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7718A - 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及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 - Google Patents

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及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7718A
CN1867718A CNA200480029640XA CN200480029640A CN1867718A CN 1867718 A CN1867718 A CN 1867718A CN A200480029640X A CNA200480029640X A CN A200480029640XA CN 200480029640 A CN200480029640 A CN 200480029640A CN 1867718 A CN1867718 A CN 1867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ing
moving body
unloading type
retainer
kn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296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67718B (zh
Inventor
森田敏明
宫井卓哉
小高宪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867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7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67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77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15/54Thread guides
    • D04B15/56Thread guide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88Take-up or draw-off devices for knitting products
    • D04B15/90Take-up or draw-off devices for knitting produc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2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 D04B7/26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with colour patter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3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7/32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tubular goods
    • D04B7/3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tubular goods glo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可用简单的构造使喂纱口等编织部件易于更换,并使安装的编织部不引起体积增大地牢固保持;其中,为了切换多个喂纱器6、7而切换编织所使用的针织纱,设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10;编织部件切换装置10包括设置在三角座滑架3一侧的多个保持架11、12、以及设置在针床2的端部、例如左侧端上的停留装置13,停留装置13分别与保持架11、12对应地设有多个停留台14、15及切换机构16、17,并且具有根据编织数据进行三角座滑架3的行进、织针4的选针等的控制装置18。

Description

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及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将进行有助于用横机进行针织物的编织动作的喂纱口等编织部件在可装卸的状态下使用的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及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编织针织物时,对于进行编织动作的织针,为了在适当的时刻提供针织纱,而使用作为编织部件的喂纱口。为了编织针织产品,需要切换颜色、功能不同的多个针织纱。一般为如下构成: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前后针床夹着齿口相对的V针床横机中,在齿口的上方架设多个导纱轨,沿着导纱轨使具有喂纱口的喂纱器行进,并通过喂纱器的切换来切换针织纱。喂纱器被选择,以通过连接前后针床上分别设置的三角座滑架的桥形杆上设置的连动切换装置而与三角座滑架连动使用(例如参照特公昭63-23301号公报及特公平6-65781号公报)。
还公知以下方法:不使用在导纱轨上行进的喂纱器等,使作为喂纱口的导纱管直接装卸在三角座滑架上,进行针织纱的切换。作为其中一个例子有如下所示的平针针织机用色更换装置:将承载多个称为导纱小螺母的导纱管的纡库设置在针床的一端,当三角座滑架位于纡库的位置时,将三角座滑架上安装的导纱小螺母拉引到空的承载部件,将承载导纱小螺母的承载部件中的一个从静止状态机械地切换到拉引状态,使导纱小螺母拉至三角座滑架(例如参照特开昭47-20452号公报)。并且,本申请人也提出了具有利用磁力交接导纱管的导纱管更换装置的横机(例如参照特开平9-268455号公报)
用横机编织针织物的对象产品包括手套、袜子等编织宽度较小的物品。为了高效地生产这种编织宽度小的产品,要求以小幅度、高速、且往返频率较高的三角座滑架行进。特别是当编织手套时,需要小幅度反复进行对五根手指各自的筒状编织、及对手掌整体的筒状编织。在特公昭63-23301号公报、特公平6-65781号公报中公开的具有导纱轨的喂纱口的连动方法下,由于在三角座滑架一侧设置连动销等连动切换装置,其体积膨胀、重量增大,在激烈进行小幅高速的往返行进的横机中很难有耐久性。并且,当三角座滑架的往返行进频率变高时,导纱轨上产生振动、挠曲,有可能导致喂纱不稳定。进一步,由于导纱轨占据了狭小的齿口的上方空间,因此对导纱轨上安装的喂纱器的穿纱作业、保养作业变得困难。
在特开昭47-20452号公报公开的色更换装置中,因导纱小螺母由可挠性部件把持,是不稳定的,当从静止状态切换到拉引状态时,易于产生振动。并且,由于需要把持导纱小螺母所用的间隔,可以预想在使纱通过导纱小螺母的作业中较为耗时。在特开平9-268455号公报所述的导纱管更换装置中,由于需要在导纱管的前后面设置的石的长度,因此纱通过导纱管时较为耗时。导纱管由磁力保持,因而可能因振动、冲击而产生位置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简单的构造容易地更换喂纱口等编织部件,不引起体积增大地牢固保持所安装的编织部的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及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
本发明是一种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具有基端部和前端部,基端部可相对沿横机的针床行进移动的行进装置装卸,在安装到行进装置时,可在前端部进行有助于针织物的编织的动作,其特征在于,
包括:固定装置,设置在该基端部上,在安装到该行进装置时,可切换固定到该行进装置的固定状态、或不固定到该行进装置的非固定状态;和
施力装置,设置在该基端部上,在安装到该行进装置时,通过弹簧施力使该固定装置保持固定到该行进装置的固定状态,
