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基于在2005年9月30日申请的特愿2005-288302、2005年9月30日申请的特愿2005-288303以及2005年9月30日申请的特愿2005-288309,将特愿2005-288302、特愿2005-288303以及2005-288309的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上述现有婴儿车的问题,提供一种轻量化了的婴儿车。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述的婴儿车,其通过使各构成部件的转动轴间的长度比适当,不仅可提高操纵性、行进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乘坐性,而且还使折叠状态下的尺寸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1种婴儿车特征在于,包括:腿;座部支承框,连结在上述腿上;靠背部支承框,连结在上述座部支承框上;头靠板,连结在上述靠背部支承框的上方;一对侧板,配置在上述靠背部支承框的两侧。
根据这种本发明的第1种婴儿车,可以通过靠背部支承框、头靠板以及侧板,稳定地保持底座。因而,无需将底座的左右侧边部安装在连结杆上。由此,可缩短连结杆的长度,实现婴儿车的轻量化。
在本发明的第1种婴儿车中,也可以设计成,各侧板连结在上述座部支承框上,并且,还连结在上述头靠板上。
在本发明的第1种婴儿车中,也可以设计成,各侧板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在上述座部支承框上,并且,还以可转动的方式与上述头靠板连结,上述靠背部支承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上述座部支承框连结,并且,还以可转动的方式与上述头靠板连结。
进而,在本发明的第1种婴儿车中,也可以设计成,上述侧板相对于上述座部支承框转动的转动轴,配置在上述靠背部支承框相对于上述座部支承框转动的转动轴上方。
进而,在本发明的第1种婴儿车中,也可以设计成,使上述靠背部支承框相对于上述座部支承框转动时,上述头靠板相对于上述靠背部支承框转动。特别优选地,将靠背部支承框相对于座部支承框放倒时,头靠板向相对于靠背部支承框立起的方向摆动,另一方面,将靠背部支承框相对于座部支承框立起时,头靠板向相对于靠背部支承框放倒的方向摆动。
进而,在本发明的第1种婴儿车中,也可以设计成,在上述头靠板以及上述侧板中的某一方上设置有向侧方突出的销,在另一方上形成有卡合在上述销上的长孔。
进而,在本发明的第1种婴儿车中,也可以设计成,还具有底座用基体,所述底座用基体由上述座部支承框和上述靠背部支承框支承。根据该婴儿车,将底座支承在张紧状态下,从而可维持底座的刚性。因而,不必在底座内使用板材,可使婴儿车轻量化。
进而,在这样的婴儿车中,也可以设计成,上述靠背部支承框具有一对侧框部、和连结上述一对侧框部的杆部,上述底座用基体安装在上述座部支承框、上述一对侧框部和上述杆部上,并被支承在张紧的状态下。
或者,也可以设计成,上述座部支承框具有连结在腿上的一对侧部框架、和连结上述一对侧部框架的前侧上部连结撑杆,上述靠背部支承框具有一对侧框部、和连结上述一对侧框部的杆部,上述底座用基体安装在上述一对侧部框架、前侧上部连结撑杆、上述一对侧框部和上述杆部上,并被支承在张紧的状态下。根据这种婴儿车,作为座部支承框,可以使用现有婴儿车所具备的侧部框架以及前侧上部连结撑杆。由此,可以有效使婴儿车轻量化而不会导致部件数目增加。另外,也可以设计成,还包括:后侧上部连结撑杆,在上述前侧上部连结撑杆的后方连结上述一对侧部框架;张紧部件,安装在上述后侧上部连结撑杆上,并且安装在上述底座用基体上。进而,还可以设计成,上述靠背部支承框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在上述座部支承框上,上述后侧上部连结撑杆设置于在婴儿车的展开状态下比上述靠背部支承框的转动轴靠下方的位置上。
本发明的第2种婴儿车特征在于,包括:腿;座部支承框,连结在上述腿上;U字状的靠背部支承框,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在上述座部支承框上;底座用基体,由上述座部支承框和上述靠背部支承框支承。
根据本发明的第2种婴儿车,通过将底座用基体支承在张紧状态下,可维持底座用基体的刚性。因而,不必在底座内使用板材,从而可使婴儿车轻量化。
在本发明的第2种婴儿车中,也可以设计成,上述靠背部支承框具有一对侧框部、和连结上述一对侧框部的杆部,上述底座用基体安装在上述座部支承框、上述一对侧框部和上述杆部上,并被支承在张紧的状态下。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2种婴儿车中,也可以设计成,上述座部支承框具有连结在腿上的一对侧部框架、和连结上述一对侧部框架的前侧上部连结撑杆,上述靠背部支承框具有一对侧框部、和连结上述一对侧框部的杆部,上述底座用基体安装在上述一对侧部框架、前侧上部连结撑杆、上述一对侧框部和上述杆部上,并被支承在张紧的状态下。根据这种婴儿车,作为座部支承框,可以使用现有婴儿车所具备的侧部框架以及前侧上部连结撑杆。由此,可以有效使婴儿车轻量化而不会导致部件数目增加。另外,这种婴儿车也可以设计成,还包括:后侧上部连结撑杆,在上述前侧上部连结撑杆的后方连结上述一对侧部框架;张紧部件,安装在上述后侧上部连结撑杆上,并且安装在上述底座用基体上。进而,还可以设计成,上述靠背部支承框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在上述座部支承框上,上述后侧上部连结撑杆设置于在婴儿车的展开状态下比上述靠背部支承框的转动轴靠下方的位置上。
本发明的第3种婴儿车,包括:连结杆;扶手,转动自如地连结于连结杆的上方部分;前腿以及后腿,转动自如地连结在扶手上;侧部框架,分别转动自如地连结在前腿的中间部分和连结杆的下方部分上;手推杆,以连结杆和侧部框架的转动中心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连结在连结杆以及侧部框架上,能够从向后上方延伸的背面推动位置转动到向前上方延伸的对面推动位置;在手推杆配置于背面推动位置上的状态下,能从展开状态折叠成折叠状态,其特征在于,如果设连结杆和扶手的转动中心为第1轴,设扶手和后腿的转动中心为第2轴,设前腿和侧部框架的转动中心为第3轴,设侧部框架和连结杆的转动中心为第4轴,设第1轴和第2轴之间的长度为A,设第2轴和第3轴之间的长度为B,设第3轴和第4轴之间的长度为C,设第4轴和第1轴之间的长度为D,则在将小数第2位四舍五入的条件下,满足A∶B∶C∶D=1.5∶1.6∶1.7∶1.5。
