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8716A - 光缆 - Google Patents

光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8716A
CN1908716A CNA2006101083613A CN200610108361A CN1908716A CN 1908716 A CN1908716 A CN 1908716A CN A2006101083613 A CNA2006101083613 A CN A2006101083613A CN 200610108361 A CN200610108361 A CN 200610108361A CN 1908716 A CN1908716 A CN 1908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shelling
thin slice
heart line
fiber rib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83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绵引操
永井僚
佐藤高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able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abl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able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able Ltd
Publication of CN1908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8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29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rengthening or protecting the cables
    • G02B6/443Protective covering
    • G02B6/4431Protective covering with provision in the protective covering, e.g. weak line, for gaining access to one or more fibres, e.g. for branching or tapping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光纤带心线与光缆护套可靠地分离并将其取出的光缆。本发明的光缆在支撑线(14)上加上护套(15)形成支撑线部(12),在多条光纤心线(30)并列连接而成的光纤带心线(40)上,使各光纤心线(30)上下并排并加上护套(17)而形成光缆部(11),通过颈部(13)连接上述支撑线部(12)和上述光缆部(11),其特征是,在上述光纤带心线(40)的左右两侧的纵向添加比该光纤带心线的宽度更宽的脱壳用薄片(20),并通过该脱壳用薄片(20)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21)覆盖光纤带心线(40)的两侧。

Description

光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架设在地下管道内或电线杆之间,并从电线杆引入到大厦,公寓或住宅等中的光缆。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光纤到户(FTTH-Fiber To The Home)等的用途中,为了进行高速、大容量的通信,叠层并收装了多条光纤的带状叠层型光缆广泛地布置在空中及地下。
图10是现有的带状叠层型光缆的剖面图。如图10所示,光缆100由收装有光缆心线(光纤带组件)101的光缆部102和支撑该光缆部102的支撑线部103构成,光缆部102和支撑线部103相互平行地通过颈部104成对地结合。
光缆部102在叠层了的两条4芯光纤带心线101、101的两侧添加设置了一对张力元件(抗张力件)105、105,光纤带心线101及张力元件105一起用阻燃性PE或PVC等的热塑性树脂的光缆护套106包覆而成。在光缆部102的两侧面(图中的左右方向)上,形成有在断开光缆护套106从光缆部102中取出光纤带心线101时使用的凹口107。光缆用抗张力件105用导电性金属丝或玻璃纤维、塑料等的非导电性金属丝制成。
支撑线部103由以钢丝等金属丝制成的支撑线108和包覆支撑线108的支撑线侧护套109构成。支撑线侧护套109及颈部104与光缆护套106同样用热塑性树脂制成。
以上现有技术参见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71870号公报和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15640号公报。
随着近年来FTTH的需求量的增大,为了使单芯的光纤心线从多芯的光缆中分支出来,在布设光缆100后,适宜用在光缆的中间(架空)进行分支并取出光纤带心线101的方法(以下,称为中间后分支处理)。
下面,根据图11、图12对中间后分支处理中,从光缆100取出光纤带心线101的方法进行说明(图中,省略了图10中的支撑线部103及颈部104)。
