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1217A - 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91217A
CN1991217A CNA2006101699381A CN200610169938A CN1991217A CN 1991217 A CN1991217 A CN 1991217A CN A2006101699381 A CNA2006101699381 A CN A2006101699381A CN 200610169938 A CN200610169938 A CN 200610169938A CN 1991217 A CN1991217 A CN 19912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lutch
state
odd number
shi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99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4741C (zh
Inventor
三堀敏正
塚田善昭
黑木正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91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1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474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474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16H61/0403Synchronisation before shif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38Electrically actuated multiple lamellae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76Mechanically actuated multiple lamellae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16H2061/0444Smoothing ratio shift during fast shifting over two gearsteps, e.g. jumping from fourth to second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306/00Shifting
    • F16H2306/14Skipping gear shi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306/00Shifting
    • F16H2306/40Shifting activities
    • F16H2306/48Synchronising of new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 F16H61/68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 F16H61/68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with two inputs, e.g. selection of one of two torque-flow paths by clutch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28Multiple concentric clutch shaf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51Control mechanis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84Meshing assisters
    • Y10T74/19288Double clutch and interposed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具有一对离合器,该一对离合器分别独立地对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和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所分别具有的输入轴和动力源间的动力传递的断开和连接进行切换,从而能提高变速响应性且使变速控制容易,并能抑制通常运转状态下的摩擦损失,缓和变速冲击。在变速比恒定的通常运转状态下,两离合器(34、35)的一方为连接状态,且另一方为断开状态,在实行偶数变速档间或奇数变速档间的变速切换时,当偶数变速档用和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16)的一方在齿轮组的确立切换途中成为空档状态时,两齿轮变速机构(17、16)中与作为齿轮组的确立切换对象的齿轮变速机构相对应的离合器,从断开状态成为连接状态并再次断开,然后在上述齿轮组的确立切换结束后从断开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

Description

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该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具有: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其具有多个可选择性地确立的偶数变速档的齿轮组;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其具有多个可选择性地确立的奇数变速档的齿轮组;和一对离合器,其可对上述两个齿轮组变速机构所分别具有的输入轴和动力源间的动力传递的断开或接通分别单独地切换,本发明特别涉及该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的改进。
背景技术
例如,通过专利文献1已知有这样的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即:一对离合器分别单独对应被划分为两组的第1和第2变速档组,该一对离合器在通常的运转状态下都处于连接状态,通过选择性地确立第1和第2变速档组所分别具有的多个变速档的齿轮组中的一个,来获得所期望的变速比。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98998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中,在通常运转状态下,两个离合器都处于连接状态,因此在变速切换时,为了确立下一变速档的齿轮组就必须断开一方的离合器,从而不仅降低与此相当的变速响应性,而且也使通常运转状态的摩擦损失增加,导致发动机的燃料费用增大,此外,由于变速冲击增大,所以很难使乘坐的舒适性良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所述状况而完成,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其能够提高变速响应性,并能够抑制通常运转状态下的摩擦损失,从而降低燃料费用,缓和变速冲击。
为达成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具有: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其具有多个可选择性地确立的偶数变速档的齿轮组;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其具有多个可选择性地确立的奇数变速档的齿轮组;和一对离合器,其可分别独立地对所述两个齿轮组变速机构所分别具有的输入轴和动力源间的动力传递的断开和连接进行切换,在该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中,在变速比恒定的通常运转状态下,所述两个离合器的一方为连接状态,同时,另一方为断开状态,在实行所述偶数变速档间或所述奇数变速档间的变速切换时,当所述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和所述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的一方在齿轮组的确立切换途中成为空档状态时,所述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和所述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中与作为齿轮组的确立切换对象的齿轮变速机构相对应的离合器,从断开状态成为连接状态并再次断开,然后,在所述齿轮组的确立切换结束后,从断开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
