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52232A - 由数个通道部件组成纤维通道的端部敞开式纺纱机 - Google Patents

由数个通道部件组成纤维通道的端部敞开式纺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52232A
CN1952232A CNA2006101373936A CN200610137393A CN1952232A CN 1952232 A CN1952232 A CN 1952232A CN A2006101373936 A CNA2006101373936 A CN A2006101373936A CN 200610137393 A CN200610137393 A CN 200610137393A CN 1952232 A CN1952232 A CN 1952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edge member
edge
fiber channel
passag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373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52232B (zh
Inventor
M·布尔歇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Original Assignee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filed Critical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Publication of CN1952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2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52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22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3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slivers into fibres; Orienting or straightening fibres, e.g. using guide-roll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38Channels for feeding fibres to the yarn forming reg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端部敞开式纺纱机,它装有一个纺纱转杯和一个带有梳理轧辊的壳体。该端部敞开式纺纱机装有一个用于将纤维从梳理轧辊输送到纺纱转杯的纤维通道,其中纤维通道由数个相互设置的通道部件组成。纤维通道至少设有一个纤维分梳边缘部分,一个用于接受从梳理轧辊输送过来纤维的起始部分,以及一个与之相连的纤维传送部分。安装一个可安置在梳理轧辊壳体内且包含纤维通道传送部分的通道部件,以及一个至少包含分梳边缘部分的边缘部件,其中边缘部件独立构成纤维通道的起始部分,并可固定安装在通道部件上。优选安装一个可安置在梳理轧辊壳体内和包含传送部分在内的边缘部件,以及一个至少包含分梳边缘的边缘部件,其中边缘部件在梳理轧辊壳体内可进行固定,边缘部件包含纤维通道的起始部分。

Description

由数个通道部件组成纤维通道的端部敞开式纺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部敞开式纺纱机,该纺纱机装有一个纺纱转杯和一个带有梳理轧辊的梳理轧辊壳体,还装有一个用于将纤维从梳理轧辊输送到纺纱转杯的纤维通道,其中纤维通道由数个相互设置的通道部件组成。纤维通道至少设有一个纤维分梳边缘部分,一个用于接受从梳理轧辊输送过来纤维的起始部分,以及一个与之相连的纤维传送部分。
背景技术
在一个端部敞开式纺纱机中,纤维通道的构造对于喷纺纤维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通过纤维通道,由梳理轧辊分离出来的纤维被输送到纺纱转杯,在那里集聚在纺纱转杯的纤维聚集槽内,然后从纤维聚集槽中被抽吸出来加捻成一根纤维。在整个过程中,纤维通道内的纤维不可以缠在一起或打结。只有努力达到上述要求之后,绷直的纤维才能通过纤维通道继续传送下去。为了保证纤维传送的最优化,至今已经有了多种不同的纤维通道构造方案。例如一种公知的构造方案采用了局部收紧纤维通道截面的设计,气流通过这样的纤维通道后可以在某个区域内被加速,而在该气流中输送的纤维改善了其延伸性。
在现有技术中目前有许多公知技术,可以由数个相互设置的通道部件构成纤维通道,其中每个通道部件设置为纤维通道的一个部分。各个通道部件可以更换,这样可以使得纤维通道的几何形状根据需要而与待加工的纤维材料相匹配。还有,纤维通道的某些部分磨损非常严重,但是通过使用耐磨材料来构成该纤维通道部分则十分有利。因此,纤维通道的多个部分的结构具有优点,端部敞开式纺纱机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满足不同的要求。
DE3324629 A1公开了一种端部敞开式纺纱机,该纺纱机的纤维通道的起始部分由梳理轧辊壳体组成,在梳理轧辊壳体中设有可更换的分梳边缘。这样的装置有个缺点,即纤维通道的起始部分的几何形状不能加以改变。
