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0989C - 无线通信终端以及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终端以及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0989C
CN100530989C CNB200580020975XA CN200580020975A CN100530989C CN 100530989 C CN100530989 C CN 100530989C CN B200580020975X A CNB200580020975X A CN B200580020975XA CN 200580020975 A CN200580020975 A CN 200580020975A CN 100530989 C CN100530989 C CN 10053098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housing section
antenna
internal ra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209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3442A (zh
Inventor
入江三千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73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3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09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098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25Rotatable telephones, i.e. the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终端以及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电力控制部(110)根据载波检测部(109)所检测出的无线部(102)输入输出电平,判断正在通过外部无线通信进行发送、还是正在进行接收,正在通过外部无线通信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对收发部(107)进行指示,以便提高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正在通过外部无线通信进行接收的情况下,对收发部(107)进行指示,以便降低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终端以及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终端以及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本发明尤其适合应用于翻盖式便携电话等。
背景技术
在近年来的便携电话中,除了字符和图形等静止图像之外,为了还能够更精细地显示由数字摄像机拍摄的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正在对便携电话中搭载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高分辩率化。伴随于此,在数字摄像机和液晶显示器之间收发的数据量也增大,从而提出了在显示体和摄像元件的连接中使用LVDS(低压差分信号:Low Voltage DifferentialSignaling)这样的高速传输方式。
并且,在近年来的便携电话中,为了不损害便携电话的便携性,而增大显示体的尺寸,并且,防止携带便携电话时操作按钮被误操作,采用了可折叠便携电话的蛤壳(clamshell)结构。在该蛤壳结构中,通过铰链将主要执行便携电话的外部无线通信功能的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连接,该第一壳体部上搭载有控制部,该第二壳体部上搭载有显示体,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可通过铰链进行相互打开或闭合。
但是,为了进行便携电话上所搭载的显示体的高分辨率化,用有线方式将高位速率(bit rate)的图像数据等发送到显示体,需要将用于对显示体发送信号的挠性配线基板多管脚(pin)化。因此,在蛤壳式结构的便携电话中,若用有线方式进行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之间的数据传送,则需要使多管脚化的挠性配线基板通过铰链内,铰链结构变得复杂化,安装工序变得繁琐化。其结果,会有如下问题:不仅妨碍便携电话的小型薄型化,还导致成本上升,并且,引起可靠性的劣化。
另一方面,替代挠性配线基板,若在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中分别设置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利用内部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之间的数据传送,则与便携电话的外部无线通信之间产生干扰。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内部无线通信的环境根据便携电话的外部无线通信的状况而变化,导致可靠地传送数据的可靠性劣化。
尤其是,在内部无线通信中采用UWB(无线超宽带:Ultra Wide Band)等输出被限制为较低的无线通信方式的情况下,与便携电话的外部无线通信所输出的电波之间的电力电平差增大,有时它们之间的电力电平差达到90dB。
因此,即使是作为目标的频带外的信号,也不能忽略对内部无线通信的影响,由于与便携电话的外部无线通信之间的干扰,存在如下问题:无线通信环境变差,位错误率劣化,分组错误率劣化引起再发送的增加。
并且,例如在日本特表2003-507954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方法:为了在移动体通信的发送时,也能够接收微弱的GPS信号,在天线的前段设置将发送信号的一部分分支的分支单元,由于从分支单元分支的分支信号的衰减和相移,引出干扰补偿信号,使该干扰补偿信号与GPS信号重叠。
在日本特表2003-507954号公报中公开的方法中,需要分支单元、衰减器、移相器以及重叠单元等。因此,导致电路结构的复杂化以及大规模化,存在成本、尺寸以及重量增加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和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其容许外部无线通信引起的通信环境的变化,并且,可抑制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之间的内部无线通信的质量劣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该无线通信终端具有:第一壳体部;第二壳体部,其与所述第一壳体部连接;连接部,其以可改变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搭载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上的以下部分: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主要执行通过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进行的外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外部无线通信控制部、第一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和执行通过所述第一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控制部;搭载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上的以下部分:显示部、第二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和执行通过所述第二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第二内部无线通信控制部;以及输出电力控制部,其根据通过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送的电波的发送定时,控制在所述内部无线通信中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力。