该固定装置通过预定的外力的施加,可对抗该施力装置的施力地从该固定状态向该非固定状态进行切换。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固定装置包括一对杆件,其在中间呈X字状交叉,以交叉部为中心可分别摆动变位,在一端侧进行向上述行进装置的固定,在另一端侧接受上述预定的外力的施加,
上述施力装置对该一对杆件进行弹簧施力,以使该一端侧彼此接近。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施力装置具有线状或板状的弹簧,该弹簧相对于上述固定装置的一对杆件的交叉部配置在各杆件的靠近上述一端侧的位置上,并且中间以该交叉部为支点使两端弹回而弯曲,
各杆件在比该交叉部靠近上述另一端侧的部分上具有加压部,该加压部与该线状的弹簧抵接,通过来自该弹簧的推压力接受上述弹簧施力。
进一步,本发明是一种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进装置,具有可安装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保持架;
停留装置,设置在该行进装置行进移动的路径上,使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停留;
切换装置,设置在停留装置上,可施加使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固定装置切换为上述固定状态或上述非固定状态的外力;和
编织部件切换装置,将上述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作为编织部件安装到保持架时,当行进装置通过停留装置之际,通过该切换装置向该固定装置施加外力,将上述基端部相对于该保持架切换为为非固定状态,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通过该停留装置过渡到停留的状态,当该停留装置使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停留时,在该行进装置通过停留装置之际,通过是否由该切换装置对该固定装置施加外力,来切换是保持使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通过该停留装置停留的状态,还是过渡到将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安装到该行进装置的保持架上的固定状态。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保持架具有多个可安装上述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位置,
上述编织部件切换装置从该多个位置中进行选择,并将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安装到该保持架上。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装置包括:停留控制杆,从上述停留装置向上述行进装置行进移动的路径上的一侧沿该路径突出,可以以该路径的另一侧上设置的支点为中心进行摆动变位,当安装着上述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行进装置从该一侧接近时,可滑动连接到上述固定装置的上述另一侧;
施力部件,对该停留控制杆向以下所述的方向施力:对该固定装置不施加用于切换到上述非固定状态的外力的方向;
承压部件,设置在该路径的另一侧上比该支点更远的位置上,在该行进装置上设置的上述保持架通过时接受推压力,并对抗该弹簧的施力,使该停留控制杆向以下所述方向进行摆动位移:该一侧对该固定装置施加切换到该非固定状态的外力的方向;和
杆锁定装置,可锁定以下所述状态:通过对该承压部件的推压力使该停留控制杆进行摆动位移的状态,
该停留装置具有止动部分,其设置在该路径的该另一侧上,允许该行进装置的行进,阻止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切换装置包括:停留控制杆,从上述停留装置向上述行进装置行进移动的路径的一侧沿该路径突出,可以以该路径的另一侧上设置的支点为中心进行摆动位移,当安装着上述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行进装置从该一侧接近时,可滑动连接到上述固定装置的上述另一侧;和
致动器,将该停留控制杆切换为以下状态:对该固定装置不施加切换为上述非固定状态的外力的状态、及施加外力的状态,
该停留装置具有止动部分,其设置在该路径的该另一侧上,允许该行进装置的行进,阻止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停留装置具有:停留止动装置,在上述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停留中,当上述行进装置使上述保持架从上述另一侧进入时,阻止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移动,使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不与该保持架一起移动,在该保持架通过时解除阻止;和
传感器,在上述止动部分的位置检测有无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上述保持架、及上述停留装置分别设有多个,
上述编织部件切换装置选择一个或多个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并安装到对应于所选择的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而设置的保持架上。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作为将针织纱提供给织针的喂纱口,具有上述编织部件的功能。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行进装置是沿针床往返行进,使并列设置在针床上的织针进行编织动作的三角座滑架。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行进装置在面对着针床的针织物编织侧设置的路径上行进移动。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停留装置、上述切换装置及上述编织部件切换装置可移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特色以及优点由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可以更加明确。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横机1的简化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横机1的右侧视图。
图3是图1的横机1的左侧视图。
图4是图1的喂纱器6、7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喂纱器6、7的右侧视图。
图6是图4的喂纱器6、7的俯视图。
图7是图4-图6所示的杆件23的主视图、右侧视图及俯视图。
图8是图4-图6所示的杆件24的主视图、右侧视图及俯视图。
图9是图4-图6所示的摆动片31的主视图、右侧视图及俯视图。
图10是图1的保持架11、12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的保持架11、12的右侧视图。
图12是图10的保持架11、12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在图1的停留台14、15上对喂纱器6、7的固定机构21不作用切换到非固定状态的外力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在图1的停留台14、15上对喂纱器6、7的固定机构21作用切换到非固定状态的外力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喂纱器6、7固定到保持架11、12的连动状态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喂纱器6、7通过止动爪56固定到停留台14、15上的停留状态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安装着一个喂纱器6的保持架11接近一个停留台14,将喂纱器6从保持架11交接到停留台14的过程的主视图。