根据本发明的第3种婴儿车,通过调整各转动轴间的长度,能在不导致婴儿车大型化或增加部件数目的情况下,提高操纵性、安全性、行进稳定性以及乘坐性(乘坐感),还可使折叠状态下的尺寸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第3种婴儿车中,优选设计成,在展开状态下,侧面观察时,连接第1轴和第4轴的直线相对于婴儿车的载置面成53°以上63°以下的角度,并且,侧面观察时,连接第2轴和第3轴的直线相对于婴儿车的载置面成54°以上64°以下的角度。根据该婴儿车,可使前腿相对于接地面所成的角度适当化,所以特别是可以提高行进稳定性。此外,可使连结杆相对于接地面所成的角度适当化,所以可以提高乘坐性。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设计成,在展开状态下,侧面观察时后腿相对于婴儿车的载置面成56°以上66°以下的角度。根据该婴儿车,可使后腿相对于接地面所成的角度适当化,所以特别是能提高行进稳定性。
或者,本发明的第3种婴儿车,优选设计成,还包括托架,该托架转动自如地连结在后腿的中间部分上,并且以第4轴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连结在连结杆的下方部分上,若设后腿和托架的转动中心为第5轴,设第2轴和第5轴之间的长度为E,设第4轴和第5轴之间的长度为F,则在将小数第2位四舍五入的条件下,满足A∶B∶C∶D∶E∶F=1.5∶1.6∶1.7∶1.5∶1.9∶1.0。根据该婴儿车,第5轴的位置适当化,从而能提高折叠操作性。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设计成,在展开状态下,侧面观察时连结杆相对于婴儿车的载置面成53°以上63°以下的角度,并且,侧面观察时后腿相对于婴儿车的载置面成56°以上66°以下的角度。根据这种婴儿车,使后腿相对于接地面所成的角度适当化,所以特别是能提高行进稳定性。此外,因为可使连结杆相对于接地面所成的角度适当化,所以特别是能提高乘坐性。进而,随着连结杆和后腿的相对角度的确定,前腿相对于接地面所成的角度也被确定,通过使该前腿相对于接地面所成的角度适当化,特别是能提高行进稳定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3种婴儿车中,优选设计成,位于背面推动位置的手推杆与连结杆大致平行地延伸,在展开状态下,侧面观察时,位于背面推动位置的手推杆相对于婴儿车的载置面成53°以上63°以下的角度,侧面观察时,位于对面推动位置的手推杆相对于婴儿车的载置面成45°以上55°以下的角度。根据这种婴儿车,因为可使位于背面推动位置的手推杆以及连结杆相对于接地面的角度适当化,所以特别是能提高乘坐性。
本发明的第4种婴儿车,包括:手推杆;扶手,转动自如地连结于手推杆的中间部分;前腿以及后腿,转动自如地连结在扶手上;侧部框架,分别转动自如地连结在前腿的中间部分和手推杆的下方部分上;该婴儿车能从展开状态折叠为折叠状态,其特征在于,如果设手推杆和扶手的转动中心为第1轴,设扶手和后腿的转动中心为第2轴,设前腿和侧部框架的转动中心为第3轴,设侧部框架和手推杆的转动中心为第4轴,设第1轴和第2轴之间的长度为A,设第2轴和第3轴之间的长度为B,设第3轴和第4轴之间的长度为C,设第4轴和第1轴之间的长度为D,则在将小数第2位四舍五入的条件下,满足A∶B∶C∶D=1.5∶1.6∶1.7∶1.5。
根据本发明的第4种婴儿车,通过调整各转动轴间的长度,能在不导致婴儿车大型化或增加部件数目的情况下,提高操纵性、安全性、行进稳定性以及乘坐性(乘坐感),还可使折叠状态下的尺寸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第4种婴儿车中,优选设计成,在展开状态下,侧面观察时,连接第1轴和第4轴的直线相对于婴儿车的载置面成53°以上63°以下的角度,并且,侧面观察时,连接第2轴和第3轴的直线相对于婴儿车的载置面成54°以上64°以下的角度。根据该婴儿车,可使前腿相对于接地面所成的角度适当化,所以特别是可以提高行进稳定性。此外,可使手推杆相对于接地面所成的角度适当化,所以可以提高乘坐性。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设计成,在展开状态下,侧面观察时后腿相对于婴儿车的载置面成56°以上66°以下的角度。根据该婴儿车,可使后腿相对于接地面所成的角度适当化,所以特别是能提高行进稳定性。
或者,本发明的第4种婴儿车,优选设计成,还包括托架,该托架转动自如地连结在后腿的中间部分上,并且以第4轴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连结在手推杆的下方部分上,若设后腿和托架的转动中心为第5轴,设第2轴和第5轴之间的长度为E,设第4轴和第5轴之间的长度为F,则在将小数第2位四舍五入的条件下,满足A∶B∶C∶D∶E∶F=1.5∶1.6∶1.7∶1.5∶1.9∶1.0。根据该婴儿车,第5轴的位置适当化,从而能提高折叠操作性。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设计成,在展开状态下,侧面观察时手推杆相对于婴儿车的载置面成53°以上63°以下的角度,并且,侧面观察时后腿相对于婴儿车的载置面成56°以上66°以下的角度。根据这种婴儿车,使后腿相对于接地面所成的角度适当化,所以特别是能提高行进稳定性。此外,因为可使手推杆相对于接地面所成的角度适当化,所以特别是能提高乘坐性。进而,随着手推杆和后腿的相对角度的确定,前腿相对于接地面所成的角度也被确定,通过使该前腿相对于接地面所成的角度适当化,特别是能提高行进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婴儿车的一个实施方式。