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7274A - 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及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及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7274A
CN1917274A CNA2006100156227A CN200610015622A CN1917274A CN 1917274 A CN1917274 A CN 1917274A CN A2006100156227 A CNA2006100156227 A CN A2006100156227A CN 200610015622 A CN200610015622 A CN 200610015622A CN 1917274 A CN1917274 A CN 1917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gel
electrolyte
molecular weight
lithium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156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5803C (zh
Inventor
刘大凡
刘锦平
赵庆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CHEMICAL RESEARCH & DESIGN INST
Tianjin Chemical Reagent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CHEMICAL RESEARCH & DESIGN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CHEMICAL RESEARCH & DESIGN INST filed Critical TIANJIN CHEMICAL RESEARCH & DESIGN INST
Priority to CNB20061001562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95803C/zh
Publication of CN1917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7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58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580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及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具有锂离子导电性的聚合物涂覆在锂离子电池电极表面,再通过注入含有不饱和酯类单体、低分子量聚合物、交联剂、热引发剂、非水电解液的凝胶电解液,经过热聚合反应和间歇热压处理,形成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的互穿网络型结构,使锂离子电池不仅具有较好的电极/电解质结合强度,而且具有较好的循环寿命,负极表面的金属锂沉积也得到一定的抑制。

Description

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及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锂离子电池及电解液制备技术,尤其涉及到一种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及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商业化以来,锂离子电池以其电压高、容量大、质量轻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二次电池成为市场的主流,在便携设备、手持设备等移动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地应用。由于采用液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漏液等安全隐患,大大降低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因此采用聚合物电解质成为当今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采用聚合物电解质不仅可以避免电解液的泄漏,还可以采用更轻、更薄的铝塑复合包装代替液态锂离子电池的钢壳或铝壳包装,并可制成任意形状的产品,电池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聚合物电解质主要包括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和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两类,全固态聚合物主要采用聚醚类高分子母体作为固态溶剂,在其中溶解一定量的锂盐来实现离子导电,由于其极限离子电导率只有10-4S/cm以及聚醚类高分子高结晶度的限制,其实际使用温度往往在60℃以上,因此应用范围大大受到限制。
为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导电性能,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应运而生。1993年美国Bellcore公司首次报道了采用微孔聚合物吸附液体电解液而制备的凝胶电解质,并制造出采用该种凝胶电解质的铝塑包锂离子电池。但是,这种方法制造工艺复杂、过程中需使用大量溶剂造孔,电池成品率低。作为改进,采用现场热聚合方法制备凝胶态锂离子电池的方法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在液体电解质中加入可聚合单体和可溶胀高分子材料,在一定温度下形成具有交联结构的凝胶电解质,工艺流程和制造费用大大降低。然而,采用这种方法由于电解质中的溶剂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会分解产生气体,使得电极/凝胶电解质界面的紧密性破坏,从而影响电池的电压和循环性能,甚至会造成金属锂的沉积而发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在于加强电解质与锂离子电池电极的结合紧密程度,制造更为安全可靠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的特点正在于在锂离子电池电极上增加了一种电极附着层,即具有锂离子导电性的聚合物材料薄膜,依靠这一电极附着层,在保证电导性能的基础上,凝胶电解质复合物与锂离子电池电极的结合紧密程度得以增强,从而避免了电极/凝胶电解质界面的分离和金属锂的沉积,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
