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4008A - 开/闭盖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开/闭盖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4008A
CN1934008A CN200580009158.4A CN200580009158A CN1934008A CN 1934008 A CN1934008 A CN 1934008A CN 200580009158 A CN200580009158 A CN 200580009158A CN 1934008 A CN1934008 A CN 1934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main body
open
mouth
close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091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4008B (zh
Inventor
丹羽进
井上浩一
剑持俊和
高岛弘明
梅中一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jinomoto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Ajinomoto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963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9934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jinomoto Co Inc filed Critical Ajinomoto Co Inc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5/00491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5090182A1/ja
Publication of CN1934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4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34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4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可以防止联结盖主体和带环的联结件的断开,因此确保了防窃启功能并且防止它由于带环的变形而断开。开/闭盖由盖主体3以及带环10构成,盖主体3将拧紧到倾注嘴的嘴部的外周表面上,带环10沿盖主体3的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可以与倾注嘴啮合,带环10形成有至少一个部分用于将带环10在该一个部分处沿圆周方向分开,且在带环断开的那部分处,带环的端部由连接件连接。带环10布置在盖主体3的下表面的下方,并且联结件12、13连接到盖主体3的下部上。为了防止带环的变形,带环形状保持构件布置在盖主体3的下端并处于带环的内部,用于通过抵靠带环的内部而防止沿径向向内压坏该带环。

Description

开/闭盖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闭盖,该开/闭盖安装在包装容器或类似物的倾注嘴的嘴部上用于打开或闭合包装容器的倾注嘴的嘴部,还涉及一种制造这种开/闭盖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打开或闭合形成在包装容器上的柱形倾注嘴,提供了一种嘴塞结构,其中开/闭盖可分离地与倾注嘴的嘴部螺纹啮合。对于这种嘴塞结构,为了确实地将开/闭盖保持在倾注嘴上,已知这样一种结构,其中,环绕盖主体提供了一个带环,以通过带环保持倾注嘴的外表面(例如,参见下面的专利公布1)。
这种结构的开/闭盖构成为使得带环布置在盖主体的外侧上并且带环通过联结件连接到盖主体上。另外,该带环由多个通过连接件彼此连接的圆弧形带环件构成。沿各个带环件的内表面的圆周方向在端部上形成有朝内部伸出的啮合件,并且这些啮合件与开/闭盖的倾注嘴的外周表面啮合从而将盖保持到倾注嘴上。
另一方面,在倾注嘴的外周部上,形成有沿径向向外伸出的爪部。当盖打开时,爪部向联结件和连接件施加载荷以将它们断开。即,当盖旋转时,形成于带环件的内表面上的啮合件与爪部啮合,并且在啮合件与爪部啮合时,载荷会施加到联结件和连接件上,从而将它们断开。依照这种操作,就会松开啮合件与倾注嘴的啮合力并且因此该盖会围绕倾注嘴的外周自由地旋转。
当联结件和连接件并未断开并且带环件相互连接时,具有这种特性的盖不会被打开,并且当观察到断开状态时,可以发现盖已经被打开。该功能将用作防窃启功能,以防止通过对包装容器的损坏而对内部的容纳物进行不利的改动。
另外,在专利公布2中公开了一种开/闭盖,该开/闭盖构成为带环布置在盖主体的下方,带环通过联结件连接到盖主体。该开/闭盖的带环沿其圆周方向形成有两个断开部分,从而可沿圆周方向分成两个带环件或部分。各个带环件沿开盖方向的后部通过联结件连接到盖主体上。
对于该开/闭盖,在各个带环件的内表面上配设的凸起与在容器嘴部的外周表面上形成的棘齿啮合,从而防止开/闭盖沿开盖方向旋转。另一方面,当开/闭盖沿开盖方向旋转时,凸起会越过棘齿。在这种情况下,载荷会施加到带环上,并且连接带环件的切断部将会断开。
如上所述,通过确认带环是否断开,专利公布2中所公开的发明可以判断盖是否被打开。
专利公布1:日本专利申请公布No.HEI 5-124669
专利公布2:日本专利申请公布No.2004-51195
然而,在容器的倾注嘴已经由开/闭盖紧密密封之后,在运输线或循环通路中的运输过程中,当外力施加到容器上时,存在联结件和连接件会断开的担心。尤其是,当联结件已经断开时,就无法实现防窃启功能。
另外,在由专利公布2的发明中所示的传统开/闭盖中,如图20所示,例如,当盖在容器的运输过程中彼此碰撞时,就存在带环100被向内推动然后沿径向向内方向变形的一些情形。当盖保持在这种变形状态中时,连接带环件100的切断部101就会被沿径向向内的冲击断开,因此损坏了带环(带环件)100的防旋转功能和开封检查功能。另外,在图20中,参考标号102表示将与棘齿啮合的凸起或伸出部。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闭盖及其制造方法,它们能够防止联结盖主体和带环的联结件的断开,确保防窃启功能并且防止由于带环的变形而引起的断开。
