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1449A - 无线通信终端以及内部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终端以及内部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1449A
CN1981449A CNA2005800224548A CN200580022454A CN1981449A CN 1981449 A CN1981449 A CN 1981449A CN A2005800224548 A CNA2005800224548 A CN A2005800224548A CN 200580022454 A CN200580022454 A CN 200580022454A CN 1981449 A CN1981449 A CN 1981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ection
receiving
transmitting
radio communic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224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水上博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81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14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5/00Suppression or limitation of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33Hand-held 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25Rotatable telephones, i.e. the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15/00Reducing interference at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level
    • H04B2215/061Reduction of burst noise, e.g. in TDMA systems
    • H04B2215/062Reduction of burst noise, e.g. in TDMA systems by inhibiting burst transmiss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及内部无线通信控制方法。载波检测部(109)检测无线部(102)的输入输出电平,当由载波检测部(109)检测出的输入输出电平在规定值以上时,收发控制部(110)停止收发部(107、121)的工作,从而停止内部无线通信,当由载波检测部(109)检测出的输入输出电平未达到规定值时,使得收发部(107、121)工作,从而进行内部无线通信。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终端以及内部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终端以及内部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特别适合应用在蛤壳式便携电话等中。
背景技术
在近年来的便携电话中,为了可以除文字、图形等的静止图像之外,更加精细地显示通过数字照相机拍摄的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正在使安装在便携电话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实现高解像度化。伴随于此,在数字照相机和液晶显示装置之间交换的数据量也增大,例如,提出了在显示体或摄像元件的连接中,使用在日本专利第3086456号公报中公开的LVDS(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低压差分信号)的高速传输方式的技术。
此外,在近年来的便携电话中,为了增大显示体的尺寸,而不损害便携电话的携带性,并且在携带便携电话行走时防止操作按钮的误操作,采用便携电话可折叠的蛤壳结构。在该蛤壳结构中,安装有主要负责便携电话的外部无线通信功能的控制部的第1壳体部和安装有显示体的第2壳体部经由铰链连结,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可经由铰链互相闭合或者打开。
此外,例如,在日本特表2003-507954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方法:即为了在移动通信的发送时也可以接收微弱的GPS信号,在天线的前级设置对发送信号的一部分进行分支的分支单元,通过从分支单元分支后的分支信号的衰减以及相移,提取出干扰补偿信号,把该干扰补偿信号叠加在GPS信号上。
但是,为了进行安装在便携电话中的显示体的高解像度化,并以有线方式向显示体发送高比特速率的图像数据,用于向显示体发送信号的挠性配线基板需要多管脚化。因此,在蛤壳结构的便携电话中,当以有线方式进行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需要将多管脚化后的挠性配线基板从铰链内穿过,铰链结构变复杂、安装工序变烦杂。其结果,不仅成为便携电话的小型薄型化的障碍,导致成本增加,并且存在导致可靠性恶化的问题。
另一方面,代替挠性配线基板,在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中分别设置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当通过内部无线通信进行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之间的数据传输时,与便携电话的外部无线通信之间产生干扰。因此,根据便携电话的外部无线通信状况,内部无线通信的环境改变,存在可靠地传输数据上的可靠性恶化的问题。
特别是在内部无线通信中采用UWB(Ultra Wide Band,超宽带)等的输出限制得较低的无线通信方式时,与由便携电话的外部无线通信输出的电波之间的功率电平差变大,两者之间的功率电平差有时达到90dB。因此,即使是目标频带之外的信号,也不能忽视对内部无线通信带来的影响,起因于与便携电话的外部无线通信之间的干扰,无线通信环境恶化,存在因误比特率恶化、或误包率恶化而导致的重发增加的问题。
此外,即使在使用只放射微弱功率的无线通信方式的情况下,也存在对要求严格的接收灵敏度的便携电话系统带来干扰,使便携电话系统的接收灵敏度恶化的问题。
此外,在日本特表2003-507954号公报中公开的方法中,需要分支单元、衰减器、移相器和叠加单元等。因此,导致电路结构的复杂化和大规模化,存在成本、尺寸和重量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允许外部无线通信引起的通信环境的变化,同时可以抑制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之间的内部无线通信的品质恶化的无线通信终端以及内部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该无线通信终端包括:第1壳体部;第2壳体部;以及连结部,其连结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以能够改变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壳体部具有:显示部;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以及第2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与所述第1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所述第1壳体部具有:外部无线部,其与外部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第1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与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以及内部收发控制部,其与所述第1收发部或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有线连接,所述内部收发控制部根据所述外部无线部与外部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的外部通信定时,控制从所述第1收发部和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发送的电波的发送定时。
由此,在未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送电波时,可通过无线方式进行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之间的数据传输。因此,允许因外部无线通信引起的通信环境的变化,同时可抑制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之间的内部无线通信的品质恶化,并且即使在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之间的数据传输量增大时,也可改变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不会使连接部的结构复杂化。其结果,抑制成本增加的同时,可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小型薄型化和高可靠性化,并且不会损害无线通信终端的便携性,可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大画面化和多功能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其包括:第1壳体部;第2壳体部;以及连结部,其连结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以能够改变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壳体部具有:显示部;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以及第2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与所述第1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所述第1壳体部具有:外部无线部,其与外部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第1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与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以及内部收发控制部,其与所述第1收发部或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有线连接,所述内部收发控制部在所述外部无线部与外部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的外部通信定时中,停止所述第1收发部和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工作。