本发明首先为一种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其特征在于:
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由正极附着层/凝胶电解质层/负极附着层所组成;
电极附着层是具有锂离子导电性的聚合物材料,是下述结构中一种或多种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聚丙烯酸锂、聚甲基丙烯酸锂、聚乙二醇锂,聚苯醚磺酸锂,数均分子量为4,000~80,000,优选为聚丙烯酸锂、聚甲基丙烯酸锂、聚乙二醇锂,数均分子量优选为30,000~60,000。其特点是在随后加入的非水电解液中不溶解,但部分溶胀,以使电解液充分浸润电极。其使用前选用有机溶剂醇类、酮类中的一种或多种配制成重量百分比为10~90%的凝胶。优选比例为50~75%。
凝胶电解质层的配方组成包括:不饱和双键的酯类单体、其中含不饱和酯类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和/或低分子量聚氧化乙烯的低分子量聚合物、交联剂、热引发剂和含锂盐的非水电解液。
其中各组分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
不饱和酯类单体:0~20%;
低分子量聚合物:0~20%;
交联剂:1~15%;
热引发剂:0.01~3%;
非水电解液:75~90%;(其中锂盐浓度为0.1~1.5M);
上述不饱和酯类单体和低分子量聚合物的浓度不能同时为零。
其中不饱和酯类单体是下述结构中的任一种: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醇酯、甲基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以及改性的乙烯基硅氧烷等。其重量百分比优选为2~16%。
发明中选用的低分子量聚合物是上述不饱和酯类单体中任一种的均聚物或任2~3种的共聚物,可采用本体聚合物或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得一定分子量的聚合物,同时或选用商品化的聚氧化乙烯。上述低分子量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应低于80,000,优选为20,000~50,000的聚合物,其重量百分比优选为0~8%。
交联剂可选用以下结构中的一种: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丙氧基化(3)甘油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4)双酚A二丙烯酸酯,所占重量百分比优选为1~5%。
热引发剂选用下面物质中的至少一种: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等,重量百分比优选为0.05~0.8%,
含锂盐的非水电解液,其锂盐为下面锂盐中的至少一种:LiPF6、LiBF4、LiN(SO2CF3)2、LiAsF6。优选为LiPF6或LiBF4。锂盐浓度优选为0.5M~1.2M。并采用以下非水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配制成非水电解液: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γ-丁内酯、四氢呋喃、碳酸亚乙烯酯等。含锂盐的非水电解液重量比优选为80~90%。
本发明还涉及多层复合凝胶电解质组合物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电极附着层凝胶用刮刀均匀涂覆于锂离子电池电极表面,采用加热的方法将所用溶剂蒸发,剩余的电极附着层材料在电极表面形成厚度20~80μm的薄膜,薄膜厚度可根据调整刮刀间隙来精确控制。处理后的电极按照正常工艺制成铝塑包半成品电芯。
将一定量按照上述配方配制的凝胶电解液通过真空注液的方式注入半成品电芯中,封口后静置24小时,热聚合形成凝胶电解质的过程中采用一步聚合,分段加压的方式,聚合温度为40~100℃,聚合时间8小时,在开始聚合后的3、5、7小时分别采用1Mpa的压力对电池进行热压处理,以增加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紧密性,热聚合结束后经过排气、整型、热封等工序制得含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的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中配方中各个组成部分经热聚合交联后可得到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凝胶电解质,非水电解液被包含在网络结构中。聚合物骨架在非水电解液中不溶解且具有很好的机械强度。同时,涂覆在电极表面的电极附着层也通过交联反应使电极、凝胶层形成复合结构。由于附着层具有微孔结构和离子导电能力,可有效地降低界面阻抗,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此外,附着层在非水电解液中同样具有不溶性,可对电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因溶剂共插而导致的容量损失。
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述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的配方,及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以及所制锂电池的电池性能。
实施例一
(1)电极附着层的制备:
于充满干燥氩气的手套箱内,取一定量聚丙烯酸锂(数均分子量30,000)用无水甲醇配制成50%的胶状溶液,用刮刀均匀地涂覆在正负极表面,待甲醇自然挥发后,于80℃真空干燥箱内干燥8小时。处理后的电极按常规工艺制成半成品电芯,放于铝塑包装袋内。
(2)凝胶电解质层的制备
凝胶电解液的配方(重量百分比%):
甲基丙烯酸甲酯:15%
低分子量聚合物:8%
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2%
过氧化二苯甲酰:0.1%
非水电解液:74.9%(1M LiPF6,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乙酯=1∶1∶1,重量比)
将一定量按照上述配方配制的凝胶电解液通过真空注液的方式注入半成品电芯中,封口后静置24小时。热聚合形成凝胶电解质的过程中采用一步聚合,分段加压的方式。聚合温度为80℃,聚合时间8小时。在开始聚合后的3、5、7小时分别采用1Mpa的压力对电池进行热压处理,以增加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紧密性。热聚合结束后经过排气、整型、热封等工序制得含多层复合凝胶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
