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6994A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6994A
CN1846994A CN 200610073214 CN200610073214A CN1846994A CN 1846994 A CN1846994 A CN 1846994A CN 200610073214 CN200610073214 CN 200610073214 CN 200610073214 A CN200610073214 A CN 200610073214A CN 1846994 A CN1846994 A CN 1846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bstrate
masterplate
bracing
strutting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7321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46994B (zh
Inventor
楠木寿幸
秋吉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1107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4806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1107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28967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1144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1822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1207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6751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46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6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46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69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creen Printers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时能确保较大模版吸附区域的印刷装置。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包括:从两侧夹持并保持基板(W)的一对夹片(31a)、(31b);当基板被夹片所保持时,可设置在基板上的定位装置(41a、41b);在使定位装置(41a、41b)从基板上退避到侧方的状态下,设置在被一对夹片(31a、31b)所保持的基板上的模版(51);通过在模版上滑动,将模版上的焊料(S)扩展并涂敷在基板(W)上的刮板(61)。在处于退避状态的定位装置上载置模版(51),同时在定位装置(41a、41b)的上表面设有吸附模版(51)的定位装置侧吸附装置(45)。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基板印刷膏状焊锡等焊料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历来,在固定于印刷台上的基板上重叠安装丝网印刷用的模版(掩膜),以刮板扩展供给到模版上的膏状焊锡等焊料,通过形成在模版上的开口部(图形孔)在基板的规定位置上印刷(涂敷)焊料的丝网印刷装置是众所周知的。
在这种印刷装置中,使刮板在模版上滑动来扩展焊料时,随其滑动而产生的摩擦阻力,有可能使模版的位置偏移。
为此,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5-185580号)和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284829号)所示的丝网印刷装置,在从两侧保持基板的夹片的表面设有吸孔,印刷时把吸孔设定为负压,将模版吸附固定在夹具上,以防止模版的位置偏移。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2所示的丝网印刷装置中,为了在印刷时可靠地保持模版,最好确保夹具对模版的吸附区域较大。但是,一般的印刷装置在夹具周围密集设置了许多设备,所以受空间限制无法加大夹具的宽度,存在无法充分地确保较大模版吸附区域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时能确保较大模版吸附区域的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本发明提供如下装置。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两侧夹持基板的一对夹片;设置在上述一对夹片所保持的基板上的模版;通过在上述模版上滑动,将模版上的焊料扩展并涂敷在基板上的刮板;当模版设置在上述一对夹片所保持的基板上时位于上述夹片的侧方的模版支撑装置,上述模版载置在上述模版支撑装置上,吸附上述模版的吸附装置设置在上述模版支撑装置的上表面。
(2)根据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基板被上述夹片保持时可设置在基板上的定位装置,上述定位装置,在基板被上述夹片保持之后,可从基板向上述夹片的侧方退避,上述吸附装置设置在上述定位装置的上表面,上述模版支撑装置由处于退避状态的上述定位装置构成。
(3)根据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吸附装置设定为负压,由吸附并保持上述模版的吸孔构成。
(4)根据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装置,在退避状态下,由位于上述一对夹片的两侧的一对定位板构成。
(5)根据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装置,在退避状态下,其上表面与上述夹片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6)根据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夹片,其上表面设置有吸附上述模版的夹片侧吸附装置。
(7)根据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闭驱动夹片的气缸,以及调整供给至该气缸的气压的真空调节器。
(8)根据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刮板,在上述模版支撑装置的载置上述模版的载置区域内滑动。
(9)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两侧夹持并保持基板的一对夹片;设置在上述一对夹片所保持的基板上的模版;通过在上述模版上滑动,将模版上的焊料扩展并涂敷在基板上的刮板;当模版设置在上述一对夹片所保持的基板上时位于上述夹片的侧方的模版支撑装置,上述模版载置在上述模版支撑装置上,并且上述刮板在上述载置区域内滑动。
(10)根据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基板被上述夹片保持时可设置在基板上的定位装置,上述定位装置,在基板被上述夹片保持之后,可从基板向上述夹片的侧方退避,上述模版支撑装置由处于退避状态的上述定位装置构成。
(11)根据10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装置的退避位置,设置有用于支撑施加至上述定位装置的刮板压力的支撑部件。
(12)根据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夹片的内侧缘部,设置有在基板保持状态下与基板的侧缘部压接的夹具边缘,上述夹具边缘的上部,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隔离片,上述隔离片,在上述模版设置在上述夹片所保持的基板上时,介入基板和模版之间,使两者之间形成间隙。
