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1534B - 通信系统中发送、处理数据的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中发送、处理数据的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1534B
CN101521534B CN 200810101119 CN200810101119A CN101521534B CN 101521534 B CN101521534 B CN 101521534B CN 200810101119 CN200810101119 CN 200810101119 CN 200810101119 A CN200810101119 A CN 200810101119A CN 101521534 B CN101521534 B CN 1015215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ial data
data
coding
branch road
beh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0111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1534A (zh
Inventor
刘光毅
韩璐
王启星
黄宇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10111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215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21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15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1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15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待发送的数据串进行串并转换,获得多路并行数据串;分别利用设定的加权系数对获得的多路并行数据串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多个并行数据串;对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并通过智能天线中的阵元发送波束赋形后的数据串,其中,一个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后获得的多路数据串通过一根智能天线中的多个阵元发送。通过本发明,提高了多用户传输过程的可靠性,并且将传输的数据串进行串并转换后编码,增加了同一时间传输的数据量,提高了传输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在通信系统中数据处理的方法、通信系统及通信设备。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中发送、处理数据的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的数据传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系统中发送、处理数据的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多天线技术主要应用于两种系统:智能天线系统和多输入输出(Multi Input Multi Output,MIMO)系统。MIMO技术主要是利用不同天线对空间信道衰落特性的独立性来获得复用增益,以此来区分接收到的数据,所以要求天线阵元间距较大(理论上要求阵元间距为10倍波长),减少信道间的干扰。智能天线系统主要依靠阵元间的强相关性进行信号处理以实现波束赋型,因此要求天线阵元间距较小(在TD-SCDMA系统中阵元间距为半个波长)。
在TD-SCDMA系统中为了实现从智能天线系统演进到多天线的MIMO系统,提出了将智能天线系统与MIMO系统的融合,即以单根智能天线替换单根普通天线,每根智能天线包含波束赋形模块和多个天线阵元。这种融合方案一方面可以通过MIMO技术来获得复用增益,从而提高传输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智能天线的波束赋型获得空分多址(SDMA),减小用户间干扰,提高系统容量。但是,这种融合方案也具有以下几点局限性:1、MIMO系统要求多路天线间信道的相关性小,如果不能很好地满足多路天线间信道相关性的要求,将会导致信道之间干扰严重,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2、MIMO复用方案要求接收天线数大于发送天线数。对于下行传输过程中,由于体积的限制,终端安装大量接收天线存在一定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中发送、处理数据的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接收侧根据数据传输的信道区分多天线数据困难,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传输效率的问题。
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待发送的数据串进行串并转换,获得多路并行数据串;
针对一条支路的加权系数对一路数据串进行编码,执行以下操作:
依次从所述数据串中选择一个未进行编码的数据符号,利用所述支路的加权系数对本次选择的数据符号与本次选择前在该数据串中已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符号进行加权操作,将加权后的数据符号叠加为一个编码后的数据符号,得到编码后的一个并行数据串;
对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并通过智能天线中的阵元发送波束赋形后的数据串,其中,一个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后获得的多路数据串通过一根智能天线中的多个阵元发送。
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基于发送数据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智能天线的阵元发送的数据串,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串进行解码;