由此,能够根据在外部无线通信中使用的电力,来控制在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之间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因此,能够抑制对外部无线通信的质量带来的影响的同时,进行内部无线通信,并且即使在外部无线通信所引起的妨碍的影响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内部无线通信的质量劣化。因此,可以确保外部无线通信和内部无线通信双方的通信质量,并且,能够用无线方式在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之间进行数据传送,即使在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之间的数据传送量增大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连接部的结构复杂化,而改变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之间的位置关系。其结果,可以抑制成本上升的同时、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小型薄型化和高可靠性化,并且,能够不损害无线通信终端的便携性而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大画面化和多功能化。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该无线通信终端具有:第一壳体部;第二壳体部;连接部,其以可改变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搭载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上的以下部分: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主要执行通过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进行的外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外部无线通信控制部、第一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和执行通过所述第一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控制部;搭载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上的以下部分:显示部、第二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和执行通过所述第二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第二内部无线通信控制部;载波检测部,其检测从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平;以及输出电力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载波检测部所检测到的输出电平,控制从所述第一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或所述第二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中的任意的至少一个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力。
由此,可以直接监视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平,可以判断是否正在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送电波。因此,可以根据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定时,控制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可以抑制成本上升的同时、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小型薄型化和高可靠性化,并且,能够不损害无线通信终端的便携性而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大画面化和多功能化。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力控制部,将在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时进行的所述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设定为大于在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的接收时进行的所述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
由此,在外部无线通信中使用的电力大时,可增大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并且,在外部无线通信的接收时,能够减小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因此,能够抑制内部无线通信的质量劣化的同时、进行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工作,并且,不会给外部无线通信的接收工作带来影响,即可进行内部无线通信。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该无线通信终端具有:第一壳体部;第二壳体部;连接部,其以可改变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搭载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上的以下部分: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主要执行通过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进行的外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外部无线通信控制部、第一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和执行通过所述第一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控制部;搭载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上的以下部分:显示部、第二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和执行通过所述第二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第二内部无线通信控制部;通信环境检测部,其根据通过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接收的接收信号,检测通信环境;第一输出电力控制部,其根据所述通信环境检测部所检测出的通信环境,控制从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力;以及第二输出电力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第一输出电力控制部的控制结果,控制从所述第一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或所述第二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中的任意的至少一个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力。
由此,可根据通信环境来控制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并且,可根据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增大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能够抑制内部无线通信的质量劣化,并且提高外部无线通信的质量。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终端是便携电话。
由此,即使在便携电话中采用蛤壳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用无线方式稳定地进行便携电话的壳体之间的数据传送。因此,即使与便携电话上搭载的显示部的高分辨率化对应地,壳体之间收发的数据量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连接部结构的复杂化,并且可防止安装工序的繁琐化。其结果,能够抑制成本上升的同时、实现便携电话的小型薄型化和高可靠性化,并且,能够不损害便携电话的便携性而实现便携电话的大画面化和多功能化。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无线通信是微弱无线或UWB无线的近距离无线。
