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0232A - 显影处理方法及实施该显影处理方法的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显影处理方法及实施该显影处理方法的印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90232A
CN1990232A CNA2006101724222A CN200610172422A CN1990232A CN 1990232 A CN1990232 A CN 1990232A CN A2006101724222 A CNA2006101724222 A CN A2006101724222A CN 200610172422 A CN200610172422 A CN 200610172422A CN 1990232 A CN1990232 A CN 1990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lley
fountain solution
ink
mentioned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724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3905C (zh
Inventor
山本隆治
福井一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illing Group
Dainippon Scree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nippon Scree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nippon Scree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nippon Screen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90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0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390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390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1/00Inking and printing with a printer's forme
    • B41M1/06Lithographic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C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 B41C1/00Forme preparation
    • B41C1/10Forme preparation for lithographic printing; Master sheets for transferring a lithographic image to the forme
    • B41C1/1075Mechanical aspects of on-press plate prepa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6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30Imagewise removal using liquid means
    • G03F7/3035Imagewise removal using liquid means from printing plates fixed on a cylinder or on a curved surface; from printing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27/00Mounting or handling printing plates; Forming printing surfaces in situ
    • B41P2227/70Forming the printing surface directly on the form cylin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 Photosensitive Polymer And Photoresist Processing (AREA)
  • Non-Silver Sal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nd Non-Silver Salt 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影处理方法及实施该显影处理方法的印刷机,该方法具备:通过图像记录装置在印刷版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工序、在与记录有图像的印刷版上的各墨键对应的区域上,图案面积比率越小则将墨供给装置的各墨键的开度设定得越大的墨键开度设定工序、通过墨供给装置向墨辊上供给墨的墨预备供给工序、将墨辊上的墨转移至润版液辊上的墨转移工序、通过润版液辊向印刷版供给润版液的润版液供给工序、通过墨辊向印刷版供给墨的墨供给工序、以及将印刷版上的墨转印至印刷用纸上的转印工序。

Description

显影处理方法及实施该显影处理方法的印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处理方法及实施该显影处理方法的印刷机。
背景技术
例如,如JP特开平9-123387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开发出了在印刷机内设置有制版机构、通过一台印刷机实施由制版到印刷的印刷机。如上述印刷机,在印刷机内设置有显影装置。
另外,如JP特开2000-141933号公报或JP特开2005-14294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近年来,提出了不使用显影液等而是使用润版液或墨从记录了图像之后的印刷版上除去非画线的部分而进行显影的一般称之为免化学处理(chemicalless)型的印刷版。如果使用上述免化学处理印刷版,不设置专用的显影装置,印刷机也能够利用本来具备的润版液供给装置或墨供给装置进行显影处理。
例如,アグフア会社的印刷版(Agfa Thermolite)中,使润版液供给辊接触印刷版,并通过润版液将非画线部分软化后,使墨辊接触印刷版,并通过墨来除去非画线部分。
印刷机中,设置有具有向印刷版的表面供给墨的墨辊的墨供给装置。该墨供给装置,具有沿墨辊的轴线方向设置的多个墨键(ink key)。这些墨键对应于在印刷用纸的宽度方向上被分割成的多个区域而并列设置,可分别调整相对于墨辊的外周面的开度。