从德国公开文献2205319中可以看到一种端部敞开式纺纱机,在纺纱机的梳理轧辊壳体内安置了一个组件,该组件包含分梳边缘、纤维通道的起始部分以及纱线输出喷嘴。该组件用一种耐磨材料制成,这样,分梳边缘和纤维通道的起始部分可以很好地抵御磨损。尽管如此,该组件也有不足之处,在按需要替换纱线输出喷嘴或纤维通道时,必须更换其它各部件。此外,该组件的双重功能还增加了制造上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且成本较高。
DE102004 005429 A1公开了一种用于端部敞开式纺纱机的纤维通道的通道部件,它包括纤维通道的起始部分和与之相连的纤维传送部分。此外,基本上仅由分梳边缘构成的边缘部件使用了耐磨材料。边缘部件与通道部件连接后可一起放置到梳理轧辊壳体内。这种结构型式的缺点在于,纤维通道的起始部分和纤维传送部分不能使用不同的耐磨材料。通常情况下,采用陶瓷粉末通过粉末喷射铸造的方法,制造整个通道部件。这样一来,纤维通道的起始部分以及整个纤维传送部分都具有耐磨性,但是在许多使用情况下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耐磨性。另一个缺点是,为了采用粉末喷射铸造的方法来生产尺寸大而结构复杂的通道部件,必须首先制造昂贵的铸造模具。而通过粉末喷射铸造的方法制造包括分梳边缘在内的边缘部件时,分梳边缘的表面往往比较粗糙而且多孔,经常不能达到所要求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改进了端部敞开式纺纱机的可调制性,可根据不同的纤维通道几何形状和不同的耐磨要求,改善纤维通道各部件的适用性。
本发明的任务是通过安装一个通道部件和一个边缘部件予以解决的,通道部件可安置在梳理轧辊壳体内,且包含纤维传送部分;边缘部件至少包含分梳边缘部分,边缘部件独立构成纤维通道的起始部分,并可固定安装在通道部件上。
此外,本发明的任务还实现了装设一个可安置在梳理轧辊壳体内的且包含纤维传送部分的通道部件,以及一个至少包含分梳边缘部分的边缘部件,其中边缘部件可固定安装在梳理轧辊壳体内,通道部件包含纤维通道的起始部分。
因此,按本发明的端部敞开式纺纱机的构造具有优点,只需要一个通用的梳理轧辊壳体。构成纤维通道的整个纤维通道部件可以根据要求选用,并且将其放置在梳理轧辊壳体内。采用这种灵活安装的方式,可以减少部件数量,明显降低部件的复杂程度和由此产生的制造成本和生产费用。每段纤维通道都可以各按使用情况设置最优化的几何形状、最佳防磨和最佳表面特性,例如非常光滑的表面或者确定为粗糙的表面和构造。梳理轧辊壳体不取决于纺纱技术要求,因此可以大批量、低成本地进行生产。由于通道部件确保了简单的可互换性,因此通道部件的构造可以进一步提高纺纱机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在此方面需注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整台端部敞开式纺纱机,而是延伸到可安置在本机中的边缘部件和通道部件。
本发明认识到,分梳边缘的磨损程度最严重,纤维通道的起始部分磨损程度其次,纤维通道的纤维传送部分磨损最轻微。各个部分的绝对磨损高度基本上受被加工的纤维材料的影响,但是所述的相对磨损强度与此无关。在大多数的使用情况下,纤维通道的传送部分磨损不甚明显。因此一般而言,纤维通道的起始部分是整个纤维通道中磨损最为严重的部分。该起始部分在分梳边缘的后面一般延伸大约5mm,但是在特定情况下,其在分梳边缘的后面延伸可达15mm。
在本结构中,边缘部件仅包含纤维通道的起始部分,并且可固定在通道部件上,由此具有优点,这两部分通常需要很高的耐磨度,即分梳边缘和纤维通道的起始部分用于接受从梳理轧辊分梳出来的纤维进入一个共同的部件,也就是边缘部件。因此,边缘部件在分梳边缘以及纤维通道内的表面可以使用耐磨材料,或者整个部件使用例如陶瓷耐磨材料进行制造。这样,边缘部件围绕纤维通道,边缘部件可以仅仅构成纤维通道的起始部分。由此,边缘部件的长度就可以根据纤维通道起始部分的磨损程度来确定。这样做带来的好处是:可以用陶瓷材料和不需要很大成本进行制造。具有优点的是,从分梳边缘算起的纤维通道的边缘部件少于20mm,最好甚至少于10mm。包含纤维通道传送部分的通道部件可以放置在梳理轧辊壳体内,最好能为含有分梳边缘和起始部分的边缘部件设置安装位置。这样可将边缘部件可拆卸或不可拆卸地安装在该位置上。在本发明的结构中也可以这样制造,带有纤维通道传送部分的通道部件采用压力铸造或者喷射铸造的方法,直接与含有分梳边缘和纤维通道起始部分的边缘部件铸成一体。带有固定于安装位置中的边缘部件的通道部件可以很方便地安装在梳理轧辊壳体内,它也可以根据需要替换成另一种结构。如果通道部件与边缘部件间采用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那么其优点在于这两个部件间的密封简单,而且在替换时不会遗失较小的边缘部件。如果通道部件与边缘部件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那么其灵活性就大为增加。
在另一个变体结构中,边缘部件可直接固定在梳理轧辊壳体内,通道部件除了包含传送部分外还包含纤维通道的起始部分,其优点在于,通道部件不带有与其固接的边缘部件,则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操作。如果纤维通道起始部分的磨损不是很严重,或者纤维通道起始部分的几何形状比较复杂多变时,这样一个变体结构则更具有优点。由于边缘部件基本上仅由分梳边缘组成,而且是一个很小的部件,所以至少在分梳边缘的表面也是由一种昂贵的、极其耐磨的材料来制造,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在梳理轧辊壳体的使用寿命内更换边缘部件了。同时,不用担心这么小的边缘部件会增加很高的材料成本。如果把边缘部件不可拆卸地固定在梳理轧辊壳体内,那么就可以避免在更换通道部件时边缘部件会发生松脱,由此具有优点。