图18是表示安装着一个喂纱器6的保持架11接近一个停留台14,将喂纱器6从保持架11交接到停留台14的过程的主视图。
图19是表示安装着一个喂纱器6的保持架11接近一个停留台14,将喂纱器6从保持架11交接到停留台14的过程的主视图。
图20是表示安装着一个喂纱器6的保持架11接近一个停留台14,将喂纱器6从保持架11交接到停留台14的过程的主视图。
图21是表示用于安装着一个喂纱器6的保持架11接近一个停留台14,将喂纱器6从保持架11交接到停留台14的过程的主视图。
图22是表示在图21中使螺线管57动作,并锁定停留控制杆51的状态下,使三角座滑架3反转,并使保持架11通过停留台14的过程的主视图。
图23是表示在图21中使螺线管57动作,并锁定停留控制杆51的状态下,使三角座滑架3反转,并使保持架11通过停留台14的过程的主视图。
图24是表示在图21中使螺线管57动作,并锁定停留控制杆51的状态下,使三角座滑架3反转,并使保持架11通过停留台14的过程的主视图。
图25是表示作为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其他例子的、压布装置70的概要构成的主视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保持架101的概要构成的主视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保持架101的概要构成的主视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保持架101的概要构成的主视图。
图29是表示在图26-图28的实施方式中在停留台14、15上使喂纱器6、7停留的控制状态的主视图。
图30是表示在图26-图28的实施方式中在停留台14、15上使喂纱器6、7停留的控制状态的主视图。
图31是表示在图26-图28的实施方式中使喂纱器6、7固定到支承部件105的中央凹处105b的控制状态的主视图。
图32是表示在图26-图28的实施方式中使喂纱器6、7固定到支承部件105的中央凹处105b的控制状态的主视图。、
图33是表示在图26-图28的实施方式中使喂纱器6、7固定到支承部件105的右侧凹处105c的控制状态的主视图。
图34是表示在图26-图28的实施方式中使喂纱器6、7固定到支承部件105的右侧凹处105c的控制状态的主视图。
图3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停留台114的概要构成的主视图。
图3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停留台114的概要构成的主视图。
图37是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可使用的喂纱位置切换装置19的概要构成的简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图2及图3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横机1的概要构成。图1表示主视图、图2表示图1的右侧视图(编织部件连动时的右侧视图)、图3表示图1的左侧视图(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左侧视图)。在横机1中,沿着针床2一边使三角座滑架3往返行进,一边编织针织物。在针床2中,并列设置多个织针4,受到三角座滑架3上搭载的编织三角的作用,选择性地相对于齿口5进行进退运动。横机1是前后一对针床2夹着齿口5而相对的V针床横机,可选择多个喂纱器6、7与三角座滑架3连动,并向织针提供针织纱,反复形成线圈,编织针织物。可从喂纱装置8、9分别向各喂纱器6、7提供针织纱。
在横机1中,设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10,其切换多个喂纱器6、7,以切换用于编织的针织纱。编织部件切换装置10包括:在三角座滑架3侧设置的多个保持架11、12;在针床2的端部、例如左侧端设置的停留装置13。停留装置13分别与保持架11、12对应,分别包括多个停留台14、15及切换机构16、17,并且具有根据编织数据进行三角座滑架3的行进、织针4的选针等的控制装置18。并且,还设有喂纱位置切换装置19,用于通过三角座滑架3的右行和左行切换喂纱器6、7的喂纱位置。
图4、图5及图6表示图1-图3所示的喂纱器6、7的构成。图4表示主视图,图5表示右侧视图,图6表示俯视图。喂纱器6、7在竿状的底座20的基端侧具有固定机构21,在前端侧具有喂纱口22。在固定机构21中设有一对杆件23、24及摆动轴25。在底座20的基端部的端部固定有引导部件26。引导部件26的上下分别设有槽26a、26b,上部还设有用于在停留台14、15上进行锁定的凹处26c,进一步在背面上部还设有用于通过针织纱的插通孔26d。
固定机构21的一对杆件23、24在中间呈X字状交叉,可以以插通交叉部的摆动轴25为中心分别摆动位移。各杆件23、24的一端侧23a、24a上具有突起,其可进行向保持架11、12的固定。在各杆件23、24的另一端侧23b、24b上可作用外力。在外力未作用于另一端侧23b、24b的状态下,杆件23、24为同相位、即左右对称的状态。另一端侧23b、24b上受到外力的部分上分别形成槽23c、24c。通过对一对杆件23、24的另一端侧23b、24b间施加外力,可使一端侧23a、24a之间开合,并切换相对于保持架11、12的固定状态和非固定状态。
还与固定机构21相邻配置了细簧30。细簧30由钢琴线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通过底座20的宽方向的两侧上设置的一对摆动片31、32的突起31a、32a、及底座20的弯曲部20a、20b引导两端,中间以杆件23、24的交叉部为支点使两端弹回而弯曲。不仅可使用细簧30这样的线状的弹簧,也可使用板状的弹簧。在摆动片31、32的中间分别设置摆动支点33、34。在固定机构21的杆件23、24中,还分别设有使来自细簧30的推压力由摆动支点33、34和另一端侧23b、24b之间承受的加压部23d、24d。当外力作用于杆件23、24的另一端侧23b、24b时,杆件23、24摆动,杆件23、24的加压部23d、24d推压摆动片31、32,摆动片31、32以摆动支点33、34为轴进行摆动,使细簧30弯曲。作为固定装置的固定机构21的杆件23、24的另一端侧23b、24b间,通过作为施力装置的细簧30而弹簧施力,以使杆件23、24的一端侧23a、24a彼此接近,因此只要预先使杆件23、24的一端侧23a、24a间关闭的方向上固定于保持架11、12,则可通过弹簧施力保持固定状态。
图7及图8分别表示图4-图6所示的杆件23、24的形状。图9表示图4-图6所示的摆动片31的形状。另一个摆动片32具有和摆动片31左右对称的形状。图7(a)、图8(a)及图9(a)分别是主视图,图7(b)、图8(b)及图9(b)分别是右侧视图,图7(C)、图8(c)及图9(c)分别是俯视图。
在杆件23、24的中间分别形成用于插入图4所示的摆动轴25的插通孔23e、24e。杆件23、24进行组合,在摆动轴25插通到插通孔23e、24e的状态下呈X字状地交叉,插通孔23e、24e的部分变为交叉部。成为杆件23、24上侧的一端侧23a、24a从下方嵌合到与保持架11、12对应设置的凹处。成为杆件23、24下侧的另一端侧23b、24b在停留台14、15上从下方承受外力。通过杆件23、24与插通孔23e、24e相关,在和另一端侧23b、24b相同的一侧,分别形成向上方突出的加压部23e、24d。
摆动片31可以中间的摆动支点33为中心摆动位移。突起31a相对于摆动支点33在一端侧向上方突出。突起31a的形状,嵌合到下述保持架11、12的支承部件45的底面上形成的槽45d中。突出31a的下端部31b从上方推压细簧30的前端附近。关于摆动支点33,摆动片31的另一端侧的下端部31c和杆件23的加压部23d抵接。在另一个摆动片32中,也通过突起部32a的下端部推压细簧30,通过另一端侧的下端部与杆件24的加压部24d抵接。
细簧30为了返回到不弯曲的直线状态,顶起摆动片31、32的突起31a、32a的下端部。该顶起力作为向杆件23、24的加压部23d、24d的下推力作用,对杆件23、24的一端侧23a、24a之间在关闭方向上施力。
