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9765A - 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方法及发送机 - Google Patents

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方法及发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9765A
CN1849765A CNA2004800258728A CN200480025872A CN1849765A CN 1849765 A CN1849765 A CN 1849765A CN A2004800258728 A CNA2004800258728 A CN A2004800258728A CN 200480025872 A CN200480025872 A CN 200480025872A CN 1849765 A CN1849765 A CN 1849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arallel
error correction
serial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258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49765B (zh
Inventor
川本润一郎
浅井孝浩
樋口健一
佐和桥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849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9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49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97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0043Realisations of complexity reduction techniques, e.g. use of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4Joint weighting using error minimizing algorithms, e.g. 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 [MMSE], "cross-correlation" or matrix i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25Transmitte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在发送机和/或接收机中,减少纠错编码、交织、解交织和/或纠错编码的运算处理量的MIMO传输系统。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方法由下述步骤构成:将待发送的串行数据串并转换为N个(N大于等于2)序列的步骤;针对串并转换后的N个序列的并行信号,独立地进行纠错编码处理的步骤;对纠错编码处理后的并行信号进行并串转换的步骤;针对串行转换后的信号,进行交织处理的步骤;将进行交织处理后的信号串并转换为L个(L大于等于2)序列,通过L个发送天线分别进行发送的步骤;接收上述发送的信号的步骤;将所接收的信号分离成M个(M大于等于2)序列,进行并串转换的步骤;针对并串转换后的信号,进行解交织处理的步骤;将解交织处理后的信号串并转换为N个序列的步骤;针对串并转换后的N个序列的并行信号,独立地进行纠错解码处理的步骤;以及对纠错解码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并串转换,复原所发送的数据的步骤。

Description

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方法及发送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方法及发送机,特别涉及在MIMO传输系统中,减少了纠错编码、交织、解交织和/或纠错解码的运算处理量的传输方法和收发机。
背景技术
在例如CDMA等的无线通信方式中,实现高速的信息速率是很重要的。为此,公知有使用利用多个收发天线进行信号传输的MIMO(MultiInput Multi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的信号传输法。MIMO传输法如下:在发送侧、接收侧两侧分别设置N个天线,通过经由无线线路的N端口输入、N端口输出的网络,在同一时间内利用同一频带高效地传输多个不同的信号。换言之,通过增加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数量,多样地使用空间,由此实现传输容量的增大。
在图1所示的MIMO多重法中,如果利用N个发送天线124,以同一时刻、同一频率、同一扩展码发送不同的多个发送码元,则因为在空间合成这些信号,所以如果进行了一种空间上的发送码元的多值化,则能够进行解析,能够将信息速率增大为发送天线数量的倍数。
公知的技术有:在该MIMO多重法中,应用纠错编码和交织,以实现高可靠度传输。在例如「Takumi ITO,Xiaodong WANG,Yoshikazu KAKURA,Mohammad MADIHIAN,and Akihisa USHIROKAWA,“MF and MMSE CombinedIterative Soft Interference Canceller for MIMO/OFDM Systems”信学技報,RCS2002-295,pp.117-124,2003年3月」(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现有技术。
在图2中示出了现有的MIMO传输系统的一个例子。发送机210具有:纠错编码器214、交织器218、串并转换器212以及N个天线224。接收机240具有:N个天线254、信号分离器252、并串转换器242、解交织器248以及纠错解码器244。交织是指在调制之前更换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位置、解调之后进行逆操作的处理。用于分离、再配置超过几个代码字(块码)、或者约束长度(格码)的突发错误,以利用正确的针对随机错误设计的代码,高概率、正确地进行解码。
在发送机210中,对发送数据211进行纠错编码,对进行交织之后的串行数据进行串并转换,得到N个并行数据。利用各发送天线224分别进行各并行数据的发送。
接收机240的各天线254接收从发送机210发送的信号。利用接收机240的信号分离器252将接收信号分离成N个并行信号。对信号分离后的N个信号序列进行并串转换之后,解交织,之后进行纠错解码。
