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5014B -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5014B
CN1845014B CN200610072550XA CN200610072550A CN1845014B CN 1845014 B CN1845014 B CN 1845014B CN 200610072550X A CN200610072550X A CN 200610072550XA CN 200610072550 A CN200610072550 A CN 200610072550A CN 1845014 B CN1845014 B CN 1845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stration deviation
data
correction
imag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725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45014A (zh
Inventor
户岛研三
北村宏记
秋叶喜之
高田力
中村秀一
山本雄介
本山昌尚
秋山武士
永冈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1126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29296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1189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2641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1189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2045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1189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1285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1189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3322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845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5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45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50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 Fax 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颜色具有图像形成部的所谓串列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套色偏差量存储装置,存储预先测量出的上述图像形成部各自的套色偏差量的信息;第1套色偏差校正装置,根据存储在上述套色偏差量存储装置中的套色偏差量的信息,进行打印对象的位图数据的坐标变换,由此进行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以及第2套色偏差校正装置,根据存储在上述套色偏差量存储装置中的套色偏差量的信息,对由上述第1套色偏差校正装置校正过的上述位图数据进行灰阶变换,由此进行小于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

Description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电摄影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摄影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已为公众所知。它形成图像的方式为:对1个感光体用多个显影器进行各种颜色的显影,通过多次反复进行曝光-显影-转印的过程,将各颜色图像重叠在1张转印材料上而形成彩色图像,并使其定影,从而取得全彩色图像。
但这种方式具有如下缺点,即:为了得到1张打印图像,需要反复进行3次(使用黑色的情况下为4次)图像形成过程,像的形成需要大量时间。
作为克服该缺点的方式,有使用多个感光体并将按各颜色得到的显像依次重叠到转印片上,以1次走纸得到全彩色打印的所谓串列(tandem)方式。采用该串列方式能够大幅度改善吞吐量(throughput)。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各感光体的位置精度或直径的偏差、光学系统的位置精度偏差等,导致出现因各颜色在转印材料上的位置偏差而产生的套色偏差,难以得到高品质的全彩色图像。
对于该套色偏差,人们已提出种种对策。例如,在日本特开昭64-4095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在构成转印材料或转印器的一部分的传送带上形成测试用调色剂像,对其进行检测,根据该结果校正各光学系统的光路,或校正各颜色的图像写开始位置。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8-8523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这样的技术:首先,将各颜色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坐标变换为校正了配准(registration)偏差后的输出坐标;然后,根据变换后的各颜色的图像数据,用小于颜色信号的最小点单位的量修正被调制了的光束的位置。
但是,采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法,会产生例如以下那样的问题。
第一,为了校正光学系统的光路,需要使包含光源、f-θ透镜的校正光学系统、光路内的反射镜等机械地动作,与测试用调色剂像的位置保持一致,为此,需要高精度的可动部件,导致成本上升。进而,在校正结束前需要大量时间,因此不能频繁地进行校正,有时由于机械的升温等光路长度的偏差随时间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校正光学系统的光路来防止套色偏差是很困难的。第二,当校正图像的写开始位置时,能校正左端和左上部的位置偏差,但不能校正光学系统的倾斜、以及光路长度的偏差导致的倍率偏差。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法中,存在例如必须对全部像素计算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量增大这样的问题。图1A、图1B中示出一例。图1A所示的输入图像是具有恒定密度值的图像。为了得到对该输入图像进行了某套色偏差校正的图1B所示的图像,必须计算与所有像素对应的密度值。因此,存在计算量增大、处理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不使成本大幅上升地减少套色偏差,得到更高品质的彩色图像。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按各颜色具有图像形成部的所谓串列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套色偏差量存储装置,存储预先测量出的上述图像形成部各自的套色偏差量的信息;第1套色偏差校正装置,根据存储在上述套色偏差量存储装置中的套色偏差量的信息,进行打印对象的位图数据的坐标变换,由此进行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以及第2套色偏差校正装置,根据存储在上述套色偏差量存储装置中的套色偏差量的信息,对由上述第1套色偏差校正装置校正过的上述位图数据进行灰阶校正,由此进行小于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其中,所述第2套色偏差校正单元通过调整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量的分配率,来进行小于像素单位的偏差量的校正,所述第2套色偏差校正单元为参照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像素值而使用行缓冲器,所述行缓冲器具有保持进行灰阶校正处理的坐标的像素数据的寄存器和存储之前的行的1行量数据的先进先出缓冲器,其中存储在所述寄存器中的数据用于生成下一行的校正数据;其中所述第2套色偏差校正单元包括:移位器,利用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量的分配率,来分别对从所述先进先出缓冲器输入的数据和从所述寄存器输入的数据进行移位;加法器,对经过所述移位器移位的数据进行相加,以输出和。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征将更充分显现,其中在附图中作为例子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附图包含在说明书中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该说明一起用于阐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A、图1B是表示以往的套色偏差校正处理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剖面图。
图3是说明在感光鼓上扫描的主扫描线的偏差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套色偏差校正处理的控制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套色偏差量存储部中所存储的信息的例子的图。
图6A~图6C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坐标变换部所进行的像素单位的偏差量校正的图。
图7A~图7G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灰阶校正部进行的小于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套色偏差校正部的具体结构的框图。
图9A~图9G是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灰阶校正部进行的小于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的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各感光鼓上扫描的主扫描线的偏差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套色偏差校正处理的控制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套色偏差量存储部中所存储的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套色偏差校正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坐标变换部对套色偏差校正量Δy的整数部分的偏差量、和行单位的套色偏差进行校正的动作内容的示意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灰阶校正部进行的小于点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即对套色偏差校正量Δy的小数点以后的偏差量进行校正的动作内容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由CPU和存储器构成图11所示的控制器的例子的框图。
图17、图18是说明由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器的CPU执行的像形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套色偏差校正处理的控制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套色偏差校正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21A~21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坐标变换部对套色偏差校正量Δy的整数部分的偏差量(行单位的套色偏差)进行校正的动作内容的示意图。
图22A~22F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灰阶校正部进行的小于点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即对套色偏差校正量Δy的小数点以后的偏差量进行校正的动作内容的示意图。
图23、图24是说明由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器的CPU执行的像形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的套色偏差校正处理的控制框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套色偏差量存储部中所存储的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的套色偏差校正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28A~图28C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坐标变换部对套色偏差校正量Δy的整数部分的偏差量进行校正的动作内容的图。
图29A~图29F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灰阶校正部进行的小于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的动作内容的图。
图30A~30H是示意地表示进行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的、进行灰阶校正时对从位图存储器输出的数据的位数分配多个位的处理的图。
图31A~31D是说明一般的图像的倾斜校正的图。
图32A~32C是说明由一般的图像的倾斜校正所引起的密度不均的图。
图3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3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偏差的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用于调整位置偏差的结构的框图。
图35A~35C是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图像的倾斜校正的图。
图3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扫描开始位置的调整的详细情况的图。
图3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中的视频信号与水平同步信号的关系的时序图。
图3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框图。
图3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框图。