在本发明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开/闭盖,包括盖主体和带环,该盖主体拧紧到包装容器的倾注嘴的外周表面上并且用于打开该嘴部,该带环连接到所述盖主体上并沿其圆周方向延伸从而与所述倾注嘴啮合。其中,所述带环具有至少一个部分用于沿圆周方向使带环分开,所分开的带环件通过连接件彼此连接,该连接件将在所述一个部分处断开;伸出部形成于带环的内侧从而朝着倾注嘴伸出;当所述开/闭盖相对于倾注嘴沿打开方向旋转时,带环件的前侧部分(连接件卡在带环件之间)与所述盖主体一起旋转,另一方面,通过伸出部与倾注嘴的一部分的啮合可以防止带环件的后侧部分进行旋转,所述连接件在由该啮合所产生的带环应力的作用下断开;并且所述带环位于所述盖主体的下表面的下方从而通过联结件连接到所述盖主体的下部。而且,优选的是,该带环包括两个以上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由联结件连接在一起的带环件。
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结件将所述带环的内表面侧与所述盖主体的下表面相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盖主体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防接触部,并且该防接触部从该外周表面向外延伸,该防接触部的直径至少等于所述带环的外表面的直径。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所述防接触部通过在竖直方向上至少延伸盖主体的下部而形成。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所述盖主体的下端布置了带环形状保持构件,该带环形状保持构件位于所述带环内部,用于通过抵靠带环的内侧部而防止沿径向向内方向压坏该带环。
进一步,有可能采用的结构是,该带环形状保持构件由多个凸起构成,所述多个凸起沿盖主体的圆周方向间隔布置在该盖主体的下端表面上;或者是,所述带环形状保持构件是从所述盖主体的下端伸出的环状构件。
在本发明中,所述盖主体、带环形状保持构件、带环、连接件和联结件是通过注射成型工艺整体成形的。
进一步,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主体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防接触部,并且该防接触部从该外周表面向外延伸,该防接触部的直径至少等于所述带环的外表面的直径。
再进一步,在本发明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了一种制造开/闭盖的方法,所述开/闭盖包括:盖主体,该盖主体拧紧到包装容器的倾注嘴的外周表面上,从而打开或闭合该倾注嘴;带环,该带环布置成沿所述盖主体的圆周方向延伸,并且通过联结件连接到该盖主体;以及带环形状保持构件,所述带环形状保持构件布置在盖主体的下部,用于通过抵靠带环的内侧部而防止沿径向向内方向压坏该带环。其中,所述带环沿其圆周方向具有至少一个部分用于将所述带环在该至少一个部分处沿圆周方向分开成带环件,并且带环件在该部分处由连接件彼此连接;连接件通过开/闭盖相对于倾注嘴旋转时所导致的应力而断开;并且,从带环的内部朝着倾注嘴伸出的伸出部越过倾注嘴的一部分。所述制造方法包括注射成型步骤,用于整体成型该盖主体、该带环形状保持构件、该连接件和该联结件,其中,在注射成型步骤中,所述带环通过联结件连接到盖主体上,使得带环的上端与盖主体的下端之间的间隙形成得大于带环形状保持构件的下端和盖主体的下端之间的尺寸;并且该制造方法还包括推动步骤,用于在注射成型步骤中的注射之后朝着盖主体推动该带环,使得所述带环位于带环形状保持构件的外周侧上。
依照本发明,因为带环位于盖主体的下表面的下方并且通过联结件连接,所以可以有效地防止异物与联结件的接触。尤其是,联结件布置在带环的内表面侧上,这可以防止对其的进一步接触。另外,在本发明中,因为向盖主体提供了防接触部,该防接触部可以防止异物与带环自身接触。
因此,即使开/闭盖受到运输线或流道上的外力,也可以防止带环被损坏,并且在提供到市场中之后,可以确实地实现防窃启功能。
另外,依照本发明,在沿径向朝着开/闭盖内部推动带环的情形中,带环压靠带环形状保持构件以防止带环变形。为此,即使另一个开/闭盖或异物与带环碰撞,也不会向连接件上施加任何应力,这样连接件就不会断开。
因此,就可以实现向开/闭盖自然提供的防松开功能、防窃启功能和窃启确认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嘴塞装置的透视图,其连接有依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开/闭盖。
图2是开/闭盖的正视剖面图。
图3的视图显示了形成到开/闭盖的带环上的爪部和伸出部(凸起)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4是显示高伸出部和低伸出部之间位置关系的透视图。
图5是构成嘴塞装置的倾注嘴的前视图。
图6的视图显示了倾注嘴的止挡件、底座、形成在两者之间的肋、形成在肋前端上的棘齿和防变形部,并且显示了其中的位置关系。
图7是容器的前视图,显示了开/闭盖密封倾注嘴的嘴部的状态。
图8的视图显示了棘齿压靠爪部的状态。
图9的视图显示了连接件的断开状态。
图10的视图显示了联结件的断开状态。
图11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开/闭盖的正视剖面图。
图12是依照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开/闭盖的正视剖面图。
图13是设置有带环形状保持部的开/闭盖的正视剖面图。
图14是从依照不同于图13的开/闭盖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开/闭盖的背面观察时的透视图。
图15的视图解释了用于使开/闭盖的带环沿径向向内变形的外力起作用时的状态。
图16的视图解释了通过同时注射成型盖主体和带环并随后将带环推到盖主体中来制造开/闭盖的方法。
图17的视图解释了不同于图16的方法的另一种制造开/闭盖的方法。
图18的视图解释了不同于图16的方法的再一个制造开/闭盖的方法。