由此,可抑制内部无线通信中的输出电平的同时,稳定地进行内部无线通信。因此,即使在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之间的数据传送量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法律规定的限制内,用无线方式进行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之间的数据传送,不使连接部的结构复杂化而改变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之间的位置关系。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的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该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以可改变相对位置的方式连接2个壳体,该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的特征在于,该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具有在所述2个壳体之间相互收发数据的内部无线通信部,在所述2个壳体之间的任意一方具有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外部无线通信部,在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时进行的所述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大于在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的接收时进行的所述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
由此,可抑制外部无线通信和内部无线通信之间的干扰所引起的坏影响。因此,可容许外部无线通信所引起的通信环境的变化,并且,抑制壳体之间的内部无线通信的质量劣化,确保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灵活性的同时,对应壳体之间的数据传送量的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将应用了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的蛤壳式便携电话打开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将应用了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的蛤壳式便携电话闭合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的旋转式便携电话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图4的无线部和载波检测部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6是示出图4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内部通信控制方法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发送电力的设定方法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和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图1是示出将应用了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的蛤壳式便携电话打开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将应用了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的蛤壳式便携电话闭合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和图2中,在第一壳体部1的表面配置有操作按钮4,并且,在第一壳体部1的下端设置有传声器5,在第一壳体部1的上端安装有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6。而且,在第二壳体部2的表面安装有显示体8,并且,在第二壳体部2的上端设置有扬声器9。并且,在第二壳体部2的背面设置有显示体11和摄像元件12。另外,作为显示体8、11,可以使用例如液晶显示面板、有机EL面板或等离子显示面板等。并且,作为摄像元件12,可以使用CCD或CMOS传感器等。并且,在第一壳体部1和第二壳体部2上分别设置有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7、10,该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7、10用于在第一壳体部1和第二壳体部2之间进行内部无线通信。
而且,第一壳体部1和第二壳体部2通过铰链3连接,通过以铰链3为支点旋转第二壳体部2,能够将第二壳体部2折叠在第一壳体部1上。而且,通过将第二壳体部2闭合在第一壳体部1上,能够利用第二壳体部2来保护操作按钮4,能够防止携带便携电话移动时操作按钮4被误操作。并且,通过从第一壳体部1打开第二壳体部2,能够一边观看显示体8一边对操作按钮4进行操作,或一边使用扬声器9和传声器5一边进行通话,或者一边对操作按钮4进行操作一边进行拍摄。
此处,通过使用蛤壳结构,能够在第二壳体部2的大致一面整体上配置显示体8,可以不损害便携电话的便携性而扩大显示体8的尺寸,能够提高视觉辨认性。
并且,通过在第一壳体部1和第二壳体部2上分别设置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7、10,能够通过使用了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7、10的内部无线通信进行第一壳体部1和第二壳体部2之间的数据传送。例如,通过使用了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7、10的内部无线通信,将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6取入到第一壳体部1的图像数据或音频数据,发送到第二壳体部2,在显示体8上显示图像,或从扬声器9输出声音。并且,通过使用了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7、10的内部无线通信,将摄像元件12所拍摄的摄像数据从第二壳体部2发送到第一壳体部1,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6发送到外部。
由此,无需用有线方式进行第一壳体部1和第二壳体部2之间的数据传送,无需在铰链3内通过多管脚化的挠性配线基板。因此,能够抑制铰链3的结构的复杂化,并且,能够防止安装工序的繁琐化,能够抑制成本上升的同时,实现便携电话的小型薄型化和高可靠性化,而且,能够不损害便携电话的便携性而实现便携电话的大画面化和多功能化。
图3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的旋转式便携电话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中,在第一壳体部21的表面配置有操作按钮24,并且,在第一壳体部21的下端设置有传声器25,在第一壳体部21的上端安装有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6。而且,在第二壳体部22的表面安装有显示体28,并且在第二壳体部22的上端设置有扬声器29。并且,在第一壳体部21和第二壳体部22上分别设置有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7、30,该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7、30用于在第一壳体部21和第二壳体部22之间进行内部无线通信。
而且,第一壳体部21和第二壳体部22通过铰链23连接,通过以铰链23为支点水平地旋转第二壳体部22,能够将第二壳体部22重叠配置在第一壳体部21上,或使第二壳体部22从第一壳体部21错开。而且,通过将第二壳体部22重叠配置在第一壳体部21上,能够通过第二壳体部22来保护操作按钮24,能够防止携带便携电话移动时操作按钮24被误操作。并且,通过使第二壳体部22水平地旋转,使第二壳体部22从第一壳体部21错开,从而能够一边观看显示体28一边对操作按钮24进行操作,或一边使用扬声器29和传声器25一边进行通话。
并且,通过在第一壳体部21和第二壳体部22上分别设置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7、30,能够通过使用了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7、30的内部无线通信进行第一壳体部21和第二壳体部22之间的数据传送。例如,通过使用了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7、30的内部无线通信,将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26取入到第一壳体部21的图像数据或音频数据,发送到第二壳体部22,在显示体28上显示图像,或从扬声器29输出声音。