此外,在第一方面所述发明的结构的基础上,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当所述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和所述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的一方在齿轮组的确立切换途中成为空档状态时,使与作为确立切换对象的齿轮变速机构相对应的离合器在断开状态下暂时处于连接状态的时间为短时间。
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发明的结构的基础上,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偶数变速档间或所述奇数变速档间降档时,当所述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和所述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的一方在齿轮组的确立切换途中成为空档状态时,在所述两个离合器都短时间处于连接状态后,断开两个离合器的一方以确立下位变速档的齿轮组。
此外,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发明的结构的基础上,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偶数变速档间或所述奇数变速档间升档时,当所述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和所述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的一方在齿轮组的确立切换途中成为空档状态时,在所述两个离合器都短时间处于连接状态后,断开两个离合器的一方以确立上位变速档的齿轮组。
根据第一和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由于在通常的运转状态下,两个离合器的一方断开,所以能够抑制摩擦损失,降低燃料费用,此外,当为了使变速比变化而进行变速切换时,由于变速方向上接下来的下一变速档的齿轮组是在与该齿轮组相对应的离合器断开的状态下预先确立的,所以容易利用两个离合器的断开和连接切换进行变速控制,并且能够提高变速响应性,此外,在齿轮组的确立切换结束时,能够缓和其变速冲击。即,在偶数变速档间或奇数变速档间的变速切换时,若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和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中与作为齿轮组的确立切换对象的齿轮变速机构相对应的离合器成为断开状态,则直到齿轮组的确立切换结束之前,以实行齿轮组的确立切换之前的转数使该齿轮变速机构的输入轴旋转,与此相对,当齿轮组的确立切换完成时,上述输入轴的转数大幅变化,于是产生变速冲击,但当作为齿轮组的确立切换对象的齿轮变速机构在确立切换途中成为空档状态时,通过使与该齿轮变速机构对应的离合器临时成为连接状态,能够使上述输入轴的转数变化为与变速切换途中的变速档相对应的转数,因此能够缓和上述变速冲击。
此外,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在偶数变速档间或奇数变速档间降档时,能够缓和此时的变速冲击。
进而,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在偶数变速档间或奇数变速档间升档时,能够缓和此时的变速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2是双离合器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3是图2的要部放大图。
图4是沿图3的4-4线的剖面图。
图5是第1离合器外部的切开立体图。
图6是沿图3的6-6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7是对比表示凸轮轴的转动位置和顶起装置的位移量的图。
图8是表示升档时的变速特性的图。
图9是表示降档时的变速特性的图。
标号说明
16  …  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
17  …  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
34、35  …  离合器
G1~G4  …  齿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图1是表示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的简要结构的图;图2是双离合器装置的纵剖面图;图3是图2的要部放大图;图4是沿图3的4-4线的剖面图;图5是第1离合器外部的切开立体图;图6是沿图3的6-6线的放大剖面图,图7是对比表示凸轮轴的转动位置和顶起装置的位移量的图;图8是表示升档时的变速特性的图;图9是表示降档时的变速特性的图。
首先,在图1中,例如安装在自动二轮车上的多气缸发动机所具有的多个活塞11、11…共同连接在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未图示的曲轴箱上的曲轴12上,该曲轴12的旋转动力通过第1级减速装置13和减震橡胶14输入给双离合器装置15。另一方面,在上述曲轴箱内收纳有: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其具有可选择性地确立的奇数变速档用齿轮组,例如第1和第3变速档用齿轮组G1、G3;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其具有可选择性地确立的偶数变速档用齿轮组,例如第2和第4变速档用齿轮组G2、G4。利用上述双离合器装置15对从上述曲轴12通过第1级减速装置13和减震橡胶14…传递的动力向上述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和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的传递和传递断开进行切换。
在上述曲轴箱中支撑有转动自由的如下各轴:圆筒状的第1主轴18,其具有与上述曲轴12平行的轴线;第2主轴19,其以使轴向相对位置恒定且可相对转动的方式,同轴地贯通第1主轴18;中间轴30,其具有与第1和第2主轴18、19平行的轴线。然后,上述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被设置在第1主轴18与中间轴30之间,上述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被设置在第2主轴19与上述中间轴30之间,在转动自由地贯通上述曲轴箱的上述中间轴30的端部固定有驱动链轮31,在该驱动链轮31上绕挂向未图示的后轮传递动力的链条。
第2变速档用齿轮组G2包括:第2速用驱动齿轮25,其一体地设置在第1主轴18上;和第2速用被动齿轮26,其被相对转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中间轴30上,并与第2速用驱动齿轮25啮合。第4变速档用齿轮组G4包括:第4速用驱动齿轮27,其固定在第1主轴18上;第4速用被动齿轮28,其被相对转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中间轴30上,并与第4速用驱动齿轮27啮合。此外,在第2速和第4速用被动齿轮26、28之间,第1换档装置29被花键结合在中间轴30上,通过第2换档装置29的轴向移动,可以在如下两个状态间切换,这两个状态是:使第2速和第4速用被动齿轮26、28相对于中间轴30自由旋转的状态(空档状态);和使第2速和第4速用被动齿轮26、28中的任何一个以不能相对于中间轴30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中间轴30上,从而确立第2变速档用齿轮组G2和第4变速档用齿轮组G4中的任何一组的状态。
