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9705A - 便携式电话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电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9705A
CN1989705A CNA2005800252393A CN200580025239A CN1989705A CN 1989705 A CN1989705 A CN 1989705A CN A2005800252393 A CNA2005800252393 A CN A2005800252393A CN 200580025239 A CN200580025239 A CN 200580025239A CN 1989705 A CN1989705 A CN 19897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phone
antenna
phone unit
antenna element
electric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252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崎由加里
斋藤裕
小柳芳雄
江川洁
佐佐木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89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97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18Input circuits, e.g. for coupling to an antenna or a transmission li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62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 broadside radiating helical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by switching energy from on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 to another, e.g. for beam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terminal equipment, e.g. arrangements of the camera and the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terminal equipment, e.g. arrangements of the camera and the display
    • H04N2007/145Handheld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电话装置,无论在什么样的使用状态下,都能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在该装置中,将环形元件(104)配置于上部外壳(101)的铰链部(103)的附近。通过匹配电路(105)将环形元件(104)与广播接收电路(106)相连接。具有当耳机线(108)被取下时,在耳机连接器(109)选择螺旋式元件(111)的结构。将由耳机连接器(109)选择的天线的接收信号输入到广播接收电路(110)。解调信号选择电路(113)具有从广播接收电路(106)和广播接收电路(110)输出的解调信号中选择信号质量好的信号的作用。

Description

便携式电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备了作为具有广播接收功能的用于广播接收的天线的环形天线元件的便携式电话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具备了电视接收功能的便携式电话装置,众所周知的如:通过单极天线和电池形成双极天线,并将其相对于接收机垂直地设置(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此种便携式电话装置,众所周知的如:对应附接于人体的使用状态,将两根环形天线互相正交地设置,由此切换极化(比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作为此种便携式电话装置还有:根据接收电平切换耳机线天线和环形天线来进行分集动作,其中耳机线天线通过电场模式发挥作用,环形天线通过磁场模式发挥作用。该便携式电话装置比如如图1所示,具有通过铰链部3可旋转地支撑的上部外壳1以及下部外壳2的折叠式的结构。
图1中,环形元件4作为用于电视广播接收的内置天线而发挥作用,通过匹配电路5取得阻抗匹配。来自匹配电路5的接收信号输入广播接收电路6,该电路为接收电视广播波的第一接收电路。
耳机7通过耳机线8连接于耳机连接器9。耳机线8不仅传输语音信号还作为接收电视广播波的外部天线而发挥作用。通过耳机线8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经由耳机连接器9输入广播接收电路10,该电路为接收电视广播波的第二接收电路。
解调信号选择电路13具有在由广播接收电路6以及广播接收电路10解调的数字信号中一直选择信号质量好的信号的作用。从解调信号选择电路13输出的解调信号通过影像处理单元14的处理,影像显示于上部外壳1的表面,也即配置于-X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1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1-2511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10-842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的用于接收的天线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主极化波为垂直极化波,所以不能提高对作为电视广播电波的主流的水平极化波的灵敏度。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的用于接收的天线中,存在以下问题:虽然能够将主化波方向切换为两个不同的方向,但是没有特别考虑如何确保对应于使用者手持便携式电话的状态、或者将便携式电话接近人体时、离开人体时等的、各种各样使用状态的最佳的天线性能。
