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6309A - 毛圈经纱张力的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毛圈经纱张力的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6309A
CN1786309A CN 200510118575 CN200510118575A CN1786309A CN 1786309 A CN1786309 A CN 1786309A CN 200510118575 CN200510118575 CN 200510118575 CN 200510118575 A CN200510118575 A CN 200510118575A CN 1786309 A CN1786309 A CN 1786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warp
platform
tension
wea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1857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86309B (zh
Inventor
山本昭彦
松本正人
山和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dako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86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6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86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6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9/00Pile-fabric looms
    • D03D39/22Terry looms
    • D03D39/223Cloth control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06Warp let-off mech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12Controlling warp tension by means other than let-off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在毛圈织机中,防止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停止时的毛圈脱落,并极力抑制织造性的损害。在改变打纬位置和织口位置的相对位置而形成毛圈的毛圈织机(1)中,以备于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毛圈织机(1)的停止,预先对应停台原因分别设定毛圈经纱(2)的松弛量,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毛圈织机(1)的停止时,根据与该停止时的停台原因相对应的松弛量使毛圈经纱(2)松弛,将毛圈经纱张力设定得低于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张力,从而调整毛圈经纱张力。

Description

毛圈经纱张力的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改变打纬位置和织口位置的相对位置而形成毛圈的毛圈织机中,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也就是毛圈形成中的毛圈织机停止时,根据停止时的停台原因调整毛圈经纱张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也就是毛圈形成中,在毛圈织机停止时,进行使毛圈织机逆转的用于纬纱处理的经纱开口运动、经纱修补操作时,由于经纱被牵引,因而由此容易出现毛圈脱落。因而,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也就是毛圈形成中,在毛圈织机停止时,使毛圈经纱松弛,在进行使毛圈织机逆转的用于纬纱处理的经纱开口运动、经纱修补操作时,不会因为牵引毛圈经纱而产生毛圈脱落,可以维持毛圈织物的质量。
然而,如果使毛圈经纱松弛,邻接毛圈经纱彼此缠绕,产生变形筘时,松弛的毛圈经纱在打纬时挂在形成纬纱导向槽的筘齿的织口侧突出部上,有损织造性。换言之,由于有损织造性,因而不能充分地使毛圈经纱松弛,在经纱修补操作时,可能会产生毛圈脱落。
专利文献1:特开平7-907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毛圈织机中,在防止毛圈组织在织造中停止时的毛圈脱落的同时,尽量地抑制损伤织造性的情况。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在改变打纬位置和织口位置的相对位置而形成毛圈的毛圈织机中,以备于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毛圈织机的停止,预先对应停台原因分别设定毛圈经纱的松弛量,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毛圈织机的停止时,根据与该停止时的停台原因相对应的松弛量使毛圈经纱松弛,将毛圈经纱张力设定得低于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张力,从而调整毛圈经纱张力。
