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3186A - 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3186A
CN1913186A CNA2006101097601A CN200610109760A CN1913186A CN 1913186 A CN1913186 A CN 1913186A CN A2006101097601 A CNA2006101097601 A CN A2006101097601A CN 200610109760 A CN200610109760 A CN 200610109760A CN 1913186 A CN1913186 A CN 1913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ide semiconductor
conductivity type
bond pad
semiconductor layer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97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13186B (zh
Inventor
黄硕珉
金显炅
高健维
洪相寿
李奎翰
闵垘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13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3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13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31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curved or truncated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输出的氮化物发光器件。该发光器件包括按其顺序沉积在基板上的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活性层、和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该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一和第二绝缘层,形成在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的不同上表面部分上;以及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分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绝缘层上。该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从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延伸并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根据本发明的电极排列可以防止结合焊盘与发光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从而具有仅利用延伸电极就可获得更均匀电流分布的对称结构。

Description

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
优先权要求
本发明要求于2005年8月9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05-72963的优先权,其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利于均匀电流分布的电极结构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通常,氮化物半导体是诸如GaN、InN和AlN的III-V族半导体晶体,这种氮化物半导体尤其广泛用作能够产生单一波长光(紫外线或绿光),特别是蓝光的发光器件。这种氮化物发光器件是利用诸如蓝宝石基板或SiC基板的绝缘基板来制造的,这些绝缘基板可以满足晶体生长所需的点阵匹配条件。因此,氮化物发光器件通常具有平面结构,其中,分别连接至p-和n-氮化物半导体层的两个电极基本上水平地设置在发光结构的上表面上。
与其中的两个电极分别设置在发光结构上、下表面上的垂直结构发光器件相比较,这样的平面结构氮化物发光器件不能均匀地将电流分布在其整个发光区域内,从而具有不太大的发光有效区域,而且单位发光区域的发光效率低。在需要高输出的用于照明目的的大型发光器件中,这种不均匀电流分布问题更加严重。
作为电流分布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将电极结构延伸到器件的整个区域上,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情况。
参照图1(a)和图1(b),示出了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10,其中,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12、活性层(active layer)14、和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15按其顺序沉积在基板11上。在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15上可以另外形成用于欧姆接触的透明电极层16。
在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上表面的要形成第一电极的部分上进行台面蚀刻(mesa-etched),以暴露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上表面的对应部分,该第一电极连接至第一导电氮化物半导体器件。这样,第一和第二电极18和19就分别形成在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的暴露部分和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具体地说,是透明电极层16)的暴露部分上。
第一电极18由第一结合焊盘(bonding pad)18a和从第一结合焊盘18a延伸的第一延伸电极18b组成,而第二电极19由第二结合焊盘19a和从第二结合焊盘19a延伸的第二延伸电极19b组成。如图1a所示,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18a和19a分别设置在器件10的彼此相对的端部。第一延伸电极18b沿相对的纵向侧向第二结合焊盘19a延伸。结合焊盘第二延伸电极19b沿器件10的中心延伸,这样,第一延伸电极18b以预定间隔设置在相对于第二电极19b的相对侧。因此,利用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18b和19b,第一和第二电极18和19可以以相对规则的间隔设置。
但是,当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18a和19a形成在用于引线接合(wire bonding)的相对较大的区域上时,几乎不可能以理想的规则间隔形成第一和第二电极18和19。例如,如图1所示,即使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18b和19b以预定间隔d1彼此间隔地设置,由于第二结合焊盘19a具有相对较大的区域,所以第二结合焊盘19a与第一延伸电极18b的邻接部分之间的间隔d2就变窄了。通常,电流趋向于集中到电阻小的区域中,这样,即使利用延伸电极使间隔规则,电流也会集中到临近大结合焊盘的区域中,从而会阻碍均匀电流分布。
在用于照明目的的诸如LED的大型发光器件中,这样的问题更为严重。如上所述,几乎不可能期望发光效率随器件面积的增加而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化物半导体器件,其将结合焊盘区域与发光结构绝缘,并使用从结合焊盘延伸的电极,实现均匀电流分布。
根据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包括按其顺序沉积在基板上的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活性层、和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该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形成在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上表面的不同部分上;第一结合焊盘,形成在第一绝缘层上;第二结合焊盘,形成在第二绝缘层上;第一延伸电极,从第一结合焊盘延伸并连接至第一导电半导体层;以及第二延伸电极,从第二结合焊盘延伸并连接至第二导电半导体层。