确定解码后的数据串所在的支路,并根据所述支路的信息对数据串进行并串转换。
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串并转换模块,用于将待发送的数据串进行串并转换,获得至少一路并行数据串;
编码模块,包括选择单元、第一加权单元和第一叠加单元,其中:
选择单元,用于依次从待发送的所述数据串中选择一个未进行编码的数据符号;
第一加权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支路的加权系数对所述选择单元本次选择的数据符号与本次选择前在该数据串中已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符号进行加权操作;
第一叠加单元,用于将加权后的数据符号叠加为一个编码后的数据符号;
波束赋形模块,用于对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智能天线中的阵元发送波束赋形后的数据串,其中,一个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后获得的多路数据串通过一根智能天线中的多个阵元发送。
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智能天线的阵元发送的数据串,所述数据串是基站依次从获得多路并行数据串中选择一个未进行编码的数据符号,利用所述支路的加权系数对本次选择的数据符号与本次选择前在该数据串中已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符号进行加权操作,将加权后的数据符号叠加为一个编码后的数据符号组成的;
解码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串进行解码;
并串转换模块,用于确定解码后的数据串所在的支路,并根据所述支路的信息对数据串进行并串转换。
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将待发送的数据串进行串并转换,依次从所述数据串中选择一个未进行编码的数据符号,利用所述支路的加权系数对本次选择的数据符号与本次选择前在该数据串中已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符号进行加权操作,将加权后的数据符号叠加为一个编码后的数据符号,对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并通过智能天线中的阵元发送波束赋形后的数据串,其中,一个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后获得的多路数据串通过一根智能天线中的多个阵元发送;
终端,用于接收并解码所述智能天线的阵元发送的数据串,确定解码后的数据串所在的支路,并根据所述支路的信息对数据串进行并串转换。
通过将MIMO技术、智能天线技术与重叠编码复用技术的结合,避免了由于天线间信道干扰造成的传输可靠性较低的问题,提高了多天线传输的可靠性,并且将传输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实现了空分多址(SDMA),提高了系统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重叠编码复用进行编码的示意图;
图2为级联重叠编码复用编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发送并处理数据的方法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基站侧的工作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终端侧对接收到的数据串进行迭代译码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申请人考虑利用重叠编码复用(Overlapped CodeDivision Multiplexing,OVCDM)的不同编、解码支路来区分利用智能天线发送的数据。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OVCDM是一种高频谱效率编码的复用技术,利用码率高于1的并行编码来大幅度提高通信系统容量与频谱效率,利用OVCDM技术编、解码的方案后续将称之为对数据串进行OVCDM编、解码。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进行OVCDM编、解码的过程。
如图1所示,为进行OVCDM编码过程的示意图,设定输入的数据串中有15个数据符号,并且重叠次数K=3,即每次选择三个数据符号进行串并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输入的数据串进行串并变换的操作,成为三路并行的数据串。
通过串并转换的操作,将输入的数据串中的15个数据符号划分为3路并行的数据串,每一路数据串中有5个数据符号。
第二步:将三路并行的数据串分别进行编码。
进行编码就是将
Figure GDA00001878388700051
作为加权系数分别对当前输入的第一支路数据和第一支路各寄存器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加权叠加,作为加权系数对第K支路输入数据和第K支路寄存器里的数据进行加权叠加,其中:
Figure GDA00001878388700053
是第K支路并行编码支路中L个编码抽头系数矢量的元素,L是每路编码的约束长度。
假设第一路数据串中的数据符号为A00、A01、A02、A03和A04,第二路数据串中的数据符号为A10、A11、A12、A13和A14,第三路数据串中的数据符号为A20、A21、A22、A23和A24,对并行的三路数据串编码的过程如下:
1、将
Figure GDA00001878388700054
作为加权系数对A00进行加权操作,得到A00 /;同理,利用
Figure GDA00001878388700055
对A10和A20进行加权操作,得到A10 /和A20 /
2、将A00、A10和A20分别保存到寄存器10、寄存器11和寄存器12中。
3、将
Figure GDA00001878388700057
作为加权系数对A01进行加权操作,利用对保存在寄存器10中的A00进行加权操作,并将这两次加权操作后得到的数据符号叠加为一个数据符号A01 /;同理,还得到编码后的A11 /和A21 /
4、将A00、A10和A20分别保存到寄存器20、寄存器21和寄存器22中,并将A01、A11和A21保存到寄存器10、寄存器11和寄存器12中。
以此类推,直到将三路并行数据串中的数据符号都进行编码。在本发明中,将数据符号存储到寄存器中,一路中存储的数据个数不得超过总的寄存器个数。每个寄存器中存储一个数据,若在t时刻第一路中的每一寄存器都已经存储了数据,则在t+1时刻,第L-1个寄存器中的数据将被丢弃。在初始时刻,寄存器中存储的数据为0。