图10、图11及图12表示图1-图3所示的保持架11、12的构成。图10表示主视图,图11表示右侧视图,图12表示俯视图。保持架11、12包括安装部件40和支承部件45。安装部件40具有:用于安装到三角座滑架3上的安装部40a;用于解除对喂纱器6、7的引导部件26的凹处26c的锁定的三角槽40b。支承部件45具有:与引导部件26的下侧的槽26b嵌合的突条45a;固定有喂纱器6、7的杆件23、24的一端侧23a、24a的凹处45b;用于使停留台14、15上设置的切换机构16、17动作的推压部45c。支承部件45的底面上也形成嵌合摆动片31、32的突起31a、32a的槽45d。
图13及图14将图1及图3所示的停留台14、15的构成作为主视图的机构来表示。图13表示对喂纱器6、7的固定机构21不作用向非固定状态转变的外力的状态,图14表示对固定机构21作用向非固定状态转变的外力而锁定的状态。在各停留台14、15中,从在图1及图3的针床2直立设置的框架50的下部开始,使停留控制杆51沿三角座滑架3到达的路径突出。停留控制杆51可从下方滑动连接到三角座滑架3上安装的保持架11、12上固定的喂纱器6、7的固定机构21的杆件23、24的另一端侧23b、24b上。在停留控制杆51的一侧设有倾斜部51a,倾斜部51a的上端嵌合到杆件23、24的另一端侧23b、24b的槽23c、24c。
停留控制杆51可以以中间设置的摆动轴52为中心摆动位移,在倾斜部51a和摆动轴52之间设有凹处51b。在停留控制杆51中,夹着摆动轴52,在和一侧的倾斜部51a不同的另一侧设有锁定部51c,在锁定部51c和摆动部52之间安装有承压部件53。承压部件53通过作为施力部件的弹簧54被施力,以向上方突出。弹簧54的施力也从承压部件53作用于停留控制杆51,为不通过倾斜部51a向杆件23、24的另一端侧23b、24b施加外力的方向。并且在实施例中,作为施力部件使用作为细簧的弹簧54,但也可使用弹性体。
停留杆55从框架50的上部开始,与停留控制杆51大致平行地沿三角座滑架3的行进路径延伸地突出。在停留杆55的中间,设有作为停留止动装置的止动爪56,可通过一侧的爪部56a固定到喂纱器6、7的引导部件26的凹处26c上。止动爪56进行如下所述的摆动位移:其另一侧的辊56b被保持架11、12的安装部件40上设置的三角槽40引导,以中间的摆动轴56c为支点的摆动位移,在保持架11、12通过停留台14、15的过程中,解除止动爪56的一端侧的爪部56a对喂纱器6、7的固定。即,止动爪56在保持架11、12进入时固定喂纱器6、7的引导部件26的凹处26c,防止因保持架11、12进入时的力导致喂纱器6、7一同被带出。即使解除固定后,也可保持停留控制杆51引起的喂纱器6、7的停留状态。
锁定片58抵接在停留控制杆51的锁定部51c上,上述锁定片58通过双稳定式螺线管57的动作片57a来切换倾斜,承压部件53被推压,停留控制杆51推压固定机构21的杆件23、24的另一端侧23b、24b,可锁定于使固定机构21过渡到非固定状态的状态。螺线管57的励磁可通过图1的控制装置18来进行。对于停留控制杆51的锁定状态,若使螺线管57向反方向励磁,则可使锁定片58向反方向摆动位移,从而可解除锁定。
在停留台14、15中,通过三角槽40b解除止动爪56对喂纱器6、7的固定,而当保持架11、12的推压部45c移动到推压承压部件53的位置时,可通过止动部分59阻止喂纱器6、7的移动。当喂纱器6、7移动到止动部分59的位置时,可通过非接触式等的传感器60检测喂纱器6、7。传感器60的检测输出输入到图1的控制装置18。在横机1中,始终进行三角座滑架3相对针床2的位置检测,通过对喂纱器6、7的位置的直接检测,可较切实地获知喂纱器6、7的位置。
以上说明的停留控制杆51、弹簧54、承压部件53、及包括螺线管57、锁定片58的杆锁定装置,构成作为切换装置的切换机构16、17。切换机构16、17的停留控制杆51从作为停留装置的停留台14、15开始向三角座滑架3行进移动的路径的一侧沿该路径突出,可滑动连接到行进装置上安装的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即喂纱器6、7的固定机构21的另一端侧23b、24b上。由于弹簧54对停留控制杆51,沿相对固定机构21不施加切换到非固定状态的外力的方向施力,因此当三角座滑架3的保持架11、12离开停留台14、15时,可安装喂纱器6、7而连动。而当三角座滑架3从路径的一侧向另一侧行进移动时,可通过停留台14、15上设置的止动部分59阻止喂纱器6、7的连动,停留在停留台14、15上。
如果三角座滑架3向路径的另一侧移动,对抗弹簧54的施力而推压承压部件53,则可使停留控制杆51向以下所述方向摆动位移:其一侧相对固定机构21施加切换到非固定状态的外力的方向。如果使包括螺线管57、锁定片58的杆锁定装置动作,则可使通过对承压部件53的推压力而使停留控制杆51摆动位移的状态切换为以下状态:三角座滑架3反转行进,通过停留台14、15时也继续,三角座滑架3的保持架11、12中不安装喂纱器6、7,保持停留台14、15上的停留。
图15及图16分别表示喂纱器6、7固定在保持架11、12的连动状态、及通过止动爪56固定在停留台14、15的停留状态的主视图。在连动状态下,通过细簧30对杆件23、24的加压部23d、24d的推压力,保持固定机构21的一对杆件23、24的一端侧23a、24a固定到保持架11、12的支承部件45的凹处45b的状态。停留状态通过止动爪56的对喂纱器6、7的引导部件26的凹处26c的固定而被保持。
图17、图18、图19、图20及图21表示安装有一个喂纱器6的保持架11接近一个停留台14,将喂纱器6从保持架11交接到停留台14的过程。
在图17中,停留控制杆51的由螺线管57引起的锁定状态已经解除。当喂纱器6的固定机构21进入到停留控制杆51和停留杆55之间时,停留控制杆51的倾斜部51a进入到杆件24的另一端侧24b的槽24c。并且,停留杆55的下侧进入到引导部件26的上侧的槽26a。
在图18中,止动爪56的辊56b进入到保持架11的安装部件40的三角槽40b,爪部56a提升,止动爪56变为打开的状态。如图19所示,当喂纱器6进一步进入到停留台11时,止动爪56的爪部56a下降,止动爪56变为关闭的状态,爪部56a与引导部件26的凹处26c嵌合而固定。
如图20所示,当喂纱器6进一步进入到停留台11时,例如引导部件26的左端靠近框架50的止动部分59,并通过传感器60检测出来。一对杆件23、24的另一端侧23b、24b通过停留控制杆51被顶起,一端侧23a、24a对保持架11的支承部件45的凹处45b的固定被解除,固定机构21被切换为非固定状态,喂纱器6向保持架11的安装被解除。
如图21所示,当继续使三角座滑架3行进而继续移动保持架11,喂纱器6在止动部分59的抵接位置上停留。如果将保持架11移动到支承部件45的推压部45c踏下承压部件53而进行推压的位置,则停留控制杆51的锁定部51c处于远离螺线管57所致的锁定片58的摆动位移的前端位置的位置,可对螺线管57进行励磁并过渡到锁定状态。
在此不进行螺线管57的锁定而反转三角座滑架3时,以图20、图19、图18及图17这样相反的顺序,喂纱器6再次安装到保持架11并连动。如图20所示,停留控制杆51可下降,因保持架11的移动引起的阻力,力作用于从停留台14推出喂纱器6的方向。但是,到止动爪56的固定被三角槽40b解除为止,爪部56a固定在喂纱器6的引导部件26的凹处26c而保持锁定状态,因此喂纱器6未被推出。
如图19所示,当保持架11进一步进入时,止动爪56的固定开始被解除,固定机构21变为固定状态,过渡到喂纱器6安装到保持架11的状态。如图18所示,喂纱器6在止动爪56的固定被解除的状态下,固定到保持架11上,和三角座滑架3连动。
如图16所示,当空的保持架11进入到停留有喂纱器6的停留台14时,已将停留控制杆51设为螺线管57所致的锁定状态。使保持架11进入到图21所示的踏下承压部件53的位置。当保持架11踏下承压部件53时,解除螺线管57的固定,使三角座滑架3反转,则可将喂纱器6安装到保持架11上而连动。
图22、图23及图24表示使螺线管57动作、并锁定停留控制杆51的状态下,使三角座滑架3反转,并使保持架11通过停留台14的过程。如图22所示,由于停留控制杆51的倾斜部51a一侧锁定在上升的位置上,因此为使喂纱器6的固定机构21为变为非固定状态,另一端侧23b、24b继续受到外力。由于保持架11的阻力,力施加在推出喂纱器6的方向上,但由于止动爪56的固定,进行止动而使喂纱器6不被推出。从图23到图24,在保持架11通过停留台14时,止动爪56的固定解除,但由于固定机构21为非固定状态,因此喂纱器6停留在停留台14一侧,空的保持架11开始通过。之后,喂纱器6不与保持架11连动,保持架11通过。
即,在再度使曾经连动的喂纱器6连动时、使曾经连动的喂纱器6留在停留台14时、及使停留中的喂纱器6连动时的任意一种情况下,保持架11都进入到踏下承压部件53的位置。
