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6147A - 电热塞 - Google Patents

电热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6147A
CN1806147A CNA200580000475XA CN200580000475A CN1806147A CN 1806147 A CN1806147 A CN 1806147A CN A200580000475X A CNA200580000475X A CN A200580000475XA CN 200580000475 A CN200580000475 A CN 200580000475A CN 1806147 A CN1806147 A CN 1806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ramic heater
glow plug
main body
cartridge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04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川孝哉
村越进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err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GK Spark Plu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GK Spark Plu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GK Spark Plu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06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61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QIGNITION; EXTINGUISHING-DEVICES
    • F23Q7/00Incandescent ignition; Igniters using electrically-produced heat, e.g. lighters for cigarettes; Electrically-heated glowing plugs
    • F23Q7/001Glowing plugs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05B3/12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 H05B3/14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non-metallic
    • H05B3/141Conductive ceramics, e.g. metal oxides, metal carbides, barium titanate, ferrites, zirconia, vitrous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27Hea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low plug igni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内燃机等使用时,防止陶瓷加热器和筒状部件之间产生间隙,从而防止导电性下降的电热塞。本发明的电热塞具有棒状的陶瓷加热器2;沿轴线方向延伸并和外部电连接的棒状中轴5;以及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筒状部件100,该筒状部件具有接合到陶瓷加热器2的后端侧外周面2a的前端部101和接合到中轴5的前端侧外周面的后端部102,并电连接一对导线部的一方与中轴5,其特征在于,筒状部件100在25℃时的维氏硬度为200HV以上。

Description

电热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在预热柴油机气缸内的陶瓷电热塞或预热水的加热塞中的电热塞。
背景技术
如图7所示,现有的电热塞90具有棒状的陶瓷加热器91;筒状外筒92,其在使该陶瓷加热器91的前端部91a及后端部91b突出的状态下通过过盈配合保持陶瓷加热器91;和筒状的主体配件93,其自身的前端部接合到外筒92的后端部外周面92a。该陶瓷加热器91在沿轴线O方向延伸的陶瓷加热器主体911的前端部911a上设有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发热部912,并具有用于通电的一对导线部913,所述导线部913以从发热部912露出到陶瓷加热器主体911的后端侧911b外周面的方式延伸。而且,由棒状的中轴94和筒状部件95进行向该陶瓷加热器91的通电,其中,所述中轴94位于比陶瓷加热器91靠轴线O方向后方侧的位置,而且沿轴线方向延伸并与外部电连接;所述筒状部件95自身的前端部951通过焊料接合到陶瓷加热器91的后端侧911b的外周面,自身的后端部952通过紧固接合到中轴94的前端部94a的外周面,以与导线部913的一方和中轴94电连接(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而且,作为该筒状部件95的材料,考虑紧固等,可以使用不锈钢、铜等具有弹性力的金属弹性材料。