(3)所制锂电池的电池性能
对制得的锂离子电池进行1C倍率充放电循环寿命性能见图1,电池型号为383562。测试结束后对电池进行解剖实验,复合电解质层同电极、隔膜粘接性良好,难于剥离,负极未见金属锂析出。
实施例二
(1)电极附着层的制备:
于充满干燥氩气的手套箱内,取一定量聚甲基丙烯酸锂(数均分子量50,000)用无水甲醇配制成60%的胶状溶液,用刮刀均匀地涂覆在正负极表面,待甲醇自然挥发后,于80℃真空干燥箱内干燥8小时。处理后的电极按常规工艺制成半成品电芯,放于铝塑包装袋内。
(2)凝胶电解质层的制备
凝胶电解液的配方(重量百分比%):
甲基丙烯酸甲酯:4%
低分子量聚合物:3%
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3%
过氧化二苯甲酰:0.1%
非水电解液:89.9%(1M LiPF6,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乙酯=1∶1∶1,重量比)
将一定量按照上述配方配制的凝胶电解液通过真空注液的方式注入半成品电芯中,封口后静置24小时。热聚合形成凝胶电解质的过程中采用一步聚合,分段加压的方式。聚合温度为80℃,聚合时间8小时。在开始聚合后的3、5、7小时分别采用1Mpa的压力对电池进行热压处理,以增加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紧密性。热聚合结束后经过排气、整型、热封等工序制得含多层复合凝胶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
(3)所制锂电池的电池性能
对制得的锂离子电池进行1C倍率充放电循环寿命性能见图2,电池型号为383562。测试结束后对电池进行解剖实验,复合电解质层同电极、隔膜粘接性良好,难于剥离,负极未见金属锂析出。
实施例三
(1)电极附着层的制备:
于充满干燥氩气的手套箱内,取一定量聚乙二醇锂(数均分子量60,000)用无水甲醇配制成70%的胶状溶液,用刮刀均匀地涂覆在正负极表面,待甲醇自然挥发后,于80℃真空干燥箱内干燥8小时。处理后的电极按常规工艺制成半成品电芯,放于铝塑包装袋内。
(2)凝胶电解质层的制备
凝胶电解液的配方(重量百分比%):
甲基丙烯酸甲酯:2.5%
低分子量聚合物:5%
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2%
过氧化二苯甲酰:0.1%
非水电解液:90.4%(1M LiPF6,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乙酯=1∶1∶1,重量比)
将一定量按照上述配方配制的凝胶电解液通过真空注液的方式注入半成品电芯中,封口后静置24小时。热聚合形成凝胶电解质的过程中采用一步聚合,分段加压的方式。聚合温度为80℃,聚合时间8小时。在开始聚合后的3、5、7小时分别采用1Mpa的压力对电池进行热压处理,以增加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紧密性。热聚合结束后经过排气、整型、热封等工序制得含多层复合凝胶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
(3)所制锂电池的电池性能
对制得的锂离子电池进行1C倍率充放电循环寿命性能见图3,电池型号为383562。测试结束后对电池进行解剖实验,复合电解质层同电极、隔膜粘接性良好,难于剥离,负极未见金属锂析出。
实施例四
(1)电极附着层的制备:
于充满干燥氩气的手套箱内,取一定量聚苯醚磺酸锂(数均分子量70,000)用无水甲醇配制成80%的胶状溶液,用刮刀均匀地涂覆在正负极表面,待甲醇自然挥发后,于80℃真空干燥箱内干燥8小时。处理后的电极按常规工艺制成半成品电芯,放于铝塑包装袋内。
(2)凝胶电解质层的制备
凝胶电解液的配方(重量百分比%):
甲基丙烯酸甲酯:5%
低分子量聚合物:8%
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2%
过氧化二苯甲酰:0.1%
非水电解液:84.9%(1M LiPF6,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乙酯=1∶1∶1,重量比)
将一定量按照上述配方配制的凝胶电解液通过真空注液的方式注入半成品电芯中,封口后静置24小时。热聚合形成凝胶电解质的过程中采用一步聚合,分段加压的方式。聚合温度为80℃,聚合时间8小时。在开始聚合后的3、5、7小时分别采用1Mpa的压力对电池进行热压处理,以增加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紧密性。热聚合结束后经过排气、整型、热封等工序制得含多层复合凝胶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
(3)所制锂电池的电池性能
对制得的锂离子电池进行1C倍率充放电循环寿命性能见图4,电池型号为383562。测试结束后对电池进行解剖实验,复合电解质层同电极、隔膜粘接性良好,难于剥离,负极未见金属锂析出。
实施例五
(1)不制备电极附着层:
电极不进行处理,电极按常规工艺制成半成品电芯,放于铝塑包装袋内。
(2)凝胶电解质层的制备
凝胶电解液的配方(重量百分比%):
甲基丙烯酸甲酯:5%
低分子量聚合物:8%
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2%
过氧化二苯甲酰:0.1%
非水电解液:84.9%(1M LiPF6,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乙酯=1∶1∶1,重量比)
将一定量按照上述配方配制的凝胶电解液通过真空注液的方式注入半成品电芯中,封口后静置24小时。热聚合形成凝胶电解质的过程中采用一步聚合,分段加压的方式。聚合温度为80℃,聚合时间8小时。在开始聚合后的3、5、7小时分别采用1Mpa的压力对电池进行热压处理,以增加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紧密性。热聚合结束后经过排气、整型、热封等工序制得含多层复合凝胶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
(3)所制锂电池的电池性能
对制得的锂离子电池进行1C倍率充放电循环寿命性能见图5,电池型号为383562。测试结束后对电池进行解剖实验,复合电解质层同电极、隔膜粘接性差,易于剥离,负极清晰可见金属锂的析出。

Claims (3)

1、一种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其特征在于:
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由正极附着层/凝胶电解质层/负极附着层所组成;
电极附着层是具有锂离子导电性的聚合物材料,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聚丙烯酸锂、聚甲基丙烯酸锂、聚乙二醇锂,聚苯醚磺酸锂,数均分子量为4,000~80,000,其使用前选用有机溶剂醇类、酮类中的一种或多种配制成重量百分比为10~90%的凝胶,