另外,如图1所述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的用于接收的天线中,存在以下问题:如果未使用耳机,也就是没有将耳机安装于便携式电话而通过扬声器等听取语音时,因为只有环形天线发挥作用,所以不能得到分集效果。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便携式电话装置,无论在什么样的使用状态下,都能得到较高的接收敏感性能。
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装置采用的结构包括:广播接收单元,接收广播;第一电场模式天线元件,对装置本身装卸自如;第二电场模式天线元件,配置于便携式电话装置;磁场模式天线元件;以及天线切换单元,选择性地切换所述各个天线元件。
根据该结构,因为能够通过所述天线切换单元来选择性地切换所述各个天线元件,所以能够在各种各样的使用状态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比如在收听收视电视广播的状态下,不管是否使用耳机都能得到电场模式天线和磁场模式天线的分集效果,所以能够一直得到较高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的基本结构概况的斜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的基本结构概况的斜视图;
图3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的动作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使用者手持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收听收视电视广播的状态的使用状况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的各个天线的平均增益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的其它的基本结构概况的斜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的基本结构概况的斜视图;以及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的各个天线的平均增益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对各图中具有相同的结构或者功能的结构要素以及其相当的部分赋予相同的号码并省略对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的基本结构概况的斜视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100为一种折叠式的便携式电话装置,上部外壳101以及下部外壳102通过铰链部103以轴可旋转地支撑,并启闭自由。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也可以为由一个外壳构成的直板型的便携式电话装置,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图2中,上部外壳101以及下部外壳102由绝缘体的树脂材料的模制品构成。在上部外壳101的铰链部103附近,作为环形天线元件的环形元件104沿着便携式电话装置10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而配置。该环形元件104作为用于电视接收的内置天线而发挥作用。
环形元件104通过匹配电路105取得电视广播频率的470MHz到700MHz左右的范围内的阻抗匹配。来自匹配电路105的接收信号输入广播接收电路106。广播接收电路106为接收电视广播波的第一接收电路。
耳机107为使用者300(参照图4)用来插入耳中收听电视广播的语音的单元,并通过耳机线108连接于耳机连接器109。
耳机线108不仅传输语音信号还作为接收电视广播波的外部天线而发挥作用。通过耳机线108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经由耳机连接器109输入到广播接收电路110。广播接收电路110为接收电视广播波的第二接收电路。
耳机线108的长度比如设定为50cm到100cm左右。该耳机线108的长度对于电视广播接收频带约为0.8波长到2.3波长。另外,耳机线108也可以采用该长为0.8波长以下但能得到足够的天线性能的结构即可。
上部外壳101的上端部配置螺旋式元件111,作为用于接收电视广播的内置天线来发挥作用。该螺旋式元件111在上部外壳101的上端部沿着上部外壳101(外壳盒)的内部表面,保持预定的元件间隔(比如近似1mm)缠绕数圈而形成。
如此构成的螺旋式元件111作为常规模式螺旋式天线而发挥作用,该螺旋的轴配置于便携式电话装置的长边方向,也即Z轴方向。
构成螺旋式元件111的导体元件的全长设定为对于电视广播接收频率约为0.25波长(1/4波长)到0.625波长(5/8波长)。
螺旋式元件111通过匹配电路112取得电视广播频率的470MHz到700MHz左右的范围内的阻抗匹配。通过螺旋式元件111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经由耳机连接器109输入到广播接收电路110。
耳机连接器109具有对由耳机线108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与由螺旋式元件111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进行切换而输入到广播接收电路110的功能。
解调信号选择电路113具有在由广播接收电路106以及广播接收电路110解调的数字信号中一直选择信号质量好的信号的作用。对于解调信号的选择,为了检测两种信号的质量,比如使用比特误码率、分组误码率等的解调后的数字信号的质量、电场强度、C/N比(载波噪声比)或者S/N比(信噪比)等的基带信号的质量参数。
另外,解调信号的选择优选的为,在数字广播信号格式的最小时隙单位(数微秒(mSec)以下的时间间隔)等尽量短的时间间隔进行,由此能够提高高速移动时的分集效果。但是,比如即使以1秒为间隔等的较长的时间间隔进行切换的话,也能够得到包括由电场模式与磁场模式的相异而得到的人体的影响对天线性能的改善效果。
由解调信号选择电路113输出的解调信号通过影像处理单元114的处理,影像显示于显示单元115。显示单元115由液晶显示装置构成,配置于上部外壳101的表面,也即-X端的面上。