专利文献1:特开平9-42671号公报(图3)
发明内容
但是,对于使用专利文献1中所述金属弹性体的筒状部件95,存在下述担忧,即,在通过焊料接合到陶瓷加热器91上时,不能充分地得到相对陶瓷加热器91的夹紧力。当将该电热塞90安装并用在内燃机等上时,虽然在陶瓷加热器91和筒状部件95上施加热负荷会引起两者共同膨胀,但是这时,筒状部件95比陶瓷加热器91更易膨胀。这样,当使用不能充分获得筒状部件95相对上述陶瓷加热器91的夹紧力的电热塞90时,在陶瓷加热器91和筒状部件95之间会产生间隙。而且,尽管在陶瓷加热器91和筒状部件95的间隙中有焊料,但是,当焊料和陶瓷的浸湿性不充分时,在焊料和陶瓷加热器91之间也会产生间隙。这样,氧气侵入该间隙中后,会氧化露出的导线部913的露出面,从而导线部913和筒状部件95的接触电阻上升,另外,还存在电热塞90的导电性下降的担忧。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内燃机等使用时,防止陶瓷加热器和筒状部件之间产生间隙,从而防止导电性下降的电热塞。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热塞,其具有棒状的陶瓷加热器,该陶瓷加热器包括沿轴线方向延伸的陶瓷加热器主体、埋设在该陶瓷主体的前端部并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发热部、和一端连接到该发热部,另一端露出到该陶瓷加热器主体的后端部外周面的一对导线部;沿轴线方向延伸并和外部电连接的棒状中轴;以及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筒状部件,该筒状部件具有接合到上述陶瓷加热器的后端侧外周面的前端部和接合到上述中轴的前端侧外周面的后端部,并电连接上述一对导线部的一方与上述中轴,其特征在于,上述筒状部件在25℃时的维氏硬度为200HV以上。
对于本发明的电热塞,筒状部件的25℃时的维氏硬度为200HV以上。这样,由于所述筒状部件比现有的硬,所以在与陶瓷加热器接合时,能相对陶瓷加热器得到充分的夹紧力。因此,能防止在内燃机等使用时,在陶瓷加热器和筒状部件之间产生间隙,从而能防止电热塞的导电性下降。在维氏硬度不足200HV时,不能充分地得到上述效果。另一方面,筒状部件在25℃时的维氏硬度最好在500HV以下。当维氏硬度超过500HV时,加工性恶化,另外,在与陶瓷加热器接合时,存在陶瓷加热器折断的担忧。对于筒状部件和陶瓷加热器的接合,可以通过焊料接合,也可以通过过盈配合接合。
而且,对于上述电热塞,如权利要求2所述,优选的是,上述筒状部件的前端部通过过盈配合接合到上述陶瓷加热器的后端侧外周面。与通过焊料接合筒状部件和陶瓷加热器相比,通过过盈配合接合它们能充分地得到夹紧力。而且,能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在过盈配合的情况下,如果使用现有的硬度低的筒状部件,在相对于陶瓷加热器接合时,筒状部件会相对于陶瓷加热器过度变形,从而存在不能相对于陶瓷加热器充分得到夹紧力的担忧。但是,通过使用本发明,在筒状部件和陶瓷加热器接合时,能相对陶瓷加热器得到充分的夹紧力。因此,能防止在内燃机等使用时,在陶瓷加热器和筒状部件之间产生间隙,从而能防止电热塞的导电性下降。另外,作为过盈配合,可以考虑压入或热装、冷装等。在它们中,压入是优选的。压入在制造上容易进行过盈配合。另外,对于压入,由于筒状部件在制造时不会经受冷热,所以筒状部件能保持充分高的硬度。
当沿陶瓷加热器的轴向观察筒状部件的前端部时,最好过盈配合15%以上的筒状部件。当不足15%时,与陶瓷加热器的过盈配合量降低,筒状部件上产生龟裂。另一方面,筒状部件的过盈配合最好为90%以下。当超过90%时,筒状部件的后端部降低,与中轴的接合部位降低,可能不能有效地获得应力降低效果。
可是,当使本发明的筒状部件比现有的硬时,会出现下述问题。近年来,伴随柴油机的直喷化,陶瓷加热器的前端部直接配置在燃烧室内。这时,由于柴油机的燃烧压力等,陶瓷加热器的前端部被反复向轴线方向后端侧推压,结果,陶瓷加热器沿轴线方向振动。如果在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由玻璃密封96固定中轴和主体配件的电热塞(参照图7)上使用本发明的高硬度筒状部件,则相对于陶瓷加热器向轴线方向后方施加的压力不能由筒状部件缓和,而是施加在中轴上,从而存在玻璃密封96损坏的担忧。这样,中轴和主体配件短路,或中轴从主体配件脱落。
为此,如权利要求4所述,优选的是,上述电热塞具有以使上述陶瓷加热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突出而保持的外筒;保持该外筒并围绕中轴前端侧的主体配件;和以位于上述中轴和上述主体配件的间隙中的方式配置的弹性部件。
即,本发明的电热塞能通过该弹性部件实现中轴和主体配件的绝缘。另外,由于弹性部件容许中轴向轴线方向后端侧的移动,所以,即使由陶瓷加热器的长期振动或过大的燃烧压力引起陶瓷加热器向轴线方向后端侧的移动,弹性部件也能将其吸收,从而不会如现有的玻璃密封那样被损坏。因此,即使燃烧压力等使陶瓷加热器处于被推压的状态,也能通过筒状部件实现与陶瓷加热器接合的中轴和主体配件之间的绝缘,并能防止中轴的脱落。另外,作为弹性部件,例如有衬垫、O形圈等。