第三步:将三路编码后的数据符号叠加成为一路数据符号。
例如:将第二步中第1次得到的A00 /、A10 /和A20 /叠加为一个数据符号A0 /,将第2次得到的A01 /、A11 /和A21 /叠加为一个数据符号A1 /,以此类推,还将得到叠加后的数据符号A2 /、A3 /和A4 /,叠加后的5个数据符号成为编码后的数据串。
在本步骤中,叠加后的数据符号可以经过F函数变换后输出,其中:F函数与其输入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具体地,F函数的定义是对数据符号进行变换或映射。比如:
Figure GDA00001878388700061
Figure GDA00001878388700062
即:对三路(假设k=3)数据符号求和得到x后,将x代入F函数进行计算,然后输出。F(x)=x,表示F函数是线性函数,对三路数据符号求和得到x后,直接输出,F函数并不对数据进行变换。
由于重叠次数K越大,重叠编码的约束长度L越长,检测的复杂度越大。为了降低检测的复杂度,可以采用级联的方式实现高重叠次数K的OVCDM过程,两级的OVCDM的原理如图2所示,其中,第1级OVCDM1编码可以采用非线性OVCDM编码,而第2级OVCDM2编码则可以采用线性编码;第1级OVCDM1的输出作为第2级OVCDM2的输入。例如:图2中的OVCDM1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编码过程,OVCDM2可以是编码方式与图1相同但K值不同的编码过程。
OVCDM编码的检测可以采用基于Viterbi算法的最大似然序列检测(MLSD),并且采用欧式距离作为路径度量。
OVCDM的解码过程是将数据串中的每一数据符号解码为K个并行数据符号,将所述并行数据符号进行并串转换,解码过程后得到的数据符号个数为解码之前个数的K倍。解码方法可以最大似然序列检测方法或基于树图的次优序列检测方法;具体地,可以利用基于树图的次优序列检测方法中的半正定规划算法进行解码。
解码后获得的各支路的数据与编码时各支路的数据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将图1中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解码可获得三路并行数据,第一路数据与编码时的第一路数据一一对应,其他支路数据类似。
通过对MIMO的多路并行的数据串分别使用OVCDM编码的一支路进行编码,在接收端可以利用OVCDM译码来区分发送的多路并行的数据串,这样可以降低对空间独立性的要求和接收天线数的要求。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发送、处理数据的方法步骤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将待发送的数据串进行串并转换,获得多路并行数据串。
在本步骤之前,基站向终端发送的数据串可以进行一次或多次OVCDM操作。
步骤302:分别利用设定的加权系数对获得的多路并行数据串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多个并行数据串。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的加权系数可以是指OVCDM编码中各支路的加权系数,每一支路的加权系数对应步骤301中获得的一路数据串。
利用OVCDM编码中的一条支路的加权系数对一路数据串进行编码的过程为:依次从所述数据串中选择一个未进行编码的数据符号,利用所述支路的加权系数对本次选择的数据符号与本次选择前在该数据串中已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符号进行加权操作;将加权后的数据符号叠加为一个编码后的数据符号。
步骤303:对编码后的数据串分别进行波束赋形,并通过智能天线中的阵元发送波束赋形后的数据串,其中,一个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后获得的多路数据串通过一根智能天线中的多个阵元发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就是通过调整阵列的智能天线组中各阵元的激励,来使天线波束方向形状变为指定的波束形状。例如:根据接收数据串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角度作为波束赋形时对数据串进行加权操作时的参数,让波束赋形后的数据串携带接收该数据串的终端的位置信息,通过智能天线的阵元发送后,能够被该终端正确接收。
以上三步是基站侧发送数据之前对数据串进行处理的操作,当数据串通过智能天线的阵元发送后,接收数据串的终端将进行以下操作:
步骤304:终端接收数据串,并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串进行OVCDM解码操作。
在本步骤之前,接收侧可以有多根天线,对接收到的数据串进行天线间的干扰消除操作。
步骤305:确定解码后的数据串所在的支路信息,并根据所述支路信息对数据串进行并串转换。
下面以实施例二来具体描述实施例中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二中设定基站分别向终端1和终端2发送数据串1和数据串2,且要对待发送的两个数据串分别进行两级的级联OVCDM操作,基站侧的工作流程图如图4所示。
第一步:分别对数据串1和数据串2进行OVCDM1和OVCDM2操作。
第二步:分别对进行了OVCDM操作的数据串1和数据串2进行符号交织。
第三步:分别对数据串1和数据串2进行串并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数据串1携带了16个数据符号,进行串并转换时变为携带了8个数据符号的两路并行数据串;数据串2携带了24个数据符号,进行串并转换时变为携带了8个数据符号的三路并行数据串。
第四步:分别利用OVCDM3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加权系数,对数据串1进行串并转换后的两路数据串进行编码操作;分别利用OVCDM4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的加权系数,对数据串2进行串并转换后的三路数据串进行编码操作。
OVCDM3的重叠次数不固定,但不小于2;OVCDM4的重叠次数也不固定,但不小于3。
第五步:分别将第四步中获得的每一路数据串重复为多路(如八路)相同的数据串,并对这多路相同的数据串进行加权操作,加权系数与接收该数据串的终端的位置相关。
接收该数据串的终端的位置可以与终端到基站之间的达到角相关、与到达方向(DoA)估计相关或与基站和终端之间的通信信道参数相关。
第六步:将发送给不同接收端的数据串叠加,该数据串为利用一支路的加权系数编码并进行波束赋形后的数据串。