由此,无需在铰链23内通过多管脚化的挠性配线基板,能够抑制铰链23的结构的复杂化,并且,能够防止安装工序的繁琐化。因此,抑制成本上升,同时,能够实现便携电话的小型薄型化和高可靠性化,而且,能够不损害便携电话的便携性而实现便携电话的大画面化和多功能化。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便携电话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应用到摄像机、PDA(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笔记本电脑等。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4中,在第一壳体部K11上设置有: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其进行外部无线通信用电波的收发;无线部102,其对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收发的信号进行调制解调处理;基带信号处理部103,其进行基带信号处理;控制部104,其执行无线通信终端整体的控制;RAM105,其提供控制部104执行处理时的工作区域,或存储其处理结果;ROM106,其存储用于使无线通信终端工作的各种控制程序;收发部107,其执行通过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8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控制;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8,其在第一壳体部K11侧进行内部无线通信用电波的收发;载波检测部109,其检测无线部102的输出电平;以及电力控制部110,其根据载波检测部109所检测的输出电平,对收发部107进行指示,以便控制通过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8发送来的电波的输出电力。
另外,控制通过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8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力时,能够将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时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设定为大于外部无线通信的接收时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
并且,在第二壳体部K12上设置有:收发部121,其执行通过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22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控制;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22,其在第二壳体部K12侧进行内部无线通信用电波的收发;摄像机123,其进行拍摄;液晶显示部124,其进行显示数据的显示;以及附加装置125。另外,作为外部无线通信的收发数据,可以举出例如通话时的音频数据、邮件时的字符数据或图像数据等。并且,作为内部无线通信的收发数据,可以举出例如摄像机123所拍摄的摄像数据、显示在液晶显示部124上的显示数据或控制第二壳体部K12的控制信号等。并且,作为控制部104,可以使用CPU。并且,作为附加装置125,可以举出例如LED、传声器或扬声器等。
而且,第一壳体部K11和第二壳体部K12连接成可以改变第一壳体部K11和第二壳体部K12之间的位置关系。另外,作为改变第一壳体部K11和第二壳体部K1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法,除了将第二壳体部K12折叠在第一壳体部K11上的方法之外,还可以举出如下方法:能够使第二壳体部K12在第一壳体部K11上水平地旋转的方法,或者,能够使第二壳体部K12在第一壳体部K11上左右或前后滑动的方法等。
而且,在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发送数据时,发送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03的发送数据被进行基带信号处理。然后,在无线部102对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03输出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处理,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发送到外部。另一方面,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接收数据时,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接收到的接收数据被发送到无线部102,在无线部102进行解调处理。然后,从无线部102输出的接收数据被发送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03,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3进行基带信号处理之后,输出到控制部104。
此处,从无线部102发送的信号或无线部102所接收到的信号被发送到载波检测部109,载波检测部109能够检测出无线部102的输入输出电平。然后,电力控制部110根据无线部102的输入输出电平,判断是正在通过外部无线通信进行发送、还是正在进行接收。
图5是示出图4的无线部102和载波检测部109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5中,无线部102上设置有开关144、低噪声放大器145、功率放大器132、混合器146,127,133,137、滤波器147,128,134,138、A/D转换器148,129、D/A转换器135,139、移相器126,136、加法器140以及PLL电路141。并且,设置有用于检测发送时的输出电平的载波检测部109。而且,在载波检测部109上设置有功率检测器142(power detector)和比较器143。
而且,接收时,开关144切换到低噪声放大器145侧。并且,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接收到的信号被通过低噪声放大器145发送到混合器146、127。此处,PLL电路141所生成的局部振荡信号通过移相器126输入到混合器146,并且,PLL电路141所生成的局部振荡信号直接输入到混合器127。
然后,利用混合器146将从低噪声放大器145输出的信号与被移相的局部振荡信号混合之后,利用滤波器147提取希望的频率。之后,利用A/D转换器148将从滤波器147输出的信号数字化之后,发送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03。并且,利用混合器127将从低噪声放大器145输出的信号和局部振荡信号混合之后,利用滤波器128提取希望的频率。然后,利用A/D转换器129将从滤波器128输出的信号数字化之后,发送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03。
另一方面,发送时,开关114切换到功率放大器132侧。然后,利用D/A转换器135、139分别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03输出的信号模拟化之后,利用各滤波器134、138提取希望的频率。然后,从各滤波器134、138输出的信号分别被发送到混合器133、137。此处,PLL电路141所生成的局部振荡信号通过移相器136输入到混合器133,并且,PLL电路141所生成的局部振荡信号直接输入到混合器137。然后,利用混合器133将从滤波器134输出的信号和移相后的局部振荡信号混合之后,发送到加法器140。并且,利用混合器137将从滤波器138输出的信号和局部振荡信号混合之后,发送到加法器140。然后,利用加法器140将从混合器133、137输出的信号相加之后,通过功率放大器132发送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发送到外部。
并且,从功率放大器132输出的信号被发送到功率检测器142,利用功率检测器142检测出发送输出电平。然后,利用比较器143对功率检测器142所检测出的输出电平和规定值进行比较之后,将其比较结果发送到图4的电力控制部110。
然后,若在载波检测部109检测到外部无线通信时的输出电平,则电力控制部110能够根据载波检测部109所检测出的输出电平,判断正在通过外部无线通信进行发送、还是正在进行接收。然后,正在通过外部无线通信进行发送的情况下,电力控制部110对收发部107进行指示,以便提高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正在通过外部无线通信进行接收的情况下,电力控制部110对收发部107进行指示,以便降低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另外,在没有利用外部无线通信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情况下,电力控制部110能够进行指示,使得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与正在通过外部无线通信进行接收时的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相同或其以下。
