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3059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3059B
CN1983059B CN2006101641361A CN200610164136A CN1983059B CN 1983059 B CN1983059 B CN 1983059B CN 2006101641361 A CN2006101641361 A CN 2006101641361A CN 200610164136 A CN200610164136 A CN 200610164136A CN 1983059 B CN1983059 B CN 19830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oner
glossiness
rank
d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641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3059A (zh
Inventor
财间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983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3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83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30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2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 G03G15/6585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by using non-standard toners, e.g. transparent toner, gloss add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05Gloss adding or lowering device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形成具有透明调色剂图像的颜色调色剂图像;定影装置,用于加热和定影记录材料上的非透明调色剂图像和透明调色剂图像;光泽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重叠和定影非透明调色剂图像和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区域的光泽度;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记录材料上每单位面积的透明调色剂的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打印机等。具体说来,本发明涉及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其使用颜色调色剂和透明调色剂的组合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以加热方式将该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背景技术
通常,根据现有技术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例如上面提到的那些设备)形成图像的光泽度级别是由淀积在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颜色调色剂和透明调色剂)的总量确定的。因此,为了控制图像形成设备形成图像的(在热定影之后的)光泽度级别,根据记录介质上淀积的颜色调色剂的总量来控制记录介质上每单位面积淀积透明调色剂的量(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9-200551)。
然而,加热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以将调色剂定影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形成设备(例如上面提到的那些设备)遭受下面的问题。即,透明调色剂在其为了定影而被加热时熔化的方式受记录介质类型和记录介质上的颜色调色剂的量的影响。因此,实际上不可能形成这样的图像,该图像在为了定影而加热记录介质之后在记录介质上的光泽度正好在期望的级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输出光泽度正好在期望级别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形成具有透明调色剂图像的颜色调色剂图像;定影装置,用于加热和定影记录材料上的非透明调色剂图像和透明调色剂图像;光泽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重叠和定影非透明调色剂图像和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区域的光泽度;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记录材料上每单位面积的透明调色剂的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非透明调色剂图像和透明调色剂图像;定影装置,用于加热和定影记录材料上的非透明调色剂图像和透明调色剂图像;非透明调色剂图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由所述定影装置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非透明调色剂图像;非透明调色剂量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非透明调色剂图像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记录材料上每单位面积的非透明调色剂量;光泽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由所述非透明调色剂量控制装置控制调色剂量、且重叠和定影非透明调色剂图像和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区域的光泽度;透明调色剂量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光泽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记录材料上每单位面积透明调色剂的调色剂量。
当考虑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一般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像处理设备的读取器部分的方框图,其中示出了图片信号流。
图3是示出在图像处理设备的读取器部分中接通或关断各种信号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4是示出打印机部分的一般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示出用于获取基于灰度(gradation)的图像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示出如何再现原件色调灰度的四重(quadruple)图。
图7是校准序列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8(a)、8(b)和8(c)是监视屏上显示的图像的例子。
图9(a)、9(b)和9(c)是监视屏上显示的图像的例子。
图10(a)、10(b)和10(c)是监视屏上显示的图像的例子。
图11是测试图像1。
图12是测试图像2。
图13是示出如何将测试图像1的副本放置在原件放置台板(platen)上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如何将测试图像2的副本放置在原件放置台板上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感光鼓的外表面的相对电位级别与图像密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6是示出绝对含水量与对比电位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7是示出格栅电位和表面电位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8是示出从块上读取的点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第二测试图像2的图像(副本)的密度和激光器输出级别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0是示出激光器输出控制信号和控制后对应图片元素的密度级别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1是用于光泽度控制的颜色灰度图表的示例。
图2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光泽度测量设备的示意图,其中描述用于第一实施例的光泽度测量方法,并示出了其结构。
图23是用于确定透明调色剂的适当量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24是示出光泽度和密度灰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5(a)-25(e)是示出用于确定透明调色剂的适当量的密度灰度和光泽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6(a)-26(d)是示出四种颜色调色剂(非透明)的图片信号和透明调色剂的适当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7是示出光泽度控制之后光泽度和密度灰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该图像形成设备的一般结构。