(13)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两侧夹持并保持基板的一对夹片;设置在上述一对夹片所保持的基板上的模版;通过在上述模版上滑动,将模版上的焊料扩展并涂敷在基板上的刮板,上述夹片的内侧缘部,设置有在基板保持状态下与基板的侧缘部压接的夹具边缘,并且上述夹具边缘的上部,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隔离片,上述隔离片,在上述模版设置在上述夹片所保持的基板上时,介入基板和模版之间,使两者之间形成间隙。
(14)根据1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离片的厚度为0.5~4mm。
(15)根据1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夹片,其夹具边缘可自由拆装。
(16)根据1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基板的侧缘部上表面与上述隔离片的下表面抵接时,基板受上述夹片的保护。
(17)根据1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夹片,其上表面设置有吸附上述模版的吸附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上述基板的第一支撑装置;支撑上述第一支撑装置的第二支撑装置;使上述第一支撑装置相对于第二支撑装置进行升降的第一升降装置;使上述第二支撑装置相对于装置主体进行升降的第二升降装置;上述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具有向第一支撑装置或第二支撑装置的中央部位施加升降驱动力的升降驱动装置,以及至少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或第二支撑装置的对角位置来限制动作方向的动作方向限制装置。
(19)一种印刷装置,将焊料涂敷至支撑装置所支撑的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装置,包括可支撑上述基板的第一支撑装置;支撑该第一支撑装置的第二支撑装置;使上述第一支撑装置相对于第二支撑装置进行升降的第一升降装置;使上述第二支撑装置相对于装置主体进行升降的第二升降装置,上述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具有向第一支撑装置或第二支撑装置的中央部位施加升降驱动力的升降驱动装置,以及至少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或第二支撑装置的对角位置来限制动作方向的动作方向限制装置。
(20)根据1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作方向限制装置,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或第二支撑装置的四个角部位置附近。
(21)根据1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齿轮齿条机构。
(22)根据1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升降装置及第二升降装置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具有平行连杆机构。
根据上述发明(1)的印刷装置,在保持于夹片上的基板上设置模版时,通过位于夹片侧方的模版支撑装置可以形成模版的吸附区域,可在印刷时确保较大的模版吸附区域。
根据上述发明(2)的印刷装置,通过处于退避状态的定位装置,可在夹片侧方形成模版的吸附区域。
根据上述发明(3)的印刷装置,可更加可靠地吸附固定模版。
根据上述发明(4)的印刷装置,可在一对夹片的两侧形成模版的吸附区域。
根据上述发明(5)的印刷装置,消除了定位装置与夹片之间的阶梯差,能从夹片到定位装置无间隙地设置模版,可更加可靠地吸附固定模版。
根据上述发明(6)的印刷装置,也可用夹片吸附固定模版。
根据上述发明(7)的印刷装置,除了上述发明(1)的效果之外,还可调整一对夹片对基板的夹紧压力。尤其是能够通过数值数据等数据输入操作来调整真空调节器产生的夹紧压力(气压),因此能防止因个人差异引起设定量发生变动和输入错误等不利情况,可恰当调整夹紧压力。
根据上述发明(8)的印刷装置,除了上述发明(1)的效果之外,利用模版支撑装置能在印刷时确保较长的刮板起始段距离(助走距離)。
根据上述发明(9)的印刷装置,当在保持于夹片的基板上设置模版的状态下进行印刷时,通过位于夹片侧方的模版支撑装置,能形成刮板的用于混合焊料的起始段区域(助走エリア),能确保较长的刮板起始段距离。
根据上述发明(10)的印刷装置,通过处于退避状态的定位装置,可在夹片的侧方形成刮板的用于混合焊料的起始段区域。
根据上述发明(11)的印刷装置,通过支撑部件能可靠地承受刮板在起始段时施加于定位装置上的压力,因此可以可靠地利用定位装置上的区域作为起始段区域。
根据上述发明(12)的印刷装置,除了上述发明(1)的效果之外,还可以在基板及模版之间形成间隙,以进行非接触印刷。
根据上述发明(13)的印刷装置,由于使形成在夹具边缘上部的隔离片介入基板与模版之间,因此能在基板与模版之间形成间隙,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非接触印刷。
根据上述发明(14)的印刷装置,能更加可靠地取得上述效果。
根据上述发明(15)的印刷装置,能更换夹具边缘,并可以通过更换来调整或改变非接触印刷量。
根据上述发明(16)的印刷装置,可将隔离片用作夹紧基板时的定位装置。
根据上述发明(17)的印刷装置,由于能够牢固保持模版,因此,当刮板沿着模版滑动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因受张力等影响而使模版相对于基板发生偏移等不利情况。
根据上述发明(18)的印刷装置,除了上述发明(1)的效果之外,还可以抑制印刷时因基板上升而使基板倾斜的现象。因此,能够良好地支撑基板及模版。
根据上述发明(19)的印刷装置,由于升降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撑装置的中央部位,因此,既能预先防止升降驱动力不均衡地传递到支撑装置的各个部分,也能通过至少设置在对角位置上的动作方向限制装置来防止支撑装置倾斜,所以可抑制基板倾斜,实现高品质印刷。
根据上述发明(20)的印刷装置,将动作方向限制装置设置在支撑装置的四个角部位置附近,因此,可更加可靠地防止支撑装置倾斜。
根据上述发明(21)的印刷装置,升降驱动装置包括齿轮齿条机构,因此,可将电动机等旋转驱动源的旋转运动高效地转换成直线运动,可将动力损失抑制得较小。
根据上述发明(22)的印刷装置,包括平行连杆机构,因此,可以更加可靠地确保支撑装置的水平状态来防止基板倾斜,实现高品质印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印刷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简略表示上述印刷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印刷装置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上述印刷装置的夹具单元周围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印刷装置定位板相对于夹具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其中,(a)是定位板退避位置的立体图,(b)是定位板进入位置的立体图。
图7是放大表示上述印刷装置中的定位板吸孔周围的剖视图。
图8是说明上述印刷装置动作的侧视图,其中,(a)是搬入基板时的侧视图,(b)是定位板进入时的侧视图,(c)是基板上升时的侧视图,(d)是夹紧基板时的侧视图。
图9是说明上述印刷装置动作的侧视图,其中,(a)是定位板退避时的侧视图,(b)是升降工作台上升时的侧视图,(c)是扩展焊锡时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设有用于调节供给到夹片驱动用气缸的气压的真空调节器时,印刷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1是表示上述印刷装置采用的基板数据内容的图。
图12是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装置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上述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装置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上述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夹具单元周围的侧视图。