如图11所示,为了取出光纤带心线101,先将光缆护套106切开然后取下。这时,将工具(拆卸器)111的爪112插入到光缆护套106的两侧的凹口107、107中,为将光缆护套106沿上下方向拉开,从凹口中心起用爪112在互为相反的方向对光缆护套106施加力。于是,光缆护套106从凹口107处割破而分成二部分。
然而,如图12所示,当将光缆护套106分成二部分时,光纤带心线101并未从一侧的光缆护套106b中分离出来而留在其中,存在不能取出光纤带心线101的问题。
光纤带心线101之所以留在一侧的光缆护套106b内,是由于光纤带心线101位于两个凹口107、107之间,在将光缆护套106分割开时,插入到两个凹口107、107内的爪112将光缆护套106压入到光纤带心线101一侧,从而使光缆护套106和光纤带心线101紧贴在一起。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使光纤带心线与光缆护套分离并将其取出的光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案的光缆是,在支撑线上加上护套形成支撑线部,在多条光纤心线并列连接而成的光纤带心线上,使各光纤心线上下并排并施加护罩而形成光缆部,通过颈部连接上述支撑线部和上述光缆部,而且在上述光缆部的左右侧面割破护套而形成使光纤带心线外露的凹口,其特征是,在上述光纤带心线的左右侧的纵向添加比该光纤带心线的宽度更宽的脱壳用薄片,并用该脱壳用薄片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覆盖光纤带心线的上下两侧。
本发明第二方案的光缆是在上述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从光纤带心线的上下方向的两端突出的脱壳用薄片的两端部覆盖光纤心线达光纤心线的直径的1/5或以上。
本发明第三方案的光缆是在上述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从光纤带心线的上下方向的两端突出的脱壳用薄片的两端部弯曲30°或以上,以覆盖上述光纤带心线的上下侧。
本发明第四方案的光缆是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案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脱壳用薄片用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其厚度为16μm~50μm。
根据本发明,能够可靠地将光纤带心线与护套分离并将其取出,从而发挥优良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光缆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光纤心线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光纤带心线的剖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脱壳用薄片的形状的剖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脱壳用薄片的形状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光缆的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从图1的光缆中取出光纤带心线的一工序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从图1的光缆中取出光纤带心线的一工序的剖面图。
图9(a)是表示光纤带心线与脱壳用薄片的一例的剖面图,图(b)~(k)是分别表示图9(a)的光纤带心线与脱壳用薄片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现有的光缆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从图10的光缆取出光纤带心线的一工序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从图10的光缆取出光纤带心线的一工序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光缆    11光缆部    12支撑线部    13颈部    14支撑线
15支撑线侧护套    16张力元件    17光缆护罩    18,19凹口
20脱壳用薄片      30光纤芯线    40光纤带芯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光缆是具有多条光纤心线并列连接而成的光纤带心线的光缆,首先,对光纤心线及光纤带心线(以下,称为带心线)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光纤心线30由以下部分构成:由玻璃系材料形成的光纤(光纤心线)31,包覆光纤心线31的一次包覆层32,包覆一次包覆层32的二次包覆层33,包覆二次包覆层33的着色层34和包覆着色层34的外涂层35。各层分别形成以光纤31为中心的同心圆筒状。一次包覆层32和二次包覆层33是用于保护光纤31免受冲击及外伤的层。着色层34是着色用于识别光纤的层。外涂层35是为了将心线的直径做成某种程度的粗细而设置的层,其目的是当从由多条并列的光纤心线30连接而成的光纤带心线分离出一条光纤心线30时,能方便地进行操作(处理)。一次包覆层32、二次包覆层33、着色层34和外涂层35都用紫外线硬化树脂制成的,例如,外涂层35用比一次包覆层32软而比二次包覆层33硬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制成。