与用图13说明的婴儿车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前”、“后”、“上”、“下”、“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这些用语,只要没有特别指明,即是指手推杆15被配置在背面推动位置而处于展开状态的婴儿车10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更详细地说,所谓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是指连接图1中纸面的左下和右上的方向,图1中纸面的左下侧是婴儿车10的前侧。另一方面,所谓婴儿车10的“上下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是图1中纸面的上下方向。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0,如图1至图9所示,是以顺沿于前后方向的宽度方向中心线为中心大致对称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婴儿车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此外,图2是它的纵剖侧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婴儿车10包括:左右一对前腿12;左右一对后腿14;弯曲成大致U字状的手推杆15;左右一对扶手16;分别枢轴安装扶手16的后端、且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左右一对连结杆17。在此,连结杆17例如可由铝管等管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婴儿车10还具有其它的构成要素。
如图1所示,前腿12的顶端部和后腿14的顶端部,以可转动(可摆动)的方式连结于扶手16的前方部分。扶手16的后端,以可转动(可摆动)的方式连结在上述连结杆(侧部纵管)17的顶端部。左右一对前腿12通过兼作脚踏板的前腿连结撑杆22连结。左右一对后腿14通过后腿连结撑杆23连结。在各后腿14上,使用轴19a以可转动(可摆动)的方式连结着呈大致打开的V字状的托架19的下端部。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各托架19的中间部,使用轴30而以可转动(可摆动)的方式连结在连结杆17的下端部。各托架19,还使用该轴30而以可转动的方式与配置在连结杆17下端部的内侧的框架安装部件31连结。而且,各托架19,还使用轴30而以可转动(可摆动)的方式与配置在托架19外侧的U字状手推杆15的下端部连结。
如图1所示,在左右一对前腿12的中间部分上,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有侧部框架24的前端部。左右一对侧部框架24的前端通过前侧上部连结撑杆32连结。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侧部框架24的后端部固定安装在上述框架安装部件31的中央部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左右一对侧部框架24、前侧上部连结撑杆32、和框架安装部件31,形成座部支承框70。从图1可知,座部支承框70,基本上形成为有棱角的U字状。
如图3所示,在框架安装部件31上,以侧部框架24的固定安装位置为中心来说,在没有枢轴安装上述轴30的一侧、即下方侧,突出设置有撑杆安装部31a。在撑杆安装部31a上,固定安装有后侧上部连结撑杆33。通过该后侧上部连结撑杆33,经左右一对框架安装部件31将侧部框架24彼此连结。
另一方面,在上述左右框架安装部件31上位于上述轴30与后侧上部连结撑杆33之间的位置上,使用轴35而以可转动(可摆动)的方式连结着形成为大致U字状的靠背部支承框34。如图1以及图4所示,靠背部支承框34具有:端部以可转动的方式和侧部框架24的后方端部连结的一对侧框部34a、以及连结一对侧框部34a的杆部(水平杆部)34b。即,如图1所示,具有大致U字状形状的座部支承框70和具有大致U字状形状的靠背部支承框34,经彼此的端部而以彼此的敞开部相向的方式连结。而且,如图2、图5以及图6如示,靠背部支承框34,能相对于座部支承框70摆动(倾倒)。
如上所述,由上述左右侧部框架24、24、以及连结它们的末端部的前侧上部连结撑杆32,构成大致U字状的座部支承框70。在由座部支承框70以及靠背部支承框34包围的部分中,张设有底座用基体46。即,如图1所示,上述底座用基体46的座部46a的两侧缘部被安装在左右的侧部框架24上,并且,座部46a的前端缘部被安装在前侧上部连结撑杆32上。此外,如图1以及图4所示,与上述座部46a相连的靠背部46b的两侧缘部被安装在靠背部支承框34的左右侧框部34a上,而靠背部46b的后端缘部被安装在上述靠背部支承框34的、连结左右侧框部46a的水平杆部34b上。其结果,底座用基体46被张设成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张紧的状态。
此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张设于座部支承框70的底座用基体46的背面侧,缝装有底座张紧部件47。如图3以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张紧部件47,在底座用基体46的座部47a的后方缝装在底座用基体46中构成座部47a以及靠背部47b的边界的边界区域中。此外,底座张紧部件47的末端部安装在后侧上部连结撑杆33上,该后侧上部连结撑杆33设置于在婴儿车展开状态下比靠背部支承框34的枢轴安装轴35更靠下的位置上(参考图2)。更为严密地说,底座张紧部件47的末端部以及后侧上部连结撑杆33,位于底座张紧部件47中向靠背部支承框46上安装的部分的后下方。因而,底座46还被底座张紧部件47向下拉伸。其结果,底座的座部46a以及靠背部46b,分别维持在被从四方拉伸的状态下,从而可使底座用基体46更为可靠地处于张紧状态。
另外,在张设有底座46的靠背部支承框34的背面侧,配置有斜度调节带48,所述斜度调节带48固定安装在左右的侧部纵管17上。通过调节斜度调节带48的长度,可调节靠背部46a的倾斜角度。