在该现有例中,因为在发送侧对串并转换前的信息进行纠错编码和交织,所以可期待基于空间分集效应的错误率特性的改善。
非专利文献1:“MF and MMSE Combined Iterative SoftInterference Canceller for MIMO/OFDM Systems”by Takumi ITO,Xiaodong WANG,Yoshikazu KAKURA,Mohammad MADIHIAN,and AkihisaUSHIROKAWA,信学技報,RCS2002-295,pp.117-124,2003年3月
发明内容
在例如WCDMA和CDMA2000等的CDMA移动通信方式中,要求实现超高速的信息速率,通过应用利用多个发送天线进行信息的并行传输的上述MIMO多重法,可以增大信息速率。但是,在采用图2所示的现有的构成法时,在发送机210中的纠错编码器214、交织器218、接收机240中的解交织器248、纠错解码器244中要求非常高速的处理。而且,不得不增大交织器、解交织器的尺寸。例如,当使发送天线数N为N=4、在各发送天线中以250Mbit/sec的速度进行信息传输时,发送机210中的纠错编码器214、交织器218以及接收机中的解交织器248、纠错解码器244必须以250×4=1000Mbit/sec=1Gbit/sec的速度进行数据处理,这样的高速处理对安装造成很大的负担。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发送机和/或接收机中,减少纠错编码、交织、解交织和/或纠错解码的运算处理量的MIMO传输系统。其目的还在于提供还能够得到空间分集效应的上述的MIMO传输系统。
基于达成上述目的用的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的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方法由下述步骤构成:将待发送的串行数据串并转换为N个(N大于等于2)序列的步骤;针对串并转换后的N个序列的并行信号,独立地进行纠错编码处理和/或交织处理的步骤;通过多个发送天线分别发送上述处理后的信号的步骤;接收上述发送的信号的步骤;将所接收的信号分离成M个(M大于等于2)序列的步骤;针对分离后的各信号,独立地进行解交织处理和/或纠错解码处理的步骤;以及对上述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并串转换,复原所发送的数据的步骤。
这样,可实现纠错编码/解码处理、交织/解交织处理的并行处理,可以将每一个编码器/解码器、交织器/解交织器中的运算处理量降低到N或M分之一。
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特征的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方法由下述步骤构成:将待发送的串行数据串并转换为M个(M大于等于2)序列的步骤;针对串并转换后的N个序列的并行信号,独立地进行纠错编码处理的步骤;对纠错编码处理后的并行信号进行并串转换的步骤;针对串行转换后的信号,进行交织处理的步骤;以及将交织处理后的信号串并转换为N个(N大于等于2)序列,通过多个发送天线分别发送的步骤。由下述步骤构成:接收上述发送的信号的步骤;将所接收的信号分离成M个(M大于等于2)序列,进行并串转换的步骤;针对并串转换后的信号,进行解交织处理的步骤;将解交织处理后的信号串并转换为N个序列的步骤;针对串并转换后的N个序列的并行信号,独立地进行纠错解码处理的步骤;以及对纠错解码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并串转换,复原所发送的数据的步骤。
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接收方法由下述步骤构成:由多个天线接收从发送机发送的信号的步骤;将所接收的信号分离成N个(N大于等于2)序列,进行并串转换的步骤;针对并串转换后的信号,进行解交织处理的步骤;将解交织处理后的信号串并转换为M个序列的步骤;针对串并转换后的M个序列的并行信号,独立地进行纠错解码处理的步骤;以及对纠错解码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并串转换,复原所发送的数据的步骤。
这样,可以实现纠错编码/解码处理的并行处理,可以将每一个编码器/解码器中的运算处理量降低到M分之一,同时还得到了空间分集的效果。
如果采用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传输方法和发送机,则得到以下效果。
(1)在发送侧,与发送天线数量相应地对信号进行串并转换后,针对各发送天线进行纠错编码处理和交织处理,在接收侧,针对信号分离后的各信号序列进行解交织处理和纠错解码处理,在并串转换后,复原所发送的信息,通过上述构成法,能够降低在每一个纠错编码器、纠错解码器、交织器和/或解交织器中所要求的处理速度。
(2)在发送侧,与发送天线数量相应地对信息进行串并转换后,针对各发送天线,独立地并行地进行纠错编码处理,在并串转换后,进行交织处理,在接收侧,对分离后的各信号序列进行并串转换后,进行解交织处理,进而针对串并转换后的各信号序列,独立地并行地进行纠错解码处理,在并串转换后,复原所发送的信息,通过上述构成法,能够降低在每一个纠错编码器和纠错解码器中的处理速度,而且能够得到空间分集相应。
(3)在发送侧,在与发送天线数量相应地对信息进行串并转换之前,进行纠错编码处理,在串并转换后,对各发送天线进行交织处理,在接收侧,针对分离后的各信号序列,进行解交织处理,进而在并串转换后,进行纠错解码处理,从而复原所发送的信息,通过上述构成法,能够减少每一个交织器和/或解交织器中的处理量。
(4)在发送侧,对于并行地还是串行地对待发送的信息进行纠错编码处理进行切换,而且,对于并行地还是串行地对纠错编码后的信号进行交织处理进行切换,由此能够根据电波的传播状况和接收机侧的状况等的控制信息,选择最佳的传输速率、信道编码/交织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IMO传输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现有的MIMO传输系统的方框图。
图3是基于第1实施例的MIMO传输系统的简略方框图。
图4是基于第2实施例的MIMO传输系统的简略方框图。
图5是基于第3实施例的MIMO传输系统的简略方框图。
图6是现有例和实施例的MIMO传输系统中的特性比较图。
图7是执行第4实施例和第5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发送机的方框图。
图8是执行第4实施例和第5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接收机的方框图。
符号说明
400 MIMO传输系统
410 发送机
412 串并转换器
414 纠错编码器
416 并串转换器
418 交织器
420 串并转换器
424 天线
440 接收机
454 天线
452 信号分离器
450 并串转换器
448 解交织器
446 串并转换器