第1变速档用齿轮组G1包括:第1速用驱动齿轮20,其一体地设置在第2主轴19上;和第1速用被动齿轮21,其被相对转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中间轴30上,并与第1速用驱动齿轮20啮合。第3变速档用齿轮组G3包括:第3速用驱动齿轮22,其固定在第2主轴19上;第3速用被动齿轮23,其被相对转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中间轴30上,并与第3速用驱动齿轮22啮合。此外,在第1速与第3速用被动齿轮21、23之间,第2换档装置24被花键结合在中间轴30上,通过第1换档装置24的轴向移动,可以在如下两个状态间切换,这两个状态是:使第1速和第3速用被动齿轮21、23相对于中间轴30自由旋转的状态(空档状态);和使第1速和第3速用被动齿轮21、23中的任何一个以不能相对于中间轴30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中间轴30上,从而确立第1变速档用齿轮组G1和第3变速档用齿轮组G3中的任何一组的状态。
一并参考图2和图3,双离合器装置15具有:多片式的第1离合器34,其具有在从上述第1级减速装置13传递的动力的作用下旋转的第1离合器外部36,并且对从曲轴12向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的动力传递和断开进行切换;和多片式的第2离合器35,其具有与第1离合器外部36一起旋转的第2离合器外部37,并被同轴地配置在第1离合器34的半径方向的内侧,并且对从曲轴12到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的动力传递和断开进行切换。第1离合器外部36通过在圆筒部36a的一端一体地连续设置环状板部36b而形成为有底圆筒状。
第1级减速装置13包括:驱动齿轮38,其一体地设置在上述曲轴12上;被动齿轮39,其被可相对旋转地支撑在第2主轴19上,并与驱动齿轮38啮合。此外,在第1离合器外部36中的环状板部36b的周向上的多个位置,一体地突出设置有连接凸台36c…,这些连接凸台36c…贯通减震橡胶14,该减震橡胶14插入在设于被动齿轮39上的保持孔40…中,在环状板部36b的相反侧,保持板41与被动齿轮39相抵接,该保持板41由贯通连接凸台39c…的铆钉42…紧固在连接凸台36c…的端面上。即,来自曲轴12的动力通过第1级减速装置13和减震橡胶14…而被输入给第1离合器外部36。
第1离合器34具有:上述第1离合器外部36;第1离合器内部43,其具有由第1离合器外部36的圆筒部36a同轴地围绕起来的圆筒部43a;多块第1离合器盘44…,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卡合在第1离合器外部36的圆筒部36a上;多块第1离合器片45…,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卡合在第1离合器内部43的上述圆筒部43a上,同时,与第1离合器盘44…交替重叠配置;环状的第1受压板部43b,其从上述环状板部36b的相反侧与交替重叠配置的第1离合器盘44…和第1离合器片45…相对;环状的第1压盘46,其从上述环状板部36b侧与交替重叠配置的第1离合器盘44…和第1离合器片45…相对;以及第1离合器弹簧47,其发挥对第1压盘46施加向将第1离合器盘44…和第1离合器片45…夹压在该第1压盘46与第1受压板部43b之间侧的弹力的作用。
第1受压板部43b从第1离合器内部43中的圆筒部43a的外端一体地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而形成为环状。此外,第1离合器内部43具有环状的连接板部43c,其从上述圆筒部43a的内端一体地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突出,该连接板部43c的内周以不能沿轴向相对移动且也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在第2主轴19上。
第1压盘46被支撑成虽然不能相对于第1离合器内部43中的圆筒部43a相对旋转,但可沿轴向相对移动。重叠多片碟簧而构成的第1离合器弹簧47的外周通过环状的第1弹簧座48与第1压盘47抵接。此外,第1离合器弹簧47的内周通过环状的第1保持器50与安装在上述圆筒部43a的内端部外周的止动环49抵接并被支撑。
一并参照图4,第2离合器35具有:第2离合器外部37,其具有由第1离合器34中的第1离合器内部36的圆筒部36a同轴地围绕起来的圆筒部37a,并与第1离合器外部36一起旋转;第2离合器内部53,其具有由第2离合器外部37的圆筒部37a同轴地围绕起来的圆筒部53a;多片第2离合器盘54…,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卡合在第2离合器外部37的圆筒部37a上;多片第2离合器片55…,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卡合在第2离合器内部53的上述圆筒部53a上,同时,与第1离合器盘54…交替重叠配置;环状的第2受压板部53b,其从第1离合器外部36的上述环状板部36b的相反侧与交替重叠配置的第2离合器盘54…和第2离合器片55…相对;环状的第2压盘56,其从上述环状板部36b侧与交替重叠配置的第2离合器盘54…和第2离合器片55…相对;以及第2离合器弹簧57,其发挥对第2压盘56施加向将第2离合器盘54…和第2离合器片55…夹压在该第2压盘56与第2受压板部53b之间侧的弹力的作用。
第2离合器外部37一体地具有:环状的外侧连接板部37b,其从该圆筒部37a的外端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和环状的内侧连接板部37c,其从上述圆筒部37a的轴向中间部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突出。而且,外侧连接板部37b从外侧覆盖第1离合器内部43,使得第1离合器内部43配置在第1离合器外部36的环状板部36b与外侧连接板部37b之间,并且,该外侧连接板部37b一体地连接设置在上述圆筒部37a的外端,该外侧连接板部37b的外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卡合在第1离合器外部36中的圆筒部36a上。此外,内侧连接板部37c的内周以既不能沿轴向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在从第2主轴19突出的第1主轴18的端部。
进而,一并参照图5,在第1离合器外部36的上述圆筒部36a上,在环状板部36b的相反侧,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在圆筒部36a的另一端开口的多个离合器盘用卡合槽61、61…,该多个离合器盘用卡合槽61、61…与第1离合器中的多片第1离合器盘54…的外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卡合;同时,在第1离合器外部36的上述圆筒部36a上,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配置在上述各离合器盘用卡合槽61、61…之间并在上述圆筒部36a的另一端开口的多个离合器外部用卡合槽62、62…,该多个离合器外部用卡合槽62、62…与第2离合器外部37中的外侧连接板部37b的外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卡合,各离合器盘用卡合槽61、61…也在上述圆筒部36a的外周面上开口。
而且,第2离合器外部37被后述的止推轴承68阻止向轴向内侧侧的移动,止动环63从轴向外侧与第2离合器外部37的外侧连接板部37b的外周抵接并卡合,该止动环63安装在第1离合器外部36的圆筒部36a上。
然后,在第1离合器盘44…的外周上,突出设置有卡合在各离合器盘用卡合槽61、61…中的卡合突部44a…,在第2离合器外部37中的外侧连接板部37b的外周,突出设置有卡合在各离合器外部用卡合槽62、62…中的卡合突部37d,但上述离合器盘用卡合槽61、61…和上述离合器外部用卡合槽62、62…的轴向长度被设定为相互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2离合器外部37的连接板部37b配置得比第1离合器盘44靠轴向外侧,所以离合器盘用卡合槽61、61…的轴向长度被设定为比离合器外部用卡合槽62、62…的轴向长度长。