而且,如权利要求5所述,优选的是,上述电热塞具有筒状绝缘部件,在上述弹性部件和上述主体配件的向后表面接合的同时,该绝缘部件以推压上述弹性部件的方式配置在该弹性部件的后端侧。由于该绝缘部件推压弹性部件,所以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不会通过电热塞内的间隙放出到外部。另外,绝缘部件最好相对于主体配件和中轴之间的间隙具有间隔地配置。这样,即使由陶瓷加热器的长期振动或过大的燃烧压力引起陶瓷加热器向轴线方向后端侧的移动,也不会损坏绝缘部件。而且,优选的是,上述绝缘部件在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截面上具有绝缘部件占其和中轴的60%以上的部位。由于占据60%以上,所以能充分地推压弹性部件。
另外,虽然主体配件的向后表面作为主体配件的贯通孔内壁的一部分设置,但是它可以为与轴线方向垂直地形成的表面,或者为朝向轴线方向的后端侧扩大贯通孔内径的锥面。
而且,对于上述电热塞,如权利要求6所述,优选的是,筒状部件的后端部通过焊接接合到中轴的后端侧外周面。这样,能牢固地接合高硬度的筒状部件和中轴。另外,筒状部件和中轴的焊接可以采用电阻焊接、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中的任何一种,筒状部件和中轴电连接即可。
另外,如权利要求7所述,本发明的电热塞的特征在于,使用25℃时的维氏硬度为200HV以上的金属部件,该金属部件具有通过过盈配合或焊料接合到上述陶瓷加热器的后端侧外周面的筒状前端部、和接合到上述中轴的前端侧外周面的后端部,而且该金属部件电连接上述一对导线部的一方与上述中轴。由于所述电热塞使用比现有的硬的金属部件,所以在与陶瓷加热器接合时,能增大筒状前端部相对于陶瓷加热器的夹紧力。因此,能防止在内燃机等使用时,在陶瓷加热器和金属部件的筒状前端部之间产生间隙,从而能防止电热塞的导电性下降。另外,在维氏硬度不足200HV时,不能充分地得到上述效果。另一方面,筒状部件在25℃时的维氏硬度最好在500HV以下。当维氏硬度超过500HV时,金属部件的加工性恶化,另外,在与陶瓷加热器接合时,存在陶瓷加热器折断的担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热塞1的纵剖图。
图2为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纵剖图。
图3为电热塞1的陶瓷加热器2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4为与图3接续的电热塞1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5为表示图1的电热塞1的第一变形例的纵剖图。
图6为表示图1的电热塞1的第二变形例的纵剖图。
图7为现有的电热塞90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90、400、500…电热塞,2…陶瓷加热器,21…陶瓷加热器主体,22…发热部,23、24…导线部,3、403、503…外筒,31…突出部,4…主体配件,5…中轴,46…陶瓷环,7…玻璃填充层,8…绝缘套筒,9…端子配件,100…筒状部件,200…复合成形体,211、212…分割成形体,220…发热部粉末成形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作为本发明一例的电热塞1的内部结构的视图。图2为放大地表示其主要部分的视图。电热塞1主要有陶瓷加热器2、保持该加热器的外筒3、保持该外筒3的主体配件4、和配置在陶瓷加热器2的后端侧的中轴5。
陶瓷加热器2具有棒状形式的陶瓷加热器主体21;埋设在陶瓷加热器主体21的前端部的发热部22;和给发热部22通电并从陶瓷加热器主体21的后端部外周面露出的一对导线部23、24。陶瓷加热器主体21由以氮化硅(Si3N4)为主要成分的绝缘性陶瓷制成。发热部22由碳化钨(WC)、二硅化钼(MoSi2)、及二硅化钨(WSi2)等导电性陶瓷和绝缘性陶瓷的混合物制成,并形成为U字状。导线部23、24由和发热部22电阻率不同的导电性陶瓷及绝缘陶瓷的混合物制成。
外筒3为在后端侧设有沿径向突出的突出部31的SUS630、SUS430等不锈钢的筒状部件,在使陶瓷加热器2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突出的状态下将其保持在外筒内侧。而且,以使S40C制成的主体配件4的前端面4a和外筒3的突出部31的后端面31a接触的方式配合主体配件4和外筒3,并进一步通过激光进行焊接。外筒3电连接一方的导线部24及主体配件4。
而且,主体配件4在其外周面设有用于将电热塞1固定到发动机体上的螺纹部41,和配合扳手或扳子等的工具接合部43。另外,当固定到发动机体上时,外筒3的突出部31接触发动机体的固定部。主体配件4的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贯通孔42由前端侧的小径孔42a、位于后端侧并相对于小径孔42a扩径的大径孔42b、及连接小径孔42a和大径孔42b的阶梯部42c构成。
