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3997A - 荷叶离褶伞食用菌菌种 - Google Patents

荷叶离褶伞食用菌菌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3997A
CN1923997A CN 200510096405 CN200510096405A CN1923997A CN 1923997 A CN1923997 A CN 1923997A CN 200510096405 CN200510096405 CN 200510096405 CN 200510096405 A CN200510096405 A CN 200510096405A CN 1923997 A CN1923997 A CN 1923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rophore
lyophyllum
spore
growth
mycel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9640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8637C (zh
Inventor
魏生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51009640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98637C/zh
Publication of CN1923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3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863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863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食用菌菌种,它采集于祁连山野生荷叶离褶伞,通过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在培养基上培养而获得。荷叶离褶伞在PDA培养基上可以生长,形态特征是菌落圆形、致密、白色、边缘整齐;子实体灰白色,幼时菌盖半球形,成熟后平展,中央略下凹,表面光滑无黏液无鳞片,菌盖边缘光滑幼时内卷;菌褶与菌肉同为白色,菌褶直生不等长,孢子无色、球形、光滑;菌柄柱形、中实、光滑白色;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35℃,最适温度25℃;子实体分化的温度范围13-22℃,最适温度19℃;0-3℃的温差有利于子实体的分化,温差大于9℃子实体不能形成;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10-25℃,最适温度20℃;菌丝能在pH4-11范围内生长,最适pH4-5;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是45℃30min和50℃15min。