图19的视图显示了在联结件断开并且盖被打开之后的状态。
图20的视图显示了当外力施加到传统开/闭盖上时带环变形的状态。
参考标号
1---嘴塞装置
2、2A、2B---开/闭盖
3---盖主体
7、50、60---肋
8---防接触部
9、9a---带环形状保持部
10---带环
11---带环件
12、13---联结件
14---连接件
15、16---爪部
17、18---伸出部(凸起)
20---倾注嘴
21---嘴部
23---止挡件
40、42、44、46---肋
41、43---棘齿
45---防变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的透视图示出了对容器A的倾注嘴20进行密封的嘴塞装置1,该容器A具有依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开/闭盖2。该嘴塞装置1包括安装在容器A上部的倾注嘴20以及开/闭盖2,开/闭盖2形成在倾注嘴20的上部,从而与嘴部21螺纹啮合以打开或闭合该倾注嘴20。嘴塞装置1通过将倾注嘴20的下部插入容器A中而安装到容器A的上端。从开/闭盖2上部观察时,当开/闭盖2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盖2向下与倾注嘴20拧紧并且嘴塞装置1密封该嘴部21,与此相反,当盖2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开/闭盖2脱离倾注嘴20。
图2至图4显示了开/闭盖2的细节。
开/闭盖2由管状盖主体3和带环10构成,带环10设置在盖主体3的下端处从而沿盖2的圆周方向延伸。
盖主体3由具有闭合上表面4和开口下部的管状构件形成。螺旋形阴螺纹5形成在盖主体3的内表面上,从而可与嘴部21的外周表面啮合。管状密封部6形成在上部4的内表面,并沿径向处于盖主体3的内壁部分的内侧,并且向下延伸。该密封部6用来在开/闭盖2与嘴部21螺纹啮合时通过使密封部的外周表面与该嘴部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从而防止内部的容纳物泄漏。肋7形成在盖主体3的整个外周表面上从而沿径向向外伸出。
在盖主体3的下部,形成有防接触部8。该防接触部8具有沿径向向外伸出的下部,并且其外表面8a向下倾斜。
另一方面,带环10布置在盖主体3的下端表面3b的下方,并且通过联结件12和13连接到盖主体3的下端表面3b上。带环10沿其圆周方向分成两个带环件11、11,并且这些带环件11在其周向端部处通过连接件14彼此连接。构成带环10的带环件11、11在带环10沿周向的两个部位处借助联结件12和13连接到开/闭盖2的下端表面3b。联结件12和13布置在带环件11、11的内周边上。
在为各个带环件11、11提供的联结件12和13之中,沿松盖(即开盖)方向X布置在前侧上的联结件12具有薄的厚度和窄的宽度,以便在开/闭盖2旋转时可以很容易断开。与此相反,沿松盖方向X布置在后侧的另一个联结件13具有大的厚度和宽的宽度,从而即使在开/闭盖2旋转时也不会断开。
另外,各个带环件11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爪部15和16。爪部15之一布置在沿松盖方向X的前端部上,并且另一个爪部16沿松盖方向X布置在该爪部15的略微后侧。形成在相应带环件11、11上的这些爪部15、15和16、16彼此对称地放置。爪部15和16从带环件11的内表面伸出,从而相对于径向方向(该径向方向从带环件11的内表面指向开/闭盖2的中心轴线)而在松盖方向X上略微倾斜。
此外,这些带环件11形成有彼此交叠的两个梯形伸出部17和18。这些伸出部17和18从带环件11、11的内表面沿径向朝着开/闭盖2的中心轴线伸出。这些伸出部17、17和18、18也彼此对称布置。而且,沿松盖方向X布置在后侧上的爪部16和具有薄的厚度和窄的宽度的联结件12在它们沿圆周方向的位置中彼此一致,并且伸出部17、18和另一个联结件13在它们沿圆周方向的位置中也彼此一致。
图4显示了两个伸出部17和18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形状的细节。如图4所示,伸出部17和18是具有低凸起形状的伸出部17和具有高凸起形状的伸出部18的组合。定位在松盖方向X前侧上的低伸出部17沿带环件11的整个高度方向形成。另一方面,沿松盖方向X定位在后侧上的高伸出部18沿带环件11的高度方向形成在其上半部上。
低伸出部17抵靠一防变形部,该防变形部形成为在嘴塞装置1上形成的肋的前端部(这将在下文中提到),从而防止带环件沿径向向内变形。另一方面,该高伸出部18具有这样的功能,即,该高伸出部18在盖旋转过程中跨过棘齿时在断开连接件14之后移动该带环件,该功能也会在下文中详细提及。另外,伸出部17和18形成为可分别提供梯形形状,并且伸出部17和18的前表面形成为可以适当地抵靠防变形部的前端面并且在伸出部17和18经过棘齿的位置时不会与棘齿啮合。这些伸出部17和18形成为使得其相邻的侧部彼此部分地交叠。
下文将参见图5和图6描述要与开/闭盖2螺纹啮合的倾注嘴20的细节。
倾注嘴20具有上部管状嘴部21和下部细长的管状杆部28。从倾注嘴20的外周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的多层底座24、25和26布置在嘴部21和杆部28之间,并且用于结合到容器A上端的安装部27也布置在它们之间并且位于底座24、25和26的下侧上。
形成于倾注嘴20下部的杆部具有插入容器A内部的细长管形。杆部28在其下端部处也形成有开口29,并且在其侧面上形成与杆部28连通的缝30。杆部28还形成有板状部31从而在两侧方向上延伸。板状部31用来在容器A被挤压时确保通向开口29和缝30的通道,从而将容器A内部的容纳物导入杆部28中。
安装部27具有沿纵向方向的扁平形状并且沿横向方向延伸。该安装部27具有外表面,容器A的上边缘与安装部27的外表面结合在一起从而无间隙地紧密密封。
底座24、25和26布置成形成三层结构,并且这些底座均形成为具有横向延伸(即从嘴部的外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八边形形状。而且,最低的底座26具有一个下表面,该下表面抵靠容器A的上边缘以防止倾注嘴20在制造过程中落入容器A中。
另一方面,布置在倾注嘴20上方的嘴部具有管状(筒形)结构并且在其外周上形成有螺旋阳螺纹22。阳螺纹22与在开/闭盖2的内壁表面上形成的阴螺纹5啮合,因此使开/闭盖2与嘴部21螺纹啮合,由此将该开/闭盖2可分离地安装至嘴部21。