如图3所示,带心线40是将4条图2的光纤心线30并列连接而形成的心线。带心线40是将各光纤心线30并列排列,并将各光纤心线30之间的一部分用紫外线硬化树脂充填连接而成的。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光缆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光缆10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收装带心线40的光缆部11,用于支撑光缆部11的支撑线部12和连接光缆部11与支撑线部12的颈部13。
支撑线部12由支撑线(抗张力件)14和包覆其外周的支撑线侧护套15构成。
光缆部11由光缆护套17包覆两条带心线40和沿带心线40配置的至少一条(图1中为两条)张力元件(抗张力件)16、16的周围而成。在光缆部11中,在多条光纤心线30并排的方向,在带心线40的两侧分别配置有张力元件16、16,并在同方向上连接颈部13。通过设置张力元件16、16,使张力分散在张力元件16、16上,而不会对带心线40施加张力。光缆护套17在将多条光纤心线30并排的方向作为纵向的情况下,其断面做成纵向略长的长方形。并且,将与带心线40的断面的长边平行的一侧的光缆护套17的表面作为长边一侧的侧面24,将与带心线40的断面的长边垂直一侧的光缆护套17的表面作为短边一侧的侧面23。
颈部13是连接光缆部11和支撑线部12的部分,每隔规定的间隔(间隙地)设置在光缆部11的长度方向上。但是,颈部13也可以连续地设置在光缆部11的长度方向上。
光缆10由于通过在带心线40、支撑线14和张力元件16的周围通过对用作护套的树脂进行挤压成形而成,因而,支撑线侧护套15和光缆护套17及颈部13是用相同的材料制成的。
在光缆部11的两条长边侧的侧面21上形成有三处用于割破光缆护套17、使带心线40露出的凹口19、18、19。各凹口19、18、19是在光缆部11的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的V形槽(断面为三角形的槽)。
在形成于一个长边侧的侧面24上的三个凹口19、18、19中的中央处所形成的凹口18,形成在带心线40位于从凹口18的位置与短边一侧的侧面23平行地引出的直线(图中的虚线25)上的位置。在三个凹口19、18、19中的两侧所形成的凹口19、19,形成在从凹口19的位置与短边一侧的侧面23平行地引出的直线(图中的虚线26)上没有带心线40的位置。另外,中央的凹口18的深度做成与两侧的凹口19、19的深度相等或更深。
另外,本实施例的光缆10的特征在于:在带心线40的两侧的纵向添加比带心线的宽度更宽的脱壳用薄片20,并用脱壳用薄片2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21覆盖带心线40的两侧(带心线40两端的光纤心线30)。
脱壳用薄片20的用途是,在将光缆护套17断开取出带心线40时,覆盖住带心线40,以减少光缆护套17与带心线40的接触面积;在中间后分支处理之际,易于从脱壳用薄片20中取出带心线40。
脱壳用薄片20用与光缆护套17不粘合的材料制成,使其与光缆护套具有良好的脱离性。作为形成脱壳用薄片20的材料,可以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酰胺(注册商标名称:尼龙)等。脱壳用薄片20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压延或延伸而形成带状。或者,也可以将单一的材质或多种材质的纤维织成带状形成(带状织布),此外,也可以通过将纤维在压力下固定成片状而形成带状(带状无纺布)。
如图4所示,脱壳用薄片20,为将其两端部21、21弯曲以便覆盖带心线40的两侧,将脱壳用薄片宽度a做得比带心线宽度b更宽,使脱壳用薄片宽度a为带心线宽度b的至少1.01倍或其以上。此处,所谓脱壳用薄片宽度a是指脱壳用薄片2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如图5所示,脱壳用薄片20的两端部21、21向带心线40侧弯曲,脱壳用薄片20的宽度a考虑与所覆盖的带心线40的厚度的关系设计。
具体地,是将从带心线40的上下方向的两端突出的两端部21、21的长度做成覆盖光纤心线30达光纤心线30的直径的1/5以上的长度。即,与脱壳用薄片20的平面部22垂直方向的长度d做成为至少带心线40的厚度的1/5倍以上。
另外,从带心线40宽度方向的两端突出的脱壳用薄片20的两端部21,其弯曲角度C最好是弯曲到30°以上,覆盖带心线40的两侧。
再者,所谓弯曲角度C是指图5所示的虚线27与虚线29形成的角度。此处,虚线27是与脱壳用薄片20的平面部22平行的直线。虚线29是从与带心线40平行、并位于带心线40的最外侧、通过与脱壳用薄片20的两端部21最近的光纤心线30的中心的直线(图中为虚线28),向脱壳用薄片20一侧倾斜了45°的直线与脱壳用薄片20相交之点f的切线。
再有,脱壳用薄片20的厚度e最好为15~50μm。其原因是,若脱壳用薄片20的厚度e小于15μm,则因树脂注射成形时的树脂推压力而不能保持两端部覆盖带心线的形状;若脱壳用薄片20的厚度大于50μm,则因脱壳用薄片自身的厚度而在两端部21、21难以弯曲。
下面,说明光缆10的制造方法。