在毛圈织造中,打纬位置和织口位置的相对位置的改变,通过使织口的位置移动的方式(布移动方式)或者通过改变打纬位置的方式(打纬位置改变方式)而进行。后述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都表示布移动方式的毛圈织机。
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毛圈织机停止时,虽然只使毛圈经纱松弛规定的松弛量,但是其松弛方式因主控制装置的毛圈经纱张力的控制方式不同而不同。在毛圈经纱张力的控制方式中,有张力辊的施加力控制和位置控制。
在织造时,张力辊的施加力控制方式的主控制装置将毛圈经纱的张力辊的驱动电动机的扭矩等、毛圈经纱的张力辊的驱动器的驱动力控制为规定的设定值,并且对毛圈经纱的张力辊向单方向施力,与织口位置无关而将毛圈经纱张力控制为规定的张力值。另一方面,与停台原因相对应的松弛量作为来自上述施加力的松弛力而被设定,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毛圈织机停止时,张力辊的施加力只松弛与停台原因对应的松弛力,毛圈经纱张力设定得低于毛圈组织织造中的张力。相对张力辊的施加力的松弛力,作为张力辊的驱动器的驱动力的松弛力而被设定,例如使用驱动电动机作为驱动器时,作为驱动电动机的松弛扭矩而被设定。
张力辊的位置控制方式的主控制装置,在织造时,通过位置控制对毛圈经纱的张力辊进行控制而使其移动,从而与织口位置无关而将毛圈经纱张力维持在规定的张力值。另一方面,与停台原因相对应的松弛量,作为张力辊的移动量和/或毛圈经纱的送经方向的松弛长度而被设定。例如使用驱动电动机作为张力辊的驱动器时,通过使驱动电动机只转动规定的转动量,使张力辊移动,和/或通过使毛圈经纱的送经电动机转动,将毛圈经纱只送出规定的长度,而使毛圈经纱只松弛规定量。
松弛量(低的张力值或者松弛长度)作为按经向停台、纬向停台、停止按钮的手动停止、自动计数器的停止等停台原因而不同的值被设定。纬向停台时的张力设定得大于经向停台时的张力,而且纬向停台时的松弛长度设定得小于经向停台时的松弛长度,因而纬向停台的松弛量设定得小于经向停台的松弛量。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毛圈织机停止时,预先使毛圈经纱只松弛松弛量,因而即使进行用于纬纱处理的经纱开口运动或者经纱修补操作而使毛圈经纱被牵引,也不会产生毛圈脱落,可以得到毛圈长度统一的织布。并且,由于不使毛圈经纱松弛需要的程度以上,可以极力避免毛圈经纱张力降低带来的弊害,例如邻接的毛圈经纱彼此缠绕,或者产生变形筘时松弛的毛圈经纱在打纬时挂在形成纬纱导向槽的筘齿的织口侧突出部,损害织造性。
在织造中将张力辊的施加力控制为规定值,并将毛圈经纱张力控制为规定的张力值时,可以直接利用张力辊的控制系统而有利。即,可以将与停台原因对应的松弛量作为来自张力辊的施加力的松弛力、也就是来自张力辊的驱动器的在织造中的驱动力的松弛力而进行设定,使用驱动电动机作为张力辊的驱动器时,可以作为驱动电动机的松弛扭矩进行设定。由此可以设定基于与停台原因对应的松弛量的毛圈经纱张力。
此外,将纬向停台时的毛圈经纱张力设定得大于经向停台时的张力时,在纬向停台时,可以将毛圈经纱张力的变化幅度抑制得较小,因而在纬纱修补操作时,可以极力避免邻接的毛圈经纱彼此缠绕,或者产生变形筘时松弛的毛圈经纱在打纬时挂在形成纬纱导向槽的筘齿的织口侧突出部而损害织造性。另一方面,由于在纬向停台时可以将毛圈经纱张力设定得较小,因而可以更为完全地抑制经纱修补操作带来的毛圈脱落。
在织造中对张力辊进行位置控制,将毛圈经纱张力控制为规定的张力值时,可以直接利用张力辊的控制系统和/或毛圈经纱的送经控制系统而有利。即,可以将与停台原因相对应的松弛量作为毛圈经纱的松弛长度进行设定,通过根据停台原因对毛圈组织的织造中毛圈织机停止时的张力辊的移动量和/或毛圈经纱的送经长度进行设定,可以只松弛与停台原因对应的松弛长度,可以设定基于与停台原因对应的松弛量的毛圈经纱张力。
此外,将纬向停台时的松弛长度设定得小于经向停台时的松弛长度时,在纬向停台时,可以将毛圈经纱张力的变化幅度抑制得较小,因而如上所述,可以极力避免织造性损害,还可以更为完全地抑制经纱修补操作带来的毛圈脱落。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实施例1的布移动式毛圈织机1在织造时的侧视图。
图2表示实施例1的布移动式毛圈织机1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经向停台时的侧视图。
图3表示实施例1的布移动式毛圈织机1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纬向停台时的侧视图。
图4表示在实施例1的布移动式毛圈织机1中通过张力控制(扭矩控制)对毛圈经纱2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是停经片装置6的检测部的框图。
图6是实施例1的布移动式毛圈织机1的停止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实施例2的布移动式毛圈织机1在织造时的侧视图。