例如:为每一支路配置标号,将利用同一标号的支路中的加权系数进行编码操作的数据串叠加,并将叠加后的数据串通过智能天线的阵元发送。
如图4中所示,OVCDM3中第一支路标号为1,第二支路标号为2;OVCDM4中第一支路标号为1,第二支路标号为2,第三支路标号为3。将通过OVCDM3中第一支路的数据串和OVCDM4中第一支路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分别获得八路数据串,将获得的两组八路的数据串叠加后,通过智能天线的八个阵元发送。
通过OVCDM4中第三支路的数据串,由于OVCDM3中只对两路数据串进行了操作,因此在OVCDM3中没有相同标号的支路中的加权系数参与了编码过程,利用OVCDM4中第三支路中的系数进行加权的数据串通过波束赋形后直接将数据串通过智能天线的阵元发送。
当数据串通过智能天线的阵元发送后,会分别被接收侧的一路或多路终端天线接收,并且每路天线接收到的数据串是利用信道衰落系数加权后叠加的数据串,非基站向该终端发送的数据串将在传输过程中被有效抵消。
第七步:终端接收数据串,并对接收到的数据串进行OVCDM解码操作。
第八步:确定解码后的数据串所在的支路信息,并根据所述支路信息对数据串进行并串转换。
例如:在基站侧是按照数据串中数据符号的先后顺序进行串并转换的,即奇数位数据符号位于第一支路,偶数位数据符号位于第二支路;终端1对数据进行解码后获得两路8位数据串,确定出分别所在的支路后,在进行并串转换时,将位于第一支路的8位数据符号作为转换后数据串的奇数位,位于第二支路的8位数据符号作为转换后数据串的偶数位。
在第七步和第八步中,为了提高解码性能,可以进行多次迭代,以终端1接收到数据串,并进行迭代译码为例,如图5所示,以接收侧有三路接收天线为例,具体流程如下:
首先,对接收到的三路数据串利用最大似然序列检测算法和利用OVCDM3中第一、第二和第三支路中的加权系数进行解码后叠加,获得一路解码后的数据串。
然后,对解码后输出的数据串进行符号解交织操作,并将解交织后的数据串进行OVCDM1解码。
最后,对OVCDM1解码后输出数据串进行判决,判断输出的数据串中数据符号的精度等性能是否满足要求,若满足,则完成一次迭代;否则,还需要进行下一次迭代。
在下一次迭代中,数据串进行OVCDM1解码后,向OVCDM3反馈外信息,具体操作为:通过OVCDM1输出的外信息分别经过符号交织后,作为OVCDM3的反馈信息。OVCDM3根据反馈的外信息再次对输入数据串进行解码,完成第二次迭代。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对发送侧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三还提供一种基站,如图6所示,该基站包括串并转换模块11、编码模块12、波束赋形模块13和发送模块14,其中:串并转换模块11用于将待发送的数据串进行串并转换,获得至少一路并行数据串;编码模块12用于分别利用设定的加权系数对获得的多路并行数据串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多个并行数据串;波束赋形模块13用于对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发送模块14用于通过智能天线中的阵元发送波束赋形后的数据串,其中,一个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后获得的多路数据串通过一根智能天线中的多个阵元发送。
若所述设定的加权系数是指编码中各支路的加权系数,每一支路的加权系数对应获得的一路数据串,则所述编码模块12包括选择单元21、第一加权单元22和第一叠加单元23,其中:选择单元21用于依次从待发送的所述数据串中选择一个未进行编码的数据符号;第一加权单元22用于利用所述支路的加权系数对所述选择单元本次选择的数据符号与本次选择前在该数据串中已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符号进行加权操作;第一叠加单元23用于将加权后的数据符号叠加为一个编码后的数据符号。
所述波束赋形模块13包括重复单元31和第二加权单元32,其中:重复单元31用于将编码后的所述数据串重复为多路相同的数据串;第二加权单元32用于对所述多路相同的数据串分别进行加权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还包括第二叠加模块15,用于在所述波束赋形模块13对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之后,且所述发送模块14发送数据串之前,将发送给不同接收端的数据串叠加,该数据串为利用一支路的加权系数编码并进行波束赋形后的数据串。
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接收侧对应的,本发明实施例四还提供一种终端,如图7所示,包括接收模块41、解码模块42和并串转换模块43,其中: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智能天线的阵元发送的数据串;解码模块42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串进行解码;并串转换模块43用于确定解码后的数据串所在的支路,并根据所述支路的信息对数据串进行并串转换。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五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如图8所示,包括基站51和至少一个终端52,其中:基站51用于将待发送的数据串进行串并转换,分别利用设定的加权系数对获得的多路并行数据串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多个并行数据串,对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并通过智能天线中的阵元发送波束赋形后的数据串,其中,一个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后获得的多路数据串通过一根智能天线中的多个阵元发送;终端52用于接收并解码所述智能天线的阵元发送的数据串,确定解码后的数据串所在的支路,并根据所述支路的信息对数据串进行并串转换。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方法、系统及设备,避免了由于天线间信道干扰造成的传输可靠性较低的问题,提高了多天线传输的可靠性;将传输的数据串进行串并转换后编码,增加了同一时间传输的数据量,提高了传输效率;在发送数据时将多个数据串叠加后发送,实现了空分多址,提高了系统容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将待发送的数据串进行串并转换,获得多路并行数据串;