Description

荷叶离褶伞食用菌菌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彷野生食用菌。
背景技术
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Fr.:Fr.)sing.}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它口感脆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以鲜食为主但干制后营养和口感不变,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由于过度的采摘,野生的荷叶离褶伞已经非常稀少。为了挽救这种频临灭绝的野生食用菌,对该菌进行驯化栽培研究是摆在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荷叶离褶伞食用菌菌种,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测定,进行了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子实体分化与发育的影响的测定。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食用菌菌种,它采集于祁连山野生荷叶离褶伞,通过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在培养基上培养而获得。
其形态特征:
荷叶离褶伞在PDA可以生长,菌落圆形、致密、白色、边缘整齐;子实体灰白色,幼时菌盖半球形,成熟后平展,中央略下凹,表面光滑无黏液无鳞片,菌盖边缘光滑幼时内卷;菌褶与菌肉同为白色,菌褶直生不等长,孢子无色、球形、光滑;菌柄柱形、中实、光滑白色;
其生理、生化特征:
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35℃,最适温度25℃;子实体分化的温度范围13-22℃,最适温度19℃;0-3℃的温差有利于子实体的分化,温差大于9℃子实体不能形成;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10-25℃,最适温度20℃;
菌丝能在pH4-11范围内生长,最适pH4-5;
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是45℃30min和50℃15min。
碳源、氮源的利用及碳氮比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子实体分化与发育的影响
能利用淀粉、蔗糖、葡萄糖、果糖、玉米粉、乳糖和甘露糖作碳源,但蔗糖和葡萄糖为碳源生长势强,果糖生长势弱;甘氨酸、蛋白胨、硫酸铵、黄豆粉、硝酸铵、谷氨酸和麦麸均可作为氮源,在麦麸上生长速度快,长势旺盛;硫酸铵、硝酸铵和谷氨酸虽能作为氮源,但长势很弱;
能在C/N15/1-50/1的范围内生长,C/N为50/1时生长速度最快。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不能形成子实体,连续光照和12h光暗交替两种处理都可形成子实体,且两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该菌种已2005年10月31日于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编号CGMCC No:1518,
本发明的优点和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菌丝
附图说明
图1是温度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图2是温度对荷叶离褶伞子实体分化的影响
图3是温差对荷叶离褶伞子实体分化的影响
图4pH值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实验例1
温度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按李彩萍等(2004白雷蘑菌丝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食用菌学报,11(3):24-29.)和杨新美(1988中国食用菌栽培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584)的方法进行。
先将荷叶离褶伞菌种用PDA平板在22℃条件下连续培养20d,使其形成可供试验的菌落,用无菌的打孔器取直径5mm的菌落块,置于PDA平板的中央,每四皿一组,分别置于0、5、10、15、20、25、30、35、40℃的恒温培养箱中,连续培养15d,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并观察菌落形态,菌丝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速度用(mm/d)表示,菌丝长势浓密健壮用“+++”表示,生长较浓密用“++”表示,生长稀疏用“+”表示,不生长用“-”表示。
孢子萌发试验:选取成熟度达到90%的子实体,剥下菌褶,投入10ml无菌水管中,每管投菌褶10片,振荡摇匀制成孢子悬液。然后将孢子悬液滴加在载玻片上,置于0、5、10、15、20、25、30、35℃下保湿、黑暗培养24h,在显微镜下观察记载孢子萌发数,计算孢子萌发率。孢子萌发率=已萌发孢子数/已查孢子总数×100%
实验结果(图1)表明,荷叶离褶伞菌丝体在0℃和35℃下不能生长,菌丝可以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35℃,最适温度25℃;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10-25℃,最适温度20℃。
实验例2
温度与温差刺激对荷叶离褶伞子实体分化与发育的影响
在150ml三角瓶中加入30ml PDA培养基,121℃40min灭菌,冷凝之后每瓶接入直径5mm的菌落一块,在22℃、黑暗条件下培养30d,当菌落长满三角瓶后,分五瓶一组,分别给予0、3、6、9、12℃的温差刺激,每天持续10h连续刺激6d,结束刺激后把经过不同温差刺激的菌丝体置于相同的条件(温度20℃、空气相对湿度80%、弱光照)下培养15d,观察记载子实体分化数量,即菇蕾数,求出不同温差处理下的平均菇蕾数。另将35瓶长满菌丝的三角瓶分为7组,每组5瓶,分别置于10、13、16、19、22、25、28℃等7个不同温度但散射光照和空气相对湿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15d观察记载不同温度下的菇蕾数量。
实验结果(图2)表明:荷叶离褶伞子实体分化的温度范围13-25℃,最适温度19℃,在10℃以下25℃以上不能形成子实体。说明该菌子实体分化需要较低的温度,应属于低温型菌类
实验结果(图3)表明,0-3℃的温差有利于荷叶离褶伞子实体的分化,温差大于9℃子实体不能形成。说明荷叶离褶伞具有恒温结实的特点。
实验例3
pH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用10%NaoH和10%HCL将PDA培养基的pH值调节为4、5、6、7、8、9、10、11、12共9种。倒在90mm的培养皿中,制成固体平板,用无菌打孔器取直径5mm的菌落一块,放在PDA平板中央。同一pH值作4次重复,置于22℃恒温箱中连续培养15d。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观察记载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
在pH值分别为2、3、4、5、6、7、8、9、10、11、12的无菌水管中,投入成熟度90%的菌褶5片,振荡摇匀制作成孢子悬液,之后将孢子悬液滴加在载玻片上,置于2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记载孢子萌发率。