如图6所示,制造装置60由以下部件构成:输出带心线40的光纤带心线输出装置61,输出支撑线14的支撑线输出装置62,输出张力元件16、16的张力元件输出装置63、63,输出脱壳用薄片20的脱壳用薄片输出装置64,将带心线40聚集起来的光纤带心线聚集辊65,将脱壳用薄片20聚集起来的脱壳用薄片聚集辊66,将已输出的多种线材聚集在各自预定的位置的聚集模67、68,将用于形成护套的树脂包覆在已聚集的线材上的挤压头69,冷却并固化树脂的冷却水槽70,牵引光缆10的牵引装置71和卷绕光缆10的卷绕装置(卷筒)72。
从带心线输出装置61、61输出的两条带心线40、40通过光纤带心线聚集辊65进行叠层并聚集,从脱壳用薄片输出装置64、64输出来的脱壳用薄片20、20,通过脱壳用薄片聚集辊66及聚集模67,将其添加在带心线40、40的外侧并将其聚集。这时,最好通过将聚集模67的脱壳用薄片20通过的导槽的宽度(上下方向)预先做得比脱壳用薄片20的宽度窄,从而,可使脱壳用薄片20的两端部21(参照图4)形成卷曲。
用下游的聚集模68将从支撑线输出装置62输出来的支撑线14和从张力元件输出装置63、63输出来的张力元件16、16聚集在一起,并对其进行导向以便将它们分别配置在预定的位置。利用挤压头69,使各种线材(支撑线14、张力元件16、脱壳用薄片20和带心线40)通过的同时,将被加热了的树脂挤压到在线材周围所形成的模腔中。因此,形成了支撑线部12及光缆部11的同时,还形成了颈部13。
这时,为了使脱壳用薄片20的两端部21、21(参照图4)比带心线40突出,通过从周围挤压出来的树脂的压力的作用,相互被压入到内侧。因此,使两端21、21弯曲而覆盖带心线40的两侧。
另外,在光缆护套17上形成凹口18、19。包覆了树脂的线材用冷却装置70使树脂冷却并硬化,从而得到光缆10。所得到的光缆10用卷绕装置72卷绕在卷筒上。
光缆10,在敷设光缆10后,有时在要进行中间后分支处理的架空中,从光缆部11内取出带心线40。下面,对光纤带心线40的取出方法进行说明。但是,在图7、图8中省略了支撑线部及颈部。
如图7所示,在架空的光缆10中,将光纤分离用工具71的爪部72插入到光缆部11的两长边一侧的侧面24、24的凹口19、19中。在插入爪部72后,向互为相反的方向(图7中的箭头方向)拉拽工具。
如图8所示,通过用分离用工具71在互为相反的方向上施加拉力,使光缆护套17从中央凹口18断裂,分成两个护套17a、17a。光缆护套17之所以从中央凹口18断开,是因为在光缆10中,将带心线40收装在从深度最深的中央凹口18与短边一侧的侧面23平行地引出的直线25(参照图1)上,因而,在形成中央凹口18之处的护套厚度比形成两侧的凹口19、19的护套厚度更薄的缘故。
这时,由于光缆10的脱壳用薄片20也包含其带心线40两侧地覆盖住带心线40,所以带心线40几乎没有与光缆护套17接触之处,脱壳用薄片20便与光缆护套17分离。因此,在位于两片脱壳用薄片20、20之间的带心线40也可以与脱壳用薄片20一起与光缆护套17分离,从而能从光缆10中可靠地取出带心线40。
两条带心线40、40与附加在这些带心线40、40上的脱壳用薄片20,如图9(a)所示的例子那样配置,使其收装在光缆护套17内。另外,图9(b)~图9(k)表示带心线40及脱壳用薄片20配置的变形例。
图9(a)所示的例子是将两条带心线40、40相互错开1/2心线部分进行叠层,用脱壳用薄片20的两端部21、21覆盖各带心线40的两侧,一片脱壳用薄片20的两端部21与另一片脱壳用薄片20的两端21、21相互错开的例子。
图9(b)所示的变形例是将两条带心线40、40相互错开1/2心线部分进行叠层,以脱壳用薄片20、20的两端部21、21相互对接的方式,用脱壳用薄片20完全覆盖各带心线40两侧的例子。
图9(c)所示的变形例是将两条带心线40、40相互错开1/2心线部分进行叠层,使脱壳用薄片20、20的两端部21、21的弯曲比图9(a)的脱壳用薄片20小(或比其短),用脱壳用薄片20、20覆盖各带心线40、40的两侧,但使其局部敞开的例子。
图9(d)所示的变形例是将两条带心线40、40相互错开1/2心线部分进行叠层,将脱壳用薄片20、20做得比图9(a)的脱壳用薄片20更长,一片脱壳用薄片20的两端部21a覆盖带心线40的两侧,另一片脱壳用薄片20的两端部21b进而与脱壳用薄片20的两端部21a重叠,并完全覆盖了带心线40、40的周围的例子。
图9(e)所示的变形例是将两条带心线40、40相互错开1/2心线部分进行叠层,将脱壳用薄片20、20的两端部21、21弯曲,并使其与带心线40两端紧密接触的同时,使脱壳用薄片20、20的两端部21、21相互对接,从而用脱壳用薄片完全覆盖到各带心线40两侧的例子。
图9(f)所示的变形例是将两条带心线40、40相互错开1/2心线部分进行叠层,将脱壳用薄片20、20的两端部21、21弯曲,并使其与带心线40两端紧密接触的同时,用脱壳用薄片20、20覆盖各带心线40两侧,但使其局部敞开的例子。
图9(g)所示的变形例是将各光纤心线30、30分别并列排列而叠层为两条带心线40、40,并使脱壳用薄片20的两端部21、21相互对接地用脱壳用薄片20、20完全覆盖到各带心线40的两侧的例子。
图9(h)所示的变形例是将各光纤心线30、30分别并列排列而叠层为两条带心线40、40,使脱壳用薄片20、20的两端部21、21的弯曲比图9(a)的脱壳用薄片20小(或比其短),用脱壳用薄片20、20覆盖各带心线40、40的两侧,但使其局部敞开的例子。
图9(i)所示的变形例是将各光纤心线30、30分别并列排列而叠层为两条带心线40、40,将脱壳用薄片20、20做得比图9(a)的脱壳用薄片20更长,一片脱壳用薄片20的两端部21a覆盖带心线40的两端,进而另一片脱壳用薄片20的两端部21b与脱壳用薄片20的两端部21a重叠,并完全覆盖了带心线40、40的周围的例子。
图9(j)所示的变形例是将各光纤心线30、30分别并列排列而叠层为两条带心线40、40,将脱壳用薄片20、20的两端部21、21弯曲,并使其与带心线40两端紧密接触的同时,使脱壳用薄片20、20的两端部21、21相互对接,从而用脱壳用薄片完全覆盖到各带心线40两侧的例子。