此外,实施印刷时,与对应的各区域的图案面积比率成比例地设定各墨键的开度。即,图案面积比率越大的区域,墨键的开度也设定得越大。
另一方面,在显影处理时,将各墨键的开度设置成与印刷时相同,或者将所有的墨键的开度设置成相同的而实施显影处理。然而在上述的情形下,存在因印刷条件(例如墨的种类等)而导致的在图案面积比率小的区域残余有非画线部分,在将其除去时需要花费时间等不能高精度地实施显影处理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处理方法及印刷机,在利用润版液及墨进行印刷版的显影处理的情形下能够更高精度地实施显影处理。
上述的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所述的方案达成。
一种印刷版的显影处理方法,其为利用印刷机从图像记录后的印刷版上除去非画线部分的印刷版的显影处理方法,该印刷机具有:在印刷版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向印刷版的表面供给墨的墨辊、向印刷版的表面供给润版液的润版液辊,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图像记录工序,通过上述图像记录装置在印刷版上记录图像;墨键开度设定工序,在与记录有图像的印刷版上的各墨键对应的区域上,其图案面积比率越小,则将用于向上述墨辊供给墨的各墨键的开度设定得越大;墨预备供给工序,向上述墨辊上供给墨;墨转移工序,将上述墨辊上的墨转移至上述润版液辊上;润版液供给工序,通过上述润版液辊向印刷版供给润版液,使印刷版上的非画线部分处于容易除去的状态;墨供给工序,基于由上述墨键开度设定工序设定的墨键开度,通过上述墨辊向上述印刷版供给墨,来除去非画线部分;转印工序,将为除去上述非画线部分而供给的印刷版上的墨转印至印刷用纸上。
根据上述显影处理方法,利用润版液及墨进行印刷版的显影处理的情形下能够更高精度地实施显影处理。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的方案为一种印刷机,其具有向印刷版的表面供给墨的墨辊、能够向上述墨辊上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供给所需要的墨量的墨键、向印刷版的表面供给润版液的润版液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输入装置,其输入上述印刷版是通过墨能够除去非画线部分的第一印刷版还是通过墨不能除去非画线部分的第二印刷版;墨键开度设定装置,其设定墨键的开度,使得当设置在印刷机上的印刷版是上述第一印刷版时,在印刷版上记录的图像的图案面积比率越小,则上述墨键的开度就越大,当设置在印刷机上的印刷版是上述第二印刷版时,在印刷版上记录的图像的图案面积比率越大,则上述墨键的开度就越大;预供墨动作实施装置,其实施如下的预供墨动作,即在实施印刷前,在通过上述润版液供给装置对上述印刷版供给润版液的状态下,基于由上述墨键开度设定装置设定的墨量向上述印刷版面上供给墨。
根据上述的印刷机,能够在使用免化学处理印刷版作为印刷版时更高精度地实施显影处理。
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将会更加明确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印刷机的概要图;
图2是表示墨供给装置的关键部位的侧面概要图;
图3是表示墨供给装置20d的关键部位的俯视图;
图4是润版液供给装置21d的侧面概要图;
图5是表示润版液供给装置21d中的各辊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润版液供给装置21d中的各辊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润版液供给装置21d中的各辊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印刷机的主要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显影处理方法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显影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显影处理动作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显影处理动作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显影处理动作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显影处理动作的示意图;
图15A是表示图案面积比率与墨键开度的关系的图形;
图15B是表示图案面积比率与墨键开度的关系的图形;
图16A是表示图案面积比率与墨键开度的关系的图形;
图16B是表示图案面积比率与墨键开度的关系的图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对适用本发明的印刷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印刷机的概要图。
该印刷机,将保持在第一、第二印版滚筒11、12上的图像向没有记录该图像的印刷版上记录图像而制版后,将供给至上述印刷版的墨通过第一、第二橡皮布滚筒13、14转印到第一、第二压印滚筒15、16上保持的印刷用纸上,从而进行4色印刷。
上述印刷机具有第一印版滚筒11、第二印版滚筒12、能够与第一印版滚筒11接触地设置的第一橡皮布滚筒13、能够与第二印版滚筒12接触地设置的第二橡皮布滚筒14、能够与第一橡皮布滚筒13接触地设置的第一压印滚筒15、能够与第二橡皮布滚筒14接触地设置的第二压印滚筒16、将从给纸部3 1供给的印刷用纸输送给第一压印滚筒15的给纸滚筒17、将从第一压印滚筒15收取的印刷用纸输送给第二压印滚筒16的递纸滚筒18、让把从第二压印滚筒16收取的印刷用纸向排纸部32排出用的链23在与链轮22之间卷绕的排纸滚筒19、对在通过吸附辊70的印刷用纸上所印刷的图像进行摄像且同时测定检测块的浓度的摄像部60。
第一印版滚筒11及第二印版滚筒12是在其外周部上各自保持不同的2套色的印刷版的所谓的2倍滚筒。另外,第一橡皮布滚筒13及第二橡皮布滚筒14是与第一印版滚筒11及第二印版滚筒12具有相同直径的滚筒,各自具有能够转印2套色的图像的橡皮布面。
能够分别与第一橡皮布滚筒13及第二橡皮布滚筒14接触地设置的第一压印滚筒15及第二压印滚筒16所具有的直径为第一、第二印版滚筒11、12及第一、第二橡皮布滚筒13、14的直径的1/2。另外,上述第一、第二压印滚筒15、16具有保持印刷用纸的前端来进行输送用的未图示的夹持器。
与第一压印滚筒15邻接设置的给纸滚筒17具有与第一、第二压印滚筒15、16直径相同的直径。该给纸滚筒17,在旋转每周时,通过未图示的夹持器保持从给纸部31一张一张的供给的印刷用纸的前端部来进行输送。由夹持器保持的印刷用纸的前端部,在从给纸滚筒17向第一压印滚筒15交付印刷用纸时,通过第一压印滚筒15的夹持器而被保持。