图8是实施例2的布移动式毛圈织机1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经向停台时的侧视图。
图9是在实施例2的布移动式毛圈织机1中通过位置控制(转动量控制)对毛圈经纱2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毛圈经纱张力的调整方法,以改变打纬位置和织口位置的相对位置而形成毛圈的毛圈织机为前提。以下的具体实施例,作为代表的例子,表示在织造中,通过使织口位置和织布同时移动而改变打纬位置和织口位置的相对位置的布移动方式的毛圈织机,分为如下的两个实施例: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毛圈织机停止时,通过张力辊施加力控制而使毛圈经纱只松弛规定的松弛量的实施例1、和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毛圈织机停止时,通过张力辊的位置控制使毛圈经纱只松弛规定的松弛量的实施例2。
实施例1
图1至图6表示实施例1的布移动式的毛圈织机1。布移动式的毛圈织机1,如上所述,在织造中通过使织口位置移动,而改变打纬位置和织口位置的相对位置,形成毛圈,但是在织造过程中,由于通过张力控制(扭矩控制)对毛圈经纱张力进行控制,因而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毛圈织机停止时,也能通过张力辊5的施加力控制使毛圈经纱2只松弛规定的松弛量,将毛圈经纱张力设定为较低的张力。
图1表示织造时的状态,图2表示经向停台时的状态,图3表示纬向停台时的状态。在这些图1至图3中,毛圈用的多根毛圈经纱2从上侧的经纱轴3以薄片状送出,经过导辊4、毛圈经纱用的张力辊5,通过停经片装置6、多个综片7以及筘8,到达毛圈组织的织布9的织口10。
另一方面,多根地经纱11,从下侧的地经纱轴12以薄片状送出,经过起毛圈辊13,通过停经片装置6、综片7、筘8,到达织布9的织口10。
在织造中,毛圈经纱2和地经纱11在通过综片7的开口运动形成的开口14内,与引纬入开口14内的纬纱15交错,形成毛圈组织的织布9。毛圈组织的织布9,经过横导辊16、卷取辊17、导辊18,最终卷取于布卷辊19。
毛圈经纱用的张力辊5,可自由转动地或者不能转动地支撑在杆22、23、连杆24中的一个杆22上,杆22、23、连杆24架设在织机框架20之间并通过多个连接销21连接,该张力辊5通过设置用于控制张力辊5的施加力并作为张力辊5的驱动器的扭矩电动机等驱动电动机25、同步轮26、27、同步皮带28的驱动,向织口相反侧施力,并对应施加力在前后方向移动。
驱动电动机25在扭矩控制之下产生需要的扭矩,通过规定的设定扭矩对张力辊5向后方施力,对毛圈经纱2施加适当的规定的设定毛圈经纱张力,并与织造运动特别是起毛圈的运动同步地进行正转或者反转,使杆22、23前后摆动,从而将毛圈经纱张力维持为适当的规定的设定毛圈经纱张力。因此,该扭矩控制,控制张力辊5的施加力,控制张力辊5对毛圈经纱2施加的张力。为了进行毛圈经纱2的送经控制,张力辊5的位移通过位置传感器54进行检测。
此外,为了使织布9的织口10与毛圈经纱2、地经纱11一同在前后移动,起毛圈辊13和横导辊16,以不能转动或者可以转动的状态支撑在起毛杆31、32的前端,该起毛杆31、32相对织机框架20通过支点销29、30而被支撑,并在前后方向可以摆动。起毛杆31、32接受主轴33的转动,与其转动同步地被发生起毛圈运动的运动变换装置34驱动。主轴33被主电动机35驱动,其转动通过编码器39检测。
织造时,起毛圈辊13和横导辊16通过运动变换装置34而与主轴33的转动同步地在前后方向摆动,但是在该过程中,织口10,在紧纬时,设定在没有起毛量(逃筘量)的后退位置(紧纬位置)也就是正规的打纬位置,在松纬时,设定在具有起毛量(逃筘量)的前进位置(松纬位置)。起毛量(逃筘量)与紧纬位置(正规的打纬位置)和松纬位置(前进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当,与形成的毛圈长度对应。这样,打纬位置和织口位置的相对位置与主轴33的转动同步地改变。
毛圈经纱轴3、地经纱轴12分别通过送经电动机36、37、蜗轮减速机等减速机43、44向送经方向驱动。卷取辊17通过带减速机的卷取电动机38向卷取方向驱动,布卷辊19通过卷取电动机38,经由离合器45向卷取方向驱动。这些送经电动机36、37、卷取电动机38的转动由编码器40、41、42检测。
图4表示毛圈织机1的控制系统。在该图4中,主控制装置50为了控制毛圈织机1,将来自扭矩设定器46的运转时扭矩值的指令、来自停经片装置6的经向停台的信号、来自探纬针47的纬向停台的信号、来自停止按钮48的手动停止的指令、来自自动计数器49的自动停止的指令、来自起动按钮51的再起动指令、来自主电动机35的编码器39的转动角度的信号、来自位置传感器54的张力辊5的位置的信号作为输出,对主电动机35、卷取电动机38、送经电动机36、37、驱动电动机25和松弛量控制电路52进行控制。对驱动电动机25的指令,为了进行张力控制而成为扭矩指令。
卷取电动机38、送经电动机37的转动控制通过以往的控制方式而进行。利用毛圈经纱2的送经控制,张力辊5向织口10的方向位移规定量以上时,由于位置传感器54检测出其位移,因而主控制装置50接受来自位置传感器54的位移信号,使送经电动机36向送经方向转动,送出毛圈经纱2,使张力辊5后退而靠近位置传感器54。主控制装置50伴随位移信号的消失,使送经电动机36的送经方向的转动停止。
此外,主控制装置50,为了进行毛圈经纱2的张力控制而控制驱动电动机25的扭矩。也就是基于主控制装置50的驱动电动机25的扭矩控制,根据由扭矩设定器46设定的运转时扭矩值,如上所述以适当的规定的设定扭矩对张力辊5向后方施力,对毛圈经纱2施加适当的规定的设定毛圈经纱张力,与织造运动特别是起毛圈运动同步地进行正转或者反转,使杆22、23前后摆动,从而维持适当的规定的设定毛圈经纱张力。
