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0257A - 摩托车排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排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0257A
CN1940257A CNA2006101415962A CN200610141596A CN1940257A CN 1940257 A CN1940257 A CN 1940257A CN A2006101415962 A CNA2006101415962 A CN A2006101415962A CN 200610141596 A CN200610141596 A CN 200610141596A CN 1940257 A CN1940257 A CN 1940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ansion chamber
food tray
motorcycle
outlet pipe
b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415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5169C (zh
Inventor
谷口昌幸
筒井则吉
胁田展孝
高松英俊
柏原裕二
中岛俊一
有马刚
枦浩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40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0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516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516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摩托车排气系统,其中,多缸发动机的发动机主体具有位于其下部上的油盘且安装在车体上,且多个膨胀室与多根排气管的集合部的下游侧连接,该多根排气管分别从发动机主体的相应气缸伸出,消音器包括与集合部连接的第一膨胀室以及与该第一膨胀室连续的其它膨胀室,各根排气管和集合部设在油盘的一侧,第一膨胀室设在该油盘的另一侧,以及其它膨胀室设在发动机主体的后方。采用以上构造,可充分确保摩托车的最小离地间隙和侧倾角,同时确保消音器的容量。

Description

摩托车排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排气系统,其中,多缸发动机的发动机主体具有位于其下部上的油盘且安装在车体上,以及具有多个膨胀室的消音器与多根排气管的集合部的下游侧连接,此多根排气管分别从该发动机主体的各个气缸伸出。
背景技术
至今,已知这样一种摩托车排气系统,其中,与从多缸发动机的各个气缸伸出的排气管连接的消音器设在发动机主体的下侧。在这种排气系统中,例如JP-A No.2004-345642中公开的,多根排气管分布于发动机的油盘的左右,且截面近似矩形的圆筒状消音器设在该油盘的正下方。
然而,在所说的这种排气系统中,因为消音器设在发动机的油盘的正下方,所以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当试图确保该消音器的容量时,难以确保车辆的最小离地间隙或者侧倾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作出的,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摩托车排气系统,该系统消除相关技术的以上问题且能够在确保消音器容量的同时充分确保该摩托车的最小离地间隙和侧倾角。
为解决以上问题,依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提供一种摩托车排气系统,其中,多缸发动机的发动机主体具有位于其下部上的油盘且安装在车体上,且具有多个膨胀室的消音器与多根排气管的集合部的下游侧连接,该多根排气管分别从发动机主体的相应气缸伸出,其中,消音器包括与集合部连接的第一膨胀室以及与该第一膨胀室连续的其它膨胀室,各根排气管和集合部设在油盘的一侧,第一膨胀室设在该油盘的另一侧,以及其它膨胀室设在发动机主体的后方。
依据以上第一特征的构造,各根排气管和集合部设在油盘的一侧,第一膨胀室设在该油盘的另一侧,以及其它膨胀室设在发动机主体的后方。采用以上构造,与消音器设在油盘正下方的有关技术相比,能够充分确保摩托车的最小离地间隙或者侧倾角,同时确保消音器的容量。此外,由于构成排气系统的重负载集中在发动机的下方,可以降低摩托车的重心水平并使质量集中。
此外,依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除以上第一特征的构造以外,油盘在其下部上具有向下凸出的凸出部,各根排气管和集合部设在该凸出部的一侧,第一膨胀室设在该凸出部的另一侧。采用以上构造,可增大第一膨胀室的容量,同时相互平衡左右重量。