具有特别优点的是,包含分梳边缘的边缘部件由陶瓷材料制成,并且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压制工艺。边缘部件的分梳边缘采用压制陶瓷,则具有优点,因为其表面减少了孔的数量,提高了密度,改善了表面质量。相比于制造陶瓷部件的其它工艺方法,它具有较高的耐磨性。采用压制陶瓷,尤其适合于制造小而复杂形状的部件,如前所述的边缘部件。对于梳理轧辊壳体内的气流以及从梳理轧辊过来的纤维的分梳,分梳边缘的边缘曲率起到很大的作用。现有的分梳边缘系由镀有耐磨层的金属制造,或由采用粉末喷射铸造工艺的陶瓷制造。因此边缘曲率仅略大于0.5mm。如果在金属材料上镀耐磨层的话,那么必然会在镀的过程中其边缘出现了所增加的倒圆,而边缘所能达到的最小边缘曲率就会受到限制。如果按粉末喷射铸造工艺加工陶瓷部件,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工艺本身的缺陷,如较高的多孔性和较严重的烧结收缩性,而分梳边缘所能达到的最小边缘曲率同样会受到限制。如果分梳边缘的边缘曲率小于0.5mm,甚至优选小于0.1mm的话,纤维分梳和纤维传送的过程就可大为改善。此种边缘曲率具有很好的表面质量和很好的形状精度,可以通过一种由压制陶瓷制成的边缘部件来达到。压制陶瓷的特点在于,该部件在烧结前已经通过压制模具成型。由于在烧结时会产生很小的收缩,所以只有很小的一部分需要粘合剂。与由粉末喷射铸造方法制造的陶瓷部件相比,使用压制陶瓷制成的部件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其表面少孔而且表面质量更高。
在许多使用情况下具有优点,并且足以使得通道部件内的纤维通道不会磨损。具有优点的是,通道部件是由一种轻金属材料或者甚至是由塑料通过压力铸造或者喷射铸造而制成。
具有优点的是,可在纤维通道的表面使用塑料,可使用一种易导电的塑料,优选电阻值小于1010欧姆。塑料的导电性能应大小合适,使得通过传送空气携带的纤维排除了所产生的负荷。通过导电塑料避免了纺纱运行中因静电负荷而引起的故障,例如污物和灰尘的聚集,或者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发生的可能由火花放电而引起的着火危险。
至少当通道部件可更换地固定在梳理轧辊壳体内时,通常情况下在通道部件与梳理轧辊壳体之间必须安装密封件。如果通道部件是由塑料制成的话,那么优先采用双模喷射铸造方法,将密封件直接成型于通道部件上,由此可减少所需零部件的数量。
本发明的其它结构和特征将通过下述的几个实施例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有按本发明纤维通道的端部敞开式纺纱机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是类似于图1的纤维通道的另一个变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按图2中箭头III方向关于纤维通道起始部分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中所示的端部敞开式纺纱机包括作为基本组件的一个装有梳理轧辊2的梳理轧辊壳体1,一个纤维通道3以及一个设置在转杯壳体4内的纺纱转杯5。纺纱转杯5由一个转盘6和一个压入转盘的杆7组成。纺纱转杯5上的杆7和梳理轧辊2的以图中未示出的方式放置和驱动。运行时转盘6在负压室8内旋转,负压室8则由转杯壳体4构成。转杯壳体4与负压源连接,但是具体方式未在图中表示。
纤维材料以纤维带9的形式通过可驱动的进料轧辊10按箭头A所示方向,输送到梳理轧辊2上。通过梳理轧辊2外周上设置的针或齿11(图上仅为示意),将纤维带9分梳成较细的纤维。分梳好的纤维由旋转的梳理轧辊2带入,并按箭头B所示的旋转方向一起运动。与梳理轧辊2一起转动的纤维经由污物分离口输送到纤维通道3的起始部分13。在污物分离口12,细小的污物颗粒受离心力的作用被分离。在转杯壳体4内产生的负压会在纤维通道3内形成气流,如箭头C所示的纤维输送方向。在气流和分梳边缘14的共同作用下,纤维与梳理轧辊2分离,进入纤维通道3的起始部分13,并通过纤维通道3的传送部分15,按箭头C所示的纤维输送方向,朝着纺纱转杯5的方向输送,最后经由输入部分16进入转盘6内部。从纤维通道3的输入部分16输送出来的纤维集聚在旋转转盘6的纤维聚集槽17内,该槽所在的位置是中空转盘6的最大直径处。在聚集槽中形成了纤维线圈,而后以公知方式将作为点划线表示的纱线18抽吸出来。喷纺纱线18首先被抽吸到与纺纱转杯5上的杆7基本相垂直的平面上,紧接着通过纱线输出喷嘴19导入到与杆7同轴的输出通道20内。输出通道20在图中用虚线表示,因为其与作为纤维通道3的输入部分16相比是在另一个平面上。纱线18从输出通道20沿着箭头D的输出方向输出,然后通过一个图中未示出的输出轧辊副输送到一个图中同样未示出的绕线装置上。
纺纱转杯5为了维护需要是敞开着的,相对置于转盘6的敞开前端是转杯壳体4的壁21,该壁通常以图中未示的方式作为可打开的端盖。此外,纤维通道3的输入部分16以及纱线输出喷嘴19还被安置在适配器22上。输入部分16也可通过包含传送部分15在内的通道部件的末端部分构成。适配器22可更换地安放在转杯壳体4的壁21上。例如当纺织转杯5装有较大或较小直径的转盘6时,可采用另一种结构。