在第一压印滚筒15与第二二压印滚筒16之间设置的递纸滚筒18所具有的直径与第一、第二印版滚筒11、12及第一、第二橡皮布滚筒13、14的直径的相同。该递纸滚筒18,通过未图示的夹持器保持从第一压印滚筒15收取的印刷用纸的前端来进行输送,将该印刷用纸的前端交付给第二压印滚筒16的夹持器。
与第二压印滚筒16邻接设置的排纸滚筒19所具有的直径与第一、第二印版滚筒11、12及第一、第二二橡皮布滚筒13、14的直径的相同。该排纸滚筒19,具有在其两个端部卷绕了一对链23的结构,在未图示的连接该一对链23的连接部件上设置有夹持器。通过第二压印滚筒16的夹持器保持的印刷用纸的前端部,在从第二压印滚筒16向排纸滚筒19交付印刷用纸时,通过排纸滚筒19的任意一个的夹持器而被保持。此外,该印刷用纸,伴随链23的移动而被排出到排纸部32上。
在上述给纸滚筒17的端部设置的传动装置,与跟从动带轮25同心配置的传动装置26连接。而且,通过驱动电机27的驱动而转动的驱动带轮28与从动轮25之间卷绕有带29。因此,给纸滚筒17通过驱动电机27的驱动而转动。另一方面,第一、第二印版滚筒11、12,第一、第二橡皮布滚筒13、14,第一、第二压印滚筒15、16,给纸滚筒17,递纸滚筒18及排纸滚筒19,分别通过在其端部上设置的传动装置而被连接起来。因此,通过驱动电机27的驱动,上述给纸滚筒17,第一、第二压印滚筒15、16,排纸滚筒19,第一、第二橡皮布滚筒13、14,第一、第二印版滚筒11、12及递纸滚筒18相互同步地转动。
在第一印版滚筒11的周围,设置有向印刷版供给例如黑(K)墨用的墨供给装置20a、向印刷版供给例如青(C)墨用的墨供给装置20b、向印刷版供给润版液的润版液供给装置21a、21b。另外,在第二印版滚筒12的周围,设置有向印刷版供给例如品红(M)墨用的墨供给装置20c、向印刷版供给例如黄(Y)墨用的墨供给装置20d、向印刷版供给润版液的润版液供给装置21c、21d。
进一步,在第一印版滚筒11或第二印版滚筒12的周围,分别设置有向第一印版滚筒11的外周部供给印刷版的给版部33、向第二印版滚筒12的外周部供给印刷版的给版部34、向安装在第一印版滚筒11的外周部上的印刷版上记录图像用的图像记录装置35、向安装在第二印版滚筒12的外周部上的印刷版上记录图像用的图像记录装置36。
图2是表示上述的墨供给装置20a、墨供给装置20b、墨供给装置20c及墨供给装置20d(总称上述装置时,称为“墨供给装置20”)中的墨供给装置20d的关键部位的侧面概要图,图3是其俯视图。又,在图3中省略了墨50的图示。
上述墨供给装置20d,具有其轴线方向向着印刷物的宽度方向(与印刷机的印刷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的墨源辊51、多个墨转移辊52(图2中仅图示了1个)、在墨源辊51与设置于前端的墨转移辊52之间摇动的墨递送辊53、后述的着墨辊59。另外,在与印刷用纸的宽度方向上分割的L个区域对应地并列设置L个上述墨供给装置20d,其分别具有墨键54(1)、54(2)…54(L)(总称上述墨键时,称为“墨键54”),该墨键54(1)、54(2)…54(L)具有能够调整相对于墨源辊51的外周面的开度的结构,在由墨源辊51与墨键54构成的墨盒内能够贮存墨50。
另外,本说明书中,将墨源辊51、墨转移辊52、墨递送辊53、及着墨辊59总称为“墨辊”。
在各墨键54的内侧,为了变更各墨键54的相对于墨源辊51的开度,设置有将墨键54向墨源辊51的表面分别按压用的、L个的偏心凸轮55。上述偏心凸轮55分别通过轴56与转动驱动偏心凸轮55用的L个脉冲电机57相连接。
在对脉冲电机57施加墨键驱动脉冲时,通过脉冲电机57的驱动偏心凸轮55以轴56为中心转动,变更向各墨键54的按压力,从而变更各墨键54的相对于墨源辊51的开度,从而变更向印刷版的墨供给量。
此外,其他的墨供给装置20a、20b、20c也具有与墨供给装置20d同样的结构。
图4是表示上述的润版液供给装置21a、润版液供给装置21b、润版液供给装置21c及润版液供给装置21d(总称上述装置时,称为“润版液供给装置21”)中的润版液供给装置21d的侧面概要图。
该润版液供给装置21d,具有:贮存润版液的水槽74;由通过电机78的驱动而转动的水源辊75形成的润版液供给部;调量辊76;中间辊77;着水辊87,其通过水源辊75、调量辊76及中间辊77将由水槽74供给的润版液转移到在第二印版滚筒12的外周面上安装的印刷版的表面上;桥辊88,其具有作为弄平着水辊87上的润版液的接触胶皮辊(ライダ一ロ一ラ)的功能,同时能够作为后述的着墨辊59与着水辊87之间的桥梁。在上述润版液供给装置中,通过变更水源辊75的转数,能够调整向印刷版的表面供给的润版液的供给量。另外,在上述润版液供给装置中,通过使着水辊87接触或离开中间辊77,使着水辊87接触或离开印刷版,能够使桥辊88在与着水辊87接触的状态下接触或离开着墨辊59。(对于上述动作,将使用图5至图7在后面进行描述)。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水源辊75、调量辊76、中间辊77、着水辊87及桥辊88总称为“润版液辊”。
图5至图7是表示上述润版液供给装置21d中的各辊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此外,上述附图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各辊的一端的立体图。各辊的另一端也具有同样的结构。
参照图4至图7,在着水辊87的端部设置有偏心机构101。而且,该偏心机构101上,连接有气缸102(参照图5)。通过上述气缸102的驱动,着水辊87能够在跟中间辊77接触的位置、与离开了中间辊77的位置之间移动。
在以中间辊77的轴心作为中心而摇动的支持板103上支持着着水辊87。在该支持板103上设置有能够与在第二印版滚筒12的侧方配置的凸轮连接的凸轮从动件104(参照图6)。因此,随着第二印版滚筒12的转动,凸轮从动件104与设置在第二印版滚筒12的侧方的凸轮连接,因而着水辊87,能够在跟中间辊77以及在第二印版滚筒12上安装的印刷版这两者同时接触的位置、与接触中间辊77而离开第二印版滚筒12的位置之间移动。
另外,设置有将着水辊87固定在接触中间辊77而离开第二印版滚筒12的位置上的锁定机构。即,在着水辊87等的侧方设置有气缸105,在该气缸105的活塞杆108的前端连接有摇动臂106。如图5及图6所示,在气缸105的活塞杆108处于伸出的状态,摇动臂106与用凸轮从动件104和臂109连接的凸轮从动件107相接触。在该状态下,限制臂109的摇动,着水辊87被固定在接触中间辊77而离开了第二印版滚筒12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在气缸105的活塞杆108处于缩进去的状态下,摇动臂106离开用凸轮从动件104和臂109连接的凸轮从动件107。在该状态下,臂109自由地摇动,如上所述,随着第二印版滚筒12的转动,凸轮从动件104与设置在第二印版滚筒12的侧方的凸轮相连接,着水辊87能够在跟中间辊77以及在第二印版滚筒12上安装的印刷版这两者同时接触的位置、与在接触中间辊77而离开第二印版滚筒12的位置之间移动。