此外,依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除以上第二特征的构造以外,凸出部的一侧这样倾斜以朝向下侧沿车辆宽度方向位于内部,该凸出部的另一侧具有大致垂直于油盘的底面且垂直延伸的侧板部以及从该侧板部的上端朝向外侧延伸的接缝部,从而大致呈L形。设在一个侧面的外侧上的排气管从油盘的后侧与设在另一侧面的外侧上的第一膨胀室连接,以使该第一膨胀室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接缝部的下侧。依据以上构造,由于布置自由度高的排气管设在凸出部的一侧,可确保油盘的容量,同时防止发动机的下部大型化。由于第一膨胀室设在凸出部的另一侧面的外侧以致该第一膨胀室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接缝部的下侧,可充分确保当摩托车朝向第一膨胀室所处的一侧倾斜时的侧倾角。
此外,依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除以上第一至第三特征之任一的构造以外,催化转化器设在油盘的一侧。依据以上构造,催化转化器可有效地设置在油盘一侧的狭窄空间内。
此外,依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除以上第一至第三特征之任一的构造以外,构成第一膨胀室的容器体(vessel body)具有大致三角形截面且沿着这样一表面设置,该表面在车辆正视图中朝向外侧往斜上倾斜;以及多根排气管与该容器体相对地沿着这样一表面设置,该表面在车辆正视图中朝向外侧往斜上倾斜。依据以上构造,可有效地确保当车体朝向第一膨胀室侧倾斜时的侧倾角,且可有效地确保当车体朝向排气管侧倾斜时的侧倾角。此外,构成第一膨胀室和排气管的容器体的外观是对称的,从而可以获得良好的外观。
自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描述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至8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其中:
图1是表示摩托车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排气装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4是图3所示排气装置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图5是沿图4的线5-5的剖视图;
图6是从图2的相反侧看的油盘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排气装置的其余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图8是沿图7的线8-8的剖视图;以及
图9是依据第二实施例的排气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首先,参照图1,摩托车的车体B具有位于其前端的头管5,可枢转地支承前轮WF的前叉6按照能控制转向的方式由该头管5支承,向下延伸的枢轴架8与从头管5朝向后侧延伸的一对左右主车架7的后部形成一体。此外,向后上延伸的座椅导轨9的前端与两主车架7的后部连接,枢轴架8沿垂直方向的中间部与朝向座椅导轨9的下侧往后上延伸的后车架10的前端连接,以及连接件11相互连接在座椅导轨9与后车架10之间。另外,向下延伸的发动机悬架12的上部与头管5以及主车架7的前部连接。
四个气缸并列设置于其内的四缸发动机E的发动机主体13沿车体B的宽度方向设在主车架7的下侧。发动机主体13利用枢轴架8沿垂直方向的中间部和下部以及发动机悬架12的下部支承。
发动机主体13包括曲轴箱14、与该曲轴箱14的上部连接的气缸体15、与该气缸体15的上部连接的气缸盖16、与该气缸盖16的上部连接的盖罩17、以及与该曲轴箱14的下部连接的油盘18。发动机主体13以气缸轴线C1往前上倾斜的姿势安装在车体B上。
轴线沿车体B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曲轴19由曲轴箱14可转动地支承。容纳变速器(未示出)的变速箱20在其被安装于摩托车上的状态下位于气缸体15的后部上且与曲轴箱14形成一体,该变速器改变曲轴19的转动输出。
托架21和22紧固到枢轴架8沿垂直方向的中间部和下部上,变速箱20的上部和下部紧固到该托架21和22上。此外,托架23紧固到发动机悬架12的下部上,气缸体15的前端紧固到该托架23上。
后轮WR由摆臂24的后部可枢转地支承,该摆臂24的前部由枢轴架8通过心轴25可滑动地支承在托架21与22之间。反作用单元26设在主车架7的后部与摆臂24之间。
此外,变速器的输出轴27的转动力经由链传动装置31传递给后轮WR,该链传动装置31包括固定到输出轴27上的主动链轮28、固定到后轮WR的轮轴上的从动链轮(未示出)、以及卷绕在该主动链轮28和从动链轮上的无边链条30。
沿车体B的宽度方向以给定间隔并列设置的进气口(未示出)在各个气缸内的气缸盖16的后表面上敞开。各个进气口与进气装置33连接。
进气装置33包括分别与各个进气口连接的节气门体34以及共同与该节气门体34的上游端连接的空气滤清器35。形成在各个节气门体34内的进气道36的进气轴线C2大致垂直于朝前上倾斜的气缸轴线C1且朝后上延伸。此外,分别与各个气缸对应的燃料喷射阀37装配在相应节气门体34内。