接下来,利用图3来说明耳机线108与螺旋式元件111的切换结构。图3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的动作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在图3中,接地外导体116在耳机线108内由比如网线状的导线构成,以屏蔽语音信号线117。接地外导体116以及语音信号线117在耳机线108内连接于耳机107。
耳机线108通过插入连接器118插入耳机连接器109来连接于便携式电话装置100的内部的电路。接地外导体116经由天线连接端子121通过线圈119连接于便携式电话装置100的接地,也即接地电位。由此,语音信号线117通过接地外导体116在语音信号频带的低频带被屏蔽。
在使用耳机107时,通过插入连接器118插入耳机连接器109,接地外导体116经由天线连接端子121连接到广播接收电路110,耳机线108作为天线被选择。另外,在使用该耳机时,将线圈119的值设定为在电视广播频带的阻抗足够高的值。
图3中的螺旋式元件120示意图2所示的螺旋式元件111。通过螺旋式元件120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经由匹配电路112达到耳机连接器109的连接弹簧端子122。
连接弹簧端子122具有弹性,设置为当插入连接器118插入耳机连接器109时处于开放状态。另一方面,当插入连接器118从耳机连接器109取出时,连接弹簧端子122与天线连接端子121短路,螺旋式元件120作为天线被选择。
接下来利用图4以及图5来说明如上述构成的便携式电话装置100的天线的动作。图4为表示使用者手持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收听收视电视广播的状态的使用状况图。
如图4所示,使用者300将便携式电话装置100手持于脸的正面,将显示单元115面向脸来通过耳机107收视收听电视广播时,耳机107被插入使用者300的耳朵,耳机线108从使用者300的耳朵下垂到便携式电话装置100。
在该状态中,环形元件104配置于人体的正面,也即+X方向端,能够得到在人体正面方向的水平极化波的较高天线增益。
另外,因为耳机线108大体上在垂直方向也就是Z轴方向下垂,所以耳机线108内的接地外导体116大体上作为垂直极化波特性的天线来发挥作用。
由此,在收视收听电视广播的状态下,环形元件104与耳机线108作为具有水平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的不同极化波特性的两个天线来发挥作用。因此,在该便携式电话装置100中,通过解调信号选择电路113选择由该两个天线得到的解调信号,由此得到极化分集效果。
另外,当使用者300未使用耳机107而利用便携式电话装置100的扬声器来收视收听电视广播时,选择配置于上部外壳101内的螺旋式元件111来代替耳机线108。因此此时能够得到螺旋式元件111与环形元件104的极化分集效果。
一般来讲,在市区街道等存在许多反射物的多径传播环境中,通过上述的极化分集的动作能够得到约为5dB~10dB的分集效果。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的各个天线的平均增益的图,也就是表示在如图4所示的收听收视电视广播状态下的环形元件104与耳机线108的水平面(XY面)平均增益的图。
在图5中,横轴表示使用者300的脸的表面与便携式电话装置100的显示单元115的间隔d(参照图4),在纵轴上绘制改变间隔d时的水平面(XY面)的平均增益。
另外,在图5中,符号a表示环形元件104的平均增益,符号b表示耳机线天线的平均增益。如图5所示,在间隔d约为10cm以上的范围内,耳机线天线的平均增益比环形元件104的平均增益高。另一方面,在间隔d约为10cm以下的范围内,耳机线天线的平均增益比环形元件104的平均增益低。
发生该现象的原因为:环形元件104作为磁场模式天线来发挥作用,耳机线108作为电场模式天线来发挥作用,因此受到的来自使用者300的人体对天线动作的影响不同。
作为磁场模式天线来发挥作用的环形元件104在与人体的间隔d约为0.2波长以下的范围内,人体作为反射体来发挥作用,而且通过与人体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辐射阻抗变高,因此辐射效率得到改善。作为其结果,作为磁场模式天线来发挥作用的环形元件104在人体附近发生增益得到提高的人体效果。
另一方面,作为电场模式天线来发挥作用的耳机线108在与人体的间隔d约为0.2波长以上远离的状态下显示良好的辐射效率,但是当靠近人体时,通过与人体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辐射阻抗变低,因此辐射效率急剧恶化。
于是,在该便携式电话装置100中,从环形元件104和耳机线108中选择接收电平高的一方。由此,该便携式电话装置100在收听收视电视广播的状态下,无论当靠近人体还是远离人体的状态,都一直能得到高的接收灵敏度。由此,该便携式电话装置100中,与仅使用磁场模式天线或电场模式天线的其中一个的天线相比,能够得到约为3dB到10dB的对人体影响的切换效果。
进一步来讲不言而喻的是,该种对人体影响的切换效果能够发挥进一步提高上述极化分集效果的效果。
另外当不使用耳机107时,选择螺旋式元件111来代替耳机线108。该螺旋式元件111因为作为电场模式天线来发挥作用,所以此时也同样能得到上述的对人体影响的切换效果。但是,螺旋式元件111在性能上略微不及耳机线108,所以在与人体的间隔d约为0.2波长以上远离的状态下,螺旋式元件111的增益比耳机线108的增益低约2dB。
因此,当耳机107被连接时,优选的为优先选择耳机线108作为天线。该便携式电话装置100中,通过在耳机连接器109的连接弹簧端子122以及天线连接端子121的切换实现了优先选择耳机线108作为天线的功能。
另一方面,当耳机107未被连接时,选择螺旋式元件111作为天线。该螺旋式元件111虽然在性能上略微不及耳机线108,但特别是在与人体的间隔d约为0.2波长以上的远离人体的状态下,能够得到略微优于环形元件104的性能,而且能够得到极化分集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100,不论是否使用耳机107都能够一直得到电场模式天线和磁场模式天线的分集效果。
另外,当接通便携式电话装置100的电源,或者启动电视接收功能时,一般来讲,在便携式电话装置100与人体的间隔d约为0.2波长以上的远离人体的状态较多。
因此便携式电话装置100中,作为当接通电源或者启动功能时的初始选择,通过选择在电场模式天线端,也就是广播接收电路110端而进行动作来能够得到高的接收敏感度作为初始值。
在此,假设不存在螺旋式元件111时,不能将有未连接的可能性的耳机线108端作为初始值来设定。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100中,因为准备了螺旋式元件111作为耳机线108的替代性的天线,所以无论是否连接天线耳机线108,都一直能得到高的接收灵敏度的效果。