图4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框图。
图4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中的视频信号与水平同步信号的关系的图。
图4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实施方式的公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所有组合并非本发明的手段所不可缺少的。
(第1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剖面图。图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是具有4个感光鼓的所谓串列(tandem)式彩色激光打印机。该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在主体装置的右侧面下部安装有转印材料盒53。放置在转印材料盒53中的转印材料,由供纸辊54一张一张地取出,由传送辊对55-a、55-b送到图像形成部。在图像形成部中,传送转印材料的转印传送带10,由多个旋转辊沿转印材料传送方向(图2的从右向左方向)扁平地张架,在其最上游部,转印材料被静电吸附在转印传送带10上。
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中,沿转印传送带10从上游一侧起并列地配置有50-C、50-Y、50-M、50-K这4个图像形成部(打印机引擎)。图像形成部50-C进行利用C(青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图像形成部50-Y进行利用Y(黄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图像形成部50-M进行利用M(品红)调色剂的图像形成。图像形成部50-K进行利用K(黑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各图像形成部分别具有与转印传送带10的带传送面相对地设置的鼓状的作为像承载体的感光鼓14-C、14-M、14-Y、14-K。这就是所谓的串列式的基本结构。各图像形成部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因此,以下代表性地说明图像形成部50-C的结构,省略对其他图像形成部的结构的说明。
图像形成部50-C中,除了感光鼓14-C外,还包括曝光单元51-C、显影单元52-C、转印部件57-C。曝光单元51-C是包括激光扫描仪的结构,显影单元52-C是包括C(青色)调色剂、带电器、显影器的结构。显影单元52-C的壳体内的带电器与显影器之间设置有预定的间隙,从曝光单元51-C通过该间隙以预定的电荷使感光鼓14-C的圆周面均匀地带电。曝光单元51-C根据图像信息使上述带电后的感光鼓14-C的圆周面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然后,显影器使调色剂转移到上述静电潜像的低电位部显影调色剂像。
转印部件57-C夹着转印传送带10的传送面地配置着。通过在转印部件57-C上形成的转印电场,吸收在传送来的转印材料上产生的电荷,在感光鼓14-C的圆周面上形成(显影)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转印材料面上。
被各图像形成部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转印材料,被排纸辊对59-a、59-b排出到机器外。转印传送带10也可以是将C(青色)、Y(黄色)、M(品红)、K(黑色)各色调色剂暂时转印后再二次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结构的中间转印带。
图3是说明在作为像承载体的感光鼓14上进行扫描的主扫描线的偏差的示意图。
201是理想的主扫描线的图像,相对于感光鼓14的旋转方向,垂直(鼓的纵长方向=主扫描方向)地进行扫描。202是感光鼓14的位置精度或直径的偏差以及各色的曝光单元51中的光学系统的位置精度偏差所引起的、发生了右上倾斜和弯曲的实际的主扫描线的图像。在这样的主扫描线的倾斜、弯曲存在于某颜色的图像形成部中的情况下,将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像一并转印到转印材料上时,将产生套色偏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扫描方向(X方向)上,以成为打印区域的扫描开始位置的点A为基准点,在多个点(点B、C、D)测量实际的主扫描线202相对于理想的主扫描线201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量。然后,考虑按测量出该偏差量的点分割成多个区域(在图示的例子中,设Pa-Pb间为区域1,Pb-Pc间为区域2,Pc-Pd间为区域3),用连结各点间的直线(Lab、Lbc、Lcd)来近似各区域的主扫描线的斜率。因此,当点间的偏差量的差(区域1为m1,区域2为m2-m1,区域3为m3-m2)为正值时,表示该区域的主扫描线向右上倾斜,当为负值时,表示向右下倾斜。需要注意的是,在图3中m1、m2、m3、L1、L2、L3的单位是点。
图4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套色偏差校正处理的控制框图。
图像形成部(打印机引擎)50,根据由控制器402生成的打印对象的位图数据进行打印处理。
图像形成部50具有按每种颜色分别存储每个上述区域的主扫描线的偏差量的套色偏差量存储部40C、40M、40Y、40K。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用图3说明的在多个点测量出的实际的主扫描线202与理想的主扫描线201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量,作为套色偏差量信息,预先存储到套色偏差量存储部40C、40M、40Y、40K中。套色偏差量存储部40C、40M、40Y、40K中存储的信息的例子在图5中表示。
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在套色偏差量存储部40C、40M、40Y、40K中存储理想的主扫描线与实际的主扫描线的偏差量,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可识别实际的主扫描线的倾斜、弯曲的程度的信息即可。另外,存储在套色偏差量存储部40C、40M、40Y、40K中的信息,也可以在本装置的制造工序中测量上述偏差量,并作为装置固有的信息预先进行存储。或者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本装置本身具有检测上述偏差量的检测机构,形成用于对各种颜色的像承载体测量偏差的预定的图案,并存储由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偏差量。
图4的控制器402进行这样的动作:校正图像数据以抵消存储在套色偏差量存储部40C、40M、40Y、40K中的主扫描线的偏差量,再进行打印处理。
具体来讲,图像生成部404根据从图中未示出的计算机装置等接收到的打印数据,生成可进行打印处理的光栅图像数据,作为RGB数据按每个点进行输出。颜色转换部405将上述RGB数据转换为可由打印机引擎50处理的CMYK空间的数据,按每种颜色存储到后述的位图存储器406中。位图存储器406是暂时存储要进行打印处理的光栅图像数据的存储器,是存储1页量的图像数据的页存储器,或存储多行量的数据的带(band)存储器。
407C、407M、407Y、407K是套色偏差位置计算部。各套色偏差位置计算部根据存储在各套色偏差量存储部40C、40M、40Y、40K中的套色偏差量的信息,计算进行作为后面要进行的第1套色偏差校正的坐标变换的位置。另外,计算出切换作为第2套色偏差校正的灰阶校正的水平的位置,作为套色偏差校正位置。计算结果被输出到对应的套色偏差校正部408C、408M、408Y、408K。
以下,表示套色偏差位置计算部407C、407M、407Y、407K进行的基于图3的各区域的计算内容的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在以下位置进行后述的坐标变换。
区域1:沿主扫描方向每(L1/m1)点进行坐标变换。
区域2:沿主扫描方向每(L2-L1)/(m2-m1)点进行坐标变换。
区域3:沿主扫描方向每(L3-L2)/(m3-m2)点进行坐标变换。
因此,套色偏差位置计算部407C、407M、407Y、407K分别计算出(L1/m1)、(L2-L1)/(m2-m1)、(L3-L2)/(m3-m2)。它们分别相当于各区域中的实际的主扫描线的斜率的倒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以下那样以例如3个水平进行后述的灰阶校正的密度的切换。
区域1:沿主扫描方向每((L1/m1)/3)点切换灰阶校正的密度。
区域2:沿主扫描方向每(((L2-L1)/(m2-m1))/3)点切换灰阶校正的密度。
区域3:沿主扫描方向每(((L3-L2)/(m3-m2))/3)点切换灰阶校正的密度。
因此,套色偏差位置计算部407C、407M、407Y、407K分别计算(L1/m1)/3、((L2-L1)/(m2-m1))/3、((L3-L2)/(m3-m2))/3。
这样,套色偏差位置计算部407C、407M、407Y、407K计算例如与实际的主扫描线的斜率相应的、进行坐标变换的位置和切换灰阶校正的密度的位置。
L1、L2、L3是从打印开始位置到区域1、区域2、区域3的左端的主扫描方向的距离(单位点)。m1、m2、m3是区域1、区域2、区域3的左端的理想的主扫描线301与实际的主扫描线302的偏差量(单位点)。
图4的套色偏差校正部408C、408M、408Y、408K校正主扫描线的倾斜和畸变产生的套色偏差。具体来讲,根据由套色偏差位置计算部407C、407M、407Y、407K计算出的套色偏差校正位置,进行存储在位图存储器406中的位图数据的输出时刻的调整和每个像素的曝光量的调整。由此,防止将各色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时的套色偏差(配准偏差)。
套色偏差校正部408C、408M、408Y、408K分别为大体如图4那样的结构。例如,套色偏差校正部408C,由坐标计数器801C、坐标变换部802C、行缓冲器803C、灰阶校正部804C构成。坐标计数器801C将进行套色偏差校正处理的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的坐标数据输出到坐标变换部802C,并将主扫描方向上的坐标数据输出到灰阶校正部804C。坐标变换部802C根据来自坐标计数器801C的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的坐标数据、和由套色偏差校正位置计算部407C得到的校正位置,按像素单位进行针对副扫描方向的再构成处理。灰阶校正部804C根据来自坐标计数器801C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坐标数据、和由套色偏差校正位置计算部407C得到的校正位置,以小于像素的单位,用预先确定的副扫描方向的多个水平的曝光比率进行校正。另外,灰阶校正部804C使用用于参照副扫描方向上的前后的点的行缓冲器803C。其他的套色偏差校正部408M、408Y、408K也是同样的结构。
图6A~图6C是说明坐标变换部802进行的像素单位的偏差量的校正的图。
坐标变换部802,按根据如图6A那样进行了直线近似的主扫描线的套色偏差信息求出的套色偏差校正位置(即,以与套色偏差量相应的主扫描方向的点数为单位),使存储在位图存储器406中的打印对象的位图数据的副扫描方向(Y方向)的坐标,偏移与该位置相应的量。
例如如图6B所示,当来自坐标计数器801的副扫描方向的坐标为n时,设主扫描方向的坐标为X,则在主扫描方向的X坐标,(1)区域套色偏差校正量为0。此时,当再构成第n行的数据时,从位图存储器读出第n行的数据。在(2)区域套色偏差校正量为1,当再构成第n行的数据时,进行用于读出偏移了1副扫描行数的位置的图像位图、即从位图存储器中读出第n+1行数据的坐标变换处理。同样地,在(3)区域进行用于读出第n+2行的数据的坐标变换处理,在(4)区域进行用于读出第n+3行的数据的坐标变换处理。通过以上方法,进行按照像素单位的副扫描方向的再构成处理。
图6C是将由坐标变换部802进行了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后的图像数据曝光在感光鼓上的曝光图像。
图7A~图7G是说明由灰阶校正部804进行的小于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的图。通过调整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比率,来进行小于像素单位的偏差量的校正。
图7A是具有右斜上的倾斜的主扫描线的图形。图7B是坐标变换前的水平直线的位图图像,图7C是灰阶校正前的位图图像。另外,图7D是用于抵消由图7A的主扫描线的倾斜引起的套色偏差的图7B的校正图形。为实现图7D的校正图形,进行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量调整。图7E表示代表像素单位的副扫描方向的校正量的k和用于进行灰阶校正的校正系数α、β的关系。α、β是用于进行小于像素单位的副扫描方向的校正的校正系数,表示对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密度(曝光量)的分配率。例如,如果准备3个水平的分配率,则变成
第1水平:
α=0、
β=1、
第2水平:
α=0.333、
β=0.666、
第3水平:
α=0.666、
β=0.333、
(其中α+β=1)。
α表示之前的点的分配率,β表示之后的点的分配率。基于使用套色偏差校正位置计算部407计算的主扫描方向的灰阶校正位置信息,切换该分配率的水平。
图7F是按照图7E的校正系数,进行了用于调整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比率的灰阶校正后的位图图像。图7G是进行了灰阶校正的位图图像在感光鼓上的曝光图形,主扫描线的倾斜被抵消,形成大致水平的直线。
图8是表示套色偏差校正部408C、408M、408Y、408K的具体结构的框图。参照该图8,说明生成上述灰阶校正的处理的校正位图的方法。
坐标变换部802,将再构成的图像位图数据发送到行缓冲器803,使得由位图存储器406校正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量。
灰阶校正部804,为了生成校正数据而参照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像素值,因此使用1行量的行缓冲器803。行缓冲器803包括:存储之前的行的1行量数据的FIFO(first in first out:先进先出)缓冲器806,和保持进行灰阶校正处理的坐标的像素数据的寄存器805。存储在寄存器805中的图像数据被输出到灰阶校正部804,并且用于生成下一行的校正数据,因此,存储在FIFO缓冲器806中。灰阶校正部804,为了生成校正数据而进行以下的运算处理。将主扫描方向的坐标取为x(点),将从寄存器805输入的图像数据取为Pn(x),将从FIFO缓冲器806输入的像素数据取为Pn-1(x)。
P’n(x)=Pn(x)×β(x)+Pn-1(x)×α(x)    (1)
通过上述运算,输出对副扫描方向的小于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量进行了校正的图像位图。
通过以上的处理,进行了套色偏差校正的图像数据,在后面的半色调(half-tone)处理部409C、409M、409Y、409K中,使用预定的半色调模式进行半色调处理。之后,在PWM部410C、410M、410Y、410K中,进行脉冲宽度调制处理,输出到打印机引擎50,进行对作为像承载体的感光鼓14的曝光处理。
如以上所示,如果根据图像位图算出用于校正各主扫描位置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量,并按此作为校正图像位图进行再构成,则能够生成校正了主扫描线的倾斜、畸变所引起的套色偏差的图像。