图15是放大表示上述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夹具边缘周围的剖视图。
图16是说明上述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装置动作的侧视图,其中,(a)是搬入基板时的侧视图,(b)是基板上升时的侧视图,(c)是夹紧基板时的侧视图。
图17是说明上述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装置动作的侧视图,其中,(a)是升降工作台上升时的侧视图,(b)是升降工作台上升后的侧视图,(c)是扩展焊锡时的侧视图。
图18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升降工作台及载置工作台的立体图。
图19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升降工作台及载置工作台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该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该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该装置主要部分(印刷台10)的立体图。如这些图所示,在该丝网印刷装置的基台2上设有印刷台10,在该印刷台10的两侧,沿着X轴方向(搬送方向)设置将印刷基板W搬入、搬出印刷台10的上游侧传送带11和下游侧传送带12。
而且,该印刷装置包括:用于夹紧印刷基板W的夹具单元3;夹紧基板W时,与基板上表面卡合而进行定位的定位单元4;设在印刷台10的上方的模版保持单元5及刮板单元6;如后所述,被夹具单元3夹紧的基板W,重叠安装在模版保持单元5的模版51上,在其状态下通过刮板单元6的刮板61实施丝网印刷。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基台2上,在水平面内沿着与X轴方向水平垂直相交的Y轴方向设置轨道211,同时在该轨道211上沿着Y轴方向滑动自如地安装Y轴工作台21。而且,Y轴工作台21与基台2之间设有滚珠丝杠机构(省略图示),通过该滚珠丝杠机构的驱动,使Y轴工作台21相对于基台2向Y轴方向移动。
在Y轴工作台21上,沿着X轴方向设置轨道221,同时在该轨道211上沿着X轴方向滑动自如地安装X轴工作台22。而且,X轴工作台22和Y轴工作台21之间设有滚珠丝杠机构(省略图示),通过该滚珠丝杠机构的驱动,使X轴工作台22相对于Y轴工作台21向X轴方向移动。
在X轴工作台22上设有R轴工作台23,该R轴工作台23可通过旋转单元231绕铅垂线(Z轴方向)的轴线旋转自如。该R轴工作台23,通过未图示的旋转驱动装置绕Z轴旋转驱动。
R轴工作台23的四个角部安装有沿着上下方向(Z轴方向)滑动自如的滑动支柱241,同时在该滑动支柱241的上部安装有升降工作台24,通过滑动支柱241的滑动使升降工作台24可以相对于R轴工作台向Z轴方向升降自如。而且,在升降工作台24与R轴工作台23之间设有滚珠丝杠机构243,通过该滚珠丝杠机构243的驱动,使升降工作台24相对于R轴工作台23向Z轴方向(上下方向)移动。
在升降工作台24上,沿着X轴方向设有一对主传送带20。该主传送带20被设置成,在升降工作台24下降后的状态下,上游侧端部及下游侧端部分别与上述上游侧传送带11的端部及下游侧传送带12的端部相对。在该相对状态下,主传送带20与两侧传送带11、12之间的间隙被设定成基板W能够通过传送带之间的间隔,具体而言,设定成小到5mm左右。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与两侧传送带11、12产生干扰,在降下状态下,限制主传送带20因X轴及R轴工作台22、23移动而向X轴及R轴方向移动,同时,为了防止相对于两侧传送带11、12发生位置偏移,限制主传送带20因Y轴及R轴工作台21、23移动而向Y轴及R轴方向移动。即,在降下状态下,限制主传送带20因X轴、Y轴及R轴工作台21~23移动而向水平方向(X轴、Y轴及R轴方向)移动。
如图1~图5所示,设在升降工作台24上的夹具单元3,具有沿着X轴方向设置在一对主传送带20上方的一对带板状的夹片31a、31b。其结构为:一侧夹片31a,固定在升降工作台24的构件25(参照图5)上,同时另一侧夹片31b被安装成可相对于构件25向Y轴方向滑动自如,并可与另一侧夹片31a分合自如。
而且,在另一侧夹片31b上设有托架26b,该托架26b与构件25之间设有气缸33。通过该气缸33的进入驱动(伸张驱动),使另一侧夹片31b沿着Y轴方向朝远离一侧夹片31a的方向移动而打开夹片31a、31b,同时通过气缸33的后退驱动(收缩驱动),使另一侧夹片31b沿着Y轴方向朝接近一侧夹片31a的方向移动而关闭夹片31a、31b。这样,通过一对夹片31a、31b的开闭,如下所述地保持或解除基板W。
如图3、图4所示,在两夹片31a、31b的上表面上设有多个吸孔35。各个吸孔35通过未图示的吸引装置被设定为负压。如下所述,在夹片31a、31b上重叠安装模版51的状态下,通过将各个吸孔35设定为负压,而将模版51吸附保持在夹片31a、31b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吸孔35构成吸附装置(夹具侧吸附装置)。
如图5所示,设在升降工作台24上的、作为定位装置的定位单元4,具有分别对应于两个31a、31b而设置的一对带板状的定位板41a、41b。一侧定位板41a通过平行连杆机构42设在构件25上,并且另一侧定位板41b通过平行连杆机构42设在上述托架26b上。然后,随着平行连杆机构42、42的旋转,两个定位板41a、41b在保持水平姿势的状态下,可以在图6(a)及图7的实线所示的、设置在一对夹片31a、31b两侧的退避位置与图6(b)及图7的假想线所示的、按压抵接在一对夹片31a、31b上侧的定位位置之间。并且,两个定位板41a、41b,在退避位置上,其上表面设置在与一对夹片31a、31b的上表面相同的水平面上,同时在定位位置上,其下端面的一部分向Y轴方向内侧突出于一对夹片31a、31b。
而且,在升降工作台24及托架26上,设有用于驱动两个平行连杆机构42的气缸43,通过气缸43的进入驱动(伸张驱动),使一对定位板41a、41b进入内侧并移动到定位位置,并且通过后退驱动(收缩驱动),使一对定位板41a、41b开放并移动到退避位置。
如图4所示,在升降工作台24的四个角部上,作为支撑定位板用的支撑部件,直立设置支柱44。而且,在将定位板41设置在退避位置上的状态(退避状态)下,定位板41a、41b由支柱44进行支撑,从而可以如下所述地支撑由刮板61产生的扩展焊料时的印压。
通过处于该退避状态时的定位板41a、41b构成模版支撑装置,在其上方载置模版51。
如图4及图7所示,在定位板41a、41b上设有多个吸孔45。而且,对应于处于退避状态的定位板41a、41b中的各个吸孔45,在升降工作台24上直立设置多个吸管46,并且在各个吸管46的上端开口缘部设有O型圈47。而且,当定位板41a、41b退避时,各吸孔45通过O型圈47与吸管46以密封状态连通。并且,吸管46通过未图示的吸附装置设定为负压。由此,如下所述,在将模版51重叠安装在定位板41a、41b上的状态下,吸孔45通过各吸管46被设定为负压,由此将模版51吸附保持在定位板41a、41b的上表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装置侧吸附装置由吸孔45及吸管46等构成。
以位置固定状态安装有吸管46,当定位板41a、41b移动到定位位置时,定位板41a、41b与吸管46脱离。
如图1~图5所示,在升降工作台24上,对应于一对主传送带20之间,设有可以通过滑动支柱291在上下方向上升降自如的载置工作台29。而且,该载置工作台29及升降工作台24之间设有滚珠丝杠机构(省略图示),通过该滚珠丝杠机构的驱动,使载置工作台29相对于升降工作台2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该载置工作台29构成能够载置基板W的载置装置,通过上升将主传送带20上的基板W移载到载置工作台29上并向上方移动,同时通过下降将载置工作台29上的基板W移载到主传送带20一侧。
设在印刷台10上方的模版保持单元5,能够使焊锡涂敷部分具有开口部(图形孔)的模版以水平配置方式保持桥接状态。
设在模版保持单元5上侧的刮板单元6,具有沿着Y轴方向移动自如的刮板保持器62,在该刮板保持器62上分别升降自如地设有一对刮板61、61。通过使一侧刮板61在下降的状态下向Y轴方向一侧移动,能够在模版51上将膏状焊锡S向Y轴方向一侧一边滚压(混合)一边扩展,同时通过使另一侧刮板61在下降的状态下向Y轴方向另一侧移动,能够在模版51上将膏状焊锡S向Y轴方向另一侧一边滚压(混合)一边扩展。