由此,通过将底座用基体46张设成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张紧的状态,可维持底座的刚性。因而,可省去现有婴儿车中的加强件(例如板材),由此可使婴儿车轻量化。而且,将后侧上部连结撑杆33设置在比靠背部支承框34的转动轴靠下方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底座用基体46因婴儿的自重而挠曲,也可防止臀部碰到上述后侧上部连结撑杆33,所以婴儿不会产生不适感。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靠背部支承框34的两侧设置有侧板50,从侧面保护婴儿。侧板50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在座部支承框70上。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侧板50使用轴30而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在座部支承框70的框架安装部件31和连结杆17上。如图1以及图4所示,在靠背部支承框34的上方设置有保护婴儿的头部的头靠板(头靠)52。如图4所示,在靠背部支承框34的连结左右侧框部34a的水平杆部34b上,设置有左右一对轴承51、51。使用轴承51、51以及贯通轴承的轴53,将板状的头靠板52的下端部以可转动(可摆动)的方式连结在水平杆部34b上。
而且,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头靠板52的左右两侧部上,突出设置有销54。另一方面,在侧板50上形成有可与该销54相卡合的长孔55。而且,通过该销54和长孔55的卡合,头靠板52以可转动的方式和侧板50连结。此外,头靠板52和侧板50,能沿着长孔55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长孔55的长度。另外,也可以不采用该结构,而在侧板50上形成销54,在头靠板52上形成可与销54相卡合的长孔55。
图3是表示使靠背部支承框34相对于座部支承框70倾倒、而使婴儿躺倒的状态的图。图3中,头靠板52相对于靠背部支承框34的平面(支承在靠背部支承框34上的底座用基体46的靠背部46b的座面)向上方立起。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可以借助左右的侧板50从两侧保护婴儿,并且,借助立起的头靠板52从后方保护婴儿的头部。
如上所述,通过调节斜度调节带48的长度,可改变靠背部支承框34相对于座部支承框70倾斜的角度。如图5所示,在使靠背部支承框34相对于座部支承框70立起时,侧板50也摆动而相对于座部支承框70立起。并且通过销54和长孔55的卡合,使头靠板52以轴53为中心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摆动,从而相对于靠背部支承框34倒下。即,侧板50向下述方向摆动,所述方向使侧板50变得顺沿于靠背部支承框34的平面。其结果,如图5所示,头靠板52与靠背部支承框34变成大致同一平面,在使婴儿坐入的情况下,可从后方支承婴儿的头部。另一方面,当从图5所示的状态松缓斜度调节带48时,侧板50与靠背部支承框34一起向下方摆动。伴随着该动作,头靠板52向上方摆动,从而相对于靠背部支承框34立起。其结果,婴儿车成为图3所示的状态,可保护婴儿的头部。
此外,在将婴儿车折叠成对折状态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为了防止靠背部支承框34从折叠后的婴儿车主体突出,使靠背部支承框34摆动而相对于座部支承框70立起。这种情况下,侧板50摆动而相对于靠背部支承框34倒下,变得顺沿于靠背部支承框34的平面。由此,可使折叠状态下的婴儿车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具有折叠式婴儿车的作用。为此,如上所述,具有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的多个构成要素。下面详细说明婴儿车10的折叠操作,对一部分尽管与上述说明重复但与折叠操作有关的结构,也一并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并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0包括:一对扶手16、16;一对连结杆17、17,各自的上方部分以第1轴a为中心转动自如地与扶手16的后方部分连结;一对后腿14、14,各自的上端部分以第2轴b为中心转动自如地与与扶手16连结,并且各后腿转动自如地保持着后轮13、13;一对前腿12、12,各自的上端部分以第2轴b为中心转动自如地与扶手16连结,并且各前腿转动自如地保持着前轮11、11;一对侧部框架24、24,分别连接前腿12的中间部分和连结杆17的下方部分,而且分别转动自如地连结在前腿12和连结杆17上;手推杆15,呈大致U字状延伸,将一对连结杆17、17的下方部分和大致U字形的两端部分连结。侧部框架24相对于前腿12以第3轴c为中心转动自如,相对于连结杆17以第4轴d为中心转动自如。而且,手推杆15,相对于连结杆17以及侧部框架20以该第4轴d为中心转动自如,可配置在图7所示的背面推动位置以及图8所示的对面推动位置上。
此外,如图1以及图7至图9所示,婴儿车10还包括托架19,所述托架19连接后腿14的中间部分和连结杆17的下方部分。托架19相对于后腿14以第5轴e为中心转动自如,此外能相对于连结杆17、侧部框架24以及手推杆15以上述第4轴d为中心转动。此外,连结一对前腿12、12彼此的前侧上部连结撑杆32,如图1以及图7至图9所示,起到侧部框架24和前腿12的转动轴的作用,规定上述第3轴c。后面对各构成部件的转动轴间的长度比(距离比)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8所明确的表示的那样,在各连结杆17的下方部分,以沿着连结杆17的长度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设置有锁定部件20,在展开状态下,所述锁定部件20与托架19的端部相卡合而维持该展开状态。如图1以及图8所示,各锁定部件具有向外突出的动作板40。另一方面,在手推杆15的下方部分上,如图1所示,设置有锁定解除部件38,所述锁定解除部件38具有卡合在锁定部件20的动作板40上的锁定解除杆39。通过操作设置在手推杆15的大致中心部分上的远距离操作装置37,锁定解除部件38沿着手推杆15向上滑动。当上提锁定解除部件38时,锁定解除杆39卡合在动作板40上,将锁定部件20向上提起,从而解除锁定部件20和托架19的卡合。