优选地,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相互平行地并且彼此以预定间隔设置。这样,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可以分别设置在临近发光器件的相对两侧部分上。可替换地,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并可替换地彼此平行地设置。具体地,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中的一个可以设置成一对,而该对延伸电极可以相互平行地设置在相对于剩余一个延伸电极的相对侧。
限定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形成区域的第一和第二绝缘层可以形成在不同位置上。例如,第一和第二绝缘层可以形成在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的通过除去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和活性层的对应部分而暴露的上表面部分上。可替换地,第一和第二绝缘层中的一个可以形成在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的通过除去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和活性层的对应部分而暴露的上表面部分上,而第一和第二绝缘层中的另一个可以形成在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的上表面部分上。此外,第一和第二绝缘层都可以形成在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的上表面部分上。
优选地,第一和第二绝缘层相对于半导体发光器件的中心而对称地形成,从而可以很容易地以对称结构设置从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延伸的且其间具有预定间隔的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
这样,第一和第二绝缘层可以形成在临接半导体发光器件的一对相对侧的部分上,从而可以有利地确保足够的有效发光区域。优选地,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相互平行地且彼此间以预定间隔进行延伸。
此外,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端接于在发光器件厚度方向上与不同极性结合焊盘相对的部分上,而延伸电极中的另一个可以从邻接不同极性结合焊盘的部分开始延伸。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具有平行六面体结构。在此结构中,邻接形成有第一和第二绝缘层的一对相对侧的长度可以短于第二对相对侧的长度。这样,优选地,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沿第二对相对侧而分别形成。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平行六面体结构。在此结构中,邻接形成有第一和第二绝缘层的一对相对侧的长度可以长于第二对相对侧的长度。这样,第一和第二绝缘层都可以形成在第二对相对侧的中心部分上。
而且,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沿邻接形成有第一和第二绝缘层的一对相对侧而延伸。这样,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包括两个延伸部,该延伸部沿邻接形成有第一和第二绝缘层的一对相对侧在相对的方向上延伸。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还可以包括形成在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上的透明电极层,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在器件整个区域上的均匀电流分布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容易理解,附图中:
图1示出了传统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a)是其上部的平面图,而(b)是侧剖面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a)是透视图,而(b)是其上部的平面图;
图3(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的侧剖面图,而图3(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的侧剖面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a)是透视图,而(b)是其上部的平面图;
图5(a)至图5(c)是根据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上部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上部的透视图;以及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a)是透视图,而(b)是其上部的平面图。
参照图2(a),平行六面体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20包括按其顺序沉积在基板21上的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22、活性层24、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25。
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25上可以另外形成用于欧姆接触的透明电极层26。透明电极层26可以由诸如氧化铟锡(ITO)的材料制成,而且,透明电极层26可以通过在器件的整个发光区域上设置预定表面电阻而额外增强电流分布效果。
在此实施例中,对发光区域以外的部分进行台面蚀刻,以暴露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22上表面的对应部分。第一和第二绝缘层27a和27b分别设置在已暴露的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22的相对两端上。而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28a和29a分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绝缘层27a和27b上。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28b和29b分别从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28a和29a延伸,并分别电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22和25。但是,第二延伸电极28b直接形成在透明电极层26上。
第一和第二绝缘层27a和27b防止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28a和29b直接连接至器件20上,从而,只有第一和第二绝缘层27a和27b直接连接至发光器件20上,并向发光器件20提供电流。因此,电流集中在结合焊盘28a和29a附近的问题得到了缓解,通过设置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28b和29b而确保了均匀电流。
在如图2(b)所示的平行六面体发光结构中,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28a和29a分别设置在器件20的相对两端上。而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28b和29b沿纵向的相对两侧从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28a和29a延伸。此外,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28b和29b以预定间隔d彼此平行地设置。在这些电极结构28和29中,直接连接到器件20上的电极区域限定为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28b和29b,因此实现了严格的对称结构,进而确保了电流更加均匀。