而且,一对扇形止挡件23形成于嘴部21的下端,从而由嘴部21的外周表面横向延伸。各个止挡件23的外缘设置在底座24的外周边缘的内侧。这些止挡件23在对应于容器A的前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的位置上彼此分离,从而彼此相对且其端部表面平行。
止挡件23布置在上部底座24上方且具有预计距离的间隙。在该间隙中,连接底座24和止挡件23的多个肋40、42、44和46布置成朝着止挡件23的外缘延伸。
在这些肋之中,一对肋40布置成分别从嘴部21的外周表面沿侧向延伸。肋40的前端从止挡件23的外缘沿径向向外伸出。该肋的前端构成了棘齿41,棘齿41可以与形成在开/闭盖2的各带环件11上的爪部15相啮合。这些棘齿41在止挡件23的外缘处以嘴部21为轴线对称地布置。
另一方面,另一对肋42从该肋40的根部和前端部之间的中间位置相对于肋40成直角地延伸至止挡件23的周缘。这些肋42的前端也从止挡件23的外缘向外侧伸出,并且其伸出的端部也充当棘齿43。这些棘齿43也在止挡件23的外缘处以嘴部21为轴线对称地布置。另外,棘齿43不可避免地向与开/闭盖2的打开方向X相反的方向倾斜,这是因为肋42从肋40的根部和前端部之间的中间位置相对于肋40成直角延伸。
这些棘齿41和43布置成当将拧紧的开/闭盖2松开时,棘齿41与爪部15啮合而棘齿43同时与爪部16啮合。
两对肋44和46布置在底座24和止挡件23之间从而由嘴部21的外周表面朝着止挡件23的外缘延伸。这些肋44和46均布置在设置有棘齿41的肋40与相对于肋40定位在开盖方向X上的端面之间,以及布置在肋40与定位在用于拧紧该开/闭盖2的盖闭合方向Y上的端面之间。成对的肋44的前端和成对的肋46的前端分别相对于置于它们之间的嘴部21对称地布置。
在这些肋之中,沿开盖方向X定位在端面侧上的肋44在其顶端表面处从止挡件23的外缘略微向外伸出;另一方面,肋46定位在肋40和沿开盖方向X的端面之间,并且其顶端表面位于止挡件23的外周边缘内侧的预定距离处。当用手沿径向向内推动带环件11时,伸出部17和18抵靠肋44的顶端表面,该顶端表面因此充当用于防止带环件11变形的防变形部45。防变形部45可以布置成与止挡件23的外缘齐平。肋44的顶端作为防变形部45时沿圆周方向的位置关系对应于在拧开该开/闹盖2时在棘齿41就要与爪部15啮合、棘齿43就要与爪部16啮合以及连接件14就要断开之前的位置。当开/闭盖2旋转至连接件14就要断开之前的位置时,伸出部17和18被定位到与防变形部45相对应的部位上。
依照具有如上文所述结构的开/闭盖2,可以在开/闭盖2紧紧地密封到嘴部21上的状态中以下列方式保护带环10不会断开。
如图7中所示,当倾注嘴20的嘴部21由开/闭盖2紧紧地密封时,带环10位于上部底座24和防接触部8之间。底座24的周缘沿径向向外延伸超过带环的外周表面,另一方面,防接触部8的外周边缘沿径向延伸至基本上与带环10的外周边缘相同的位置。为此,布置在上部底座24和防接触部8之间的带环10很难接触外部异物,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外力施加到带环10上。
另外,联结件12和13在内表面侧将盖主体3的下端面和带环10相连接,这样就可以由防接触部8和带环10自身来保护联结件12和13,从而可以安全地防止它们接触外部异物。为此,在开/闭盖2紧固到倾注嘴20上以密封该嘴部21的状态中,联结件12和13不会由于盖2仅仅与外部异物接触就断开,并且可以有效地实现防窃启功能。
另外,在盖2闭合嘴部21的状态中,如图6所示,连接带环件11、11的连接件14、14位于沿止挡件23外缘的圆周方向的中央部附近。棘齿41与爪部15和棘齿43与爪部16分别彼此相对且具有很小的间隙。另外,由于形成到肋44的前端上的防变形部45和形成到带环件11上的伸出部17和18,会在其圆周中在它们之间形成微小间隙,并且伸出部17和18位于沿开盖方向X的后侧。如上文所述,通过在倾注嘴20上形成多个棘齿41和43并且在开/闭盖2的带环10上布置与这些棘齿相啮合的爪部15和16,就可以防止沿盖旋转方向产生游隙。另外,当盖2闭合嘴部21时,在棘齿41和爪部15之间以及在棘齿43和爪部16之间基本上没有间隙,这也会防止沿盖2的旋转方向形成游隙。
另外,防窃启功能将以下列方式实现。
布置在止挡件23下方的底座24的外缘大幅度横向延伸。在带环件11中处于沿开/闭盖2的打开方向X位于最前部处的防变形部45和沿开盖方向X位于最后部处的爪部16之间的范围中的位置上,底座24的外缘延伸到各个带环件11的外周表面的外部。为此,在棘齿41、43、爪部15、16、防变形部45和伸出部17、18所处的部位处,在带环件11和底座24之间并没有形成使材料进入该开/闭盖2内部的空间,这样棘齿41、43和爪部15、16就被底座24和带环件11隐藏起来,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进行从外部到达棘齿41、43以打开盖2的人为工作。
而且,倾注嘴20具有多个棘齿41和43,另一方面,开/闭盖2的带环件11具有可与棘齿41和43啮合的多个爪部15和16。为此,为了旋转盖2而不损坏带环件11、联结件12、13和连接件14,需要同时运转所有棘齿41、43和与之啮合的爪部15、16。然而,极难同时运转由带环件11和底座24隐藏起来的这些棘齿41、43和爪部15、16。因此,通过形成多个棘齿41、43和爪部15、16,也可以实现防窃启功能。
下文将参见图8至图10描述盖打开过程的功能和操作。
首先,开/闭盖2相对于倾注嘴20沿开盖方向X即逆时针方向旋转。然后,如图8所示,棘齿41与爪部15啮合,并且棘齿43与爪部16啮合。当开/闭盖2从该状态沿开盖方向X进一步旋转时,棘齿41、43和爪部15、16就深深地啮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向带环10施加了周向拉力,因此连接件14就会断开。即,当带环件11的爪部15、16分别与棘齿41、43啮合时,可以防止带环件11中位于沿开盖方向X后侧(以连接件14为参考位置)上的预定范围内的部分进行旋转,另一方面,带环件11中位于沿开盖方向X前侧上的预定范围中的部分会旋转。因此,拉力就会施加到连接件14上,并且如图9所示,连接件14断开从而沿圆周方向分开。
而且,各个带环件11变形,且沿开盖方向X的前部指向下方。在将带环件11与盖主体3相连接的联结件12和13之中,沿开盖方向X位于后侧上的联结件13在带环件11和盖主体3之间保持连接状态而不会断开。另一方面,位于前侧上并且具有薄的厚度和窄的宽度的联结件12受张力载荷而断开。
当开/闭盖2沿开盖方向X进一步旋转并且用于变形的伸出部17和18到达棘齿43的位置时,伸出部17和18越过棘齿43。此时,带环件11被进一步施加扭转力,因此,如图10所示,各个带环件11、11在其沿开盖方向X的前侧向下很大程度地变形。如上文所述,开/闭盖2的带环件11的变形可以极其容易地确认开/闭盖2处于被打开之后的状态。