此外,如图1、图7以及图8所示,在手推杆15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卡止部件42,通过操作远距离操作装置37,所述卡止部件42相对于手推杆15滑动。另一方面,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各扶手16上,设置有一对卡止突起41a、41b,所述一对卡止突起41a、41b与卡止部件42卡合而限制手推杆15以第4轴d为中心的转动。通过使设置在后方的卡止突起41b(参考图8)和卡止部件42卡合而将它们彼此卡止,如图7所示,将手推杆15固定在背面推动状态下,这种情况下,手推杆15与连结杆17大致平行地向上延伸。另一方面,通过使设置在前方的卡止突起41a(参考图7)和卡止部件42卡合而将它们彼此卡止,如图8所示,手推杆15固定在对面推动状态下,在这种情况下,手推杆15与后腿14大致平行地向上延伸。
在此,针对折叠时的操作来说明上述结构的婴儿车10。
首先,若手推杆15位于对面推动位置,则在折叠操作前,操作远距离操作装置37以使卡止部件42滑动,将手推杆15从对面推动位置(参考图8)移动到背面推动位置(参考图7)。
然后,在手推杆15配置在背面推动位置的状态下,首先,操作远距离操作装置37,经锁定解除部件38使锁定部件20滑动,由此解除托架19和锁定部件20的卡合。接下来,在图7中使托架19以第5轴e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在该情况下,首先暂时将手推杆15向后上方提起,直到侧面观察时第1轴a、第5轴e和第4轴d配置在一条直线上,此后,向着下方按下。在该操作中,侧面观察时,由第1轴a至第4轴d限定的四边形,伴随着手推杆15的上提操作而向顺沿于一条对角线的方向(图7中是连接左下和右上的方向,也就是手推杆15和前腿12远离的方向)延伸,之后,伴随着手推杆15的按下操作而向顺沿于另一条对角线的方向(图7中是连接左上和右下的方向,也就是手推杆15和前腿12的接近的方向)延伸。通过该操作,如图9所示,在侧面观察时,手推杆15和前腿12大致平行地配置,并且手推杆15的配置位置下降(对折状态)。这样,婴儿车10被折叠起来,成为在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紧凑的大小。
接下来,主要参考图10(a)以及(b),对婴儿车的设计方法进行说明。下面,对各转动轴a、b、c、d、e间的长度比(距离比),与在确定该长度比时主要应考虑的尺寸等一并进行说明。
为了提高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10的操纵性、安全性、行进稳定性以及乘坐性(乘坐感),在婴儿车10展开的状态下,使下述尺寸适当化(图10(a))的做法是有效的,所述尺寸指:侧面观察时车轮11、13的中心和手推杆15的端部之间顺沿于前后方向的长度L1a、L1b;侧面观察时车轮11、13的中心和手推杆15的端部之间顺沿于上下方向的长度(高度)L2a、L2b;侧面观察时车轮11、13的中心和第3轴c之间顺沿于上下方向的长度(高度)L3;以及侧面观察时第3轴c和第2轴b之间顺沿于上下方向的长度(高度)L4。其中,对于侧面观察时车轮11、13的中心和手推杆15的端部之间顺沿于前后方向的长度L1a、L1b、以及侧面观察时车轮11、13的中心和手推杆15的端部之间顺沿于上下方向的长度(高度)L2a、L2b,必须在手推杆15位于背面推动位置的情况以及位于对面推动位置的情况下分别适当化。此外,通过使下述角度适当化,可进一步提高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10的操纵性、安全性、行进稳定性以及乘坐性(乘坐感),所述角度是指:侧面观察时后腿14相对于婴儿车载置面(下面还称为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1a、侧面观察时前腿12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1b、以及侧面观察时手推杆15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2a、A2b。
对于侧面观察时车轮11、13的中心和手推杆15的端部之间顺沿于前后方向的长度L1a、L1b,如果这些长度L1a、L1b过短,则操纵婴儿车10的人的脚会接触到车轮11、13等,从而导致操纵性变差。相反,如果该长度L1a、L1b过长,则操纵者的力量不能通过手推杆15如所想的那样传递给车轮11、13,导致操纵性恶化,此外还有可能在操纵过程中导致前方侧的车轮11、13(背面推动情况下是前轮11,对面推动的情况下是后轮13)浮起。因而,在长度L1a、L1b过长的情况下,操纵性以及行进稳定性变差。对于侧面观察时车轮16的中心和手推杆15的端部之间顺沿于上下方向的长度L2a、L2b,在过短过长的情况下,都会使操纵性变差。
为了使这些长度L1a、L1b、L2a、L2b适当化,必须对推压杆15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2a、A2b和手推杆15的长度、以及腿12、14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和腿12、14的长度,在考虑它们彼此的影响的同时进行调整。
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常,位于背面推动状态下的手推杆15也被配置成在侧面观察时与连结杆17重合,而与连结杆17大致平行地延伸。这是与下述情况相对应的,即,一般来说,是借助锁定解除部件38沿手推杆15的移动,而使锁定部件20沿着连结杆17移动,来解除托架19和锁定部件22的卡合。因此,背面推动位置上的手推杆15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2a,与连结杆17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大致一致,从而对背面推动位置上的手推杆15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2a进行的调整,伴随着对连结杆17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的调整。