接着,陶瓷加热器2的后端部外周面2a被压入SUS630、SUS430等不锈钢筒状部件100的前端部101,并和导线部23(和与外筒连接的导线部不同的导线部)导通。另一方面,筒状部件100的后端部102使用电阻焊接、激光焊接等接合到中轴5的前端部外周面。另外,在中轴5和陶瓷加热器1之间沿轴线方向设置0.4mm的间隙。
该筒状部件100在25℃时的维氏硬度为420HV。这样,由于筒状部件100具有200HV以上的维氏硬度,所以当筒状部件100接合到陶瓷加热器2上时,能相对于陶瓷加热器2得到充分的夹紧力。因此,能防止在内燃机等使用时,在陶瓷加热器2和筒状部件100之间产生间隙,从而能防止电热塞的导电性下降。另外,作为该筒状部件100,可以使用SUS430的加工硬化材料或SUS630的时效硬化材料等。
另外,中轴5和主体配件4之间设有间隙(处于绝缘状态),在该间隙中以接触主体配件4的阶梯部42c的方式嵌入橡胶制的O形圈6。而且,在O形圈6的后端侧嵌入绝缘套筒7。具体地说,绝缘套筒7由小径部71和比小径部71直径大的大径部72构成,小径部71插入主体配件4的大径孔42b中,绝缘套筒的前端面7a(小径部的前端面71a)推压O形圈6。另一方面,大径部72位于主体配件4的后端侧,大径部72的前端面72a接触主体配件4的后端面4b。另外,防止绝缘套筒7脱落的压环8的前端面8a抵靠在绝缘套筒7的后端面7b(大径部72的后端面72b)上。压环8通过紧固固定到设置在中轴5后端部的压花部51上。
这样,由于O形圈6以接触主体配件4的阶梯部42c的方式设置在中轴5和主体配件4的间隙中,所以,能实现中轴5和主体配件4的绝缘,同时,即使由陶瓷加热器2的长期振动或过大的燃烧压力引起陶瓷加热器2向轴线方向后端侧的移动,O形圈6也不会像现有的玻璃密封那样被损坏。因此,能防止中轴5的脱落。
而且,由于具有从后端侧推压O形圈6的绝缘套筒7,所以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不会通过电热塞内的间隙放出到外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O形圈6相当于权利要求范围中的弹性部件,绝缘套筒7相当于权利要求范围中的绝缘部件。而且,主体配件4的后端面4b相当于专利请求保护范围中的主体配件的向后表面。
下面,说明电热塞1的制造方法。首先,如图3所示,通过注射成形制造将发热部22和导线部23、24一体化的发热部粉末成形体220。而且,通过预先模压成形用于形成陶瓷加热器主体21的原料粉末,准备上下分体形成的作为主体成形体的分割成形体211、212。事先在这些分割成形体211、212的对合面上形成对应于发热部粉末成形体200的形状的凹部,然后将发热部粉末成形体200收容到所述凹部中,再将上述分割预备成形体以上述对合面配合,另外,如图3(b)所示,通过加压·压缩形成将它们一体化的复合成形体200。
对如此得到的复合成形体200脱粘合剂处理后,通过热压等在1700℃以上,例如,在约1800℃前后进行烧成,由此得到烧成体,再进一步将外周表面研磨成圆筒状,则得到陶瓷加热器2。而且,如图4所示,采用压入等过盈配合方式使筒状部件100的前端部101与陶瓷加热器2配合,以使该前端部101和导线部23电连接。另外,同样地,采用压入等过盈配合方式将外筒3配合到该陶瓷加热器2上,以使外筒3和导线部24电连接。
而且,通过激光焊接将中轴5的前端部焊接到筒状部件100的后端部102上。具体地说,将中轴5的前端部插入筒状部件100的后端侧102,然后沿径向整个圆周激光焊接重叠部分。而且,将主体配件4从中轴5的后端侧插入,使主体配件4的前端面4a和外筒3的突出部31的后端面31a接触,通过激光焊接接合。
接着,从中轴5的后端侧顺次插入O形圈6、绝缘套筒7、压环8,向前端侧推压压环8的同时朝向中轴5紧固压环8,由此,完成图1所示的电热塞1。另外,由于向前端侧推压压环8,所以,O形圈6成为被压入主体配件4的阶梯孔42c中的状态。
实施例
[实施例1]
下面,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进行如下评估。
首先,调查筒状部件100的硬度和导电性的关系。将WC等导电性陶瓷和绝缘性陶瓷制成的发热部22和导线部23、24埋设在以Si3N4为主要成分的陶瓷加热器主体21中,制造棒状的陶瓷加热器2。而且,陶瓷加热器2的直径为3.3mm,长度为42mm,发热部22埋设在距陶瓷加热器2的前端1~6mm的位置。接着,相对于陶瓷加热器2压入维氏硬度分别不同的筒状部件100的前端部101。该筒状部件100长6.5mm、直径4.0mm、内径3.2mm,而且,分别准备25℃时维氏硬度为100HV、150HV、200HV、250HV、300HV、350HV、400HV的所述筒状部件100。具体地说,维氏硬度100HV的部件使用SUS430的退火材料,维氏硬度150HV的部件使用SUS430的加工硬化材料,维氏硬度200HV的部件使用SUS430的加工硬化材料,维氏硬度250HV的部件使用SUS430的加工硬化材料,维氏硬度300HV的部件使用SUS630的固溶材料,维氏硬度350HV的部件使用SUS630的时效硬化材料,维氏硬度400HV的部件使用SUS630的时效硬化材料。另外,所谓的SUS430的退火材料,是指对通过拉拔加工形成为规定粗细的SUS430的棒材进行退火,之后,通过切削制成筒状的材料。所谓的SUS430的加工硬化材料,是指对通过拉拔加工形成为规定粗细的SUS430的棒材进行退火,而且,再度进行拉拔加工,以达到规定的硬度,之后,通过切削制成筒状的材料。所谓的SUS630的固溶材料,是指使SUS630原料固溶化,之后,通过切削加工形成的材料。另外,所谓的SUS630的时效硬化材料,是指固溶SUS630原料,之后,通过切削加工形成规定形状,而且,根据JISG4303(1991年版)进行时效处理、以形成规定硬度的材料。陶瓷加热器2和筒状部件100的重叠部分的长度为4mm。接着,焊接筒状部件100的后端部102和中轴5,之后,接合外筒3和主体配件4,制成电热塞1。