444 纠错解码器
442 并串转换器
760 控制信息解调部
762 传输速率及结构确定部
764 切换控制部
768 控制信息复用部
860 控制信息解调部
862 接收状态估计部
864 切换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在图3中示出基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MIMO传输系统的简略方框图。发送机310具有:串并转换器312、N个纠错编码器314、N个交织器318、以及N个天线324。接收机340具有:N个天线354、信号分离器352、N个解交织器348、N个纠错解码器344、以及并串转换器342。
在发送机310中,针对串行的发送数据311,先进行串并转换。针对由串并转换得到的N个并行数据,进行纠错编码,再进行交织之后,利用各发送天线324分别进行各并行数据的发送。
接收机340的各天线354接收从发送机310发送的信号。利用接收机340的信号分离器352将接收信号分离成N个并行信号。针对信号分离后的N个信号序列,先进行解交织,然后进行纠错解码。通过针对解码后的N个并行信号进行并串转换,得到复原了所发送的信息的数据341。
根据该结构,可针对与各发送天线对应的每个信号序列,并行地进行发送侧的纠错编码处理和交织处理,而且可以通过利用接收信号的信号分离对N个信号序列并行地进行接收侧的解交织处理和纠错解码处理。因此,和现有例相比,能够将每一个纠错编码器、解码器、交织器以及解交织器中所要求的处理速度减小到N分之一。能够减小交织器和解交织器的尺寸。
实施例2
在图4中示出基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MIMO传输系统的简略方框图。发送机410具有:串并转换器412、M个纠错编码器414、并串转换器416、交织器418、串并转换器420、以及N个天线424。接收机440具有:N个天线454、信号分离器452、并串转换器450、解交织器448、串并转换器446、M个纠错解码器444以及并串转换器442。
在发送机410中,针对串行的发送数据411,先进行串并转换。针对由串并转换得到的M个并行数据,独立地并行地进行纠错编码。然后,进行并串转换,进行交织处理。针对交织处理后的串行数据,进行串并转换之后,利用N个发送天线424中的各个天线分别进行各并行数据的发送。
接收机440的各天线454接收从发送机410发送的信号。利用接收机440的信号分离器452将接收信号分离成N个并行信号。针对信号分离后的N个信号序列,先进行并串转换,针对所得到的串行数据,进行解交织。然后,再次进行串并转换,针对M个信号序列,独立地并行地进行纠错解码处理,进行并串转换,从而得到复原了所发送的信息的数据441。
个数M和个数N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根据第2实施例的结构,能够对串并转换后的各信号序列进行发送侧的纠错编码处理,而且可针对信号分离后的各信号序列并行地进行接收侧的纠错解码处理。因此,和现有例相比,能够将每一个纠错编码器、纠错解码器中所要求的处理量减小到M分之一。
而且,通过针对对各发送天线的信号进行串并转换之前的串行信息进行交织处理,还能够得到对于交织的空间分集效应,所以和第1实施例相比,能够改善错误率特性。
实施例3
在图5中示出基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MIMO传输系统的简略方框图。发送机510具有:纠错编码器514、串并转换器520、交织器518、以及N个天线524。接收机540具有:N个天线554、信号分离器552、解交织器548、并串转换器542以及纠错解码器544。
在发送机510中,针对串行的发送数据511,先进行纠错编码处理。然后,针对由串并转换得到的N个并行数据,独立地并行地进行交织处理,然后利用各发送天线524分别进行各并行数据的发送。
接收机540的各天线554接收从发送机510发送的信号。利用接收机540的信号分离器552将接收信号分离成N个并行信号。针对信号分离后的N个信号序列,先进行解交织处理,然后进行并串转换处理。针对所得到的串行数据,进行纠错解码处理,从而得到复原了所发送的信息的数据541。
根据该结构,能够对串并转换后的各信号序列进行发送侧的交织处理,而且可针对信号分离后的各信号序列并行地进行接收侧的解交织处理。因此,和现有例相比,能够将每一个交织器、解交织器中所要求的处理速度减小到N分之一。
图6是现有例和上述第1至第3实施例所示的MIMO传输系统中的、与接收Eb/No(Eb:每1比特信息的接收信号功率,No:噪声功率密度)对应的平均分组错误率特性的计算机仿真结果。在本评价中,设收发天线数为N=4,使用约束长度为4的Turbo编码处理作为发送侧的纠错编码处理,使用基于文献「N.Maeda,H.Atarashi,and M.Sawahashi,“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channel interleaving methods infrequency domain for VSF-OFCDM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inforward link,”IEICE Trans.Commun.,vol.E86-B,no.1,pp.300-313,Jan.2003」的码元交织处理作为交织处理。在接收侧,进行基于最大似然检测的信号分离,使用重复次数为8的Max Log-MAP算法作为纠错解码。作为传输路径模型,使用了最大多普勒频率为20HZ的单径瑞利衰落(Rayleigh fading)传播路径。
从图6可知,和现有结构(白棱形)相比,在第1实施例的MIMO传输系统结构(黑三角)中,分组错误率特性劣化了约1.5dB。但是,能够将接收侧的每一个解码器、解交织器所需的处理速度降低到1/4,所以能够将解码器、解交织器中的处理延迟降低到1/4。
接下来,和现有结构(白棱形)相比,在第2实施例的MIMO传输系统结构(黑四角)中,在能够将接收侧的每一个解码器所需的处理速度降低到1/4的同时,通过空间交织效应所带来的特性改善,能够将相对于现有结构的分组错误率特性的劣化抑制在约0.5dB以内。
而且,和现有结构(白棱形)相比,在第3实施例的MIMO传输系统结构(黑圆)中,在能够将接收侧的每一个解交织器所需的处理量降低到1/4的同时,能够得到和现有结构大致同等的分组错误率特性。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假设了发送机侧的天线个数和接收机侧的天线个数相等,但本发明不限于相同数量的天线,也可以是不同数量的天线。
实施例4
第4实施例被构成为:发送机根据接收机中的电波接收状态改变传输速率,据此选择使用适当的信道编码/交织方法。
根据第1实施例的结构,具有如下效果:能够将纠错编码处理和纠错解码处理的信息比特率减小到N分之一,还能够减小交织器和解交织器的尺寸;装置结构上的负荷为最轻。但是,因为不能得到发送天线间的分集效应,所以存在接收质量劣化的缺点。