桥辊88,在如图7所示的摇动臂111上被支持。该摇动臂111以着水辊87的轴为中心摇动。另外,上述摇动臂111,与气缸112的活塞杆113相连接。气缸112的活塞杆113处于伸出的状态时,桥辊88设置在与后述的着墨辊59接触而将着水辊87上的润版液供给给墨供给装置20d的位置上。相反,气缸112的活塞杆113处于缩进去的状态时,桥辊88在离开了着墨辊59的位置上移动。
另外,其它的3个润版液供给装置21a、21b、21c也具有与上述润版液供给装置21d相同的结构。只是,润版液供给装置21a、21c省去了调量辊76。这是由于因为相比印版滚筒11、12的转动轴,润版液供给装置21a、21c位于下方,所以仅通过3条辊输就能够传送润版液。润版液供给装置21a~21d因上述的情况,根据位置而具有3条或4条润版液辊,而基本的结构及动作并没有改变。
图8是表示上述印刷机的主要的电气构成的框图。上述印刷机具有控制部80,该控制部80包括贮存控制装置所必须的动作程序的ROM81、在控制时暂时存储数据等的RAM82、和进行理论运算的CPU83。该控制部80,通过接口84,与墨供给装置20、润版液供给装置21、图像记录装置35、36等中的驱动部等产生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85相连接。上述的墨供给装置20的电机57及润版液供给装置21的电机78与该驱动电路85相连接。另外,该控制部80通过接口84也与摄像部60及输入部79相连接。进一步,上述控制部80,也与存储制版及应该印刷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供给部86相连接。通过该控制部80控制印刷机,进行后述的制版动作及包含墨与润版液的供给动作的印刷动作。
该控制部80,基于来自图像数据供给部86的数据,进行如下动作:对设置在印刷机上的印刷版为通过墨能够除去非画线部分的印刷版,以在印刷版上记录的图像的图案面积比率越小墨键54的开度越大的方式进行设定;设置在印刷机上的印刷版为不能通过墨来除去非画线部分的印刷版时,以在印刷版上记录的图像的图案面积比率越大墨键54的开度越大的方式设定墨键54的开度。因此,该控制部80构成了设定本发明的墨键开度设定装置。另外,该控制部80,在进行印刷前通过润版液供给装置21对印刷版供给润版液的状态下,实施根据预先设定的墨量向印刷版面上供给墨的预供墨动作。因此,该控制部80构成了实施本发明的预供墨动作实施装置。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印刷机中,用切刀42将从给版部33中的供给盒41拉出的印刷版按一定的尺寸切断。而且,被切断了的片状的印刷版的前端部,由未图示的引导辊及引导部件引导,并由第一印版滚筒11的叼爪叼起。而且,第一印版滚筒11通过未图示的电机的驱动以低速转动,印刷版被卷绕在第一印版滚筒11的外周部上,印刷版的后端部通过其他的叼爪被叼起。在该情形下,在使第一印版滚筒11高速转动的同时,通过图像记录装置35向被保持在第一印版滚筒11的外周部上的印刷版的表面照射被调制过了的激光束,以记录图像。
同样地,用切刀44将从给版部34中的供给盒43拉出的印刷版按一定的尺寸切断。而且,被切断了的片状的印刷版的前端部,由未图示的引导辊及引导部件引导,并由第二印版滚筒12的叼爪叼起。而且,第二印版滚筒12通过未图示的电机的驱动以低速转动,印刷版被卷绕在第二印版滚筒12的外周部上,印刷版的后端部通过其他的叼爪被叼起。在该情形下,在使第二印版滚筒12高速转动的同时,通过图像记录装置36向被保持在第二印版滚筒12的外周部上的印刷版的表面照射被调制过了的激光束,以记录图像。
另外,在第一印版滚筒11的外周部,安装有以黑墨进行印刷的印刷版以及以青墨进行印刷的印刷版。上述两块印刷板,配置在成为均等地被分开的状态(即相互呈180度分离的状态)的位置上,图像记录装置35在上述印刷版上记录图像。同样地,在第二印版滚筒12的外周部,安装有以品红墨进行印刷的印刷版以及以黄墨进行印刷的印刷版。上述两块印刷板,配置在成为均等地被分开的状态的位置上,图像记录装置36在上述印刷版上记录图像。
图像记录结束后,接下来,对该印刷版进行显影处理,结束制版工序。此时,在该印刷机中,采用下述显影处理方法,即使润版液供给辊接触印刷板,通过润版液软化了非画线部分之后,利用墨除去该非画线部分。另外,对于上述显影处理工序,在后面将进行详细地说明。
制版工序结束后,使用第一、第二印版滚筒11、12上的印刷版实施在印刷用纸上进行印刷的印刷工序。上述印刷工序,如下述进行。
即,首先,使各润版液供给装置21及各墨供给装置20仅与在第一、第二印版滚筒11、12上保持的印刷版中的对应的印刷版接触。由此,从与各印刷版对应的各润版液供给装置21及各墨供给装置20向各印刷版供给润版液及墨。而且,向印刷版供给的墨,被转印在第一、第二橡皮布滚筒13、14的对应的区域上。
然后,将印刷用纸供给给纸滚筒17。将该印刷用纸从给纸滚筒17递送至第一压印滚筒15。当收取到了印刷用纸的第一压印滚筒15继续转动时,由于第一压印滚筒15的直径为第一印版滚筒11以及第一橡皮布滚筒13的1/2,所以,在第一压印滚筒15的外周部上所保持的印刷用纸上,转动第一转时被转印上黑墨,转动第二转时被转印上青墨。
如果第一压印滚筒15转动两转,印刷用纸从第一压印滚筒15经递纸滚筒18被递送至第二压印滚筒16。当收取到了印刷用纸的第二压印滚筒16继续转动时,由于第二压印滚筒16的直径为第二印版滚筒12以及第二橡皮布滚筒14的1/2,所以,在第二压印滚筒16的外周部上所保持的印刷用纸上,转动第一转时被转印上品红墨,转动第二转时被转印上黄色墨。
如上所述,结束了四色印刷之后的印刷用纸的前端部,从第二压印滚筒16被递送至排纸滚筒19。此外,结束了四色印刷之后的印刷用纸,通过一对链23的驱动,向排纸部32运送并被排出。
印刷工序结束后,排出印刷所使用的印刷版。然后,用未图示的橡皮布滚筒洗涤装置洗涤第一、第二橡皮布滚筒13、14,而完成印刷工序。
接下来,对作为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显影处理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对实施本发明的显影处理方法的顺序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作为印刷实施前的预供墨处理而实施的本发明的显影处理方法的顺序的流程图。
在该印刷机中,如上所述,在制版工序中,首先进行图像的记录(步骤S1)。该图像的记录,通过上述的图像记录装置35、36进行。此外,在进行了图像记录的印刷版是上述的免化学处理印刷版时(步骤S2),实施了本发明的显影处理方法后(步骤S3),实施印刷(步骤S4)。另一方面,进行了图像记录的印刷版不是上述的免化学处理印刷版,而是一般的印刷版(所谓的PS版等)或无需进行显影处理的印刷版(例如,研磨型(abrasiontype)印刷版)时(步骤S2),进行适于该印刷版的一般的预供墨处理,并实施印刷(步骤S4)。另外,一般的预供墨处理如下所述,在实施印刷前即印刷用纸通过前,预先以图案面积比率越大设定墨键开度越大的状态(以往的墨键开度的设定)向墨辊上输出墨,预先向印刷版面上供给墨。
另外,在步骤S2,作为判断印刷版是否为免化学处理印刷板的方法,为操作员将使用的印刷版的种类预先作为数据输入控制部80的方法。上述情形下,控制部80,具有作为根据输入部79输入的数据判断在印刷机上设置的印刷版的种类的判断装置的功能。但是,也可以代替输入数据,通过检测收容印刷版的供给盒41、43的种类,判断印刷版的种类。