沿车体B的宽度方向以给定间隔并列设置的排气口38在各个气缸内的气缸盖16的前表面上敞开。各个排气口与具有四根排气管39A、39B、39C和39D的排气装置40连接,这四根排气管具有分别与相应排气口38连接的上游端。排气装置40经由位于发动机主体13下部上的油盘18的右侧、后侧和左侧朝向后轮WR的右侧延伸。
散热器44设在发动机悬架12的前方,且该散热器44利用头管5和发动机悬架12支承。另一方面,利用来自曲轴19的传动力旋转驱动的水泵45装配在变速箱20的左侧面上,且已利用散热器44冷却的冷却水经由第一冷却水管46吸入该水泵45中。
顺便一提的是,气缸体15和气缸盖16配备有水套(未示出),且从水泵45排出的冷却水经由第二冷却水管47供应给该气缸体15内的水套。此外,依据冷却水的温度利用恒温器(thermostat)48切换从气缸盖16内的水套排出的冷却水的路径。也就是说,利用恒温器48调节从气缸盖16内的水套排出的冷却水中返回水泵45的水量与供应给散热器44的水量的比率。恒温器48和水泵45利用第三冷却水管49连接,该第三冷却水管49用于引导返回水泵45侧的冷却水,且恒温器48和散热器44经由第四冷却水管50连接,该第四冷却水管50被提供给散热器44侧。
参照图2至4,排气装置40包括:其上游端分别与相应排气口38连接的四根排气管39A至39D;作为共同与这些排气管39A至39D的下游端连接的集合部的集合排气管51;其上游端与该集合排气管51的下游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管52;其上游端与该第一连接管52的下游端连接的催化转化器53;以及与该催化转化器53的下游端连接的消音器M1。消音器M1包括:具有第一膨胀室59的第一消音部54;具有第二膨胀室69且来自该第一消音部54的废气引入其内的第二消音部55;用于引导来自该第二消音部55的废气的第二连接管56;以及具有第三膨胀室79(参见图7)且其上游端与该第二连接管56的下游端连接的第三消音部57。
从气缸盖16的前面起向下延伸的四根排气管39A至39D被弯曲,以设在油盘18的一侧(此实施例中为右侧)上。此外,集合排气管51通过将用于连接四根排气管39A至39D中两根相邻排气管39A和39B的下游端的第一支管部51a、用于连接四根排气管39A至39D中另两根相邻排气管39C和39D的下游端的第二支管部51b、以及用于共同连接该第一和第二支管部51a和51b的下游端的集合管部51c集成为一体而呈近似Y形。集合排气管51设在油盘18的一侧。
另一方面,与朝摩托车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外筒60、同轴设在该外筒60内的内筒61、被构造成朝前隆起且与外筒60的前端连接的外端板62、以及被构造成朝前隆起、设在该外端板62的内侧上且与内筒61的前端连接的内端板63相关联地,第一消音部54的容器体58被构造成双管结构。内端板63被焊接到外端板62上,且环状垫圈64和玻璃绒65介于外筒60与内筒61之间。
位于车体B下侧的第一膨胀室59形成在容器体58的内筒61和内端板63里。因为容器体58设在油盘18的另一侧(此实施例中为左侧)上,所以第一膨胀室59设在该油盘18的另一侧(此实施例中为左侧)上。
此外,形成第一膨胀室59的容器体58的截面形状被如图5所示构造成横截面呈三角形且斜面58a作为外表面,该斜面58a是朝向下侧沿车体B宽度方向的内部位置。
支承板66固定在位于第一消音部54的容器体58内的外筒60的前上表面上,且该支承板66经由装配橡胶67被支承部14a支承,该支承部14a设在发动机主体13的曲轴箱14上。
第二消音部55的容器体68与第一消音部54内的外筒60的后端连接,以围绕油盘18的后侧延伸。与第一膨胀室59连续的第二膨胀室69形成在容器体68内,且该第二膨胀室69在发动机本体13的后侧设于油盘18与后轮WR之间。
此外,用于使第一和第二膨胀室59和69相互隔开的隔板70的外周固定在位于第二消音部55的容器体68内的第一消音部54侧的端部内表面上。此外,支承板71固定在第二消音部55的容器体68的上表面上,且该支承板71经由未表示的装配橡胶被车体B支承。
催化转化器53的外壳72的大部分收容在第二膨胀室69内。外壳72是通过连接第二管件74的上游端和第一管件73的下游端形成的,该第二管件74在上游半侧具有较大直径部74a,该第一管件73在下游半侧具有较大直径部73a。第二管件74的较大直径部74a被充填催化剂75。
此外,第一管件73的上游端气密地穿过第二消音部55的容器体58且从右侧突出。其上游端与集合排气管51的集合管部51c连接的第一连接管52的下游端与第一管件73的上游端即催化转化器53的上游端连接。
在第二膨胀室69附近的一部分上把第一膨胀室59分隔成左右部的分隔器76固定到位于第一消音部54的容器体58内的内筒61的隔板71侧的一部分上。其下游端在分隔器76的左侧上与第一膨胀室59连通的第一导管77气密地穿过隔板70,且该第一导管77的上游端与催化转化器53的外壳72的下游端即第二管件74的下游端连接。
也就是说,设在油盘18一侧的四根排气管39A至39D经由集合排气管51、第一连接管52、催化转化器53以及第一导管77从该油盘18的后侧与设在该油盘18另一侧的第一膨胀室59连接。
其上游端与位于分隔器76右侧上的第一膨胀室59连通的第二导管78气密地穿过隔板70,且该第二导管78的下游端向第二膨胀室69敞开。也就是说,第一膨胀室59内的废气经由第二导管78引入第二膨胀室69。