图29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该图像形成设备的一般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设备1001。
[实施例1]
[结构]
图1是示出图像处理设备1001的一般结构的示意图。
[阅读器部分]
将原件101放置在读取器部分A的原件放置玻璃台板102上,并由光源103对其进行照射。通过光学系统104将原件101所反射的光聚集到CCD图像传感器105(彩色图像检测装置)上。CCD图像传感器105由三组CCD构成,即用于红色的组、用于绿色的组以及用于蓝色的组,其中CCD沿直线布置。用于红色、绿色和蓝色的CCD组产生对应于原件的基色分量的图片信号。光学读取单元在沿着图1中的箭头标记所指示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将原件101的光学图像101转换成序列电信号。
光学读取单元具有原件定位部件107和设置在原件放置玻璃台板102上的参考白色板106。原件定位部件107是这样的部件,原件101的一个边沿与原件定位部件107相接触地放置,以避免将原件104歪斜地放置在原件放置玻璃台板102上。参考白色板用作适当设置CCD图像传感器105的白级别、并在插入方向方面调整CCD图像传感器105的明暗度(shading)的基准。
由读取器部分A的图像处理部分108处理CCD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片信号,并将其发送到打印机部分B,在打印机部分B中,由打印机控制部分109处理图片信号。
图2是示出读取器部分A的图像处理部分108的方框图,其中示出了图像信号流。
如图2所示,从CCD图像传感器105输出的图像信号输入到模拟信号处理电路201中,在其中调整图像信号的增益和偏移。然后,由A/D转换器202将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八位图片信号R1、G1和B1。图片信号R1、G1和B1输入到明暗度校正电路203,在其中使用一种公知的方法,参考通过读取参考白板106获得的信号,校正图片信号的明暗度。
时钟发生部分211对每个图片元素产生时钟信号CLK。地址计数器212通过对时钟信号CLK进行计数来按行产生主扫描地址信号,并输出该主扫描地址信号。解码器213按行产生CCD驱动信号、VE信号、以及行同步信号HSYNC。CCD驱动信号是诸如移位脉冲、复位脉冲等的信号。VE信号指示CCD图像传感器105通过读取原件101而输出的图片信号序列中每一行的有效范围。顺带提一下,地址计数器212被行同步信号HSYNC清零,然后开始对下一行的主扫描地址信号进行计数。
CCD图像传感器105的行传感器以预设间隔沿副扫描方向对齐。因此,由行延迟部分204校正副扫描方向方面的空间偏差。更具体地说,行延迟部分204将R和G信号相对于B信号延迟相当于上述行传感器之间的前述预设间隔的时间长度,以便在空间位置方面将RGB信号对齐。
输入掩蔽电路205使用下面的矩阵,将每个输入图片信号的、由CCD图像传感器105的RGB滤光片的颜色分离特性确定的颜色空间(所读取颜色的空间)转换为预设颜色空间(标准颜色空间,例如sRGB、NTSC等):
R 4 G 4 B 4 = a 11 a 12 a 13 a 21 a 22 a 23 a 31 a 32 a 33 R 3 G 3 B 3 . . . ( 1 )
LOG转换电路206由包含查找表的ROM构成,并将亮度信号R4、G4和B4转换成密度(density)信号C0、M0和Y0。行延迟存储器207将密度信号C0、M0和Y0延迟一段与由未示出的黑字符判定部分产生并输出诸如UCR、FILTER、SEN等的标准信号所需的时间长度相等的时间长度。
掩蔽UCR电路208从输入到掩蔽UCR电路208中的三基色信号Y1、M1和C1中提取黑色信号。还执行着色剂混浊度的计算以调整打印机部分B,并对每次读取操作以预设位宽(例如八位)按顺序输出图片信号Y2、M2、C2或Bks。伽马校正电路209校正图片信号的密度,以便调整打印机部分B以实现理想的灰度。输出过滤器210处理图片信号以形成相邻区域之间的各个边界清晰和/或平滑的图像。
将通过上述处理按下面罗列的顺序产生的图片信号M4、C4、Y4和Bk4发送到打印机控制部分109,在其中通过脉冲宽度调制将图片信号变成脉冲信号。然后,由打印机部分B使用脉冲信号来执行密度记录。
CPU 214使用RAM 215作为工作存储器以控制读取器部分A,并且根据ROM 216中存储的程序处理图片信号。操作者通过控制面板217将操作指令和处理条件输入CPU 214中。监视器218显示图像处理设备的状态、自动或由操作者手工设置的处理条件。
图3是图像处理部分108的时序图,其中示出了各种信号的通断定时。
在图3中,参考缩写词VSYNC代表指示副扫描方向方面的有效图像范围的信号。当VSYNC处于逻辑“1”时,原件101被读取(扫描),并且顺序产生和输出C、M、Y和Bk信号。缩写词VE代表指示主扫描方向方面的有效图像范围的信号。当信号VE处于逻辑“1”时,设置主扫描起始位置。信号VE主要用于对行进行计数,以控制行延迟。缩写词CLK代表图片元素同步信号。图片数据的传输与该信号从“0”到“1”的启动同步。
[打印机部分]
在图1所示的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打印机部分(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B中,由初级充电器7将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均匀地充电。打印机控制部分109根据由激光器驱动器输入的图片数据输出脉冲信号。激光光源110在用所输入的脉冲信号进行调制的同时输出激光束。由多角镜1和反射镜2反射所输出的激光束,从而扫描已充电的感光鼓4的外表面。结果在感光鼓4的外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由显影装置3将感光鼓4的外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对于每个全色图像形成四个静电潜像,并且由四个显影装置3和其中颜色各不相同的调色剂显影。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双组分调色剂进行显影。用于分别显影黑色Bk、黄色Y、青色Y和品红色M的四个显影装置3在感光鼓4的外表面附近,并从感光鼓4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开始列出。当显影对应于四种颜色之一的潜像时,对应于这种颜色的显影装置实质上与感光鼓4的外表面相接触,以显影该潜像。
记录介质P卷绕着转印鼓5,转印鼓5针对四个基色中的每一个旋转一整圈,因此对于每个全色图像总共旋转四整圈。换句话说,对于每个全色图像,记录介质P在感光鼓4和转印鼓5的外表面之间移动四次。在记录介质P在感光鼓4和转印鼓5的外表面之间移动的同时,四个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层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在图像转印之后,记录介质P与转印鼓5分离,并且被送到一对定影辊6(定影装置),由定影辊将记录介质P上的调色剂(调色剂图像)定影,产生全色打印件(副本)。
在感光鼓4的外表面附近还设置有用于测量感光鼓4的表面电位级别的传感器60和用于去除残留在感光鼓4的外表面上的调色剂颗粒(未被转印的调色剂颗粒)的清洁器8。就感光鼓4的旋转方向而言传感器60和清洁器8位于显影装置3的上游侧。此外,LED 10和光电二极管的组合设置在感光鼓4的外表面附近,其中该组合用于检测感光鼓4的外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块(patch)反射的光的量。
图4是打印机部分B的方框图,其中示出了其一般结构。
打印机控制部分109由CPU 28、ROM 30、RAM32、测试图案存储部分31、密度转换电路42、LUT 25、激光器驱动器26等构成。允许其与读取器部分A和打印机部分B通信。CPU 28控制打印机部分B的操作,并且还控制初级充电器7的格栅电位和显影装置3的显影偏压。
打印机部分B由感光鼓4和设置在其附近的部件(即由LED 10和光电传感器11构成的光电传感器40、初级充电装置7、激光光源110、表面电位传感器60、显影装置3等)构成。打印机部分B还具有环境传感器33,该环境传感器33用于测量该设备中空气中的湿气量(或温度或湿度)。
[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
图5是用于形成基于灰度的图像的图像处理设备300(颜色调色剂量控制装置)的方框图,其中示出了其一般结构。
由读取器部分A的图像处理设备108将CCD图像传感器105输出的图像亮度信号转换为密度信号。在打印机部分初始化之后,立即由LUT 25(γLUT)校正所得到的密度信号的γ特性,以使得其满足打印机部分的伽马特性,也就是说,使得原件和打印机部分输出的图像的密度相匹配。
图6是示出用于再现灰度与原件相匹配的图像的处理的四象限图。第一象限示出了读取器部分A将原件101转换为密度信号的特性,而第二象限示出了LUT 25将密度信号转换为激光器输出控制信号的特性。第三象限示出了打印机B将激光器输出控制信号转换为用于输出图像的密度灰度的特性,而第四象限示出了原件的密度和输出图像的密度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图6示出了图1所示图像处理设备的整体特性,即密度灰度再现特性。顺带提一下,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从CCD图像传感器输出的图片信号是数字八位信号,所以可以再现256级的密度灰度。
为了使图像处理设备在整个密度灰度特性上呈线性,也就是说,为了使得第四象限所示的、原件的密度和用于输出图像的密度之间的关系成线性,由LUT 25调整密度信号的特性,如第二象限所示,以补偿如第三象限所示的打印机部分B的特性。在调整了图片信号的灰度属性之后,由激光器驱动器26的脉冲宽度调制(PWM)电路26a将图片信号转换为脉冲信号,其中脉冲信号的宽度对应于点宽度。然后,将脉冲信号发送到激光光源110的激光器驱动器26b,该激光器驱动器26b打开或关闭激光光源110。顺带提一下,在本实施例中,所有颜色Y、M、C和Bk的灰度都使用脉冲调制来再现。
利用激光光源110输出的激光束扫描感光鼓4的外表面。结果,在感光鼓4的外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其灰度与预设灰度特性相匹配。通过改变点尺寸开控制灰度级别。通过上述显影、转印和定影的处理,形成(再现)灰度与原件的灰度相匹配的图像(原件的副本)。
[第一控制系统]
