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7493A - 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的起毛动作部件的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的起毛动作部件的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47493A CN1847493A CNA2006100720258A CN200610072025A CN1847493A CN 1847493 A CN1847493 A CN 1847493A CN A2006100720258 A CNA2006100720258 A CN A2006100720258A CN 200610072025 A CN200610072025 A CN 200610072025A CN 1847493 A CN1847493 A CN 18474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ttaching parts
- action component
- component
- fluffing action
- swing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9/00—Pile-fabric looms
- D03D39/22—Terry looms
- D03D39/223—Cloth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用包含被位置固定的轴支撑且能转动地设置的第1连接部件及连接在该第1连接部件的所述支撑部件侧的第2连接部件的两个或以上的连接部件构成连接支撑送出侧或卷取侧一方的起毛动作部件的支撑部件和所述驱动轴的驱动传递机构,所述第1及第2连接部件被设置为:在紧纬打纬时,成为第1连接部件和第2连接部件的连接部位于连接第1连接部件的支撑轴和第2连接部件的所述支撑部件侧的端部的直线上或其附近的连接状态。本发明能防止在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中,随着在紧纬打纬时织口受到的打纬力对于连接驱动单元和送出侧起毛动作部件的支撑部件的驱动传递机构起作用而发生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绒织布机,特别涉及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上的起毛动作部件驱动装置,该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通过驱动传递机构使与驱动单元的驱动轴连接的送出侧及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位置变位,从而相对于打纬位置使织口移动而形成毛圈。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的实例,在专利文献1上有所记载。在该专利文献1所述的起绒织布机上,作为送出侧起毛动作部件的土布张力辊和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结构为由包含分别对应地设置的作为驱动单元的凸轮机构及被该凸轮机构摆动驱动的摆动杆等的驱动传递机构所驱动。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上述驱动单元,叙述了取代凸轮机构而采用伺服马达等电动机(马达)的机构,此外,还叙述了在采用马达时,利用马达直接驱动上述摆动杆的机构。
即,如图7所示,与送出侧的起毛动作部件15’对应的摆动杆22’及与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16’对应的摆动杆32’,在其一端分别被安装在专用的驱动马达m1、m2的输出轴上,利用驱动马达m1、m2驱动它们往复摆动。各摆动杆22’、32’的各自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连接棒26’、36’与支撑送出侧的起毛动作部件15’的支撑杆24’、支撑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16’的支撑杆34’连接。于是,随着摆动杆22’、32’的往复摆动运动,送出侧的起毛动作部件15’及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16’往复运动于图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与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之间,随之而来地,织布W的织口CF往复变位与图中实线a所示的位置与点划线b所示的位置之间。此外,在图7中只表示了地经纱GT,而省略了起绒经纱PT。
在如此的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上,在紧纬(フア一ストピツク)打纬时(图7实线所示的状态),筘5将纬纱打在织布W的织口CF上,但此时作用于织口CF上的力(严格地讲,相当于随着打纬而上升的地经纱GT的张力),通过与织口CF连接的地经纱GT,作用于送出侧起毛动作部件15’(以下,将随着如此紧纬打纬而作用于起毛动作部件上的力称为「打纬力」)。其结果是,通过支撑杆24’,对连接棒26’作用了箭头k1方向的力,并且,作用于该连接棒26’的力还通过摆动杆22’,对驱动马达m1的输出轴作用了向箭头k2方向转动的力。
在打纬时,为了规定织口CF的位置,驱动马达m1、m2电保持其输出轴的相位。但是,如上所述,当相当于打纬力的力作用于该旋转方向时,驱动马达m1不能保持其输出轴的相位,输出轴随着打纬而转动。其结果是,打纬时织口CF变位,减弱了纬纱的打纬力,并且形成起绒的高度比所希望的高度低,产生了有损于织布质量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中,叙述了送出侧及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分别被专用驱动马达驱动的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上述的问题不局限于该形式的织布机,也发生在作为现有技术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单一驱动马达驱动送出侧及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织布机。
此外,也不局限于用专用的驱动马达驱动起毛动作部件的形式,在以织布机的主轴作为驱动源的织布机上,作用于上述起毛动作部件的打纬力对驱动机构也带来不好的影响。
在上述中,叙述了对送出侧的起毛动作部件作用打纬力的场合,但上述打纬力也作用于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详细的是,随着紧纬打纬,经纱的张力上升,但因其反作用力织布W的张力也上升,与其相随相当于该织布W的张力上升部分的力(打纬力)则作用于导布辊16’。
