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4763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4763B
CN1904763B CN200610099559.XA CN200610099559A CN1904763B CN 1904763 B CN1904763 B CN 1904763B CN 200610099559 A CN200610099559 A CN 200610099559A CN 1904763 B CN1904763 B CN 19047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hell cover
main body
image processing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995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4763A (zh
Inventor
前田浩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04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4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04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47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32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 G03G15/2035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for maintenance purposes, e.g. for removing a jammed shee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单元,以可以拉出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外壳盖体,安装在所述单元的拉出方向所对应的平面上;导轨,装载所述单元,可以和所述单元一起拉出到装置主体的外部;导轨导向件,以可以滑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导轨;锁机构,限制所述单元及所述导轨的移动;以及解除机构,解除通过所述锁机构限制移动的状态。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外壳盖体具有作为使所述解除机构动作的构件的功能,并且还具有作为在拉出所述单元时的手柄部的功能。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具有可拉出地安装在装置主体上的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将用于对已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实施定影处理的构件单元化,成为定影单元,把该定影单元以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拉出的方式安装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公知的。在这种装置中,设置有锁机构,除必要情况以外不使定影单元移动。但是,在以往的方法中解除锁机构的操作杆是在定影单元的长度方向上又长又大的零件,不利于节省空间。
因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用于固定定影单元的紧凑且操作容易的锁机构。例如特开平8-4413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结构,其具有可动机身,该机身以自由转动的方式铰接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把规定的用于锁住卡合构件设置在装有定影装置的可动机身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此外,特开2003-24161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其构成为:定影装置的盖构件同时作为在使定影装置移动时用来抓住的手柄部以及锁机构的操作部。
但是,在特开平8-44131号公报的方法中,为了把锁机构的操作杆配置在内部,在外壳的一部分上设置缺口等,这有可能降低外壳盖体的强度。因此必须另外设法增加强度,或者把零件本身加大,但这就妨碍装置的小型化、紧凑化。
此外,特开2003-241615号公报的构成为:把定影盖体单独没置在装置的外壳盖体的内侧。为此,用户打开外壳盖体后,必需再抓住定影盖体,把定影装置拉出来,拉出定影装置的必需操作增多。此外,当图像形成装置的送纸通道设置在定影单元和外壳盖体之间时,锁机构的操作杆会妨碍送纸。而且还存在着外壳盖体和定影单元之间用于处理卡纸操作的空间狭小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它具有节省空间且操作性能优良的单元的拉出机构及锁机构。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单元,以可以拉出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外壳盖体,安装在所述单元拉出方向所对应的平面上;导轨,装载所述单元,可以和所述单元一起拉出到装置主体的外部;导轨导向件,以可以滑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导轨;锁机构,限制所述单元及所述导轨的移动;以及解除机构,解除通过所述锁机构限制移动的状态;其中,所述外壳盖体具有作为使所述解除机构动作的构件的功能,并且还具有在拉出所述单元时作为手柄部的功能。
根据该构成,外壳盖体构成装置主体的外壳面的一部分,兼作为单元锁机构的解除装置(使解除机构动作的构件),并具有在进行从装置主体中拉出单元的操作时的手柄部的作用。因此,拉出单元的操作变得容易,并且没必要另外设置用于解除锁机构的操作杆。这样有助于减少零件数量和使装置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结构的正视断面图。