接下来,描述第一控制系统,其涉及图像形成系统在图像再现特性方面的稳定性,该图像形成系统包括读取器部分A和打印机部分B两者,并且执行与用于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普通图像形成操作的控制序列不同的控制序列。首先,描述通过使用读取器部分A来校准打印机部分B的控制系统。
图7是上述校准序列的示例的流程图。通过控制读取器部分A的CPU 214和控制打印机部分B的CPU 28之间的协调来校准打印机部分B。
当操作者按压例如控制面板217上提供的标有“自动灰度校正”的模式选择键时,图7所示的校准序列开始。顺带提一下,参考图8-10,监视器218由具有触摸传感器(触摸屏显示器)的液晶显示面板构成。
首先,在监视屏218上出现图8(a)所示的用于开始打印测试图案(图像)1的开始按钮81。当操作者按压指示“测试图案1”的开始按钮81时,打印机部分B打印图11所示的测试图案1(S51)。在此步骤中,监视屏218显示图8(b)所示的图像。此外,CPU 214检查是否有记录介质例如记录纸张可用于打印测试图案1。如果CPU 214确定没有记录介质可用,则其在屏幕218上显示警告图像,例如图8(b)所示的警告图像。
作为图像处理部分108的对比电位,将针对环境的最佳值登记为初始值,并且用此值作为用于打印测试图案1的对比电位值。这里,对比电位是指:在感光鼓4的外表面的给定区域被充电(初级充电)并且随后曝光于在用信号(对应于最大值(八位信号的情况下为255))进行调制的同时发射的激光束之后,显影偏压和该给定区域上的曝光点之间的电位级别差异。图像处理设备还具有多个记录纸盒,其中分别容纳B4、A3、A4以及B5的记录纸张,从而提供记录介质尺寸方面的多种选择。然而,用于这一控制序列的记录纸张尺寸限于所谓的大尺寸,即B4、A3、11×17、或LGR,以避免当在原件放置台板上放置了已在其上打印了测试图案的记录纸张以读取所打印的测试图案时,出现记录纸张在“纵向”和“横向”之间的定位混淆。
图11所示的测试图案1包括由多个黑半色调块构成的图案61和四个色彩块62,即Y、M、C和Bk色彩块。图案61的形状是窄而长的矩形。用肉眼查看这一图案61的打印图像,以检查打印的图案是否异常,即是否有条纹,密度是否不均匀,颜色是否有偏差。块62的尺寸和图12所示的灰度块71和72的尺寸设置为使得其按照插入方向落在CCD图像传感器105的读取范围之内。
如果通过用肉眼查看打印的测试图案检查到了异常,则重新打印测试图案1。如果再次检查到异常,则应当邀请服务人员对该设备进行维护服务。顺带提一下,图像处理设备可以设计为由读取器部分A读取上述矩形图案61的打印图像以获得插入方向上的密度信息,并且基于读取器部分A提供的密度信息自动确定是否执行下面的控制序列。
块62(Y、M、C和Bk块)的密度对应于Y、M、C和Bk色的最大密度,即密度信号值255。
接下来,操作者将测试图案1的打印图像如图13所示放置在原件放置玻璃台板102上,并且按压图9(a)所示的“读取”按钮91。在操作者按压按钮91之前,在监视屏218上显示操作指令,例如图9(a)所示的操作指令。
图13是原件放置台板102的顶视图。楔形标记T是用于正确定位原件(测试图案副本)的参考标记。将测试图案的副本放置在台板102上,使得矩形测试图案61在参考标记T一侧上。此外,必须注意不要将测试图案的副本上下颠倒放置。在监视屏218上,显示作为操作指导的消息。操作指导的目的是避免错误地放置测试图案1的副本导致错误地控制图像处理设备的问题。
从与参考标记T接触的点开始,按顺序读取(扫描)测试图案1的副本。当扫描所打印的测试图案1时,在与矩形图案61的角(图11中的点A)重合的点上获得第一密度间隙点。用该密度间隙点A的坐标来计算块62的相对位置,并且读取每个块62的密度(S52)。当读取所打印的测试图案1时,在监视屏218上显示诸如图9(b)所示的图像。如果因为测试图案1的副本的方向和/或位置的错误而不能读取所打印的测试图案1,则在监视屏218上显示诸如图9(c)所示的消息,以便提醒操作者修正测试图案1的副本的方向和/或位置并重新按压“读取”按钮91,以重新读取所打印的测试图案1。
使用下面的公式将通过读取(扫描)块62获得的RGB值转换为光学密度。公式中的字母k代表用于校正通过上述步骤获得的光学密度以使其与使用商用密度计将获得的值相匹配的系数。此外,可以使用为这一转换而特别准备的LUT将RGB的亮度信息转换成MCYBk的密度信息。
M=-km×log10(G/255)
C=-kc×log10(R/255)
Y=-ky×log10(B/255)
Bk=-kk×log10(G/255)...(2)
接下来,描述用于使用所获得的密度信息校正最大密度级别的方法。图15是示出感光鼓4的相对表面电位级别和可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图像密度级别之间的关系的图。
字母“A”代表对比电位(显影偏压和感光鼓4的外表面上被充电(初级充电)并且随后曝光于激光束的点之间的电位级别差异,其中激光束的密度对应于最大信号值255(八位信号))。参考符号“DA”代表测试图案1的副本上对应于测试图案1中的块62的区域的密度。
在密度接近最大值的情况下,图像密度和相对表面电位级别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线性的,如图15中的实线L所示。然而,如果双组分显影系统的显影装置3中的显影剂中减少了调色剂含量,则图像密度和相对鼓表面电位级别之间的关系在密度接近最大值的位置有时变得非线性,如图15中的虚线N所示。因此,为了提供0.1的裕度,尽管针对最高密度的实际目标值为1.6,但是将用来控制最高密度级别的目标值设置为1.7,如图15所示。通过下面的公式获得与用于控制最高密度级别的目标值对应的对比电位级别B:
B=(A+Ka)×1.7/DA    ...(3)。
公式(3)中的Ka项代表校正系数。最好根据所选显影方法来选择最佳值。
用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的对比电位必须根据环境来设置。否则,原件副本的图像密度与原件的图像密度不匹配。所以,根据图4所示的用于监视设备的上述内部湿度量值的环境传感器33的输出(绝对含水量)来设置用于最高密度级别的对比电位级别,如图16所示。
因此,为了校正对比电位,将可从下面的公式获得的校正系数Vcont.ratel存储在RAM等中,作为备份。
Vcont.ratel=B/A
图像处理设备设置为使得其每30分钟监视环境湿度。然后,每当设置了A的值时,其基于所检测的环境湿度计算对比电位B的最佳值。
接下来,将简要描述用于基于对比电位级别确定格栅电位和显影偏压的适当值的方法。图17是示出格栅电位级别和感光鼓4的表面电位级别之间的关系的图。“格栅电位级别”是指施加到电晕放电装置(用作初级放电装置8)的电极(格栅)的电位的幅值(电压)。“显影偏压电位级别”是指施加到显影装置3的电位的幅值(电压)。
在将格栅电位设置到-200V的情况下,由表面电位传感器12测量感光鼓4的表面电位VL和VH。表面电位VL是感光鼓4的外表面上的给定点在该给定点刚刚被曝光于激光束强度对应于最小信号值时的激光束之后的电位级别,而表面电位VH是感光鼓4的外表面上的给定点在该给定点刚刚被曝光于光束强度对应于最大信号值时的激光束之后的电位级别。此外,在将格栅电位设置为-400V的情况下,由表面电位传感器12测量感光鼓4的表面电位VL和VH。然后,根据在将格栅电位设置为-200V的情况下获得的数据和在将格栅电位设置为-400V的情况下获得的数据,使用内插和外插处理,获得格栅电位和表面电位之间的关系。顺带提一下,用于获得这些数据的这一控制序列叫做电位测量控制。
接下来,设置显影偏压Vdc,使得在表面电位VL和显影偏压Vdc之间提供差异Vbg(例如100V),以避免形成模糊图像。对比电位Vcont是显影偏压Vdc和感光鼓4的表面电位VH之间的差异。因此,如上所述,对比电位Vcont越大,密度越高。
可以根据图17所示的关系获得用于实现通过上述计算获得的对比电位级别B的格栅电位级别和显影电位级别。所以,CPU 28获得使用于形成图像的最高密度级别比实际目标密度高0.1的对比电位值。然后,其设置格栅电位和显影电位,使得这两个电位之间的电位级别差异与该对比电位值相匹配(S53)。
接下来,检查为对比电位选择的值是否在控制范围之内(S54)。如果所选择的值在控制范围之外,则确定显影装置和/或类似装置处于异常状态,并产生错误标志以检查用于对应颜色的显影装置3。这一错误标志的状态可以由服务人员通过将该设备置于预设模式下而看到。此外,如果确定显影装置3和/或类似装置处于异常状态,则校正对比电位,即,将其从所选择的值设置到控制范围中最接近的值,并且继续该控制序列(S55)。
CPU 28控制格栅电位和显影偏压,以便实现通过上述出处理获得的对比电位值(S56)。
在本实施例中,将用于Y、M、C和Bk色的每个显影装置的格栅电位设置为-400V,并且将显影偏压电位设置为-280V。此外,对每个Y、M、C和Bk色执行上述控制。即,每种颜色的格栅电位和显影偏压电位是根据其它颜色的格栅电位和显影偏压电位独立设置的,尽管实际上,分别用于Y、M、C和Bk色的四个显影装置3的格栅电位值和显影偏压电位值变得相同。
图20是示出激光器输出控制信号和控制之后对应图片元素的密度级别之间的关系的图。在本实施例中,将用于控制的目标密度值设置为高于用于实际最高密度级别的目标值。所以,打印机特性变得如图20中的曲线图的第四象限中的实线J所示。如果没有执行上述控制,则打印机特性将变得如虚线H所示;最高密度级别可能不会达到1.6。如果打印机特性如虚线H所示,则LUT 25不能提高最大密度级别。所以,无论如何设置LUT 25,都不能再现密度DH和1.6之间的范围中的密度。当打印机特性是使其稍稍超过实线J所示的最高密度级别时,通过基于LUT 25的校正来确保密度再现范围,如第四象限所示的总体灰度特性所指示。
接下来,在屏幕218出现用于开始打印第二测试图案2的打印开始按钮150,如图10(a)所示的打印开始按钮。当操作者按压“测试图案2”按钮150时,打印出测试图案2的副本(S57)。在此过程中,监视屏218看上去如图10(b)所示。
参考图12,测试图案2具有两组灰度块71和72。每组具有四小组灰度块,对应于四种颜色Y、M、C和Bk。每个小组的灰度块具有不同灰度级别的64(4×16)个块。每个小组中的64个块主要分配给总灰度标度(scale)范围(具有256级)的较低范围;分配给较高范围的块数要小得多。这样设置是为了更好地调整图像处理设备对图像高亮区域的灰度可再现性。
参考图12,块组71和72用于200lpi(每英寸的行数)和400lpi的分辨率。通过将脉冲宽度调制电路26a设计为使得波形为例如三角形、并用于与要处理的图片信号相比较的信号可以具有变化的频率,来设置用于形成图像的分辨率值。
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设备基于上述黑字符判定部分输出的信号形成基于灰度的图像,例如摄影图像。如果要形成的图像是基于灰度的图像,例如摄影图像,则图像处理设备以200lpi形成该图像,而如果要形成的图像是文本或线条图画,则图像处理设备以400lpi形成该图像。可以以两个不同的分辨率级别输出相同灰度级别块的两个副本。然而,当分辨率实质性地影响灰度时,最好输出与期望的分辨率相匹配的灰度测试图案。