此外,婴儿坐的座面的前方侧,由侧部框架24或前腿12支承。而且,为了防止部件数目的增加,还为了通过直接支承而提高稳定性,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婴儿车10也如上面那样,特别优选地,借助规定第3轴c的、侧部框架24和前腿12的转动轴(前侧上部连结撑杆32),来进行直接支承。因而,侧面观察时第3轴c和车轮11、13的中心之间顺沿于上下方向的长度L3,相当于座面距车轮中心的高度,侧面观察时第3轴c和第2轴b之间顺沿于上下方向的长度L4,相当于座面和扶手16的距离长度。
因此,在侧面观察时第3轴c和车轮11、13的中心之间顺沿于上下方向的长度L3过短的情况下,婴儿不得不将腿弯曲地入座,所以乘坐感(乘坐性)变差。反之,当该长度L3过长时,会对上下婴儿车10造成不便,并且导致乘坐感(乘坐性)变差,进而有可能损害安全性。
此外,当侧面观察时第3轴c和第2轴b之间顺沿于上下方向的长度L4过长时,从坐在婴儿车10上的婴儿来看,扶手16的高度过高,从对婴儿造成压迫感这一点来看,会导致乘坐感(乘坐性)变差。此外,当该长度L4过短时,从坐在婴儿车10上的婴儿来看,扶手16的高度变低,不仅使乘坐性变差,而且还有可能损害安全性。
为了使这些长度L3、L4适当化,必须对第2轴b以及第3轴c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
进而,对于侧面观察时后腿14以及前腿12各自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1a、A1b,如果这些角度A1a、A1b过大,则腿12、14从接地面P立起的角度太陡,从而会导致婴儿车10的行进变得不稳定(行进稳定性变差)。相反,如果这些角度A1a、A1b过小,则顺沿于前后方向的婴儿车10长度过长,除了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10的尺寸大型化之外,还因为不能拐小弯而会使操纵性变差。
进而,对于侧面观察时手推杆15以及连结杆17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2a、A2b,如果这些角度A2a、A2b过大,则特别是在背面推动状态下,手推杆15在坐于婴儿车上的婴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向上延伸,从而会对婴儿造成压迫感,从这一点来说会使乘坐感(乘坐性)变差。此外,如上所述,如果该角度A2a、A2b过大或是过小,则不能将上述长度L1a、L1b、L2a、L2b等调整到适当值。
综上所述,通过使各长度L1a、L1b、L2a、L2b、L3、L4和各角度A1a、A1b、A2a、A2b适当化,可提高婴儿车的期望性能。此外,各长度L1a、L1b、L2a、L2b、L3、L4和各角度A1a、A1b、A2a、A2b相互影响,例如,如上所述,角度A2a、A2b对长度L1a、L1b、L2a、L2b产生影响。这是因为,为了使各构成部件能够折叠,而经各转动轴a、b、c、d、e转动自如地连结各部件,要使各长度L1a、L1b、L2a、L2b、L3、L4和各角度A1a、A1b、A2a、A2b同时适当化,需要使各转动轴a、b、c、d、e间的长度比适当化。
此外,在折叠式婴儿车10中,使折叠时的尺寸小型化尤为重要。为此,优选地,缩小图10(b)所示折叠状态下的、侧面观察时车轮16的中心和手推杆15的端部之间顺沿于上下方向的长度L5。在由第1至第4轴a、b、c、d围成的四边形能够沿图10(b)中连接左上和右下的方向细长变形的情况下,可减小该长度L5。此外,在该情况下,侧面观察时前腿12和连结杆17以及手推杆15沿前后方向接近地配置,从而还能减小折叠婴儿车10时顺沿于前后方向的尺寸。即,根据由第1至第4轴a、b、c、d围成的四边形变形的方式,可使折叠后的婴儿车10的尺寸小型化。
鉴于此,本申请发明人尝试对各转动轴a、b、c、d、e间的长度比进行了各种改变,结果发现,在第1轴a和第2轴b之间的长度A、第2轴b和第3轴c之间的长度B、第3轴c和第4轴d之间的长度C、以及第4轴d和第1轴a之间的长度D满足下式(1)的情况下,不仅可使折叠状态下的婴儿车10的尺寸小型化,而且还可使上述各长度L1a、L1b、L2a、L2b、L3、L4、L5以及各角度A1a、A1b、A2a、A2b同时适当化。
即,发明人发现,在各转动轴a、b、c、d间的长度比满足下式(1)的情况下,能在不使婴儿车10大型化或增加部件数目的情况下,使折叠时的婴儿车10的尺寸小型化,并且,能提高婴儿车10的操纵性、安全性、行进稳定性以及乘坐性(乘坐感)。
另外,在计算各转动轴a、b、c、d间的长度比的情况下,对小数第2位进行四舍五入,以取到小数第1位的比来进行判断即可。
A∶B∶C∶D=1.5∶1.6∶1.7∶1.5 ...式(1)
此外,在以满足式(1)的方式构成的婴儿车10中,优选如下设定展开状态,即,侧面观察时,处于背面推动位置的手推杆15以及连结杆17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2a为53°以上63°以下(更优选为56°以上60°以下),侧面观察时前腿12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1b为54°以上64°以下(更优选为57°以上61°以下)。在该情况下,前腿12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1b适当化,从而特别是能提高行进稳定性,并且,位于背面推动位置的手推杆15以及连结杆17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1b适当化,从而特别是能提高乘坐性。此外,由于特定了展开状态下的前腿12和连结杆17的相对角度,从而展开状态下由第1至第4轴a、b、c、d围成的四边形形状得到确定。
而且,在该条件下,使配置在沿第3轴c的轴线延伸的前侧上部连结撑杆42上的座面和扶手16的间隔(相当于长度L4)适当化,特别是能提高安全性,同时,使座面高度(相当于长度L3)适当化,特别是能提高安全性以及乘坐性。