并且在图1中,仅在针床2的左端设置停留装置10,但也可设置在右端。在左侧的停留装置中,只要使停留台的构成对称即可。对于三角座滑架3上安装的保持架11,只要在针床2的两侧设置停留台14,则可从二个喂纱器6中选择一个来使用。如图2及图3所示,如果将多个保持架11、12、停留台14、15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则可从多个喂纱器6、7中选择一个来使用。如果将停留台14、15的位置沿针床2错开,则可使喂纱器6、7的前端(喂纱口22)之间不干扰。进一步,停留装置10的位置,不仅可以移动到端部,而是可控制移动到任意的位置上,可提高编织效率。这是因为可缩短和针织物的端部的距离,并可缩短用于更换喂纱器6、7而进行移动所需的时间。
如果是对齿口5的喂纱位置不同的喂纱器6、7,则可同时使用多个喂纱器6、7。并且,可以和喂纱器6同时使用压布装置等编织部件。
图25表示压布装置的示例。压布装置70和喂纱器6、7一样,与保持架11、12连动移动。对保持架11、12的装卸通过固定机构21来进行。
压布装置70的作用在于在针织物编织中防止线圈跳起。在压布装置70的下侧设有坯布压板71。坯布压板71作用于上升至齿口的织针的背面,通过顶端的作用面71a推压线圈,防止线圈跳起。
即,喂纱器6、7等作为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具有基端部和前端部,基端部可相对沿横机1的针床2行进移动的三角座滑架3等的行进装置装卸。在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前端部上例如设有喂纱口22,如果将基端部安装到三角座滑架3上所安装的保持架11、12,则可通过前端部进行针织纱的供给等有利于针织物的编织的动作。在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基端部上,设有作为固定装置的固定机构21和作为施力装置的细簧30。固定机构21安装到保持架11、12时可切换通过保持架11、12固定到三角座滑架3上的固定状态,或不固定到三角座滑架3的非固定状态。作为施力装置的细簧30安装到保持架11、12时,进行弹簧施力,保持固定机构21固定于保持架11、12的固定状态。
在固定机构21中,和三角座滑架3相对固定状态下的保持架11、12的移动平行的横方向上、及和该移动垂直的前后方向上的固定力相比,可通过例如五分之一左右的较小的力进行向与移动垂直的上下方向的位移。对固定机构21在上下方向上施加预定的外力,则可抵抗细簧30的施力而从固定状态切换到非固定状态,因此在非固定状态下可易于进行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相对保持架11、12的装卸,在安装后可切实保持固定状态。如果将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作为喂纱口22等的编织部件使用,则可用简单的构造轻松更换,可不引起体积增大地使安装的编织部件牢固地保持。如果使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从固定装置脱离,则可易于进行到喂纱口22的穿纱等作业及保养作业等。
作为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如果使用具有作为编织部件的功能,用于向织针提供针织纱的喂纱口22的喂纱器6、7,则可切换多种颜色、性质不同的针织纱以进行针织物的编织。作为行进装置,如果使用沿针床2往返行进、使针床2上排列设置的织针4进行编织动作的三角座滑架3,则可将编织部件直接安装到三角座滑架3,而无需架设导纱轨等,可实现横机1的小型化。由于不设置导纱轨等导轨,因此在三角座滑架3一侧无需设置连动销等连动切换装置,可避免体积膨胀、重量增加,即使是激烈进行小幅高速的往返行进手套编织等的横机1也可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并且也可消除以下危险:当三角座滑架3的往返行进频率变高时,导纱轨上产生振动、挠曲,有可能导致喂纱不稳定。进一步,由于导纱轨未占据狭小的齿口5的上方空间,因此保养作业等也可容易地进行。
并且,行进装置也可沿着齿口5的上方架设的导纱轨等路径进行行进移动。对于这样的行进装置,将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作为喂纱器等编织部件,也易于更换。
图26、图27及图28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下的保持架101的概要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和图1-图25所说明的部分对应的部分赋予同样的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保持架101的支承部件105中,在三处具有凹处105a、105b、105c,可选择性地固定喂纱器6、7。如图26所示,当喂纱器6、7固定到中央凹处105b时,可用于通常的编织。如图1所示,例如在三角座滑架3上设置喂纱位置切换装置19,则可根据三角座滑架3的行进方向切换喂纱位置。支承部件105上设置的左右凹处105a、105c使喂纱器6、7的喂纱位置错开,例如在进行垫纱编织等时可使用。如图28所示,如果使喂纱器6、7固定到左侧的凹处105a,则三角座滑架3向左行进时,可先行喂纱。如图27所示,如果使喂纱器6、7固定到右侧的凹处105c,则三角座滑架3向右行进时,可先行喂纱。
图29及图30表示通过图13及图14所示的停留台14、15使喂纱器6、7停留的控制状态。在支承部件105的底部,在未形成凹处105a、105b、105c的部分推压承压部件53的时刻,如果将螺线管57切换为锁定侧,则可使喂纱器6、7停留在停留台14、15上。
图31及图32表示将喂纱器6、7固定到支承部件105的中央凹处105b的控制状态。如图31所示,在凹处105a和凹处105b的中间推压承压部件53的时刻,如果使螺线管57向锁定解除侧进行动作,则如图32所示,在保持架101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使喂纱器6、7固定到支承部件105的中央的凹处105b,可与保持架101连动。
图33及图34表示将喂纱器6、7固定到支承部件105的右侧的凹处105c的控制状态。如图33所示,在凹处105b和凹处105c的中间推压承压部件53的时刻,如果使螺线管57向锁定解除侧进行动作,则如图34所示,在保持架101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使喂纱器6、7固定到支承部件105的右侧的凹处105c,可与保持架101连动。这用于向右行进的垫纱编织。同样,向左行进的垫纱编织中,只要使喂纱器6、7固定到左侧的凹处105a即可。
图35及图36表示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停留台114的概要构成。图35及图36分别与图13及图14的状态对应。即,图35表示对喂纱器6、7的固定机构21不作用向非固定状态转变的外力的状态,图36表示对固定机构21作用向非固定状态转变的外力而锁定的状态。在停留台114中,通过作为致动器的马达120,使停留控制杆121摆动位移。作为停留控制杆121的一侧的右侧和图13及图14的停留控制杆51一样,并且和倾斜部51a一样,设有倾斜部121a。在中间设有和凹处51b同样的凹处121b。
在停留控制杆121的上方设有和停留杆55等同的停留杆122。在作为停留控制杆121的另一侧的左侧,通过三角机构123传送来自马达120的驱动力。如果驱动马达120,则在任何时候均可自由地切换停留控制杆121的摆动状态。
图37表示在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在通常的位置下使用喂纱器6、7时,用于在三角座滑架3的向右行进和向左行进中切换喂纱位置的喂纱位置切换装置19的一个例子。喂纱位置通过根据三角座滑架3的行进方向使连动销130抵接到承受部件131上形成的凹处132的左端或右端而被切换。并且,连动销130通过控制杆134、弹簧135分别顶起、下推突片133而施力,从而可切换为不同的突出状态。如果将凹处132的深度形成为多阶,则喂纱位置的切换也可在多个阶进行。各实施方式的保持架11、12、101通过门部件136连接。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及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可用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从各个方面而言仅是单纯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如发明内容范围所示,不受说明书正文的任何约束。并且,属于发明内容范围内的变形、改变均属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如果向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固定装置施加预定的外力,则可从固定状态切换到非固定状态,因此在非固定状态下易于进行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相对行进装置的装卸,在安装后可切实保持固定状态。如果将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作为喂纱口等的编织部件使用,则可用简单的构造轻松更换,可使安装的编织部件不引起体积增大地牢固地保持。如果使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从固定装置脱离,则可易于进行向喂纱口的穿纱等作业及保养作业等。