本实施例通过平行六面体发光器件进行示例,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发光器件的各种结构。甚至可以采用多边形发光器件结构来设计电极结构,其中,可以通过绝缘层来防止结合焊盘区域直接连接至器件,而且仅使用延伸电极来有效确保电流分布。
此外,本实施例通过在经台面蚀刻的表面上形成结合焊盘而进行示例,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当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结合焊盘形成在绝缘层上时,结合焊盘并不仅限于形成在经台面蚀刻的表面上,而是也可以形成在其它区域上。结合焊盘结构可以以各种方式形成,如图3(a)和(b)所示。
图3(a)所示的氮化物发光器件30包括按其顺序形成在基板31上的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32、活性层34、和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35,以及形成在第二氮化物半导体层35上的透明电极层36。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37a形成在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32暴露部分的上表面区域上,而第二绝缘层37b直接形成在透明电极层36上。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38a和39a分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绝缘层37a和37b上。
在此结构中,分别从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38a和39b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未示出),必须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32和35(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延伸电极实际上连接至透明电极层36)。因此,可以有利地形成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未示出),而不会与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38a和39a有较大的高度差。
图3(b)所示的氮化物发光器件40包括按其顺序形成在基板41上的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42、活性层44、和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45,以及形成在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层45上的透明电极层46。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绝缘层47a和47b直接形成在未经过台面蚀刻的透明电极层46上。而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48a和49a分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绝缘层47a和47b上。通常,待连接至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42的第一电极结构,形成在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42的暴露部分上。但是,由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结合焊盘48a和49a形成在绝缘层47a和47b上,而且不是通过表面接触直接连接至器件40,所以,两个结合焊盘48a和49b都可以设置在透明电极层46上。当没有透明电极层时,它们可以形成在第二导电型氮化层45上。
还是在此结构中,从第一结合焊盘48a延伸的第一延伸电极(未示出)应该连接至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42。因此,器件的将形成有第一延伸电极的部分需要进行台面蚀刻,如图2(a)所示。
图4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a)是透视图,而(b)是其上部的平面。在此实施例中,改进了结构,使得有效发光区域还包括器件的形成有第二结合焊盘59a的区域。
参照图4(a),类似于图2(a)所示的器件,平行六面体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50包括按其顺序沉积在基板51上的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52、活性层54、和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55。此外,在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55上可以另外形成用于欧姆接触的透明电极层57。
在此实施例中,选择性地仅对将形成第一结合焊盘58a和第一延伸电极58b的部分进行台面蚀刻,以暴露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52上表面的对应部分。第一和第二绝缘层57a和57b设置在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52的暴露端部上和透明电极层56的端部上。
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58a和59a分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绝缘层57a和57b上。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58b和59b分别从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58a和59a延伸,并分别电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52和55。(但是,第二延伸电极59b直接形成在透明电极层56上)。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58b和59b沿纵向上的相对两侧延伸。具体地,第一延伸电极58b端接于在发光器件厚度方向上与第二结合焊盘59a相对的部分上。此外,第二延伸电极59b从与第二结合焊盘59a邻接的并与第一延伸电极58b的端接部分相对的器件侧部开始延伸。
由于设置有延伸电极,即使在位于第二结合焊盘59a下面的活性层区域A中也可以确保均匀电流,从而增加了很大的有效发光区域。第二绝缘层57b和第二结合焊盘59a可以形成为有限尺寸,以利于从第二结合焊盘59a下面的延伸的活性层区域A中提取(extraction)光。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绝缘层和结合焊盘的位置可以变化。图5(a)至图5(c)是根据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上部的平面图。
首先,如图5(a)所示,结合焊盘可以相对于发光器件60的中心而彼此对称地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绝缘层67a和67b上。具体地,结合焊盘可以形成在角部区域上,以便可以获得由活性层(未示出)所限定的相对较大的整体发光区域。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68a和69a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绝缘层67a和67b上。
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68b和69b从相对于中心彼此相对的角部延伸。第一延伸电极68b端接于在器件厚度方向上与第二结合焊盘69a相对的部分上。第二延伸电极69b端接于在器件厚度方向上与第一结合焊盘68a相对的部分上。这确保了在器件整个区域上的均匀发光。