由此,通过从外部无线通信控制部接收发送定时信息,可判断是否正在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送电波。因此,可抑制电路结构的复杂化和大规模化,同时在未进行外部无线通信时,可以进行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之间的内部无线通信,抑制成本增加的同时,可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小型薄型化和高可靠性化,并且不会损害无线通信终端的便携性,可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大画面化和多功能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其包括:第1壳体部;第2壳体部;以及连结部,其连结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以能够改变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壳体部具有:显示部;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以及第2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与所述第1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所述第1壳体部具有:外部无线部,其与外部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第1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与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以及内部收发控制部,其与所述第1收发部或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有线连接,所述内部收发控制部根据按照所述外部无线部的收发定时确定的时间表,停止所述第1收发部和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工作。
由此,在外部无线通信的空闲时间内可进行内部无线通信,并抑制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之间的内部无线通信的效率的恶化,同时可抑制内部无线通信的品质恶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本终端为主节点,从主节点向从节点发送分组的情况下,或者在本终端为从节点、接收发给自己的分组,并且从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分组的情况下,所述内部收发控制部以有线方式停止所述第1内部无线控制部或所述第2内部无线通信控制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工作,直至下一发送时隙。
由此,在建立了微微网(pico-net)内的主节点和从节点之间的通信的情况下,通过参照当前接收到的分组报头,可判断进行外部无线通信的定时。因此,可在外部无线通信的空闲时间中进行内部无线通信,抑制电路结构的复杂化和大规模化,并且可抑制内部无线通信的品质的恶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其包括:第1壳体部;第2壳体部;以及连结部,其连结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以能够改变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壳体部具有:显示部;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以及第2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与所述第1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所述第1壳体部具有:外部无线部,其与外部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第1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与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内部收发控制部,其与所述第1收发部或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有线连接;以及载波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外部无线部的输出电平,所述内部收发控制部根据由所述载波检测部检测出的输出电平,停止所述第1收发部和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工作。
由此,通过监视无线部的输出电平,可判断是否正在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送电波。因此,可抑制电路结构的复杂化和大规模化的同时,在未进行外部无线通信时,可以进行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之间的内部无线通信,抑制成本增加的同时,可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小型薄型化和高可靠性化,并且不会损害无线通信终端的便携性,可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大画面化和多功能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其包括:第1壳体部;第2壳体部;以及连结部,其连结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以能够改变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壳体部具有:显示部;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以及第2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与所述第1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所述第1壳体部具有: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外部无线部,其与外部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第1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与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内部收发控制部,其与所述第1收发部或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有线连接;载波检测用天线,其接收从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出的电波;以及载波检测部,其检测由所述载波检测用天线接收到的电波的输出电平,所述内部收发控制部根据由所述载波检测部检测出的输出电平,停止所述第1收发部和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工作。
由此,可直接监视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平,即使在难以确定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定时的情况下,也可判断是否正在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送电波。因此,在未进行外部无线通信时,可以进行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之间的内部无线通信,抑制成本增加的同时,可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小型薄型化和高可靠性化,并且不会损害无线通信终端的便携性,可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大画面化和多功能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其包括:第1壳体部;第2壳体部;以及连结部,其连结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以能够改变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壳体部具有: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外部无线部,其与外部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第1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与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第1内部收发控制部,其与所述第1收发部有线连接;第1载波检测用天线,其接收从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出的电波;以及第1载波检测部,其检测由所述第1载波检测用天线接收到的电波的输出电平,所述第2壳体部具有:显示部;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第2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与所述第1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第2内部收发控制部,其与所述第2收发部有线连接;第2载波检测用天线,其接收从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出的电波;以及第2载波检测部,其检测由所述第2载波检测用天线接收到的电波的输出电平,所述第1内部收发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第1载波检测部检测出的输出电平,停止所述第1收发部的工作,所述第2内部收发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第2载波检测部检测出的输出电平,停止所述第2收发部的工作。