众所周知,单根纤维在纺纱转杯5中输送时,会受到纤维通道3几何形状的影响。比如:当纤维通道3的传送部分15和输入部分16的截面积逐渐缩小时,沿输送方向C的气流速度会逐渐增大,这对于纤维的拉伸大有益处。再如:当传送部分15与输入部分16间的连接如图所示时,纤维通道3与笔直的通道间或多或少地会有偏差,这对于纤维的引导方向将产生影响。又如:当改变纤维通道3起始部分13的几何形状时,则会影响梳理轧辊2的分梳特性。因此具有优点的是,纤维通道3采用分离的多个通道部件安置,这些通道部件可被安置在转杯壳体4和梳理轧辊壳体1内。由此可以节省制造成本和制造费用,尤其在梳理轧辊壳体1方面。对于整台端部敞开式纺纱机来说,可以使用一个同类的梳理轧辊壳体,并且各针对所需的纤维通道3的特性进行安装。具有优点的是,纤维通道由多个彼此相连的通道部件构成,由此可以确保各个部分都适合所需的几何形状和必要的耐磨性。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分梳边缘14承受最严重的磨损,通道起始部分13的磨损其次,只有传送部分15和输入部分16的磨损程度最轻微。纤维通道3采用组件组装的方法制造,部件的制造成本和制造费用可以大为降低。在现有技术中,所装的纤维通道和相应的装置中,虽然纤维通道3的部件都具有耐磨性,但是在许多使用情况下,该耐磨性未能得到满足。这些部件往往需要很高的制造成本和费用。下面将通过两个实施例来作进一步描述。这两个实施例都避免了上述缺点,而且都符合了所要求的耐磨性。总的来说,特别具有优点的是,当所有部件都可安置在梳理轧辊壳体1内时,这些部件都能方便地进行更换。
图1中显示了纤维通道3,纤维通道3由一个边缘部件23、一个通道部件24和一个适配器22构成。边缘部件23包括分梳边缘14和纤维通道3的起始部分13。边缘部件23固定安装在包含纤维通道3传送部分15的通道部件24上,并可与通道部件24一同放置在梳理轧辊壳体1内。通道部件24可安装一个密封件25,用于密封连接含有输入部分16的适配器22。通道部件24内留有边缘部件23的连接位置26。为了实现边缘部件23与通道部件24的连接,可以使用例如压入或者粘合到通道部件24上的方法。当然也可以采用图中未示出的弹簧夹头连接方式将其安置在连接位置26内。
通道部件24与边缘部件23首先在梳理轧辊壳体1外面进行拼接,然后一同放入梳理轧辊壳体1内。为了定位,最好安装一块挡板27,此时应注意:图中所示的挡板27位置仅仅是个例子,实际上它的位置也可以在分梳边缘14的附近。为了保证方便地更换与边缘部件23固定相连的通道部件24,最好采用定位机构28,例如其位于通道部件24上,形成突起,与梳理轧辊壳体1上的凹处共同起作用。此外,具有优点的是,可在梳理轧辊壳体1内放置密封件29,用以阻止不适合的气流的干扰。也可以优选将密封件29放置在通道部件24或者边缘部件23上。
图1中所示结构的优点在于,纤维通道3磨损最为严重的部分,即分梳边缘14和通道起始部分13,共同设置在边缘部件23内。边缘部件23是一个比较坚固的部件,其至少在与纤维相接触的表面非常耐磨。因此可以很方便地由一种耐磨材料制造,比如陶瓷。由此具有优点的是,边缘部件23按照图中标注的尺寸E,从纤维通道3的分梳边缘算起,小于20mm,优选小于10mm。由于纤维通道的整个起始部分13设置在边缘部件23内,因此保证了起始部分13周围的耐磨性。同时,由于边缘部件23的长度很短,因此制造起来十分方便,费用也很低。考虑到边缘部件23需要坚固的构造,可以使用硬金属或者陶瓷材料采用压制工艺制造,以实现边缘部件23较高的表面质量和较高的精密性。
由于通道部件24在通常情况下几乎不受磨损,因此这种结构可以使用塑料非常简单地制成喷射铸件,或者采用轻金属制成压力铸件。位于通道部件24中的纤维通道3可以不设置防磨损,因此这样的通道部件24进行再加工的成本很低,可以迅速由铸件模具制出成型。
在将边缘部件23固定安置在通道部件24的连接位置26上时,具有优点的是,可以先把边缘部件23放置在通道部件24的喷射铸模内,然后将通道部件24直接喷铸到边缘部件23上。这样加工的好处在于,纤维通道3的起始部分13与传送部分14的过渡点没有缝隙,这样纤维可以更好地被定位。
如果用塑料制造通道部件24的话,可以采用具有优点的构造,通过双模喷射铸造工艺来成型至少一个密封件25。这种采用双模喷射铸造工艺来成型密封件25的优点在于,如果转杯壳体4的反面不平整的话,该密封件就可以保证很好的密封性。同时,在日常操作过程中,当更换通道部件24时,在实际运行中也不会丢失该密封件。
图2和图3中表示的是另一种变体结构,其纤维通道3由包含一个分梳边缘14的边缘部件30、包含一个起始部分13和传送部分15的通道部件31和包含输入部分16的适配器22组成。边缘部件30基本上仅仅由分梳边缘14组成,并被放置在梳理轧辊壳体1内。为了在梳理轧辊壳体1内固定边缘部件30,可以使用固定件32,比如形状为加长的连接板,安装在边缘部件30上。可将边缘部件30设置成可拆卸或不可拆卸地固定在梳理轧辊壳体1内。可拆卸的固定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很方便地更换边缘部件30。但是与之相应的分梳边缘14具有极高的耐磨表面,根本不需要更换边缘部件30,因此具有优点的是,可以把不可拆卸的边缘部件固定在梳理轧辊壳体1内,这样,边缘部件就不会由于疏忽而掉落、遗失。将不可拆卸的边缘部件30固定在梳理轧辊壳体1内时,尤其具有优点的是,可以采取粘合方式,或者在制造梳理轧辊壳体1时,将边缘部件30直接放置在压力铸造模具中。由于边缘部件30基本上仅由分梳边缘14组成,而且尺寸很小,所以即便使用很昂贵的材料,其费用也是可以接受的。这样一来,在梳理轧辊壳体1的整个使用寿命内,都能够配有分梳边缘14。边缘部件30优先由一种陶瓷材料制成,最好也采用压制工艺制造。纤维通道3的分梳边缘14部分是磨损最为严重的部分,所以无论如何应该优先对其进行保护。
通道部件31包含了起始部分13和纤维传送部分15,其被安置在梳理轧辊壳体1内,具有可方便更换的优点。为了保证通道部件31与适配器22内的输入部分16以及与梳理轧辊壳体1间的密封连接,通道部件31上有密封件25和29。此外,定位机构28位于通道部件31上,例如作为通道部件31上的一个突起,与梳理轧辊壳体1上的一个凹处共同起作用,其保证了通道部件31在梳理轧辊壳体1内的一个位置。通道部件31上的挡板27可装设在梳理轧辊壳体1内,挡板27确定了通道部件31的轴向位置。由此,挡板27与分梳边缘14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情况来选择,不一定要和图中所示的完全一样。