并且根据本发明,通过在中间呈X字状交叉、并可以交叉部为中心分别进行摆动位移的一对杆件的一端侧进行向行进装置的固定,另一端侧承受预定的外力的施加,而使一端侧之间可开合,可切换固定状态和非固定状态。杆件的另一端侧之间进行弹簧施力,以使杆件的一端侧之间彼此接近,因此杆件的一端侧之间在关闭的方向上可保持向行进装置的固定状态。
并且根据本发明,通过仅使用线状的弹簧这样的简单构造,可切实进行对固定装置的弹簧施力。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通过编织部件切换装置,可在停留装置通过时切换以下状态: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作为编织部件安装到保持架上而与行进装置连动的状态;通过停留装置使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停留的状态。通过是否对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上设置的固定装置施加外力,在行进装置和停留装置之间,可交接作为编织部件的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可通过简单的构造容易地更换喂纱口等编织部件,使安装的编织部件不引起体积增大地牢固地保持。如果使编织部件从固定装置的保持架上脱离,则可易于进行编织动作所必需的作业、保养作业等。
并且根据本发明,保持架具有多个可安装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位置,编织部件切换装置从该多个位置中进行选择,将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安装到保持架上,因此可根据安装位置错开织针的动作和编织用移动体的作用的相位关系进行切换。
并且根据本发明,切换装置的停留控制杆,从停留装置向行进装置行进移动的路径的一侧沿该路径突出,可与行进装置上安装的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固定装置的另一侧滑动连接。弹簧对停留控制杆向相对固定装置不施加切换到非固定状态的外力的方向施力,当行进装置的保持架离开停留装置时,可安装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而连动。而当行进装置从路径的一侧向另一侧行进移动时,通过停留装置所具有的止动部分,可阻止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连动,保留在停留装置中。如果行进装置向另一侧移动,抵抗弹簧的施力而推压承压部件,则可使停留控制杆向以下所述方向摆动位移:其一侧对固定装置施加切换到非固定状态的外力的方向。如果使杆锁定装置动作,则可使停留控制杆因对承压部件的推压力而发生摆动位移的状态切换为以下状态:行进装置反转行进,通过停留装置时也继续,行进装置的保持架中不安装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保持停留装置上的停留。由于杆锁定装置可降低所需的驱动力,因此可实现小型化。
并且根据本发明,由于包括将停留控制杆切换为以下状态的致动器:对固定装置不施加切换为非固定状态的外力的状态、及施加外力的状态,因此通过致动器的动作,可使停留控制杆动作,进行固定装置的切换。
并且根据本发明,停留止动装置,在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停留中即使保持架进入,也以进入时的力来阻止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移动,在保持架通过时解除阻止,因此在行进装置使保持架通过停留装置时,可根据停留控制杆的切换将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交接到行进装置。传感器在停留装置的止动部位的位置上,检测有无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因此可切实检测出喂纱器等的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是否到达停留装置的止动部分的位置。
并且根据本发明,对作为编织部件的多个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可分配不同功能,可选择一个或多个功能用于针织物的编织。
并且根据本发明,可将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作为喂纱口,切换多个颜色、性质不同的针织纱编织针织物。
并且根据本发明,可将编织部件直接安装到三角座滑架,无需架设导纱轨等,可实现横机的小型化。由于不设置导纱轨等导轨,因此无需在三角座滑架一侧设置连动销等连动切换装置,可避免体积膨胀、重量增加,即使是激烈进行小幅高速的往返行进的横机也可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并且也可解除以下危险:当三角座滑架的往返行进频率变高时,导纱轨上产生振动、挠曲,有可能导致喂纱不稳定。进一步,由于导纱轨未占据了狭小的齿口的上方空间,因此保养作业等也可容易地进行。
并且根据本发明,例如使行进装置沿着导纱轨等路径行进移动,可将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作为喂纱器等编织部件而容易地更换。
并且根据本发明,可根据编织的宽度等改变停留装置、切换装置及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位置,提高编织效率。

Claims (13)

1.一种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具有基端部和前端部,基端部可相对沿横机的针床行进移动的行进装置装卸,在安装到行进装置时,可在前端部进行有助于针织物的编织的动作,其特征在于,
包括:固定装置,设置在该基端部上,在安装到该行进装置时,可切换固定到该行进装置的固定状态、或不固定到该行进装置的非固定状态;和
施力装置,设置在该基端部上,在安装到该行进装置时,通过弹簧施力使该固定装置保持固定到该行进装置的固定状态,
该固定装置通过预定的外力的施加,可对抗该施力装置的施力地从该固定状态向该非固定状态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对杆件,其在中间呈X字状交叉,以交叉部为中心可分别摆动变位,在一端侧进行向所述行进装置的固定,在另一端侧接受所述预定的外力的施加,
所述施力装置对该一对杆件进行弹簧施力,以使该一端侧彼此接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装置具有线状或板状的弹簧,该弹簧相对于所述固定装置的一对杆件的交叉部配置在各杆件的靠近所述一端侧的位置上,并且中间以该交叉部为支点使两端弹回而弯曲,
各杆件在比该交叉部靠近所述另一端侧的部分上具有加压部,该加压部与该线状的弹簧抵接,通过来自该弹簧的推压力接受所述弹簧施力。
4.一种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进装置,具有可安装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保持架;
停留装置,设置在该行进装置行进移动的路径上,使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停留;