图2是表示定影单元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定影单元插入情况下外壳盖体周围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在定影单元插入情况下外壳盖体周围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在定影单元拉出情况下外壳盖体周围构成的立体图。
图6是在定影单元拉出情况下外壳盖体周围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结构的正视断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表示的是由数字式复合机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00。
此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图像形成部2,在装置主体1内对纸9实施图像的转印处理;供纸机构10,存放成摞的所述纸9,并且把纸9提供给图像形成部2;定影单元15,对已在图像形成部2实施了转印处理的纸9实施定影处理;以及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部5等。
供纸机构10以装卸自由的方式安装在装置主体1上,具有储存纸9的多个供纸盒10a、10b、10c,以及设置在它们上方的辅助堆纸盘(手动纸盘)10d。纸9存放在供纸盒10a、10b、10c中,通过供纸辊11一张一张抽出,经过送纸通道12及对准辊对13,提供给图像形成部2。
图像形成部2根据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数据或者从计算机等电子传送的图像数据,对纸9实施转印处理。图像形成部2包括:感光鼓4,设置成绕沿装置的前后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心可以转动(图中的箭头A方向);以及依次配置在该感光鼓4周围的带电单元3、曝光单元(激光扫描单元等)8、显影单元7、转印辊14、以及清洁装置16。
感光鼓4在其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及对应此静电潜影的调色剂像。圆周面上形成有非晶态硅层的鼓适合用作此感光鼓4。
带电单元3使绕轴心沿箭头A方向转动的感光鼓4的圆周面上形成均匀的电荷。带电单元3通过电晕放电把电荷赋予感光鼓4的圆周面。另外,也可以采用带电辊来替代这种带电单元3。
曝光单元8根据要成像的图像数据,向转动的感光鼓4的圆周面照射强弱不同的激光。通过消除感光鼓4圆周面上被激光照射扫描部分的电荷,在感光鼓4的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
显影单元7通过向感光鼓4的圆周面上提供显影剂(以下称调色剂),使调色剂附着在该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的部分上。由此,在感光鼓4的圆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另外,从调色剂容器6向显影单元7提供调色剂。
转印辊14对于送入到感光鼓4的纸9,把在感光鼓4的圆周面上形成的带正电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9上.为了实现这样的动作,转印辊14把与调色剂像的电荷极性相反的负电荷赋予纸9.因此,纸9被送入到感光鼓4的正下方位置,在转印辊14和感光鼓4按压夹持的状态下带上负电,并且把带正电的感光鼓4圆周面的调色剂像向其表面上剥离,由此对纸9实施调色剂像的转印处理.
清洁装置16去除残留在转印处理后的感光鼓4圆周面上的调色剂、及其他在该圆周面上的附着物,进行清洁。在此清洁装置16上设置有滑动擦拭辊,滑动擦拭感光鼓4的圆周面。通过这个滑动擦拭辊的转动,把附着在感光鼓4圆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和异物擦拭掉。为了下次图像形成处理,利用清洁装置16清洁后的感光鼓4的圆周面再次朝向带电单元3。
定影单元15通过加热来对用图像形成部2实施了调色剂像转印处理后的纸9,实施定影处理。此定影单元15包括加热纸9的定影辊和与此定影辊相对配置的加压辊。转印处理后的纸9被送入到定影辊和加压辊之间形成的夹缝部。纸9经过该夹缝部,得到来自定影辊的热量,被实施定影处理。
纸9经过定影单元15后,要去分成多个方向的运送通道中的某一个,通过分路构件17分配到该运送方向。当只在纸9的单面形成图像时,纸9直接以有图像一面朝上(图面朝上)的状态,通过侧面排出辊对18,从侧面排出口25排出到出纸盘19上。或者,通过分路构件17分配到向上的送纸通道20,经运送辊对21,由体内排出辊对22将有图像一面朝下(图面朝下)排出到体内出纸盘23上。送纸通道20、运送辊对21、以及体内排出辊对22还具有作为切换送纸方向的转回装置的功能。
另一方面,当在纸9的双面形成图像时,纸9经过定影单元15后,通过分路构件17分配到送纸通道20。在纸的后端部分经过分路构件17后,运送辊对21、以及体内排出辊对22逆向转动,切换其运送方向。此后,这次纸9在分路构件17被分配到双面印刷通道24,把纸9的没有形成图像的一面向上,再次运送到图像形成部2。被再次运送的纸9在图像形成部2形成随后的图像,运送到定影单元15,定影调色剂像。然后,由侧面排出辊对18或体内排出辊对22排出到装置外部。
在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定影单元15安装为可以平行于送纸方向(图1的左侧方向)从装置主体1中拉出。其优点是,即使纸9夹在定影单元15周围时,也容易除去纸9。
图2是表示以可以拉出的方式安装的定影单元15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定影单元15的主体部分(包含定影辊及加压辊等的部分)装在两根导轨30a、30b上。导轨30a、30b沿装置主体1一侧的导轨导向件(图中没有表示)在水平方向(箭头A-A′方向)自由滑动。在此定影单元15上设置有作为驱动系统的定影输入齿轮31、以及驱动齿轮32、33、34。该驱动齿轮32、33、34的任务是把图中没有表示的定影驱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给定影输入齿轮31。
在这种定影单元15的安装部附近发生了卡纸的情况下,用户把定影单元15连同导轨30a、30b一起沿箭头A方向从装置主体1中拉出。由此,定影输入齿轮31脱离驱动齿轮32,定影单元15的驱动停止。一旦用户结束了卡纸处理,按箭头A′方向再次把定影单元15插入,则定影输入齿轮31和驱动齿轮32被联接起来。
下面对定影单元15的拉出机构和锁机构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在定影单元15插入到装置主体1内的情况下,从装置内部一侧看的外壳盖体周围构成的立体图.图4是在定影单元15插入情况下,外壳盖体周围的侧视图.另外,在图3和图4中,为了便于表示,省略了定影单元15的主体部分(参照图2).