使用图案发生器29产生的图片信号打印测试图案2,而不引入LUT 25。
图14是原件放置玻璃台板102的顶视图,测试图案2的副本已适当地定位于原件放置玻璃台板102上,使得测试图案2的副本的角与参考标记T的尖端重合。此外,必须注意不要将测试图案2的副本上下颠倒放置。在监视屏218上显示消息,以避免可归因于测试图案2的副本的定位错误的控制错误。
从参考标记T开始按顺序读取(扫描)块组71和72。当其被读取时,在与块组72的角(图12中的点B)重合的点上获得第一密度间隙点。该密度间隙点B的坐标用于计算块组71和72的相对位置(S58)。当读取测试图案2时,显示例如图10(d)所示的图像。
作为按图18所示选择的块的十六个点的密度级别的平均值而获得每个块(例如,图12中的块73)的密度值。顺带提一下,针对检测其密度级别以计算块的平均密度级别的点数而言,最好根据读取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的特性来选择最佳数量。
图19是示出通过使用上述用于将RGB信号转换成光学密度级别的方法将从各块获得RGB信号转换为密度值而获得的输出密度、和激光器输出控制信号的强度(图片信号的值)之间的关系的图。背景密度(例如0.08),即记录纸张的密度级别视为0级;而最高密度级别,或者说目标密度值(1.60)视为255,并且标准化该关系。
如果通过读取(扫描)获得的给定块的密度级别异常地高,如图19所示的块C;或异常地低,如图19所示的块D,则有可能原件放置玻璃台板102已被污染和/或原件测试块有缺陷。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限制数据线的倾斜度来修正数据以使数据线具有平滑连续性。例如,如果数据线的倾斜度超过3,则将倾斜度值固定为3,使用与密度低一个级别的块的倾斜度值相同的值来代替使倾斜度为负的数据。
LUT 25只需设置为使其转换特性变得与图19所示特性所给出的转换特性相反(S59)。也就是说,需要做的只是按输入级别(图6中的密度信号)切换密度级别(图19的垂直轴),并按输出级别(图6中的激光器输出控制信号)切换激光器输出控制信号级别(图19中的水平轴)。通过内插获得不与任何块对应的密度级别。在这一步骤中,应当将条件设置为使输入级别的零对应于输出级别的零。
这终止了第一控制系统执行的对比电位控制序列、和伽马转换表的产生。当步骤S59完成时,监视屏219上的图像变成例如图10(e)所示的图像。
接下来,描述用于在设备输出的图像的光泽度级别方面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001的方法。图像形成设备1001具有用于测量由该设备输出的图像的光泽度级别的光泽度测量设备122(光泽度级别检测装置)。其还具有用于基于由光泽度测量设备122获得的图像光泽度级别来控制透明调色剂的淀积量的光泽度控制装置120(透明调色剂量控制装置)。通过透明调色剂的量来确定图像光泽度级别。
接下来,将描述由光泽度级别控制装置120确定要淀积的透明调色剂的量的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光泽度级别控制装置120测量上述测试图案的输出图像的光泽度级别,并基于针对每个单色调色剂(非透明调色剂)的输出控制信号确定适当的透明调色剂量(反馈控制)。
控制要淀积的透明调色剂的量以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001输出的图像的光泽度级别。在本实施例中,对其进行控制是为了得到整个表面的光泽度都均匀的测试图案的图像。不但输出图像的光泽度级别取决于透明调色剂的量,而且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转印介质P的属性也取决于透明调色剂的量。所以,在片材进给器部分51中设置了转印介质P以用于操作者希望控制输出副本的光泽度级别的图像形成操作之后,开始光泽度级别控制装置120的操作。
当光泽度级别控制装置120开始操作时,在上述纸张上输出光泽度级别控制块的图像。用于这一操作的光泽度块是由颜色调色剂(浅色(light color))和透明调色剂的组合形成的单色密度灰度块。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例如图21所示的测试图案。关于图像输出控制信号级别,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最高密度级别的值设置为255。所以,本实施例中使用八位图片信号的图像形成设备能够为每种颜色调色剂(包括透明调色剂)再现256个级别的灰度(密度级别)。
顺带提一下,当产生多个密度不同并按图21所示的图案布置的块时,使用通过用上面描述的控制方法设置的格栅电位级别和显影偏压电位级别。
使用下面的方法来设置用于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格栅电位级别和显影偏压电位级别。也就是说,基于预先存储在表中的环境湿度的绝对量值及对比电位级别、与环境传感器33的输出之间的关系对格栅电位级别和显影偏压电位级别进行设置。使用上面描述的电位级别控制来设置格栅电位级别和显影偏压电位级别。
图21所示的图案具有四组密度灰度块,分别对应于四种单基色,每组具有25个密度级别不同的密度灰度块(用于单种颜色的0、64、128、192和255密度级别)×5(用于透明调色剂的0、64、128、192和255光泽度级别)。左上组的密度灰度块用于青色调色剂图像,而右上组的密度灰度块用于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左下组的密度灰度块用于黄色调色剂图像,而右下组的密度灰度块用于黑色调色剂图像。
也就是说,在四组密度灰度块的每组中,块1a、2a、3a、4a和5a由单色调色剂单独(也就是说,青、品红、黄或黑色调色剂)形成,而块1b、2b、3b、4b和5b分别通过在块1a、2a、3a、4a和5a上淀积等效于密度级别64的量的透明调色剂而实现。块1c、2c、3c、4c和5c分别通过在块1a、2a、3a、4a和5a上淀积等效于密度级别128的量的透明调色剂而实现,而块1d、2d、3d、4d和5d分别通过在块1a、2a、3a、4a和5a上淀积等效于密度级别192的量的透明调色剂而实现。此外,块1e、2e、3e、4e和5e分别通过在块1a、2a、3a、4a和5a上淀积等效于密度级别255的量的透明调色剂而实现。
“色彩”块1a、1b、1c、1d和1e的调色剂量为0mg/cm2。也就是说,其实际上是仅由透明调色剂形成的块;在透明调色剂层之下没有颜色调色剂层。
色彩块2a、2b、2c、2d和2e的颜色调色剂量为0.10mg/cm2。色彩块3a、3b、3c、3d和3e的颜色调色剂量为0.25mg/cm2。色彩块4a、4b、4c、4d和4e的颜色调色剂量为0.35mg/cm2。色彩块5a、5b、5c、5d和5e的颜色调色剂量为0.50mg/cm2
此外,色彩块1a、2a、3a、4a和5a的透明调色剂量为0mg/cm2。也就是说,实际上,色彩块1a、2a、3a、4a和5a仅由颜色调色剂单独形成;其不具有由透明调色剂形成的顶层。
色彩块1b、2b、3b、4b和5b的透明调色剂量为0.10mg/cm2。色彩块1c、2c、3c、4c和5c的透明调色剂量为0.25mg/cm2。色彩块1d、2d、3d、4d和5d的透明调色剂量为0.35mg/cm2。色彩块1e、2e、3e、4e和5e的透明调色剂量为0.50mg/cm2
实际上,块1a既没有透明调色剂层,也没有颜色调色剂层。
如上所述,测试图案具有四组密度灰度块,也就是说,四种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即,青、品红、黄和黑色调色剂)每种一组。此外,每组密度灰度块具有由颜色调色剂层和透明调色剂层的组合形成的块小组1a-5a和其它块小组(1b-5b、1c-5c、1d-5d和1e-5e)。此外,透明调色剂的量被调整为使得透明调色剂的量和透明调色剂输出控制信号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将由图像形成设备1001输出的上述密度灰度测试图案的副本放置在读取器部分A的原件放置台板101上,并测量其光泽度。显然,该光泽度测量设备可以作为打印机部分B的一部分而提供,或者也可以是独立于图像形成设备1001的设备。从输出副本开始并以副本的光泽度级别测量为结束的光泽度测量序列可以设置为使得其可以手工进行或者可以自动进行。顺带提一下,如果采用独立于图像形成设备1001的光泽度测量设备,则需要用于将由独立的光泽度测量设备获得的光泽度级别值输入到图像形成设备1001中的装置。
接下来,将参考图22描述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光泽度测量设备122和光泽度测量方法。
本实施例的光泽度测量设备122设计为使用JIS-Z8741中定义的光泽度测量方法。也就是说,将具有预设发散角的光流(光通量)(根据JIS-Z8741)以预设的入射角投射在测试图案副本的表面上,并由光接收装置测量该表面反射的具有预设发散角的光流。
参考图22,从光源1221投射的光流传输经过透镜1223a,并以角度θ(入射角)击中记录介质P,并被表面沿着与在记录介质P是平面镜的情况下的反射方向相同的方向反射。然后,由光接收装置3通过透镜1223b检测反射的光流。该光泽度测量设备122可以作为读取器部分A或打印机部分B的组成部分使用,以检测图像形成设备输出的图像的光泽度级别。顺带提一下,在本实施例中,入射角设置为60°以检测表面光泽度。
此外,当使用光泽度测量设备122来测量图21所示的光泽度控制测试图案副本的光泽度时,其以与块布置的图案相对的方式移动。
被测量了光泽度的光泽度控制图案副本的区域,也就是说,由定影的颜色调色剂层和位于定影的颜色调色剂层之上的定影的透明调色剂层构成的区域,包括以下区域。
也就是说,检测由定影的颜色调色剂层和位于定影的颜色调色剂层之上的定影的透明调色剂层构成的第一区域、以及由定影的颜色调色剂层和位于定影的颜色调色剂层之上并且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与第一层不同的定影的透明调色剂层构成的第二区域。可以使第一和第二区域中透明调色剂的量不同。显然,也可以检测只具有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度,也就是说,检测实际上没有颜色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度。要在记录介质上淀积的透明调色剂的量可以基于检测结果而改变。
透明调色剂量的改变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确认。
