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45891Y - 车用置物篮架 - Google Patents

车用置物篮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45891Y
CN200945891Y CN 200620132018 CN200620132018U CN200945891Y CN 200945891 Y CN200945891 Y CN 200945891Y CN 200620132018 CN200620132018 CN 200620132018 CN 200620132018 U CN200620132018 U CN 200620132018U CN 200945891 Y CN200945891 Y CN 20094589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 plate
bar
automobile
basket holder
ne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320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一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13201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4589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4589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4589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用置物篮架,设置于一两轮车车首;包含:一底面网板;二侧边网板,可翻转折迭的设置于该底面网板的左、右边;一后网板,其底端连接于该底面网板;一前网板,位于该底面网板边缘,与该后网板相对;一连接件,其两端可转动的连接在该底面网板底端的网杆及该前网板的网杆上;若干固定夹件,分别设于上述侧边网板与后网板及前网板的交界转角处,将上开各网板呈竖立的固定住,形成一上方开口的篮子。据此,达到加长或加宽置物空间,并可依载物需求让使用者自行变换成置物篮或置物架使用,应用范围得以扩大。

Description

车用置物篮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更详而言之,涉及车用置物篮架。
背景技术
一般两轮车于车头可安装一置物篮,于车尾可安装一置物架。在传统的习知技术中,置物篮系以若干网片焊接成可置物的篮子形状,而置物架也是以若干杆架焊接成一平面式的载物结构,再以一弹性夹压住承载物品。置物篮与置物架的形状及功能长久以来并没有突破性的改变或进步,但仍有许多的使用者爱用它们,因为两者各有其使用上的优缺点。例如,置物篮提供一个被包围的置物空间,不必担心物品从侧边掉落,物品可在置物空间中任意的堆迭放置,但缺点是放置的物品体积不能大于该置物空间。而置物架的周边空间则没有被限制,可以载置体积较大的物品,但其缺点是必须调整好物品的摆放位置及重心,否则容易翻斜倾倒。因为置物篮及置物架的使用差异性,两者永远为不相干的个体似早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置物篮架,以克服上述传统结构的缺陷,使置物篮、置物架为一体可变的结构。简言之,该置物篮可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结构而折迭成为置物架,或该置物架可展开成置物篮。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重点是配合折迭式两轮车,使置物篮及置物架展现创新、多功能及进步的效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置物篮架,其特征在于:
一底面网板;
二可翻转折迭的侧边网板,位于该底面网板的左、右边;
一后网板,其底端与该底面网板相连接,并介于上述左、右边之间的其中一边缘处;
一前网板,位于该底面网板边缘,与该后网板相对;
一连接件,其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该底面网板底端的网杆及该前网板的网杆上;
若干固定夹件,分别位于上述侧边网板与后网板及前网板的交界转角处,各网板呈竖立固定状态,并具有一上方开口。
其中,上述每一侧边网板包括有一第一网板及一第二网板;该第一网板底端活动地连接在该底面网板的边缘,该第二网板的底端活动地连接在该第一网板的顶端。
其中,还包含一伸缩夹具,位于该前网板上;该伸缩夹具包含一可伸缩升降的移动结构以及一连接在该移动结构上的具有相对该移动结构的弹夹力量的弹性压条。