进而,优选地,在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设计成,在展开状态下从侧面观察时,后腿14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为56°以上66°以下(更优选为59°以上63°以下)。这种情况下,结合上述作用效果,还可使后腿14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1a适当化,特别是能提高行进稳定性。通过在该条件下调整侧面观察时前腿12、后腿14以及手推杆15等的长度,还可同时使包括长度L3、L4的其它应考虑的长度L1a、L2a、L5适当化。
另外,通过对安装在扶手16的前方侧的卡止突起41a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可仅调整位于对面推动位置的手推杆15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2b。在满足式(1)的婴儿车10中,如果将位于对面推动位置的手推杆15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调整为45°以上55°以下(更优选为48°以上52°以下),则能在不对其它应考虑的长度特别是长度L1a、L2a的适当化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使长度L1b、L2b适当化。即,能使位于对面推动位置的手推杆15的高度、以及手推杆15相对于前腿12向行进方向突出的长度适当化,由此,还可提高手推杆15位于对面推动位置的情况下的婴儿车10的操纵性。
如上所述,在折叠婴儿车10时,将手推杆15向后上方上提,直到第1轴a、第4轴d和第5轴e配置到一条直线上,然后,按下手推杆15,由此,使托架19以第5轴e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因而,如果加长第4轴d和第5轴e之间的侧面观察时的长度,则手推杆15的上提量变大,所以会使折叠操作性变差。
因而,通过调整第1至第4轴a、b、c、d间的长度比、以及第5轴e相对于第1至第4轴a、b、c、d的位置,还可提高具有期望性能的婴儿车10的折叠操作性。
本申请发明人对第1至第5轴a、b、c、d、e间的长度比进行各种改变并进行实验后发现,在第1轴a和第2轴b之间的长度A、第2轴b和第3轴c之间的长度B、第3轴c和第4轴d之间的长度C、第4轴d和第1轴a之间的长度D、第2轴b和第5轴e之间的长度E以及第4轴d和第5轴e之间的长度F满足下式(2)的情况下,可使婴儿车的上述各长度L1a、L1b、L2a、L2b、L3、L4、L5以及各角度A1a、A1b、A2a、A2b同时适当化,并且使婴儿车10具有优良的折叠操作性。即,当各转动轴a、b、c、d、e间的长度比满足下式(2)时,能在不使婴儿车10大型化或增加部件数目的情况下,使折叠时的婴儿车10的尺寸小型化,而且,可提高婴儿车的操纵性、安全性、行进稳定性以及乘坐性(乘坐感),进而能使婴儿车具有良好的折叠操作性。当对各转动轴a、b、c、d、e间的长度比进行计算时,对小数第2位进行四舍五入,以取到小数第1位的比进行判断即可。
A∶B∶C∶D∶E∶F=1.5∶1.6∶1.7∶1.5∶1.9∶1.0 ...式(2)
此外,申请人发现,在以满足式(2)的方式构成的婴儿车10中,优选如下设定展开状态,即,侧面观察时,处于背面推动位置的手推杆15以及连结杆17相对于接地面P成53°以上63°以下(更优选为56°以上60°以下)的角度A2a,并且,侧面观察时后腿14相对于接地面P成56°以上66°以下(更优选为59°以上63°以下)的角度A1a。
这种情况下,后腿14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1a适当化,特别是可使行进稳定性提高,并且,位于背面推动位置的手推杆15以及连结杆17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2a适当化,特别是可提高乘坐性。此外,由于特定了展开状态下后腿14和连结杆17的相对角度,所以在展开状态下由第1轴a、第2轴b、第5轴e以及第4轴d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被确定,随之在展开状态下由第1至第4轴a、b、c、d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也被确定。由此,前腿12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1b也被特定,该特定的前腿12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1b被适当化,以使行进稳定性提高。于是,通过对前腿12、后腿14以及手推杆15等在侧面观察时的长度等进行调整,可同时使其它应该考虑的长度和角度适当化。
如上面说明的那样,优选地,第1轴a和第2轴b之间的长度A、第2轴b和第3轴c之间的长度B、第3轴c和第4轴d之间的长度C以及第4轴d和第1轴a之间的长度D,以对小数第2位进行四舍五入为条件,满足上述式(1)。根据这样构成的婴儿车10,能在不使婴儿车10大型化或是增加部件数目的情况下,提高操纵性、安全性、行进稳定性以及乘坐性(乘坐感),而且还能使折叠状态下的尺寸小型化。
此外,在这样的婴儿车10中,优选地,在展开状态下,侧面观察时,位于背面折叠位置的手推杆15以及连结杆17相对于接地面P成53°以上63°以下的角度,而且,侧面观察时前腿12相对于接地面P成54°以上64°以下的角度。根据该婴儿车10,前腿12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1b被适当化,所以特别是能提高行进稳定性。此外,手推杆15以及连结杆17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2a被适当化,所以能减少压迫感,特别是能提高乘坐性。进而,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座面配置于沿第3轴c的轴线延伸的前侧上部连结撑杆32上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前腿12的长度,可使座面的高度适当化。由此,特别是能提高安全性以及乘坐性。除此之外,还可使展开状态下的座面和扶手16的间隔适当化,由此特别是能提高安全性。进而,通过使手推杆15的长度适当化,还能进一步提高操纵性。