在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可以设置成彼此充分地隔开,这有利于引线接合过程。但是,在此实施例中,结合焊盘位置不是获得均匀电流分布而考虑的关键因素,因此可以任意改变其位置。
图5(b)是其中的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78a和79a都形成在发光器件70的一个端部的结构。为此,一个端部上形成有绝缘层76,而且由于不象其它实施例那样,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78a和79a设置成彼此邻接,绝缘层76可以设置成为一个绝缘层,但也可以设置成为两个独立的绝缘层。
此外,对器件的将形成第一延伸电极78b的部分进行台面蚀刻,以暴露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72上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78b和79b沿与结合焊盘邻接的相对纵向侧延伸至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78a和79a侧,有效地增加了总发光区域。
图5(c)示出了一种结构,其中,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88a和89a设置在发光器件80的相对纵向侧的中心部分上。为此,绝缘层87形成在器件的中心部分上,并且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88a和89a可以设置成彼此邻接。在此实施例中,当器件为平行六面体结构时,优选地,结合焊盘(绝缘层)位于相对较长的一对侧部上。
此外,对将形成第一延伸电极88b的部分进行台面蚀刻,以暴露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82的上表面的对应部分。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88b和89b沿与结合焊盘88a和89a邻接的一对侧部延伸,有效地增加了总发光区域。可替换地,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88b和89b中的每一个均可以由两个延伸部组成,这两个延伸部在相反方向上分别从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88a和89a延伸。
上述实施例中的发明是通过每一个均具有一个延伸电极的电极结构而示例的,但是也可以包括其中的第一或第二延伸电极包含多个延伸电极的结构。
图6示出了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92、活性层94和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95按其顺序沉积在基板91上,类似于图4(a)中的器件。用于欧姆接触的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层96a和96b可以另外形成在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95上。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透明电极层96a和96b沿一对第二延伸电极延伸的方向而对分。
在此实施例中,选择性地对要形成第一结合焊盘98a和第一延伸电极98b的部分进行台面蚀刻,以暴露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92的对应上表面部分。第一和第二绝缘层97a和97b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92的暴露部分上以及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层96a和96b上。
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98a和99a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绝缘层97a和97b上。第一延伸电极98b和一对第二延伸电极99b和99c分别从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98a和99a延伸,并分别电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92和95。在此实施例中,一对第二延伸电极99b和99c中的每一个分别沿透明电极层96a和96b中的每一个的侧部形成。当然优选地,一对第二延伸电极99b和99c中的每一个均形成在每一个透明电极层区域96a和96b中的与第一延伸电极98b相距最远的位置上。
如图6所示,一对第二延伸电极99b和99c平行于第一延伸电极98b而设置,有效地利用了发光部件的整个区域。具体地,当具有与氮化物类似电阻的透明电极层区域96a和96b被一对第二延伸电极99b和99c分隔时,可以期望在器件整个区域上获得更均匀的发光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极结构可以采用类似于梳子形的结构,具有多个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如前面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合焊盘不是利用绝缘层直接连接至发光结构,而且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相互平行地设置,以获得均匀电流分布。
作为实例,图7示出了一种发光器件,其中,设置有一对第二延伸电极,同时仅设置有一个第一延伸电极。
如图7所示,一对第二延伸电极119b和119b`设置在与一个第一延伸电极118b相对的一对纵向侧部上。第二延伸电极119b和119b`中的每一个均设置为与第一延伸电极118b平行,并与第一延伸电极118b具有相同间隔,以确保均匀电流分布。延伸电极118b、119b和119b`中的每一个均从相对的角部上所形成的第一和第二结合焊盘118a和119a延伸。通过第一和第二绝缘层117a和117b可以防止结合焊盘118a和119a直接连接至器件110。因此,只有设置为基本上对称的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118b、119b和119b`可以直接连接至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112和透明电极层116,从而可以获得整个发光部件上的均匀电流分布。
根据上述本发明,绝缘层可以提前设置在将形成结合焊盘的位置上,从而可以防止结合焊盘与发光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因此,只需使用延伸电极,而无需利用较大的结合焊盘,就可以很容易地确保电极之间的规则间隔,从而可以在发光部件整个区域上获得更均匀的电流分布。
虽然结合优选实施例已经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替换。

Claims (20)

1.一种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按其顺序沉积在基板上的第
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活性层、和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所述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
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形成在所述氮化物半导体发光
器件的上表面的不同部分上;
第一结合焊盘,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
第二结合焊盘,形成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
第一延伸电极,从所述第一结合焊盘延伸,并连接至所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以及