因此,通道部件31的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优化调整通道起始部分13和纤维传送部分15来得到纤维通道3理想的几何结构,同时敞开式纺纱机可以很方便地在这些变体结构间进行改装。就耐磨性而言,该结构的优点在于,通过将起始部分13和传送部分15在一个共同的通道部件31内连成一体,并与纤维通道3区域组合在一起,使得该区域内的磨损通常很轻微。在多数使用情况下,除了纤维传送部分15外,在起始部分13内不要求特别的耐磨保护。因此,通道部件31中的纤维通道3不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考虑耐磨保护。如果通道部件31采用塑料制成喷射铸件,或者用一种轻金属制成压力铸件的话,那么制造过程非常简单,且费用低廉。在用塑料制造通道部件31时,可采用优选的方式,将至少一个密封件25通过双模喷射铸造工艺,直接成型在通道部件31上,所述优点已在上文提到过。
如果端部敞开式纺纱机对纤维材料进行一次加工的话,位于纤维通道3内的分梳边缘14后部将发生很严重的磨损,由此根据图2所示的结构,可以很方便地对通道部件31在纤维通道3的起始部分13和传送部分15进行表面耐磨处理。例如可以用陶瓷制成的通道部件31取代用塑料制成的通道部件31。由于通道部件31上既有定位机构28,又要为密封件25和29预留安装位置,所以它是一个很大而且很复杂的陶瓷部件,最好采用所述的“热铸工艺”制造,能在大批量生产时较低模具成本。
陶瓷热铸工艺不同于常见的陶瓷喷射铸造方法。热铸和粉末喷射铸造采用同一种原料,即以一种流动状态添加有热塑性粘结剂的陶瓷粉末。该原料在超过熔点的温度下被加热并注入金属模具中,直至冷却成毛胚件。该毛胚件与通道部件31的成品相比,毛胚件根据所含粘结剂量的多少,其体积会相应变大。因此下一步工序就是除去毛胚件上的粘结剂。接着,成型的通道部件31经过一个烧结过程。与喷射铸造不同的是,热铸造所使用的粘结剂可由液态熔炼石蜡制成。因此,由粘结剂和陶瓷粉末组成的原料经加工后,其粘性比喷射铸造成型的部件明显要低。由于热铸加工时所需的压力比较低,因此模具内的负荷就比较小。由此可见,热铸加工需要的模具不需要达到很高的要求,模具的制造就比较简单,而且成本也比较低。由于浇铸原料的粘性低,热铸加工可以保证通道部件31薄壁部分的制造要求。因此具有优点的是,通过热铸工艺制造通道部件,通道部件不仅包含纤维通道3的起始部分13和传送部分15,而且包含了分梳边缘14,通道部件可被安置在梳理轧辊壳体1内。
根据图1至图3所示,边缘部件30和23的体积都很小,但是整个部件的外形相对不复杂,因此可以优先选用压制陶瓷来加工制造。在制造边缘部件30和23的压制过程中,相比热铸造或者喷射铸造而言,在加工中只需要较小量的粘结剂。如果粘结剂含量降低,那么毛胚件烧结时的收缩量就比较小,边缘部件23和30成品件的精密度由此得到了改善。此外,由于压制陶瓷内的小孔很少,成品件的密度就比较高,表面质量也更好。较好的表面质量对于分梳边缘14尤其重要,它不仅要求很高的耐磨性,还要求很高的表面平整度,因为如果表面过于粗糙的话,纤维会附着在边缘处,这样会给生产带来隐患和危险。如果使用喷射铸造的陶瓷材料,那么表面平整度虽然可以通过抛光加以改善,但不持久,因为通常情况下,原先表面小孔处都有凹坑。
此外,分梳边缘14的边缘曲率对于从梳理轧辊2输送过来的纤维分梳特性和纺纱结果都产生影响。从目前实际使用情况来看,镀有表面耐磨层的分梳边缘的边缘曲率为0.5mm或者更大,因为包含分梳边缘14的部件在成批生产时经过表面镀层后,无法达到更小的边缘曲率值。为了改善纺纱结果,最好将分梳边缘14的边缘曲率设为小于0.5mm,尤其优选小于0.1mm。这种较小的分梳边缘曲率可以优先通过采用陶瓷材料制造边缘部件23或者30来达到,而这种制造则是一种压制制造。如上所述,压制陶瓷的精密度和表面质量都非常好,特别适用于制造分梳边缘14。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通道部件24、31和边缘部件23、30可以保证很好的适用性,同时各个部件在非常低的制造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了端部敞开式纺纱机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另外,在上文中已经提到的变体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优先改进纤维通道3起始部分13内的收缩部分33或扩张部分34。起始部分13内的这种收缩部分和扩张部分34,在图1和图2中用虚线表示。具有优点的是,纤维通道3在起始部分13的截面积上设置收缩部分33,由此加快了气流速度,并且改善了从梳理轧辊2输送来的纤维的张紧度,最终提高了纱线质量。

Claims (15)

1.一种端部敞开式纺纱机,它装有一个纺纱转杯(5)和一个带有梳理轧辊(2)的梳理轧辊壳体(1),还装有一个用于将纤维从梳理轧辊(2)输送到纺纱转杯(5)的纤维通道(3),其中纤维通道(3)由数个相互设置的通道部件组成,纤维通道(3)至少设有一个纤维分梳边缘部分(14),一个用于接受从梳理轧辊(2)输送过来纤维的起始部分(13),以及一个与之相连的纤维传送部分(15),其特征在于,安装一个可安置在梳理轧辊壳体(1)内且包含纤维传送部分(15)的通道部件(24),以及一个至少包含分梳边缘部分(14)的边缘部件(23),其中边缘部件(23)独立构成纤维通道的起始部分(13),并可固定安装在通道部件(24)上。