松弛量控制电路52,是本发明的毛圈经纱张力的调整方法的主要部分,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毛圈织机1停止时,详细地说,以按经向停台、纬向停台以及手动·自动停止而设定的织机主轴33的转动角自动停止后,根据来自主控制装置50的按原因区分的停止信号、扭矩回复指令、非毛圈组织·毛圈组织的信号、来自扭矩设定器53的停止时扭矩值的输入,控制驱动电动机25的扭矩。为了该扭矩控制,向扭矩设定器53中预先输入经向停台扭矩、纬向停台扭矩、手动停止扭矩以及自动停止扭矩的值,这些扭矩值与毛圈经纱张力成比例关系,通过按停止原因分别将其设定成低于织造中的扭矩值的规定扭矩值,来间接地设定来自织造中的张力辊5的施加力的松弛力、也就是驱动电动机25的松弛扭矩,实质上是根据停止原因分别设定松弛扭矩。像经向停台的松弛扭矩、纬向停台的松弛扭矩、手动停止以及自动停止的松弛扭矩那样,可以作为来自织造中的张力辊5的施加力的松弛力,设定松弛力本身。此时,松弛量控制电路52从织造中的扭矩减去松弛扭矩,对驱动电动机25进行控制。
纬向停台的松弛量,由于以纬纱15的修补所需要的限度就足够,因而考虑过于松弛的弊害,设定得小于经向停台的松弛量。此外,停止按钮48和自动计数器49引起的停止,考虑松弛带来的弊害而进行设定。由于不进行纱的修补,因而也可以不松弛,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重启前操作者往往可能因某种理由接触纱,因而设定得比纬向停台时还小。作为松弛量的驱动电动机25的扭矩按停台原因而分别设定,例如使这些设定值如下:经向停台的设定扭矩值为织造时扭矩的1/4,纬向停台的设定扭矩值为织造时扭矩的1/2,停止按钮·自动计数器的停止的设定扭矩值为织造时扭矩的3/4。
在图1的织造时,运动变换装置与主轴33的转动同步,使起毛圈辊13和横导辊16前后移动,使织口10在松纬位置和紧纬位置之间移动,织口10处于松纬位置时,引纬入的纬纱15在形成毛圈之前,没有完全打纬至织口10,因而不完全打纬状态的纬纱15和织口10形成与起毛量(逃筘量)相当的长度的间隔。此外,织口10处于紧纬位置时,引纬入的纬纱15完全打纬至织口10。
在松纬之后的紧纬的打纬时,织口10后退至正规的打纬位置(紧纬位置),在该位置,纬纱15以完全的状态打入织口10。此时经纱2,成为与起毛量(逃筘量)相当的长度的圈而形成毛圈。这样,按规定的纬纱形成毛圈,织造成毛圈组织。
另一方面,在毛圈组织之后的非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织口10后退至正规的打纬位置(紧纬位置),在该位置维持非毛圈组织织造期间,因而纬纱15以完全的状态连续地打入织口10。由此,毛圈经纱不会成为圈而形成毛圈,织造成非毛圈组织。
在毛圈织机1的运转中,在正常的织造过程中,主控制装置50根据来自扭矩设定器46的运转时扭矩值,进行驱动电动机25的扭矩控制,从而使毛圈经纱张力增减为规定的张力值。也就是虽然驱动电动机25在非毛圈组织的织造期间对张力辊5施力,对毛圈经纱2施加适当的规定的设定毛圈经纱张力,但是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通过使张力辊5向前进的方向也就是织口10方向移动,使毛圈经纱张力为较低的张力值,而在形成毛圈时防止毛圈脱落,并帮助形成完全的毛圈。这样,毛圈经纱2的张力控制通过驱动电动机25的扭矩控制而实行。
图5表示具有多个检测部6a的停经片装置6的一例。在该图5中,毛圈经纱2和地经纱11分别被分成多个组,并且按各组设置毛圈经纱2用和地经纱11用的检测部6a,经纱断纱等导致的经向停台的信号按各组向主控制装置50输出。因此,主控制装置50将来自某组的经向停台的信号作为输入时,可以以组的单位对经纱断纱位置进行特定。而且,设置配置在左侧的检测部6a用的和配置在右侧的检测部6a用的未图示的两个显示器,分别表示左侧经纱2、11和右侧经纱2、11的经向停台,操作员可以知道经纱断纱的位置在左右哪一侧。
图6表示在毛圈织机1的运转中,发生停台原因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在图6中,发生停台原因时的动作,与毛圈织机1的运转开始同时,由主控制装置50和松弛量控制电路52开始(开动)。在正常的织造过程中,发生停台原因时,主控制装置50进行毛圈组织织造中的判断,如果是“否”则将非毛圈组织的信号送往松弛量控制电路52,如果是“是”,则将毛圈组织的信号送往松弛量控制电路52。在该判断步骤中如果是“否”,则松弛量控制电路52到达结束的步骤,不驱动驱动电动机25而结束。
在毛圈组织织造中的判断步骤中如果是“是”,也就是毛圈组织的织造中停止时,松弛量控制电路52读入来自主控制装置50的按原因区分的停止信号,由该信号在下一步骤进行经向停台的判断,为“否”的时候,根据与经向停台以外的停台原因即纬向停台、手动停止或者自动停止时相对应的各扭矩值的信号对驱动电动机25进行扭矩控制而使其在图1中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也就是正转,使张力辊5向前进的方向也就是织口10的方向移动,以保持规定的设定扭矩值的状态使驱动电动机25停止,将毛圈经纱张力设定为较低的张力值。例如在纬向停台时,毛圈织机1维持在图3那样的状态。