分别用设定的加权系数对获得的多路并行数据串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多个并行数据串;
对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并通过智能天线中的阵元发送波束赋形后的数据串,其中,一路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后获得的多路数据串通过一根智能天线中的多个阵元发送;
所述设定的加权系数是指编码中各支路的加权系数,每一支路的加权系数对应获得的一路数据串;
利用编码中支路的加权系数对数据串进行编码,包括:
依次从所述数据串中选择一个未进行编码的数据符号,利用所述支路的加权系数对本次选择的数据符号与本次选择前在该数据串中已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符号进行加权操作;
将加权后的数据符号叠加为一个编码后的数据符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包括:
将编码后的所述数据串重复为多路相同的数据串,并对该多路相同的数据串分别进行加权操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多路相同的数据串分别进行加权操作时的加权系数与接收该数据串的终端位置相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之后,且通过智能天线中的阵元发送波束赋形后的数据串之前,包括:
将发送给不同接收端的数据串叠加,该数据串为利用一支路的加权系数编码并进行波束赋形后的数据串。
5.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基于权利要求1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智能天线的阵元发送的数据串,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串进行解码;
确定解码后的数据串所在的支路,并根据所述支路的信息对数据串进行并串转换。
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基站包括:
串并转换模块,用于将待发送的数据串进行串并转换,获得多路并行数据串;
编码模块,用于分别用设定的加权系数对获得的多路并行数据串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多个并行数据串;
波束赋形模块,用于对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智能天线中的阵元发送波束赋形后的数据串,其中,一个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后获得的多路数据串通过一根智能天线中的多个阵元发送;
所述设定的加权系数是指编码中各支路的加权系数,每一支路的加权系数对应获得的一路数据串,所述编码模块,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依次从并行数据串中选择一个未进行编码的数据符号;
第一加权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支路的加权系数对所述选择单元本次选择的数据符号与本次选择前在该数据串中已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符号进行加权操作;
第一叠加单元,用于将加权后的数据符号叠加为一个编码后的数据符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赋形模块包括:
重复单元,用于将编码后的所述数据串重复为多路相同的数据串;
第二加权单元,用于对所述多路相同的数据串分别进行加权操作。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叠加模块,用于在所述波束赋形模块对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之后,且所述发送模块发送数据串之前,将发送给不同接收端的数据串叠加,该数据串为利用一支路的加权系数编码并进行波束赋形后的数据串。
9.一种接收权利要求6的基站发送的数据串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智能天线的阵元发送的数据串;
解码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串进行解码;
并串转换模块,用于确定解码后的数据串所在的支路,并根据所述支路的信息对数据串进行并串转换。
10.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通信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将待发送的数据串进行串并转换,分别用设定的加权系数对获得的多路并行数据串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多个并行数据串,对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并通过智能天线中的阵元发送波束赋形后的数据串,其中,一个编码后的数据串进行波束赋形后获得的多路数据串通过一根智能天线中的多个阵元发送,所述设定的加权系数是指编码中各支路的加权系数,每一支路的加权系数对应获得的一路数据串,利用编码中支路的加权系数对数据串进行编码,包括:依次从所述数据串中选择一个未进行编码的数据符号,利用所述支路的加权系数对本次选择的数据符号与本次选择前在该数据串中已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符号进行加权操作;将加权后的数据符号叠加为一个编码后的数据符号;
终端,用于接收并解码所述智能天线的阵元发送的数据串,确定解码后的数据串所在的支路,并根据所述支路的信息对数据串进行并串转换。
CN 200810101119 2008-02-28 2008-02-28 通信系统中发送、处理数据的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Active CN1015215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01119 CN101521534B (zh) 2008-02-28 2008-02-28 通信系统中发送、处理数据的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01119 CN101521534B (zh) 2008-02-28 2008-02-28 通信系统中发送、处理数据的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1534A CN101521534A (zh) 2009-09-02