凝胶电解质层的配方组成包括:不饱和双键的酯类单体、其中含不饱和酯类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和/或低分子量聚氧化乙烯的低分子量聚合物、交联剂、热引发剂和含锂盐的非水电解液。
其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
不饱和酯类单体:0~20%;
低分子量聚合物:0~20%;
交联剂:1~15%;
热引发剂:0.01~3%;
非水电解液:75~90%;其中锂盐浓度为0.1~1.5M;
上述不饱和酯类单体和低分子量聚合物的浓度不能同时为零;
其中不饱和酯类单体是下述结构中的任一种: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醇酯、甲基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以及改性的乙烯基硅氧烷,
低分子量聚合物是上述不饱和酯类单体中任一种的均聚物或任2~3种的共聚物,采用本体聚合物或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得一定分子量的聚合物,或选用商品化的聚氧化乙烯,上述低分子量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应低于80,000,
交联剂选用以下结构中的一种: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丙氧基化(3)甘油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4)双酚A二丙烯酸酯,
热引发剂选用下面物质中的至少一种: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
含锂盐的非水电解液,其锂盐为下面锂盐中的至少一种:LiPF6、LiBF4、LiN(SO2CF3)2、LiAsF6;采用以下非水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配制成非水电解液: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γ-丁内酯、四氢呋喃、碳酸亚乙烯酯。
2、一种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电极附着层凝胶用刮刀均匀涂覆于锂离子电池电极表面,采用加热的方法将所用溶剂蒸发,剩余的电极附着层材料在电极表面形成厚度20~80μm的薄膜,薄膜厚度根据调整刮刀间隙来精确控制,处理后的电极按照正常工艺制成铝塑包半成品电芯;
将一定量按照上述配方配制的凝胶电解液通过真空注液的方式注入半成品电芯中,封口后静置24小时,热聚合形成凝胶电解质的过程中采用一步聚合,分段加压的方式,聚合温度为40~100℃,聚合时间8小时,在开始聚合后的3、5、7小时分别采用1Mpa的压力对电池进行热压处理,以增加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紧密性,热聚合结束后经过排气、整型、热封工序制得含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的锂离子电池。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其特征在于:
电极附着层是具有锂离子导电性的聚合物材料,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聚丙烯酸锂、聚甲基丙烯酸锂、聚乙二醇锂,数均分子量为30,000~60,000,其使用前选用有机溶剂醇类、酮类中的一种或多种配制成重量百分比为50~75%的凝胶,
凝胶电解质层的配方组成其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
不饱和酯类单体:2~16%;
低分子量聚合物:0~8%;数均分子量应为20,000~50,000;
交联剂:1~5%;
热引发剂:0.05~0.8%;
非水电解液:80~90%;
其锂盐为LiPF6或LiBF4,锂盐浓度为0.5M~1.2M。
CNB2006100156227A 2006-09-11 2006-09-11 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及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580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56227A CN100495803C (zh) 2006-09-11 2006-09-11 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及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56227A CN100495803C (zh) 2006-09-11 2006-09-11 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及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7274A true CN1917274A (zh) 2007-02-21
CN100495803C CN100495803C (zh) 2009-06-03

Family

ID=37738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1562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5803C (zh) 2006-09-11 2006-09-11 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及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95803C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8114A (zh) * 2007-08-30 2009-03-04 索尼株式会社 阳极及其制造方法、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11514A (zh) * 2010-06-29 2012-01-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凝胶电解质制备方法,及含该凝胶电解质的电致变色器
CN102522589A (zh) * 2011-12-16 2012-06-27 浙江大东南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具有互穿网络结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04291A (zh) * 2012-12-28 2014-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水系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水系锂离子电池