另外,开/闭盖可以如图11所示那样形成。图11中所示的开/闭盖2A与开/闭盖2的不同之处在于形成在盖主体3的外周表面上的肋50的结构,并且其它结构基本上与图1至10中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相同的参考标号添加至对应的部分并且在此省略了其详细解释。
开/闭盖2A也由盖主体3和连接到盖主体3的下端表面3b上的带环10组成。盖主体3具有管状结构,该管状结构具有闭合的上表面4和开口底部。螺旋阴螺纹5形成于管状盖主体3的内表面,从而可被拧到倾注嘴的嘴部的外周表面上(未示出)。柱形密封构件6从盖主体3的内壁表面沿径向向内形成于盖主体3上部4的内表面上。
在盖主体3的下部形成有防接触部8。防接触部8通过使得盖主体3的下部沿径向向外延伸而形成,并且其外表面8a沿径向向外方向向下倾斜从而提供遮盖。
而且,多个肋50形成于盖主体3的外周表面,从而由此沿圆周方向沿径向向外伸出。肋50具有与盖主体3的上表面4齐平的上端50a以及同样与盖主体3的下端表面3a齐平的下端50b。对于这种布置,在该盖2中,防接触部8不会延伸超过肋50,并且肋50覆盖了防接触部8的外周表面,因此,肋50也充当了防接触部。
并且,带环10位于盖主体3的下表面的下方。带环10沿其圆周方向分成两个带环件11、11,并且这些带环件11在其周向端部处通过连接件14、14连接。带环10通过在两个部位利用联结件12和13将带环件11联结到盖主体的下端表面3b上而连接到盖主体3上。这些联结件12和13布置在各个带环件11、11的内周边上。
图12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开/闭盖。
该实施例中的开/闭盖2B也由盖主体3和连接到其下端表面3b上的带环10构成。盖主体3具有管状结构,该管状结构具有闭合的上表面4和开口底部。螺旋阴螺纹5形成于管状盖主体3的内表面。柱形密封构件6形成于盖主体3的上部4的内表面从而向下延伸。
在该实施例的开/闭盖2B中,盖主体3的外周表面3a朝着下端变宽,从而整体显示出截头圆锥的形状。另外,多个肋60形成在盖主体3的外周表面3a上从而由此沿圆周方向径向向外伸出。肋60具有与盖主体3的上表面4齐平的上端60a以及同样与盖主体3的下端表面3a齐平的下端60b。
另一方面,带环10位于盖主体3的下表面3b的下方。带环10沿其圆周方向分成两个带环件11、11,并且这些带环件11在其周向端部处通过连接件14、14连接。另一方面,带环10通过在两个部位利用联结件12和13将带环件11联结到盖主体的下端表面3b上而连接到盖主体3上。这些联结件12和13布置在各个带环件11、11的内周边上。
在该开/闭盖2B中,肋60的前(向下)端部在盖主体3的下部延伸到基本上与带环10的外周表面相同的位置上。因此,在该开/闭盖2B中,肋60自身可用作防接触部。
在上文中描述了带环连接至盖主体下端的这样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种结构,例如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即,联结件从盖主体的内周表面延伸出来或是从其外周表面延伸出来从而连接到带环10上。而且,带环并不限于两个分开的带环件,并且该带环最少可以仅具有一个用于在圆周方向上分开该带环的部位,或者该带环可以分成三个或更多带环件。
另一方面,至于防接触部,虽然描述了沿径向延伸至与带环的外周表面基本上相同的位置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示例,并且也可以采用防接触部从带环的外周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示例。
接下来将说明这样的实施例,其中,提供了防变形装置来防止带环变形,即使在向带环施加径向向内的力时也可以防止带环变形。而且,这一实施例的开/闭盖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基本上相同,这样就向对应的部分上添加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在此将省略其详细解释。
图13显示了开/闭盖2的结构。
该开/闭盖2由管状盖主体3和带环10构成,带环10设置在盖主体3的下端从而沿盖2的圆周方向延伸。
盖主体3由具有闭合上表面和开口下部的管状构件构成。螺旋阴螺纹5形成于盖主体3的内表面,以便与嘴部21的外周表面啮合。柱形密封构件6形成于盖主体3的上部的内表面,从而在盖主体的内壁表面的径向内侧向下伸出。在开/闭盖2与嘴部21螺纹啮合时,通过使密封构件的外周表面与嘴部21的内表面紧密地接触,该密封构件6防止内部容纳物向外泄漏。而且,沿径向向外方向径向伸出的肋7沿盖主体3的整个圆周方向形成于盖主体3的外周表面3a上。
而且,防接触部8通过使得盖主体3的下部沿径向向外延伸而形成于盖主体3的下部。该防接触部8的外表面8a用来防止异物(例如另一个开/闭盖)碰撞到带环10上。
另一方面,带环10布置在盖主体3的下端表面3b的下方并且分别通过联结件12和13联结至下端表面3b。带环10沿其圆周方向分成两个带环件,并且这些带环件在其周向端部通过连接件14连接在一起。带环10连接到开/闭盖2上,其连接方式为带环件11、11在圆周的两个部位处分别通过联结件12和13联结到盖主体3的下端表面3b。这些联结件12和13布置在带环件11、11的内周边上。
而且,两个爪部15和16形成在带环件11的内周表面上的两个部位处。另外,两个梯形伸出部17和18形成在各个带环件11上从而彼此交叠。这些伸出部17和18从带环件11的内表面沿径向朝着开/闭盖2的中心轴线伸出。
除上述结构之外,盖主体3整体地形成有从盖主体3的下端表面向下伸出的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该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用来防止带环10被沿径向朝着开/闭盖2的内部推动,即使是在另一个开/闭盖2压靠盖带环时。该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为环形,该环形的外径的大小或尺寸使得它和带环1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即,该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的外径这样来确定,在正常状态中,形成于带环件11的内表面上的爪部15、16和伸出部17、18不会妨碍该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另一方面,其内径等于盖主体3的内径。而且,如图13所示,该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伸出成使得其下端在其高度方向上基本上与带环10的中央部相一致。