注意图2和6,油盘18在下部具有向下凸出的凸出部18d,且该凸出部18d的两左右侧面中的一个第一侧面18a倾斜以朝向下侧定位在沿车体B宽度方向的内部。面向第一侧面18a的四根排气管39A至39D垂直位移,以沿着倾斜的第一侧面18a布置。
此外,沿着第一侧面18a的垂直方向设置的中间部18aa倾斜,以朝向后侧定位在车体B宽度方向的内部,如图6中清晰表示的。
凸出部18d的两左右侧面中的另一第二侧面18b具有大致垂直于油盘18的底面18c且垂直延伸的侧板部18ba以及从该侧板部18ba的上端朝向外侧延伸的接缝部18bb,从而大致呈L形。
各根排气管39A至39D、集合排气管51以及第一消音部54即第一膨胀室59设在凸出部18d的一侧(此实施例中为右侧)上。第一消音部54即第一膨胀室59的至少一部分(此实施例中为一半)位于接缝部18bb的下侧,且设在第二侧面18b的外侧即凸出部18d的另一侧(此实施例中为左侧)。
此外,如图2中清晰表示的,横截面大致三角形以形成第一膨胀室59的容器体58在车辆正视图中沿着朝向外侧往斜上方倾斜的平面LL设置,且多根排气管39A至39D在车辆正视图中与该容器体58相对地沿着朝向外侧往斜上方倾斜的平面LR设置。两平面LL和LR相对于车辆中心线LC对称设置。
此外,支承部14a的大部分设在曲轴箱14内以支承该支承板66,支承板66固定在位于第一消音部54的容器体58内的外筒60的前上表面上。支承部14a的大部分设在曲轴箱14内,以位于接缝部18bb的底面朝向外侧延伸的延长线的上方,该接缝部18bb在第二侧面18b上。支承部14a的这种结构使其可以支承容器体58,同时充分确保第一膨胀室59的截面积。
另外,排油孔80限定在油盘18前方的各排气管39A至39D与第一消音部54即第一膨胀室59之间,且利用可拆卸安装的盖94例如螺钉封闭该孔80。
参照图7和8,第三消音部57的容器体81包括朝向摩托车前后方向延伸的外筒82、同轴设在该外筒82内的内筒83、朝向前方具有小直径且与外筒82的前端连接的锥形管84、以及与内筒83的后端和外筒82的后端连接且封闭该外筒83和内筒82的后端的尾板85。容器体81设在发动机主体13的后方以及后轮WR的右侧。第三膨胀室79限定在容器体81内。也就是说,第三膨胀室79也设在发动机主体13的后方以及后轮WR的右侧。
环状垫圈86和玻璃绒87介于外筒82与内筒83之间。容器体81的锥形管84与第二连接管56的下端连接。此外,支承件88固定在内筒83前端的内表面上。气密地穿过尾板85以使第三膨胀室79向大气敞开的大气排出管89的前端被支承件88支承,且该大气排出管89的后部焊接到尾板85上。此外,大气排出管89的中间部覆盖以吸音筒90,且大量小孔91限定在该大气排出管89内与吸音筒90对应的一部分上。吸音筒90与大气排出管89之间的空间被充填以玻璃绒92。
此外,如图8中清晰表示的,形成第三膨胀室79的容器体81的截面构造为三角形且斜面81a作为外表面,该斜面81a是朝向下侧沿车体B宽度方向的内部位置。
接着,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第一膨胀室59设在油盘18的侧方,即便在充分确保该第一膨胀室59的容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包括排气系统40在内的发动机E的下部向前后方向扩大。此外,设在油盘18一侧(此实施例中为右侧)上的四根排气管39A至39D从该油盘18的背面与设在该油盘18另一侧(此实施例中为左侧)上的第一膨胀室59连接。结果,排气装置40的构成部件不设在油盘18的下侧,从而可以防止发动机主体13的安装位置在上方位置,以便降低重心水平。
此外,消音器M1包括与集合排气管51连接的第一膨胀室59以及与该第一膨胀室59连续的第二和第三膨胀室69和79。各根排气管39A至39D和排气集合管51设在油盘18的一侧(右侧)上。第一膨胀室59设在油盘18的另一侧(左侧)上。第二和第三膨胀室69和79设在发动机主体13的后方。采用上述构造,与消音器设在油盘18正下方的有关技术相比,能够充分确保摩托车的最小离地间隙或者侧倾角,同时确保膨胀室59、69和79的全体容量。此外,包括排气系统40在内的发动机E的下部可被构造得紧凑。另外,由于构成排气系统40的重负载集中在发动机E的下方,可以降低摩托车的重心水平并使质量集中。
此外,即便第三膨胀室79的容量尽可能减小,也能够确保全体膨胀室的充分容量。因此,第三膨胀室79即第三消音部57被形成得紧凑以不从后轮WR延伸至后侧,从而可使整个摩托车紧凑和质量集中,且有助于提高该摩托车的运动性能。
此外,油盘18在其下部具有向下凸出的凸出部18d,各根排气管39A至39D和集合排气管51与第一膨胀室59设在该凸出部18d的两侧。采用以上构造,可增大第一膨胀室59的容量,同时相互平衡左右重量。
此外,作为油盘18的凸出部18d的左右两侧面之一(右侧)的第一侧面18a倾斜,使得朝向下侧沿着车体(B)的宽度方向位于内部。通路截面积小且布置自由度高的排气管39A至39D设在第一侧面18a的外侧。结果,能够确保油盘18的容量,同时防止发动机E的下部大型化。