在经向停台的判断步骤中为“是”,也就是因经纱故障而停止时,松弛量控制电路52根据与经向停台停止时相对应的扭矩值的信号对驱动电动机25进行扭矩控制,使其正转,使张力辊5向前进的方向也就是织口10的方向移动,如图2所示,保持于指定的扭矩值而停止驱动电动机25,从而使毛圈经纱2只松弛适当的松弛量。作为此时的松弛量的驱动电动机25的扭矩值如上所述低至织造时扭矩值的1/4左右。
在该松弛过程中,如果使毛圈经纱2松弛需要量以上,则该状态当然对于以后的织造是不优选的。该不优选的状态可以由来自停经片装置6的多个经向停台信号的产生来判断。也就是如果毛圈经纱2松弛需要量以上,则停经片装置6从两个以上的检测部6a同时产生经向停台信号。因此,松弛量控制电路52进入检测出多个经向停台信号的判断步骤,确认为“否”而结束。
然而,在检测出多个经向停台信号的判断步骤中,为“是”的时候,也就是毛圈经纱2过于松弛时,松弛量控制电路52在接下来的扭矩渐增的步骤中,使与经向停台的停止时对应的扭矩值渐增,而使驱动电动机25向反转方向转动,使毛圈经纱张力每次增高一点,只要在只检测出一个经向停台信号的判断步骤中为“否”,就重复扭矩渐增的步骤和只检测出一个经向停台信号的判断步骤,最终使经向停台信号变成一个。
在只检测出一个经向停台信号的判断步骤中为“是”,只检测出一个经向停台信号的状态下,松弛量控制电路52结束一系列的动作。由此,消除了毛圈经纱2的需要量以上的松弛,并且操作员可以由上述显示器的显示特定经纱断纱的位置。这样检测出多个经向停台信号,除了较大设置毛圈经纱2的松弛量至需要量以上的情况,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也有毛圈经纱2过于松弛的情况,该检测出多个经向停台信号的判断步骤、扭矩渐增的步骤以及只检测出一个经向停台信号的判断步骤在外部条件导致毛圈经纱2过于松弛时也有效。而且,在检测出多个经向停台信号的判断步骤中,频繁地检测出多个经向停台信号时,可以将毛圈经纱2的松弛量再次设定为较小的值。
这样,毛圈经纱张力设定为与经向停台的停止原因相对的张力值。此时的张力辊5的移动量不为一定,但是驱动电动机25与织口10的位置无关,成为与规定的设定毛圈经纱张力相对应的规定的经向停台扭矩值或者与其相近的值。也就是在检测出多个经向停台信号时从规定的经向停台扭矩值渐增,因而成为接近规定的经向停台扭矩值的扭矩值。由于经向停台扭矩值、也就是经向停台的停止时的扭矩值比纬向停台的停止时扭矩值低,因而毛圈经纱2松弛至经纱修补所需要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操作员可以进行必要的毛圈经纱2或者地经纱11的修补。
在修补结束后,操作员操作起动按钮51,使主控制装置50动作,起动毛圈织机1。主控制装置50在毛圈织机1的再起动时,通过将驱动电动机25的扭矩设定成运转时的扭矩值或者比运转时的扭矩值低一些的规定的扭矩值,可以将毛圈经纱张力设定成运转时的张力值或者比运转时的张力值低一些的张力值,而后再次开始织造。
如上所述,除经向停台扭矩之外,纬向停台扭矩、手动停止扭矩以及自动停止扭矩也作为低于织造运转中的扭矩值的值而设定,因而经向停台、纬向停台、手动停止以及自动停止时的毛圈经纱张力都作为低于织造运转中的毛圈经纱张力的值而设定。纬向停台时的毛圈经纱张力,由于是用于纬纱处理的低张力,因而可以稍微大一些,可以设定成大于经向停台时的毛圈经纱张力。而手动停止或者自动停止时的毛圈经纱张力设定得比纬向停台时的值还大,根据实施例设定为与织造运转中的毛圈经纱张力相同。
图7至图9表示实施例2的布移动式的毛圈织机1。布移动式的毛圈织机1在织造中与实施例1相同,改变打纬位置和织口位置的相对位置而形成毛圈,但是在织造过程中,由于通过位置控制(转动量控制)来控制毛圈经纱张力,因而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毛圈织机停止时,通过位置控制(转动量控制)也能使毛圈经纱2只松弛规定的松弛量,将毛圈经纱张力设定成较低的张力。
图7表示织造时的状态,图8表示经向停台时的状态。在这些图7和图8中,多根毛圈经纱2从上侧的毛圈经纱轴3作为薄片状而送出,经过毛圈经纱用的导辊4、毛圈经纱用的张力辊5、通过停经片装置6、多个综片7和筘8,到达毛圈组织的织布9的织口10。另一方面,多根地经纱11从下侧的地经纱轴12作为薄片状送出,经过起毛圈辊13,通过停经片装置6、综片7、筘8到达织布9的织口10。
张力辊5与实施例1相同,被挂在织机框架20之间的杆22、23、连杆24可自由转动地或者不能转动地支撑,在本实施例中为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撑,通过扭矩电动机等张力控制用的驱动电动机25的驱动而向前后方移动。
图9表示毛圈织机1的控制系统。在该图9中,主控制装置50为了控制毛圈织机1,将来自停经片装置6的经向停台的信号、来自探纬针47的纬向停台的信号、来自停止按钮48的手动停止的指令、来自自动计数器49的自动停止的指令、来自起动按钮51的的再起动的指令、来自主电动机35的编码器39的转动角度的信号、来自与驱动电动机25连接的编码器58的位置(转动量)的信号、和来自测力传感器57的毛圈经纱张力的信号等作为输入,对主电动机35、卷取电动机38、送经电动机36、37、驱动电动机25以及松弛量控制电路52进行控制。对于驱动电动机25的指令不是扭矩指令。而成为张力辊5的位置指令、也就是驱动电动机25的位置(距基准位置的转动量)的指令,其位置(转动量)由编码器58检测。
卷取电动机38、送经电动机37的转动控制通过以往的控制方式进行。而且为了毛圈经纱2的送经控制,主控制装置50将来自测力传感器57的毛圈经纱张力的信号作为输入,在检测到比目标张力大的毛圈经纱张力时使送经电动机36向送经方向转动。