切换装置,设置在停留装置上,可施加使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固定装置切换为所述固定状态或所述非固定状态的外力;和
编织部件切换装置,当行进装置将所述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作为编织部件安装到保持架并通过停留装置之际,通过该切换装置向该固定装置施加外力,将所述基端部相对于该保持架切换为为非固定状态,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通过该停留装置过渡到停留的状态,当该停留装置使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停留时,在该行进装置通过停留装置之际,通过是否由该切换装置对该固定装置施加外力,来切换是保持使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通过该停留装置停留的状态,还是过渡到将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安装到该行进装置的保持架上的固定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架具有多个可安装所述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位置,
所述编织部件切换装置从该多个位置中进行选择,并将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安装到该保持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包括:
停留控制杆,从所述停留装置向所述行进装置行进移动的路径上的一侧沿该路径突出,可以以该路径的另一侧上设置的支点为中心进行摆动变位,当安装着所述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行进装置从该一侧接近时,可滑动连接到所述固定装置的所述另一侧;
施力部件,对该停留控制杆向以下所述的方向施力:对该固定装置不施加用于切换到所述非固定状态的外力的方向;
承压部件,设置在该路径的另一侧上比该支点更远的位置上,在该行进装置上设置的所述保持架通过时接受推压力,并对抗该弹簧的施力,使该停留控制杆向以下所述方向进行摆动位移:该一侧对该固定装置施加切换到该非固定状态的外力的方向;和
杆锁定装置,可锁定以下所述状态:通过对该承压部件的推压力使该停留控制杆进行摆动位移的状态,
该停留装置具有止动部分,其设置在该路径的该另一侧上,允许该行进装置的行进,阻止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停留控制杆,从所述停留装置向所述行进装置行进移动的路径的一侧沿该路径突出,可以以该路径的另一侧上设置的支点为中心进行摆动位移,当安装着所述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行进装置从该一侧接近时,可滑动连接到所述固定装置的所述另一侧;和
致动器,将该停留控制杆切换为以下状态:对该固定装置不施加切换为所述非固定状态的外力的状态、及施加外力的状态,
该停留装置具有止动部分,其设置在该路径的该另一侧上,允许该行进装置的行进,阻止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停留装置具有:
停留止动装置,在所述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停留中,当所述行进装置使所述保持架从所述另一侧进入时,阻止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的移动,使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不与该保持架一起移动,在该保持架通过时解除阻止;和
传感器,在所述止动部分的位置检测有无该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
9.根据权利要求4-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所述保持架、及所述停留装置分别设有多个,
所述编织部件切换装置选择一个或多个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并安装到对应于所选择的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而设置的保持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作为将针织纱提供给织针的喂纱口,具有所述编织部件的功能。
11.根据权利要求4-10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装置是沿针床往返行进,使并列设置在针床上的织针进行编织动作的三角座滑架。
12.根据权利要求4-10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装置在面对着针床的针织物编织侧设置的路径上行进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4-12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停留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及所述编织部件切换装置可移动。
CN200480029640XA 2003-10-10 2004-10-07 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及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677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2983/2003 2003-10-10
JP2003352983A JP4125212B2 (ja) 2003-10-10 2003-10-10 着脱式編成用移動体および編成部材切換装置を備える横編機
PCT/JP2004/014860 WO2005035853A1 (ja) 2003-10-10 2004-10-07 着脱式編成用移動体および編成部材切換装置を備える横編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7718A true CN1867718A (zh) 2006-11-22
CN1867718B CN1867718B (zh) 2010-09-15

Family

ID=34431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2964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67718B (zh) 2003-10-10 2004-10-07 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及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272959B2 (zh)
EP (1) EP1672107A4 (zh)
JP (1) JP4125212B2 (zh)
KR (1) KR20060111461A (zh)
CN (1) CN1867718B (zh)
WO (1) WO200503585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8290A (zh) * 2014-06-06 2014-09-03 台州市西玛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嵌花纱嘴切换及携带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5267B2 (ja) * 2004-07-07 2008-07-3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おける給糸装置のヤーンフィーダ
JP4125268B2 (ja) * 2004-07-07 2008-07-3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おける給糸装置のヤーンフィーダ