第1离合器34在第1离合器弹簧47的弹力作用下维持连接状态,多个、例如3个第1顶杆销65…将抵抗第1离合器弹簧47的弹力以向断开侧驱动的控制力施加给该第1离合器34,该多个第1顶杆销65…具有与第1离合器34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并且以沿轴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贯通在第1离合器内部43中的圆筒部43a的周向以等间隔隔开的多个位置,例如3个位置,这些第1顶杆销65…的一端以能够抵抗第1离合器弹簧47的弹力而按压第1压盘46的方式,与第1离合器34的第1压盘46抵接。
第2离合器35在第2离合器弹簧57的弹力作用下维持连接状态,多个、例如3个第2顶杆销66…将抵抗第2离合器弹簧57的弹力以向断开侧驱动的控制力施加给该第2离合器35,该多个第2顶杆销65…具有与第2离合器35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并且以沿轴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贯通在第2离合器内部53中的圆筒部53a的周向以等间隔隔开的多个位置,例如3个位置,这些第2顶杆销66…的一端以能够抵抗第2离合器弹簧57的弹力而按压第2压盘56的方式,与第2离合器35的第2压盘56抵接。
此外,第2离合器外部37中的外侧连接板部37b将第1离合器内部43夹持在与第1离合器外部36的环状板部36b之间,并构成第2离合器35的一部分,在该第2离合器外部37中的外侧连接板部37b的周向上等间隔地隔开多个位置、例如3个位置,具有与第1和第2离合器34、35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的驱动销67…沿轴向移动自如地贯通这些位置,这些驱动销67…的一端通过环状的止推轴承68而连接到第1顶杆销65…的一端。
此外,为了阻止上述止推轴承68在与第1和第2离合器34、35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内的移动,在上述外侧连接板部37b上形成有容纳并保持止推轴承68的环状凹部69。
在第2顶杆销66…的另一端和上述驱动销67…的另一端上连接有离合器断开/连接装置72,该离合器断开/连接装置72具有:凸轮轴70,其可以绕与第1和第2离合器34、35的旋转轴线垂直的轴线转动;和致动器71,其连接在凸轮轴70上,以使该凸轮轴70转动,从而,该离合器断开连接装置72根据凸轮轴70的转动位置,相互独立地按压驱动第2顶杆销66…和上述驱动销67…,以进行联动和连接。
上述凸轮轴70通过结合在未图示的曲轴箱上的盖73而被转动自如地支撑,在该凸轮轴70与上述盖73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74。
一并参照图6,在上述凸轮轴70上一体地设置有:沿轴向隔开间隔进行配置的一对第1凸轮75、75;和配置在两个第1凸轮75…之间的中央部的第2凸轮76。凸轮轴70被支撑在上述盖73上,并使第2凸轮76位于第1和第2主轴18、19的轴线延长线上。
驱动销67…的另一端共同地连接到环状的第1顶起装置77上,在一端部与第1凸轮75、75滑动接触并形成为圆筒状的第1顶起装置78上,通过第1分离轴承79而连接有第1凸轮从动件77。此外,第2顶杆销66…的另一端共同地连接到由第1顶起装置77同轴地围绕的环状的第2顶起装置80上,在一端与第2凸轮76滑动接触并可滑动地嵌合在第1顶起装置78中的第2顶起装置81上,通过第2分离轴承82而连接有第2凸轮从动件80。
观察图2,致动器71包括:单一的电动机85;减速机构86,其对该电动机85的输出进行减速,并传递给上述凸轮轴70。具有与凸轮轴70平行的旋转的电动机85被安装在减速机构箱87上,该减速机构箱87容纳上述减速机构86并被支撑在曲轴箱上。进而,减速机构箱87是通过一对箱半体88、89相互结合而构成的,电动机85被安装在一方的箱半体88上,并使输出轴90突入到减速机构箱87内。
上述减速机构86在减速机构箱87内被设置在上述电动机85的输出轴90和凸轮轴70之间,该减速机构86包括:小齿轮93,其一体地形成在上述输出轴90上;第1中间齿轮94,其具有与输出轴90和凸轮轴70平行的轴线,并被一体地设置在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减速机构箱87内的第1中间轴91上,并与上述小齿轮93啮合;第2中间齿轮95,其一体地设置在第1中间轴91上;第3中间齿轮96,其具有与输出轴90和凸轮轴70平行的轴线,并被一体地设置在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减速机构箱87内的第2中间轴92上,并与第2中间齿轮95啮合;第4中间齿轮97,其一体地设置在第2中间轴92上;以及被动齿轮98,其被固定在凸轮轴70上,并与第4中间齿轮97啮合。
此外,在减速机构箱87上安装有电位计99,该电位计99同轴地连接在上述凸轮轴70的端部,通过该电位计99来检测凸轮轴70的转动角。
另外,第1凸轮75…和第2凸轮76以相互间具有例如90°的相位差的状态设置在凸轮轴70上,致动器71如第1凸轮75…和第2凸轮76在图7中所示那样旋转驱动凸轮轴70,根据该凸轮轴70的转动,与对向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的动力传递的断开和连接进行切换的第1离合器34相对应的第1顶起装置78的顶起量,如图7的虚线所示变化;与对向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的动力传递的断开和连接进行切换的第2离合器35相对应的第2离合器35的第2顶起装置81的顶起量,如图7的实线所示那样变化。
即,致动器71旋转驱动凸轮轴70,以便对如下两个状态进行切换,这两个状态是:使第1和第2离合器34、35中的任何一方连接,同时,使另一方断开的状态;以及使第1和第2离合器34、35都连接的状态。
上述致动器71的基本动作是,在通常的运转状态下,使第1和第2离合器34、35的一方为连接状态,同时,使另一方为断开状态,由此,通过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和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的一方来获得由偶数变速档和奇数变速档的一方的齿轮组所实现的变速状态,但在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和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中,当从上述通常状态进行变速切换时,使第1和第2换档装置29、24的一方动作,以便在两个离合器34、35中的与上述下一变速档的齿轮组相对应的离合器断开的状态下,预先确立第1~第4速用齿轮组G1~G4中的变速方向上的接下来的下一变速档的齿轮组,然后,两个离合器34、35的断开和连接通过上述致动器71的动作来进行切换。
例如,当从第1变速档向第2变速档变速时,确立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的第1速齿轮组G1,同时,使第2离合器35为连接状态,以获得第1变速档的变速比,在该状态下,将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的第2速用齿轮组G2在断开第1离合器34的状态下确立,然后断开第2离合器35,同时连接第1离合器34。
另外,在实行偶数变速档间或奇数变速档间的变速切换时,使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和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中的与作为齿轮组的确立切换对象的齿轮变速机构相对应的离合器为断开状态后,直到齿轮组的确立切换完成之前,该齿轮变速机构的输入侧,即第1主轴18或第2主轴19以实行齿轮组的确立切换前的转数旋转,与此相对,当齿轮组的确立切换完成后,第1主轴18或第2主轴19的转数大幅变化,从而产生变速冲击。