该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可以如图14所示那样布置。而且,除了该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A之外,图14中所示的开/闭盖2A的结构与图13中所示的盖2的结构基本上相同。
在图14中所示的开/闭盖2A中,在带环10的内部,在盖主体3的下端表面处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布置有多个凸起9B,由此而构成该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A。这些凸起9B沿开/闭盖2A的圆周方向均匀地布置。每个凸起9B的高度大约为带环10高度的1/2至1/3。在这种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A的构造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带环10被沿径向向内推动。
图15是用于解释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的功能的视图,并且显示了如下情形,在开/闭盖2单独存在而没有被倾注嘴20紧固的状态下,施加了外力使带环10从盖2的外侧沿径向向内变形。
当这样一个外力施加到带环10上时,在如图20中所示的传统产品中,该外力所作用的位置就会被大幅度地推动到径向内侧。然后,就会使连接带环件的连接件遭受大的应力,并且在最坏的情形中,该连接件可能会断开。与此相反,依照本实施例的设置有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的开/闭盖2,即使向带环10施加外力,各个带环件11也会压靠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的外周表面。因此,外力所作用的位置不会被进一步沿径向向内推动。因此,可以将带环的变形抑制为总是很小的。对于如图15中所示程度的变形,不会使将带环件1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件14遭受太大的应力,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连接件14的断开。
图16显示了一个制造开/闭盖2的步骤。
该开/闭盖2是通过注射成型工艺而整体形成的。即,提供了具有模腔的模具,这些模腔用来形成:构成带环10的带环件11、用于将盖主体3联结至带环件11的联结件、用于将各个带环件11彼此连接的连接件和用于防止带环10变形的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注入树脂材料以填充这些模腔,然后通过一次注射成型就模制出各个部分或零件。
图16(a)显示了刚刚完成注射成型之后的状态。如图16(a)所示,在注射成型工艺中,带环10形成为与盖主体3的下端相距一个预定的距离并且通过联结件12和13连接到其上。在该注射成型工艺中,盖主体3的下端和带环10的上端之间的尺寸略微大于盖主体3的下端和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的下端之间的尺寸。在注射成型之后,立即将带环10推向盖主体3。因此,如图16(b)所示,联结件12和13收缩,使得该带环10的上端接近盖主体3的下端,并且它们中间的间隙变得非常小。此时,带环10被充分推动成这样,即,在盖主体3紧固到倾注嘴20上时,带环10的下端不会妨碍倾注嘴20。
而且,应当指出,该盖制造方法并不限于图16所示的方法。
依照上文所述的方法,盖主体3和带环10是通过一次注射成型而形成的,由此提供了如图16(a)中所示的状态。然而,如图17所示,盖主体3和带环10可以通过使用一个注射成型机而独立地形成。即,在图17中所示的方法中,在第一步骤中,仅仅注射成型该盖主体3(图17(a)),然后,在第二步骤中,注射成型该带环10(图17(b))。在这种情形中,盖主体3和带环10布置成使得带环10的上端和盖主体3的下端之间的间隙大于盖主体3的下端和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之后,将带环10朝着盖主体3推动并且联结件12和13收缩,使得该带环10位于该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的外部(图17(c))。
而且,如图18所示,可以独立地模制盖主体3和带环10,然后将它们联结在一起。即,如图18(a)中所示,盖主体3通过使用一个注射成型机来模制,并且带环10通过使用另一个注射成型机来模制,如图18(b)所示。在这种情形中,联结件12和13被模制到盖主体3的下端部或带环10的上端部。在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联结件12和13模制在带环10上。在注射成型出盖主体3和带环10之后,如图18(c)所示,带环10联结至盖主体3的下端。在该联结步骤中,带环10被预先推入盖主体3,使得带环10位于该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的外侧。在该推动之后,在联结件12和13的位置处利用超声封接将盖主体3和带环10熔合并联结。在以这种方法制造开/闭盖2时,联结件预先就形成得很短,仅仅通过将带环10置于盖主体3的下部,就使得该带环10在垂直方向上布置在与带环形状保持构件9相同的位置上。
另外,开/闭盖2可以通过使用具有与盖2类似形状的半制品利用锻造技术来制造。即,注射成型出具有与开/闭盖2类似形状的半制品。该半制品包括形成盖主体3的部分和形成带环10的部分。这种半制品被机械加工或激光加工以提供通过联结件12和13联结的盖主体3和带环10。
考虑到设备情况或使用者所拥有的设备的情况,优选是从上述方法中选取开/闭盖2的制造方法。
该开/闭盖2也通过参加图8和图9所提及的操作而从倾注嘴20上打开。