US8839532B2 (en) 2011-03-15 2014-09-23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US9060570B2 (en) 2011-03-15 2015-06-23 Nike,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knitted component
US8522577B2 (en) * 2011-03-15 2013-09-03 Nike, Inc. Combination feeder for a knitting machine
US8387418B1 (en) * 2011-09-19 2013-03-05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Yarn feeder for flat knitting machines
JP5881412B2 (ja) * 2011-12-27 2016-03-0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用の編成データの生成方法とその装置
JP7307573B2 (ja) * 2018-03-30 2023-07-1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20452U (zh) 1971-03-03 1972-11-08
JPS5685449A (en) * 1979-12-10 1981-07-11 Shima Idea Center Yarn guide lever moving control apparatus in traverse knitting machine
DE3716931C1 (de) * 1986-07-01 1988-01-28 Stoll & Co H Fadenfuehrerschlitten
JPS6323301A (ja) 1986-07-16 1988-01-30 Diesel Kiki Co Ltd 電磁アクチユエ−タ
JP2807848B2 (ja) * 1991-07-11 1998-10-0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おけるヤーンフィーダの駆動装置
JPH0665781A (ja) 1992-08-24 1994-03-08 Sumitomo Metal Ind Ltd Al合金被覆金属材
JP3845142B2 (ja) 1996-03-28 2006-11-1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糸道管交換装置を備えた横編機
JP3044370B2 (ja) * 1997-08-21 2000-05-2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おける糸供給装置
WO2001064989A1 (fr) * 2000-02-29 2001-09-07 Shima Seiki Mfg.,Ltd. Jeteur pour metier a tricoter trame
EP1391545B1 (en) * 2001-03-29 2010-11-17 Shima Seiki Mfg., Ltd Yarn feeder of flat knitting machine
EP1375720B1 (en) * 2001-03-30 2008-02-27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Yarn carrier of weft knitting device
US6988385B2 (en) * 2001-07-24 2006-01-24 Shima Seiki Mfg., Ltd. Yarn feeder of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feeding yarn for weft knitting machine
EP1605086B1 (en) * 2003-03-07 2008-09-24 Shima Seiki Mfg., Ltd Yarn feeder of weft knitting machine
JP6065781B2 (ja) * 2013-08-09 2017-01-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調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8290A (zh) * 2014-06-06 2014-09-03 台州市西玛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嵌花纱嘴切换及携带装置
CN104018290B (zh) * 2014-06-06 2016-01-27 台州市西玛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嵌花纱嘴切换及携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13351A (ja) 2005-04-28
KR20060111461A (ko) 2006-10-27
US7272959B2 (en) 2007-09-25
EP1672107A1 (en) 2006-06-21
US20070051139A1 (en) 2007-03-08
JP4125212B2 (ja) 2008-07-30
CN1867718B (zh) 2010-09-15
EP1672107A4 (en) 2009-11-25
WO2005035853A1 (ja) 2005-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764C (zh) 具有可动线圈形成板的横向针织机
CN1133765C (zh) 具有喂纱装置的针织横机
CN101146942B (zh) 横机中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横机
CN1867718A (zh) 装卸式编织用移动体及具有编织部件切换装置的横机
CN1957126A (zh) 横机的喂纱装置的纱线供给器
CN1535337A (zh) 横机的喂纱装置及横机的喂纱方法
JP6108742B2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CN101029429A (zh) 横机的编织用三角装置
CN1511205A (zh) 纬编机的导纱器
JP4015982B2 (ja) 編地編成用カム装置
CN1249790A (zh) 改良的毛绒织物、其生产方法以及带有改良的起绒机件的圆型针织机
CN1630750A (zh) 成圈压片、有成圈压片的横机和使用成圈压片的针织物编织方法
EP3636814B1 (en)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 with a yarn feeding device
CN1074475C (zh) 用于针织机的针织用具控制装置
JP4015973B2 (ja) 編糸保持切断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0242244A (ja) 筒状編地編成用横編機
CN1193125C (zh) 锁眼机及形成锁眼针迹的方法
JP2014084538A (ja) 横編機の編出し装置およびニットウエアの編出し方法
CN1867720A (zh) 可转换移动体连动状态的横机
CN1542191A (zh) 绕根钉扣缝纫机
CN1611652A (zh) 自动缝制缝纫机
CN1408923A (zh) 锁扣眼缝纫机
CN1743525A (zh) 使用圆型针织机的绒布织物的针织方法以及其所使用的沉降片
US6668595B2 (en) Weft knitting machine with transfer mechanism
CN108532114A (zh) 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组合三角及其编织三角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

Termination date: 201410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