其中,上述移动结构包括一对固定杆及一对与之相对枢套的活动杆,该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一定位座上,该定位座固定在该前网板上,该固定座与该活动杆之间连接有一平行于该活动杆移动方向的拉伸弹簧。
其中,该活动杆上端具有一拉动部,该拉动部上活动枢接在上述弹性压条的一端,该拉动部及该弹性压条端部具有一用以使该弹性压条产生一向移动结构方向的夹力的扭转弹簧。
其中,该弹性压条的开放端活动枢接有一压板。
其中,该伸缩夹具还包括位于该活动杆两侧以及该前网板上可相互止挡的挡杆。
其中,还包含一接合座,位于上述后网板上。
其中,该接合座包括一横座杆及一固定在该后网板上的纵座杆;该纵、横座杆之间具有一用以将二者连接并可于该横座杆及该纵座杆上移动的连接块。
其中,该横座杆还包括一轨道及一位于该轨道中可沿该轨道移动的移动件,连接块位于该移动件上,并连接在一可沿该连接块移动的纵座杆上。
本实用新型进步效果:
本实用新型达成目的及功效之一,为可将置物篮变换为置物架。其方法大致上为松开各个固定夹件,以解除各网板之间的固定关系;将该前网板往外翻折,再将该侧边网板的第一网板向外翻,将该第二网板向内折迭平放于该第一网板以及底面网板上;利用该连接件,将该前网板以伸缩夹具朝上的方式向该底面网板的上方拉高,进而平压于该底面网板以及两个第二网板上,完成一伸缩式置物架,进而得以加长或加宽置物空间。
本实用新型达成目的及功效之二,为可依载物需求让使用者自行变换成置物篮或置物架使用,应用范围得以扩大。
本实用新型达成目的及功效之三,为该置物篮以其内部的伸缩夹具夹压住篮内的物品,形成一伸压式篮子,使该等物品不致因车辆骑行时的颠颇晃震,而从篮子的开口处掉落出来。这是传统置物篮未见的全新功效。甚至利用伸缩夹具的上、下伸缩功能,当篮子内容物的高度超过篮子的顶端时,仍可轻易的压住物品。
本实用新型达成目的及功效之四,为该置物篮架更便于配合折迭式两轮车使用。该两轮车大致上具有一可折合的车身结构、一车首结构、一前轮以及一后轮;当该两轮车展开使用时,该置物篮设置在该前轮的上方。当该两轮车被收折时,该前轮位于该后轮的侧面,该置物篮变换为置物架,该置物架横跨定位在两侧相邻的前、后轮上方的物体上,例如除泥板、后货架、固定五金片…等。该车首结构可位于车首或可被位移至该两轮车的折转处,使用者可以施力于把手,进而推动或拖动该两轮车。
本实用新型达成目的及功效之五,为所述的折迭式两轮车相当于折转处前端的车身侧边或下方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可升降移动的辅助轮,当该两轮车为收折状态并配合置物架使用时,使用者可选择性的让辅助轮着地或离地。着地,该折迭式两轮车成为三轮推车或多轮拖车;离地,该折迭式两轮车成为二轮推车或拖车。但当该两轮车展开骑行,应将该辅助轮收折离地。
本实用新型达成目的及功效之六,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夹具亦可以独立应用在传统的置物篮中,使传统不能折迭的置物篮也具有伸缩压制的夹具压住篮内物品以防止掉落。
本实用新型达成目的及功效之七,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夹具亦可独立应用在一般传统的置物篮架上,使一般传统的置物篮架皆具有伸缩夹及加长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达成目的及功效之八,为置物篮可以设置于两轮车的前轮上方,亦或设置于后轮上方,使用者可依据需要而变换使用位置;当本实用新型以置物篮的型态设置于后轮时,将其展开即可成为一具有大承载面积并且可伸缩加长的置物货架。
本实用新型达成目的及功效之九,系本实用新型以置物架配合折迭的两轮车使用时,即成为拖车用途的置物货架。
本实用新型达成目的及功效之十,系应用产品本身的配件,经过巧妙的设计,可将其调整组合而成为多功能用途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为置物篮型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为置物篮型态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为置物篮型态的立体图,并进一步表示该伸缩夹具移动调整的情形。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为置物篮型态的侧视图,并进一步表示该伸缩夹具压制篮子内容物的情形。
图5:是本实用新型将置物篮变换为置物架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将置物篮变换为置物架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为置物架型态的立体外观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置物篮设置于自行车前轮上方的使用配置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置物架与折迭自行车的使用配置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置物篮设于展开的自行车后轮上方的使用配置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置物架设于展开的自行车后轮上方的使用配置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置物架与折迭自行车的使用配置图,图中表示该车首结构结合于承槽。