实验结果(图4)表明,在pH4-11范围内荷叶离褶伞菌丝能够生长、孢子能够萌发,菌丝生长的最适pH4-5,孢子萌发的最适pH4-6。由于琼脂在pH<4的环境中不能凝固,本实验未测得菌丝在pH4以下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
实验例4
碳源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供试碳源:可溶性淀粉、玉米粉、蔗糖、葡萄糖、乳糖、甘露糖、果糖。
测定碳源的基本培养基:(NH4)2SO4 3g,NaCl 1g,KH2PO4 2g、琼脂20g、水1000ml。装入250ml三角瓶中,每瓶装入150ml。121℃ 40min灭菌后,分别加入1g碳素的不同碳源(依碳源分子量换算成碳源的量分别加入),再经1.0kg/cm2 10min灭菌后倒平板。在每一平板的中央接入直径5mm的菌落一块,每一碳源设四皿重复,置于22℃恒温培养箱中,连续培养10d、测菌落直径。
表1碳源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碳源   菌落直径(mm)colony   显著水平   菌丝生长势
  0.05   0.01
  甘露糖可溶性淀粉蔗糖果糖玉米粉葡萄糖乳糖   44.544.3843.8743.2543.1341.513.75   aaaaaab   AAAAAAB   ++++++++++++++
注:表中数字为3次重复的平均数;表中不同英文字母,大写表示1%显著水平,小写表示5%显著水平。下表同。
从表1看出,荷叶离褶伞在供试的7种碳源上都可生长,但在以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的生长量显著小于分别以甘露糖、淀粉、蔗糖、葡萄糖、果糖、玉米粉等6种碳源上的生长量,且菌丝稀疏,生长势明显较弱;乳糖之外的6种碳源之间生长量差异不显著;菌丝在果糖上生长势最弱;而在蔗糖和葡萄糖上菌丝浓密健壮,生长势旺盛。
实验例5
氮源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供试氮源:硝酸铵、硫酸铵、黄豆粉、麸皮、甘氨酸、蛋白胨、谷氨酸。
测定氮源利用的基本培养基是:酵母膏1g、KH2PO4 2g、琼脂20g、水1000ml。其它做法同碳源测定。
表2氮源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氮源   菌落直径(mm)   显著水平   菌丝生长势
  0.05   0.01
  麦麸甘氨酸蛋白胨硫酸铵黄豆粉硝酸铵谷氨酸   49.8843.6341.3839.538.637.7537.63   abbcccc   ABBBBBB   +++++++++++++
实验结果(表2)表明,在参试的7种氮源中,荷叶离褶伞的菌丝在麦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菌丝浓密,长势最旺盛,与其他6种氮源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甘氨酸与蛋白胨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硫酸铵、黄豆粉、硝酸铵、谷氨酸之间差异显著;硝酸铵与谷氨酸之间差异不显著;菌丝在硫酸铵、硝酸铵、谷氨酸为氮源时虽能生长,但长势很弱。
实验例6
碳氮比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按杨新美(1988白雷蘑菌丝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食用菌学报,11(3):24-29.),常明昌(2003.12.食用菌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173和陈士瑜(1998.食用菌生产大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的方法进行测定。
以葡萄糖为碳源以谷氨酸作为氮源,以KH2PO42g、酵母膏2g、琼脂20g、水1000ml作基础培养基,配制成碳氮比分别为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共13种配方,121℃30min灭菌后倒平板。在平板中央接入直径5mm的菌落一块。同一碳氮比处理设四皿重复,置于22℃恒温培养箱中连续培养10d,测量菌落直径观察菌丝生长势。同时将不同碳氮比的培养基分别加入150ml的三角瓶中,每瓶30ml。接菌后在20℃及黑暗条件下培养,菌丝长满三角瓶后,把温度控制在18℃,同时给予散射光刺激,15d、20d观察记载子实体分化数量。
表3碳氮比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碳氮比(C/N)   菌落直径(mm)   显著水平   菌丝长势
  0.05   0.01
  50/147/144/141/138/135/132/129/126/123/120/115/110/1   37.5031.7525.7524.6022.8718.7517.7517.51514.2512.75110   abccddeeefffggh   ABCCCDDEDEEEFEFFG   ++++++++++++++++++++++++-
实验结果(表3)表明,荷叶离褶伞能够在C/N15/1-50/1的范围内生长,最适C/N为50/1,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浓密健壮,长势旺盛。C/N>50/1的生长状况还需进一步研究。
实验例7
不同光照对荷叶离褶伞子实体分化与发育的影响
在150ml三角瓶中加入30mlPDA培养基制成平板,用无菌打孔器取直径5mm的菌落一块接入三角瓶中央,置于恒温、22℃及黑暗的条件下培养30d。当菌丝完全长满平板后,取4瓶一组,分别置于完全黑暗、12h光(3000lx日光灯)暗交替、连续光照(3000lx日光灯)条件下连续培养15d,观察记载现蕾数目(原基数量),求出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平均数。
表4不同光照对荷叶离褶伞子实体分化的影响
  处理组合   现蕾数目   显著水平
  0.05   0.01
  连续光照12h光暗交替黑暗   4.640   aab   AAB
实验结果(表4)说明,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荷叶离褶伞不能形成子实体,在连续光照和12h光暗交替条件下荷叶离褶伞都可形成子实体,且两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该菌子实体分化需要光照刺激。
实验例8
荷叶离褶伞菌丝与孢子致死温度测定
用无菌的打孔器取直径5mm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75块,平均分装在25支10ml无菌水管中。另取25支10ml无菌水管,每管中加入5片菌褶搅动,振荡制成孢子悬液。然后将孢子悬液和含有菌落块的试管置于30、35、40、45、50℃恒温水浴锅中分别处理5、10、15、20、30min,迅速冷却,将孢子悬液分别均匀涂布于PDA平板上。将菌落块接入菌的PDA培养基上,连续培养10d,观察菌丝和孢子生长情况,生长浓密用“++”表示,生长稀疏用“+”表示,不生长用“-”表示。
表5荷叶离褶伞致死温度测定
  温度与时间   孢子萌发率(%)   菌丝生长情况
  45℃5min45℃10min45℃15min45℃20min45℃30min50℃5min50℃10min50℃15min50℃20min   4624158.66.500.6--   +++++-----
从表5数据看出,荷叶离褶伞菌丝的致死温度是45℃30min,孢子的致死温度是50℃15min。