图9(k)所示的变形例是将各光纤心线分别并列排列地叠层为两条带心线,将脱壳用薄片20的两端部21、21弯曲,并使其与带心线40、40的两端紧密接触的同时,用脱壳用薄片20、20覆盖各带心线40两侧,但使其局部敞开的例子。
即使在图9(b)~图(k)所示的变形例中,带心线40也可以与脱壳用薄片20一起从光缆护套17中分离出来,可以可靠地从光缆10中取出带心线40。
此外,覆盖带心线40的脱壳用薄片20不限定于图9(a)~图9(k)所示的实施例或变形例。

Claims (4)

1.一种光缆,在支撑线上加上护套形成支撑线部,在多条光纤心线并列连接而成的光纤带心线上,使各光纤心线上下并排并施加护套形成光缆部,通过颈部连接上述支撑线部和上述光缆部,而且在上述光缆部的左右侧面割破护套而形成使光纤带心线外露的凹口,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光纤带心线的左右侧的纵向添加比该光纤带心线的宽度更宽的脱壳用薄片,并用该脱壳用薄片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覆盖光纤带心线的上下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从光纤带心线的上下方向的两端突出的脱壳用薄片的两端部覆盖光纤心线达光纤心线的直径的1/5或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从光纤带心线的上下方向的两端突出的脱壳用薄片的两端部弯曲30°或以上以覆盖上述光纤带心线的上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上述脱壳用薄片用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其厚度为16μm~50μm。
CNA2006101083613A 2005-08-04 2006-08-02 光缆 Pending CN19087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26738A JP2007041382A (ja) 2005-08-04 2005-08-04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2005226738 2005-08-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8716A true CN1908716A (zh) 2007-02-07

Family

ID=37699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083613A Pending CN1908716A (zh) 2005-08-04 2006-08-02 光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31094A1 (zh)
JP (1) JP2007041382A (zh)
CN (1) CN190871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243A (zh) * 2013-10-28 2015-04-29 海思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护套
CN108121041A (zh) * 2017-11-24 2018-06-05 南京华信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掏接用架空光缆
CN111650704A (zh) * 2020-04-29 2020-09-11 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外四芯带蝶形光缆及其工艺流程
WO2022127141A1 (zh) * 2020-12-18 2022-06-23 南京华信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95269B2 (ja) * 2007-02-23 2011-10-1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4795270B2 (ja) * 2007-02-23 2011-10-1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4888409B2 (ja) * 2008-02-06 2012-02-2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4911058B2 (ja) * 2008-02-06 2012-04-0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5479687B2 (ja) * 2008-03-14 2014-04-2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心線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6413593B2 (ja) * 2014-10-10 2018-10-3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N104965276A (zh) * 2015-07-16 2015-10-07 常州市武进翔宇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 进户连接用光缆的改进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9915A (en) * 1995-04-13 1996-09-2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aligning an optical fiber array with an optical integrated circuit assembly