图13:是图9的侧视图,图中表示该车首结构可改变使用角度。
图14:是图12的侧视图,图中表示该车首结构可改变使用角度。
图15:是本实用新型辅助轮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伸缩夹具应用于传统后置物货架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伸缩夹具应用于传统非折迭式置物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本实用新型车用置物篮架,包含:
一底面网板10。
二侧边网板12,可翻转的设置于该底面网板10的左、右边。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一侧边网板12至少由一第一网板121及第二网板122所构成;第一网板121的底端活动连接于该底面网板10的边缘,第二网板122的底端活动连接于该第一网板121的顶端,该第一、第二网板121、122可相对该底面网板10作翻转折迭。
一后网板14,其底端连接于该底面网板10以及介于该二侧边网板12之间的其中一边缘。
一前网板16,位于该底面网板10边缘,与该后网板14相对。
若干固定夹件20,分别设于上述侧边网板12与后网板14及前网板16的交界处,将上开各网板呈竖立的固定住,形成一矩形的篮子。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固定夹件20为扣夹状的结构,两端可以勾扣在二相交网板的网杆上。
一连接件21,其两端可转动的连接在该底面网板10底端的网杆及该前网板16的网杆上。
一伸缩夹具30,设于该前网板16上。包含一可伸缩升降的移动结构31以及一连接在该移动结构31上的弹性压条3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移动结构31包括一对固定杆32及一与的相对枢套的活动杆33,该固定杆32的一端固定在一定位座39上,该定位座39固定于该前网板16,该固定座39与该活动杆33之间以平行于该活动杆33的移动方向连设一拉伸弹簧34。该活动杆33上端设一矩形的拉动部35,该拉动部35上活动枢设上述弹性压条36的一端,配合一扭转弹簧37,使该弹性压条36产生一相对该移动结构31的夹力。请同时配合图3,该伸缩夹具30可配合置物的高度,上、下的调整该活动杆33,据以改变该弹性压条36的位置,拉开弹性压条36压住置物篮中的物品。本实用新型弹性压条36的开放端更设一压板38,据以增加该弹性压条36的夹压面积。该压板38可自由转动的枢设在该弹性压条36上,以便配合该弹性压条36张开的角度以及物品的位置而调整。如图4,利用该伸缩夹具30的上、下伸缩功能,当内容物90高度超过篮子的顶端时,仍可轻易压住物品。该伸缩夹具30另包含一拉升限位结构,主要包括设置在活动杆33两侧以及前缘板16预定位置处的挡杆331、161,当该活动杆33被向上拉升至一定程度时,该二挡杆331、161相互止挡,可防止该活动杆33被过度拉升而脱离该固定杆32。
一接合座40,设于上述后网板14,将上述的置物篮架固定在两轮车前叉竖管80前的固定片83(如图7、图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两轮车为一自行车70。该接合座40包括一固定于前叉竖管80前的固定片83的横座杆41及一固定于该后网板14的纵座杆42。该横座杆41更包括了轨道411及移动件412,该轨道411固定于该固定片83,该移动件412设一连接块43连接于该纵座杆42,该移动件412可沿着该轨道411移动,该纵座杆42可沿着该连接块43移动,所以可上、下、左、右调整该置物篮架的位置。
以上所述以置物篮50的型态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该置物篮50中可承放物品,并利用该伸缩夹具30夹压住篮内的物品,使该等物品不致因车子骑行时的颠颇晃震,而从篮子的开口处掉落出来。该置物篮50可变换成一置物架60。兹将变换方法揭露如下。
如图5,先松开各个固定夹件20,以解除各网板之间的固定关系。向外翻折该前网板16(如箭头A方向),将二侧边网板12的第一网板121向外翻(如箭头B方向),将该第二网板122向内折迭(如箭头C方向)平放于该第一网板121以及底面网板10上。
如图6,利用该连接件21,将该前网板16以伸缩夹具30朝上的方式向该底面网板10的上方拉高(如箭头D方向),进而平压于该底面网板10以及两个第二网板122上。如图7,该置物篮50转换为置物架60的完成图,该固定夹件20可夹住前网板16以及侧边网板12的网杆上,进而将置物架60的型态予以固定。