而且,使用公知的方法测定该电热塞1的陶瓷加热器2和筒状部件100的接触电阻。之后,给电热塞1通电,对陶瓷加热器进行1分钟的加热,以使陶瓷加热器2和筒状部件100的重叠部分的温度成为200℃,之后,进行30秒的自然冷却,将上述过程作为一个循环,进行50000次循环。另外,重叠部分的温度通过在筒状部件100的外周表面设置热电偶来测定。而且,200℃为比一般的内燃机使用的电热塞1的重叠部分的温度高的温度,将该200℃设定为目标。而且,再度测定陶瓷加热器2和筒状部件100的接触电阻,比较通电前的接触电阻和通电后的接触电阻,将接触电阻的上升为50mΩ以下的电热塞1判定为○,将接触电阻的上升超过50mΩ的电热塞1判定为×。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硬度(HV)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接触电阻   ×   ×   ○   ○   ○   ○   ○
根据表1,筒状部件100的维氏硬度为200HV以上的电热塞1,接触电阻的上升为50mΩ以下,与之相对,筒状部件100的维氏硬度为150HV以下的电热塞1,接触电阻的上升超过50mΩ。这样,通过使筒状部件100具有200HV以上的维氏硬度,可以抑制接触电阻的上升,从而能得到良好的导电性。
[实施例2]
接着,对使用维氏硬度为200HV以上的筒状部件100的电热塞1的中轴5和主体配件4的固定装置和耐久性的关系进行调查。首先,分别准备10个电热塞1,所述电热塞具有实施例1使用的维氏硬度为100HV、200HV、300HV的筒状部件100。另外,作为实施例,主体配件4和中轴5的固定装置使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橡胶制(氟化橡胶)的O形圈6及绝缘套筒7。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使用专利文献1中的玻璃密封96。而且,将该电热塞1分别安装在排气量3000cc的直喷共轨式(带中间冷却器的涡轮增压机)的柴油机上,然后给电热塞1通电并驱动发动机。之后,停止电热塞1的通电,将陶瓷加热器2和筒状部件100的重叠部分保持在100℃以下,同时,继续驱动发动机250小时。然后,将电热塞1从发动机取出,观察在电热塞1的陶瓷加热器2上是否产生裂纹,并统计产生裂纹的电热塞1的个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硬度(HV)   100   200   300
  比较例   2个   8个   9个
  实施例   0个   0个   0个
根据表2,使用维氏硬度为100HV的筒状部件100的电热塞1中,与比较例的2个电热塞1上产生裂纹的情况相比,在实施例的电热塞1上没有产生裂纹。另一方面,使用维氏硬度为200HV的筒状部件100的电热塞1中,与比较例的8个电热塞1上产生裂纹的情况相比,在实施例的电热塞1上没有产生裂纹。另外,对于使用维氏硬度为300HV的筒状部件100的电热塞1,与比较例的9个电热塞1上产生裂纹的情况相比,在实施例的电热塞1上没有产生裂纹。这样,筒状部件100的维氏硬度为200HV以上的电热塞1中,与采用玻璃密封96不能充分地抑制裂纹的情况相比,使用如本发明电热塞1中那样的O形圈6及绝缘套筒7可以有效地抑制裂纹。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与目的、用途相对应地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化。例如,尽管在实施方式1的电热塞1中,使用整体具有圆筒形状的筒状部件100,但是代替它,可以使用仅是与陶瓷加热器2接合的前端部为筒状形状、其它部分为板状的金属部件,或者使用前端部和后端部为筒状、其间由板状的中间部连接的金属部件。而且,尽管在外筒3上设置突出部31,但是不限于此,如图5所示,也可以设置圆筒状的外筒403。这样,可以减少制造外筒时的工序、降低成本。而且,如图6所示,也可以设置使圆筒的后端侧扩径的外筒503。这样,可以使主体配件前端固定在外筒的大径部和小径部的边界部上,从而可以制成能容易定位的外筒。
而且,尽管在实施方式1的电热塞1中,发热部22被埋设在陶瓷加热器主体21中,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露出到陶瓷加热器主体21的前端部外周面。
尽管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变形。
本申请以2004年2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4-043378)为基础,其内容包含在此用作参考。

Claims (7)

1.一种电热塞,其具有:
棒状的陶瓷加热器,该陶瓷加热器包括沿轴线方向延伸的陶瓷加热器主体、埋设在该陶瓷主体的前端部并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发热部、和一端连接到该发热部,另一端露出到该陶瓷加热器主体的后端部外周面的一对导线部;