根据第2实施例的结构,具有能够将纠错编码处理和纠错解码处理的信息比特率减小到M分之一的效果。而且,在发送天线之间进行交织,从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发送天线间的分集效应。但是,和第1实施例相比,存在交织器的尺寸变大的缺点。
根据第3实施例的结构,能够减小交织器和解交织器的尺寸,而且由于空间分集效应,得到上述实施例中最佳的接收特性。但是,存在必须以信息比特率的速度处理纠错编码和纠错解码的缺点。
在上述3个实施例中,分别存在利害得失。因此在第4实施例中,采用根据传输速率改换使用上述3个实施例的结构。在传输速率小(例如400Mbps)时,因为处理量的大小不大成为问题,所以要求最佳的接收特性,采用第3实施例。在传输速率高(例如1Gbps)时,因为处理量的大小成为问题,所以即使牺牲一定程度的接收特性也要减轻设备的负担,从而采用第2实施例。在虽然对装置结构存在限制,但接收状态良好、接收质量不怎么成问题时,可以采用第1实施例。
以下对第4实施例的控制步骤进行说明。
i)由接收站测量电波的接收状态(例如接收SIR)。
ii)接收站使用反向无线链路,向发送站报告作为发送控制信息的一例的电波接收状态。
iii)发送站基于电波接收状态确定传输速率。
iv)发送站基于所确定的传输速率确定信道编码/交织方法。
v)发送站对所确定的传输速率的信息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交织之后,进行发送。同时,发送传输速率信息(包含调制法和信道编码率)和使用了哪一种信道编码/交织方法的信息作为发送控制信息。
vi)接收站从接收控制信息中识别出传输速率信息和使用了哪一种信道编码/交织方法的信息,进行信息数据的接收。
实施例5
在第4实施例中构成为:根据接收机中的电波接收状态改变传输速率,根据传输速率选择使用信道编码/交织方法。
在第5实施例中构成为:作为发送控制信息,除了电波的接收状态之外,还使用接收站的处理能力。根据接收状态和处理能力改变传输速率,根据传输速率选用信道编码/交织方法。
以下对第5实施例的控制步骤进行说明。
i)接收站测量电波的接收状态(例如接收SIR)。
ii)接收站使用反向无线链路,向发送站报告电波的接收状态和接收站的处理能力(交织能力,纠错解码能力),作为发送控制信息。
iii)、iv)发送站基于电波接收状态和接收站的处理能力,确定传输速率和信道编码/交织方法的组合。在接收质量特别好时,也可以不进行纠错编码。
v)发送站对所确定的传输速率的信息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交织之后,进行发送。同时,发送传输速率信息(包含调制法和信道编码率)和使用了哪一种信道编码/交织方法的信息作为发送控制信息。
vi)接收站从接收控制信息中识别出传输速率信息和使用了哪一种信道编码/交织方法的信息,进行信息数据的接收。
实施例6
图7是执行第4实施例和第5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发送机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发送机710的控制信息解调部760接收与接收机中的电波接收状态和接收站的处理能力相关的信号(发送控制信息的例子),进行解调。将解调后的这些发送控制信息提供给传输速率及结构确定部762。基于这些发送控制信息,传输速率及结构确定部762确定发送信号的传输速率和使用哪一种结构的信道编码/交织方法。将该确定的内容发送给控制信息复用部768,对传输数据进行复用,发送给接收机。
还将使用哪一种结构的信道编码/交织方法的确定内容提供给切换控制部764。切换控制部764根据该确定内容切换各开关a、b、c。
开关a对是否并行地进行发送信息的纠错编码进行切换。开关b、c对是并行还是串行地进行纠错编码后的信息的交织进行切换。这样,通过开关a、和b、c的切换,能够选择上述第1至第3实施例的发送机的结构。
实施例7
图8是执行第4实施例和第5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接收机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由接收机840的接收状态估计部862测量或者估计接收机的接收状态,经由发送部发送给发送机710。由接收机840的控制信息解调部760接收从发送机发送的与传输速率和信道编码/交织方法相关的接收控制信息,进行解调。将解调后的这些信息提供给切换控制部864。
切换控制部864根据这些信息内容来切换各开关d、e、f。
开关d是对并行还是串行地进行接收信息的解交织进行切换的开关,与发送机的开关b、c的动作对应。开关e、f是对并行还是串行地进行纠错解码处理进行切换的开关,与发送机的开关a的动作对应。
这样,通过开关d和e、f的切换,能够选择上述第1至第3实施例的接收机的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基于本发明的发送机、接收机以及传输系统能够用在WCDMA等的高速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在需要错误率低的高速传输的无线通信领域中利用,而不给发送机、接收机内的设备带来过度的负担。

Claims (11)

1.一种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方法,由下述步骤构成:
将待发送的串行数据串并转换为N个(N大于等于2)序列的步骤;
针对串并转换后的N个序列的并行信号,独立地进行纠错编码处理和/或交织处理的步骤;
通过多个发送天线分别发送上述处理后的信号的步骤;
接收上述发送的信号的步骤;
将所接收的信号分离成M个(M大于等于2)序列的步骤;
针对分离后的各信号,独立地进行解交织处理和/或纠错解码处理的步骤;以及
对上述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并串转换,复原所发送的数据的步骤。
2.一种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方法,由下述步骤构成:
将待发送的串行数据串并转换为M个(M大于等于2)序列的步骤;
针对串并转换后的M个序列的并行信号,独立地进行纠错编码处理的步骤;
对纠错编码处理后的并行信号进行并串转换的步骤;
针对串行转换后的信号,进行交织处理的步骤;以及
将交织处理后的信号串并转换为N个(N大于等于2)序列,通过多个发送天线发送的步骤。
3.一种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接收方法,由下述步骤构成:
由多个天线接收从发送机发送的信号的步骤;
将所接收的信号分离成N个(N大于等于2)序列,进行并串转换的步骤;
针对并串转换后的信号,进行解交织处理的步骤;
将解交织处理后的信号串并转换为M个序列的步骤;
针对串并转换后的M个序列的并行信号,独立地进行纠错解码处理的步骤;以及
对纠错解码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并串转换,复原所发送的数据的步骤。
4.一种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方法,由下述步骤构成:
针对待发送的串行数据,进行纠错编码处理的步骤;
将纠错编码处理后的串行信号串并转换为N个(N大于等于2)序列的步骤;
针对串并转换后的N个序列的并行信号,独立地进行交织处理的步骤;以及
通过多个发送天线发送交织处理后的信号的步骤。
5.一种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接收方法,由下述步骤构成:
由多个天线接收从发送机发送的信号的步骤;
将所接收的信号分离成L个(L大于等于2)序列的步骤;
针对分离后的各信号,独立地进行解交织处理的步骤;
对解交织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并串转换的步骤;以及
针对并串转换后的信号,进行纠错解码处理,复原所发送的数据的步骤。
6.一种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所使用的发送机,由下述部分构成:
第1串并转换器,其输入待发送的串行数据,串并转换为M个(M大于等于2)序列;
M个纠错编码器,其针对从第1串并转换器输出的M个序列的并行信号,独立地进行纠错编码处理;
并串转换器,其对从M个纠错编码器输出的M个并行信号进行并串转换;
交织器,其针对从并串转换器输出的串行信号,进行交织处理;
第2串并转换器,其将从交织器输出的信号串并转换为N个(N大于等于2)序列;以及
多个发送天线,其发送从第2串并转换器输出的N个并行信号。
7.一种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所使用的发送机,由下述部分构成:
纠错编码器,其针对待发送的串行数据,进行纠错编码处理;
串并转换器,其将从纠错编码器输出的串行信号串并转换为N个(N大于等于2)序列;
N个交织器,其针对从串并转换器输出的N个序列的并行信号,独立地进行交织处理;以及
多个发送天线,其发送从各交织器输出的N个信号。
8.一种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方法,由下述步骤构成:
根据预定的发送控制信息,
对针对待发送的串行数据并行还是串行地进行纠错编码处理进行切换的步骤;以及
对针对纠错编码后的数据并行还是串行地进行交织处理进行切换的步骤。
9.一种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接收方法,由下述步骤构成:
根据预定的接收控制信息,
对针对所接收的信号并行还是串行地进行解交织进行切换的步骤;以及
对针对解交织后的信号并行还是串行地进行纠错解码处理进行切换的步骤。
10.一种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所使用的发送机,由下述部分构成:
多个切换开关,其对串行数据、多个纠错编码器、多个交织器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切换;
控制信息解调部,其从接收机接收预定的发送控制信息,进行解调;
结构确定部,其根据解调后的发送控制信息,确定是否针对待发送的串行数据并行地连接纠错编码器、以及是否针对纠错编码后的数据并行地连接交织器;以及
切换开关部,其根据来自该结构确定部的确定内容,控制多个切换开关。
11.一种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所使用的接收机,由下述部分构成:
多个切换开关,其对接收信号、多个解交织器、多个纠错编码器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切换;
控制信息解调部,其从发送机接收预定的接收控制信息,进行解调;以及
切换开关部,其根据解调后的接收控制信息对多个切换开关进行控制,以对是否针对所接收的信号并行地连接解交织器、以及是否针对解交织后的数据并行地连接纠错编码器进行切换。
CN2004800258728A 2003-09-09 2004-09-07 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方法、发送机及接收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97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7464/2003 2003-09-09
JP2003317464 2003-09-09
PCT/JP2004/012966 WO2005025104A1 (ja) 2003-09-09 2004-09-07 無線多重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伝送方法及び送信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9765A true CN1849765A (zh) 2006-10-18
CN1849765B CN1849765B (zh) 2011-04-27

Family

ID=34269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2587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9765B (zh) 2003-09-09 2004-09-07 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方法、发送机及接收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20070162819A1 (zh)
EP (2) EP2536059B1 (zh)
JP (1) JP4255951B2 (zh)
KR (1) KR100744618B1 (zh)
CN (1) CN1849765B (zh)
WO (1) WO200502510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9685B (zh) * 2007-07-06 2010-06-0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多天线通讯系统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CN101521534B (zh) * 2008-02-28 2012-12-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通信系统中发送、处理数据的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9597705A (zh) * 2018-12-05 2019-04-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抗单粒子翻转和单粒子瞬态的高速串行接口数据编解码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80683B2 (en) 2004-08-18 2011-02-01 Ruckus Wireless, Inc. Antennas with polarization diversity