另外,对于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量的分配率α、β,若准备例如2水平的分配率,则
第1水平:
α=0、
β=1、
第2水平:
α=0.5、
β=0.5。
0.5倍等价于右移1位。由此,由灰阶校正部804进行的利用上述算式(1)的运算处理,能够仅通过移位来实现。通过用移位器置换乘法器,能够以更简单的处理系统,实现校正了主扫描线的倾斜、畸变所引起的套色偏差的图像的生成。
或者,对于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量的分配率α、β,如果准备4水平的分配率,则
第1水平:
α=0、
β=1、
第2水平:
α=0.25、
β=0.75、
第3水平:
α=0.5、
β=0.5、
第4水平:
α=0.75、
β=0.25。
0.5倍等价于右移1位。0.25倍等价于右移2位。另外,0.75倍是0.5与0.25之和。由此,由灰阶校正部804进行的利用上述算式(1)的运算处理,能够仅通过移位和加法器来实现。通过用移位器和加法器置换乘法器,能够使用更简单的处理系统,实现校正了主扫描线的倾斜、畸变所引起的套色偏差的图像的生成。
按照以上的第1实施方式,通过套色偏差校正位置计算部,基于保持在套色偏差量存储部中的、由扫描作为像承载体的感光鼓的扫描线的倾斜、弯曲等的畸变引起的套色偏差量,来计算套色偏差校正位置。套色偏差校正部,基于该套色偏差校正位置,进行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和利用固定值的校正系数α、β的多个水平(例如3水平)的小于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从而再构成图像位图。由此,能够通过比进行光学校正更简单的处理,防止对感光鼓进行曝光的扫描线的倾斜、弯曲等引起的套色偏差,可以得到良好的彩色图像。
进而,通过以2水平或4水平进行小于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能够更简单地构成处理系统。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例如以3像素、4水平进行灰阶校正的密度的切换时,在(a)进行坐标变换的位置、(b)进行坐标变换的位置的1像素之前的位置、(c)进行坐标变换的位置的2像素之前的位置,进行上述切换。
因此,套色偏差位置计算部407C、407M、407Y、407K,分别计算进行坐标变换的位置的1像素之前的位置、和进行坐标变换的位置的2像素之前的位置。
图9是说明由灰阶校正部804进行的小于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的图。通过调整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比率,来进行小于像素单位的偏差量的校正。
图9A是具有右斜上的倾斜的主扫描线的图形。图9B是坐标变换前的水平直线的位图图像,图9C是灰阶校正前的位图图像。另外,图9D是用于抵消由图9A的主扫描线的倾斜引起的套色偏差的图9B的校正图像。为实现图9D的校正图像,进行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量调整。图9E表示代表像素单位的副扫描方向的校正量的k、和用于进行灰阶校正的校正系数α、β的关系。α、β是用于进行小于像素单位的副扫描方向的校正的校正系数,表示对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密度(曝光率)分配率。为了以例如4像素进行灰阶校正,需要如下这样准备5水平的分配率,具体而言,
第1水平:
α=0、
β=1、
第2水平:
α=0.2、
β=0.8、
第3水平:
α=0.4、
β=0.6、
第4水平:
α=0.6、
β=0.4、
第5水平:
α=0.8、
β=0.2、
(其中β+α=1)。
α表示之前的点的分配率,β表示之后的点的分配率。基于由套色偏差校正位置计算部407计算的主成分方向的灰阶校正位置信息,以进行坐标变换的像素附近的4像素,来切换该分配率的水平。
图9F是按照图9E的校正系数,进行了用于调整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比率的灰阶校正的位图图像。图9G是进行了灰阶校正的位图图像在感光鼓上的曝光图像,主扫描线的倾斜被抵消,形成大致水平的直线。
如上所述,如果根据图像位图计算出用于校正在各主扫描位置的副扫描方向的偏差量的校正位置,并按此作为校正图像位图进行再构成,则能够生成校正了由主扫描线的倾斜、畸变等引起的套色偏差的图像。
例如,如果为了以3像素进行灰阶校正而准备4水平的分配率,则α和β为
第1水平:
α=0、
β=1、
第2水平:
α=0.25、
β=0.75、
第3水平:
α=0.5、
β=0.5、
第4水平:
α=0.75、
β=0.25。
0.5倍等价于右移1位。0.25倍等价于右移2位。另外,0.75倍是0.5与0.25之和。由此,由灰阶校正部804进行的利用上述算式(1)的运算处理,能够仅通过移位和加法器来实现。通过用移位器和加法器置换乘法器,能够以更简单的处理系统实现校正了主扫描线的倾斜、畸变所引起的套色偏差的图像的生成。
按照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即,能够通过比进行光学校正更简单的处理,防止对感光鼓进行曝光的扫描线的倾斜、弯曲等所引起的套色偏差,可以得到良好的彩色图像。
(第3实施方式)
按照上述的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85237号公报),对进行了半色调处理的图像,校正输出各个颜色的图像数据的坐标位置。为此,在实施浓淡(dither)处理的情况下,半色调图像的网点的再现性将恶化。由此有可能产生颜色不均,波纹(morie)将可能变得明显。进而,在这种不均匀的密度值周期性地反复时,就出现波纹明显、无法得到良好的彩色图像的问题。第3实施方式解决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也是4鼓方式的彩色激光打印机,引用图2。
图10是说明在作为像承载体的各感光鼓14(例如青色用的感光鼓14-C)上进行扫描的主扫描线的偏差的概念图。另外,对于与其他颜色对应的感光鼓也是同样的,因此省略其说明。
201表示理想的主扫描线的图形,在与感光鼓14-C的转动方向垂直的方向(鼓的纵长方向)上进行扫描。202表示主扫描线的图形,该图形是由感光鼓14-C的位置精度或直径的偏差、及青色的曝光单元51-C中的光学系统的位置精度偏差而引起的,产生了实际的激光扫描的右斜上的倾斜和弯曲。这样的主扫描线的倾斜和弯曲存在于任一颜色的图像站(station)的情况下,在将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像一并转印到转印片上时,就产生套色偏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扫描方向(x方向:鼓的纵长方向)上,将打印区域的扫描开始位置即点A作为基准点,在多个点(点B、C、D)测量理想的主扫描线201和实际的主扫描线202之间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量。将该测量出的偏差量按该测量出的各个点分成多个区域(将Pa-Pb取为区域1,将Pb-Pc取为区域2,将Pc-Pd取为区域3)。然后,通过连接这些点Pa、Pb、Pc、Pd的直线(Lab、Lbc、Lcd),来近似各区域的主扫描线的倾斜。因此,当各点Pa、Pb、Pc、Pd的偏差量的差(在区域1中为m1,在区域2中为(m2-m1),在区域3中为(m3-m2))为正值时,该区域的主扫描线具有右斜上的倾斜,在为负值的情况下,具有右斜下的倾斜。该图10为与上述图3同样的说明图,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图10中,m1、m2、m3、L1、L2、L3的单位是毫米。
图11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校正由扫描线的倾斜、弯曲引起的套色偏差的套色偏差校正处理的框图。
301是打印机引擎,具有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部,基于由控制器302所生成的位图的图像数据进行打印处理。303C、303Y、303M、303K分别是存储青色、黄色、品红、黑色各颜色的套色偏差量的存储部,按各颜色存储上述每个区域的主扫描线的偏差量。实际上,所存储的是所形成的像的位置偏差量,但这成为套色偏差的原因,因此称为“套色偏差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在图10中说明的在多个点测量出的实际的主扫描线202的位置,将相对于理想的主扫描线201的副扫描方向的偏差量作为表示主扫描线202的倾斜和弯曲的信息,存储在套色偏差量存储部303中。
图12是表示存储在该套色偏差量存储部303(303C、303Y、303M、303K)中的数据例子的图。
在图12中,按各个区域,将从基准点到实际测量出的主扫描线202上的点的主扫描方向的长度(L1、L2、L3),与主扫描线202上的点(Pb、Pc、Pd)和理想的主扫描线201之间的偏差量(m1、m2、m3)相对应地进行存储。其中L1、L2、L3、m1、m2、m3的单位是mm。另外,L1、L2、L3分别表示自基准点(点A)到区域1、区域2及区域3的终端为止的各自的长度。另外,m1、m2、m3分别为区域1、区域2、区域3的各终端的、理想的主扫描线201与实际的主扫描线202的偏差量(参照图10)。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套色偏差量存储部303C、303Y、303M、303K分别存储了与各颜色对应的感光鼓上的理想的主扫描线201与实际的主扫描线202之间的偏差量。但并不仅限于此,只要是可识别实际的主扫描线202的倾斜和弯曲的特性的信息即可。另外,关于存储在该套色偏差量存储部303中的信息,也可以是,在本装置的制造工序中,测量上述偏差量,并将其作为装置固有的信息进行预先存储。或者也可以是,本装置自身备有检测上述偏差量的检测机构,按各颜色的像承载体(感光鼓)形成用于测量其偏差的预定的图案,存储由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偏差量。
下面,说明以下的动作:在控制器302中,校正图像数据使得抵消套色偏差量存储部303中所存储的主扫描线的偏差量,进行打印处理。
图像生成部304,基于从计算机装置等外部设备(未图示)接收的打印数据,生成可进行打印处理的光栅图像数据,作为RGB数据按每点输出。颜色变换部305,将该RGB数据变换成可由打印机引擎301处理的CMYK颜色空间的数据,按每种颜色存储到后述的位图存储器306中。该位图存储器306用于暂时存储要进行打印处理的光栅图像数据,包括存储1页量的图像数据的页存储器或者存储多行量的数据的带(band)存储器的至少一者。
307C、307Y、307M、307K分别是计算与各颜色数据对应的套色偏差的校正量的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这些计算部,基于存储在与各色对应的套色偏差量存储部303中的表示主扫描线的偏差量的信息,按各个点计算与由后述的套色偏差校正部308所指示的主扫描方向的坐标信息对应的副扫描方向的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结果被输出到对应的套色偏差校正部308。
现在,将针对某点的主扫描方向的坐标取为x(点),将副扫描方向取为y行,将副扫描方向的套色偏差校正量取为Δyi(点)(i表示区域)。这时,将基于图10的各区域中的副扫描方向的套色偏差校正量Δyi的运算式表示如下(在此,设分辨率为600dpi)。
区域1:Δy1=x×(m1/L1)    ...(2)
区域2:Δy2=m1×23.622+(x-L1×23.622)×((m2-m1)/(L2-L1))    ...(3)
区域3:Δy3=m2×23.622+(x-L2×23.622)×((m3-m2)/(L3-L2))    ...(4)
套色偏差校正部308C、308Y、308M、308K,分别校正由主扫描线的倾斜和畸变引起的套色偏差。具体而言,基于由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307C、307Y、307M、307K按每个点计算出的套色偏差校正量,进行存储在位图存储器306中的位图数据的输出时刻的调整、和每个点的曝光量的调整。由此,防止在将各颜色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片上时的套色偏差(配准偏差)。
下面,参数图13所示的框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套色偏差校正部308。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套色偏差校正部308C的结构的框图。其他的套色偏差校正部308Y、308M、308K的结构也是相同的,因此,在此省略与其他颜色对应的套色偏差校正部308Y、308M、308K的说明。
该套色偏差校正部308C包括坐标计数器701、坐标变换部702、行缓冲器703、灰阶校正部704。坐标计数器701,将要进行套色偏差校正处理的点的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坐标数据(x,y)输出到坐标变换部702。与此同时,将主扫描方向的坐标数据x输出到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307C和灰阶校正部704。坐标变换部702,基于来自坐标计数器701的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坐标数据(x,y)、和从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307C得到的校正量Δy,进行校正量Δy的整数部分的校正处理。即,进行点单位的、针对副扫描方向的再构成处理。
另外,灰阶校正部704,基于来自坐标计数器701的主扫描方向的坐标数据x、和从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307C得到的校正量Δy,进行该校正量Δy的小数点以后部分的校正处理。即,对于小于点单位的校正量,调整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行的对应的点的采用/不采用(ON/OFF)的比率,对当前行的数据进行校正。另外,灰阶校正部704使用用于参照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行缓冲器703。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坐标变换部702校正套色偏差校正量Δy的整数部分的偏差量和行单位的套色偏差的动作内容的概念图。
坐标变换部702如600所示,根据基于进行了直线近似的主扫描线的套色偏差信息求得的套色偏差校正量Δy的整数部分的值,将存储在位图存储器306中的图像数据(在此为青色)的副扫描方向(Y方向)的坐标进行偏置(offset)。例如,如601所示,将数据部分610所处的副扫描方向的坐标取为n(行)。这通过坐标计数器701来求得。并且,当将主扫描方向的点的坐标取为x时,在(1)区域中,套色偏差校正量Δy1大于等于0、小于1。因此,在(1)区域的副扫描方向的坐标再构成n的数据610时,从位图存储器306读出第n行的数据。
接下来,在(2)区域中,套色偏差校正量Δy2大于等于1、小于2。因此,在再构成第n行的数据时,进行坐标变换处理,使得读出将副扫描行数偏置了1的位置的图像位图,即从位图存储器306读出第(n+1)行的数据。同样地,在(3)区域中,进行用于读出第(n+2)行的数据的坐标变换处理,在(4)区域中,进行用于读出第(n+3)行的数据的坐标变换处理。
利用以上的方法,进行点单位的、副扫描方向的再构成处理。
602是将由坐标变换部702进行了点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的图像数据,在感光鼓14C上曝光后的曝光图像。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灰阶校正部704进行的小于点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即校正套色偏差校正量Δy的小数点以后的偏差量的动作内容的概念图。