这种结构的丝网印刷装置是如下进行动作的。在初期状态下,升降工作台24及载置工作台29分别处于降下状态,主传送带20设置在与上游侧传送带11及下游侧传送带12对应的位置上。夹具单元3的夹片31a、31b处于开放状态,定位单元4的定位板41a、41b处于退避状态。
从该状态,降基板W从上游侧传送带11搬入主传送带20,如图8(a)所示,基板W被主传送带20搬送到规定位置。
然后,如图8(b)所示,定位单元4的定位板41a、41b向内侧移动,设置在定位位置上以后,如图8(c)所示,载置工作台29上升。而且,基板W的上表面与定位板41a、41b的下表面(基准面)抵接并卡定,设置在与夹片31a、31b的上表面相同的平面内时,如图8(d)所示,通过夹具31a、31b的关闭,由夹片31a、31b夹持并保持基板W。
然后,如图9(a)所示,定位板41a、41b向外侧移动并设置在退避位置上。此时,定位板41a、41b的上表面与夹片31a、31b的上表面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同时如上所述,夹片31a、31b的上表面与基板W的上表面设置在同一平面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处于降下状态的印刷台10与模版保持单元5之间,设有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自如的摄像机7、在Y轴方向上移动自如的清洁器8。通过摄像机7来识别基板W的位置和种类(编号)、以及模版51的位置和种类等,根据该识别信息如下所述地进行因个人差异等原因所产生的位置的微调(校正)。进而,每处理规定张数的基板W等时,即利用清洁器8对模版51进行清洁。
如图9(b)所示,升降工作台24稍微上升,主传送带20超出两侧传送带11、12上方时,根据需要使Y轴工作台21、X轴工作台22及R轴工作台23适当向Y轴、X轴及R轴方向移动,对基板W相对于模版51的水平方向位置进行微调(校正)。
当这样对位置进行校正时,则如图9(c)所示,升降工作台24上升,定位板41a、41b,夹片31a、31b及基板W的上表面与模版保持单元5的模版51的下表面叠合地重叠安装在其下表面上。接着,夹片31a、31b的吸孔35及定位板41a、41b的吸孔45被设定成负压,模版51被吸附固定在夹片31a、31b及定位板41a、41b上。
然后,刮板单元6的一侧刮板61下降,并沿着模版51向Y轴方向移动,从而使供给到模版51上的、作为焊料的膏状焊锡S扩展,膏状焊锡S通过模版51的图形孔印刷(涂敷)到基板W的规定位置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涂敷焊锡时,由于刮板61例如在与一侧定位板41a及一侧夹片31a对应的模版51上的区域(一侧起始段区域)起动(助走)之后,在与基板W上方对应的模版51上的区域(印刷区域)滑动,因此在向基板W涂敷膏状焊锡S之前,在起始段区域中滚压(混合)膏状焊锡S而使其粘度降低。由此,膏状焊锡S可靠地填充到模版51上的图形孔上,可精确地涂敷于基板W。
即,印刷装置所使用的膏状焊锡具有触变性,根据所受应力粘度会产生变动,所以在涂敷膏状焊锡时,最好提前进行滚压,施加应力,在粘度降低的状态下涂敷到基板上。因此,使刮板61在起始段区域起动是有效的。
特别是在实施方式中,由于除了定位板41a的上方区域之外,夹片31a的区域也用作起始段区域,所以能确保起始段区域的充分长度,能提前充分混合焊锡S,从而可以更加精确地将焊锡S涂敷在基板上。
在基板W上涂敷膏状焊锡S之后,升降工作台24稍微下降,基板W与模版51脱离(脱模)。之后,根据需要使Y轴工作台21、X轴工作台22及R轴工作台23适当向Y轴、X轴及R轴方向移动,基板W的水平位置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接着,升降工作台24下降的同时,夹片31a、31b开放,解除基板W的保持。随后,升降工作台24降下到初期的降下位置,并且载置工作台29降下,基板W从载置工作台29上移载到主传送带20上。
之后,基板W被主传送带20搬送到下游侧传送带12上,通过下游侧传送带12送出到下一个工序。
这样,基板W被搬出到下游侧传送带12的同时,下一个基板W被上游侧传送带11搬送到主传送带20上,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印刷处理。这样一来,依次送入基板W并依次进行印刷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印刷处理的每一个基板W上交替使用一侧及另一侧的刮板61、61。即,在进行处理的每个基板W上交替进行以下印刷处理:一个方向移动的印刷处理,使一侧刮板61从一侧起始段区域向印刷区域滑动并向基板W涂敷焊锡S;和另一方向移动的印刷处理,使另一侧刮板61从与另一侧定位板41b及另一侧夹片31b对应的模版51上的区域(另一侧起始段区域)向印刷区域滑动并向基板W涂敷焊锡S。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将与定位板41a、41b及夹片31a、31b的模版51上方的区域用作刮板61的起始段区域,因此,能充分确保刮板61的起始段距离的长度。因此,在起始段区域中,通过刮板61对膏状焊锡S进行滚压而使其粘度充分降低后,可以在印刷区域填充模版51的图形孔,因此可将膏状焊锡S精确地印刷到基板W上。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定位板41a、41b的上表面与夹片31a、31b的上表面设置在同一面内,所以可以将膏状焊锡S无滞留地、顺利地从定位板41a、41b滚压到夹片31a、31b上,使整体均衡地均匀混合,可将膏状焊锡S调整为稳定的低粘度状态,可以更加精确地进行印刷。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夹片31a、31b及定位板41a、41b上设置用于吸附固定模版51的吸孔35、45,并使夹片31a、31b及定位板41a、41b上的区域形成用于吸附保持模版51的吸附区域,所以能确保模版吸附区域足够大。因此,可以在吸附区域内可靠地保持模版51,可以可靠地防止在进行印刷时因刮板61沿着模版51滑动所产生的滑动阻力而使模版51位置偏移,因而能进一步提高印刷精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定位板41a、41b的上表面设置在与夹片31a、31b的上表面相同的面内,所以能够从夹片31a、31b到定位板41a、41b无间隙地重叠安装模版51,能够以更加稳定的状态吸附保持模版51,因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印刷精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升降工作台24上,安装有用于支撑处于退避状态的定位板41a、41b的支柱44,因此,可以通过支柱44由升降工作台24可靠地承受刮板61处于起始段时施加给定位板41a、41b的按压力(负荷)。因此,可以将定位板41a、41b上的区域可靠地用作起始段区域,可得到更高的印刷精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举例说明了使升降工作台24上升并将工作台上的基板重叠安装在模版51上的印刷装置,但不仅限于此,本发明还可适用于使模版降下,将模版重叠安装在位于印刷台上的基板上的模版升降型印刷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载置装置使用的是工作台型的载置装置(载置工作台29),但不仅限于此,作为载置装置,本发明也可使用由多个销钉构成的销钉型载置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设在夹片31a、31b及定位板41a、41b上的吸孔35、45设定为负压,使模版51吸附在夹片31a、31b及定位板41a、41b上,但在本发明中,吸附装置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电磁铁等其他吸附装置进行吸附。
为了根据基板W的种类等调整夹片31a、31b的夹紧压力,最好预先在用于对夹片31a、31b进行开闭驱动的气缸的空气供给系统中设置用于调整供给到气缸33的气压的真空调节器,通过用于控制印刷装置动作的控制装置来控制真空调节器。在图10及图11表示此时的具体例。
图10是表示该印刷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所示,在该装置中,由作为控制装置的CPU91来控制印刷装置的各驱动部的驱动,可自动实施印刷装置的动作。作为输入装置的键盘92,用于向印刷装置输入与印刷处理有关的各种数据,作为显示装置的CRT显示器93用于显示各种信息(数据)。此外,存储装置94存储检查时所需的各种数据等。
由CPU91所控制的驱动部有:各传送带11、12、20的驱动部;各工作台21、22、23、24、29的驱动部;夹片31a、31b及定位板41a、41b的驱动部(空气供给装置);摄像机7、清洁器8及刮板61的驱动部等。而且,如上所述,真空调节器36也可以作为控制对象用的设备而由CPU91控制管理。因此,通过向键盘92输入与气缸33的气压有关的数据(数值数据),可以通过CPU91由真空调节器36对气缸33的气压进行调整。