第二延伸电极,从所述第二结合焊盘延伸,并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相互平行地并且彼此以预定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具有相同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分别设置在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相对侧邻接的部分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设置成多个,并且可替换地设置成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中的一个设置成一对,该对延伸电极相互平行地设置在相对于剩余一个延伸电极的相对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的通过除去所述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和所述活性层的对应部分而暴露的上表面部分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层中的一个形成在所述第一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的通过除去所述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和所述活性层的对应部分而暴露的上表面部分上,以及
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层中的另一个形成在所述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的上表面部分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层都形成在所述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的上表面部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层相对于所述半导体发光器件上表面的中心而对称地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层形成在与所述半导体发光器件的一对相对侧邻接的部分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相互平行地并且彼此间以预定间隔进行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端接于在所述发光器件厚度方向上与不同极性结合焊盘相对的部分上,而所述延伸电极中的另一个从与不同极性的所述结合焊盘邻接的部分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具有平行六面体结构,其中,邻接形成有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层的一对相对侧的长度短于第二对相对侧的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沿所述第二对相对侧而分别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具有平行六面体结构,其中,邻接形成有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层的一对相对侧的长度长于第二对相对侧的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层都形成在所述第二对相对侧的中心部分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沿邻接形成有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层的一对相对侧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电极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两个延伸部,所述两个延伸部沿邻接形成有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层的一对相对侧而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导电型氮化物半导体层上的透明电极层。
CN2006101097601A 2005-08-09 2006-08-09 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 Active CN19131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072963A KR100616693B1 (ko) 2005-08-09 2005-08-09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 소자
KR10-2005-0072963 2005-08-09
KR1020050072963 2005-08-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3186A true CN1913186A (zh) 2007-02-14
CN1913186B CN1913186B (zh) 2010-08-25

Family

ID=37601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97601A Active CN1913186B (zh) 2005-08-09 2006-08-09 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7777245B2 (zh)
JP (1) JP5130439B2 (zh)
KR (1) KR100616693B1 (zh)
CN (1) CN191318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4625B (zh) * 2007-08-07 2010-04-07 新世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高亮度发光二极管
CN102130257A (zh) * 2009-12-11 2011-07-2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封装以及照明系统
CN102544253A (zh) * 2010-09-28 2012-07-04 三星Led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发光元件基底和质量管理方法
CN103094446A (zh) * 2011-11-04 2013-05-08 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固态发光半导体元件
CN106796969A (zh) * 2014-09-01 2017-05-31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光电子半导体器件
CN112117355A (zh) * 2011-08-09 2020-12-22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86106B2 (en) 2003-07-04 2020-06-16 Epistar Corporation Optoelectronic element
KR100616693B1 (ko) * 2005-08-09 2006-08-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 소자
US20080129198A1 (en) * 2006-12-01 2008-06-05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
KR20100003321A (ko) * 2008-06-24 2010-0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장치, 상기 발광 소자 및발광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1000276B1 (ko) * 2008-12-04 2010-12-10 주식회사 에피밸리 반도체 발광소자
WO2010119830A1 (ja) * 2009-04-13 2010-10-21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発光ダイオード
KR101056422B1 (ko) 2009-05-29 2011-08-12 한국산업기술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고효율 발광 다이오드