在图15中,720表示当前行(n行)中的点分配(校正量),721表示下一行((n+1)行)中的点分配(校正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小数点以后的偏差量的校正,如上面说明的那样,通过调整位于当前行的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行的点的采用/不采用(ON/OFF)的比率来进行。在图15中,倾斜偏差量是每48点偏出1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48点区间分为6个区域(区域(1)~区域(6)),由此,进行小于点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各区域按每8个点进行划分。这时,在区域(1)中,8点都只采用第n行的点,在区域(2)中,在第n行采用6个点,在第n+1行采用2个点,在区域(3)和区域(4)中,在第n行和第n+1行各采用4个点。进而,在区域(5)中,在第n行采用2个点,在第n+1行采用6个点,在区域(6)中,8个点全部采用第n+1行的点,由此,进行小于点单位的套色偏差的校正。
在本实施方式中,校正区域分成6个,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值,例如,即便是倾斜和偏差量除不开的值,通过将较多的点分配给某个区域,也能够进行灰度校正。
参照图13所示的套色偏差校正部的框图说明该动作。
坐标变换部702,从位图存储器306将进行再构成使得校正了点单位的套色偏差量的位图数据发送到行缓冲器703。灰阶校正部704,为了生成校正数据,参照当前行(n行)的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值,因此,使用1行量的行缓冲器703。在行缓冲器703中,包括存储之前的行的1行量的数据的FIFO(先进先出)缓冲器706,和保持要进行灰阶校正处理的坐标的点数据的寄存器705。存储在寄存器705中的点数据,被输出到灰阶校正部704,并且,为了在下一行的校正数据的生成时进行使用而被存储在FIFO缓冲器706中。灰阶校正部704,根据主扫描方向的坐标x(点),判断当前的区域,并判断应输出的灰阶。例如,当是图15的区域(4)的坐标时,通过交替输出第n行的点数据Pn(x)和上一行的点数据Pn-1(x)来表现灰阶。
在以上的说明中,对利用硬件的校正处理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通过使控制器302具有CPU来进行基于软件的处理。
图16是表示用CPU和存储器构成图11所示的控制器302的例子的框图。对于与上述图11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打印机引擎301是与图11相同的结构,在此省略曝光单元51和感光鼓14等的图示。套色偏差量存储部303C~303K,如上所述,分别存储了与各颜色对应的感光鼓14C~14K各自的套色偏差量。控制器302包括CPU1000、存储由CPU1000所执行的程序和各种数据的ROM1001、和在CPU1000进行控制处理时作为工作区而使用的暂时存储各种数据的RAM1002。该RAM1002具有存储青色、黄色、品红、黑色的各位图图像数据的位图存储器306。另外,在该RAM1002中,还确保有区域1010,该区域1010用于存储从打印机引擎301的套色偏差量存储部303C~303K取得的、与各颜色对应的套色偏差数据。
图17和图18是说明由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302的CPU1000所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的流程图,执行该处理的程序存储在ROM1001中,在CPU1000的控制下被执行。
首先,在步骤S1中,读出存储在打印机引擎301的套色偏差量存储部303C~303K中的每种颜色的套色偏差量,将其存储在RAM1002的区域1010中。接下来,在步骤S2中,在输入打印数据进行了颜色变换等处理后,变换成青色、黄色、品红、黑色的各1页量的位图图像数据,存储在位图存储器306中。接下来,在步骤S3中,将对行数进行计数的变量n初始化为“1”,将对点位置(x坐标)进行计数的变量x初始化为“0”。这些变量都存储在RAM1002中。
接下来,在步骤S4中,首先,在青色的位图数据的第n行,读出第x个点数据。然后,在步骤S5中,判断含有该点的区域(例如,图10的区域1~3的某一个)。然后,在步骤S6中,基于在步骤S5中判断出的区域和点位置(x),计算出形成该点的副扫描方向的校正量Δy。这是通过上述的算式(2)~(4)的任一者而求出的。然后,在步骤S7中,判断在步骤S6中求得的校正量Δy的整数部分是否为“0”。如果为“0”,则因为不需要进行行单位的校正,所以进入到步骤S11,当不为“0”时,进入到步骤S8,判断其整数部分的正负。当为正时进入到步骤S9,取得(n+s)行的第x个点数据,作为当前行的点数据(参照图14)。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8中判断为负时,进入到步骤S10,取得(n-s)行的第x个点数据,作为当前行的点数据(参照图14)。在此,s表示其整数部分的绝对值。这样,执行步骤S9或S10后,进入到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执行对校正量Δy的小数点以后的数值的处理。在此,按照该小数点以后的数值,确定当前行(n行)与(n+1)行或(n-1)行的相同的第x个点数据的分配。在此,参照图15,如上所述,根据s的小数点以后的数值,在与相邻的行的点数据之间进行点数据的交换或替换等。这样,在当前行(n行)的第x个点数据被更新后,在步骤S12中,更新位图数据。接下来,在步骤S13中,将变量x加1,然后在步骤S14中,判断该变量x的值是否比1行的全部点数大,在为否时,返回到步骤S4,执行上述处理。
在步骤S14中,当该变量x的值比1行的全部点数大时,进入到步骤S15,将对行数进行计数的变量n加1。然后,在步骤S16中,判断该变量n的值是否超过了1页的行数,在未超过时进入到步骤S17,将变量x返回为“0”,进入到步骤S4,执行上述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6中变量n的值超过1页的行数时,处理进入到步骤S18。在步骤S18中,查询对于青色、黄色、品红、黑色的位图数据的处理是否结束,在未结束时,进入到步骤S3执行上述的处理;在结束时,进入到步骤S19,开始像形成处理。
在步骤S19中,从盒53中取出转印片开始输送,一边载置在输送带10上进行输送,一边按青色、黄色、品红、黑色的顺序依次形成调色剂图像(步骤S20),依次转印在输送来的转印片上。这样,在转印结束后,在步骤S22中对转印片进行图像的定影,在定影结束后,在步骤S23中,对该完成定影的转印片进行排纸。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基于各感光鼓中的套色偏差量,校正点单位的套色偏差和小于点单位的量的套色偏差这两者。由此,能够防止对各感光鼓进行扫描曝光的扫描线的倾斜、弯曲等所引起的、各颜色的图像中的套色偏差,得到良好的彩色图像。
(第4实施方式)
根据上述的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85237号公报),是对进行了半色调处理的图像校正输出各个颜色的图像数据的坐标位置。因此,如之前所述的那样,在实施浓淡处理的情况下,半色调图像的网点的再现性将恶化,由此可能产生颜色不均,波纹变得明显。即,在输入了具有恒定的密度值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对该图像数据进行上述套色偏差校正后进行打印时,就有可能产生以下的问题。一般来说,图像数据的密度值与针对该密度值的调色剂密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因此,不管所输入的图像数据是不是具有恒定的密度值的图像,都按小于最小点单位的量进行校正,由此,该校正后的图像的密度并不是恒定的。在周期性地反复进行这样的不均匀的密度部分的校正的情况下,就出现波纹变得明显、无法得到良好的彩色图像的问题。第4实施方式解决这样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引用图2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19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校正因扫描线的倾斜、弯曲而产生的套色偏差的套色偏差校正处理的框图。
301是打印机引擎,具有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部,基于在控制器302中生成的位图的图像数据进行打印处理。303C、303Y、303M、303K分别是存储青色、黄色、品红、黑色各颜色的套色偏差量的存储部,按各颜色存储上述每个区域的主扫描线的偏差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在图10中说明的、使用多个点测量出的实际的主扫描线202的位置,将相对于理想的主扫描线201的副扫描方向的偏差量,作为表示主扫描线202的倾斜和弯曲的信息,存储在套色偏差量存储部303中。
图12表示存储在该套色偏差量存储部303(303C、303Y、303M、303K)中的数据例。
下面,说明以下的动作,即:在控制器302中,校正图像数据使得抵消套色偏差量存储部303中所存储的主扫描线的偏差量,进行打印处理。
图像生成部304,基于从计算机装置等外部设备(未图示)接收的打印数据,生成可进行打印处理的光栅图像数据,作为RGB数据按每个点输出。颜色变换部305,将该RGB数据变换成可由打印机引擎301处理的CMYK颜色空间的数据。半色调处理部309C~309K,分别使用预定的网屏(halftone screen)模式,消减所输入的点数据的位(bit)数,从点单位的灰阶表现变换成半色调屏幕的面积单位的灰阶表现的数据。这样变换后的数据,按每种颜色存储在位图存储器306中。该位图存储器306用于暂时存储要进行打印处理的光栅图像数据,包括存储1页量的图像数据的页存储器或者存储多行量的数据的带存储器的至少任一者。
307C、307Y、307M、307K分别是计算与各颜色数据对应的套色偏差的校正量的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这些计算部,基于存储在与各色对应的套色偏差量存储部303中的表示主扫描线的偏差量的信息,按每个点计算与由后述的套色偏差校正部308所指示的主扫描方向的坐标信息对应的副扫描方向的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结果输出到对应的套色偏差校正部308。
现在,设对于某点的主扫描方向的坐标为x(点),设副扫描方向为y行。此时,设副扫描方向的套色偏差校正量为Δyi(点)(i表示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将基于图10的各区域中的副扫描方向的套色偏差校正量Δyi的运算式表示如下(在此,设分辨率为600dpi)。
区域1:Δy1=x×(m1/L1)    ...(5)
区域2:Δy2=m1×23.622+(x-L1×23.622)×((m2-m1)/(L2-L1))    ...(6)
区域3:Δy3=m2×23.622+(x-L2×23.622)×((m3-m2)/(L3-L2))    ...(7)
套色偏差校正部308C、308Y、308M、308K,分别校正由主扫描线的倾斜和畸变引起的套色偏差。具体而言,基于由各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按每个点计算出的套色偏差校正量,进行存储在位图存储器306中的位图数据的输出时刻的调整、和每个点的曝光量的调整。由此,防止将各颜色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片上时的套色偏差(配准偏差)。
下面,参数图20所示的框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套色偏差校正部308(308C、308Y、308M、308K)。在此,对青色用的套色偏差校正部308C的情况进行说明,其他颜色的套色偏差量校正部的结构和动作也是相同的,因此,在此省略其说明。
套色偏差校正部308C包括坐标计数器801、坐标变换部802、行缓冲器803、灰阶校正部804。坐标计数器801,将作为套色偏差校正处理的对象的点的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坐标数据输出到坐标变换部802。与此同时,将该点的主扫描方向的坐标数据输出到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307C和灰阶校正部804。坐标变换部802,基于从坐标计数器801输入的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坐标数据,从位图存储器306读出处理对象的行数据。灰阶校正部804,基于从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307C得到的偏差校正量Δy,进行基于该偏差校正量Δy的整数部分的校正处理,即,进行点单位的针对副扫描方向的再构成处理。另外,灰阶校正部804,基于来自坐标计数器801的主扫描方向的坐标数据和偏差校正量Δy,调整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比率,进行基于该偏差校正量Δy的小数点以后的值的校正处理,即小于点单位的校正。另外,灰阶校正部804,使用用于参照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行缓冲器803。
以下,说明基于以上结构的动作。
坐标变换部802,变换从坐标计数器801输入的坐标值的副扫描方向的地址,从位图存储器306读出对应的行的位图数据。行缓冲器803,包括存储处理对象的点数据的寄存器805和存储之前的1行量的点数据的FIFO缓冲器806。灰阶校正部804,为了生成校正数据,参照存储在行缓冲器803中的、位于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行的点数据。存储在寄存器805中的点数据被输出到灰阶校正部804,并且在生成下一行的校正数据时进行使用。灰阶校正部804,从坐标计数器801输入第n行的主扫描方向的坐标x。进而,灰阶校正部804,从寄存器805输入第n行的第x个点数据Pn(x),并且,从FIFO缓冲器806输入之前的行的第x个点数据Pn-1(x)。然后,灰阶校正部804,为了生成校正数据P”n(x),进行以下的运算处理。
P’n(x)=Pn(x)×β(x)+Pn-1(x)×α(x)
密度确认部804b,输入处理对象的点数据Pn(x),确认该点的密度。当该点Pn(x)的密度低于预定的密度值(μ)时,输出原来的点数据Pn(x)作为P”n(x),当高于预定的密度值(μ)时,选择校正后的点数据P’n(x)输出。该选择由选择器804a进行。这样,输出校正了副扫描方向的小于点单位的套色偏差量的位图数据。
这样校正了偏差量的点数据,被变换成由PWM电路310C~310K进行了脉冲宽度调制的信号,该信号分别被送到对应的曝光单元51C~51K,驱动各半导体激光器。
图21A~图21C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坐标变换部802校正基于套色偏差校正量Δy的整数部分的偏差量的动作的概念图。
坐标变换部802,如图21A的600所示那样,根据基于进行了直线近似的主扫描线的套色偏差信息求出的套色偏差校正量Δy的整数部分的值,使存储在位图存储器306中的、该点数据的副扫描方向(Y方向)的坐标进行偏置。例如,如图21B的601所示,当来自坐标计数器801的副扫描方向的坐标为n(行)时,设主扫描方向的坐标为x,则在主扫描方向的x坐标,在图21A的(1)区域中套色偏差校正量Δy大于等于0、小于1。因此,在该情况下再构成第n行的数据时,从位图存储器306读出第n行的点数据610(偏置=0)。在(2)区域,套色偏差校正量Δy大于等于1、小于2,所以当再构成第n行的数据时,进行用于读出使副扫描行数偏置了1行的第n+1行的数据611的坐标变换处理。同样地,在(3)区域中套色偏差校正量Δy大于等于2、小于3,因此,进行用于读出第n+2行的数据612的坐标变换处理。以下,同样地,在(4)区域进行用于读出第n+3行的数据的坐标变换处理,在(5)区域进行用于读出第n+4行的数据的坐标变换处理。