沿轴线方向延伸并和外部电连接的棒状中轴;和
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筒状部件,该筒状部件具有接合到所述陶瓷加热器的后端侧外周面的前端部和接合到所述中轴的前端侧外周面的后端部,并电连接所述一对导线部的一方与所述中轴,
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件在25℃时的维氏硬度为200HV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件的前端部通过过盈配合接合到所述陶瓷加热器的后端侧外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盈配合为压入。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塞,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使所述陶瓷加热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突出而保持的外筒;
保持该外筒并围绕中轴前端侧的主体配件;和
以位于所述中轴和所述主体配件的间隙中的方式配置的弹性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塞,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筒状的绝缘部件,在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主体配件的向后表面接合的同时,该绝缘部件推压所述弹性部件而配置在该弹性部件的后端侧。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件的后端部通过焊接接合到所述中轴的前端侧外周面。
7.一种电热塞,其具有:
棒状的陶瓷加热器,该陶瓷加热器包括沿轴线方向延伸的陶瓷加热器主体、埋设在该陶瓷主体的前端部并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发热部、和一端连接到该发热部,另一端露出到该陶瓷加热器主体的后端部外周面的一对导线部;
沿轴线方向延伸并和外部电连接的棒状中轴;和
金属部件,该金属部件具有接合到所述陶瓷加热器的后端侧外周面的筒状前端部、和接合到所述中轴的前端侧外周面的后端部,而且电连接所述一对导线部的一方与所述中轴,
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部件在25℃时的维氏硬度为200HV以上。
CNA200580000475XA 2004-02-19 2005-02-18 电热塞 Pending CN18061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43378 2004-02-19
JP043378/2004 2004-02-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6147A true CN1806147A (zh) 2006-07-19

Family

ID=34879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00475XA Pending CN1806147A (zh) 2004-02-19 2005-02-18 电热塞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20139B2 (zh)
EP (1) EP1719948B1 (zh)
JP (1) JP4536065B2 (zh)
CN (1) CN1806147A (zh)
WO (1) WO200508087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7295A (zh) * 2010-03-30 2011-10-05 博格华纳贝鲁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电热塞
CN102210073A (zh) * 2008-12-25 2011-10-05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CN101843168B (zh) * 2007-10-29 2014-02-19 京瓷株式会社 陶瓷加热器及具备该陶瓷加热器的火花塞
CN105308308A (zh) * 2013-06-05 2016-02-03 友进工业株式会社 适于柴油发动机的电热塞的金属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68786B2 (ja) * 2006-05-31 2012-07-04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グロープラ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80299504A1 (en) * 2007-06-01 2008-12-04 Mark David Horn Resonance driven glow plug torch igniter and ignition method