Claims (1)

1、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食用菌菌种,该菌种已于2005年10月31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编号CGMCC No:1518,它是采集祁连山野生荷叶离褶伞,通过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在培养基上培养而获得,其特征在于:
(a)形态特征
荷叶离褶伞在PDA培养培养基上可以生长,菌落圆形、致密、白色、边缘整齐;子实体灰白色,幼时菌盖半球形,成熟后平展,中央略下凹,表面光滑无黏液无鳞片,菌盖边缘光滑幼时内卷;菌褶与菌肉同为白色,菌褶直生不等长,孢子无色、球形、光滑;菌柄柱形、中实、光滑白色;
(b)生理、生化特征
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35℃,最适温度25℃;子实体分化的温度范围13-22℃,最适温度19℃;0-3℃的温差有利于子实体的分化,温差大于9℃子实体不能形成;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10-25℃,最适温度20℃;
菌丝能在pH4-11范围内生长,最适pH4-5;
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是45℃30min和50℃15min。
(c)碳源、氮源的利用及碳氮比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子实体分化与发育的影响
能利用淀粉、蔗糖、葡萄糖、果糖、玉米粉、乳糖和甘露糖作碳源,但蔗糖和葡萄糖为碳源生长势强,果糖生长势弱;甘氨酸、蛋白胨、硫酸铵、黄豆粉、硝酸铵、谷氨酸和麦麸均可作为氮源,在麦麸上生长速度快,长势旺盛;硫酸铵、硝酸铵和谷氨酸虽能作为氮源,但长势很弱;
能在C/N15/1-50/1的范围内生长,C/N为50/1时生长速度最快。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不能形成子实体,连续光照和12h光暗交替两种处理都可形成子实体,且两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CNB2005100964050A 2005-11-17 2005-11-17 荷叶离褶伞食用菌菌种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863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964050A CN100398637C (zh) 2005-11-17 2005-11-17 荷叶离褶伞食用菌菌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964050A CN100398637C (zh) 2005-11-17 2005-11-17 荷叶离褶伞食用菌菌种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3997A true CN1923997A (zh) 2007-03-07
CN100398637C CN100398637C (zh) 2008-07-02

Family

ID=37816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640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8637C (zh) 2005-11-17 2005-11-17 荷叶离褶伞食用菌菌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98637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2898B (zh) * 2007-12-18 2012-09-19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荷叶离褶伞栽培基质的主料
CN103598011A (zh) * 2013-11-13 2014-02-26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野生兰州湾脆蘑菌种分离及其驯化栽培方法
CN104355913A (zh) * 2014-11-28 2015-02-18 江苏菇本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鹿茸菇液体培养基
CN104402623A (zh) * 2014-11-28 2015-03-11 江苏菇本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鹿茸菇液体培养基及制备方法、液体菌种制备方法
CN104541965A (zh) * 2014-12-27 2015-04-29 连俊文 荷叶离褶伞工厂化培育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2175A (zh) * 2013-02-07 2013-07-17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荷叶离褶伞新菌株
CN108401784A (zh) * 2018-03-02 2018-08-17 河南龙丰食用菌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菌种的碱性培养基及菌种驯化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2898B (zh) * 2007-12-18 2012-09-19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荷叶离褶伞栽培基质的主料
CN103598011A (zh) * 2013-11-13 2014-02-26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野生兰州湾脆蘑菌种分离及其驯化栽培方法
CN104355913A (zh) * 2014-11-28 2015-02-18 江苏菇本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鹿茸菇液体培养基
CN104402623A (zh) * 2014-11-28 2015-03-11 江苏菇本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鹿茸菇液体培养基及制备方法、液体菌种制备方法
CN104541965A (zh) * 2014-12-27 2015-04-29 连俊文 荷叶离褶伞工厂化培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98637C (zh) 2008-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8637C (zh) 荷叶离褶伞食用菌菌种
CN100557014C (zh) 一种根瘤固氮菌株系bxyd3及其应用
CN102668885B (zh) 一种黄伞新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CN1813513A (zh) 一种白灵菇新品种及菌种生产和栽培方法
CN1274006A (zh) 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CN111876336B (zh) 胶膜菌属真菌及其促进白旗兜兰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应用
CN103109870B (zh) 一种假单胞菌发酵上清液的应用
CN114381379B (zh) 一株具有提高石斛幼苗萌蘖能力的胶膜菌菌株tp-8及其应用
CN115537346A (zh) 促进西藏虎头兰生长分化的胶膜菌及其应用
CN100557015C (zh) 一种根瘤固氮菌株系bxbl9及其应用
CN105018393B (zh) 一株巨大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3278565A (zh) 一株副短短芽孢杆菌Gxun-20及其应用
CN113755341A (zh) 一种羊肚菌液体发酵培养方法
CN108841748A (zh) 中华根瘤固氮菌株系h6及其应用
CN113444651A (zh) 一种西红花内生真菌及其在防治球茎腐烂病中的应用
CN1310230A (zh) 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菌株发酵工艺及杀虫用途
CN102212497B (zh) 一株根瘤菌及其应用
CN1594541A (zh) 一种虫草真菌及其分离方法
CN107828690B (zh) 能用于石漠地区的植物解磷固氮促生菌及其菌剂与其应用
CN1234846C (zh) 一种促进水稻生长和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假单孢菌菌株
CN110240528A (zh) 一种微生物有机肥料及其应用
CN1225172C (zh) 一种大批量生产生物除草剂的方法
CN101182478B (zh) 一种根瘤固氮菌株系bdyd1及其应用
CN104593302B (zh) 道地黄芪固氮菌新菌株t16及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CN1766090A (zh) 一株苜蓿根瘤菌及其发酵培养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