另外,在此虽然作为配置于便携式电话装置100的外部而且可装卸的、具有较高增益的电场模式天线,使用了耳机线108,但是电场模式天线并不只限于此,比如也可以是能够伸出便携式电话装置100的外部的伸缩式天线或装卸式天线。
也就是,作为该便携式电话装置100的电场模式天线只要具有以下效果即可:作为可装卸的、并在安装时作为与具有较高增益的电场模式天线(主电场模式天线)相对的替代性电场模式天线(副电场模式天线)发挥作用,而且进行与磁场模式天线的分集动作来得到上述效果。
另外,在该便携式电话装置100中,能够通过将上述主电场模式天线或上述副电场模式天线设定为天线选择的初始值(母机端天线)来得到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100中,虽然将环形元件104内置于上部外壳101内,但是只要是在使用状态下环形元件104不被使用者300的手盖住的话,配置在什么地方都可以。
另外,磁场模式天线不限于环形元件104,只要是沟槽元件等在磁场模式发挥作用的天线就可以。
另外,在环形元件104的配置方向上,不限于上述方向,比如环形开口面平行设置于便携式电话装置100的长边方向上时,虽然极化分集效果降低,但是能够得到对人体影响的切换效果。
另外,在耳机线108未被连接时所选择的电场模式天线并不限于螺旋式元件111,也可以将回纹波形(meander)状导体元件、单极元件或鞭(whip)状元件等配置于外壳内部或外部。
另外,在该便携式电话装置100中,也可以将一个或者所有的用于接收广播的天线与用于便携式电话通信的天线共用,比如可以将环形元件104作为便携式电话通信的内置天线来共用。
另外,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100中虽然设置了两个广播接收电路,广播接收电路106以及广播接收电路110来分别对应电场模式天线与磁场模式天线,但是采用将两个天线通过高频切换单元进行切换而输入到一个广播接收电路的结构,也能够同样地得到上述的效果。
但是,在该便携式电话装置100中,虽然如图3所示采用了通过耳机连接器109的机械式开关来切换耳机线天线与其它的电场模式天线的结构,但是该天线的切换,比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采用通过由PIN二极管或FET来构成的高频切换单元126来进行切换的结构。
由此,通过由高频切换电路构成的高频切换单元126进行天线的切换时,只要使天线切换控制单元127检测广播接收电路110的接收信号强度,并根据该接收信号电平来切换高频切换单元126即可。
另外,作为上述的各天线的切换方法,也可以采用根据使用者300的操作来切换各天线的结构。
另外,在此虽然说明了折叠式的便携式电话装置100,但是在上部外壳101和下部外壳102联成一体的直板式的便携式电话装置中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这一点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此,将用于接收电视广播的天线都用平衡式来构成,由此能够确保与以非平衡式的天线为主流的便携式电话装置100的通信用天线之间的高的分离性。一般来讲,因为平衡式天线的切换电路比较复杂,所以此时优选的是:设置两个广播接收电路来分别对应电场模式天线与磁场模式天线,并将两个广播接收电路的输入电路作为平衡式来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100中,说明了切换耳机线天线与螺旋式元件111的结构,当将耳机线天线和螺旋式元件111通过功率分配器或方向性耦合器等进行功率合成或功率分配供电时,虽然效果会稍有降低,但能够得到上述的本质性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100中,不仅限于耳机线108和螺旋式元件111,将配置的多个天线元件中的一部分或者所有进行功率合成或者功率分配来进行供电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效果。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参照图7以及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的基本结构概况的斜视图。在图7中对与图2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号码并省略对其说明。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600的环形元件104沿便携式电话装置60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配置在上部外壳101的铰链部103的附近。
在图7中,环形元件104作为用于电视广播接收的内置天线而发挥作用。该环形元件104通过匹配电路105取得电视广播频率的470MHz到700MHz左右的范围内的阻抗匹配。来自匹配电路105的接收信号输入到作为信号合成单元的分配合成电路128。
耳机107为使用者300(参照图4)用来插入耳中收听电视广播的语音的单元,并通过耳机线108连接于耳机连接器109。耳机线108不仅传输语音信号还作为接收电视广播波的外部天线而发挥作用。
耳机线108的长度比如设定为50cm到100cm左右。另外,该耳机线108的长度对于电视广播接收频带约为0.8波长到2.3波长。
便携式电话装置600的上部壳体101的上端部配置螺旋式元件111,作为用于接收电视广播的内置天线来发挥作用。该螺旋式元件111在上部壳体101的上端部将导体元件沿着上部壳体101(壳体盒)的外部表面,保持预定的元件间隔(比如近似1mm)缠绕数圈而形成。
如此构成的螺旋式元件111作为常规模式螺旋式天线而发挥作用,该螺旋式的轴配置于便携式电话装置的长边方向,也即Z轴方向。
构成螺旋式元件111的导体元件的全长设定为对于电视广播接收频率约为0.25波长(1/4波长)到0.625波长(5/8波长)。
螺旋式元件111通过匹配电路112取得电视广播频率的470MHz到700MHz左右的范围内的阻抗匹配。通过螺旋式元件111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经由耳机连接器109输入到分配合成电路128。
耳机连接器109具有对由耳机线108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与由螺旋式元件111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进行切换而输入到分配合成电路128的功能。