在开始印刷动作之前,预先由键盘92输入规定数据。规定数据中包含与基板W有关的数据(基板数据)。如图11所示,作为该基板数据,除了基板尺寸、基准标志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外,还包括夹片31b的夹紧压力(气缸33的气压)等。因此,如下所述,当在本印刷装置中开始印刷动作时,根据基板数据的夹紧压力数据,由CPU91控制真空调节器36,可自动设定夹紧压力(气压)。
这样一来,由真空调节器36调整供给到夹具开闭驱动用气缸33的气压,因此,不同于手动式调节器等通过旋钮操作进行压力调整,通过输入数值数据(数字数据)能准确地将气压设定在所需值。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因个人差异导致设定量发生变动及输入错误等不利情况,适当调整夹紧压力,可进行稳定的印刷处理。即,如果夹紧压力过小,则基板W有可能脱落、掉落;相反,如果夹紧压过大,则基板W有可能发生变形,出现基板W与模版51之间产生间隙的区域,该部分有可能导致印刷不良。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以恰当地调整夹紧压力,所以能可靠地防止这些不利情况,可进行稳定的印刷处理。
而且,由于利用对整个装置进行控制的CPU91来控制真空调节器36,所以可以在CPU91的控制下与其他机器同样地管理真空调节器36,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对真空调节器36的设定错误等不良情况。而且,通过键盘92等的输入操作,即可利用真空调节器36容易地调整和改变气压。
由于在进行印刷处理之前预先输入的基板数据包括气压数据,所以能有效地防止气压的调整错误或调整疏漏(忘记调整)等不良情况,因而可更加恰当地调整气压。
图12~图17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这些附图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如图12~图14所示的印刷台10、夹具单元3、模版保持单元5、刮板单元6等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几乎相同,但在夹具单元3的夹片31a、31b上,设有夹具边缘32,其具有用于进行非接触印刷的隔离片321。
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在一对夹片31a、31b的相对侧(内侧)的边缘部、即在基板保持状态下压接于基板W的侧缘部上的部分,设有夹具边缘32、32。该夹具边缘32通过螺钉等固定工具33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夹片31a、31b上,可以对夹片31a、31b更换夹具边缘32。由此,可以从多种夹具边缘32中选择所需夹具边缘32安装到夹片31a、31b上。
夹具单元32,在其内侧面的上端向Y轴方向内侧突出地形成隔离片321,并且使其内侧面的隔离片321的下侧区域形成与基板W的两侧端面压接的压接面322。
该隔离片321的厚度T被设定为0.5~4.0mm,优选为1mm以上,更为优选2~3mm。并且,该隔离片321的突出量P被设定为0.5~2mm。
如下所述,该隔离片321,介于基板W与模版51之间,在两者之间形成非接触印刷用的间隙M,其间隙尺寸(非接触量)与隔离片321的厚度t对应。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该隔离片321的厚度t设定在上述规定区域内,在基板W与模版51之间形成所需尺寸的间隙M的可能性增加。换言之,当隔离片321的厚度t脱离上述规定范围时,可能更难以在基板W与模版51之间形成所需尺寸的间隙M。
如图12~图14所示,在两个夹片31a、31b的外侧设有由一对带板状的模版支撑板41a、41b构成的模版支撑单元4。模版支撑板41a、41b始终设置在夹片31a、31b的两侧。并且在该设置状态下,模版支撑板41a、41b的上表面与夹片31a、31b的上表面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
在升降工作台24的四个角部,直立设置有作为用于支撑定位板的支撑部件的支柱44。并且,通过由支柱44支撑模版支撑板41a、41b,能够支撑下述的刮板61扩展焊料时产生的印压(负荷)。
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装置的动作如下。
基板W从上游侧传送带搬入到主传送带20,如图16(a)所示,该基板W被主传送带20搬送到规定位置。
然后,如图16(b)所示,载置工作台29上升,基板W的上表面抵接在夹片31a、31b的隔离片321的下表面上,在上方定位之后,如图16(c)所示,通过夹片31a、31b关闭使夹具边缘32、32的压接面322、322压接在基板W的两侧端面上,基板W由夹片31a、31b保持。在该保持状态下,基板W的上表面被设置成比夹片31a、31b的上表面低隔离片321的厚度部分。即,隔离片321具有使基板W相对于夹片31a、31b进行Z轴方向定位的作用。
接着,如图17(a)所示,升降工作台24稍微上升,主传送带20超出两侧传送带11、12上方时,根据需要使Y轴工作台21、X轴工作台22及R轴工作台23适当向Y轴、X轴及R轴方向移动,从而对基板W相对于模版51的水平方向位置进行微调(校正)。
当这样对位置进行校正时,如图17(b)所示,升降工作台24上升,模版支撑板41a、41b及夹片31a、31b的上表面与模版支撑单元5的模版51的下表面叠合地重叠安装在其下表面上。在该状态下,由于隔离片321介于基板W的两侧缘部上表面与模版51之间,所以可以在基板W与模版51之间形成相当于隔离片321的厚度t的部分的间隙M。
夹片31a、31b的吸孔35及模版支撑板41a、41b的吸孔45被设定成负压,将模版51吸附固定在夹片31a、31b及模版支撑板41a、41b上以后,刮板单元6的一侧刮板61降下,如图17(c)所示,一侧刮板61,在向下方压住模版51的状态下,沿着模版51在Y轴方向上移动。由此,扩展作为供给到模版51上的焊料的膏状焊锡S,膏状焊锡S通过模版51的图形孔印刷(涂敷)到基板W的规定位置上。在进行印刷时,在刮板通过过程中,通过刮板61的按压力朝下压住模版51,使其贴紧基板W而涂敷焊锡S,并且当刮板通过后,解除刮板61的按压,模版51根据自身的张力与基板W脱离。因此,当刮板61滑移结束时,基板W与模版51完成脱模。
涂敷膏状焊锡后的升降工作台24下降、解除夹具、搬出基板等动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仅使形成于夹具边缘32、32的上端部上的隔离片321、321介入基板W的两侧缘部上表面与模版51之间,即可容易地在基板W与模版51之间形成间隙M,能够可靠地进行非接触印刷。
而且,因为只是在夹具边缘32上形成隔离片321,所以可实现结构的简化及成本的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夹具边缘32、32可相对于夹片31a、31b拆装自如,所以如果预先准备隔离片321厚度(非接触量)不同的多种夹具边缘32、32,则只需更换夹具边缘32、32即可简单地进行非接触量的变更及调整。因此,根据基板W的尺寸、焊锡S的种类及模版51的种类(图形孔的大小、形状、孔数等),可以准确设定非接触印刷量,更加提高印刷精度。而且,印刷更加细微的图形时,也能够顺利进行脱模,因而可提高印刷性能。
当由夹片31a、31b保持基板W时,将基板W的两侧缘部上表面抵接在隔离片321、321的下表面上,使基板W相对于夹片31a、31b在上下方向上定位。这样,由于将隔离片321兼用作基板W的定位装置,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定位装置,可进一步小型简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夹片31a、31b及模版支撑板41a、41b的上表面设置吸孔35、45,并将模版51吸附在夹片31a、31b及模版支撑板41a、41b上,因此,能更加牢固地保持模版51。因此,当使刮板61沿着模版51滑动时,能可靠地防止因伴随刮板61的按压所产生的张力等使模版51相对于基板W发生位置偏移,可进一步提高印刷精度。
图18及图19是表示基板支撑部分的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包括:作为可支撑基板W的第一支撑装置的载置工作台29、作为支撑该第一支撑装置的第二支撑装置的升降工作台24、使第一支撑装置相对于第二支撑装置进行升降的第一升降装置以及使第二支撑装置相对于装置主体进行升降的第二升降装置,并且第一升降装置包括:向第一支撑装置的中央部分施加升降驱动力的升降驱动装置和至少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的对角位置上而限制动作方向的动作方向限制装置。