例如,当从第1速变速档升档到第3速变速档时,使第2换档装置24动作,以便在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中,从第1速齿轮组G1的确立状态到第3速齿轮组G3的确立状态,此时,当使第2离合器35保持在断开状态下时,曲轴12、第1主轴18以及第2主轴19的转数如图8(a)所示那样变化。即,在连接第2离合器35的同时断开第1离合器34,从而在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中确立第1速齿轮组G1,并确立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的第2速齿轮组G2,以获得第1变速档的变速比,在该状态下的时刻t1,断开第2离合器35,同时,连接第1离合器34,于是第2主轴19以与时刻t1以前相同的转数旋转,在该状态下的时刻t2,在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中确立第3速齿轮组G3后,第2主轴19的转数以ΔNa向减少侧大幅变化,从而产生变速冲击。
此外,从第3速变速档向第1速变速档降档时,使第2换档装置24动作,以便在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中,从第3速齿轮组G3的确立状态到第1速齿轮组G1的确立状态,此时,当使第2离合器35保持在断开状态下时,曲轴12、第1主轴18以及第2主轴19的转数如图9(a)所示那样变化。即,在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中确立第3速齿轮组G3,同时,确立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的第2速齿轮组G2,并通过在连接第1离合器34的同时断开第2离合器35,以获得第2变速档的变速比,在该状态下的时刻t3,在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中,开始从第3速齿轮组G3向第1速齿轮组G1切换确立状态,进而若在其后的时刻t4,连接第2离合器35,并断开第1离合器34,则在从第3速齿轮组G3向第1速齿轮组G1切换确立状态的时刻t3,第2主轴19的转数以ΔNa向增加侧大幅变化,于是变速冲击加大。
因此,在实行偶数变速档间或奇数变速档间的变速切换时,如下进行变速控制,即:当上述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和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的一方在齿轮组的确立切换途中成为空档状态时,上述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和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中与作为齿轮组的确立切换对象的齿轮变速机构相对应的离合器,从断开状态短时间地暂时成为连接状态并再次断开,然后,在上述齿轮组的确立切换完成之后,从断开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
由此,例如当从第1速变速档向第3速变速档升档时,使第2换档装置24动作,以便在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中从第1速齿轮组G1的确立状态到第3速齿轮组G3的确立状态时,在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的空档状态下,在使第2离合器35短时间地暂时处于连接状态时,曲轴12、第1主轴18以及第2主轴19的转数如图8(b)所示那样变化。即,连接第2离合器35,同时,断开第1离合器34,从而在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中确立第1速齿轮组G1,并确立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的第2速齿轮组G2以获得第1变速档的变速比,在该状态下的时刻t1,断开第2离合器35,同时,连接第1离合器34,然后,在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处于从第1速齿轮组G1到第3速齿轮组G3的确立切换途中的空档状态的时刻t12,使第2离合器35短时间地暂时成为连接状态(即,使第1和第2离合器34、35都短时间地暂时处于连接状态),于是此时,第1离合器34处于连接状态,从而确立了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的第2速齿轮组G2,因此,第2主轴19下降到与第1主轴18的转数相同的水平,进而,在时刻t2,确立第3速齿轮组G3时的第2主轴19的转数变化量为较小的值ΔNb(<ΔNa),从而能够缓和变速冲击。
此外,例如当从第3速变速档向第1速变速档降档时,在使第2换档装置24动作,以便在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中从第3速齿轮组G3的确立状态到第1速齿轮组G1的确立状态时,在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的空档状态下,在使第2离合器35短时间地暂时成为连接状态时,曲轴12、第1主轴1 8以及第2主轴19的转数如图9(b)所示那样变化。即,在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中确立第3速齿轮组G3,并确立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的第2速齿轮组G2,从而通过连接第1离合器34且断开第2离合器35来获得第2变速档的变速比,在该状态下,在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中,在从第3速齿轮组G3向第1速齿轮组G1切换确立状态时的空档状态的时刻t3,使第2离合器35短时间地暂时成为连接(即,使第1和第2离合器34、35都短时间地暂时成为连接状态),于是此时,第1离合器34处于连接状态,从而确立了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的第2速齿轮组G2,因此,第2主轴19增大到与第1主轴18的转数相同的水平,在此后的时间t34,当确立了第1速齿轮组G1时,第2主轴19的转数变化量为较小的值ΔNb(<ΔNa),从而能够缓和变速冲击。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双离合器装置15具有:第1离合器34,其具有通过在圆筒部36a的一端一体地连接设置环状板部36b而成的第1离合器外部36;第2离合器35,其被同轴地配置在第1离合器34的半径方向的内侧,在该双离合器装置15中,在第1和第2离合器34、35所分别具有的第1和第2离合器内部43、53的上述环状板部36b侧的端部,分别支撑有可沿轴向动作的用于对第1和第2离合器34、35的断开和连接状态进行切换的环状的第1和第2压盘46、56,同时,还分别配设有对这些压盘46、56向连接侧施力的第1和第2离合器弹簧47、57,第1和第2顶杆销65、66具有与第1和第2离合器34、35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并以沿轴向移动自如的方式分别贯通上述两个离合器内部43、53,该第1和第2挺杆销65、66的一端以抵抗上述离合器弹簧47、57的弹力的方式按压上述压盘46、56,从而分别与上述压盘46、56抵接,驱动销67具有与第1和第2离合器34、35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并以沿轴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贯通第2离合器外部37的外侧连接板部37b,该驱动销67的一端通过止推轴承68而连接到上述两顶杆销65、66中的贯通第1离合器内部43的第1顶杆销65的另一端。
因此,使外力作用在分别贯通第1和第2离合器内部43、53的第1和第2顶杆销65、66上,从而沿轴向按压,由此能够使第1和第2离合器34、35成为断开状态。而且,第1离合器内部43被配置在第1离合器外部36的环状板部36b和第2离合器外部37的外侧连结板部37b之间,第2离合器外部37虽然相对于第1离合器内部43可以相对旋转,但由沿轴向移动自如地贯通上述外侧连接板部37b的驱动销67的一端通过止推轴承68而连接到贯通第1离合器内部43的第1顶杆销65的另一端,所以,能够在轴向驱动第1顶杆销65,而与第1离合器内部43和第2离合器外部37的相对旋转无关,通过使止推轴承68介于第1顶杆销65与驱动销67之间的简单结构,能够通过外力的作用使具有第1离合器内部43的第1离合器34成为断开状态。