接下来,对本发明涉及的显影处理方法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显影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进一步,图11至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显影处理方法的示意图。又,在图11至图14中表示了使用了墨供给装置20d及润版液供给装置21d的显影处理动作,而使用了其他的墨供给装置20a、20b、20c及润版液供给装置21a、21b、21c的显影处理动作也与此相同。
实施本发明的显影处理时,首先,实施设定各墨供给装置20的各墨键54的开度的墨键开度设定工序(步骤S31)。此时,对应在印刷版的各墨键的区域上,图案面积比率越小各墨供给装置20的各墨键54的开度就设定得越大。
图15A、图15B及图16A、图16B是表示图案面积比率与墨键的开度的关系的图形。这里,图15A是表示青墨的情形,图15B是表示品红墨的情形,图16A是表示黄墨的情形,图16B是表示黑墨的情形。
在上述图形中,横轴表示图案面积比率(%)、纵轴表示墨键54的开度(%)。如上述图形所示,图案面积比率越小墨键54的开度就设定得越大。另外,墨键54的开度与图案面积比率的关系,随墨的颜色的不同而不同,这是由于各颜色墨的组成、粘性值(タツク值)、含水性等不同而造成的。因此,上述图形,不同的墨形成不同的图形。上述数据,例如,预先试验地使墨键开度阶段性地变化,进行显影处理,在规定的显影动作后,操作员能够通过目视确认非画线部分的残留状况来求出必要的墨键开度,针对使用的每种墨,使其预先存储在图8所示的控制部80的RAM82中。
这里,图案面积比率越小墨键54的开度越大,有如下的理由。即,实施印刷时,各墨键54的开度在图案面积比率越大的区域就被设定得越大。另外,以往,在显影处理时,各墨键的开度与印刷时相同,或,全部的墨键都以相同的开度来实施显影处理。但是,在显影处理时,非画线部分溶出或混入墨中而被除去,非画线部分的面积越大,其除去时使用的墨的量就越多。因此,非画线部分的面积越大就有必要将墨键54的开度设定得越大。反过来讲,图案面积比率越小墨键54的开度就设定的越大。
即,向分别与各墨供给装置20的L个墨键54对应的L个区域上,相应于其区域的图案面积比率,供给规定量的墨。
接下来的步骤S32中,实施向墨辊上供给墨的墨预备供给工序(步骤S32)。在该状态下,如图11所示,各着墨辊59被设置在离开第一印版滚筒11或第二印版滚筒12上的印刷版的位置上。此外,墨递送辊53实施在墨源辊51及墨转移辊52之间往复的墨呼出动作。由此,向各墨辊上预备供给墨。此时的墨,基于步骤S31的墨键开度的设定,在图案面积比率越小的区域供给的量就越多。
接下来的步骤S33中,实施使墨辊上的墨向润版液辊上转移的墨转移工序。即,如图12所示,润版液供给装置21中的桥辊88,在桥辊88与墨供给装置的一个着墨辊59接触的位置上移动,使其以规定的转速转动。另外,在着水辊87上预先供给了润版液时,在该步骤S33中,着水辊87与中间辊77离开,不向着水辊87上供给新的润版液。
这样,在着水辊87与着墨辊59通过桥辊88被连接起来的情形下,着墨辊59上的墨被转移到着水辊87上。由此,在着水辊87上,存在与润版液混合的乳化墨。此外,在该情形下,墨递送辊53停止新的墨呼出动作。通过以上动作,在墨辊上和着水辊87上,具有在图案面积比率越小的区域形成越大的墨膜厚度的墨分布图(インキプロフアイル)。
接下来,实施通过润版液辊向印刷版供给润版液的润版液供给工序(步骤S34)。即,如图13所示,在水源辊75、调量辊76、中间辊77、着水辊87及桥辊88互相接触的情形下,着水辊87与在第一、第二印版滚筒11、12上安装的印刷版的表面接触,向印刷版上供给润版液辊上的润版液。
该润版液供给工序由第一润版液供给工序及第二润版液供给工序构成,其中,该第一润版液供给工序供给比通常的润版液的供给量多的润版液,该第二润版液供给工序供给比该第一润版液供给工序供给的量少的润版液。
即,首先,通过如图4所示的电机78的驱动使水源辊75以通常的倍数程度的转数转动,向各润版液辊上供给过量的润版液,向印刷版上供给上述多量的润版液。然后,将水源辊75的转数设定为通常的程度,通过各润版液辊将与印刷时的适当供给量相同的供给量的润版液供给至印刷版上。由此,将在之前的墨转移工序中向着水辊87上供给的墨更加乳化的墨和多量的润版液,有效地供给至没有供给润版液的印刷版上。
通过本申请人的试验,在显影的初期状态,润版液多的情况下较好,特别是使用混合了润版液与墨的乳化了的墨,能够看出显影效率好。在此润版液供给工序中,通过多量供给的润版液,印刷版的表面被软化而处于易于除去的状态,通过在着水辊87上附着的过乳化墨,开始除去非画线部分。
另外,在显影初期阶段,如上所述,在混合了墨的状态下进行润版液供给,显影效果好的理由,推测为非画线部分的表面也具有亲油性。
接下来,一边进行上述润版液供给,一边实施通过墨辊向印刷板供给墨的墨供给工序(步骤S35)。即,如图14所示,使各着墨辊59与在第一、第二印版滚筒11、12的外周部上安装的印刷板接触,向印刷版面上供给墨。由此,在印刷版上的非画线部分的区域与墨一起从印刷版面上被除去,其另一部分在墨辊上被反转印。另外,墨递送辊53停止墨呼出动作。
然后,实施在印刷用纸上转印印刷板上的墨的转印工序(步骤S36)。即,如图14所示,使第二印版滚筒12、第二橡皮布滚筒14及第二压印滚筒16处于互相接触的状态。同样地,使第一印版滚筒11、第一橡皮布滚筒13及第一压印滚筒15处于互相接触的状态。而且,从给纸部31供给作为废纸(ヤレ纸)的印刷用纸,将印刷版上的除去非画线部分时供给的不需要的墨转印在印刷用纸上。由此,完成印刷版的显影。
结束印刷版的显影后,各墨供给装置20的各墨键54的开度,变更为图案面积比率越大的区域墨键的开度也越大的通常的状态,为接下来实施的印刷工序做好准备。又,墨键开度通常也可以返回为步骤S35前或步骤S36前的状态。即在步骤S32只要形成了暂时显影处理用的墨分布图之后也可以返回墨键的开度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适用于记录印刷版的图像后进行印刷的印刷机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仅进行印刷的印刷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本发明适用于使用通常的印刷版与免化学处理印刷版两者的印刷机,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免化学处理印刷版专用的印刷机。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印刷版的显影处理方法,其为利用印刷机从图像记录后的印刷版上除去非画线部分的印刷版的显影处理方法,该印刷机具有:在印刷版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向印刷版的表面供给墨的墨辊、向印刷版的表面供给润版液的润版液辊,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图像记录工序,通过上述图像记录装置在印刷版上记录图像;