分配合成电路128为比如由威尔金森(Wilkinson)型电路构成的分配合成电路,具有通过相同振幅、相同相位合成来自耳机连接器109和匹配电路105的电视广播信号的功能。
通过分配合成电路128合成的电视广播信号输入到电视广播电路106,并解调为数字信号。由电视广播电路106解调的数字信号通过影像处理单元114的影像处理并显示于显示单元115。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的各个天线的平均增益的图,也就是表示在如图4所示的收听收视电视广播状态下的、将由环形元件104与耳机线108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合成时的水平面(XY面)平均增益的图。
在图8中,横轴表示使用者300的脸的表面与便携式电话装置600的显示单元115的间隔d(参照图4),在纵轴上绘制改变间隔d时的水平面(XY面)的平均增益。
另外,在图8中,符号a表示环形元件104的平均增益,符号b表示耳机线天线的平均增益,符号c表示将环形元件104与耳机线天线分配合成时的平均增益。
在该便携式电话装置600中,因为对电场模式天线与磁场模式天线两种不同模式的天线的信号进行合成,所以具有兼顾两种模式的优点的特性。
也就是,在图8中,作为电场模式天线来发挥作用的耳机线108当靠近人体时,通过与人体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辐射阻抗变低,因此辐射效率急剧恶化。
相对于此,对电场模式天线与磁场模式天线两种不同模式的天线的信号进行合成时,靠近人体时的恶化通过磁场模式天线的动作而减小。因此,在该便携式电话装置600中,与作为电场模式天线来发挥作用的耳机线天线相比,能够得到约为5dB的对人体影响的改善效果。
另外,作为磁场模式天线来发挥作用的环形元件104在与人体的间隔d约为0.2波长以上时,不能得到与人体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比起靠近人体的状态增益比较小。
另一方面,当合成不同模式的天线的信号时,在与人体的间隔d约为0.2波长以上时,与作为磁场模式天线来发挥作用的环形元件104相比,能够得到约为2dB的改善效果。
由此,通过对电场模式天线与磁场模式天线进行分配合成,无论当靠近人体还是远离人体的状态,都一直能得到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在此说明了对电场模式天线与磁场模式天线进行分配合成的结构,采取将电场模式天线的耳机线天线108与环形元件111进行分配合成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600中,不仅限于耳机线108和螺旋式元件111,将配置的多个天线元件中的一部分或者所有进行分配合成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效果。
另外作为分配合成电路128,并不限于由威尔金森型电路构成的分配合成电路,也可以为方向性耦合器等的合成高频信号的电路。
另外,作为多个天线的信号的合成方法,即使采用具备多个接收机在接收高频电路进行合成的方法、或者通过解调基带处理单元进行合成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使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600动作,对应于各种各样的使用状态来改变合成信号的振幅比率或相位,能够得到进一步高的改善效果。
本说明书基于2004年7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4-217673。其全部内容包含于此。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在收听收视电视广播的状态下,不管是否使用耳机,无论当靠近人体还是远离人体时,或者便携式电话置于人体附近的位置关系或方向,都一直能得到高的天线性能,作为能够改善接收性能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很有用。

Claims (9)

1.一种便携式电话装置,包括:
广播接收单元,接收广播;
第一电场模式天线元件,对装置本身装卸自如;
第二电场模式天线元件,配置于便携式电话装置;
磁场模式天线元件;以及
天线切换单元,选择性地切换所述各个天线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具有天线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一电场模式天线元件或所述第二电场模式天线元件的其中一个,通过所述第一电场模式天线元件或所述第二电场模式天线元件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磁场模式天线元件进行分集接收动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当不使用所述第一电场模式天线元件时,选择所述第二电场模式天线元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话装置,作为所述第一电场模式天线元件,使用耳机的耳机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话装置,作为所述第二电场模式天线元件,使用配置于所述装置本身的螺旋式元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话装置,作为所述磁场模式天线元件,使用配置于所述装置本身的环形元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话装置,还包括:
第一广播接收电路,对应于所述电场模式天线元件;
第二广播接收电路,对应于所述磁场模式天线元件;以及
信号选择单元,从所述第一广播接收电路和所述第二广播接收电路所输出的解调信号中选择信号质量好的解调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话装置,通过平衡式电路将所述多个天线元件与所述广播接收电路的输入电路连接起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话装置,通过平衡式电路将所述磁场天线元件与所述第二广播接收电路的输入电路连接起来。
CNA2005800252393A 2004-07-26 2005-06-22 便携式电话装置 Pending CN19897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17673A JP2006041826A (ja) 2004-07-26 2004-07-26 携帯電話装置