如图8、图9,置物篮架与自行车的使用配置图。自行车70大致上包含了可升降的座椅结构71、可改变倾斜角度且可被位移的车首结构72、以及可折合的车身结构73。当车身结构折合时,该自行车的前轮74位于该后轮75的侧面。
如图8,该自行车70为展开使用的状态,可见该置物篮50设置在该自行车前轮74的上方,以其接合座40固定于该前叉竖管80的固定片83,该前轮74的轮盖741上更设一卡制块742,该底面网板10的其中一网杆卡制其中而获得定位。该车首结构72底部利用一固定器792结合于该前叉竖管80的顶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固定器792可为快拆结构或固定夹或其他类似物。
如图9,该自行车为收折状态,可见该车首结构72仍设置于该前叉竖管80上,而原本的置物篮50已变换为置物架60。而值得注意的是,当置物篮50变换为置物架60时,该侧边网板12的第一网板121向外翻折,与该底面网板10连接,扩大了该底面网板10的面积,这个面积足够横跨在两个相邻的前、后轮74、75轮盖741、751,利用上述的接合座40,上、下、左、右的调整该置物架60,使其底部能以两侧第一网板121的网杆卡制于轮盖741、751上的卡制块742、752,将该置物架60予以固定。
如图10,该自行车为展开状态,可见该置物篮50设置于该后轮75上,该接合座40固定于该座椅结构71的竖管711的固定片713。
如图11,该自行车为展开状态,可见该置物篮50已变换为置物架60的型态设置在相同于图10的位置。与传统的置物架相较,本实用新型置物架具有加大、加宽的承载面积,所以能稳定承载物品。
由图8至图11可说明自行车展开、折合以及置物篮50、置物架60变换使用的流程。置物篮60设置于前轮74上方以及前叉竖管80前。之后,可折合该自行车70,使前、后轮74、75位于两相邻侧,将置物篮50折合成置物架60,并且往后轮75的方向挪移,进而使底部的网杆跨扣在该前、后轮74、75轮盖741、751的卡制块742、752。再将置物架60向后轮75的方向平移,使其以底面网板10的网杆结合于后轮75轮盖751的卡制块752上。该座椅结构71的竖管711可另加设一固定片713或类似物,以便将该接合座40固定于该固定片713,展开该自行车70,即构成自行车70的后轮75附设置物架60的型态。最后将该置物架60折合成该置物篮50,则构成该自行车70的后轮75附设置物篮50的型态。总而言之,使用者可依据需要而变换置物架60或置物篮50,并且设置于车头或车尾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折迭车可以向左折合或向右折合,无论折迭车采何种折合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置物篮架均可配合应用,使其发挥拖车式功能,此为本实用新型极重要的特点。
上述轮盖741、751上的卡制块742、752,供上述网杆卡制的空间中,于开口处两侧壁设有相对略为凸出的结构,据以限制网杆,使其不会轻易脱离该卡制块742、752。
在图8、图9中,可见该自行车折转处前端的车身侧边或下方,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可升降移动的辅助轮76。该辅助轮76的详细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一轮杆761及结合于该轮杆761底端的轮体762,该轮体762可相对该轮杆761而调移位置,以便使轮体761能确实着地。该轮杆761顶端与车身结构73的底杆731以一转轴结构81予以连接。该转轴结构81包括分别设在底杆731及轮杆761顶端的十字槽811及条型凸块812,两者再以固定元件813枢套一弹性元件814于中心枢穿固定。微幅向外拉动该轮杆761,使该十字槽811与该条型凸块812分开,该轮杆761即可转动,调整该条型凸块812与十字槽811的相对位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条型凸块812直向的对应结合于该十字槽811的直向槽中,该轮杆761垂直,该轮体762着地;该条型凸块812横向的对应结合于该十字槽811的横向槽中,该轮杆761转横,该轮体762离地。使用者可选择性的让辅助轮76着地或离地。着地,该折迭式自行车配合该置物架60成为三轮推车或多轮拖车;离地,则成为二轮推车或拖车。但当该自行车展开骑行时,应将该辅助轮76离地。当自行车被折迭,该辅助轮76着地时,该辅助轮76与前、后轮74、75形成三角点相对,此为三轮式多轮拖车的理想支撑设置。
如图12,该自行车为收折状态,可见该车首结构72被位移至一承槽78内,且该承槽78位于上述转轴结构81上。而位移该车首结构72的方法,系松释上述的固定器792,从该前叉竖管80顶端卸离该车首结构72,将其底端的插杆插入该承槽78中,即达到位移车首结构72的目的。当自行车被折迭,位于该承槽78中的车首结构72与前、后轮74、75形成三角点相对,以便使用者施力于该车首结构72而推动或拖动该折迭的自行车,将该自行车及置物架60的结合体成为可被推移的载物装置。