此外,作为油盘18的凸出部18d的左右两侧面之另一(左侧)的第二侧面18b具有大致垂直于该油盘18的底面18c且垂直延伸的侧板部18ba以及从该侧板部18ba的上端朝向外侧延伸的接缝部18bb,从而大致呈L形。构成第一膨胀室59的第一消音部5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接缝部18bb的下侧且设在第二侧面18b的外侧。结果,能够充分确保当摩托车朝向第一膨胀室59所处的那侧(左侧)倾斜时的侧倾角。此外,第一消音部54的容器体58的截面构造为三角形且斜面58a作为外表面,该斜面58a是朝向下侧沿车体B宽度方向的内部位置。结果,易于确保当摩托车朝向左侧倾斜时的侧倾角。
此外,构成第一膨胀室59的容器体58具有近似三角形的截面形状且在车辆正视图中沿着朝向外侧往斜上方倾斜的平面LL设置,以及多根排气管39A至39D在车辆正视图中与该容器体相对地沿着朝向外侧往斜上方倾斜的平面LR设置。结果,能够有效地确保当车体朝向第一膨胀室59一侧倾斜时的侧倾角,且能够有效地确保当车体朝向排气管39A至39D一侧倾斜时的侧倾角。此外,构成第一膨胀室59和排气管39A至39D的容器体58的外观是对称的,从而可以获得良好的外观。
此外,四个排气口38设在发动机主体13内的气缸盖16的前表面上以沿车体B的宽度方向对齐。分别与那些排气口38连接的四根排气管39A至39D设在第一侧面18a的外侧且向后方伸出。排气管39A至39D的下游端共同与设在油盘18的第二侧面18b的外侧上的第一膨胀室59连接。采用以上构造,在多个气缸沿车体B的宽度方向对齐的多缸发动机E内,多根排气管39A至39D与第一膨胀室59分配在油盘18的左或右侧,从而使得沿该发动机E横向的重量平衡均等化。
此外,排气管39A至39D沿着油盘18的第一侧面18a垂直位移,从而可以充分确保当摩托车朝向相应排气管39A至39D所处的那侧倾斜时的侧倾角。此外,形成第三膨胀室79的第三消音部57的容器体81的截面构造为三角形且斜面81a作为外表面,该斜面81a是朝向下侧沿车体B宽度方向的内部位置。结果,当油盘18的第一侧面18a的构造和各根排气管39A至39D的布置被确定为确保当摩托车朝向各根排气管39A至39D所处的那侧即右侧倾斜时的侧倾角时,第三消音部57不会妨碍确保此侧倾角。
此外,沿着第一侧面18a的垂直方向设置的中间部18aa倾斜以朝向后侧定位在车体B宽度方向的内部,该第一侧面18a是各根排气管39A至39D所处的一侧。结果,当多根排气管39A至39D集合在油盘18的后侧时,该集合部的截面构造可以近似圆形,从而提高排气效率。此外,由于集合部被设置成使得即便在维持该集合部的截面积的状态下,发动机E的下部也不伸向外侧,所以可以确保当摩托车朝向排气管39A至39D所处的那侧倾斜时的侧倾角。
此外,排油孔80限定在油盘18前方的各排气管39A至39D与第一消音部54之间。采用以上构造,在更换油盘18内的机油时便于工具进入,且摩托车的构成部件不设在孔80的下侧。结果,尽可能防止在更换机油时该机油附着在构成部件上,从而可以提高维护性能。
图9表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对应的部件用相同参考符号指示且仅在图中表示,它们的详细说明将被省略。
排气装置95包括四根排气管39A至39D、共同与那些排气管39A至39D的下游端连接的集合排气管51、其内包括催化剂96且其上游端与该集合排气管51的下游端连接的催化转化器97、其上游端与该催化转化器97的下游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管98、以及与该第一连接管98的下游端连接的消音器M2。消音器M2包括具有第一膨胀室102的第一消音部99、具有第二膨胀室104且来自该第一消音部99的废气引入其内的第二消音部100、用于引导来自该第二消音部100的废气的第二连接管101、以及具有第三膨胀室79(参见第一实施例中的图7)且其上游端与该第二连接管101的下游端连接的第三消音部57。
各根排气管39A至39D、集合排气管51以及催化转化器97设在油盘18的右侧。此外,第一消音部99和第二消音部100在前后方向上对齐且该第一消音部99位于前方,且两者都设在油盘18的左侧。此外,构成第一膨胀室102的第一消音部99的容器体103以及构成第二膨胀室104的第二消音部100的容器体105相互连接以在前后方向上对齐,使第一和第二膨胀室102和104相互隔开的隔板106固定在两容器体103和105之任一上。此外,在第二膨胀室104附近的一部分上把第一膨胀室102分隔成左右部的分隔器107固定到第一消音部99的容器体103上。
第一连接管98在油盘18的后侧弯曲成近似U形。其上游端与催化转化器97的下游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管98具有在分隔器107左侧上与膨胀室102连通的下游端,且气密地穿过第二消音部100的容器体105和隔板106。此外,其一端在分隔器107的右侧上向第一膨胀室102敞开的导管108穿过隔板106且固定在该隔板106上。导管108的另一端与第二膨胀室104连通。另外,第二连接管101上游端与第二膨胀室104连接,且与第二消音部100的容器体105连接。设在后轮WR(参见第一实施例)右侧的第三消音部57与第二连接管101的下游端连接。
依据第二实施例的排气装置95不同于依据第一实施例的排气装置40之处在于第二膨胀室104设在第一膨胀室102的后方以及发动机主体13的后方,且催化转化器97设在油盘18的右侧。然而,第二实施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