定影单元15包括如图2所示的主体部分及导轨30a、30b,还加上运送导向构件35。此外,在运送导向构件35的外侧(定影单元15拉出方向所对应的平面),安装有外壳盖体40,它构成装置主体1的外壳面的一部分。
运送导向构件35是把经过了定影单元15的定影辊后的纸9,引导到送纸通道20、双面印刷通道24(参照图1)、或者设置在外壳盖体40上的侧面排出口25的运送导向构件(在图1中是作为分路构件17来说明的)。运送导向构件35像架桥一样固定在两根导轨30a、30b的前端。
在运送导向构件35上设置有侧面排出辊18a,它通过图中没有示出的驱动装置向出纸方向转动。由此侧面排出辊18a和设置在外壳盖体40上的、与侧面排出辊18a压力接触而被动转动的排出滚轮18b,构成侧面排出辊对18。在运送导向构件35的送纸面35a上,设置有用于顺利送纸的导向辊41。
外壳盖体40不仅是构成装置主体1的外壳面的一部分,而且在把定影单元15从装置主体1中拉出、以及向装置主体1中插入的情况下,还兼有作为手柄部的作用。
在外壳盖体40的两侧端的上部设置有一对钩部件38,它们向装置主体1的内部方向突出。此钩部件38与设置在装置主体1一侧的限位销42构成锁机构。即,通过钩部件38与限位销42卡合,限制定影单元15及导轨30a、30b水平方向的移动。
外壳盖体40通过从钩部件38的内侧面突出设置的转动支点39,以可以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运送导向构件35上。由此,外壳盖体40与钩部件38一起沿箭头BB′方向转动。即,外壳盖体40,在整体接近于运送导向构件35(定影单元15)并且实质上未转动的垂直姿势(第一姿势,参照图3、4)、和相对于该垂直姿势以转动支点39为中心转动有规定角度并且外壳盖体40的下部分与运送导向构件35相离的转动姿势(第二姿势,参照图5、6)之间,可进行姿势变更地被支撑。外壳盖体40也具有作为解除杆(解除机构)的功能,通过其转动解除钩部件38和限位销42的卡合。另外,外壳盖体40通过设置在转动支点39上的扭簧43向B′方向压靠。
图5是在定影单元15拉出的情况下,从装置内部一侧看的外壳盖体40周围构成的立体图。图6是与图5相同状态的侧视图。下面利用这些图,详细说明定影单元15的拉出机构。首先,用户一抓住外壳盖体40的下端部,进行拉出定影单元15的操作,则外壳盖体40抗拒扭簧43的压靠力,以转动支点39为中心向箭头B方向转动规定量。
随着外壳盖体40的转动,钩部件38也向箭头B方向转动规定量。由此,如图6所示,解除钩部件38和限位销42的卡合。其结果,定影单元15及导轨30a、30b可以沿水平方向移动。因此,通过抓住外壳盖体40直接向箭头A方向拉动,就把定影单元15与导轨30a、30b一起拉出到装置主体1的外部。
即,外壳盖体40兼作为拉出定影单元15时的手柄部和锁机构的解除杆。由此,能够减少锁机构的构成零件,并且能够节省配置空间。此外,由于不必在外壳盖体40上形成缺口等,不仅对强度方面有利,而且外观漂亮。还有,因为抓住外壳盖体40就直接能够解除锁机构,所以提高了拉出定影单元15时的操作性。
通过把定影单元15与导轨30a、30b一起拉出,用户能够容易地对定影单元15周围的卡纸进行处理或进行更换定影单元15的作业.此外,在双面印刷通道24设置在运送导向构件35和外壳盖体40之间(图6的箭头C)的情况下,用户通过使外壳盖体40向箭头B方向转动,也能够容易地对双面印刷通道24周围的卡纸进行处理.