US8031129B2 (en) 2004-08-18 2011-10-04 Ruckus Wireless, Inc. Dual band dual polarization antenna array
US7646343B2 (en) * 2005-06-24 2010-01-12 Ruckus Wireless, Inc.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wireless antennas
JP2006287530A (ja) * 2005-03-31 2006-10-19 Nec Corp セルラー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8705360B2 (en) * 2005-09-06 2014-04-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tream control in a MIMO-enabled mesh network
JP4624277B2 (ja) * 2006-02-10 2011-02-0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信指向性制御方法
AU2007270227B2 (en) 2006-07-06 2010-07-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errors in a multiple subcarrier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KR100758083B1 (ko) * 2006-08-25 2007-09-11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디지털 멀티미디어 방송 장치의 방송 신호 재생 방법
CN103297194B (zh) * 2007-03-07 2016-05-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正交频分复用信号接收机及接收方法
US20090022242A1 (en) * 2007-07-18 2009-01-2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creased data rate modes using multiple encoders/decoders
JP5194844B2 (ja) * 2008-01-31 2013-05-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TW200952411A (en) * 2008-03-10 2009-12-16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n efficient multi-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17557B (zh) * 2008-07-18 2013-10-1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sc-fdma系统中对多路信号进行交换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US8698675B2 (en) 2009-05-12 2014-04-15 Ruckus Wireless, Inc. Mountable antenna elements for dual band antenna
US8370706B2 (en) * 2009-10-02 2013-02-05 Infinera Corporation Interleaved correction code transmission
KR101690661B1 (ko) * 2010-07-07 2016-12-28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오류 정정의 병렬 처리를 위한 방송 신호 부호화 및 복호화 방법, 이를 위한 방송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US9407012B2 (en) 2010-09-21 2016-08-02 Ruckus Wireless, Inc. Antenna with dual polarization and mountable antenna elements
US20120265872A1 (en) * 2011-04-18 2012-10-18 Cox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utomatically Remediating Fault Conditions
US9060252B2 (en) 2012-07-31 2015-06-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ate adaptive transmission of wireless broadcast packets
US9570799B2 (en) 2012-09-07 2017-02-14 Ruckus Wireless, Inc. Multiband monopole antenna apparatus with ground plane aperture
CN105051975B (zh) 2013-03-15 2019-04-19 艾锐势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双频带定向天线的低频带反射器
US9059847B2 (en) 2013-04-26 2015-06-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liable multicast broadcast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5072005A1 (ja) * 2013-11-15 2015-05-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装置及び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5262558B (zh) * 2014-06-26 2019-07-09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编码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JP6507047B2 (ja) * 2015-02-10 2019-04-24 日本放送協会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半導体チップ