由此,可直接由第1壳体部侧和第2壳体部侧的双方监视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平。因此,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不通过有线来连接,在进行外部无线通信时,可以停止第1内部无线通信控制部和第2内部无线通信控制部双方的工作,允许外部无线通信引起的通信环境的变化,并且可抑制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之间的内部无线通信的品质恶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终端是便携电话。
由此,即使在便携电话中采用了蛤壳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无线方式稳定地进行便携电话的壳体间的数据传输。因此,即使在对应于安装在便携电话中的显示部的高解像度化,壳体间交换的数据量增大的情况下,也可抑制连结部的结构的复杂化,并且可以防止安装工序的烦杂化。其结果,抑制成本增加的同时,可实现便携电话的小型薄型化和高可靠性化,并且不会损害便携电话的便携性,可实现便携电话的大画面化和多功能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无线通信是微弱无线或者UWB无线的近距离无线。
由此,抑制内部无线通信中的输出电平的同时,可稳定地进行内部无线通信。因此,即使在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之间的数据传输量增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进行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之间的数据传输,而不受法规的制约,可改变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不会使连结部的结构复杂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还具有内部有线通信部,在进行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或者接收时,该内部有线通信部通过内部有线通信,从所述第1壳体部向所述第2壳体部发送要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数据的一部分。
由此,即使正在进行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或接收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到外部无线通信引起的干扰,可从第1壳体部向第2壳体部发送要显示在显示部上的特定数据。因此,可在显示部上显示所需的数据,并且可抑制通过内部有线通信发送的数据量,应对在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之间交换的数据传输量增大的同时,可抑制连结部结构的复杂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有线通信部经由设在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的电源线,发送要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数据的一部分。
由此,抑制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之间的配线数的增大的同时,可通过内部有线通信从第1壳体部向第2壳体部发送要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数据的一部分,可抑制连结部结构的复杂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通过内部无线通信进行设有外部无线通信功能的壳体间的数据传输的内部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停止了从所述壳体起的外部无线发送的时机,进行所述壳体间的内部无线通信。
由此,可防止在壳体间的内部无线通信和壳体发起的外部无线通信之间产生干扰。因此,允许外部无线通信引起的通信环境的变化,并且可抑制壳体间的内部无线通信的品质的恶化,确保壳体间的位置关系的灵活性,并且可应对壳体间的数据传输量的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的蛤壳式便携电话打开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的蛤壳式便携电话闭合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的旋转式便携电话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图4的无线部和载波检测部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TDMA的时隙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图4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内部通信控制方法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微微网内的主节点/从节点间的通信方法的图。
图13是表示Bluetooth(蓝牙)通信中的分组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图11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内部通信控制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的蛤壳式便携电话打开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的蛤壳式便携电话闭合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图1和图2中,在第1壳体部1的表面,配置有操作按钮4,并且在第1壳体部1的下端设有麦克风5,在第1壳体部1的上端安装有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6。此外,在第2壳体部2的表面,设有显示体8,并且在第2壳体部2的上端设有扬声器9。在第2壳体部2的背面设有显示体11和摄像元件12。此外,作为显示体8、11,可以使用例如液晶显示面板、有机EL面板或者等离子显示面板等。此外,作为摄像元件12,可使用CCD或者CMOS传感器等。此外,在第1壳体部1和第2壳体部2中,分别设有在第1壳体部1和第2壳体部2之间进行内部无线通信的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7、10。
并且,第1壳体部1和第2壳体部2经由铰链3连结,以铰链3为支点使得第2壳体部2旋转,从而可以将第2壳体部2折叠在第1壳体部1上。而且,通过将第2壳体部2闭合在第1壳体部1上面,可利用第2壳体部2保护操作按钮4,可防止在携带便携电话行走时对操作按钮4进行误操作。此外,通过将第2壳体部2从第1壳体部1打开,可以一边看着显示体8一边操作操作按钮4、或者使用扬声器9和麦克风5进行通话、或者操作操作按钮4进行拍摄。
在此,通过使用蛤壳结构,可在第2壳体部2的几乎一整面上配置显示体8,可扩大显示体8的尺寸,可提高视认性,而不会损害便携电话的便携性。
此外,通过在第1壳体部1和第2壳体部2中分别设置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7、10,可以通过使用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7、10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来进行第1壳体部1和第2壳体部2之间的数据传输。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7、10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将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6取入到第1壳体部1中的图像数据或声音数据传送到第2壳体部2,在显示体8上显示图像,或者从扬声器9输出声音。此外,可以通过使用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7、10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从第2壳体部2向第1壳体部1传送由摄像元件12拍摄的摄像数据,并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6发送到外部。
由此,第1壳体部1和第2壳体部2之间的数据传输没有必要通过有线来进行,无需将多管脚化的挠性配线基板穿过铰链3。因此,可抑制铰链3的结构的复杂化,并且可以防止安装工序的烦杂化,抑制成本增加的同时,可实现便携电话的小型薄型化和高可靠性化,并且可实现便携电话的大画面化和多功能化,而不会损害便携电话的便携性。
图3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的旋转式便携电话的外观的立体图。
在图3中,在第1壳体部21的表面,配置有操作按钮24,并且在第1壳体部21的下端设有麦克风25,在第1壳体部21的上端安装有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6。此外,在第2壳体部22的表面,设有显示体28,并且在第2壳体部22的上端设有扬声器29。此外,在第1壳体部21和第2壳体部22中,分别设有在第1壳体部21和第2壳体部22之间进行内部无线通信的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7、30。
并且,第1壳体部21和第2壳体部22经由铰链23连结,以铰链23为支点使得第2壳体部22水平旋转,从而可以将第2壳体部22重叠配置在第1壳体部21上,或者将第2壳体部22从第1壳体部21上移开。并且,通过在第1壳体部21上重叠配置第2壳体部22,可利用第2壳体部22保护操作按钮24,可防止在携带便携电话行走时对操作按钮24进行误操作。此外,通过水平旋转第2壳体部22,将第2壳体部22从第1壳体部21上移开,从而可以一边看着显示体28一边操作操作按钮24、或者使用扬声器29和麦克风25进行通话。
在此,通过在第1壳体部21和第2壳体部22中分别设置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7、30,从而可以通过使用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7、30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来进行第1壳体部21和第2壳体部22之间的数据传输。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7、30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将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6取入到第1壳体部21中的图像数据或声音数据发送给第2壳体部22,在显示体28上显示图像,或者从扬声器29输出声音。