也就是说,可以在将图片信号保持在预设级别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测量从(在其上已附着了调色剂的)感光部件外表面的预设单位面积回收的调色剂主体的重量来获得(介质上的)调色剂量。其还可以通过测量从(感光部件外表面上的调色剂层已被转印到其上的)中间转印部件部件表面的单位面积回收的调色剂主体的重量来获得,或者通过测量在将调色剂主体定影到记录介质上之前从记录介质回收的调色剂主体的重量来获得。
在本实施例中,当仅测量透明调色剂的量时,可以从感光鼓回收透明调色剂。更具体地说,可以使用装配有网孔尺寸不大于调色剂颗粒直径的过滤器的抽吸装置,从各种调色剂承载介质专门地回收调色剂,并且可以根据调色剂回收之前和之后过滤器质量的差异计算所回收的调色剂主体的重量。
返回对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01的描述,将使用上面描述的方法获得的所有密度灰度块的光泽度值发送到光泽度控制装置120,并对其进行处理以便进行光泽度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相对于每种颜色调色剂要输出的量而要提供的透明调色剂的量(透明输出控制信号值)。图23示出了用于确定要淀积的透明调色剂的量的序列流程。在本实施例中,尽管图23所示的序列用于所有这四种颜色,但是使得对于每种颜色调色剂的光泽度控制独立对针对其它颜色调色剂的光泽度控制。
参考图23的流程图,测量具有最高灰度级别的密度灰度块的光泽度级别(步骤A)。在大多数情况下,光泽度级别最高的块是灰度级别为0或255的块。所以,通常,光泽度级别和密度级别之间的关系如图24(a)或24(b)所示,其中水平轴表示密度级别,而垂直轴表示光泽度级别。
图24(a)和24(b)所示的关系之间的区别来自于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的光泽度级别和定影的调色剂层的光泽度级别之间的关系。当使用高光泽纸(表面平整度高的纸)作为记录介质时,所完成的副本的光泽度级别在密度值为零的位置最高。另一方面,当使用低光泽纸(表面平整度低的纸)作为记录介质时,所完成的副本的光泽度级别在密度值为255的位置最高,这是因为,当记录介质上被大量调色剂覆盖的区域经受来自定影设备的热时,这一区域变得比记录介质上没有覆盖调色剂的区域的平整度更高。通常,副本的半色调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较小,因此定影后的平整度较低。所以,半色调区域的光泽度级别较低。这样对于半色调区域使用大量透明调色剂,以便增加半色调区域的光泽度。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测量比色图表(参考比色图表的定影图像)副本的光泽度级别。于是,记录介质每单位面积上要淀积的透明调色剂的量基于所获得的由定影的颜色调色剂层和定影的透明调色剂层形成的块的光泽度级别而改变。所以,可以实现所期望的级别的光泽度。
在本实施例中,顺带提一下,使用具有图24(a)所示特性的转印纸P和调色剂的组合。在密度值为255(其对应于图21中的块5a)的位置实现最高光泽度级别。换句话说,这一光泽度级别是针对每种颜色的目标光泽度级别。
接下来,为了实现每种单色的每个灰度级别的目标光泽度级别,根据在每个灰度级别处测量的光泽度级别,来计算要施加的透明调色剂的量和可实现的光泽度级别之间的关系。(步骤B)
图25(a)、25(b)、25(c)、25(d)和25(e)示出了当用密度级别为64的透明调色剂层覆盖密度级别分别为0、64、128、192和255的颜色调色剂层1a、2b、3a、4a和5a(例如青色调色剂层)时实现的光泽度级别。
通过内插计算相邻两个块的光泽度值之间的光泽度值(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其通过使用线性内插而获得。然而,内插方法不必限于线性内插;可以根据图像形成设备的特性和测量其光泽度级别的块的数量来使用最佳内插方法。
在分别对应于每种颜色调色剂(例如,青色)的各种密度级别的图25(a)-25(e)中,X对应于为实现目标级别的光泽度(本实施例为最高级别的光泽度)而要施加的透明调色剂的量;可以针对每种颜色(青色)的每个密度灰度级别,计算实现目标级别的光泽度所需要的透明调色剂的量。对于其他颜色调色剂,即品红、黄、黑色调色剂,可以类似地计算实现目标级别的光泽度所需的透明调色剂的量。
接下来,针对这种颜色的整个图片信号范围,根据实现对应于每个图像输出信号的目标级别光泽度所需要的透明调色剂的量,通过内插获得实现目标级别的光泽度所需要的透明调色剂的量(步骤C)。
这一步骤中使用的方法与用于计算针对每个密度灰度级别实现目标级别的光泽度所需要的透明调色剂量的方法相同。然而,在这一步骤中,使用平滑化处理来使不同灰度级别之间的光泽度变化(图26)变平滑。图26示出了在上述步骤B中使用相同的计算为四种颜色调色剂获得的透明调色剂的量。
也就是说,图26(a)-26(d)是通过为四组密度级别不同的色彩块中的每一组,绘制实现目标级别的光泽度所需要的透明调色剂的量(即针对透明调色剂的图片信号级别),内插数据间隔,并使数据平滑化而绘出的曲线图。图26(a)示出了用于青色调色剂的透明调色剂量和图片信号值之间在整个信号范围上的关系。类似地,图26(b)、26(c)和26(d)分别示出了用于品红、黄和黑色调色剂的透明调色剂量和图片信号值之间在整个图片信号范围上的关系。
当使用通过上面描述的方法获得的用于透明调色剂的图片信号来使用颜色调色剂和透明调色剂形成单色图像的副本时,所得图像的光泽度在整个密度灰度范围上均匀,如图27所示。
如上所述,对四种颜色调色剂进行相同的计算,以确定用于透明调色剂的图片信号值,其对应于每种颜色调色剂的图片信号值。这终止了光泽度级别控制。然后,开始执行用于实际形成期望的图像的操作。
当输出期望的图像时,使用对应于青色调色剂输出控制信号值的透明调色剂输出控制信号的值、对应于品红色调色剂输出控制信号值的透明调色剂输出控制信号的值、对应于品红(黄)色调色剂输出控制信号值的透明调色剂输出控制信号的值、和对应于黑色调色剂输出控制信号值的透明调色剂输出控制信号的值的总和,作为转印调色剂输出信号的值。
例如,假定青、品红、黄和黑色调色剂输出控制信号级别分别40、80、20和40。此外,分别对应于青、品红、黄和黑色调色剂输出控制信号级别40、80、20和40的透明调色剂输出控制信号级别分别是30、20、10和20。在这种情况下,透明调色剂输出控制信号的级别必须是80(=30+20+10+20)。因此,在将青、品红、黄和黑输出控制信号级别分别设置为40、80、20和40,而将透明调色剂输出控制信号级别设置为80的情况下,形成图像。
所以,即使图像形成设备1001的特性改变,其也可以形成光泽度完全均匀的图像,也就是说,光泽度级别在其整个密度灰度范围内都均匀的图像。
在本发明的本实施例中,由图像形成设备1001形成的四个不同颜色的单色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级别都相同;其光泽度在光泽度标度范围内最高,也就是说,其光泽度处于目标级别。在本实施例中,不管什么颜色,调色剂输出控制信号级别255都对应于最高光泽度级别。
因此,不管密度灰度级别如何,四个不同颜色的单色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级别相同。所以,通过放置四个不同颜色的单色图像而形成的单个多色图像的光泽度级别与每个单色图像的光泽度级别相同,而不管这四个单色图像的光泽度级别如何。
例如,对应于信号值255的单色的青色图像的光泽度级别与对应于信号值32的单色的青色图像的光泽度级别相同,并且对应于信号值255的单色的品红色图像的光泽度级别与对应于信号值32的单色的品红色图像的光泽度级别相同。所以,即使对应于信号值255的单色的青色图像和对应于信号值255的单色的品红色图像的光泽度级别不同,通过层叠密度级别对应于信号级别255的单色的青色图像和密度级别对应于信号级别255的单色的品红色图像而形成的图像、与通过层叠密度级别对应于信号级别255的单色的青色图像和密度级别对应于信号级别32的单色的品红色图像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度相同,对于通过层叠密度级别对应于信号级别32的单色的青色图像和密度级别对应于信号级别32的单色的品红色图像而形成的复合图像也是一样。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非常重要的是,所有相同颜色的单色图像的光泽度都相同,并且即使层叠成单个复合调色剂图像的多个不同颜色的单色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不同,每个单色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值的总和保持恒定。所以,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可以形成在整个灰度标度范围上光泽度都均匀的图像。
此外,将通过由光泽度控制装置120执行光泽度控制而获得的透明调色剂输出控制信号的值存储在存储装置121(存储器)中。不必说,可以在存储装置121中存储两个或更多个用于透明调色剂输出控制信号的值。所以,用户可以访问针对用于预期的图像形成操作的记录纸的最佳值。
上述光泽度控制装置120执行光泽度控制的频率可以是任选的。也就是说,可以对每预设数量的副本(例如1,000-5,000个副本的范围内可选数量的副本)执行一次光泽度控制,或者可以每预设时间长度(例如在一到两个月的范围内的可选时间长度)执行一次光泽度控制。
实施例2
上面描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被设计为使得将感光鼓4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转印鼓5上承载的记录介质P上。然而,本发明也可适用于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其被设计为使得在感光鼓4上分层形成多个不同颜色的单色调色剂图像和透明调色剂图像,然后就像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情况一样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本实施例也可以实现与第一实施例实现的有益效果相同的有益效果。
图28示出了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类似,图28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002由读取器部分A和打印机部分B构成。图像形成设备1002的读取器部分A与第一实施例图像形成设备1001的读取器部分A的结构相同,所以不再进行描述。