CN104485480A (zh) * 2014-12-09 2015-04-01 西南石油大学 自掺杂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38296A (zh) * 2015-01-23 2015-05-20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制备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方法
CN106098409A (zh) * 2016-07-31 2016-11-09 肖丽芳 一种含有锂离子导电聚合物涂层正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07492681A (zh) * 2017-08-09 2017-12-19 上海纳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固体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2297A (zh) * 2017-10-13 2018-02-23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耐高电压多级结构复合固态电解质
CN111373572A (zh) * 2018-01-18 2020-07-03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隔板和包括该隔板的锂二次电池
CN111900466A (zh) * 2020-07-02 2020-11-06 上海大学 原位制备的poss离子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42560A (zh) * 2019-07-19 2021-01-19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一种固态锂电池及其电极-隔膜层界面改善方法和应用
CN112366292A (zh) * 2020-11-10 2021-02-12 广东天劲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70567A (zh) * 2021-03-17 2021-04-16 新乡华锐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型凝胶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3904058A (zh) * 2021-10-09 2022-01-07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5483435A (zh) * 2022-01-20 2022-12-16 长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耐重物冲击的凝胶电解质及锂离子电池
CN116130755A (zh) * 2022-11-14 2023-05-16 吉林省东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支撑聚碳酸亚乙烯脂基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室温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8114A (zh) * 2007-08-30 2009-03-04 索尼株式会社 阳极及其制造方法、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11514A (zh) * 2010-06-29 2012-01-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凝胶电解质制备方法,及含该凝胶电解质的电致变色器
CN102311514B (zh) * 2010-06-29 2013-11-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凝胶电解质制备方法,及含该凝胶电解质的电致变色器
CN102522589A (zh) * 2011-12-16 2012-06-27 浙江大东南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具有互穿网络结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04291A (zh) * 2012-12-28 2014-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水系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水系锂离子电池
CN103904291B (zh) * 2012-12-28 2016-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水系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水系锂离子电池
CN104485480A (zh) * 2014-12-09 2015-04-01 西南石油大学 自掺杂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38296A (zh) * 2015-01-23 2015-05-20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制备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方法
CN106098409A (zh) * 2016-07-31 2016-11-09 肖丽芳 一种含有锂离子导电聚合物涂层正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07492681A (zh) * 2017-08-09 2017-12-19 上海纳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固体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2297A (zh) * 2017-10-13 2018-02-23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耐高电压多级结构复合固态电解质
CN107732297B (zh) * 2017-10-13 2020-07-14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宽电位窗口的多级结构复合固态电解质
CN111373572A (zh) * 2018-01-18 2020-07-03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隔板和包括该隔板的锂二次电池