通过以上的方法,按照偏差校正量的整数部分的值,进行副扫描方向的行单位、即点单位的再构成处理。另外,图21C的602表示基于由坐标变换部802进行了点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的数据601,在感光鼓上进行曝光后的情况的曝光图像。
图22A~图22F是用于说明灰阶校正部804进行的小于点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即校正套色偏差校正量Δy的小数点以后的偏差量的动作内容的概念图。小数点以后的偏差量的校正,通过调整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比率来进行。
图22A是具有右斜上的倾斜的主扫描线的图像。图22B表示该偏差校正前的位图图像,是在主扫描方向上为水平直线的位图图像。图22C是为了抵消由图22A所示的主扫描线的倾斜引起的套色偏差,而校正了图22B的位图图像后的校正图像。
在此,为了实现图22C所示的校正图像,调整位于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行中的点的曝光量。
图22D表示套色偏差校正量Δy与用于进行灰阶校正的校正系数之间的关系。k是套色偏差校正量Δy的整数部分(舍去小数点以后的部分),表示图21A~图21C所说明的点单位的副扫描方向的校正量。β、α是用于进行小于点单位(比1点尺寸小的尺寸)的副扫描方向的校正的校正系数,根据套色偏差校正量Δy的小数点以后的信息,表示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量的分配率。这些校正系数α、β分别通过
α=Δy-k
β=1-α
来求出。在此,α表示对(n+k)行的点的分配率,β表示对(n+k-1)行的点的分配率。即,在k=0时,α表示对n行的点的分配率,β表示对(n-1)行的点的分配率。在k=1时,α表示对n+1行的点的分配率,β表示对n行的点的分配率。
在此,参照图22C~图22D进行说明,点700在图22D中,因为k=0,α=0,β=1,所以移动到原来位置的n行的前一行即(n-1)行进行形成。点701在图22D中,因为α=0.25,β=0.75,所以在n行的前一行即(n-1)行形成该点的3/4,在当前行(n)中形成1/4点。同样地,点702在图22D中,因为α=0.5,β=0.5,所以在n行的前一行即(n-1)行形成该点的1/2,在当前行(n)中形成1/2点。同样地,点703在n行的前一行即(n-1)行形成该点的1/4,在当前行(n)中形成3/4点。点704,因为k=1,α=0,β=1,因此,在处于原来位置的n行的位置形成。然后,在点705~707中,因为k=1,所以α表示对(n+1)行的点的分配率,β表示对n行的点的分配率。进而,在点708,由于k=2,因此,α表示对(n+2)行的点的分配率,β表示对(n+1)行的点的分配率。
图22E表示基于按照图22D的校正系数调整了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比率后的位图图像的脉冲信号。在此,以与各点数据对应的脉冲宽度调制后的信号的形式进行表示。
图22F表示在以图22E所示那样的进行了灰阶校正的脉冲宽度进行了激光曝光的情况下,在感光鼓上显影出来的图像。由此,主扫描行的倾斜被抵消,形成水平的直线。
在以上的说明中,对利用硬件的校正处理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如图16所示,通过在控制器302中备有CPU,进行利用软件的处理。
图23和图24是说明在如图16那样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302的情况下,由CPU1000所执行的像形成处理的流程图。执行该处理的程序存储在ROM1001中,在CPU1000的控制下被执行。
首先,在步骤S1中,读出存储在打印机引擎301的套色偏差量存储部303C~303K中的每种颜色的套色偏差量,并将其存储在RAM1002的区域1010中。接下来,在步骤S2中,在输入打印数据并进行了颜色变换等处理后,变换为青色、黄色、品红、黑色的各1页量的位图图像数据,存储在位图存储器306中。接下来,在步骤S3中,将对行数进行计数的变量n初始化为“1”,将对点位置(x坐标)进行计数的变量x初始化为“0”。这些变量都存储在RAM1002中。
接下来,在步骤S4中,首先,在青色的位图数据的第n行,读出第x个点数据。然后,在步骤S5中,判断含有该点的区域(例如,图10的区域1~3的某一者)。然后,在步骤S6中,基于在步骤S5中所判断出的区域和点位置(x),计算形成该点的副扫描方向的校正量Δy。这可以通过上述的算式(5)~(7)的任一者求出。然后,在步骤S7中,判断在步骤S6中求得的校正量Δy的整数部分是否为“0”。当为“0”的情况下,因为不需要进行行单位的校正,所以进入到步骤S10a,当不为“0”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8,判断其整数部分的正负。当为正时进入到步骤S9,取得(n+s)行的第x个点数据,作为当前行的点数据(参照图21)。而当在步骤S8中判断为负时,进入到步骤S10,取得(n-s)行的第x个点数据,作为当前行的点数据(参照图21)。在此,s表示其整数部分的绝对值。这样,执行步骤S9或S10后,进入到步骤S10a。在步骤S10a中,判断该成为处理对象的点数据(多值数据)的密度是否小于预定密度(μ)。这相当于上述图20的灰阶确认部804b的结构。在此,当密度值小于阈值(μ)时,判断为不需要使用以上述系数α、β的校正,进入到步骤S12。而当密度值大于阈值(μ)时,因为如果形成该点则会非常显眼,所以判断为需要进行上述的偏差校正,进入到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这次执行对于校正量Δy的小数点以后的数值的处理。在此,按照该小数点以后的数值,确定当前行(n行)与(n+1)行或(n-1)行的相同的第x个点数据的分配。在此,参照图22,如上所述,根据s的小数点以后的数值,在与相邻的行的点数据之间进行点数据的交换或替换等。这样,在当前行(n行)的第x个点数据被更新后,在步骤S12中更新位图数据。接下来,在步骤S13中,将变量x加1,然后在步骤S14中,判断该变量x的值是否大于1行的全部点数,在为否时,返回到步骤S4,执行上述处理。
在步骤S14中,如果该变量x的值大于1行的全部点数,则进入到步骤S15,使对行数进行计数的变量n加1。然后在步骤S16中,判断该变量n的值是否超过1页的行数,在未超过时进入到步骤S17,将变量x返回为“0”,进入到步骤S4,执行上述的处理。而当在步骤S16中变量n的值超过1页的行数时,处理进入到步骤S18。在步骤S18中,查询对于青色、黄色、品红、黑色的位图数据的处理是否结束,在未结束时进入到步骤S3执行上述的处理,在结束时进入到步骤S19,开始像形成处理。
在步骤S19中,从盒53中取出转印片开始输送,一边载置在输送带10上进行输送,一边对点数据进行PWM调制。然后,根据该PWM信号驱动各半导体激光器,按青色、黄色、品红、黑色的顺序依次形成调色剂图像(步骤S20),依次转印到输送来的转印片上。这样转印完成后,在步骤S22中,对转印片进行图像的定影,在定影结束后,在步骤S23中,对该完成了定影的转印片进行排纸。
上述的阈值(μ),可以按每种颜色或者每种光束进行设定。例如,在为黄色那样的密度差用人眼难以判别的颜色时,阈值(μ)设定得比其他颜色的阈值更大。由此,通过使执行灰阶校正的比率小于其他颜色,可以消除波纹。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基于各感光鼓中的套色偏差量,校正点单位的套色偏差和小于点单位的量的套色偏差这两者。由此,能够防止因对各感光鼓进行扫描曝光的扫描线的倾斜、弯曲等而引起的、各颜色的图像中的套色偏差,得到良好的彩色图像。
(第5实施方式)
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法还存在以下的问题。即,通过一边进行坐标变换一边输出图像数据的结构,虽然能够应对全局的位置偏差,但会产生由量化误差引起的条斑。另外,在坐标变换后的点位置坐标包含小数点以后的值时,在该点理想的位置的周围减少调色剂量来形成点,按照这样的结构,能够某种程度地防止由量化误差引起的条斑。但是,为了得到良好的图像,需要特别精细地控制调色剂涂出量。为了特别精细地控制调色剂涂出量,必须增大分配给图像数据的1个像素的点数。因此,在这种结构中,需要存储图像数据的大容量存储器,将导致装置的制造成本上升。另外,该问题在形成单色的图像时也是一样的。第5实施方式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引用图2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25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校正因扫描线的倾斜、弯曲而产生的套色偏差的套色偏差校正处理的框图。
在图25中,401是打印机引擎,基于由控制器402生成的图像位图信息,具体来说是基于从下文详细描述的PWM410输入的驱动信号,进行打印处理。
403C、403M、403Y、403K(以下统称为403)是每个基色的套色偏差量存储部。这些套色偏差量存储部,按每个基色分别存储关于上述的每个区域的主扫描线的套色偏差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用图10所说明的、实际的主扫描线202与理想的主扫描线201之间的差作为表示主扫描线的倾斜和弯曲的信息,存储在套色偏差量存储部403中。
图26是表示存储在套色偏差量存储部403中的数据例子的图。图26的区域1~3与图10中的区域相对应。例如,图26中的区域1~区域3的宽度分别与图10中的区域1~区域3的宽度相对应,即,与(Pa、Pb)的x坐标差、(Pb、Pc)的x坐标差、(Pc、Pd)的x坐标差分别对应。另外,图26中的区域1~区域3的偏差量,分别与图10中的区域1~区域3的偏差量相对应,即,与(Pa、Pb)的y坐标差、(Pb、Pc)的y坐标差、(Pc、Pd)的y坐标差分别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套色偏差量存储部403中,作为关于套色偏差的信息,存储理想的主扫描线和实际的主扫描线之间的偏差量。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可导出实际的主扫描线的倾斜和弯曲的特性等的信息(例如,实际的主扫描线的倾斜、端点的坐标等)即可。另外,存储在套色偏差量存储部403中的信息,也可以是在本装置的制造工序中,测量上述偏差量并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固有的信息预先存储。或者,也可以是,本图像形成装置自身备有检测上述偏差量的检测机构,按各基色的感光鼓14形成用于测量偏差的预定的图案,存储由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偏差量。
接下来,说明以下的动作:在控制器402中,校正图像数据以使得抵消存储在套色偏差量存储部403中的主扫描线的偏差量,来进行打印处理。
图像生成部404,基于从未图示的计算机装置等接收的打印数据,生成可进行打印处理的光栅图像数据,作为RGB(红、绿、蓝)数据按每个点输出。405是颜色变换部,将从图像生成部404输出的RGB数据变换成可由控制器402处理的CMYK空间的数据,按每种基色存储在后述的位图存储器(图像存储器)406中。位图存储器406暂时存储进行打印处理的光栅图像数据,是存储1页量的图像数据的页存储器,或者是存储多行量的数据的带存储器。
407C、407M、407Y、407K(以下统称为407)是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这些计算部,基于存储在套色偏差量存储部403中的主扫描线的偏差量等信息,按各个点计算与由后述的套色偏差量校正部408指定的主扫描方向的坐标信息对应的副扫描方向的套色偏差校正量。这些计算结果分别输出到套色偏差量校正部408。
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407,例如通过执行以下的运算,导出副扫描方向的套色偏差校正量。即,在将主扫描方向的坐标数据取为x(点),将副扫描方向的套色偏差校正量取为Δy(点)时,将基于图10、图26的各区域的运算式表示如下。以下的运算中,假定打印密度为600dpi。
区域1:Δy1=x×(m1/L1)
区域2:Δy2=m1×23.622+(x-L1×23.622)×((m2-m1)/(L2-L1))
区域3:Δy3=m2×23.622+(x-L2×23.622)×((m3-m2)/(L3-L2))
如图10所示,L1、L2、L3是从打印开始位置到区域1、区域2、区域3的左端为止的主扫描方向的距离(单位mm)。m1、m2、m3是区域1、区域2、区域3的左端的、理想的主扫描线201与实际的主扫描线202的偏差量。
在图25中,408C、408M、408Y、408K(以下统称为408)是套色偏差量校正部。该校正部为校正由主扫描线的倾斜、畸变引起的套色偏差,基于由套色偏差量计算部407按每个点所计算出的套色偏差校正量,进行存储在位图存储器406中的位图数据的输入时刻的调整和每个像素的曝光量的调整。由此,防止在将各基色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纸上时的套色偏差。
接下来,参照图27说明套色偏差量校正部408。图27是表示套色偏差量校正部408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27所示,套色偏差量校正部408,包括坐标计数器801、坐标变换部802,行缓冲器803、以及灰阶校正部804。坐标计数器801,将要进行套色偏差校正处理的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坐标位置数据输出到坐标变换部802,同时,将主扫描方向的坐标位置数据输出到套色偏差量计算部407和灰阶校正部804。作为变换装置的坐标变换部802,基于从坐标计数器801输入的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坐标位置数据、和从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407得到的校正量Δy,进行校正量Δy的整数部分的校正处理。即,进行像素单位的针对副扫描方向的再构成处理。作为取得装置的灰阶校正部804,基于来自坐标计数器801的主扫描方向的坐标位置数据和校正量Δy,进行Δy的小数点以后的校正处理,即,以小于像素的单位调整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比率来进行校正。另外,灰阶校正部804,使用用于参照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行缓冲器(保持装置)803。
如上述那样,套色偏差量校正部408具有坐标变换部802,该坐标变换部802进行从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407所得到的校正量Δy的整数部分的校正处理,即在副扫描方向上以像素单位进行再构成处理。进而,还包括灰阶校正部804,该灰阶校正部804进行Δy的小数点以后的校正处理,即以小于像素的单位调整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比率来进行校正。另外,灰阶校正部804使用用于参照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行缓冲器。
接下来,参照图28A~图28C说明套色偏差量校正部408的坐标变换部802的处理。图28A~图28C是示意地表示了坐标变换部802校正套色偏差校正量Δy的整数部分的偏差量的动作内容的图。
坐标变换部802,如图28A所示,根据从进行了直线近似的主扫描线的套色偏差信息所求出的、套色偏差校正量Δy的整数部分的值,使存储在位图存储器406中的图像数据的副扫描方向(Y方向)的坐标进行偏置。在此参照图28B,设主扫描方向的坐标位置为X。在来自坐标计数器801的副扫描方向的坐标位置为n时,在主扫描方向的X坐标中,(A)区域的套色偏差校正量Δy大于等于0、小于1,偏置量为0。因此,当再构成第n行的数据时,从位图存储器读出第n行的数据。在(B)区域中,套色偏差校正量Δy大于等于1、小于2,当再构成第n行的数据时,进行坐标变换处理,以便成为偏置了1副扫描行数的位置的图像位图,即从位图存储器读出第n+1行的数据。同样地,在(C)区域中,进行用于读出第n+2行的数据的坐标变换处理,在(D)区域中,进行用于读出第n+3行的数据的坐标变换处理。通过以上的处理,进行像素单位的副扫描方向的再构成处理。
