546.2U CN205737101U (zh) 2016-05-24 2016-05-24 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78546.2U CN205737101U (zh) 2016-05-24 2016-05-24 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37101U true CN205737101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61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7854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37101U (zh) 2016-05-24 2016-05-24 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3710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9311A (zh) * 2019-01-31 2019-04-19 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保险杠支架
CN112046618A (zh) * 2020-07-31 2020-12-08 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副仪表板安装支架
CN112517741A (zh) * 2020-10-12 2021-03-19 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汽车支架及其冲压成型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9311A (zh) * 2019-01-31 2019-04-19 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保险杠支架
CN112046618A (zh) * 2020-07-31 2020-12-08 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副仪表板安装支架
CN112517741A (zh) * 2020-10-12 2021-03-19 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汽车支架及其冲压成型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6721B (zh) 车身结构
US20220153215A1 (en) Bumper arrangement
CN205737101U (zh) 用于汽车顶棚拉手的安装支架
RU116827U1 (ru) Стойк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с отверстием, имеющим отогнутую под углом кромку (варианты)
CN205574062U (zh) 一种汽车的门槛结构
CN202518355U (zh) 一种汽车顶盖横梁车身连接结构
EP2848439A1 (en) Automobile door reinforcing member
CN205524489U (zh) 车辆上边梁及具有该上边梁的机舱总成
CN105946983A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
CN205554322U (zh) 车身后纵梁、下车体及汽车
CN101695938A (zh) 带加强结构的汽车车身中柱
CN101734286B (zh) 车身a柱加强组件及采用该加强组件的车身a柱加强结构
CN111924009B (zh) 一种b柱加强板结构、b柱及乘用车
CN105365893B (zh) 用于机动车辆前部结构的加强装置
CN106314548B (zh) 一种前车体双横梁通道结构
CN211167095U (zh) 车辆横梁总成及车架
EP2890601B1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202449075U (zh) 汽车前罩锁销加强件
CN201501440U (zh) 带加强结构的汽车车身中柱
CN112519887A (zh) 车辆横梁总成及车架
CN202463751U (zh) 货车后防撞护栏
CN208842473U (zh) 一种减少前围板侵入量的下弯纵梁支撑结构及汽车
CN214451341U (zh) 发动机盖内板前部加强板及汽车
CN208602569U (zh) 车身侧碰加强机构
CN218777597U (zh) 一种前端框架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