CN112242560A (zh) * 2019-07-19 2021-01-19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一种固态锂电池及其电极-隔膜层界面改善方法和应用
CN111900466A (zh) * 2020-07-02 2020-11-06 上海大学 原位制备的poss离子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66292A (zh) * 2020-11-10 2021-02-12 广东天劲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70567A (zh) * 2021-03-17 2021-04-16 新乡华锐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型凝胶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2670567B (zh) * 2021-03-17 2021-08-24 新乡华锐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型凝胶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3904058A (zh) * 2021-10-09 2022-01-07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904058B (zh) * 2021-10-09 2023-08-29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5483435A (zh) * 2022-01-20 2022-12-16 长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耐重物冲击的凝胶电解质及锂离子电池
CN116130755A (zh) * 2022-11-14 2023-05-16 吉林省东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支撑聚碳酸亚乙烯脂基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室温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95803C (zh) 2009-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7274A (zh) 多层凝胶电解质复合物及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Li et al. Research on a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for Li-ion batteries
CN1179432C (zh) 锂电池的锂金属阳级保护层的形成方法
CN1242498C (zh) 用于具有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缠绕型锂二次电池的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324728C (zh) 电解液分解受到抑制的锂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271735C (zh) 锂二次电池
WO2016133279A1 (ko) 겔 고분자 전해질,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 소자
Cao et al. Molecular design of a multifunctional binder via grafting and crosslinking for high performance silicon anodes
US20150280197A1 (en) Composite Porous Separator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N103000956B (zh) 一种含凝胶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JP2015111587A (ja) ゲルポリマー電解質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たゲルポリマー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2005611A (zh) 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301565C (zh) 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及该电解液的制备方法
CN1505182A (zh) 用于电池隔板的交联聚合物支撑的多孔膜及采用它制备电池的方法
CN1147955C (zh) 制备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电池的方法
CN1235296C (zh) 薄型二次电池
CN109755644A (zh) 凝胶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404170A (zh) 电池用强化隔膜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395336A (zh) 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229816C (zh) 聚合物凝胶电解质、采用该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的锂电池,和生产这种电解质和电池的方法
CN1303719C (zh) 一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CN1558463A (zh) 含氟凝胶态电解质材料的在位热交联制备方法及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967927A (zh) 改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对齐度及提高制作效率的方法
CN1967909A (zh) 一种电池正极和锂离子电池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182618C (zh)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Termination date: 201509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