而且,主控制装置50,如图7所示,为了使张力辊5与起毛圈辊13的起毛圈运动同步,根据编码器39检测出的转动角度(主轴转动角度)对距驱动电动机25的基准位置的正转或者反转的转动量进行控制,从而使张力辊5前后运动。这样,作为张力辊5的前后方向的移动、也就是其位置控制的结果,产生毛圈经纱2的毛圈经纱张力。
松弛量控制电路52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毛圈织机1停止时,详细而言,以对应经向停台、纬向停台和手动·自动停止而设定的织机主轴转动角自动停止后,根据来自主控制装置50的按原因区分的停止信号、回复的指令、非毛圈组织·毛圈组织的信号、来自经轴卷径运算电路63的送经轴3的经轴卷径值的输入,对驱动电动机25或者送经电动机36的转动量进行控制。为了控制驱动电动机25的转动量,向转动量设定器59中预先输入经向停台转动量、纬向停台转动量、手动停止转动量和自动停止转动量,这些转动量与毛圈经纱2的松弛长度相对应,成为按停止原因区分的松弛量。而且为了控制送经电动机36的转动量,向松弛长度设定器60中预先输入经向停台经纱送经长度。
在毛圈织机1的运转中的正常的织造过程中,发生停台原因时,主控制装置50,与实施例1相同,进行非毛圈组织的织造中、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判断,根据各织造中将非毛圈组织的信号或者毛圈组织的信号以及按原因区分的停止信号送往松弛量控制电路52。
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停止时,松弛量控制电路52,由按原因区分的停止信号识别停台原因,如果是经向停台,则只使驱动电动机25转动转动量设定器59的经向停台转动量,使张力辊5向前方移动,或者根据松弛长度设定器60的设定内容,通过使送经电动机36向送经方向转动与经向停台经纱送经长度相当的量,如图8所示,只使毛圈经纱2松弛规定的松弛量(松弛长度),作为该张力辊5的位置控制(驱动电动机25的转动量控制)和送经电动机36的转动量控制的结果,将毛圈经纱张力设定为较低的张力值。
通过使送经电动机36只向送经方向转动与经纱送经长度相应的量而只使毛圈经纱2松弛规定的松弛量(松弛长度)时,由于需要检测毛圈经纱轴3的卷径,因而经轴卷径运算电路63例如由连接于送经电动机36的编码器61和连接于卷取电动机38的编码器62之间的转速比来运算毛圈经纱轴3的卷径。松弛量控制电路52,由毛圈经纱轴3的卷径求出与经纱送经长度相应的转动量,根据该转动量驱动毛圈经纱轴3。
而且,使驱动电动机25转动的控制和使送经电动机36转动的控制通常择一性地执行,但是这两个控制也可以以规定的比分配转动量而同时执行。
在该松弛过程中,由于设定松弛量过大或者外部条件的变化,使毛圈经纱2松弛需要量以上直至输出多个经向停台信号时,与实施例1同样,松弛量控制电路52使驱动电动机25向逆转方向每次转动很小的转动量,使毛圈经纱张力每次提高一点,而成为只检测出一个经向停台信号的状态,也就是适当的松弛状态。
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停止中,在经向停台以外的停台原因也就是纬向停台、手动停止或者自动停止时,松弛量控制电路52由按原因区分的停止信号识别停台原因,根据转动量设定59的设定内容,使驱动电动机25只转动与纬向停台、手动停止或者自动停止相对应的转动量,使张力辊5向前方移动。
在修补结束后,操作员操作起动按钮51使主控制装置50动作,使毛圈织机1起动。主控制装置50在毛圈织机1的再起动时,将毛圈经纱张力设定为运转时的张力值或者比其低一些的规定的张力值之后再进行织造。
如上所述,松弛量按照经向停台、纬向停台、基于停止按钮的手动停止、制动停止等的停台原因区分而进行设定,该设定,例如为纬向停台的设定值:使驱动电动机25从停止时的状态向图7以及图8的顺时针方向转动1/10,为基于停止按钮·自动计数器的停止的设定值:使驱动电动机25从停止时的状态向图7以及图8的顺时针方向转动1/20,纬向停台时的设定值:使驱动电动机25从停止时的状态向图7以及图8的顺时针方向转动1/10,并且使送经电动机36向送经方向转动,只送出20mm的毛圈经纱。在该实施例中,也将纬向停台的松弛量(松弛长度)设定得小于经向停台的松弛量(松弛长度)。
使来自与驱动电动机25相连接的编码器58的位置(转动量)的信号也向松弛量控制电路52输入,根据上述信号,松弛量控制电路52对距张力辊5的基准位置的位移量进行运算,从而也可以不是将松弛量作为松弛长度本身,而是作为相对张力辊5的基准位置的按停台原因区分的位置,作为间接的松弛量进行设定。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可以变形实施,如上所述,本发明不仅限于布移动方式,也可以适用于改变打纬位置的打纬位置改变方式的毛圈织机1。而且,张力辊5通过位置控制而定位,作为其结果而向毛圈经纱2施与毛圈经纱张力时,也可以使横导辊16移动直至到达规定的经纱张力值,或者只移动规定尺寸,而使织口10向送经侧移动。使用专用的驱动器来驱动横导辊16时该横导辊16可以移动。

Claims (5)