JP2009222274A (ja) * 2008-03-14 2009-10-01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グロープラグ
JP5425558B2 (ja) * 2009-08-11 2014-02-26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グロープラグ用ハウジング及びグロープラグ
KR101875621B1 (ko) * 2012-04-09 2018-07-06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글로우 플러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식 써모스탯
JP5858856B2 (ja) * 2012-04-17 2016-02-10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グロー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JP5335974B2 (ja) * 2012-07-06 2013-11-06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グロープラグ
US10352565B2 (en) * 2012-08-08 2019-07-16 Ngk Spark Plug Co., Ltd. Glow pl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500986U1 (de) * 1985-01-16 1985-04-25 BERU Ruprecht GmbH & Co KG, 7140 Ludwigsburg Glühkerze
JPS6325416A (ja) * 1986-07-17 1988-02-02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セラミツクグロ−プラグ
JPH0942671A (ja) 1995-05-25 1997-02-14 Denso Corp セラミックグロー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61348B2 (ja) * 1996-12-21 2006-12-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セラミックグロー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130488B4 (de) * 2000-06-26 2011-07-21 DENSO CORPORATION, Aichi-pref. Glühkerze
JP4126854B2 (ja) * 2000-06-26 2008-07-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グロープラグ
JP2002174423A (ja) * 2000-09-26 2002-06-21 Denso Corp グロープラグ
JP3511602B2 (ja) * 2000-09-29 2004-03-29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4073636B2 (ja) * 2001-02-28 2008-04-09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51371A (ja) * 2001-05-28 2003-02-21 Ngk Spark Plug Co Ltd ヒータ及びグロープラグ
JP4673503B2 (ja) * 2001-06-07 2011-04-20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グロープラグ
JP4560249B2 (ja) * 2001-08-13 2010-10-13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グロープラグ
JP4677140B2 (ja) * 2001-08-13 2011-04-27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グロープラグ
JP4559671B2 (ja) * 2001-08-28 2010-10-13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グロー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30349A (ja) * 2001-10-24 2003-05-08 Denso Corp グロープラグ
US7106167B2 (en) * 2002-06-28 2006-09-12 Heetronix Stable high temperature sensor system with tungsten on AlN