墨键开度设定工序,在与记录有图像的印刷版上的各墨键对应的区域上,其图案面积比率越小,则将用于向上述墨辊供给墨的各墨键的开度设定得越大;
墨预备供给工序,向上述墨辊上供给墨;
墨转移工序,将上述墨辊上的墨转移至上述润版液辊上;
润版液供给工序,通过上述润版液辊向印刷版供给润版液,使印刷版上的非画线部分处于容易除去的状态;
墨供给工序,基于由上述墨键开度设定工序设定的墨键开度,通过上述墨辊向上述印刷版供给墨,来除去非画线部分;
转印工序,将为除去上述非画线部分而供给的印刷版上的墨转印至印刷用纸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版的显影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墨预备供给工序中,以所述墨键开度设定工序中设定的墨键开度,向所述墨键辊上供给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版的显影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版液供给工序由第一润版液供给工序及第二润版液供给工序构成,其中,该第一润版液供给工序供给比通常的润版液的供给量多的润版液,该第二润版液供给工序供给比上述第一润版液供给工序供给的量少的润版液。
4.一种印刷版的显影处理方法,其为利用印刷机从图像记录后的印刷版上除去非画线部分的印刷版的显影处理方法,该印刷机具有向印刷版的表面供给墨的墨辊、向印刷版的表面供给润版液的润版液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墨键开度设定工序,在与记录有图像的印刷版上的各墨键对应的区域,其图案面积比率越小,则将用于向上述墨辊供给墨的各墨键的开度设定得越大;
润版液供给工序,通过上述润版液供给装置向印刷版供给润版液,使非画线部分处于容易除去的状态;
墨供给工序,基于由上述墨键开度设定工序设定的墨键开度,通过上述墨辊向印刷版供给墨,来除去非画线部分;
转印工序,将为除去上述非画线部分而供给的印刷版上的墨转印至印刷用纸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版的显影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墨键开度设定工序与所述润版液供给工序之间具有以下工序:
墨预备供给工序,向上述墨辊上供给墨;
墨转移工序,将上述墨辊上的墨转移至上述润版液辊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版的显影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墨预备供给工序中,以所述墨键开度设定工序中设定的墨键开度,向所述墨键辊上供给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版的显影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版液供给工序由第一润版液供给工序及第二润版液供给工序构成,其中,该第一润版液供给工序供给比通常的润版液的供给量多的润版液,该第二润版液供给工序供给比上述第一润版液供给工序供给的量少的润版液。
8.一种印刷机,其具有向印刷版的表面供给墨的墨辊、能够向上述墨辊上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供给所需要的墨量的墨键、向印刷版的表面供给润版液的润版液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输入装置,其输入上述印刷版是通过墨能够除去非画线部分的第一印刷版还是通过墨不能除去非画线部分的第二印刷版;
墨键开度设定装置,其设定墨键的开度,使得当设置在印刷机上的印刷版是上述第一印刷版时,在印刷版上记录的图像的图案面积比率越小,则上述墨键的开度就越大,当设置在印刷机上的印刷版是上述第二印刷版时,在印刷版上记录的图像的图案面积比率越大,则上述墨键的开度就越大;
预供墨动作实施装置,其实施如下的预供墨动作,即在实施印刷前,在通过上述润版液供给装置对上述印刷版供给润版液的状态下,基于由上述墨键开度设定装置设定的墨量向上述印刷版面上供给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印刷版的情形下,用以在印刷版上记录的图像的图案面积比率越小则上述墨键的开度越大的方式设定的墨键开度,实施预供墨,接下来,在变更墨键开度而使得在印刷版上记录的图像的图案面积比率越大则上述墨键的开度越大的状态下继续进行预供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版液供给装置具有向印刷版面上供给润版液的着水辊,
还具有桥辊,该桥辊作为所述着水辊与所述墨辊的桥梁,用于在所述预供墨动作前在所述着水辊上形成墨分布图。
CNB2006101724222A 2005-12-27 2006-12-27 显影处理方法及实施该显影处理方法的印刷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390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74730 2005-12-27
JP2005374730A JP4698414B2 (ja) 2005-12-27 2005-12-27 現像処理方法および印刷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0232A true CN1990232A (zh) 2007-07-04
CN100493905C CN100493905C (zh) 2009-06-03

Family

ID=37882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7242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3905C (zh) 2005-12-27 2006-12-27 显影处理方法及实施该显影处理方法的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44379A1 (zh)
EP (1) EP1803554B1 (zh)
JP (1) JP4698414B2 (zh)
CN (1) CN100493905C (zh)
AT (1) ATE429331T1 (zh)
DE (1) DE602006006404D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2951A (zh) * 2007-07-24 2009-01-28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胶版印刷机中印版的显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35782A1 (fr) * 2006-09-22 2008-03-27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Dispositif de commande et procédé de commande d'imprimante