具体而言,在该载置工作台29与升降工作台24之间,设有使载置工作台29相对于升降工作台24进行升降驱动的升降驱动装置27。该升降驱动装置27包括齿轮齿条机构,该齿轮齿条机构由起齿条作用的升降驱动轴272和通过电动机274旋转驱动的齿轮箱271内的小齿轮273构成。升降驱动轴272的上端安装在载置工作台29上,齿轮箱271安装在升降工作台24上,利用齿轮齿条机构使升降驱动轴272沿上下方向进行进出动作(升降动作),从而相对于升降工作台24升降驱动载置工作台29。通过采用齿轮齿条机构,将电动机274的旋转运动有效地转换成升降驱动轴272的直线运动(升降动作),可以将动力损失抑制得较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两个构成齿轮齿条机构的齿轮箱271,由各自的齿轮齿条机构进行升降驱动的升降驱动轴272,都大致设置在被升降驱动的载置工作台29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上。由此,把来自升降驱动轴272的升降驱动力施加到载置工作台(第一支撑装置)29的中央部,能够排除导致载置工作台29倾斜的不均衡的升降驱动力传递。
作为两个齿轮箱271内的小齿轮273的驱动源的电动机274,通过相互反转旋转的两个高刚性的传动轴275、275,向相互反转180°而设置的各个齿轮箱271传递旋转驱动力。由此,可以防止两个升降驱动轴272传递升降驱动力时的时间偏差。
也可以利用电动机274对一侧齿轮箱271进行旋转驱动,通过该齿轮箱(主动)271内的未图示的小齿轮/从动齿轮及连接在从动齿轮上的一根高刚性的传动轴275对另一齿轮箱(从动)271进行旋转驱动。此时,齿轮箱(主动)271和齿轮箱(从动)271内部的元件结构的一部分可以相互变动。
在本发明中,载置工作台29等支撑装置的升降驱动力所传递的中央部,是指至少在长度方向上距两端位距离相等的区域。
滑动支柱291分别设置在载置工作台29的四个角部附近的四处,其上端与载置工作台29固定结合,贯通设置在升降工作台24上的轴承295。该轴承295因不承受滑动负荷,所以磨损等的可能性极小,可以允许滑动支柱291的上下方向上的滑动动作,并可以更加可靠地将其姿势保持在铅垂方向上。因此,在四个角部附近与滑动支柱291结合的载置工作台29,可靠地保持着水平状态进行升降。这些滑动支柱291及轴承构成限制载置工作台29的升降动作方向并确保其水平状态的动作方向限制装置。
在载置工作台29与升降工作台24之间,还设有平行连杆机构28。该平行连杆机构28分别设置在比上述滑动支柱291的安装位置稍微靠内侧的四处,包括弯曲成“ㄑ”字型的连杆臂281。这四个连杆臂281,左侧及右侧的各有两个形成一组,其上端部及下端部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安装部上,该安装部结合在升降工作台24及载置工作台29上,所有连杆臂281的弯曲部通过连接棒284被连接板283连接,以限制相互的位置关系。通过设置这种平行连杆机构,能够确保载置工作台29与升降工作台24之间的平行状态,进而能更加可靠地确保载置工作台29的水平状态。
载置工作台29具有直接载置基板W的基板载置板293和直接与滑动支柱291结合的底板292。基板载置板293,通过位于基板载置板293与滑动支柱291的接合部外侧的四个角部位置的安装螺钉294而安装在底板293,因而即使底板292存在微小的初始倾斜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调整各个安装螺钉294的松紧程度进行校正。
该载置工作台29,如上所述地构成支撑基板W的第一支撑装置,通过上升将主传送带20上的基板W移载到载置工作台29上,并且通过下降将载置工作台29上的基板W移载到主传送带20一侧。
由升降驱动装置27、动作方向限制装置及平行连杆机构28构成第一升降装置;其中,该升降驱动装置27,使作为第一支撑装置的载置工作台29相对于作为第二支撑装置的升降工作台24进行升降;该动作方向限制装置,由滑动支柱291及轴承295构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由于相对于升降工作台24对载置工作台29进行升降驱动的升降驱动装置27,向载置工作台29的中央部分施加升降驱动力,所以能预先防止升降驱动力不均衡地传递到载置工作台29的各个部分。而且,载置工作台29的四个角部位置附近设有由不产生轴向负荷的滑动支柱291和轴承295构成的升降方向限制装置,所以能防止载置工作台29倾斜。由此,可防止基板W在载置工作台29进行升降动作时发生倾斜,可实现高品质印刷。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载置工作台29与升降工作台24之间设置平行连杆机构28,因此可确保载置工作台29与升降工作台24之间的平行状态,进而可更加可靠地确保载置工作台29的水平状态,可防止基板W在载置工作台29进行升降动作时发生倾斜,可实现高品质印刷。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升降驱动装置27采用了齿轮齿条机构,所以可将电动机274的旋转运动有效地转换成升降驱动轴272的直线运动(升降动作),因而可将动力损失抑制得较小,并可对载置工作台29进行升降驱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二支撑装置(升降工作台24)对第一支撑装置(载置工作台29)进行升降驱动的升降驱动装置27,将升降驱动力传递到载置工作台29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两处,但是也可以将升降驱动力仅传递到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一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第一支撑装置的四个角部位置附近设有四个滑动支柱291和轴承295,该滑动支柱291和轴承295作为限制第一支撑装置(载置工作台29)相对于第二支撑装置(升降工作台24)的动作方向的动作方向限制装置而发挥作用,但是也可以至少在对角位置上设置两个动作方向限制装置。而且,还可以设置包括该对角位置上的两个动作方向限制装置在内的三个以上动作方向限制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支撑装置使用的是工作台型支撑装置(载置工作台29),但不仅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作为第一支撑装置也可采用由多个销钉支撑基板的销钉型支撑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用于使载置工作台(第一支撑装置)29进行升降的第一升降装置的升降驱动装置采用的是齿轮齿条机构,但只要将升降驱动力传递到载置工作台29的中央部分即可,也可以由滚珠丝杠机构等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形成由第一升降装置将升降驱动力传递到支撑装置的中央部分的结构,但也可以形成由第二升降装置将升降驱动力传递到支撑装置的中央部分的结构,或者也可以形成由第一、第二升降装置双方将升降驱动力传递到支撑装置的中央部分的结构。

Claims (22)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从两侧夹持基板的一对夹片;
设置在上述一对夹片所保持的基板上的模版;
通过在上述模版上滑动,将模版上的焊料扩展并涂敷在基板上的刮板;
当模版设置在上述一对夹片所保持的基板上时位于上述夹片的侧方的模版支撑装置,
上述模版载置在上述模版支撑装置上,
吸附上述模版的吸附装置设置在上述模版支撑装置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当基板被上述夹片保持时可设置在基板上的定位装置,
上述定位装置,在基板被上述夹片保持之后,可从基板向上述夹片的侧方退避,
上述吸附装置设置在上述定位装置的上表面,
上述模版支撑装置由处于退避状态的上述定位装置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附装置设定为负压,由吸附并保持上述模版的吸孔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位装置,在退避状态下,由位于上述一对夹片的两侧的一对定位板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位装置,在退避状态下,其上表面与上述夹片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片,其上表面设置有吸附上述模版的夹片侧吸附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开闭驱动夹片的气缸,以及调整供给至该气缸的空气的压力的真空调节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刮板,在上述模版支撑装置的载置上述模版的载置区域内滑动。