此外,由于催化转化器97设在油盘18的右侧,该催化转化器97能被有效地配置在油盘18右侧的狭窄空间内。与催化转化器容纳在消音器内的情况相比,能够充分确保消音器M2的容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按照不同方式改变此设计而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

Claims (5)

1.一种摩托车排气系统,其中,多缸发动机(E)的发动机主体(13)具有位于其下部上的油盘(18)且安装在车体(B)上,具有多个膨胀室(59,69,79;102,104,79)的消音器(M1,M2)与多根排气管(39A、39B、39C,39D)的集合部(51)的下游侧连接,所述多根排气管分别从所述发动机主体(13)的相应气缸伸出,
其中,所述消音器(M1,M2)包括与所述集合部(51)连接的第一膨胀室(59,102)以及与所述第一膨胀室(59,102)连续的其它膨胀室(69,79;104,79),
所述各根排气管(39A至39D)和所述集合部(51)设在所述油盘(18)的一侧,
所述第一膨胀室(59,102)设在所述油盘(18)的另一侧,以及
所述其它膨胀室(69,79;104,79)设在所述发动机主体(13)的后方。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系统,
其中,所述油盘(18)在其下部上具有向下凸出的凸出部(18d),
所述各根排气管(39A至39D)和所述集合部(51)设在所述凸出部(18d)的一侧,
所述第一膨胀室(59,102)设在所述凸出部(18d)的另一侧。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系统,
其中,所述凸出部(18d)的一个侧面(18a)倾斜,使得朝向下侧沿所述车辆(B)宽度方向位于内部,
所述凸出部(18d)的另一侧面(18b)具有大致垂直于所述油盘(18)的底面(18c)且垂直延伸的侧板部(18ba)以及从所述侧板部(18ba)的上端朝向外侧延伸的接缝部(18bb),从而大致呈L形,以及
设在所述一个侧面(18a)的外侧上的所述排气管(39A至39D)从所述油盘(18)的后侧与设在所述另一侧面(18b)的外侧上的所述第一膨胀室(59,102)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膨胀室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接缝部(18bb)的下侧。
4.依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系统,
其中,催化转化器(97)设在所述油盘(18)的所述一侧。
5.依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系统,
其中,构成所述第一膨胀室(59)的容器体(58)具有大致三角形截面且沿着这样一表面设置,所述表面在车辆正视图中朝向外侧往斜上倾斜,
所述多根排气管(39A至39D)与所述容器体相对地沿着这样一表面设置,所述表面在车辆正视图中朝向外侧往斜上倾斜。
CNB2006101415962A 2005-09-30 2006-09-30 摩托车排气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516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85937A JP4473804B2 (ja) 2005-09-30 2005-09-30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JP285937/05 2005-09-30
JP287128/05 2005-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0257A true CN1940257A (zh) 2007-04-04
CN100485169C CN100485169C (zh) 2009-05-06

Family

ID=37958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4159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5169C (zh) 2005-09-30 2006-09-30 摩托车排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73804B2 (zh)
CN (1) CN100485169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6839A (zh) * 2014-08-22 2016-03-09 铃木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消声器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45179B2 (ja) * 2006-09-14 2011-08-1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187956B2 (ja) * 2007-07-19 2013-04-2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排気装置