另一方面,要把定影单元15插到装置主体1的内部时,首先钩部件38前端的倾斜面38a接触限位销42,钩部件38向箭头B方向转动。其后在定影单元15插入到规定的位置时,倾斜面38a跨越过限位销42。因此,钩部件38通过扭簧43向箭头B′方向转动,再次与限位销42卡合。由此,只是把外壳盖体40向箭头A′方向推入,就能够使锁机构动作,也提高了插入定影单元15时的操作性。
另外,如果采用随外壳盖体40的转动,钩部件38也向同一方向转动的结构,则外壳盖体40及钩部件38的各转动支点没必要是相同的。例如,也可以把钩部件38设置在靠近外壳盖体40的转动端。在这种情况下,装置主体1一侧的限位销42的配置也要与钩部件38的位置相对应。
再说,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是把外壳盖体40及钩部件38的转动支点39设置在外壳盖体40的上端部,抓住外壳盖体40的下端部进行拉出定影单元15的操作。替代这种构成,也可以把转动支点39设置在外壳盖体40的下端部,把上端部作为抓住部。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把钩部件38的开口方向向下配置就可以,通过外壳盖体40上端部的转动,解除钩部件38与限位销42的卡合。
此外,关于外壳盖体40的转动角度,只要达到将钩部件38和限位销42的卡合脱开的角度以上就行,也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如果转动角度过大,在抓住外壳盖体40把定影单元15拉出时的操作性变差。因此,优选为可以将钩部件38和限位销42的卡合解除的最小角度。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是对构成为将定影单元15沿送纸方向水平拉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说明。但拉出到装置外部的单元并不限定于定影单元15,例如也可以是包含转印辊14的转印单元等其他单元。此外,也可以是把定影单元15和其他单元同时拉出的构成。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所举例子为把外壳盖体40以可以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运送导向构件35上,通过扭簧43压靠。但是也可以采用螺旋弹簧、板簧等其他的压靠装置替代扭簧43;在插入单元时通过手动使钩部件38和限位销42卡合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不设置压靠装置的构成。外壳盖体40的安装位置只要是位于固定在导轨30a、30b上并与导轨30a、30b一起拉出的构件上就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把外壳盖体40安装在运送导向构件35之外的其他构件上。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数字式复合机,也可以应用于串列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或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该后一装置在把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顺序层叠到中间转印带上形成彩色图像后,一次转印到纸上。此外当然也可以应用于模拟方式的复印机、传真机、以及激光打印机等其他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其构成也可以是把中间转印辊与定影单元15一起,或者把中间转印辊单独沿送纸方向拉出。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单元,以可以拉出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外壳盖体,安装在所述单元拉出方向所对应的平面上;导轨,装载所述单元,可以和所述单元一起拉出到装置主体的外部;导轨导向件,以可以滑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导轨;锁机构,限制所述单元及所述导轨的移动;以及解除机构,解除通过所述锁机构限制移动的状态;其中,所述外壳盖体具有作为使所述解除机构动作的构件的功能,并且还具有作为拉出所述单元时的手柄部的功能.