如图13、图14,该车首结构72可依据使用者的施力方向往前或往后倾斜适当角度。该车首结构72的首杆721底端结合于一基座79。该基座79的二相对侧壁793上各设一弧孔794,该首杆721底端径向的设一穿杆722,且该穿杆722两端位于该弧孔794中。据此,使用者施力推动该车首结构72,使该穿杆722于该弧孔794中移动,进而使该车首结构72往前或往后倾斜适当角度。本实用新型车首结构72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亦可采用车把折迭器,利用该折迭器将车把折迭呈适合角度,并应用折迭器扣环扣住定位,达到车把变换角度拖拉功能之用。除此之外,该车首结构72的首杆721中穿枢一内管723,该首杆721及内管723的横断面可为多角形配合,该内管723于该首杆721中可以预定的角度轴转,进而以使车首结构72变换、调整及固定方向及角度。
如图16,本实用新型的伸缩夹具30亦可独立应用在一般传统的自行车的后置物货架91上,使一般传统的后置物货架91具有伸缩夹及加长的功能。
如图17,本实用新型的伸缩夹具30亦可独立应用在一般传统非折迭式的置物篮92上,使一般传统非折迭式的置物篮92更有伸缩夹及夹物的创新功能。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以一个最佳实施例做说明,但精于此技艺者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与范畴下做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举凡不违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用置物篮架,其特征在于:
一底面网板(10);
二可翻转折迭的侧边网板(12),位于该底面网板(10)的左、右边;
一后网板(14),其底端与该底面网板(10)相连接,并介于上述左、右边之间的其中一边缘处;
一前网板(16),位于该底面网板(10)边缘,与该后网板(16)相对;
一连接件(21),其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该底面网板(10)底端的网杆及该前网板(16)的网杆上;
若干固定夹件(20),分别位于上述侧边网板(12)与后网板(14)及前网板(16)的交界转角处,各网板呈竖立固定状态,并具有一上方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用置物篮架,其特征在于:上述每一侧边网板(12)包括有一第一网板(121)及一第二网板(122);该第一网板(121)底端活动地连接在该底面网板(10)的边缘,该第二网板(122)的底端活动地连接在该第一网板(121)的顶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用置物篮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伸缩夹具(30),位于该前网板(16)上;该伸缩夹具(30)包含一可伸缩升降的移动结构(31)以及一连接在该移动结构(31)上的具有相对该移动结构(31)的弹夹力量的弹性压条(3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车用置物篮架,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结构(31)包括一对固定杆(32)及一对与之相对枢套的活动杆(33),该固定杆(31)的一端固定在一定位座(39)上,该定位座(39)固定在该前网板(16)上,该固定座(39)与该活动杆(33)之间连接有一平行于该活动杆(33)移动方向的拉伸弹簧(3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车用置物篮架,其特征在于:该活动杆(33)上端具有一拉动部(35),该拉动部(35)上活动枢接在上述弹性压条(36)的一端,该拉动部(35)及该弹性压条(36)端部具有一用以使该弹性压条(36)产生一向移动结构方向的夹力的扭转弹簧(3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车用置物篮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压条(36)的开放端活动枢接有一压板(38)。