JP2010196545A (ja) 2009-02-24 2010-09-09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
JP5788704B2 (ja) * 2011-04-25 2015-10-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用エンジン
US10041387B2 (en) * 2015-12-25 2018-08-07 Honda Motor Co., Ltd. Exhaust device structure for rocking vehicle
BR112018016652A2 (pt) * 2016-03-17 2018-12-26 Honda Motor Co., Ltd. dispositivo de escape para motor de combustão interna
JP7059570B2 (ja) 2017-11-09 2022-04-2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の排気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6839A (zh) * 2014-08-22 2016-03-09 铃木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消声器组件
CN105386839B (zh) * 2014-08-22 2018-10-26 铃木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消声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91132A (ja) 2007-04-12
CN100485169C (zh) 2009-05-06
JP4473804B2 (ja) 201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0257A (zh) 摩托车排气系统
CN1690378A (zh) 两轮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US20100213000A1 (en) Vehicular muffler and motorcycle incorporating same
US20060201742A1 (en) Motorcycle exhaust system
CN1220604C (zh) 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车体前部的导风结构
CN1966966A (zh) 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CN1908397A (zh) 排气系统和跨乘型车辆
CN101028846A (zh) 机动二轮车
CN1534186A (zh) 小型车辆中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
CN101080566A (zh) 车用内燃机
CN1177995C (zh) 内燃机的润滑构造
CN1379169A (zh) 自动二轮车的排气系统结构
EP1304283B1 (en) Scooter type motor cycle
CN1231381C (zh) 机动两轮车的灯安装构造
CN1692220A (zh) 踏板型自动二轮车的吸气装置
CN1948077A (zh)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CN1184100C (zh)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构造
CN1831305A (zh) 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CN1309943C (zh) 舷外装马达
CN1755073A (zh) 车辆中的发动机排气结构
CN1167574C (zh)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支承结构
CN1167571C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罩构造
CN1251901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冷却水配管配置构造
JP2007091180A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エンジン下部構造
CN1090116C (zh)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油箱设置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06

Termination date: 201409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