由此,可以提供一种在拉出单元时不用操作操作杆,容易进行拉出操作的图像形成装置。此外,也不必另外设置用于解除锁机构的操作杆等。因此可以减少锁机构的构成零件,节省配置空间,成为紧凑且外观漂亮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上述构成中,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优选所述外壳盖体支撑在所述单元上,可以在规定的第一姿势和与第一姿势不同的第二姿势之间变更姿势,所述锁机构包括:钩构件,突出设置在所述外壳盖体的内侧面上;以及限位构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上,在所述外壳盖体处于第一姿势时与所述钩构件卡合,在所述外壳盖体处于第二姿势时解除所述卡合。
根据该构成,通过变更外壳盖体的姿势,可以进行钩构件和限位构件之间的卡合以及解除卡合。由此,通过简单的构成,能够实现外壳盖体兼作为手柄部和锁机构的操作杆的图像形成装置。
这时,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优选所述外壳盖体以可以转动的方式支撑在所述单元上,所述第一姿势是所述外壳盖体相对于所述单元基本上未转动的状态,所述第二姿势是所述外壳盖体相对于所述单元转动规定角度之后的状态。
根据该构成,通过转动外壳盖体,可以简单地变更所述姿势,可提高操作性。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优选还包括压靠构件,向所述钩构件与所述限位构件卡合的方向压靠所述外壳盖体。由此,在单元插入时就能够自动便锁机构动作,也提高了插入时的操作性。
此外,如果把可以拉出的单元作为定影单元,则成为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处理定影单元周围的卡纸时或更换定影单元时,拉出或插入定影单元的操作更加容易。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
单元,以可以拉出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
外壳盖体,安装在所述单元拉出方向所对应的平面上;
导轨,装载所述单元,可以和所述单元一起拉出到装置主体的外部;
导轨导向件,以可以滑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导轨;
锁机构,限制所述单元及所述导轨的移动;以及
解除机构,解除通过所述锁机构限制移动的状态;其中,
所述外壳盖体具有作为使所述解除机构动作的构件的功能,并且还具有作为拉出所述单元时的手柄部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盖体支撑在所述单元上,可以在规定的第一姿势和与第一姿势不同的第二姿势之间变更姿势,
所述锁机构包括:
钩构件,突出设置在所述外壳盖体的内侧面上;以及
限位构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上,在所述外壳盖体处于第一姿势时与所述钩构件卡合,在所述外壳盖体处于第二姿势时解除所述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盖体以可以转动的方式支撑在所述单元上,
所述第一姿势是所述外壳盖体相对于所述单元基本上未转动的状态,所述第二姿势是所述外壳盖体相对于所述单元转动规定角度之后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靠构件,向所述钩构件与所述限位构件卡合的方向压靠所述外壳盖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为定影单元。
CN200610099559.XA 2005-07-29 2006-07-28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047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20016 2005-07-29
JP2005-220016 2005-07-29
JP2005220016A JP4749078B2 (ja) 2005-07-29 2005-07-29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4763A CN1904763A (zh) 2007-01-31
CN1904763B true CN1904763B (zh) 2010-05-12

Family

ID=37674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9955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04763B (zh) 2005-07-29 2006-07-2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86912B2 (zh)
JP (1) JP4749078B2 (zh)
CN (1) CN19047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59987B2 (en) * 2007-09-10 2011-11-1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cover position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59249B2 (ja) * 2013-01-31 2015-01-28 株式会社東芝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7263858B2 (ja) * 2019-03-14 2023-04-2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68469B2 (ja) * 2019-04-26 2023-05-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4131A (ja) 1994-07-28 1996-02-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099935B2 (ja) * 1995-02-14 2000-10-1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給紙装置
JP3730329B2 (ja) * 1996-09-05 2006-01-05 株式会社東芝 給紙カセット装置及び給紙装置
JP2001356539A (ja) * 2000-06-12 2001-12-26 Ricoh Co Ltd 開閉装置及びその開閉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41615A (ja) 2002-02-19 2003-08-29 Canon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30373B2 (ja) * 2003-03-27 2008-08-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8-44131A 1996.02.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025764A1 (en) 2007-02-01
JP4749078B2 (ja) 2011-08-17
US7486912B2 (en) 2009-02-03
CN1904763A (zh) 2007-01-31
JP2007034104A (ja) 200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2794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0560458C (zh) 成像装置
US767619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416417C (zh) 成像装置
CN10114043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047540B2 (en) Recording medium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159862B2 (en) Sheet delivery mechanism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90476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43323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KR100884300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091394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266357A1 (en) Recording medium ejec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189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32039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us
US8038359B2 (en) Printing medium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7848676B2 (en) Internal output 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483268C (zh) 成像装置
JP3543511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S62839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04695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47265B2 (ja) 記録媒体排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27246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installing image form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image forming structure
JPH04323125A (ja) 給紙装置
CN10220772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3470322B2 (ja) 用紙両面に記録可能な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