7.如权利要求3所述车用置物篮架,其特征在于:该伸缩夹具(30)还包括位于该活动杆(33)两侧以及该前网板(16)上可相互止挡的挡杆(161)(33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用置物篮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接合座(40),位于上述后网板(14)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车用置物篮架,其特征在于:该接合座(40)包括一横座杆(41)及一固定在该后网板(14)上的纵座杆(42);该纵、横座杆(41)(42)之间具有一用以将二者连接并可于该横座杆(41)及该纵座杆(42)上移动的连接块(4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车用置物篮架,其特征在于:该横座杆(41)还包括一轨道(411)及一位于该轨道(411)中可沿该轨道(411)移动的移动件(412),连接块(43)位于该移动件(412)上,并连接在一可沿该连接块(43)移动的纵座杆(42)上。
CN 200620132018 2006-08-29 2006-08-29 车用置物篮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4589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32018 CN200945891Y (zh) 2006-08-29 2006-08-29 车用置物篮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32018 CN200945891Y (zh) 2006-08-29 2006-08-29 车用置物篮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45891Y true CN200945891Y (zh) 2007-09-12

Family

ID=38732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3201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45891Y (zh) 2006-08-29 2006-08-29 车用置物篮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45891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00570A1 (zh) * 2008-02-01 2009-08-20 I-Shyong Lu 多功能置物货架
WO2009135355A1 (zh) * 2008-05-07 2009-11-12 Lu I-Shyong 折叠式购物自行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00570A1 (zh) * 2008-02-01 2009-08-20 I-Shyong Lu 多功能置物货架
WO2009135355A1 (zh) * 2008-05-07 2009-11-12 Lu I-Shyong 折叠式购物自行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40063U (zh) 可折叠车架及可折叠两轮车
CN1317156C (zh) 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结构
CN200945891Y (zh) 车用置物篮架
CN1814499A (zh) 自行车快速折叠曲柄
CN101041367A (zh) 自行车座垫及其组接装置
CN101134485A (zh) 折叠式两轮车
CN2839091Y (zh) 便携式自行车
CN1229746A (zh) 机动二轮车的踏板构造
CN206984177U (zh) 电动自行车的多功能驻车机构
WO2008028380A1 (fr) Structure en panier pour bicyclette
CN208036364U (zh) 纺织布料运输用推车
CN115556809A (zh) 一种多功能载物装置
CN2640326Y (zh) 座椅的隐藏式写字板结构改良
CN202089167U (zh) 可折叠、变形的脚踏车
CN101134482A (zh) 车用置物篮架
CN208053533U (zh) 一种新型可折叠电动滑板车
CN2835064Y (zh) 折叠自行车
CN2841851Y (zh) 一种可折叠式车篷及帐篷
CN206307197U (zh) 滑板车
CN200946017Y (zh) 一种摩托车包装箱
CN213502754U (zh) 一种可稳定折叠的电动车
CN1201963C (zh) 手提便携式折叠自行车
CN216734324U (zh) 一种方便安装翻斗车轮的辅助装置
CN2902873Y (zh) 折叠自行车
CN2771453Y (zh) 兼具推车的梯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12

Termination date: 201408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