1.一种毛圈经纱张力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改变打纬位置和织口位置的相对位置而形成毛圈的毛圈织机中,以备于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毛圈织机的停止,预先对应停台原因分别设定毛圈经纱的松弛量,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毛圈织机的停止时,根据与该停止时的停台原因相对应的松弛量使毛圈经纱松弛,将毛圈经纱张力设定得低于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张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圈经纱张力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织造中将张力辊的施加力控制为规定值,将毛圈经纱张力控制为规定的张力值,并且将与停台原因相对应的松弛量作为来自所述施加力的松弛力而设定,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毛圈织机的停止时,使张力辊的施加力只松弛与停台原因相对应的松弛力,将毛圈经纱张力设定得低于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张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毛圈经纱张力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纬向停台时的张力值设定得大于经向停台时的张力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圈经纱张力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织造中对张力辊进行位置控制,将毛圈经纱张力控制为规定的张力值,并且将与停台原因相对应的松弛量作为毛圈经纱的松弛长度进行设定,在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毛圈织机的停止时,通过使张力辊只移动规定量,和/或通过使毛圈经纱只送出规定长度,而只松弛与停台原因相对应的松弛长度,将毛圈经纱张力设定得低于毛圈组织的织造中的张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毛圈经纱张力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纬向停台时的松弛长度设定得小于经向停台时的松弛长度。
CN 200510118575 2004-12-10 2005-10-31 毛圈经纱张力的调整方法 Active CN17863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57634A JP4651082B2 (ja) 2004-12-10 2004-12-10 パイル経糸張力の調整方法
JP2004357634 2004-12-10
JP2004-357634 2004-1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6309A true CN1786309A (zh) 2006-06-14
CN1786309B CN1786309B (zh) 2010-12-01

Family

ID=35600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118575 Active CN1786309B (zh) 2004-12-10 2005-10-31 毛圈经纱张力的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669483B1 (zh)
JP (1) JP4651082B2 (zh)
CN (1) CN1786309B (zh)
DE (1) DE602005002337T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9990A (zh) * 2014-03-05 2014-06-11 杭州创兴织造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织机经线张力动态平衡控制装置
CN109914013A (zh) * 2017-12-12 2019-06-21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绒头高度异常检测方法、及具备异常检测装置的绒头织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UB20152354A1 (it) 2015-07-21 2017-01-21 Itema Spa Dispositivo di regolazione della tensione dei fili di ordito del riccio in un telaio per la tessitura di spugna
CN110714260A (zh) * 2019-11-19 2020-01-21 江苏莱纳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剑杆多经轴的绒毯织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90039B1 (en) * 1987-05-08 1994-12-21 Tsudakoma Corporation Pile warp yarn tens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carrying out the same