接下来,简要描述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02的打印机部分B。图像形成设备1002的打印机部分B中与上面描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1001的打印机部分B中结构和功能相同的部件被给予与第一实施例中对应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再详细描述。
图28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002具有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鼓形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即感光鼓4。在感光鼓4的外表面附近设置有作为充电装置的充电装置7、作为曝光装置的激光源110、反射从激光源110投射的激光束E的多角镜、反射镜2、作为清洁装置的清洁器8、多个构成显影设备3的显影装置31、32、33、34和35。
每个显影装置31、32、33、34和35设置为使其外表面与感光鼓4的外表面相对。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装置31、32、33、34和35分别是用于黄、品红、青、黑和透明调色剂的显影装置。
该图像形成设备1002的图像形成操作,例如全色形成操作如下:首先,由充电装置7对感光鼓4的外表面充电。然后,将激光束E在用从读取原件的读取器部分A或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1002的个人计算机等发送到图像形成设备1002的图片信号进行调制的同时,投射到已充电的感光鼓4外表面上。结果,在感光鼓4的外表面上形成静电图像(潜像)。
然后,激活一个显影装置,例如,颜色与该潜像对应的显影装置3。结果,在感光鼓4的外表面上形成可视图像(由显影剂(调色剂)形成的图像)。
重复上述操作,在感光鼓4的外表面上按顺序分层形成黄色调色剂层(图像)、品红色调色剂层(图像)、青色调色剂层(图像)、黑色调色剂层(图像)和透明调色剂层(图像)。结果,在感光鼓4的外表面上产生单个多层调色剂图像。
此后,在感光鼓4和转印辊51彼此相对的区域(转印区域),通过施加到转印辊51(转印装置)上的转印偏压的作用,将感光鼓上的多层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与感光鼓4上的多层调色剂图像的前沿到达转印区域同步地,将记录介质P从未示出的记录介质进给器部分递送到转印区域。
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之后,通过传送带52和53将记录介质P传送到作为辊型定影装置的定影装置6,在其中对记录介质P加热加压。结果,调色剂图像被作为永久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此后,从图像形成设备1002的总组件中排出记录介质P。
由清洁器8去除转印残余调色剂,即在转印过程之后残留在感光鼓4的外表面上的调色剂。
和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一样,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也具有光泽度控制装置120、存储装置121等。因此,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一样,也可以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控制施加透明调色剂的量。所以,可以形成光泽度在整个灰度标度范围上都完全均匀的图像。
实施例3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被设计为将感光鼓4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鼓5上承载的记录介质P上。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被设计为将感光鼓4上形成的多层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然而,本发明还可适用于所谓中间转印型的图像形成设备,即,将感光鼓4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临时转印到作为第二图像承载部件的中间转印部件部件上、然后从中间转印部件部件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图像形成设备。也就是说,和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一样,中间转印型的图像形成设备也可以受益于本发明。此外,颜色调色剂的数量和调色剂颜色的数量不必限于对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描述中提到的四种。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也可以实现由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实现的相同的有益效果。
图29示出了中间转印型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接下来,将简要描述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
图29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003也由读取器部分A和打印机部分B构成。图像形成设备1003的读取器部分A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1001的读取器部分A的结构相同,所以不进行描述。
图像形成设备1003的打印机部分B具有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鼓形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即感光鼓4。在感光鼓4外表面附近,设置有作为充电装置的充电装置7、作为曝光装置的激光源110、反射从激光源110投射的激光束E的多角镜1、反射镜2、作为清洁装置的清洁器8和旋转型的显影装置30。此外,打印机部分B具有中间转印带50A,其绕着辊55、56、57和58被拉伸,从而被这些辊以与感光鼓4的外表面相对的方式悬吊起来。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50A用作第二图像承载部件。
旋转型显影设备30具有显影旋转部件30A,即,以与感光鼓4的外表面相对的方式可旋转地被支撑的部件。在显影旋转部件30A中,设置有作为显影装置的五个分别包含黄、品红、青、黑和浅黑色调色剂的颜色显影装置31、32、33、34和35和包含透明调色剂的光泽度控制显影装置36。
该图像形成设备1003的图像形成操作,例如全色形成操作如下:首先,由充电装置7对感光鼓4的外表面充电。然后,将激光束E在用从读取原件的读取器部分A或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1003的个人计算机等发送到图像形成设备1003的图片信号进行调制的同时,投射到已充电的感光鼓4外表面上。结果,在感光鼓4的外表面上形成静电图像(潜像)。由旋转型的显影设备30将该潜像显影。也就是说,显影旋转部件30A沿箭头标记指示的方向旋转,以将显影装置31移动到例如显影装置31与感光鼓4的外表面相对的显影区域。然后,激活显影装置31。结果,在感光鼓4的外表面上形成可见图像(由显影剂(调色剂)形成的图像)。
然后,在感光鼓4和中间转印带50A彼此相对的区域(初级转印区域)中,通过施加到作为初级转印装置的初级转印辊54上的初级转印偏压的作用,将感光鼓4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0A上。
重复上述操作,在中间转印带50A上按顺序分层淀积黄色调色剂层(图像)、品红色调色剂层(图像)、青色调色剂层(图像)、黑色调色剂层(图像)、浅黑色调色剂层(图像)和透明调色剂层(图像)。结果,在感光鼓4的外表面上产生单个多层调色剂图像。
此后,在作为次级(二次)转印装置的次级转印辊59和中间转印带50A彼此相对的区域(次级转印区域)中,通过施加到次级转印辊59上的次级转印偏压的作用,将中间转印带50A上的多层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与中间转印带50A上的多层调色剂图像的前沿到达次级转印区域同步地,将记录介质P从未示出的记录介质进给器部分递送到次级转印区域。
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之后,由传送带52和53将记录介质P传送到作为辊型定影装置的定影装置6,在其中对记录介质P加热加压。结果,将调色剂图像作为永久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此后,从图像形成设备1003的总组件中排出记录介质P。
由清除器8去除初级转印残余调色剂,即在初级转印过程之后残留在感光鼓4的外表面上的调色剂。此外,由未示出的转印带清洁器去除次级转印残余调色剂,即在次级转印过程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0A上的调色剂。
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一样,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也具有光泽度控制装置120、存储装置121等。因此,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一样,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也可以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控制施加透明调色剂的量。所以,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可以产生光泽度在整个区域(即,副本上颜色不同(Y、M、C、Bk及其混合)的各种区域)上以及在整个灰度标度范围都均匀的多色原件的副本。
尽管已参考这里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阐述的细节,并且这一应用期望涵盖为了改进的目的而进行的改进或改变或者涵盖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非透明调色剂图像和透明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透明调色剂图像重叠在所述非透明调色剂图像上;