进而,在这样的婴儿车10中,优选地,在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侧面观察时后腿14相对于婴儿车10的载置面成56°以上66°以下的角度。根据该婴儿车10,后腿14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1a被适当化,所以特别是能提高行进稳定性。而且,在该结构中,通过调整相对于接地面P成适当化的角度A2a的手推杆15以及后腿14的长度,可使手推杆15相对于后腿14向行进方向突出的长度适当化,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操纵性。
此外,在这样的婴儿车10中,第1轴a和第2轴b之间的长度A、第2轴b和第3轴c之间的长度B、第3轴c和第4轴d之间的长度C、第4轴d和第1轴a之间的长度D、第2轴b和第5轴e之间的长度E、以及第4轴d和第5轴e之间的长度F,在将小数第2位四舍五入的条件下,满足上述式(2)。根据这样构成的婴儿车10,第5轴e的位置被适当化,从而可提高折叠操作性。
此外,在这样的婴儿车10中,优选地,在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侧面观察时,处于背面位置的手推杆15以及连结杆17相对于婴儿车10的载置面成53°以上63°以下的角度,并且,侧面观察时后腿14相对于婴儿车10的载置面成56°以上66°以下的角度。根据这样的婴儿车10,后腿14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被适当化,所以特别是能提高行进稳定性。此外,因为处于背面位置的手推杆15以及连结杆17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2a被适当化,所以压迫感降低,特别是能提高乘坐性。进而,随着后腿14和连结杆17的相对角度的确定,根据上述各转动轴a、b、c、d、e间的长度比,前腿12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A1b确定,该确定的角度A1b也被适当化,而特别是能提高行进稳定性。而且,在该结构中,在将座面配置在沿第3轴c的轴线延伸的前侧上部连结撑杆32上的情况下,通过前腿12的长度调整,可使座面的高度适当化,由此特别是能提高安全性以及乘坐性。除此之外,还可使展开状态下的座面和扶手的间隔适当化,由此特别是能使安全性提高。除此之外,通过调整手推杆15以及后腿14的长度,可使手推杆15的高度以及手推杆15相对于后腿14向行进方向突出的长度适当化,由此特别是能使操纵性提高。
另外,关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下面对变形例的一例进行说明。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前腿12和扶手16的转动轴与后腿14和扶手16的转动轴(第2轴b)一致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计成,前腿12和扶手16的转动轴,在后腿14和扶手16的转动轴(第2轴b)附近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比第2轴b稍靠前方处。如果前腿12和扶手16的转动轴配置在第2轴b的附近,则可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下述例子,即,婴儿车为手推杆15在背面推动位置和对面推动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所谓双对面式婴儿车,将其转动轴a、b、c、d、e间的长度以及手推杆15等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适当化,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手推杆15不能向对面推动位置转动的折叠式婴儿车10中,主要应用图1至图5所示的座部支承框70、靠背部支承框34、侧板50以及头靠板52等结构。此外,也可以在手推杆15不能向对面推动位置转动的折叠式婴儿车10中,应用上述转动轴间的长度比以及手推杆15等相对于接地面P所成的角度。这种情况下,能在不使婴儿车10大型化或是增加部件数目的情况下,提高图11及图12所示婴儿车10的操纵性、安全性、行进稳定性、乘坐性(乘坐感)以及折叠操作性,还可使折叠状态下的尺寸小型化。
另外,在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婴儿车10中,除去了上述连结杆17,在原本设置连结杆17的位置上配置手推杆15,所述手推杆15在下方部分设置有与托架19相卡合的锁定部件20。而且,通过操作设置在手推杆15上的远距离操作装置37,该锁定部件20沿着手推杆15向上移动,从而解除锁定部件20和托架19的卡合。其它部分参照如图1至图9,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下面,利用实施例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以满足上述式(1)以及式(2)的方式设定各转动轴间的长度,来制作图1至图9所示的婴儿车。以下对所得婴儿车中图10(a)以及(b)所示各部分的长度以及角度的测定值进行表示。
A(第1轴和第2轴之间的长度)=199.0mm;
B(第2轴和第3轴之间的长度)=210.6mm;
C(第3轴和第4轴之间的长度)=223.4mm;
D(第4轴和第1轴之间的长度)=192.4mm;
E(第2轴和第5轴之间的长度)=248.7mm;
F(第4轴和第5轴之间的长度)=131.0mm;
L1a=190.5mm;L1b=90.0mm;
L2a=924.1mm;L2b=865.1mm;
L3=263.4mm;L4=168.9mm;
A1a=60.8°;A1b=59.1°;
A2a=58.0°;A2b=49.7°。
制得的婴儿车在折叠状态下非常小型,并且,具有良好的操纵性、安全性、行进稳定性、乘坐性(乘坐感)以及折叠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