CN101521534B true CN101521534B (zh) 2012-12-05

Family

ID=41081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01119 Active CN101521534B (zh) 2008-02-28 2008-02-28 通信系统中发送、处理数据的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215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2749A (zh) * 2017-12-22 2019-07-02 深圳超级数据链技术有限公司 重叠复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10913477B (zh) * 2018-09-14 2023-01-06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资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142971A (zh) * 2021-11-29 2022-03-04 山东恒创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的机器人通信系统、方法及计算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9765A (zh) * 2003-09-09 2006-10-1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方法及发送机
CN1988410A (zh) * 2005-12-23 2007-06-2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自适应天线阵列的无线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9765A (zh) * 2003-09-09 2006-10-1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多重传输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方法及发送机
CN1988410A (zh) * 2005-12-23 2007-06-2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自适应天线阵列的无线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1534A (zh) 2009-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1526B (zh) Mimo系统中发送数据流的方法和装置
RU2515537C2 (ru) Способ ортогонального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нно-временного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в сети и система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ой передачи
CN1710825A (zh) 结合空时分组编码的智能天线下行波束形成方法
WO2007037418A1 (ja) アンテナ選択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WO2008001979A1 (en) Transmitter having full-diversity and full-rate, a linear space-time code generating method for the transmitter, and a mimo system using same
CN101521534B (zh) 通信系统中发送、处理数据的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1442394A (zh) 可迭代译码的网络编码协作通信方法
CN101577612B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789814A (zh) 采用空时编码结合预编码对待发射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29211A (zh) 空时编码方法、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和解码方法及装置
CN103986677B (zh) 基于发射分集的空移键控调制方法
CN101141232A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信号发射方法及信号发射系统
CN1722650B (zh) 空时格码编码装置和空时格码编码方法
CN106100712A (zh) 大规模mimo系统中基于双码本的预编码方法
CN101286773B (zh) 一种多入多出空时分组编码调制的数据发送装置及方法
CN101527613B (zh) 发送、处理数据的方法、通信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1030740B (zh) 基于分层空时结构的下行链路scma码本设计方法
EP142054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encoded signals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820938B (zh) 用于多天线叠加编码调制系统的检测方法
CN101540663B (zh) 一种用于高阶mimo系统的预编码码本的构造方法
CN101350648A (zh) 一种实现发射的方法、系统及发射机
CN101510813B (zh) 通信系统中传输、处理数据的方法、通信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02882659A (zh) 一种自适应mimo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1459494A (zh) 多层交织复用空时码系统、数据交织的装置及方法
CN100361419C (zh) 一种空时网格码的构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