DE102007042458A1 (de) * 2007-09-06 2009-03-12 Manroland Ag Druckwerk einer Druckmaschine
DE102011102425A1 (de) 2011-05-24 2012-11-2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Simultanes Softwareupda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3959A (en) * 1970-04-22 1972-07-04 North American Rockwell Dampening system for lithographic printing press
JPH07227958A (ja) * 1994-02-17 1995-08-29 Komori Corp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量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436176B1 (en) * 1995-07-18 2002-08-20 Agfa-Gevaert Concentrated dampening solution with an improved anti-staining activity for printing with a lithographic printing plat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silver salt diffusion transfer process
US6874420B2 (en) * 1999-10-22 2005-04-05 Cc1,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ister mark recognition
JP2001142230A (ja) * 1999-11-11 2001-05-2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平版印刷版の製版方法、加熱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EP1232859B1 (en) * 2001-02-16 2003-11-26 Agfa-Gevaert On-press exposure and on-press processing of a lithographic material
JP2003103951A (ja) * 2001-04-03 2003-04-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および平版印刷版原版
DE10232110B4 (de) * 2001-09-07 2015-06-03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r Einstellung der Feuchtmittelzuführung einer Offset-Druckmaschine
US6792863B2 (en) * 2001-10-15 2004-09-21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Printing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ink supply device
JP4216001B2 (ja) * 2002-05-21 2009-01-28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方法および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装置
US6840175B2 (en) * 2002-11-20 2005-01-11 Flint Ink Corporation Lithographic printing method using a single fluid ink
US7063017B2 (en) * 2002-12-19 2006-06-20 Panasonic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nting plate and plate making method
JP4040968B2 (ja) * 2002-12-26 2008-01-30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量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047202B2 (ja) * 2003-03-14 2008-02-13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インキ供給量制御方法および印刷機用のデータ補正方法
JP4073345B2 (ja) * 2003-03-24 2008-04-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平版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US7985475B2 (en) * 2003-04-28 2011-07-26 Nanosys, Inc.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methods of their construction and uses therefor
JP2004314530A (ja) * 2003-04-18 2004-11-11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平版印刷版材料の印刷機上現像方法及び印刷方法
JP4646541B2 (ja) * 2003-05-15 2011-03-09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オフセット印刷機における湿し水の供給量制御方法
JP2005007575A (ja) * 2003-06-16 2005-01-13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印刷版材料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05059511A (ja) * 2003-08-19 2005-03-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平版印刷方法および平版印刷原版
JP2005111973A (ja) * 2003-09-18 2005-04-28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印刷版材料、印刷版原反、印刷版の作製方法、印刷方法及び印刷版材料の製造方法