2.一种端部敞开式纺纱机,它装有一个纺纱转杯(5)和一个带有梳理轧辊(2)的梳理轧辊壳体(1),还装有一个用于将纤维从梳理轧辊(2)输送到纺纱转杯(5)的纤维通道(3),其中纤维通道(3)由数个相互设置的通道部件组成,纤维通道(3)至少设有一个纤维分梳边缘部分(14),一个用于接受从梳理轧辊(2)输送过来纤维的起始部分(13),以及一个与之相连的纤维传送部分(15),其特征在于,安装一个可安置在梳理轧辊壳体(1)内且包含纤维传送部分(15)的通道部件(31),以及一个至少包含分梳边缘部分(14)的边缘部件(30),其中边缘部件(30)可固定安装在梳理轧辊壳体(1)内,通道部件(31)包含纤维通道(3)的起始部分(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部敞开式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件(30)不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梳理轧辊壳体(1)内。
4.一种端部敞开式纺纱机,带有一个分梳边缘(14)的边缘部件装入一个通道部件(24)的安装位置(26)中,该通道部件(24)可安装在一个梳理轧辊壳体(1)内,并设有一个用于传送纤维的纤维通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件(23)包含纤维通道(3)的一个起始部分(13),该起始部分(13)用于接受从梳理轧辊(2)分梳出来的纤维,并且在分梳边缘(14)以及纤维通道(3)内设置一层耐磨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缘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通道(3)的边缘部件(23)从分梳边缘(14)算起,少于20mm,最好甚至少于10mm。
6.一种端部敞开式纺纱机,带有一个分梳边缘(14)的边缘部件装入一个梳理轧辊壳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件(30)基本上只由分梳边缘(14)组成,并且在分梳边缘(14)上设置一层耐磨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之一项所述的边缘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件(23、30)由陶瓷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之一项所述的边缘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件(23、30)在制造中由陶瓷压制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之一项所述的边缘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梳边缘(14)的边缘曲率小于0.5mm,优选小于0.1mm。
10.用于一种端部敞开式纺纱机的边缘部件装入一个梳理轧辊壳体(1)内,该梳理轧辊壳体(1)设有一个用于传送纤维的纤维通道(3),其中纤维通道(3)在通道部件(24)中设有至少一个纤维传送部分(15),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部件(24)通过压力铸造或者喷射铸造直接制造在一个边缘部件(23)上,该边缘部件(23)包含一个分梳边缘(14)和一个用于接受纤维的起始部分(13)。
11.用于一种端部敞开式纺纱机的边缘部件装入一个带有梳理轧辊(2)的梳理轧辊壳体(1)内,该梳理轧辊壳体(1)设有一个用于传送纤维的纤维通道(3),其中纤维通道(3)在通道部件(23)中设有至少一个纤维传送部分(15),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部件(24)设有一个用于安装通道部件(24)的安装位置(26),通道部件(24)包含一个分梳边缘(14)和一个用于接受从梳理轧辊(2)分梳出来的纤维的起始部分(13)。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边缘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通道(3)在通道部件(24)内不具有磨损保护。
13.用于一种端部敞开式纺纱机的边缘部件装入一个带有梳理轧辊(2)的梳理轧辊壳体(1)内,该梳理轧辊壳体(1)设有一个用于传送纤维的纤维通道(3),其中纤维通道(3)在通道部件(31)中设有至少一个起始部分(13)和一个纤维传送部分(15),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部件(31)不具有磨损保护。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之一项所述的边缘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件(24、31)用塑料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边缘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件(24、31)在采用双模喷射铸造方法时包含至少一个成型密封件(25、29)。