由此,无需将多管脚化的挠性配线基板穿过铰链23,从而可抑制铰链23的结构的复杂化,并且可以防止安装工序的烦杂化。因此,抑制成本增加的同时,可实现便携电话的小型薄型化和高可靠性化,并且可实现便携电话的大画面化和多功能化,而不会损害便携电话的便携性。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便携电话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应用于摄像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式计算机等。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在图4中,在第1壳体部K11上具有:进行外部无线通信用电波的收发的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对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收发的信号进行调制解调处理的无线部102;进行基带信号处理的基带信号处理部103;负责无线通信终端的总体控制的控制部104;提供控制部104执行处理时的工作区、或者存储其处理结果的RAM105;存储用于使无线通信终端工作的各种控制程序的ROM106;负责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8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收发部107;在第1壳体部K11侧进行内部无线通信用电波的收发的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8;检测无线部102的输入输出电平的载波检测部109;以及根据由载波检测部109检测出的输出电平,以有线方式使得收发部107、121的工作停止的收发控制部110。
此外,在第2壳体部K12中设有:负责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22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收发部121;在第2壳体部K12侧进行内部无线通信用电波的收发的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22;进行摄像的摄像机123;进行显示数据的显示的液晶显示部124,以及附加装置125。此外,作为外部无线通信中的收发数据,可举出例如通话时的声音数据、邮件时的文字数据和图像数据等。此外,作为内部无线通信中的收发数据,可举出例如由摄像机123拍摄的摄像数据、显示在液晶显示部124上的显示数据、或者控制第2壳体部K12的控制信号等。此外,可使用CPU作为控制部104。此外,作为附加装置125例如可举出LED、麦克风或者扬声器等。
并且,第1壳体部K11和第2壳体部K12连结为可改变第1壳体部K11和第2壳体部K12之间的位置关系。此外,作为改变第1壳体部K11和第2壳体部K1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法,除将第2壳体部2折叠在第1壳体部1之上的方法之外,还可举出将第2壳体部2在第1壳体部1上水平旋转的方法,或者将第2壳体部2在第1壳体部1上左右或者前后滑动的方法等。
并且,在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发送数据时,对传送至基带信号处理部103的发送数据进行基带信号处理。然后,在无线部102中进行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03输出的发送数据的调制处理,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向外部发送。另一方面,在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接收数据时,向无线部102传送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接收到的接收数据,在无线部102中进行解调处理。然后,将从无线部102输出的接收数据传送至基带信号处理部103,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3中进行基带信号处理后,输出到控制部104。
在此,向载波检测部109传送从无线部102发送的信号或者由无线部102接收到的信号,载波检测部109可检测无线部102的输入输出电平。
图5是表示图4的无线部102和载波检测部109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在图5中,在无线部102中设有开关121,功率放大器122、132,混频器123、127、133、137,滤波器124、128、134、138,A/D转换器125、129,D/A转换器135、139,移相器126、136,加法器140以及PLL电路141。此外,在载波检测部109中,设有检测发送时的输出电平的载波检测部109a以及检测接收时的输入电平的载波检测部109b。而且,在载波检测部109a中,设有功率检测器142和比较器143,在载波检测部109b中,设有功率检测器144和比较器145。此外,也可以省略载波检测部109b。
然后,在接收时,开关121切换到功率放大器122侧。于是,经由功率放大器122向混频器123、127传送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接收到的信号。在此,经由移相器126,对混频器123输入由PLL电路141生成的本地振荡信号,而对混频器127直接输入由PLL电路141生成的本地振荡信号。
然后,从功率放大器122输出的信号与移相后的本地振荡信号在混频器123中被混合后,由滤波器124提取出所期望的频率。然后,从滤波器124输出的信号由A/D转换器125数字化之后,传送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03。此外,从功率放大器122输出的信号与本地振荡信号在混频器127中混合后,由滤波器128提取出所期望的频率。然后,从滤波器128输出的信号由A/D转换器129数字化之后,传送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03。
此外,从滤波器124输出的信号被传送到功率检测器144,由功率检测器144检测输入电平。然后,由功率检测器144检测出的输入电平通过比较器145与规定值进行比较之后,向图4的收发控制部110发送其比较结果。
另一方面,在发送时开关121切换到功率放大器132侧。于是,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03输出的信号经由D/A转换器135、139分别被模拟化后,由各滤波器134、138提取出所期望的频率。然后,从各滤波器134、138输出的信号分别传送到混频器133、137。在此,经由移相器136,对混频器133输入由PLL电路141生成的本地振荡信号,而对混频器137直接输入由PLL电路141生成的本地振荡信号。然后,从滤波器134输出的信号与移相后的本地振荡信号在混频器133中被混合后,传送到加法器140。此外,从滤波器138输出的信号与本地振荡信号在混频器137中被混合后,传送到加法器140。然后,从混频器133、137输出的信号由加法器140相加之后,经由功率放大器132传送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向外部发送。
此外,从功率放大器132输出的信号传送到功率检测器142,由功率检测器142检测输入电平。然后,由功率检测器142检测出的输入电平通过比较器143与规定值进行比较之后,向图4的收发控制部110发送其比较结果。
然后,收发控制部110在由载波检测部109检测出外部无线通信时的输入输出电平后,可以根据由载波检测部109检测出的输入输出电平,停止收发部107、121的工作。
在此,作为无线通信终端的外部无线通信的通信方式,可以使用作为多址方式中的一种的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
图6是表示TDMA的时隙结构的图。
在图6中,在TDMA中,可以按固定时间划分一个频带,多个用户按规定的时间轮流共有一个频带。即,按时间划分频带并分配给各无线通信终端,用户可在所分配的时间内使用整个带宽。各无线通信终端持续且周期性地发送信号,为了防止由于各无线通信终端和基站之间的距离差或发送定时的误差等而引起来自各无线通信终端的脉冲串重叠,在各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期间设有保护时间(guard time)。
图7是表示图4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内部通信控制方法的图。
在图7(a)中,例如,当设时隙1~4中时隙1是分配给用户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发送定时,则在其它时隙2~4中,不进行从该用户的无线通信终端向基站的数据发送。因此,图4的载波检测部109通过监视无线部102的输入输出电平,可检测出分配给用户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发送定时。然后,收发控制部110可以根据由载波检测部109检测出的输出电平,如图7(b)所示,生成发送定时信号S11、S12,通过有线方式分别向收发部107、121输出该发送定时信号S11、S12。然后,收发部107、121分别从收发控制部110接收到发送定时信号S11、S12后,如图7(c)所示,可以在发送定时信号为ON的期间,分别停止收发部107、121的工作。
另一方面,当未从收发控制部110输出发送定时信号S11时,收发部107可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8发送从控制部104发送来的图像数据或声音数据等。然后,当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8发送了图像数据或声音数据等时,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22接收这些图像数据或声音数据等。然后,收发部121可以在液晶显示部124上显示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22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或者可以从扬声器输出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22接收到的声音数据。
此外,当未从收发控制部110输出发送定时信号S12时,收发部121可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22发送由摄像机123拍摄的摄像数据。然后,当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22发送了摄像数据时,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8接收该摄像数据。然后,收发部107可以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8向控制部104发送接收到的摄像数据。并且,控制部104可以进行从第2壳体部K12发送的摄像数据的处理、或者可以把该数据存储在RAM105中。