定影装置,用于通过加热来定影所述记录材料上的非透明调色剂图像和透明调色剂图像;
光泽度级别控制装置,用于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重叠在非透明调色剂图像上的测试图案;
光泽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通过所述定影装置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定影的测试图案的光泽度;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光泽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针对每个非透明调色剂的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要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透明调色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测试图案中的非透明调色剂图像在记录材料上每单位面积的非透明调色剂量方面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非透明调色剂图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通过所述定影装置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非透明调色剂图像;以及非透明调色剂量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非透明调色剂图像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要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非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非透明调色剂量。
CN2006101641361A 2005-12-06 2006-12-06 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52617 2005-12-06
JP2005352617 2005-12-06
JP2005-352617 2005-1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3059A CN1983059A (zh) 2007-06-20
CN1983059B true CN1983059B (zh) 2010-10-06

Family

ID=38007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413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059B (zh) 2005-12-06 2006-12-06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86124B2 (zh)
EP (1) EP1804130B1 (zh)
CN (1) CN19830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5343B2 (ja) * 2004-03-26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324240B2 (en) * 2004-04-30 2008-01-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lor correction method with transparent toner insignia images
DE102006013875A1 (de) * 2006-03-23 2007-11-22 Eastman Kodak Co. Verfahren zum Erstellen eines Druckfarbprofils
US8134741B2 (en) * 2007-03-28 2012-03-13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nsistent color quality
JP4535112B2 (ja) * 2007-10-04 2010-09-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092738B2 (ja) * 2007-12-26 2012-12-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090169277A1 (en) * 2007-12-27 2009-07-02 Fowlkes William Y On-demand print finishing system using surface detection and replication
JP5197043B2 (ja) * 2008-02-12 201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
JP5197056B2 (ja) * 2008-02-15 201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9217163A (ja) * 2008-03-12 2009-09-24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300530B2 (ja) * 2008-04-22 2013-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
JP5111227B2 (ja) * 2008-05-02 2013-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294309A (ja) * 2008-06-03 2009-12-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5132595B2 (ja) * 2009-01-30 2013-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0217725A (ja) * 2009-03-18 2010-09-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578977B2 (ja) * 2009-09-28 2014-08-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25893B2 (ja) * 2010-03-29 2015-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87595B2 (ja) * 2011-04-25 2015-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面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3024564A (ja) 2011-07-14 2013-02-04 Ricoh Co Ltd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検査システム及び画像検査方法
JP5836719B2 (ja) * 2011-09-13 2015-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14199644A (ja) 2013-03-15 2014-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システム、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201981B2 (en) 2014-01-24 2019-02-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termining an amount of translucent printing fluid
US11200698B2 (en) 2017-06-01 2021-12-14 Germaine Laboratories, Inc.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data-based analysis of objects
US10275681B2 (en) 2017-06-01 2019-04-30 Germaine Laboratories, Inc.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image-based analysis of test media
US9983117B1 (en) * 2017-06-01 2018-05-29 Germaine Laboratories, Inc.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image-based analysis of test media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119549T2 (de) * 1990-11-14 1996-11-28 Konishiroku Photo Ind Farbbilderzeugungsverfahren
US5234783A (en) * 1991-12-16 1993-08-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of selectively glossing toner images
JPH06222646A (ja) 1993-01-28 1994-08-12 Fujitsu Ltd カラー像記録装置
JPH09200551A (ja) 1996-01-12 1997-07-31 Ricoh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ラー複写装置
US5751432A (en) * 1996-05-31 1998-05-12 Xerox Corporation Highlight gloss for xerographic engine