此处,作为无线通信终端的外部无线通信的通信方式,可以使用多元连接方式的一种、即T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在TDMA中,按照一定时间来划分一个频带,多个用户可在各预定时间共享一个频带。即,以时间对频带进行分割,分配给各无线通信终端,用户能够在分配到的时间内使用整个带宽。而且,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连续且周期性地发送信号。
图6是示出图4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内部通信控制方法的图。
在图6(a)中,例如,若设时隙1~4之中时隙1是分配给用户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发送定时,则在其它的时隙2~4中,不从该用户的无线通信终端向基站发送数据。因此,图4的载波检测部109能够通过监视无线部102的输入输出电平,来检测分配给用户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发送定时。而且,电力控制部110根据载波检测部109所检测出的输出电平,如图6(b)所示,生成发送定时信号S11,将该发送定时信号S11输出到收发部107。然后,收发部107若从电力控制部110接收到发送定时信号S11,则如图6(c)所示,能够在使从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8输出的电波的输出电力上升的状态下,发送从控制部104发送来的图像数据或音频数据等。然后,若通过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8发送了图像数据或音频数据等,则通过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22接收这些图像数据或音频数据等。然后,收发部121能够在液晶显示部124上显示通过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22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或从扬声器送出通过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22接收到的音频数据。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的设定方法的图。
在图7中,例如,外部无线通信的接收时通过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8发送来的电力被设定为-60dBm,以便不妨碍到外部无线通信的接收。另一方面,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1发送来的电力设为+30dBm。而且,若设能够通过滤波器特性F将外部无线通信所引起的妨碍衰减70dB,通过屏蔽使外部无线通信所引起的妨碍衰减10dB,则在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时使通过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8发送的电力上升20dB,从而能够抑制外部无线通信引起的妨碍,并且确保10dB的余量,稳定地进行内部无线通信。
并且,在外部无线通信的接收时,使通过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08发送的电力恢复为当初的-60dBm,从而能够抑制内部无线通信对外部无线通信的接收工作所带来的影响。此处,在外部无线通信的接收时,与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时相比,无外部无线通信的电波的影响,因此,即使在减小内部无线通信的输出电力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内部无线通信的质量。
另外,作为无线通信终端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便携电话。由此,即使在便携电话中采用蛤壳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无线方式在第一壳体部K11和第二壳体部K12之间稳定地进行数据传送。因此,即使在与便携电话上搭载的液晶显示部124的高分辨率化和大画面化对应地、第一壳体部K11和第二壳体部K12之间收发的数据量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一壳体部K11和第二壳体部K12之间的配线数量的增大,可以抑制铰链结构的复杂化,并且可以防止安装工序的繁琐化。
并且,作为使用了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7、10的内部无线通信,可以使用微弱无线或UWB无线的近距离无线。由此,可以抑制内部无线通信的输出电平,并且,稳定地进行内部无线通信。因此,即使在第一壳体部K11和第二壳体部K12之间的数据传送量增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法律规定的限制内,利用无线方式进行第一壳体部K11和第二壳体部K12之间的数据传送,能够抑制第一壳体部K11和第二壳体部K12之间的配线数量的增大。
并且,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电力控制部110将发送定时信号S11输出到收发部107的方法,但电力控制部110也可以将发送定时信号输出到收发部107、121的双方。而且,在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时,收发部121也可以使通过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122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上升。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外部无线通信的通信方式,以TDMA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除了TDMA以外,还可以应用为F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或C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等复用方式。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8中,在第一壳体部K31上设置有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301、无线部302、基带信号处理部303、控制部304、RAM305、ROM306、收发部307、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308、载波检测部309、电力控制部310以及载波检测用天线311。并且,在第二壳体部K32上设置有收发部32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322、摄像机323、液晶显示部324以及附加装置325。而且,第一壳体部K31和第二壳体部K32连接成可以改变第一壳体部K31和第二壳体部K32之间的位置关系。
而且,利用载波检测用天线311接收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301发送来的电波,将载波检测信号发送到载波检测部309。然后,若载波检测部309收到载波检测用天线311所接收到的载波检测信号,则判断该载波检测信号的输出电平,将其判断结果输出到电力控制部310。
然后,电力控制部310根据载波检测部309所检测出的输出电平,生成发送定时信号S31,将该发送定时信号S31输出到收发部307。然后,收发部307若从电力控制部310接收到发送定时信号S31,则能够在使从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308输出的电波的输出电力上升的状态下,在第一壳体部K31和第二壳体部K32之间进行内部无线通信。