9.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从两侧夹持并保持基板的一对夹片;
设置在上述一对夹片所保持的基板上的模版;
通过在上述模版上滑动,将模版上的焊料扩展并涂敷在基板上的刮板;
当模版设置在上述一对夹片所保持的基板上时位于上述夹片的侧方的模版支撑装置,
上述模版载置在上述模版支撑装置上,
并且上述刮板在上述载置区域内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当基板被上述夹片保持时可设置在基板上的定位装置,
上述定位装置,在基板被上述夹片保持之后,可从基板向上述夹片的侧方退避,
上述模版支撑装置由处于退避状态的上述定位装置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位装置的退避位置,设置有用于支撑施加至上述定位装置的刮板压力的支撑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片的内侧缘部,设置有在基板保持状态下与基板的侧缘部压接的夹具边缘,
上述夹具边缘的上部,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隔离片,
上述隔离片,在上述模版设置在上述夹片所保持的基板上时,介入基板和模版之间,使两者之间形成间隙。
13.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从两侧夹持并保持基板的一对夹片;
设置在上述一对夹片所保持的基板上的模版;
通过在上述模版上滑动,将模版上的焊料扩展并涂敷在基板上的刮板,
上述夹片的内侧缘部,设置有在基板保持状态下与基板的侧缘部压接的夹具边缘,
并且上述夹具边缘的上部,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隔离片,
上述隔离片,在上述模版设置在上述夹片所保持的基板上时,介入基板和模版之间,使两者之间形成间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隔离片的厚度为0.5~4mm。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片,其夹具边缘可自由拆装。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基板的侧缘部上表面与上述隔离片的下表面抵接时,基板受上述夹片的保护。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片,其上表面设置有吸附上述模版的吸附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撑上述基板的第一支撑装置;
支撑上述第一支撑装置的第二支撑装置;
使上述第一支撑装置相对于第二支撑装置进行升降的第一升降装置;
使上述第二支撑装置相对于装置主体进行升降的第二升降装置;
上述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具有向第一支撑装置或第二支撑装置的中央部位施加升降驱动力的升降驱动装置,以及至少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或第二支撑装置的对角位置来限制动作方向的动作方向限制装置。
19.一种印刷装置,将焊料涂敷至支撑装置所支撑的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装置,包括可支撑上述基板的第一支撑装置;支撑该第一支撑装置的第二支撑装置;使上述第一支撑装置相对于第二支撑装置进行升降的第一升降装置;使上述第二支撑装置相对于装置主体进行升降的第二升降装置,
上述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具有向第一支撑装置或第二支撑装置的中央部位施加升降驱动力的升降驱动装置,以及至少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或第二支撑装置的对角位置来限制动作方向的动作方向限制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动作方向限制装置,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或第二支撑装置的四个角部位置附近。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齿轮齿条机构。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升降装置及第二升降装置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具有平行连杆机构。
CN2006100732147A 2005-04-05 2006-04-05 印刷装置 Active CN18469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08451A JP2006281729A (ja) 2005-04-05 2005-04-05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05-108451 2005-04-05
JP2005108451 2005-04-05
JP2005110742A JP4648060B2 (ja) 2005-04-07 2005-04-07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05-110742 2005-04-07
JP2005110742 2005-04-07
JP2005110745A JP2006289677A (ja) 2005-04-07 2005-04-07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05-110745 2005-04-07
JP2005110745 2005-04-07
JP2005-114442 2005-04-12
JP2005114442 2005-04-12
JP2005114442A JP4718225B2 (ja) 2005-04-12 2005-04-12 印刷装置
JP2005120790 2005-04-19
JP2005-120790 2005-04-19
JP2005120790A JP4567517B2 (ja) 2005-04-19 2005-04-19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6994A true CN1846994A (zh) 2006-10-18
CN1846994B CN1846994B (zh) 2010-07-07

Family

ID=37076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732147A Active CN1846994B (zh) 2005-04-05 2006-04-05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281729A (zh)
CN (1) CN1846994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5801A (zh) * 2008-04-02 2012-02-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机
CN101544098B (zh) * 2008-03-25 2012-06-27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雕刻凹版印刷机的墨斗辊、传墨单元及传墨系统
US8931348B2 (en) 2008-11-11 2015-01-13 Robert Bosch Gmbh Pressure sensor
CN104742502A (zh) * 2013-12-27 2015-07-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膏剂供应设备、丝网印刷机和膏剂供应方法
CN105611737A (zh) * 2016-03-08 2016-05-25 浙江乔兴建设集团湖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bga基板的涂布吸附装置