图28C是将通过坐标变换部802进行了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的图像数据曝光在感光鼓14上时的曝光图像。即使在图像形成时主扫描方向出现斜向偏差,通过执行上述那样的副扫描方向的再构成处理,也能以使正横向的直线的图像接近原来图像的图形的形式,形成在转印纸上。
接下来,参照图29A~图29F,说明灰阶校正部804以小于像素单位调整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比率来进行校正的处理。图29A~图29F是示意地表示灰阶校正部804进行的小于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即校正套色偏差校正量Δy的小数点以后的偏差量的动作内容的图。小数点以后的偏差量的校正,通过调整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比率来进行。
图29A是示例地表示具有右斜上的倾斜的主扫描线的图形的图。图29B是灰阶校正前的、即原来图像的水平直线的位图图像。图29C是为了抵消由图29A的主扫描线的倾斜引起的套色偏差,而对图29B所例示的位图图像进行灰阶校正后的校正位图图像。图29C的校正位图图像,是倾斜偏差量为例如由图29A所赋予的时的理想的图像。灰阶校正部804,为了形成接近图29C的校正位图图像的图像,通过调整针对标准的方格点的曝光量,进而调整调色剂涂出量,来形成接近于校正位图图像的图像。
为了实现图29C的校正图像,调整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量。图29D是表示套色偏差校正量Δy与用于进行灰阶校正的校正系数之间的关系的表。k是套色偏差校正量Δy的整数部分(舍去小数点以后的部分),表示像素单位的副扫描方向的校正量。β和α是用于进行小于像素单位的副扫描方向的校正的校正系数,根据套色偏差校正量Δy的小数点以后的信息,表示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量的分配率,通过
α=Δy-k
β=1-α
来进行计算。α表示对正在扫描的点的分配率,β表示对之后的行的点的分配率。
图29E示意地表示基于图29D的校正系数α、β,为了调整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比率而进行了灰阶校正的位图图像。图29F是进行了灰阶校正的位图图像在感光鼓14上的曝光图像,表示在进行了灰阶校正的位图图像上抵消主扫描行的倾斜,形成水平直线的情形。
再次参照图27说明上述的灰阶校正处理。首先,坐标变换部802对于从位图存储器406输入的图像数据,基于从套色偏差较正量计算部407取得的校正量,校正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量,如此进行再构成。具体而言,基于从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407取得的校正量,变换位图存储器406的读出地址的坐标,进行基于变换后的地址信息读出图像数据的处理。这样,例如,依次从位图存储器406取得图28C、图29F所例示的在斜向基面系统(oblique basis system)中的主扫描方向(相当于例如图28B的右方向)并排的点的像素的信息。然后,将该再构成的图像数据发送到行缓冲器803。另外,坐标变换部802根据从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407取得的Δy,通过上述的运算求出α、β的值,输出到灰阶校正部804。
另外,套色偏差量校正部408,例如也可以是在每次将1点量的像素信息输出至半色调处理部409时,从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407接受校正量Δy的值。或者,也可以是,在处理之前先从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407接受1行量的校正量Δy的值,基于该值进行处理。
另外,以上对坐标变换部802根据校正量Δy求出α、β等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407根据套色偏差量存储部403所存储的校正量Δy求出α、β等,基于来自套色偏差量校正部408的结构要素的要求,输出α、β等。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例如套色偏差量校正部408在进行处理之前先从套色偏差校正量计算部407取得1行量的α、β,或者在每次对1点量的像素信息进行处理时取得。
因为灰阶校正部804在生成校正数据时需要参照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像素值,所以,行缓冲器803是暂时缓冲预定行的图像数据的存储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说明变得简单,将进行缓冲的数据量取为图像数据的1行量,但是,也可以是缓冲大于等于2行的数据。
行缓冲器803包括存储之前的行的1行量的数据的FIFO(先进先出)缓冲器806,和保持要进行灰阶校正处理的坐标的像素数据的寄存器805。存储在寄存器805中的像素数据被输出到灰阶校正部804,并被存储在FIFO缓冲器806中,在生成下一行的校正数据时使用。
现在,将主扫描方向的坐标取为x(点),将从寄存器805输入的像素数据取为Pn(x)(第n行的像素数据),将从FIFO缓冲器806输入的像素数据取为Pn-1(x)(第n-1行的像素数据)。这时,灰阶校正部804,为了生成校正数据而进行以下的运算处理。
P’n(x)=Pn(x)×β(x)+Pn-1(x)×α(x)
如上所述,α、β的值从坐标变换部802取得。灰阶校正部804,将通过上述运算所求出的P’n(x)的值作为校正了副扫描方向的小于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量的图像位图,输出至半色调处理部409。
半色调处理部409C、409M、409Y、409K(统称为409),在从灰阶校正部804(套色偏差校正部408)收到进行了套色偏差校正的图像数据后,使用预定的半色调模式进行半色调处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被输出到PWM(Pulse Wide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部410C、410M、410Y、410K(以下统称为410)。
PWM部410,接收进行了半色调处理的图像数据后,对其实施脉冲宽度调制处理,作为驱动信号输出到打印机引擎401。打印机引擎401,基于接收到的驱动信号,执行对感光鼓14的曝光处理、显影处理、向转印纸的转印处理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灰阶校正部804,除了上述处理之外,还进行所输入的图像数据的位扩展,将进行了位扩展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半色调处理部409、PWM部410,从而能够进行特别精细的图像形成。参照图30A~图30H,详细说明该灰阶校正部804的处理及其效果。图30A~图30H是用于说明通过在进行灰阶校正时对从位图存储器输出的数据的位数,分配多个位进行套色偏差校正,能够得到更优良的图像的示意图。
在图30A~图30H的例子中,输入到灰阶校正部的图像数据的各像素以2位(bit)来表现。图30A表示具有右斜上的倾斜的主扫描线的图形。图30B是灰阶校正前的水平直线的位图图像。图30C是用于抵消由图30A的主扫描线的倾斜引起的套色偏差的图30B的校正位图图像。为了实现图30C的校正位图图像,进行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量调整。图30D是表示将Δy和针对它的k、α、β的值做成为一览表的图,α、β的值,通过上述的算式(α=Δy-k,β=1-α)来求得。
灰阶校正部804,基于图30D所例示的校正系数,进行小于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并且,进一步进行扩展各像素的位宽度(bitwidth)的处理。参照图30E~图30H说明扩展位宽度的处理的效果。
图30E是示意地表示在以2位来表现灰阶校正后的各像素时,感光鼓14上的位图图像的图,图30F是示意地表示在以4位来表现灰阶校正后的各像素时,感光鼓14上的位图图像的图。
图30D所例示的校正系数一共被分为10个灰阶,但是,因为在图30E中位数(位宽度)只有2位,只能够以最多4灰阶来表现,所以需要圆整(round)所求得的校正值,使其落入4灰阶来进行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图30G所示那样的感光鼓14上的曝光图像。
与此不同,在图30F中,由于位数被扩展为4位,所以各像素的值能够以最多16灰阶来表现。为此,能够使在图30D中求得的校正系数的圆整误差变小。在这种情况下,感光鼓14上的曝光图像成为如图30H所示那样。与2位的图30G进行比较可知,能够得到更精密且优良的图像。
另外,在预定的存储装置中存储关于将每1像素的位数扩展为多少位的信息,灰阶校正部804在进行位扩展时参照该信息,并基于该信息控制位扩展处理。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假定输入为2位,但是,通过使用相同的结构,即便使分配给1像素的位数变得更多,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灰阶校正部804扩展每1像素的位宽度(位数)后将数据输出到半色调处理部,由此即使在每个图像形成单元存在套色偏差的环境下也能够形成特别精细的图像。另外,在上述的结构中,在灰阶校正部804中进行扩展各像素的位宽度的处理,因此,输入到套色偏差校正部的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位宽度也可以是通常的位宽度。因此,按照上述的结构,能够不增大位图存储器406、行缓冲器803等存储装置的容量地形成特别精细的图像。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预定的存储装置中存储关于将每1像素的位数扩展为多少位的信息,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作为可由用户操作的用户接口而发挥功能的指示输入装置,通过该指示输入装置,接受例如将位数扩展为几倍等的输入指示,基于该输入指示控制每像素的位扩展。通过这样的结构,用户能够按照用途或目的容易地设定图像形成的细致的精细度。
(第6实施方式)
以往,对于在使用了电摄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感光体照射光束形成静电潜像,利用调色剂对其进行显影,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可视图像的方法,有各种提案。在以这样的电摄影方式形成图像时,由于感光体的位置精度、直径的偏差、光学系统的位置精度偏差等,在感光体上形成的图像中出现畸变。作为校正图像中的这种畸变的方法,考虑了机械地校正光学系统的光路的方法、通过进行坐标变换等的图像处理来对图像进行校正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以下那样的问题。
为了校正光学系统的光路,需要使包含光源、f-θ透镜的校正光学系统、光路内的反射镜等机械地动作,并对准测试调色剂像的位置。但是,为此就需要高精度的可动部件,导致装置的成本提高。进而,在这样的光路校正中,至校正结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所以基本上不可能频繁地进行校正。另一方面,有时光路长度的偏差因机械的升温等而随着时间发生变化,这时校正光学系统的光路来防止位置偏差是困难的。
对于以上那样的机械校正,通过变换图像数据来使位置偏差抵消这样的尝试记载于日本特开平8-85236号公报(专利文献3)、上述的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85237号公报)中。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将每种颜色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坐标位置自动变换为校正了配准偏差的输出坐标位置,并基于该变换后的各色的图像数据,修正光束的位置的结构。例如,对于图31A所示的图像如图31B那样发生畸变的系统,如图31C所示那样生成进行了每1点的位置校正的图像数据,通过打印它来抵消偏差。然而,如果记录图31C所示那样的图像数据,则可能成为图31D那样的出现阶梯的图像,像质变差。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将每种颜色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坐标位置自动变换为校正了配准偏差的输出坐标位置,并基于变换后的各色的图像数据,以小于颜色信号的最小点单位的量,修正调制后的光束的位置的结构。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当对于进行了中间灰阶处理的图像校正了每种颜色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坐标位置时,存在有可能中间灰阶图像的网点的再现性恶化,导致颜色不均的产生或波纹变得明显这样的问题。
将一个例子示于图32A~图32C。图32A所示的输入图像是具有恒定的密度值的图像,图32B所示的套色偏差校正后的图像是对输入图像进行了预定的位置偏差校正的图像。一般地,图像密度值与针对该图像密度值的调色剂密度的关系如图32C所示的调色剂密度那样,其并不是线性的。因此,当实际打印图32B的套色偏差校正后的图像时,尽管图32A的输入图像是具有恒定密度值的图像,但却打印出密度值不恒定的图像。如果这样的不均匀的密度值周期性反复,则波纹会变得明显,无法得到良好的彩色图像。另外,存在如下问题:为了计算小于1像素的校正量进行校正,结构变得复杂,成本变高。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9-90695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表示了在单色的情况下不进行图像校正这样的结构。但是,当完全不进行校正时,图31B所示那样的歪斜的图像不能被校正,不能够得到优良的图像。
因此,本第6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校正图像的畸变,以低成本得到优良的图像。
首先,参照图33A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图33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激光束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在图33A中,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入从与外部连接的未图示的主计算机所提供的打印信息(字符代码等)、版面(form)信息、或者宏指令等并存储。之后,根据这些信息生成对应的字符图案或版面图案等,在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上形成可视像。300是配置有用于操作的开关和LED显示器等的操作面板,101是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控制和分析从主计算机提供的字符信息等的打印机控制器。该打印机控制器101主要将字符信息变换成对应的字符图案的影像信号,输出到激光驱动器102。