US20030072545A1 (en) * 2001-10-12 2003-04-17 Fujikura Ltd. Drop cabl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WO2004035665A1 (ja) * 2002-10-17 2004-04-29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フィルム及びその粘着剤
JP2004294537A (ja) * 2003-03-25 2004-10-21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2005043877A (ja) * 2003-07-07 2005-02-1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243A (zh) * 2013-10-28 2015-04-29 海思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护套
CN108121041A (zh) * 2017-11-24 2018-06-05 南京华信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掏接用架空光缆
CN111650704A (zh) * 2020-04-29 2020-09-11 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外四芯带蝶形光缆及其工艺流程
WO2022127141A1 (zh) * 2020-12-18 2022-06-23 南京华信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41382A (ja) 2007-02-15
US20070031094A1 (en) 200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08716A (zh) 光缆
JP3578076B2 (ja) 自己支持型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2230C (zh) 结合光纤的水下电缆
CN204045266U (zh) 电力电缆、牵引至光纤安装管或导管中的光纤装置以及混合缆线
US10345545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fiber cable
KR20120086353A (ko) 공기압 포설을 위한 광케이블 구조 및 그것의 제작 방법
CN105427948A (zh) 骨架式光电复合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07357013A (zh) 一种骨架式光缆及制作方法
JP2014211511A (ja) 光ケーブル
CN1942798A (zh) 光纤带单元以及光缆
JP2014228689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ユニット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2016020989A (ja) 光ケーブル用のスロットロッド及び光ケーブル
JP4609250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N201212920Y (zh) 微型单芯及多芯光缆
JP2007233252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US6775445B2 (en) Optical fiber drop cable
WO2018230618A1 (ja) スロット型光ケーブル
CN211014742U (zh) 一种全介质多用途室外光缆
JP2000206382A (ja) マルチコアタイトバッファ光繊維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多心光ケ―ブル
JP2007065595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3662824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2004354448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3287582U (zh) 纤维补强合成树脂制抗张力线状物及使用了其的引入线光缆
JP2005091616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835386U (zh) 一种抗侧压型松包紧套单芯光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