由此,在时隙1中,可停止使用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8、122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同时,在其它的时隙2~4中,可进行使用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8、122的内部无线通信。因此,在未进行外部无线通信时,可进行第1壳体部K11和第2壳体部K12之间的内部无线通信,可防止与外部无线通信之间发生干扰。其结果,抑制成本上升的同时,可实现无线终端的小型薄型化和高可靠性化,并且可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大画面化和多功能化,而不会损害无线通信终端的便携性。
此外,根据无线部102的输入输出电平的监视结果,检测分配给用户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发送定时,从而可抑制电路结构的复杂化和大规模化,并且可防止无谓的重发、实现降低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功率等的节电化。
此外,作为无线通信终端的具体例子,可举出便携电话。由此,即使在便携电话中采用了蛤壳结构的情况下,也可通过无线方式稳定地进行第1壳体部K11和第2壳体部K12之间的数据传输。因此,即使在与安装在便携电话上的液晶显示部124的高解像度化和大画面化相对应地、在第1壳体部K11和第2壳体部K12之间进行交换的数据量增大的情况下,也可抑制第1壳体部K11和第2壳体部K12之间的配线数的增大,可抑制铰链结构的复杂化,并且可防止安装工序的烦杂化。
此外,作为使用了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8、122的内部无线通信,可使用微弱无线或者UWB无线的近距离无线。由此,可在抑制内部无线通信中的输出电平的同时,稳定地进行内部无线通信。因此,即使在第1壳体部K11和第2壳体部K12之间的数据传输量增大的情况下,也不受法规的制约,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进行第1壳体部K11和第2壳体部K1之间的数据传输,可抑制第1壳体部K11和第2壳体部K12之间的配线数量的增大。
此外,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收发控制部110分别向收发部107、121输出发送定时信号S11、S12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收发控制部110向收发部107输出发送定时信号S11,而不向收发部121输出发送定时信号S12。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外部无线通信的通信方式,以TDMA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除TDMA之外,也可应用FDMA(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频分多址)或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等的多址方式。
此外,在进行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或者接收时,可以通过内部无线通信从第1壳体部K11向第2壳体部K12发送液晶显示部124上显示的数据的一部分。此外,作为液晶显示部124上显示的数据的一部分,可列举出例如,电池的剩余容量、显示时钟或者服务区外等的数据。此外,也可经由设在第1壳体部K11和第2壳体部K12之间的电源线,发送液晶显示部124上显示的数据的一部分。
此外,对于在检测出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时停止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检测出外部无线通信的接收时停止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由此,可抑制对外部无线通信带来的干扰。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在图8中,在第1壳体部K21中设有: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01;无线部202;基带信号处理部203;控制部204;RAM205;ROM206;收发部207;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08;载波检测部209;收发控制部210以及载波检测用天线211。此外,在第2壳体部K22中设有:收发部22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22;摄像机223;液晶显示部224、附加装置225;载波检测用天线216;载波检测部227以及收发控制部228。此外,在载波检测部209和227中,设有功率检测器242和比较器243。并且,第1壳体部K21和第2壳体部K22连结为可改变第1壳体部K21和第2壳体部K22之间的位置关系。
并且,在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01发送数据时,对送至基带信号处理部203的发送数据进行基带信号处理。然后,在无线部202中进行从基带信号处理部203输出的发送数据的调制处理,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01向外部发送。另一方面,在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01接收数据时,向无线部202发送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01接收到的接收数据,由无线部202进行解调处理。然后,把从无线部202输出的接收信号传送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3,在基带信号处理部203中进行基带信号处理后,输出到控制部204。
在此,由载波检测用天线211、226接收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01发出的电波,分别向载波检测部209、227发送载波检测信号。然后,当载波检测部209、227分别接收到由载波检测用天线211、226接收到的载波检测信号时,判定该载波检测信号的输出电平,分别向收发控制部210、228输出其判定结果。
然后,收发控制部210、228根据由载波检测部209、227检测出的输出电平,分别生成发送定时信号S21、S22,分别向收发部207、221输出该发送定时信号S21、S22。然后,在收发部207、221分别从收发控制部210、228接收到发送定时信号S21、S22后,可以分别停止收发部207、221的工作。
另一方面,当未从收发控制部210输出发送定时信号S21时,收发部207可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08发送从控制部204送来的图像数据或声音数据等。然后,当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08发送了图像数据或声音数据等时,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22接收这些图像数据或声音数据等。然后,收发部221可以在液晶显示部224上显示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22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或者可以从扬声器发出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22接收到的声音数据。
此外,当未从收发控制部228输出发送定时信号S22时,收发部221可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22发送由摄像机223拍摄的摄像数据。然后,当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22发送了摄像数据时,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08接收该摄像数据。然后,收发部207可以经由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08向控制部204发送接收到的摄像数据。并且,控制部204可以进行从第2壳体部K22发送的摄像数据的处理、或者可以把该数据存储在RAM205中。
由此,可由第1壳体部K21侧和第2壳体部K22侧的双方直接监视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01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平。因此,第1壳体部K21和第2壳体部K22不通过有线方式连接,在进行外部无线通信时,可停止收发部107、121双方的工作,允许外部无线通信引起的通信环境的变化,可抑制第1壳体部K21和第2壳体部K22之间的内部无线通信的品质恶化。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在图9中,在第1壳体部K31中设有: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301;无线部302;基带信号处理部303;控制部304;RAM305;ROM306;收发部307;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308;载波检测部309;收发控制部310以及载波检测用天线311。此外,在第2壳体部K32中设有:收发部32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322;摄像机323;液晶显示部324以及附加装置325。并且,第1壳体部K31和第2壳体部K32连结为可改变第1壳体部K31和第2壳体部K32之间的位置关系。
并且,由载波检测用天线311接收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301发出的电波,并向载波检测部309发送载波检测信号。然后,当载波检测部309收到由载波检测用天线311接收到的载波检测信号时,判定该载波检测信号的输出电平,向收发控制部310输出其判定结果。
然后,收发控制部310根据由载波检测部309检测出的输出电平,生成发送定时信号S31、S32,并分别向收发部307、321输出该发送定时信号S31、S32。然后,在收发部307、3212从收发控制部310接收到发送定时信号S31、S32后,可以分别停止收发部307、321的工作。
由此,可直接监视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301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平,即使在控制部304难以确定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定时的情况下,也可判断是否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301发送了电波。因此,在未进行外部无线通信时,可进行第1壳体部K31和第2壳体部K32之间的内部无线通信,可以在抑制成本上升的同时,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小型薄型化和高可靠性化,并且可以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大画面化和多功能化,而不会损害无线通信终端的便携性。