激光驱动器102是用于驱动半导体激光器31的电路,按照所输入的影像信号,对从半导体激光器31发出的激光104进行开/关切换。该激光104被旋转多面镜(光学多面体)32在左右方向上偏转,在感光鼓33上进行扫描曝光。由此,在感光鼓33上形成字符图案的静电潜像。在该潜像通过配置在感光鼓33的周围的显影单元107被显影后,被转印在记录纸上。对于该记录纸,采用单页纸(cut sheet),单页记录纸被放入安装在LBP100上的纸盒108中,通过供纸辊109和输送辊110、111被取入装置内,提供给感光鼓33。
图33B是说明第6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的概略图。在图33B中,激光单元31按照由打印机控制器101和激光驱动器102生成的PWM信号进行点亮和熄灭。光学多面体32以旋转轴34为中心进行旋转。来自激光单元31的激光通过光学多面体32的旋转向主扫描方向(旋转轴35的方向)偏转,对感光鼓33进行扫描曝光。感光鼓33以旋转轴35为中心进行旋转,通过上述曝光在感光鼓上形成与打印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
在这样的光学系统中,激光单元31、光学多面体32、感光鼓33、光学多面体32的旋转轴34、感光鼓33的旋转轴35的位置精度是重要的。但是,机械的位置精度存在极限,由于这些部件的偏差,感光鼓33上的激光的主扫描线37相对于与旋转轴35平行的理想的主扫描线36会出现倾斜。以下,说明减少由这样的主扫描线的倾斜引起的图像的畸变的结构。
图34是说明用于实现在第6实施方式中进行的、校正主扫描线的倾斜的校正处理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在图34中,打印机引擎1401基于由打印机控制器101生成的图像位图信息,进行实际的打印处理(图33A的激光驱动器102、半导体激光器31、光学多面体32、感光鼓33、用纸输送系统等)。水平同步信号生成部1404,把用于使主扫描方向的写开始位置同步的信号输出至打印机控制器101。位置偏差量存储部1403测量并存储表示相对于图33B所示的实际的主扫描线37的理想的主扫描线(35)的倾斜的信息(角度θ)。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角度θ作为表示主扫描线的倾斜的信息进行存储,但是,只要是可识别实际的主扫描线的倾斜的信息即可,并不限于此。例如,考虑以下的3种方法:(1)在主扫描方向上前进x,则在副扫描方向上偏差y(≈tanθ);(2)在主扫描方向上前进x,则在副扫描方向上偏差1(与(1)基本相同);(3)将扫描线间的距离(Ly)乘以斜率的值(Ly·sinθ)等作为信息进行保存。另外,对于存储在位置偏差量存储部1403中的信息,在本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制造工序中测量上述偏差量(θ),作为装置固有的信息被预先存储。或者,也可以是,本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检测上述偏差量的公知的检测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将用于测量偏差量的预定的图案形成在感光鼓33上,由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偏差量被存储在位置偏差量存储部1403中。如果采用具备检测机构的结构,则能够应对图像形成装置(曝光单元1411)的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变化。
接下来,说明以下的控制:在打印机控制器101中,校正主扫描的输出位置,以便校正存储在位置偏差量存储部1403中的主扫描线的偏差量,进行打印处理。
图像生成部1405,根据从未图示的计算机等接收的打印数据,生成可进行打印处理的光栅图像数据,进行颜色变换处理等,将数据存储在位图存储器1406中。位图存储器1406用于暂时存储要进行打印处理的数据,是存储1页量的数据的页存储器,或者是存储多行量的数据的带存储器。行缓冲器1407,是保持从位图存储器1406读出的行数据的缓冲器。保持在行缓冲器1407中的数据,由后述的输出位置校正部1409读出。PWM1410根据所读出的行数据,生成振幅调制数据,将其提供给曝光单元1411的激光驱动器102。其结果是,曝光单元1411的半导体激光器31按照行数据进行开关。此处,曝光单元1411是包含激光驱动器102、半导体激光器31、光学多面体32的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输出位置校正部1409按照位置偏差量(θ)调整来自行缓冲器1407的数据的读出开始时刻,改善由上述主扫描线的倾斜(θ)引起的图像的畸变。以下,详细说明该调整处理。
位置偏差校正量计算部1408,根据存储在位置偏差量存储部中的倾斜角θ,求出当前输出的行(第n行)的位置偏差校正量Δxn。求取位置偏差量Δxn的算式能够由以下的算式表示。
Δxn=Ly(n-1)·sinθ
在此,Δxn:第n行的位置偏差校正量
n:当前正扫描的行号
θ:扫描线的倾斜角
Ly:各扫描线之间的距离(1像素的高度)。
根据以上那样求得的位置偏差量Δxn,输出位置校正部1409调整每个扫描的输出开始时刻。在图37中,表示从输出位置校正部409输出的影像信号的时刻。第1行的影像信号,在相对于水平同步信号经过一定期间t0后输出,第2行的影像信号,与第1行影像信号相比延迟Δt2输出。即,相对于水平同步信号,在t0+Δt2之后开始曝光扫描。第n行的影像信号的延迟量Δtn能够由以下的算式表示。
Δtn=Δxn÷(dx/dt)
在此,Δxn:第n行的位置偏差校正量
(dx/dt):激光进行扫描的速度。
基于上述算式调整了时刻的影像信号,被发送至PWM1410。PWM1410的输出被发送到引擎1401内的曝光单元1411,由激光单元的激光对引擎1401内的感光鼓进行曝光,进行显影·打印处理。即,基于偏差量(角度θ)确定各扫描行的描绘开始位置的偏差量Δxn,为了实现该所确定的偏差量,使描绘的开始时刻延迟Δtn
图36是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校正情况的图。在图36中,激光的主扫描线37,相对于与旋转轴35平行的理想的主扫描线36出现倾斜。上述的校正控制,相当于使主扫描的开始位置按每行偏差Ly·sinθ。因此,例如,在n=11的行中,校正量为Δx11=Ly×10×sinθ。
因此,经过以上处理所输出的图像,如图35C所示,成为输出位置逐渐地偏差的图像。该图像是相对于打印的副扫描方向倾斜了θ的图像,但是,能够消除在图35B所示的不进行校正时的图像中产生的畸变,得到接近于图35A所示的理想的图像的优良的图像。即,图像整体相对于用纸是倾斜的,但是图像本身的畸变将被减少。
(第7实施方式)
在第6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单色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但也可以是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以下,说明本发明在按各颜色成分具有单独的曝光单元和感光鼓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应用。
图38是表示在第7实施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3800中校正扫描线的倾斜的校正处理动作的框图。图38所示的结构,是将图34所示的结构扩展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用的结构。按各颜色成分(在本例中为青色(C)、品红(M)、黄色(Y)、黑色(K))准备了图34所示的结构。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3800中,由打印机控制器3802生成多个颜色信号,发送到打印机引擎3801。
在打印机引擎3801中,基于由打印机控制器3802生成的图像位图信息实际进行打印处理。3804C、3804M、3804Y、3804K是水平同步信号生成部,向打印机控制器3802输出用于使主扫描方向的写开始位置按要打印的每个颜色成分同步的水平同步信号。另外,3803C、3803Y、3803M、3803K是位置偏差量存储部,如图33B所示,按每种颜色成分存储表示激光的主扫描线37相对于理想的主扫描线35的倾斜的角度θ。
在第7实施方式中,作为表示倾斜的信息,是存储角度θ的,但只要是可识别实际的主扫描线的倾斜的信息即可,不限于角度θ。另外,关于存储在位置偏差量存储部3803C、3803M、3803Y、3803K中的信息,只要在本装置的制造工序中测量上述偏差量,作为装置固有的信息预先存储即可。或者也可以是本图像形成装置3800按各感光鼓具备检测上述偏差量的检测机构。此时,将由上述检测结构检测出的各感光鼓的偏差量存储在位置偏差量存储部3803C、3803M、3803Y、3803K中。如果采用具备检测机构的结构,则能够应对图像形成装置(曝光单元)随时间的变化。
接着,说明如下动作:在控制器3802中校正主扫描的输出位置,以校正存储在位置偏差量存储部3803C、3803Y、3803M、3803K中的主扫描线的偏差量,进行打印处理。
图像生成部3805,根据从图中未示出的计算机等接收的打印数据,生成可进行打印处理的光栅图像数据,进行颜色转换处理等,将数据存储到位图存储器3806中。位图存储器3806用于暂时存储要进行打印处理的数据,是存储1页量的数据的页存储器、或存储多行量的数据的带存储器。行缓冲器3807C、3807M、3807Y、3807K按每种颜色成分保存从位图存储器读出的行数据。保存在缓冲器3807C、3807M、3807Y、3807K中的每种颜色成分的数据,由后述的输出位置校正部3809C、3809M、3809Y、3809K按每种颜色成分读出。
单色判别部3811,根据由图像生成部3805生成图像时的数据,或从图中未示出的计算机等送来的打印数据,判别要打印的图像是否为仅用多种颜色中的一种颜色进行打印的图像。然后,当单色判别部3811判断为是仅用一种颜色进行打印的图像时,仅使与该使用色对应的位置偏差校正量计算部有效,进行在第6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偏差量的校正。即,与使用色对应的位置偏差校正量计算部3808C、3808M、3808Y、3808K,从对应的位置偏差量存储部3803C、3803M、3803Y、3803K取得倾斜角θ,求取位置偏差量Δxn。然后,如在第6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与使用色对应的输出位置校正部3809C、3809M、3809Y、3809K根据Δxn确定Δtn,并调整输出影像信号的时刻(主扫描的开始时刻)。
另一方面,当使用多种颜色进行打印时,单色判别部3811禁止位置偏差校正量计算部3808C、3808M、3808Y、3808K的所有的位置偏差校正动作。使得从被禁止了位置偏差校正动作的位置偏差校正量计算部3808C、3808M、3808Y、3808K,例如总是输出Δxn=0。当然,也可以使输出位置校正部3809C、3809M、3809Y、3809K为直通动作(through operations),不进行校正。在多种颜色的情况下不进行位置偏差校正的理由如下。在按每种颜色成分具有感光鼓的结构中,每种颜色成分的图像的倾斜方向和量不同。因此,每种颜色成分的校正量各不相同,如果进行位置偏差校正则会产生套色偏差等,反而会使画质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用坐标变换处理等校正图像,能够得到与以往相同的画质。
如上所述,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与第6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处理,也能够得到优质的图像。
(第8实施方式)
在第7实施方式中,按颜色准备了位置偏差校正量计算部和输出位置校正部。但是,只在由单色判别部3811判断为用1种颜色形成图像时,才进行位置偏差校正。即,位置偏差校正通常对1种颜色进行,因此可以做成全部颜色成分共用位置偏差校正量计算部和输出位置校正部的结构。
图39是表示全部颜色成分共用位置偏差校正量计算部和输出位置校正部的结构的图。在这种结构中,单色判别部911进行是否为单色的判别,并且将要输出的颜色成分(要使用的颜色成分)的信息传送到位置偏差校正量计算部908。位置偏差校正量计算部908从与要输出的颜色成分对应的位置偏差量存储部903C、903M、903Y、903K读出位置偏差量(θ),进行校正计算。输出位置校正部909,根据位置偏差校正量计算部908的校正计算结果,校正输出位置。由此,能够与第6、第7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位置偏差校正。
根据第8实施方式,因为共用位置偏差校正量计算部和输出位置校正部,所以与第7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抑制成本。
(第9实施方式)
在第6~第8实施方式中,位置偏差校正量计算部独立于水平同步信号地对所有的像素计算偏差量。例如,在第6实施方式中,输出位置校正部1409根据由位置偏差校正量计算部1408计算出的位置偏差量计算延迟时间。然后,在以水平同步信号为基准的扫描开始时刻,加上上述计算出的延迟时间地确定各扫描的开始时刻。
在第9实施方式中,根据位置偏差校正量计算部的计算结果校正水平同步信号的时序(按行偏移水平同步信号)。图40是说明第9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校正主扫描线的倾斜的校正处理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在图40中,与图34一样,打印机引擎1401以由打印机控制器101生成的图像位图信息为基础进行实际的打印处理。在图40中,位置偏差校正同步信号生成部4008进行与第6实施方式的位置偏差校正量计算部1408同样的处理。即,根据存储在位置偏差量存储部4003中的倾斜角θ,求取当前输出的行(第n行)的位置偏差校正量Δxn,根据Δxn计算影像信号的延迟量Δtn。进而,位置偏差校正同步信号生成部4008,利用计算出的影像信号的延迟量Δtn和来自水平同步信号生成部4004的水平同步信号,生成从实际的水平同步信号延迟了Δtn的第n行用的水平同步信号。所生成的水平同步信号被传送到输出数据控制部4009。输出数据控制部4009与从位置偏差校正同步信号生成部4008接收到的第n行用的水平同步信号同步地,从行缓冲器4007中读出数据,作为影像信号发送给PWM4010。
图41示出第9实施方式的水平同步信号与影像信号的关系。各行的影像信号,与从位置偏差校正同步信号生成部4008输出的各行用的水平同步信号同步地被输出。由此,能够与第6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位置偏差校正。
(第10实施方式)
在第7、第8实施方式中,在以单色进行打印时进行了位置偏差校正,但如果是采用4通道方式形成彩色图像的打印机,也可以在以多种颜色进行打印时进行位置偏差校正。图42是在4通道方式的打印机中进行位置偏差校正的结构的框图。在图42所示的结构中,保存在位图存储器1206中的C、M、Y、K各色的图像数据被行缓冲器1207按各颜色读出。所读出的数据,如在第6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被输出位置校正部1209校正写开始位置,输出到PWM1210。利用引擎1201使传送到PWM1210的数据曝光并显影。在图42那样的全部颜色成分共用感光鼓和曝光部的打印机(例如4通道方式的打印机)中,所有的颜色偏差量相同、倾角也一致,位置偏差量和位置偏差校正量对于全部颜色都是一样。因此,通过对4通道方式的打印机进行用第6实施方式说明的位置偏差校正,在彩色打印时也能够进行位置偏差校正。
上述第6~第9实施方式的位置偏差校正量和扫描开始时刻的计算,既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CPU执行预定的控制程序来实现。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θ为正(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但显然θ为负的情况也能应对。因为θ为负时Δtn也为负,所以例如在图37中主扫描写开始与水平同步信号之间的时间t0,随行号(n)的增加而缩短。另外,在控制同步信号的时序本身的第9实施方式(图41)中,水平同步信号的间隔向缩短的方向变化。