KR101055768B1 (ko) * 2009-12-14 2011-08-11 서울옵토디바이스주식회사 전극패드들을 갖는 발광 다이오드
US9236532B2 (en) * 2009-12-14 2016-01-12 Seoul Viosys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having electrode pads
KR101615277B1 (ko) * 2010-01-07 2016-04-25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전극패드들을 갖는 발광 다이오드
WO2011083923A2 (en) 2010-01-07 2011-07-14 Seoul Opto Device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having electrode pads
KR101625127B1 (ko) * 2010-01-15 2016-05-27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전극패드들을 갖는 발광 다이오드
KR101623950B1 (ko) * 2010-01-14 2016-05-24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전극패드들을 갖는 발광 다이오드
KR101623952B1 (ko) * 2010-01-07 2016-05-24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전극패드들을 갖는 발광 다이오드
KR101618799B1 (ko) * 2010-01-07 2016-05-09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전극패드들을 갖는 발광 다이오드
KR101625130B1 (ko) * 2010-01-15 2016-05-27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전극패드들을 갖는 발광 다이오드
KR101623951B1 (ko) * 2010-01-08 2016-05-24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전극패드들을 갖는 발광 다이오드
KR101615283B1 (ko) * 2010-01-07 2016-04-25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전극패드들을 갖는 발광 다이오드
KR101618800B1 (ko) * 2010-01-07 2016-05-09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전극패드들을 갖는 발광 다이오드
JP5421164B2 (ja) * 2010-03-23 2014-02-19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56312B2 (ja) * 2010-05-24 2013-12-04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装置
KR101154509B1 (ko) * 2010-06-22 2012-06-13 서울옵토디바이스주식회사 고효율 발광 다이오드
KR20120015651A (ko) * 2010-08-12 2012-02-22 서울옵토디바이스주식회사 개선된 광 추출 효율을 갖는 발광 다이오드
US20120037946A1 (en) * 2010-08-12 2012-02-16 Chi Mei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devices
TWI493756B (zh) * 2010-11-15 2015-07-21 Epistar Corp 發光元件
JP5605189B2 (ja) * 2010-11-26 2014-10-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5549629B2 (ja) * 2011-03-30 2014-07-16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
KR101859476B1 (ko) * 2011-10-27 2018-05-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US9847372B2 (en) * 2011-12-01 2017-12-19 Micron Technology, Inc. Solid state transducer devices with separately controlled region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JP5694215B2 (ja) * 2012-03-07 2015-04-01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5710532B2 (ja) * 2012-03-26 2015-04-30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D157618S (zh) 2012-12-07 2013-12-01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二極體
JP6182050B2 (ja) * 2013-10-28 2017-08-16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装置
KR102131334B1 (ko) * 2014-01-14 2020-07-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소자
JP2016009817A (ja) * 2014-06-26 2016-01-18 京セラ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
TWI577058B (zh) * 2014-11-14 2017-04-01 Bidirectional light emitting diodes and their lighting devices
TW201620128A (zh) * 2014-11-17 2016-06-01 Turnray Energy Tech Ltd 發光二極體照明裝置
KR101649286B1 (ko) * 2016-04-29 2016-08-18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전극패드들을 갖는 발광 다이오드
KR101712519B1 (ko) * 2016-04-29 2017-03-07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전극패드들을 갖는 발광 다이오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4370A (en) * 1987-11-16 1989-09-05 Motorola, Inc. Electrical contact for an LED
JP3878715B2 (ja) 1997-05-19 2007-02-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
JP3693468B2 (ja) * 1997-07-23 2005-09-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4083877B2 (ja) 1998-06-30 2008-04-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半導体発光装置
US6307218B1 (en) 1998-11-20 2001-10-23 Lumileds Lighting, U.S., Llc Electrode structures for light emitting devices
JP2001077419A (ja) 1999-09-08 2001-03-23 Showa Denko Kk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001111103A (ja) * 1999-10-14 2001-04-20 Korai Kagi Kofun Yugenkoshi 領域電流密度を制御可能なled
US6614056B1 (en) 1999-12-01 2003-09-02 Cree Lighting Company Scalable led with improved current spreading structures