即,首先,相对于倾注嘴20沿开盖方向X即逆时针方向旋转开/闭盖2。然后,如图8所示,棘齿41与爪部15、棘齿43与爪部16分别彼此啮合。从该状态,当开/闭盖2沿开盖方向X进一步旋转时,爪部15、16分别与棘齿41、43进一步紧密啮合。此时,周向拉力会施加到带环10上,然后连接件14就会断开。即,当带环件11、11的爪部15、16分别与棘齿41、43啮合时,可以防止带环件11中相对于连接件14位于沿开盖方向X后侧上的预定范围内的部分进行旋转;另一方面,带环件11中位于沿开盖方向X前侧上的预定范围中的部分会旋转。因此,拉力就会施加到连接件14上,并且如图9所示,连接件14断开并且沿圆周方向分开。
而且,各个带环件11在其沿开盖方向X的前侧部向下变形。在将带环件11和盖主体3相连接的联结件12和13之中,沿打开方向X位于后侧上的联结件13在带环件11和盖主体3之间保持连接状态而不会断开,另一方面,沿打开方向X位于前侧上且具有薄的厚度和狭窄的宽度的联结件12上会受到拉力载荷,并且因此而断开。
另外,当开/闭盖2沿开盖方向X进一步旋转并且用于变形的伸出部17和18到达棘齿43的位置时,伸出部17和18越过棘齿43。此时,更多扭转力会作用到带环件11。因此,如图19所示,各个带环件11、11在其沿开盖方向X的前侧部向下变形。另外,在图19中,为了易于观察,用实线示出了被该带环形状保持部9所遮挡的部分。
如上所述,通过使开/闭盖2的带环件11变形,可以极其容易地确认开/闭盖被释放之后的状态。

Claims (10)

1.一种开/闭盖,其拧紧到包装容器的倾注嘴的嘴部上并且用于打开该嘴部,所述开/闭盖包括盖主体和带环,所述盖主体拧紧到嘴部的外周表面上,所述带环连接到所述盖主体上并沿其圆周方向延伸从而与所述倾注嘴啮合,
其中,所述带环具有至少一个部分用于沿圆周方向使带环分开,所分开的带环的端部通过连接件彼此连接,该连接件将在所述一个部分处断开;伸出部形成于带环的内侧从而朝着倾注嘴伸出;当所述开/闭盖相对于倾注嘴沿打开方向旋转时,带环中处于连接件前侧的部分与所述盖主体一起旋转,另一方面,通过伸出部与倾注嘴的一部分的啮合可以防止带环的后侧部分进行旋转,所述连接件在由该啮合所产生的带环应力的作用下断开;并且所述带环位于所述盖主体的下表面的下方从而通过联结件连接到所述盖主体的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盖,其中,所述联结件将所述带环的内表面侧与所述盖主体的下表面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闭盖,其中,在所述盖主体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防接触部,并且该防接触部从该外周表面向外延伸,该防接触部的直径至少等于所述带环的外表面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闭盖,其中,所述防接触部通过在竖直方向上至少延伸盖主体的下部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盖,其中,在所述盖主体的下端布置了带环形状保持构件,该带环形状保持构件位于所述带环内部,用于通过抵靠带环的内侧部而防止沿径向向内方向压坏该带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闭盖,其中,所述带环形状保持构件由多个凸起构成,所述多个凸起沿盖主体的圆周方向间隔布置在该盖主体的下端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闭盖,其中,所述带环形状保持构件是从所述盖主体的下端伸出的环状构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闭盖,其中,所述盖主体、带环形状保持构件、带环、连接件和联结件是通过注射成型工艺整体成形的。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闭盖,其中,在所述盖主体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防接触部,并且该防接触部从该外周表面向外延伸,该防接触部的直径至少等于所述带环的外表面的直径。
10.一种用于制造开/闭盖的方法,所述开/闭盖包括:盖主体,该盖主体拧紧到包装容器的倾注嘴的外周表面上,从而打开或闭合该倾注嘴;带环,该带环布置成沿所述盖主体的圆周方向延伸,并且通过联结件连接到该盖主体;以及带环形状保持构件,所述带环形状保持构件布置在盖主体的下部,用于通过抵靠带环的内侧部而防止沿径向向内方向压坏该带环;
其中,所述带环沿其圆周方向具有至少一个部分用于将所述带环在该至少一个部分处沿圆周方向分开,并且该带环的端部在该至少一个部分处由连接件彼此连接;连接件通过开/闭盖相对于倾注嘴旋转时所导致的应力而断开;并且,从带环的内部朝着倾注嘴伸出的伸出部越过倾注嘴的一部分;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注射成型步骤,用于整体成型该盖主体、该带环形状保持构件、该连接件和该联结件,其中,在注射成型步骤中,所述带环通过联结件连接到盖主体上,使得带环的上端与盖主体的下端之间的间隙形成得大于带环形状保持构件的下端和盖主体的下端之间的尺寸;并且该制造方法还包括推动步骤,用于在注射成型步骤中的注射之后朝着盖主体推动该带环,使得所述带环位于带环形状保持构件的外周侧上。
CN2005800091584A 2004-03-22 2005-03-18 开/闭盖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9340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83529A JP4520760B2 (ja) 2004-03-22 2004-03-22 口栓ユニット
JP083529/2004 2004-03-22
JP196334/2004 2004-07-02
JP2004196334A JP3899349B2 (ja) 2004-07-02 2004-07-02 開閉キャ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05/004912 WO2005090182A1 (ja) 2004-03-22 2005-03-18 開閉キャ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4008A true CN1934008A (zh) 2007-03-21
CN1934008B CN1934008B (zh) 2010-05-26

Family

ID=35171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091584A Active CN1934008B (zh) 2004-03-22 2005-03-18 开/闭盖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520760B2 (zh)