根据第6~第10实施方式,允许对记录纸倾斜地记录图像并最优先除去图像的畸变,通过这样的划时代的设想,能够以根据偏差量使各扫描行的扫描开始位置偏移这样的简易的结构,有效地除去图像的畸变。具体来讲,在照射激光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使主扫描方向上的输出像素位置偏移,不用复杂的处理和结构就能消除由装置的位置精度·旋转轴的偏差等产生的图像的畸变。由此能够以低成本得到优质的图像。另外,通过如Δtn所示那样进行计算来求得扫描开始位置,能够以小于1像素的单位来移动。由此,能够实现小于1像素的微小的位置偏差调整。
以上,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3)

1.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按颜色具有图像形成单元,上述图像形成单元各自包括:作为像承载体的感光体;将用颜色信号调制了的光束照射到上述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使由上述曝光单元形成在上述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单元;以及将由上述显影单元显影后的各颜色的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单元,
所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套色偏差量存储单元,存储预先测量出的上述图像形成单元各自的套色偏差量的信息;
第1套色偏差校正单元,根据存储在上述套色偏差量存储单元中的套色偏差量的信息,进行打印对象的位图数据的坐标变换,由此进行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以及
第2套色偏差校正单元,根据存储在上述套色偏差量存储单元中的套色偏差量的信息,对由上述第1套色偏差校正单元校正过的上述位图数据进行灰阶校正,由此进行小于像素单位的套色偏差校正;
其中,所述第2套色偏差校正单元通过调整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量的分配率,来进行小于像素单位偏差量的校正,所述第2套色偏差校正单元为参照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像素值而使用行缓冲器,所述行缓冲器具有保持进行灰阶校正处理的坐标的像素数据的寄存器和存储之前的行的1行量数据的先进先出缓冲器,其中存储在所述寄存器中的数据用于生成下一行的校正数据;
其中,所述第2套色偏差校正单元包括:
移位器,利用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的点的曝光量的分配率,来分别对从所述先进先出缓冲器输入的数据和从所述寄存器输入的数据进行移位;以及
加法器,对经过所述移位器移位的数据进行相加,以输出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套色偏差量信息,表示在上述感光体上扫描的实际的主扫描线相对于理想的主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套色偏差校正单元,以与上述套色偏差量相应的主扫描方向的像素数为单位,使上述位图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坐标,偏置与其位置相应的量。
CN200610072550XA 2005-04-08 2006-04-07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50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12657A JP2006289749A (ja) 2005-04-08 2005-04-08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112658/2005 2005-04-08
JP2005112658A JP2006292967A (ja) 2005-04-08 2005-04-08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112657/2005 2005-04-08
JP118973/2005 2005-04-15
JP2005118972A JP4926412B2 (ja) 2005-04-15 2005-04-15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118975/2005 2005-04-15
JP2005118973A JP4420457B2 (ja) 2005-04-15 2005-04-15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118972/2005 2005-04-15
JP2005118974A JP4612857B2 (ja) 2005-04-15 2005-04-15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の歪み補正方法
JP118974/2005 2005-04-15
JP2005118975A JP4533222B2 (ja) 2005-04-15 2005-04-15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5014A CN1845014A (zh) 2006-10-11
CN1845014B true CN1845014B (zh) 2010-11-03

Family

ID=37063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7255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5014B (zh) 2005-04-08 2006-04-07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289749A (zh)
CN (1) CN18450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41014B2 (ja) * 2006-12-28 2013-02-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188097B2 (ja) * 2007-05-14 2013-04-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50784B2 (ja) * 2007-07-06 2012-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329783B2 (ja) * 2007-08-08 2013-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9039945A (ja) * 2007-08-08 2009-02-2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080948B2 (ja) 2007-11-22 2012-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288824B2 (ja) * 2008-02-20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カラー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448350B2 (ja) * 2008-02-22 2014-03-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0099885A (ja) * 2008-10-22 2010-05-0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5533069B2 (ja) * 2009-03-18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377895B (zh) * 2010-08-20 2014-10-08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裁切方法
JP5748464B2 (ja) * 2010-12-06 2015-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ならびに画像処理方法
JP5921155B2 (ja) 2011-11-15 2016-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4159001A (zh) * 2014-07-09 2014-11-19 宁波摩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高精度大幅面扫描仪系统的图像多点分区域校正方法
JP6316135B2 (ja) * 2014-08-01 2018-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030598A (ja) * 2019-08-26 2021-03-0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CN116755299B (zh) * 2023-08-21 2023-10-31 深圳市先地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794940B (zh) * 2023-08-21 2023-11-14 深圳市先地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部件
CN116755298B (zh) * 2023-08-21 2023-10-31 深圳市先地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6774536B (zh) * 2023-08-21 2023-10-31 深圳市先地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5498A (en) * 1994-09-16 1998-02-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color image corrected for aberration in registration of image stations for each color
US6529643B1 (en) * 1998-12-21 2003-03-0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compensation of beam scan trajectory distor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5498A (en) * 1994-09-16 1998-02-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color image corrected for aberration in registration of image stations for each color
US6529643B1 (en) * 1998-12-21 2003-03-0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compensation of beam scan trajectory distor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270201A 2000.09.29
JP特开2001-157066A 2001.06.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289749A (ja) 2006-10-26
CN1845014A (zh) 2006-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45014B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KR100809969B1 (ko) 컬러 화상 형성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KR100770770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RU2325697C1 (ru) Система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CN100462853C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838495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nsity-shift correc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5469266A (en) Color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hich uses different screen angles for different color components
US6342953B1 (en) Color plane under exposure for reducing edge effect
CN100498570C (zh) 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0794656B1 (en) Adjustment of dot size for laser imagers
US5696603A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having a gradation control unit
US758328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590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6690490B1 (en) Image processor
JP461285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66720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9396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2976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H0698184A (ja) フル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RU230480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эт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JP269483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45429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573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01103363A (ja) 画像処理装置
KR20050073182A (ko) 칼라 이미지 형성장치의 칼라 정합 패턴 생성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