JP2004134120A (ja) * 2002-10-08 2004-04-30 Denso Corp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3816073B2 (ja) * 2003-01-28 2006-08-30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グロープラグ及びグロー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JP3942176B2 (ja) * 2003-03-17 2007-07-11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燃焼圧検知機能付きグロー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223942B2 (en) * 2004-06-29 2007-05-29 Ngk Spark Plug Co., Ltd. Ceramic heater, glow plug, and ceramic heater manufacturing method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3168B (zh) * 2007-10-29 2014-02-19 京瓷株式会社 陶瓷加热器及具备该陶瓷加热器的火花塞
CN102210073A (zh) * 2008-12-25 2011-10-05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CN102210073B (zh) * 2008-12-25 2014-05-14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CN102207295A (zh) * 2010-03-30 2011-10-05 博格华纳贝鲁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电热塞
CN105308308A (zh) * 2013-06-05 2016-02-03 友进工业株式会社 适于柴油发动机的电热塞的金属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5080877A1 (ja) 2005-09-01
EP1719948A1 (en) 2006-11-08
US7420139B2 (en) 2008-09-02
JP4536065B2 (ja) 2010-09-01
US20070056949A1 (en) 2007-03-15
EP1719948B1 (en) 2019-06-05
JPWO2005080877A1 (ja) 2007-10-25
EP1719948A4 (en)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6147A (zh) 电热塞
EP1998596B1 (en) Ceramic heater and glow plug
US6881930B2 (en) Glow plu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298030B2 (en) Spark plug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park plug
US8013278B2 (en) Ceramic heater and glow plug
JP5330867B2 (ja) セラミックヒータ及びグロープラグ
EP2028736B1 (en) Spark plug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2461437A1 (en) Spark plug
EP2408071A1 (en) Spark plug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3810947B2 (ja) セラミックヒータ型グロープラグ
CN1715757A (zh) 电热塞
EP1477740B1 (en) Heater
KR101888746B1 (ko) 세라믹 히터 및 글로 플러그
JP4425017B2 (ja) ヒータ
JP5643611B2 (ja) セラミックヒ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グロープラグ
JPH03176979A (ja) 内燃機関用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756011A (zh) 火花塞及其制造方法
CN2731893Y (zh) 陶瓷加热器以及使用该陶瓷加热器的氧传感器
CN2746696Y (zh) 陶瓷加热器和使用该陶瓷加热器的电热塞
JP2003056849A (ja) グロープラグ
JP3819705B2 (ja) セラミックヒータ及びグロープラグ
JP2002364845A (ja) グロー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24363A (ja) セラミックヒータ
JP2002364846A (ja) グロープラグ
JP2002206740A (ja) グロープラ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