此外,在图9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收发控制部310分别向收发部307、321输出发送定时信号S31、S32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收发控制部310向收发部307输出发送定时信号S31,而不向收发部321输出发送定时信号S32。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在图10中,在第1壳体部K41中设有: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401;无线部402;基带信号处理部403;控制部404;RAM405;ROM406;收发部407;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408以及收发控制部410。此外,在第2壳体部K42中设有:收发部42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422;摄像机423;液晶显示部424以及附加装置425。并且,第1壳体部K41和第2壳体部K42连结为可改变第1壳体部K41和第2壳体部K42之间的位置关系。
并且,在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401发送数据时,控制部404向基带信号处理部403传送发送数据,同时向收发控制部410通知发送该数据时的发送定时。并且,当从控制部404送来了发送数据时,基带信号处理部403进行发送数据的基带信号处理后,向无线部402输出。然后,当无线部402接收到基带信号处理后的发送数据时,在进行该发送数据的调制处理后,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401向外部发送。
此外,当由控制部404通知发送数据的发送定时后,收发控制部410生成发送定时信号S41、S42,并分别向收发部407、421输出该发送定时信号S41、S42。然后,在收发部407、421从收发控制部410接收到发送定时信号S41、S42后,可以分别停止收发部407、421的工作。
由此,通过从控制部404接收发送定时信息,从而可判断是否正在经由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401发送电波。因此,抑制电路结构的复杂化和大规模化,同时在未进行外部无线通信时,可进行第1壳体部K41和第2壳体部K42之间的内部无线通信,可以在抑制成本上升的同时,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小型薄型化和高可靠性化,并且可以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大画面化和多功能化,而不会损害无线通信终端的便携性。
此外,在无线通信终端中,可对应于待机、通话或者分组通信等的工作模式事先确定与外部之间的通信协议。因此,例如在进行TDMA或分组通信时,控制部404可预先知道收发定时。因此,收发控制部410可以根据基于外部无线通信的收发定时确定的时间表,分别停止收发部407、421的工作。
由此,可在外部无线通信的空闲时间内进行内部无线通信,抑制第1壳体部K41和第2壳体部K42之间的内部无线通信的效率的恶化,并且可以抑制内部无线通信的品质的恶化。
此外,在图10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收发控制部410分别向收发部407、421输出发送定时信号S41、S42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收发控制部410向收发部407输出发送定时信号S41,而不向收发部421输出发送定时信号S42。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在图11中,在第1壳体部K51中设有: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501;Bluetooth(蓝牙)模块500;控制部504;RAM505;ROM506;收发部507;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508以及收发控制部510。此外,在第2壳体部K52中设有:收发部52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522;摄像机523;液晶显示部524以及附加装置525。并且,在Bluetooth模块500中设有无线部502和基带信号处理部503。在此,在基带信号处理部503中,设有Bluetooth链接控制器,可进行无线链路的连接建立、跳频顺序的选择、定时等的链路控制和输出控制、安全处理以及分组处理等。并且,第1壳体部K51和第2壳体部K52连结为可改变第1壳体部K51和第2壳体部K52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此,在Bluetooth中,可以通过在几个无线通信终端之间建立通信链路,可形成被称为微微网的网络。在该微微网内,可以存在负责各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控制功能的称为主节点的一个终端和遵从主节点进行通信的称为从节点的多个终端。在微微网中,一定仅存在一个主节点,主节点可以控制一个以上且七个以下的从节点进行通信。微微网内的主节点和从节点之间的通信时分复用(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地进行。
图12是表示微微网内的主节点/从节点间的通信方法的图。
在图12中,在时分复用中,把时间分割为1时隙625μsec,在主节点/从节点之间按每个时隙进行收发的切换。即,关于存在于同一微微网内的主节点和各从节点的收发分组的方向,在时隙序号为偶数的情况下,进行从主节点向从节点的分组发送。另一方面,当时隙序号为奇数的情况下,进行从一个从节点向主节点的分组发送。
此外,在Bluetooth中,分组的收发从根本上讲基于轮询(polling)方式。即,只有在偶数时隙中从主节点接收到分组的从节点具有在奇数时隙中向主节点发送分组的权利。例如,当本终端为主节点时,本终端具有控制权,因此用于主节点发送的时隙已知。另一方面,当本终端为从节点时,可以根据分组报头的内容来判断在接收时隙中本终端是否进行接收。
图13是表示Bluetooth(蓝牙)通信中的分组结构的图。
在图13中,Bluetooth通信中的分组由接入码、分组报头和有效载荷(payload)构成。在此,分组报头由用于建立基带层中的通信链路的参数构成,包含在微微网内确定通信从节点的AM_ADDR(Active MemberAddress,活动成员地址)。并且,在AM_ADDR表示自己以外的终端时,在下一发送时隙中也不进行从本终端开始的发送。另一方面,在AM_ADDR表示自己的情况下,在下一发送时隙中进行从本终端开始的发送。因此,通过参照包含在接收分组中的分组报头的内容,基带信号处理部503可以检测外部无线通信中的发送定时,可以向收发控制部510通知该发送定时。然后,收发控制部510可以根据外部无线通信中的发送定时,停止收发部507、521的工作。
图14是表示图11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内部通信控制方法的图。
在图14(b)中,收发控制部510在本终端为主节点、从主节点向从节点发送分组的情况下,可以生成发送定时信号S51、S52,通过有线方式分别向收发部507、521输出该发送定时信号S51、S52。并且,当收发部507、521分别从收发控制部510接收到发送定时信号S51、S52时,可分别停止收发部507、521的工作。
此外,收发控制部510在本终端为主节点、从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分组的情况下,可以停止发送定时信号S51、S52的输出,通过使收发部507、521工作,进行内部无线通信。
此外,在图14(c)中,收发控制部510在本终端为从节点,接收发给自己的分组,同时从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分组的情况下,可以生成发送定时信号S51、S52,通过有线方式分别向收发部507、521输出该发送定时信号S51、S52。并且,当收发部507、521分别从收发控制部110接收到发送定时信号S11、S12时,可分别停止收发部507、521的工作。
此外,在本终端为从节点且接收发给自己的分组,同时从主节点向从节点发送分组的情况下,收发控制部510可以通过停止发送定时信号S51、S52的输出,使收发部507、521工作,从而进行内部无线通信。
此外,在图14(d)中,在本终端为从节点且不是发给自己的分组的情况下,收发控制部510可以通过停止发送定时信号S51、S52的输出,使得收发部507、521工作,从而进行内部无线通信。
由此,即使在微微网内的主节点和从节点之间建立了通信的情况下,通过参照当前接收到的分组报头,也可判断进行外部无线通信的定时。因此,可在外部无线通信的空闲时间内进行内部无线通信,可抑制电路结构的复杂化和大规模化,并且抑制内部无线通信的品质恶化。
此外,在图11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收发控制部510分别向收发部507、521输出发送定时信号S51、S52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收发控制部510向收发部507输出发送定时信号S51,而不向收发部521输出发送定时信号S52。
此外,在图11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外部无线通信以Bluetooth通信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外部无线通信不限于Bluetooth通信,只要是具有W-LAN等的外部无线通信功能的壳体间的内部无线通信,则可应用于任意的无线通信终端。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根据外部无线通信中的发送定时来进行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控制的方法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根据外部无线通信中的接收定时来进行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控制。此外,可以监视内部无线通信的通信品质、根据内部无线通信的通信品质来判断是否正在进行外部无线通信。此外,为了判断是否正在进行外部无线通信,可以检测发送功率放大器的电源线的波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在第1壳体部上设置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在第2壳体部上设置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构成为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的位置关系可改变的无线通信终端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应用于在同一壳体内设有一对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的无线通信终端。