JP217673/2004 2004-07-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9705A true CN1989705A (zh) 2007-06-27

Family

ID=35786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252393A Pending CN1989705A (zh) 2004-07-26 2005-06-22 便携式电话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39043A1 (zh)
EP (1) EP1770875A1 (zh)
JP (1) JP2006041826A (zh)
CN (1) CN1989705A (zh)
WO (1) WO200601132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8285A (zh) * 2012-03-22 2012-08-15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电视功能的移动终端
CN102780074A (zh) * 2012-06-19 2012-11-14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内置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4022351A (zh) * 2013-02-28 2014-09-03 上海德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耳机接头数字电视天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06849B2 (en) * 2006-02-22 2010-04-27 Mediatek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with internal antennas
WO2007100004A1 (ja) * 2006-03-01 2007-09-07 Pioneer Corporation 情報再生装置、情報再生方法、情報再生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4904895B2 (ja) 2006-04-12 2012-03-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JP4930851B2 (ja) * 2007-10-15 2012-05-16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構造、及び携帯通信機器
US8116831B2 (en) * 2007-11-29 2012-02-14 Motorola Mobility, Inc.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auxiliary input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325955B2 (en) * 2008-03-17 2012-12-04 Auden Techno Corp. Method for improving compatibility of hearing aid with antenna
JP2009253479A (ja) * 2008-04-02 2009-10-29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携帯通信端末及びその送信特性制御方法
EP2117079B1 (en) * 2008-05-08 2019-05-08 BlackBerry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elective antenna load switching and related methods
JP5161854B2 (ja) * 2009-09-29 2013-03-13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受信装置、受信装置のアンテナ切替え回路、及び受信装置のチューナモジュール
KR100991152B1 (ko) * 2010-01-26 2010-11-01 에이큐 주식회사 2차원(2D)의 평면스파이럴형상을 갖는 헬리컬 안테나와 13.56Mhz의 M-Commerce용 루프 안테나가 하나로 결합된 하이브리드 안테나 및 그 제조방법
DE112010005784T5 (de) * 2010-07-30 2013-05-16 Laird Technologies Ab Hilfsantennenvorrichtung, Antennensatz und handgehaltene Funk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EP2487967B1 (en) * 2011-02-10 2018-05-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in consideration of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JP5655664B2 (ja) * 2011-03-31 2015-01-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4577334B (zh) * 2015-02-11 2017-07-2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天线模块及移动终端
CN107331953B (zh) * 2017-07-25 2019-11-19 富士高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短尾螺旋天线和短路l形辐射器的无线耳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1061A (en) * 1992-10-19 1994-11-01 Motorola, Inc. Computer card data receiver having a foldable antenna
JPH07307694A (ja) * 1994-05-11 1995-11-21 Casio Comput Co Ltd 受信機