并且,由于第1和第2顶杆销65、66的动作方向与驱动方向相同,所以,能够使断开和连接驱动第1和第2离合器34、35用的离合器断开连接控制装置72的结构简化。
此外,在第1和第2离合器弹簧47、57之间,以及第1和第2压盘46、56之间,分别介入安装环状的弹簧座48、58,因此,使第1和第2离合器弹簧47、57的弹力均等地作用在第1和第2压盘46、56的整个外周,从而能够得到第1和第2离合器34、35的可靠的断开和连接切换。
此外,在第2顶杆销66和驱动销67的另一端联动地连接有离合器断开连接控制装置72,该离合器断开连接控制装置72具有凸轮轴70,该凸轮轴70可以绕与第1和第2离合器34、35的旋转轴线垂直的轴线转动,并且设置有分别独立地与第1和第2离合器34、35对应的第1和第凸轮75…、76,从而该离合器断开连接控制装置72根据凸轮轴70的转动位置而相互独立地按压驱动第2顶杆销66和驱动销67,因此,利用在第1和第2离合器34、35中共用的离合器断开连接控制装置72,能够相互独立地进行第1和第2离合器34、35的断开和连接切换,从而能够使对第1和第2离合器34、35作用切换断开和连接用的外力的结构简化。
此外,上述凸轮轴70可由单一的致动器71进行旋转驱动,并且旋转驱动凸轮轴70的致动器71只用一个就可完成,因此,能够减少零部件的个数,同时,能够使结构简化,而且,还能够谋求成本的降低和小型化。
此外,由于致动器71由单一的电动机85、和对该电动机85的输出进行减速以传递给凸轮轴70的减速机构86构成,所以能够使致动器71重量轻且小型地构成。
另外,在第1离合器34的第1离合器外部35所具有的圆筒部36a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离合器盘用卡合槽61…,其使多片第1离合器盘44…的外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进行卡合;多个离合器外部用卡合槽62…,其被配置在上述各离合器盘用卡合槽61…之间,并使第2离合器35所具有的第2离合器外部37的外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卡合在该多个离合器外部用卡合槽62…中。
即,第1离合器盘44…的外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卡合在第1离合器外部36的圆筒部36a上,同时,第2离合器外部37的外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卡合在第1离合器外部36的圆筒部36a上,从而第1和第2离合器外部36、37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此时,能够避免第1和第2离合器外部36、37的外周直径变大,从而能够实现双离合器装置15的小型化,而且,能够减少零部件个数,并且能够减少装配工时,使装配变得容易。
此外,第2离合器外部37配置在将第1离合器34所具有的第1离合器内部43夹持在与上述环状板部36b之间的位置上,并在上述圆筒部36a上安装从轴向外侧与第2离合器外部37的外周抵接并卡合的止动环63,因此,用简单的结构就能够阻止第2离合器外部37相对于第1离合器外部36的向轴向外侧的移动。
此外,由于离合器盘用卡合槽61…和离合器外部用卡合槽62…的轴向长度被设定成相互不同,所以能够容易地防止第1离合器盘44…和第2离合器外部37在第1离合器外部36上的错误装配,从而装配也变得容易。
而且,由于多个离合器盘用卡合槽61…和多个离合器外部用卡合槽62…是在第1离合器外部36的环状板部36b的相反侧沿周向隔开等间隔而设置的,并且在圆筒部36a的另一端开口,所以多片第1离合器盘44…和第2离合器外部37在第1离合器外部36上的装配变得更加容易。
此外,在通常运转状态下,在使第1和第2离合器34、35的一方连接的同时,使另一方断开,以获得由偶数变速档和奇数变速档的一方的齿轮组实现的变速状态,因此能够抑制通常状态下的摩擦损失。
此外,当从通常运转状态实行用于使变速比变化的变速切换时,将在多个变速档的齿轮组G1~G4中的变速方向上的接下来的下一变速档的齿轮组,在与该齿轮组对应的离合器断开的状态下预先确立,然后切换上述两个离合器34、35的断开和连接,因此,能够使由两个离合器34、35的连接和断开切换实现的变速控制变得容易,而且能够提高变速响应性。
此外,当实行偶数变速档间或奇数变速档间的变速切换时,当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和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的一方在齿轮组的确立切换途中成为空档状态时,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和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中与作为齿轮组的确立切换对象的齿轮变速机构相对应的离合器,从断开状态短时间地暂时成为连接状态,并再次断开,然后,在上述齿轮组的确立切换完成之后,从断开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因此,如关联上述图8(b)和图9(b)说明过的那样,能够缓和齿轮组的确立切换完成时的变速冲击。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种种设计变更。

Claims (4)

1.一种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具有: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其具有多个可选择性地确立的偶数变速档的齿轮组(G2、G4);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其具有多个可选择性地确立的奇数变速档的齿轮组(G1、G3);和一对离合器(34、35),其可分别独立地对所述两个齿轮组变速机构(17、16)所分别具有的输入轴(18、19)和动力源间的动力传递的断开和连接进行切换,在该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中,
在变速比恒定的通常运转状态下,所述两个离合器(34、35)的一方为连接状态,同时,另一方为断开状态,在实行所述偶数变速档间或所述奇数变速档间的变速切换时,当所述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和所述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的一方在齿轮组的确立切换途中成为空档状态时,所述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和所述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中与作为齿轮组的确立切换对象的齿轮变速机构相对应的离合器,从断开状态成为连接状态并再次断开,然后,在所述齿轮组的确立切换结束后,从断开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和所述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的一方在齿轮组的确立切换途中成为空档状态时,使与作为确立切换对象的齿轮变速机构相对应的离合器在断开状态下暂时处于连接状态的时间为短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偶数变速档间或所述奇数变速档间降档时,当所述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和所述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的一方在齿轮组的确立切换途中成为空档状态时,在所述两个离合器(34、35)都短时间处于连接状态后,断开两个离合器(34、35)的一方以确立下位变速档的齿轮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偶数变速档间或所述奇数变速档间升档时,当所述偶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7)和所述奇数变速档用齿轮变速机构(16)的一方在齿轮组的确立切换途中成为空档状态时,在所述两个离合器(34、35)都短时间处于连接状态后,断开两个离合器(34、35)的一方以确立上位变速档的齿轮组。