Claims (12)

1.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包括:第1壳体部;第2壳体部;以及连结部,该连结部以能够改变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连结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壳体部具有:显示部;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以及第2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在与所述第1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
所述第1壳体部具有:外部无线部,其与外部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第1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与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以及内部收发控制部,其与所述第1收发部或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有线连接,
所述内部收发控制部根据所述外部无线部与外部进行数据发送或接收的外部通信定时,控制从所述第1收发部和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发送的电波的发送定时。
2.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包括:第1壳体部;第2壳体部;以及连结部,该连结部以能够改变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连结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壳体部具有:显示部;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以及第2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在与所述第1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
所述第1壳体部具有:外部无线部,其与外部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第1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在与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以及内部收发控制部,其与所述第1收发部或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有线连接,
所述内部收发控制部在所述外部无线部与外部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或接收的外部通信定时中,停止所述第1收发部和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工作。
3.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包括:第1壳体部;第2壳体部;以及连结部,该连结部以能够改变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连结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壳体部具有:显示部;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以及第2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在与所述第1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
所述第1壳体部具有:外部无线部,其与外部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第1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在与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以及内部收发控制部,其与所述第1收发部或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有线连接,
所述内部收发控制部根据按照所述外部无线部的收发定时确定的时间表,停止所述第1收发部和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本终端为主节点且从主节点向从节点发送分组的情况下,或者在本终端为从节点、接收发给自己的分组,并且从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分组的情况下,所述内部收发控制部停止所述第1收发部和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工作,直至下一发送时隙。
5.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包括:第1壳体部;第2壳体部;以及连结部,该连结部以能够改变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连结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壳体部具有:显示部;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以及第2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在与所述第1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
所述第1壳体部具有:外部无线部,其与外部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第1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在与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内部收发控制部,其与所述第1收发部或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有线连接;以及载波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外部无线部的输出电平,
所述内部收发控制部根据所述载波检测部检测出的输出电平,停止所述第1收发部和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工作。
6.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包括:第1壳体部;第2壳体部;以及连结部,该连结部以能够改变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连结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壳体部具有:显示部;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以及第2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在与所述第1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
所述第1壳体部具有: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外部无线部,其与外部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第1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在与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内部收发控制部,其与所述第1收发部或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有线连接;载波检测用天线,其接收从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出的电波;以及载波检测部,其检测由所述载波检测用天线接收到的电波的输出电平,
所述内部收发控制部根据所述载波检测部检测出的输出电平,停止所述第1收发部和所述第2收发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工作。
7.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包括:第1壳体部;第2壳体部;以及连结部,该连结部以能够改变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连结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壳体部具有: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外部无线部,其与外部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第1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在与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第1内部收发控制部,其与所述第1收发部有线连接;第1载波检测用天线,其接收从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出的电波;以及第1载波检测部,其检测由所述第1载波检测用天线接收到的电波的输出电平,
所述第2壳体部具有:显示部;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第2收发部,其经由所述第2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在与所述第1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第2内部收发控制部,其与所述第2收发部有线连接;第2载波检测用天线,其接收从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出的电波;以及第2载波检测部,其检测由所述第2载波检测用天线接收到的电波的输出电平,
所述第1内部收发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第1载波检测部检测出的输出电平,停止所述第1收发部的工作,