JPH0818493A (ja) * 1994-06-30 1996-01-19 Casio Comput Co Ltd アンテナ制御装置
JP3866283B2 (ja) * 1994-09-14 2007-01-10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このシステムに用いる無線装置
JPH08139516A (ja) * 1994-11-08 1996-05-31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JPH1188246A (ja) * 1997-09-08 1999-03-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受信装置
JP2001251232A (ja) * 2000-03-03 2001-09-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アンテナ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
US6518929B1 (en) * 2000-10-19 2003-02-11 Mobilian Corporation Antenna polarization separation to provide signal isolation
US7184727B2 (en) * 2002-02-12 2007-02-27 Kyocera Wireless Corp. Full-duplex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JP2003258966A (ja) * 2002-02-28 2003-09-12 Fujitsu Ltd 発光アンテナを備えた無線通信装置
US7260424B2 (en) * 2002-05-24 2007-08-21 Schmidt Dominik J Dynamically configured antenna for multiple frequencies and bandwidths
JP4363865B2 (ja) * 2003-02-28 2009-11-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イヤーホーンアンテナ及び無線機
JP2004364149A (ja) * 2003-06-06 2004-12-24 Murata Mfg Co Ltd 無線通信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8285A (zh) * 2012-03-22 2012-08-15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电视功能的移动终端
CN102780074A (zh) * 2012-06-19 2012-11-14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内置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4022351A (zh) * 2013-02-28 2014-09-03 上海德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耳机接头数字电视天线
CN104022351B (zh) * 2013-02-28 2017-06-13 上海德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耳机接头数字电视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11322A1 (ja) 2006-02-02
EP1770875A1 (en) 2007-04-04
JP2006041826A (ja) 2006-02-09
US20080039043A1 (en) 2008-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9705A (zh) 便携式电话装置
KR100870136B1 (ko) 이어폰 부착 안테나 및 이어폰
CN1973403B (zh) 便携式电话装置
CN1853309B (zh) 便携式终端的天线设备和用于接收广播波的无线电单元
JP4026648B2 (ja) イヤホンアンテナ及びこのイヤホンアンテナを備えた携帯型無線機
WO2005122326A1 (ja) イヤホンケーブルアンテナ装置、接続ケーブル及び放送受信装置
US20060166719A1 (en) Mobile device multi-antenna system
WO2006046714A1 (ja) 放送用受信機付き携帯電話
JPH09501029A (ja) 手で保持したり持ち運びうる通信装置のための複合アンテナ
CN103262428B (zh) 用于移动通信装置的伸缩天线
US8259029B2 (en) Implementation of diversity antennas in small portable media devices and cell phones
CN101548429B (zh) 移动多媒体终端的天线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JP5937993B2 (ja) Usbケーブル
JP2000261532A (ja) 移動携帯端末
JPH08172374A (ja) 携帯無線機
JP2008060907A (ja) アダプティブ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3328494B2 (ja) 位相制御アレーアンテナ
JP2006050136A (ja) 携帯電話機
KR100608779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위성 방송 수신용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휴대용 단말기의 거치대
CN215342994U (zh) 可扩展带宽的内置天线及移动终端
CN201025718Y (zh) 一种带有无线音频发射和接收装置的电视机
KR20040046864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내장형 안테나 구조
Okano et al. Performance of multi-band multi-antenna for mobile terminal employing folded inverted-L antenna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