CN2006101373936A 2005-10-18 2006-10-18 由数个通道部件组成纤维通道的端部敞开式纺纱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522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50102.8A DE102005050102B4 (de) 2005-10-18 2005-10-18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mit einem Faserkanal aus mehreren Kanalbauteilen
DE102005050102.8 2005-10-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2232A true CN1952232A (zh) 2007-04-25
CN1952232B CN1952232B (zh) 2012-02-22

Family

ID=37896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3739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52232B (zh) 2005-10-18 2006-10-18 由数个通道部件组成纤维通道的端部敞开式纺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952232B (zh)
CZ (1) CZ2006655A3 (zh)
DE (1) DE102005050102B4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0757A (zh) * 2010-11-19 2012-07-11 里特机械公司 纤维通道嵌件
CN102634894A (zh) * 2012-05-16 2012-08-15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改善转杯纺纱成纱性能的方法
CN102634886A (zh) * 2011-02-11 2012-08-15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自由端纺纱装置的导纱通道装置
CN111501143A (zh) * 2019-01-30 2020-08-07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开松辊壳体的纤维引导插入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05075A1 (de) * 2018-03-06 2019-09-12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Faserleitkanaleinrichtung für eine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mit einer Rastverbind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S163843B1 (zh) * 1971-03-26 1975-11-07 Elitex Zavody Textilniho
DE3324629A1 (de) 1983-07-08 1985-01-24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8070 Ingolstadt Aufloeseeinrichtung fuer eine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DE3923060A1 (de) 1989-07-13 1991-01-24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CS276522B6 (en) * 1990-02-22 1992-06-17 Elitex Cerveny Kostelec Draw-off funnel for yarn rotor spinning
DE4416977C2 (de) 1994-05-13 1996-12-19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DE19511084A1 (de) 1995-03-25 1996-09-26 Schlafhorst & Co W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DE19712881B4 (de) 1997-03-27 2005-12-22 Saurer Gmbh & Co. Kg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DE10237672A1 (de) * 2002-08-16 2004-02-26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Auflösewalzengehäuse für eine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Einsatz für ein Auflösewalzengehäuse und Verfahren zum modernisieren von Spinnvorrichtungen
DE10348710A1 (de) 2003-10-16 2005-05-12 Saurer Gmbh & Co Kg Faserleitkanal