CN (1) CN193400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9234A (zh) * 2015-12-07 2016-04-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一种机载记录设备存储盘内置式插拔装置
CN111137547A (zh) * 2019-11-21 2020-05-12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排放口固定组件及其固定夹
CN111801279A (zh) * 2018-03-06 2020-10-20 株式会社细川洋行 口栓部的结构及包装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21944B2 (ja) 2006-12-07 2012-04-25 株式会社細川洋行 口栓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袋体
JP6749077B2 (ja) * 2015-03-27 2020-09-02 日本クロージャー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キャッ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47435B (it) * 1991-04-29 1994-12-14 Guala Spa Chiusura di garanzia per bottiglie e simili
JP3302174B2 (ja) * 1994-04-27 2002-07-15 日本クラウンコルク株式会社 タンパーエビデント特性を有するプラスチックキャップ
JPH10181763A (ja) * 1996-12-26 1998-07-07 Dotsuji Shokai:Kk 容器の注出口構造
JPH11189254A (ja) * 1997-12-25 1999-07-1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注出口とキャップとの組合体、および注出口
TW553876B (en) * 2000-06-20 2003-09-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A threaded cap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9234A (zh) * 2015-12-07 2016-04-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一种机载记录设备存储盘内置式插拔装置
CN105489234B (zh) * 2015-12-07 2018-06-2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一种机载记录设备存储盘内置式插拔装置
CN111801279A (zh) * 2018-03-06 2020-10-20 株式会社细川洋行 口栓部的结构及包装体
US11254475B2 (en) 2018-03-06 2022-02-22 Hosokawa Yoko Co., Ltd. Structure of mouth plug portion, and package
CN111137547A (zh) * 2019-11-21 2020-05-12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排放口固定组件及其固定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4008B (zh) 2010-05-26
JP4520760B2 (ja) 2010-08-11
JP2005271922A (ja) 2005-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0111C (zh) 用唇开启的防溢容器
CN1105669C (zh) 密封装置和容器
CN100340459C (zh) 液体容器密封组件
CN1070446C (zh) 封闭装置
CN1816480A (zh) 连接可分离元件的方法及由该元件形成的容器封盖系统
CN1103725C (zh) 合成树脂制的液体注出容器的瓶塞与盖子
US20080272083A1 (en) Closure
CN101044065A (zh) 瓶盖
CN1780761A (zh) 合成树脂制造盖、封闭装置和带容器的饮料
CN1934008A (zh) 开/闭盖及其制造方法
CN1231393C (zh) 软质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高粘性调制液填充体
CN1675108A (zh) 包括模制于闭合位置的铰接帽的封盖装置
CN1076697C (zh) 复合盖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84419B (zh) 由吹塑或拉伸吹塑来制造热塑性容器的模制装置
CN1313233A (zh) 合成树脂的容器封盖
CN1839072A (zh) 帽机构
CN1639018A (zh) 合成树脂制盖子、封闭装置和容器装饮料
CN1066621C (zh) 化妆品容器
CN1314861A (zh) 合成树脂制管状容器
JP6421038B2 (ja) ライナーレスクロージャー
MX2007002498A (es) Medio de sellado para un cierre, cierre y proceso.
CN1735539A (zh) 具有密封元件的容器瓶帽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CN1671604A (zh) 液体容器封闭组件
CN1209269C (zh) 带衬垫的塑料盖
CN1347674A (zh) 化妆品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369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0369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