由此,可以直接监视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301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平,可判断是否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301发送来了电波。因此,可以根据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定时,控制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可以抑制成本上升的同时,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小型薄型化和高可靠性化,并且,能够不损害无线通信终端的便携性而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大画面化和多功能化。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9中,在第一壳体部K41上设置有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401、无线部402、基带信号处理部403、控制部404、RAM 405、ROM 406、收发部407、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408以及电力控制部410。并且,在第二壳体部K42上设置有收发部42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422、摄像机423、液晶显示部424以及附加装置425。而且,第一壳体部K41和第二壳体部K42连接成可以改变第一壳体部K41和第二壳体部K42之间的位置关系。
而且,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401接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部404将发送数据发送到基带信号处理部403,并且,将发送该数据时的发送定时通知给电力控制部410。然后,若从控制部404发送了发送数据,则基带信号处理部403对发送数据进行基带信号处理之后,输出到无线部402。然后,若无线部402收到基带信号处理后的发送数据,则对该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处理之后,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401发送到外部。
并且,若从控制部404通知了发送数据的发送定时,则电力控制部410生成发送定时信号S41,将该发送定时信号S41输出到收发部407。然后,收发部407若从电力控制部410接收到发送定时信号S41,则能够在使从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408输出的电波的输出电力上升的状态下,在第一壳体部K41和第二壳体部K42之间进行内部无线通信。
由此,通过从控制部404接收发送定时信息,可以判断是否正在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401发送电波。因此,可以根据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定时,控制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可以抑制成本上升的同时,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小型薄型化和高可靠性化,并且,能够不损害无线通信终端的便携性而实现无线通信终端的大画面化和多功能化。
另外,在无线通信终端中,可以根据等待、通话或分组通信等工作模式事前决定与外部之间的通信协议。所以,控制部404在例如进行TDMA或分组通信时,能够预先知道收发定时。因此,电力控制部410也可以根据时间表来控制从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408输出的电波的输出电力,该时间表是根据外部无线通信的收发定时来决定的。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10中,在第一壳体部K51上设置有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501、无线部502、基带信号处理部503、控制部504、RAM 505、ROM 506、收发部507、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508、通信环境检测部509以及电力控制部510、511。并且,在第二壳体部K52上设置有收发部521、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522、摄像机523、液晶显示部524以及附加装置525。而且,第一壳体部K51和第二壳体部K52连接成可以改变第一壳体部K51和第二壳体部K52之间的位置关系。
此处,通信环境检测部509根据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501接收到的接收信号检测通信环境。另外,作为通信环境的检测方法,在数字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位错误率等,在模拟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信噪比或失真系数等。电力控制部511根据通信环境检测部509所检测的通信环境,控制从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501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力。电力控制部510根据电力控制部511的控制结果,控制从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508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力。
而且,通过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501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控制部504将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时的发送定时通知给电力控制部510。然后,若从控制部504通知了发送数据的发送定时,电力控制部510生成发送定时信号S51,将该发送定时信号S51输出到收发部507。然后,收发部507若从电力控制部510接收到发送定时信号S51,则能够在使从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508输出的电波的输出电力上升的状态下,在第一壳体部K51和第二壳体部K52之间进行内部无线通信。
另一方面,若通信环境检测部509检测出通信环境,则将该检测结果发送到电力控制部511。而且,在通信环境劣化的情况下,电力控制部511对无线部502进行指示,使得从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501输出的电波的输出电力上升。然后,若从电力控制部511指示了使输出电力上升,则无线部502使从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501输出的电波的输出电力上升。
然后,若使从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501输出的电波的输出电力上升,则电力控制部511对电力控制部510进行指示,使得从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508输出的电波的输出电力上升。然后,若从电力控制部511指示了使输出电力上升,则电力控制部510对收发部507进行指示,使得从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508输出的电波的输出电力上升。
而且,若从电力控制部510指示了使输出电力上升,则收发部507能够与从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501输出的电波的输出电力上升量对应地使从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508输出的电波的输出电力上升。
由此,可以根据通信环境控制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并且,根据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增大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能够抑制内部无线通信的质量劣化,并且提高外部无线通信的质量。

Claims (8)

1.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该无线通信终端具有:
第一壳体部;
第二壳体部,其与所述第一壳体部连接;
连接部,其以可改变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
搭载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上的以下部分: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执行通过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进行的外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外部无线通信控制部、第一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和执行通过所述第一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控制部;