DE102004005429A1 (de) 2004-02-04 2005-08-25 Saurer Gmbh & Co. Kg Faserleitkanal für eine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Faserleitkanal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0757A (zh) * 2010-11-19 2012-07-11 里特机械公司 纤维通道嵌件
CN102560757B (zh) * 2010-11-19 2016-01-13 里特机械公司 纤维通道嵌件和包括纤维通道嵌件的气流纺纱装置
CN102634886A (zh) * 2011-02-11 2012-08-15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自由端纺纱装置的导纱通道装置
CN102634894A (zh) * 2012-05-16 2012-08-15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改善转杯纺纱成纱性能的方法
CN102634894B (zh) * 2012-05-16 2014-12-10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改善转杯纺纱成纱性能的方法
CN111501143A (zh) * 2019-01-30 2020-08-07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开松辊壳体的纤维引导插入件
CN111501143B (zh) * 2019-01-30 2022-12-09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开松辊壳体的纤维引导插入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2232B (zh) 2012-02-22
DE102005050102A1 (de) 2007-04-19
CZ2006655A3 (cs) 2007-05-30
DE102005050102B4 (de)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2232B (zh) 由数个通道部件组成纤维通道的端部敞开式纺纱机
US4607485A (en) Feed arrangement for an open-end friction spinning machine
HU221920B1 (hu) Berendezés szálak kiadagolására szállal erősített termékek gyártása során
US4291528A (en) Mounting of fiber supply channel defining means in spinning units of an open end spinning machine
JPH0754220A (ja) フラットカード
CN101514503B (zh) 用于纤维压缩装置的压缩器和缓冲元件
US5839166A (en) Carding machin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n aerodynamic card web
US5901546A (en) Fiber conveying channel for a spinning machine
CN1262698C (zh) 用于制造热塑料材料的切割线的系统
CN102549205B (zh) 具有纤维条导向机构的精梳机
ITMI982537A1 (it) Dispositivo di preparazione e di apertura di fibre in fiocco daalimentare ad una carda
GB2192010A (en) Open-end rotor spinning unit
US6185787B1 (en) Fiber flock cleaner
CN101688360B (zh) 双捻合股机
CN101104968A (zh) 纤维集束装置抽吸通道的加强嵌件
US3999250A (en) Method of fiber distribution and ribbon forming
RU2415088C2 (ru)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минеральных волокон
CN110230133B (zh) 用于具有锁定连接的自由端纺纱装置的导纤通道机构
ITMI952027A1 (it) Dispositivo per la pulitura e apertura di materiale in fibre che si trova sotto forma di fiocchi, per esempio cotone, materiale in fibre
US402887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yarn from fibrous tufts
US4429522A (en)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
CN103987883B (zh) 按照Heilmann原理的精梳机
US696437A (en) Carding-engine.
CN115595692A (zh) 用于自由端纺纱装置的分梳罗拉的分梳罗拉壳体以及具有分梳罗拉壳体的自由端纺纱装置
CN101006213A (zh) 用于自由端纺纱装置的纤维导向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2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