CN106061740A (zh) * 2014-03-07 2016-10-2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装置及丝网印刷方法
CN109016802A (zh) * 2018-07-26 2018-12-18 珠海大邦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路板的刮锡机
CN110126447A (zh) * 2019-05-16 2019-08-16 昆山乐邦印刷器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机用网版夹具
CN110832962A (zh) * 2017-06-20 2020-02-21 株式会社富士 电子元件搭载机
CN112236306A (zh) * 2018-06-11 2021-01-15 株式会社富士 夹持轨道单元
CN113226771A (zh) * 2019-01-24 2021-08-06 Agc株式会社 基材保持装置、基材保持方法及具备基材保持装置的曲面丝网印刷装置
CN114007864A (zh) * 2019-06-27 2022-02-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工件保持装置以及丝网印刷机
CN115635440A (zh) * 2022-12-26 2023-01-24 西北电子装备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 一种生瓷片带框孔壁金属化定位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9281B2 (ja) * 2014-03-27 2017-07-0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96948A (ja) * 1997-04-30 1998-11-10 Juki Corp クリーム半田印刷機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4098B (zh) * 2008-03-25 2012-06-27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雕刻凹版印刷机的墨斗辊、传墨单元及传墨系统
CN102355801A (zh) * 2008-04-02 2012-02-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机
CN102355801B (zh) * 2008-04-02 2015-12-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机
US8931348B2 (en) 2008-11-11 2015-01-13 Robert Bosch Gmbh Pressure sensor
CN104742502A (zh) * 2013-12-27 2015-07-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膏剂供应设备、丝网印刷机和膏剂供应方法
CN104742502B (zh) * 2013-12-27 2020-10-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膏剂供应设备、丝网印刷机和膏剂供应方法
CN106061740A (zh) * 2014-03-07 2016-10-2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装置及丝网印刷方法
CN106061740B (zh) * 2014-03-07 2019-01-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装置及丝网印刷方法
CN105611737A (zh) * 2016-03-08 2016-05-25 浙江乔兴建设集团湖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bga基板的涂布吸附装置
CN110832962A (zh) * 2017-06-20 2020-02-21 株式会社富士 电子元件搭载机
CN110832962B (zh) * 2017-06-20 2021-04-09 株式会社富士 电子元件搭载机
CN112236306A (zh) * 2018-06-11 2021-01-15 株式会社富士 夹持轨道单元
CN109016802A (zh) * 2018-07-26 2018-12-18 珠海大邦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路板的刮锡机
CN113226771A (zh) * 2019-01-24 2021-08-06 Agc株式会社 基材保持装置、基材保持方法及具备基材保持装置的曲面丝网印刷装置
CN113226771B (zh) * 2019-01-24 2023-09-08 Agc株式会社 基材保持装置、基材保持方法及具备基材保持装置的曲面丝网印刷装置
CN110126447A (zh) * 2019-05-16 2019-08-16 昆山乐邦印刷器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机用网版夹具
CN114007864A (zh) * 2019-06-27 2022-02-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工件保持装置以及丝网印刷机
CN114007864B (zh) * 2019-06-27 2023-07-1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工件保持装置以及丝网印刷机
CN115635440A (zh) * 2022-12-26 2023-01-24 西北电子装备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 一种生瓷片带框孔壁金属化定位机构
CN115635440B (zh) * 2022-12-26 2023-04-18 西北电子装备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 一种生瓷片带框孔壁金属化定位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6994B (zh) 2010-07-07
JP2006281729A (ja) 200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46994A (zh) 印刷装置
CN100338987C (zh) 对基板作业结果检查装置和方法、电气电路制造系统和方法
CN1738516A (zh) 基准位置决定方法及装置、印刷方法及装置、安装及处理方法
CN1838871A (zh) 板状构件的搬运保持装置及其方法
CN1486285A (zh) 划线分断设备及其系统
CN1846995A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CN1187192C (zh) 网板印刷装置及网板印刷方法
CN1823399A (zh) 元件安装设备和元件安装方法
CN1737649A (zh) 向光学构件的光学片材粘贴方法及装置
CN1893812A (zh) 基板支承机构及方法、利用它们的部件安装装置及方法
CN1771774A (zh) 对电路基板作业机及其构成要件的提供方法
CN1746026A (zh) 丝网印刷装置
CN1780542A (zh) 面板组装装置及面板组装方法
CN1200186A (zh) 丝网印刷方法和丝网印刷设备
CN1796062A (zh) 切断加工方法、切断加工装置及用于该切断加工装置的工件支撑结构
CN1606143A (zh) 半导体元件的安装方法及半导体元件安装基板
CN1191004C (zh) 电子零件的安装系统
CN1498071A (zh) 部件安装装置、控制该装置动作的程序及部件安装系统
CN101035725A (zh) 基板输送装置
CN1843758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CN1705434A (zh) 元件供给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安装机
CN1401210A (zh) 印刷方法和印刷机
CN1575124A (zh) 基底保持器
JP2011143640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CN1720612A (zh) 零件供给头装置、零件供给装置、零件安装装置、以及安装头部的移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