CNB2006101699381A 2005-12-28 2006-12-25 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474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77448A JP4939049B2 (ja) 2005-12-28 2005-12-28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歯車変速機における変速制御方法
JP2005377448 2005-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1217A true CN1991217A (zh) 2007-07-04
CN100494741C CN100494741C (zh) 2009-06-03

Family

ID=37726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993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4741C (zh) 2005-12-28 2006-12-25 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07367B2 (zh)
EP (1) EP1803978A1 (zh)
JP (1) JP4939049B2 (zh)
CN (1) CN100494741C (zh)
BR (1) BRPI0605531A (zh)
MY (1) MY144496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1143A (zh) * 2010-02-03 2011-08-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控制装置
CN101398043B (zh) * 2007-09-26 2012-04-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双离合器式变速控制装置
CN101755152B (zh) * 2007-12-28 2013-04-17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
CN104006149A (zh) * 2013-02-25 2014-08-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装置
CN108131445A (zh) * 2016-12-01 2018-06-0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变速器以模拟离合器踏板功能性的方法
CN108291630A (zh) * 2015-11-26 2018-07-17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离合器式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8291631A (zh) * 2015-11-27 2018-07-17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离合器式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和双离合器式变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37065B2 (ja) 2007-09-25 2012-05-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変速制御装置
JP4998728B2 (ja) * 2007-09-28 2012-08-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変速装置
DE102008048799A1 (de) * 2008-04-28 2009-11-05 GIF Gesellschaft für Industrieforschung mbH Getriebe, insbesondere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GB2466276A (en) * 2008-12-18 2010-06-23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double-clutch transmission so as to reduce friction losses
CN101936388B (zh) * 2009-06-29 2015-09-30 博格华纳公司 采用双轴线链条的dct变速器
KR20110011246A (ko) * 2009-07-28 2011-02-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더블클러치변속기용 변속 메커니즘
JP2011047511A (ja) * 2009-08-28 2011-03-10 Yamaha Motor Co Ltd 複式クラッチ変速機の制御装置及び複式クラッチ変速機の制御方法
EP2474759B1 (en) * 2009-09-01 2017-04-26 Hitachi Nico Transmission Co., Ltd. Twin clutch type hybrid transmission
US8601892B2 (en) 2010-01-12 2013-12-10 Borgwarner Inc. DCT transmission utilizing a two axis chain
US9467021B2 (en) 2010-02-16 2016-10-11 Sine Waves, Inc. Engine and induction generator
JP5824437B2 (ja) * 2012-09-28 2015-1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ツインクラッチ制御装置
JP6083612B2 (ja) * 2014-05-30 2017-02-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6326022B2 (ja) 2015-09-29 2018-05-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変速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1754A (ja) * 1983-06-29 1985-01-22 Isuzu Motors Ltd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2571361B2 (ja) * 1985-07-26 1997-01-1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装置による変速方法
JPH02180362A (ja) * 1988-12-30 1990-07-13 Aisin Aw Co Ltd 自動変速機における制御装置
JP2765150B2 (ja) * 1990-01-19 1998-06-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DE19631983C1 (de) * 1996-08-08 1998-02-12 Volkswagen Ag Verfahren zum Schalten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und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mit Synchronisiereinrichtung
JPH1137260A (ja) * 1997-07-15 1999-02-12 Toyota Motor Corp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DE19802820C1 (de) * 1998-01-26 1999-12-16 Getrag Getriebe Zahnrad Kraftfahrzeug-Stufengetriebe
DE19939819C1 (de) * 1999-08-21 2000-11-23 Daimler Chrysler Ag Verfahren zum Schalten eines Mehrwege-Zahnräder-Wechselgetriebes