所述第2内部收发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第2载波检测部检测出的输出电平,停止所述第2收发部的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终端是便携电话。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无线通信是微弱无线或者UWB无线的近距离无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还具有内部有线通信部,该内部有线通信部在进行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或者接收时,通过内部有线通信,从所述第1壳体部向所述第2壳体部发送所述显示部上显示的数据的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有线通信部经由设在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的电源线,发送所述显示部上显示的数据的一部分。
12.一种通过内部无线通信进行设有外部无线通信功能的壳体间的数据传输的内部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壳体开始的外部无线发送停止的时机中,进行所述壳体间的内部无线通信。
CNA2005800224548A 2004-07-01 2005-06-28 无线通信终端以及内部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Pending CN19814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5541/2004 2004-07-01
JP2004195541A JP3821142B2 (ja) 2004-07-01 2004-07-01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内部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1449A true CN1981449A (zh) 2007-06-13

Family

ID=35514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224548A Pending CN1981449A (zh) 2004-07-01 2005-06-28 无线通信终端以及内部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412256B2 (zh)
EP (1) EP1783920A1 (zh)
JP (1) JP3821142B2 (zh)
CN (1) CN1981449A (zh)
WO (1) WO20060040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2240B1 (en) * 2000-09-15 2003-09-02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Drying of an image on print media in a modular commercial printer
JP2006157464A (ja) * 2004-11-29 2006-06-15 Kyocera Corp 音響装置
ATE513369T1 (de) 2006-04-26 2011-07-15 Qualcomm Inc Drahtlose gerätekommunikation mit mehreren peripheriegeräten
EP2687942A3 (en) * 2006-05-31 2014-12-10 BlackBerry Limited Keyboard for mobile device
US8108782B2 (en) * 2006-11-09 2012-01-31 Motorola Mobility, Inc. Display management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s with multiple displays
US7617342B2 (en) * 2007-06-28 2009-11-10 Broadcom Corporation Universal serial bus dongle device with wireless telephony transceiver and system for use therewith
US7962186B2 (en) * 2007-10-24 2011-06-1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electrical power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JP5045558B2 (ja) * 2008-05-30 2012-10-10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US20110305427A1 (en) * 2010-06-09 2011-12-15 Digilife Technologies Co., Ltd. Imaging Apparatus
JP5732004B2 (ja) * 2012-06-04 2015-06-10 株式会社野村鍍金 金属材料
JP5907139B2 (ja) 2013-10-07 2016-04-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無線通信装置
JP6330446B2 (ja) * 2014-04-21 2018-05-30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通信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自動取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6456U (zh) 1989-12-25 1991-09-02
JPH11308173A (ja) * 1998-04-20 1999-11-05 Toyo Commun Equip Co Ltd 内部通信に無線ポートを用いた携帯機器
KR100278611B1 (ko) * 1998-07-29 2001-01-15 윤종용 에프피씨를 이용하는 엘씨디 모듈
EP1091497A1 (en) 1999-08-24 2001-04-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nsmitter leakage cancellation circuit for co-located GPS receiver
JP4598267B2 (ja) 2000-12-26 2010-12-15 レノボ シンガポール プライヴェート リミテッド 伝送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開閉構造体
JP3750587B2 (ja) * 2001-11-05 2006-03-0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話機
JP2003152840A (ja) * 2001-11-13 2003-05-23 Nec Corp 携帯電話機
JP2004172826A (ja) * 2002-11-19 2004-06-17 Kyocera Corp 携帯電話機
CN1810011B (zh) * 2003-04-17 2011-04-20 诺基亚公司 双稳态的铰链以及使用所述铰链的系统
EP1639844B1 (en) * 2003-06-23 2015-10-21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Inc. Time interleaved multiple standard single radio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412256B2 (en) 2008-08-12
US20060003798A1 (en) 2006-01-05
EP1783920A1 (en) 2007-05-09
JP2006020041A (ja) 2006-01-19
US20090181618A1 (en) 2009-07-16
JP3821142B2 (ja) 2006-09-13
WO2006004078A1 (ja) 2006-01-12
US7792545B2 (en) 2010-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1449A (zh) 无线通信终端以及内部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EP3917205A1 (en) Data packet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KR101038461B1 (ko) 주변 장치의 검출 및 선택적 이용 방법 및 장치
US20030100274A1 (en) Wireless Headset-Based Communication
JPS619039A (ja) マルチチヤンネルアクセス無線方式
WO2007060734A1 (ja) 電子装置、電子装置の制御方法、電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01013660A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KR19990016315A (ko) 시분할 방식의 무선전화기에서 휴대장치간 인터컴 방법
CN100530989C (zh) 无线通信终端以及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
CN111817736B (zh) 干扰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EP1372299A1 (en) A system for improv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JP4618374B2 (ja) 無線通信端末
JPH0799686A (ja) 無線電話装置
JP4432987B2 (ja)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内部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JP4265492B2 (ja) 無線通信端末
KR20070073288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블루투스 헤드셋을 이용한 통화 방법.
KR100443263B1 (ko) 확장가능한 블루투쓰 인터페이스를 가진 인터넷폰 장치
JP4424251B2 (ja) 無線通信端末
JPH0678073A (ja) Fax機能付セルラー電話
KR20010073519A (ko) 이동 무선 단말기에서 외부 디바이스간 데이터 송/수신연결 장치
JPH0514459A (ja) コードレス電話機
KR19990016328A (ko) 무선 전화기의 채널 포착 방법
KR20060058901A (ko) 유선으로 인터넷을 이용할 수 있는 휴대용 단말기
JPH04165742A (ja) コードレス電話装置
KR20010001300A (ko) 통신채널이 절체되는 무선휴대단말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