CN108028668B (zh) * 2015-09-07 2019-03-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编码装置、解码装置和发送装置
US10270625B2 (en) * 2016-12-19 2019-04-2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Hardware virtualization for mean and variance estimations of QAM symbols
KR102174659B1 (ko) * 2017-06-19 2020-11-05 버지니아 테크 인터렉추얼 프라퍼티스, 인크. 다중 안테나 송수신기를 이용한 무선 송신을 위한 정보의 인코딩 및 디코딩
US10749594B1 (en) 2017-08-18 2020-08-18 DeepSig Inc. Learning-based spac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20200257985A1 (en) * 2019-02-08 2020-08-13 DeepSig Inc. Adversarially generated communications
FR3111034B1 (fr) * 2020-05-29 2022-09-02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Méthode de démodulation par apprentissage automatique pour récepteurs MIMO à détection d’énergi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14845A (en) * 1965-09-28 1968-12-03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Automatic equalizer for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utilizing error control information
EP0933138B1 (en) 1992-04-09 2004-03-03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Ultrasonic atomizer
US6501810B1 (en) * 1998-10-13 2002-12-31 Agere Systems Inc. Fast frame synchronization
JP2715900B2 (ja) * 1994-03-30 1998-02-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並列データ伝送装置
JPH08329619A (ja) * 1994-10-27 1996-12-13 Hitachi Ltd データ再生方法、データ再生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再生用回路
US5710789A (en) * 1996-07-22 1998-01-20 Snodgrass; Timothy E. Signal synchronization system for encoded signals
KR100498752B1 (ko) * 1996-09-02 2005-11-08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비트메트릭스를 사용한 데이터 수신장치 및 방법
JP3684560B2 (ja) * 1996-09-03 2005-08-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3900670B2 (ja) * 1998-04-17 2007-04-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US6704370B1 (en) * 1998-10-09 2004-03-0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Interleaving methodology and apparatus for CDMA
US6154485A (en) * 1998-10-19 2000-11-28 Motorola, Inc. Recei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receiving signals having combined orthogonal transmit diversity and adaptive array techniques
US6473878B1 (en) * 1999-05-28 2002-10-2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erial-concatenated turbo codes
EP1056236B1 (en) * 1999-05-28 2011-07-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data errors
JP3552683B2 (ja) * 2001-03-09 2004-08-11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信号処理方法、信号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信号処理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可読な記録媒体
KR100510434B1 (ko) * 2001-04-09 2005-08-26 니폰덴신뎅와 가부시키가이샤 Ofdm신호전달 시스템, ofdm신호 송신장치 및ofdm신호 수신장치
JP2003032122A (ja) * 2001-07-18 2003-01-31 Nec Eng Ltd 符号化装置
KR100763378B1 (ko) * 2001-07-27 2007-10-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수의 안테나를 이용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시스템
MXPA04005171A (es) * 2001-11-29 2004-08-11 Qualcomm Inc Metodo y aparato para determinar la tasa de probabilidad logaritmica con precodificacion.