JP2622685B2 (ja) * 1987-05-08 1997-06-18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パイルたて糸の張力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IT1271951B (it) * 1993-02-11 1997-06-10 Nuovipignone Ind Meccaniche Ef Sistema per mantenere costante l'altezza del riccio della spugna durante la retromarcia del telaio per spugna.
JPH06306746A (ja) * 1993-04-17 1994-11-01 Nissan Tekushisu Kk レベリング装置を有するカム式開口装置を備えた織機の織段防止装置
JP3517435B2 (ja) * 1993-09-14 2004-04-1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パイル織機におけるパイル形成方法
US6029715A (en) * 1997-10-06 2000-02-29 Tsudakom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controlling pile warp tension on pile fabric loom
JP2004011065A (ja) * 2002-06-07 2004-01-15 Tsudakoma Corp パイル織機
JP2004169227A (ja) * 2002-11-21 2004-06-17 Tsudakoma Corp パイル織機の制御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9990A (zh) * 2014-03-05 2014-06-11 杭州创兴织造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织机经线张力动态平衡控制装置
CN103849990B (zh) * 2014-03-05 2015-05-13 杭州创兴织造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织机经线张力动态平衡控制装置
CN109914013A (zh) * 2017-12-12 2019-06-21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绒头高度异常检测方法、及具备异常检测装置的绒头织机
CN109914013B (zh) * 2017-12-12 2022-04-15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绒头高度异常检测方法、及具备异常检测装置的绒头织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5002337D1 (de) 2007-10-18
JP2006161236A (ja) 2006-06-22
DE602005002337T2 (de) 2008-05-29
CN1786309B (zh) 2010-12-01
EP1669483A1 (en) 2006-06-14
EP1669483B1 (en) 2007-09-05
JP4651082B2 (ja) 201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8017C (zh) 用于织布机的卷绕运动控制系统
CN1786309A (zh) 毛圈经纱张力的调整方法
CN1468992A (zh) 绒头织机
CN103437044A (zh) 一种具备机械自锁功能的毛巾织机起毛圈机构及织造方法
CN1746355A (zh) 布移动式毛圈织机的毛圈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01074511A (zh) 布移动式毛圈织机的起毛圈构件的驱动机构
CN100532669C (zh) 新型剑杆织机
CN213652804U (zh) 一种新型纺织机用张紧装置
JPH06166931A (ja) よこ糸欠陥に基づく織物模様を回避する方法
CN1609305B (zh) 织机的停机纬档防止方法
CN2600465Y (zh) 一种毛巾织机的毛巾张力自动控制装置
CN1572941A (zh) 用于在织机中防止产生织物缺陷的方法和装置
CN1446964A (zh) 织机的厚薄段防止方法及装置
CN1847493A (zh) 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的起毛动作部件的驱动装置
CN2832849Y (zh) 新型剑杆织机
JP3487502B2 (ja) 織機の織り段防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10529163U (zh) 一种弹力面料梭织织造装置
CN218910663U (zh) 一种自动整经机
US4799516A (en) Weff yarn feed for a weaving loom
CN1598109A (zh) 无杼织机的假捻装置
CN1453412A (zh) 布边经纱断头的检测装置
CN107083613A (zh) 织机的再起动准备方法
JP2000355857A (ja) 織機特に摩擦織物織機におけるスレー軸の運動経過の制御方法
CN1010597B (zh) 织机中处理疵纬的方法和装置
CN1296541C (zh) 多色引纬织机的横档防止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