JP4810746B2 (ja) 2000-03-31 2011-11-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Iii族窒化物系化合物半導体素子
WO2001073858A1 (en) 2000-03-31 2001-10-04 Toyoda Gosei Co., Ltd. Group-iii nitride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6858873B2 (en) 2002-01-23 2005-02-22 Chia Ta World Co Ltd Semiconductor diode having a semiconductor die with a substrate and multiple films applied thereover
US6986505B2 (en) * 2002-01-24 2006-01-17 Platt Robert E Adjustable fence rail mounting clip
US6650018B1 (en) 2002-05-24 2003-11-18 Axt, Inc. High power, high luminous flux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7193245B2 (en) * 2003-09-04 2007-03-20 Lumei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igh power, high luminous flux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KR100489037B1 (ko) * 2002-07-23 2005-05-1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4281581A (ja) 2003-03-13 2004-10-07 Rohm Co Ltd 半導体発光素子
KR100616693B1 (ko) * 2005-08-09 2006-08-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 소자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4625B (zh) * 2007-08-07 2010-04-07 新世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高亮度发光二极管
CN102130257A (zh) * 2009-12-11 2011-07-2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封装以及照明系统
CN102544253A (zh) * 2010-09-28 2012-07-04 三星Led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发光元件基底和质量管理方法
CN112117355A (zh) * 2011-08-09 2020-12-22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94446A (zh) * 2011-11-04 2013-05-08 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固态发光半导体元件
CN106796969A (zh) * 2014-09-01 2017-05-31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光电子半导体器件
US10355170B2 (en) 2014-09-01 2019-07-16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CN106796969B (zh) * 2014-09-01 2019-10-01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光电子半导体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3186B (zh) 2010-08-25
JP5130439B2 (ja) 2013-01-30
KR100616693B1 (ko) 2006-08-28
US20100276725A1 (en) 2010-11-04
US8258539B2 (en) 2012-09-04
JP2007049160A (ja) 2007-02-22
US7777245B2 (en) 2010-08-17
US20070034855A1 (en) 200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3186A (zh) 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
CN101051662A (zh) 基于氮化物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CN1630110A (zh) 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
KR100631969B1 (ko)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소자
CN1812117A (zh) 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276522C (zh) 产生辐射的半导体芯片和发光二极管
CN1914742A (zh) 具有电流扩展结构的薄膜led
CN1433087A (zh) 半导体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612367A (zh) 电极结构以及具有该电极结构的半导体发光器件
CN1945865A (zh) 基于氮化物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666351A (zh) 大功率、高光通量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1075656A (zh) 氮化物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CN101060159A (zh) 具有多阶梯反射表面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封装及其制造方法
CN1402880A (zh) 加强光放出的微发光二极管数组
CN1874017A (zh) 白光发射器件
CN101051665A (zh) 具有阳极化绝缘层的发光二极管封装及其制造方法
CN1957481A (zh) 制造三族氮化物装置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制造的装置
CN1851947A (zh) 高效高亮全反射发光二极管及制作方法
CN1577904A (zh) 氮化物基化合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35976A (zh) 发光二极管
CN100341159C (zh) 高效发光二极管
CN101047054A (zh) 可变电阻和发光装置
CN2909538Y (zh) 高效高亮全反射发光二极管
CN101060156A (zh) 发光二极管芯片
KR20110069374A (ko) 반도체 발광소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LED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9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926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Patentee after: Samsung LED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LED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2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210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LED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