JP4437392B2 (ja) * 2003-09-22 2010-03-24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インキ供給方法およびインキ供給装置
JP2005103805A (ja) * 2003-09-29 2005-04-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平版印刷版原版の印刷機上現像方法
JP4220350B2 (ja) * 2003-10-27 2009-02-04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湿し水供給方法
DE602005007070D1 (de) * 2004-01-09 2008-07-10 Fujifilm Corp Blindplattenvorläufer für Flachdruck
JP4484541B2 (ja) * 2004-02-20 2010-06-16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方法
JP4505242B2 (ja) * 2004-03-17 2010-07-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平版印刷方法
JP2005262636A (ja) * 2004-03-18 2005-09-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平版印刷方法
JP2005262605A (ja) * 2004-03-18 2005-09-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平版印刷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2951A (zh) * 2007-07-24 2009-01-28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胶版印刷机中印版的显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429331T1 (de) 2009-05-15
JP2007175927A (ja) 2007-07-12
EP1803554B1 (en) 2009-04-22
US20070144379A1 (en) 2007-06-28
JP4698414B2 (ja) 2011-06-08
CN100493905C (zh) 2009-06-03
EP1803554A1 (en) 2007-07-04
DE602006006404D1 (de) 200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286C (zh) 喷墨印刷机及用在其上的记录媒体
CN1654209A (zh) 液体涂敷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CN1907722A (zh) 控制输送量的方法、输送装置及记录设备
CN1990232A (zh) 显影处理方法及实施该显影处理方法的印刷机
CN1880071A (zh) 印刷管理尺标、印刷系统以及印刷方法
CN1644370A (zh) 片材供给胶印转轮式印刷机
US6662717B2 (en)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having printing order information producing function
CN1182975C (zh) 模板印刷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86191C (zh) 压印设备
CN1291838C (zh) 印刷机
JP2007175927A5 (zh)
CN1177688C (zh) 印刷控制装置,印刷控制程序产品和印刷系统
CN1203998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785494B2 (ja) 湿し水管理用スケールおよび湿し水制御方法
JP2021024135A (ja) 記録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880067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JP2859683B2 (ja) 謄写印刷機による印刷方法
CN1611369A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JP2009029130A (ja) オフセット印刷機における刷版の現像
CN1820946A (zh) 润版液管理用尺标以及润版液控制方法
JPH10151730A (ja) 印刷機
JP2009056760A (ja) 湿し水管理用スケールおよび湿し水制御方法
JP6013093B2 (ja) ザンメル印刷機及び該ザンメル印刷機を含む組合せ印刷機
JP2003159781A (ja) 印刷装置
JPH04197750A (ja) 記録材に電圧を印加して画像を形成する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CREEN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Owner name: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DAINIPPON MESH PLATE MFR.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yoto City,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Skilling Group

Address before: Kyoto City,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DAINIPPON SCREEN MFG Co.,Ltd.

Address after: Kyoto City,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DAINIPPON SCREEN MFG Co.,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City,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Dainippon Screen Mfg.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Termination date: 201512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