US7154936B2 (en) * 2001-12-03 2006-1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terative detection and decoding for a MIMO-OFDM system
JP2003317464A (ja) 2002-04-19 2003-11-07 Hitachi Ltd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KR20050015913A (ko) * 2003-08-14 2005-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파일럿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9685B (zh) * 2007-07-06 2010-06-0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多天线通讯系统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CN101521534B (zh) * 2008-02-28 2012-12-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通信系统中发送、处理数据的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9597705A (zh) * 2018-12-05 2019-04-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抗单粒子翻转和单粒子瞬态的高速串行接口数据编解码方法
CN109597705B (zh) * 2018-12-05 2022-02-0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抗单粒子翻转和单粒子瞬态的高速串行接口数据编解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44618B1 (ko) 2007-08-02
US20070162819A1 (en) 2007-07-12
WO2005025104A1 (ja) 2005-03-17
CN1849765B (zh) 2011-04-27
EP1667350A4 (en) 2012-02-29
US20100235710A1 (en) 2010-09-16
EP1667350B1 (en) 2015-04-15
EP1667350A1 (en) 2006-06-07
JP4255951B2 (ja) 2009-04-22
EP2536059A1 (en) 2012-12-19
EP2536059B1 (en) 2014-03-12
KR20060087549A (ko) 2006-08-02
JPWO2005025104A1 (ja) 2007-11-08
US8375270B2 (en) 2013-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49765A (zh) 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方法及发送机
EP1557966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decoding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odes having variable rate in a high-rate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265656C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射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CN1154240C (zh)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469652A (zh)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射分集设备及其方法
CN1395387A (zh) 在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792055A (zh) 在多载波无线通信信道中执行空间频率交织的装置和相关方法
CN1647407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正交空间复用
CN1833420A (zh) 选择传输参数的技术
CN1647477A (zh) 符号交织
CN1250563A (zh) 用于发射和接收多级编码和交织的数字通信信号的设备和相关的方法
CN1879374A (zh) 无线系统的重复编码
CN1645782A (zh) 用于分组发送/接收的比特加扰的方法和设备
JP2003244257A (ja) 多値変調に適した符号語マッピング方法
CN1969473A (zh) 多输入多输出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传输模式的装置和方法
KR20090101279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들로 서브패킷들의 맵핑
CN1808958A (zh) 自适应调制方法以及编码率控制方法
CN1659817A (zh) 无线电发送设备、无线电接收设备和选择发送对消副载波的方法
CN1543081A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超宽带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638373A (zh) 多天线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消除干扰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01039164A (zh) 多输入输出系统下行链路数据处理方法和模块
CN1768482A (zh) 无线电发送设备、无线电接收设备和无线电发送方法
CN1805326A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跨层联合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389037A (zh)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94168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发送方法与发射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