JP4637997B2 (ja) * 2000-03-31 2011-02-23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回転同期制御装置
JP3598998B2 (ja) 2001-06-01 2004-12-0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ツィンクラッチ式歯車変速機の歯車打音防止装置
DE10308748A1 (de) * 2002-03-07 2003-12-04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Verfahren, Vorricht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zum Betrieb eines Kraftfahrzeuges, insbesondere zur Ansteuerung eines Parallelschaltgetriebes
US6766705B1 (en) * 2003-01-24 2004-07-2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even-speed power transmission
DE10349220B4 (de) * 2003-07-16 2014-09-11 Volkswagen Ag Verfahren zum Schalten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2005106246A (ja) * 2003-10-01 2005-04-21 Suzuki Motor Corp クラッチ操作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8043B (zh) * 2007-09-26 2012-04-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双离合器式变速控制装置
CN101755152B (zh) * 2007-12-28 2013-04-17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
CN102141143A (zh) * 2010-02-03 2011-08-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控制装置
CN102141143B (zh) * 2010-02-03 2014-03-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控制装置
CN104006149A (zh) * 2013-02-25 2014-08-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装置
CN104006149B (zh) * 2013-02-25 2016-07-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装置
US10451173B2 (en) 2015-11-26 2019-10-22 Isuzu Motors Limited Control device for dual-clutch transmission
CN108291630A (zh) * 2015-11-26 2018-07-17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离合器式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8291630B (zh) * 2015-11-26 2020-01-03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离合器式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8291631A (zh) * 2015-11-27 2018-07-17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离合器式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和双离合器式变速器
CN108291631B (zh) * 2015-11-27 2020-03-06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离合器式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和双离合器式变速器
US10683932B2 (en) 2015-11-27 2020-06-16 Isuzu Motors Limited Control device for dual-clutch transmission and dual-clutch transmission
CN108131445A (zh) * 2016-12-01 2018-06-0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变速器以模拟离合器踏板功能性的方法
CN108131445B (zh) * 2016-12-01 2020-01-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变速器以模拟离合器踏板功能性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39049B2 (ja) 2012-05-23
EP1803978A1 (en) 2007-07-04
BRPI0605531A (pt) 2007-10-16
CN100494741C (zh) 2009-06-03
US20070144284A1 (en) 2007-06-28
MY144496A (en) 2011-09-30
JP2007177904A (ja) 2007-07-12
US7607367B2 (en) 2009-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91217A (zh) 双离合器式齿轮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
US7882758B2 (en)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of up-shifting for transmission
CN1806135A (zh) 行星齿轮变速器
US7566286B2 (en) Power shift gear for motor vehicles, a motor vehicle gear as well as a motor vehicle power train
KR102520610B1 (ko) 자동차용 멀티 클러치 장치 및 하이브리드 모듈
CN101061336A (zh)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箱的具有控制鼓的促动器装置
CN1683811A (zh) 用于变速器的驻车机构
CN106170636B (zh) 用于多模式离合器模块的轴向作用致动器
CN1087818C (zh) 自动变速器
CN103813922A (zh) 带电动机的驱动单元
CN101398079A (zh) 双离合器式变速装置
CN104981623A (zh) 多模式离合器模块
CN1991193A (zh) 双离合器装置
CN104913050B (zh) 用于机动车辆齿轮箱的换档布置及换档方法
CN1816708A (zh) 手动变速箱的换档变速装置
CN102287527A (zh) 变速器换挡机构
KR102662019B1 (ko) 동력 전달 경로 전환 장치 및 2 단 변속기
CN1397438A (zh) 带负荷换档的多档传动轮毂
CN101052825A (zh) 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210511C (zh) 手动变速器的换档系统
JP2016114227A (ja) 車両用変速機
CN103282699A (zh) 变速器
CN1221749C (zh) 手动变速器的换档系统
US20090078071A1 (en) Transmission
CN1882794A (zh) 多传动比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