搭载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上的以下部分:显示部、第二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和执行通过所述第二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第二内部无线通信控制部;以及
输出电控制部,其根据通过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送的电波的发送定时,控制在所述内部无线通信中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力控制部,将在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时进行的所述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设定为大于在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的接收时进行的所述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终端是便携电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无线通信是无线超宽带通信。
5.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该无线通信终端具有:
第一壳体部;
第二壳体部;
连接部,其以可改变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
搭载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上的以下部分: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执行通过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进行的外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外部无线通信控制部、第一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和执行通过所述第一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控制部;
搭载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上的以下部分:显示部、第二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和执行通过所述第二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第二内部无线通信控制部;
载波检测部,其检测从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平;以及
输出电力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载波检测部所检测到的输出电平,控制从所述第一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或所述第二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中的任意的至少一个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力控制部,将在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时进行的所述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设定为大于在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的接收时进行的所述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
7.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该无线通信终端具有:
第一壳体部;
第二壳体部;
连接部,其以可改变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
搭载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上的以下部分: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执行通过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进行的外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外部无线通信控制部、第一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和执行通过所述第一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控制部;
搭载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上的以下部分:显示部、第二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和执行通过所述第二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进行的内部无线通信的控制的第二内部无线通信控制部;
通信环境检测部,其根据通过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接收的接收信号,检测通信环境;
第一输出电力控制部,其根据所述通信环境检测部所检测出的通信环境,控制从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用天线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力;以及
第二输出电力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第一输出电力控制部的控制结果,控制从所述第一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或所述第二内部无线通信用天线中的任意的至少一个发送的电波的输出电力。
8.一种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该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以可改变相对位置的方式连接2个壳体,该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的特征在于,
该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具有在所述2个壳体之间相互收发数据的内部无线通信部,
在所述2个壳体之间的任意一方具有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外部无线通信部,
在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的发送时进行的所述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大于在所述外部无线通信的接收时进行的所述内部无线通信的发送电力。
CNB200580020975XA 2004-06-25 2005-06-21 无线通信终端以及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09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88349A JP3941800B2 (ja) 2004-06-25 2004-06-25 無線通信端末、携帯型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内部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JP188349/2004 2004-06-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3442A CN1973442A (zh) 2007-05-30
CN100530989C true CN100530989C (zh) 2009-08-19

Family

ID=35506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2097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0989C (zh) 2004-06-25 2005-06-21 无线通信终端以及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7251510B2 (zh)