JP3518257B2 (ja) 1997-06-18 2004-04-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多色画像形成方法
US20030017310A1 (en) * 2001-03-16 2003-01-23 Steve You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ly producing high quality laminating substrates using liquid laminates and a resulting laminated product thereof
US6535712B2 (en) * 2001-07-06 2003-03-1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Gloss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disposable tone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lear toners
US7032989B2 (en) * 2002-07-31 2006-04-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4070010A (ja) 2002-08-06 2004-03-0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819886B2 (en) * 2002-10-23 2004-11-16 Nex Press Solutions Llc Gloss/density measurement device with feedback to control gloss and density of images produced by an electrographic reproduction apparatus
JP4056914B2 (ja) * 2003-03-25 2008-03-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ピー作製方法
US7352493B2 (en) * 2003-12-12 2008-04-01 Xerox Corporation Enhancement of glossmark images at low and high densities
US7239816B2 (en) * 2003-12-23 2007-07-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Automated image appearance control method
US7877053B2 (en) * 2003-12-23 2011-01-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Adjustable gloss control method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s and 3-D image effect with adjustable gloss
JP4845343B2 (ja) * 2004-03-26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324240B2 (en) * 2004-04-30 2008-01-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lor correction method with transparent toner insignia images
US7391537B2 (en) * 2004-09-28 2008-06-24 Xerox Corporation User interface for differential gloss images
US7502582B2 (en) * 2004-12-22 2009-03-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using a tandem electrostatographic printer
JP4777118B2 (ja) * 2005-06-01 2011-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340208B2 (en) * 2005-06-17 2008-03-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statographic printing with generic color profiles and inverse masks based on receiver member characteristics
JP2007288733A (ja) * 2006-04-20 2007-11-01 Canon Inc 色分解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US8101326B2 (en) * 2006-05-19 2012-01-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Secure document printing method and system
US20090169277A1 (en) * 2007-12-27 2009-07-02 Fowlkes William Y On-demand print finishing system using surface detection and replication
JP5132598B2 (ja) * 2009-01-30 2013-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458945B2 (ja) * 2010-02-23 2014-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25893B2 (ja) * 2010-03-29 2015-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04130A1 (en) 2007-07-04
CN1983059A (zh) 2007-06-20
US8086124B2 (en) 2011-12-27
EP1804130B1 (en) 2017-08-30
US20070127940A1 (en) 2007-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3059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344199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09410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50517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atial gray balance calibration using hybrid sensing systems
CN100432847C (zh) 图像浓度校正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US758064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885189B (zh)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US7310483B2 (e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for making development using light toner and dark toner with substantially the same hue
US8559061B2 (en) Automatic cross-track density correction method
US6493083B2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color registration and determining registration error in marking platform
CN102984431B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050243341A1 (en) Color correction method with transparent toner insignia images
CN102207717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1598913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0378586C (zh) 成像设备
US711371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167214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US7215442B2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method
CN106415399A (zh) 使用二维地图补偿打印非均匀性
JPH08287217A (ja)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US2011020639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H0662249A (ja) カラー画像記録装置
WO2013009456A2 (en) Printer having automatic cross-track density correction
JPH08289149A (ja)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H05303254A (ja) 電子写真画像出力装置の画像濃度設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06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