EP (1) EP1775846A1 (zh)
JP (1) JP3941800B2 (zh)
CN (1) CN100530989C (zh)
WO (1) WO20060014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34182B1 (ko) * 2004-01-19 2008-05-30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자 장치 및 무선 통신 단말
US7962186B2 (en) * 2007-10-24 2011-06-1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electrical power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JP5789790B2 (ja) * 2010-09-10 2015-10-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およ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111656094B (zh) * 2018-01-26 2024-04-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设备管理系统以及设备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304638D0 (en) * 1993-03-06 1993-04-21 Ncr Int Inc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power saving function
JPH08140138A (ja) * 1994-11-04 1996-05-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装置
US6115618A (en) * 1998-02-24 2000-09-05 Motorola,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movable display
JP2000138522A (ja) * 1998-10-30 2000-05-16 Kyocera Corp 携帯無線通信装置
JP2000217800A (ja) 1999-02-02 2000-08-08 Jeol Ltd Esr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6542721B2 (en) * 1999-10-11 2003-04-01 Peter V. Boesen Cellular telephone,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and pager unit
EP1091497A1 (en) 1999-08-24 2001-04-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nsmitter leakage cancellation circuit for co-located GPS receiver
JP2001217627A (ja) * 2000-02-02 2001-08-10 Kyocera Corp 携帯電話機
JP2001285424A (ja) * 2000-03-23 2001-10-12 Motorola Inc ヒンジ装置
JP3421639B2 (ja) * 2000-06-01 2003-06-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複数の無線通信部を有する情報処理装置におけるrf信号干渉を防止するための通信監視制御
JP4598267B2 (ja) 2000-12-26 2010-12-15 レノボ シンガポール プライヴェート リミテッド 伝送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開閉構造体
US6748196B2 (en) * 2001-01-30 2004-06-08 Kon-Hee Lee Transmit output controlling circuit and method of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648551B2 (ja) * 2001-02-15 2011-03-0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JP2002281128A (ja) * 2001-03-16 2002-09-27 Nec Corp 携帯電話端末、その電池容量通知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2354086A (ja) * 2001-05-28 2002-12-06 Hitachi Ltd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JP4057819B2 (ja) * 2002-02-15 2008-03-05 株式会社東芝 移動体通信端末
JP4057402B2 (ja) * 2002-11-13 2008-03-05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装置
JP2004297753A (ja) * 2003-02-07 2004-10-21 Nec Tokin Corp 電源回路、及び該電源回路を備えた通信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941800B2 (ja) 2007-07-04
US20070270106A1 (en) 2007-11-22
JP2006013902A (ja) 2006-01-12
WO2006001489A1 (ja) 2006-01-05
CN1973442A (zh) 2007-05-30
US7251510B2 (en) 2007-07-31
US7606604B2 (en) 2009-10-20
US20050288073A1 (en) 2005-12-29
US7460892B2 (en) 2008-12-02
EP1775846A1 (en) 2007-04-18
US20090061962A1 (en) 200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92545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ternal radio communication
JP4013970B2 (ja) 無線通信端末
CN109788125B (zh) 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0530989C (zh) 无线通信终端以及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
US753951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KR20000001562A (ko) 무선 단말기의 핸즈프리 장치 및 방법
JP4760333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1817736B (zh) 干扰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JP4432987B2 (ja)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内部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JP4293071B2 (ja) 無線通信端末
CN115085826B (zh) 发射功率检测电路、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JP4218609B2 (ja)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内部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KR100476008B1 (ko) 터치스크린을 구비하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
JP4710989B2 (ja)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JP4424251B2 (ja) 無線通信端末
JP2007124444A (ja) 無線通信装置
JP4678361B2 (ja) 無線通信端末
KR20040023423A (ko) 안테나 내장형 휴대정보 단말기 및 그를 이용한 통화방법
JPH08251067A (ja) 携帯電話機
JP2007116252A (ja) 無線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9

Termination date: 2016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