此外,在以专利文献1所述的主轴作为驱动源旋转驱动凸轮,以此使摆动杆摆动的形式中,随着上述打纬力作用于送出侧及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作用于摆动杆上的力通过凸轮杆,作用于使与凸轮抵接的凸轮滚轮离开凸轮的方向。在专利文献1所述形式的织布机上,通常,凸轮杆被弹簧等施加弹力,以使凸轮滚轮总是与凸轮面抵接。对此,当作用了上述的力时,凸轮滚轮克服弹簧等的弹力从凸轮面离开,随后,产生了因弹簧等的弹力再次打到凸轮面上的现象。因此,如此的凸轮滚轮对凸轮面的离开、冲击重复于每一次打纬的结果是,导致驱动单元(凸轮、凸轮滚轮(凸轮杆)等)或驱动传递机构的过早破损。
此外,取代上述凸轮机构,在作用于上述摆动杆上的力将凸轮滚轮作用于压向凸轮面方向地构成凸轮机构时,不发生如上所述的凸轮滚轮对凸轮面的离开、冲击的现象。但是,此时,上述的力作为旋转方向的负荷(弯矩、扭曲应力等)每次打纬都作用于凸轮杆或支撑凸轮杆的轴上,导致这些部件的过早破损。伴随这种负荷的驱动机构的破损问题即使采用了曲柄机构也同样不可避免。
此外,关于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上述打纬力作用的结果也产生了配置于织口附近的部件破损的问题。即,上述打纬力作用于使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向织口侧变位的方向上。在图7所示的起绒织布机上,当该打纬力作用于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16’上时,驱动马达m2的输出轴转动,向卷取侧起的毛动作部件16’变位。其结果是,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16’冲击配置于织口附近的边撑或边撑支架等部件,产生损坏这些部件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725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上,防止上述现有技术问题的发生,即紧纬打纬时较大的力作用于织口,与其相随上述打纬力作用于起毛动作部件上。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一种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的起毛动作部件的驱动装置,送出侧及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通过分别对应设置的驱动传递机构与驱动单元的驱动轴连接,由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送出侧及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变位,从而使织口位置对于打纬位置变化,形成起绒。连接支撑送出侧或卷取侧一方的起毛动作部件的支撑部件和上述驱动轴的驱动传递机构由包括被位置固定的支撑轴支撑并能转动地设置的第1连接部件与连接在该第1连接部件的所述支撑部件侧的第2连接部件的两个或以上的连接部件构成,所述第1及第2连接部件被设置成:在紧纬打纬时,成为第1连接部件和第2连接部件的连接部位于连接第1连接部件的支撑轴和第2连接部件的上述支撑部件侧的端部的直线上或其附近的连接状态。
也可以是连接支撑送出侧或卷取侧另一方的起毛动作部件的支撑部件和所述驱动轴的驱动传递机构还由包括被位置固定的支撑轴支撑并能转动地设置的第3连接部件与连接在该第3连接部件的所述支撑部件侧的第4连接部件的两个或以上的连接部件构成,于是,第3及第4连接部件被设置成:在紧纬打纬时,成为第3连接部件和第4连接部件的连接部位于连接第3连接部件的支撑轴和第4连接部件的上述支撑部件侧的端部的直线上或其附近的连接状态。
此外,在决定了紧纬打纬时的起毛动作部件的位置(=与上述支撑部件的第2(第4)连接部件的连接位置)的状态下,当决定了第1(第3)连接部件的上述支撑轴与上述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及第2(第4)连接部件的上述连接部与上述支撑部件侧端部之间的距离(杆长度)时,上述连接部的位置由第1(第3)连接部件的支撑轴位置设定。此外,在决定了第1(第3)连接部件的支撑轴位置时,由第1(第3)连接部件的上述支撑轴与上述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和第2(第4)连接部件的上述连接部与上述支撑部件侧端部之间的距离设定。因此,本发明中在紧纬打纬时上述连接部件的位置是成为上述位置而适当地设定第1(第3)连接部件的支撑轴位置,或者第1(第3)连接部件的上述支撑轴和上述连接部件之间的距离及/或第2(第4)连接部件的上述连接部上述支撑部件侧端部之间的距离的位置,上述的「上述第1(第3)及第2(第4)连接部件被设置成:成为…连接状态」就意味着这一内容。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在紧纬打纬时,上述第1连接部件和第2连接部件的连接部位置位于连接第1连接部件的支撑轴和第2连接部件的支撑部件侧的端部的直线上。因此,连接紧纬打纬时的第2连接部件的支撑部件侧端部和上述连接部的直线方向,即从起毛动作部件通过第2连接部件作用于上述连接部的打纬力的方向处于与连接上述连接部和上述支撑轴的方向一致的状态。以此,在紧纬打纬时通过起毛动作部件作用于上述连接部的打纬力只作为将第1连接部件的上述连接部和上述支撑轴之间的部分向该支撑轴按压的力而起作用,而不是使第1连接部件转动的方向的力。其结果是,由于作用于上述连接部的打纬力不作为使第1连接部件转动的力而起作用,所以不会产生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此外,在发明中,紧纬打纬时的上述连接部的位置不局限位于连接第1连接部件的支撑轴和第2连接部件的支撑部件侧的端部的直线上,也包括配置两连接部件,使得成为上述连接部处于位于该直线附近的连接状态。
此外,这里所谓的「附近」是指下述位置,即,当在对应于送出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驱动传递机构采用本发明时,由于连接上述第2连接部件的支撑部件侧端部和其附近位置的直线方向(=作用于上述连接部的打纬力方向)与连接上述连接部和上述支撑轴的方向不同,作为打纬力沿该方向作用于上述连接部的结果是对第1连接部件作用有转动方向的分力,但该分力是不能使第1连接部件转动(不使织口变位)程度的较小的力,或者即使是使第1连接部件转动的较大的力,但与其相随的织口变位量也只在对织布质量不产生不能允许的不良影响程度上使织口变位的大小。此外,该「附近」的位置根据织布机的转数(打纬力的强度)、经纱根数或经纱张力等的织造条件、织布的种类、连接起毛动作部件和驱动轴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织布机的规格等能有各种位置。即使在该场合下,也不会发生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或能将该现有技术的问题抑制在最小限度。
此外,当在对应于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驱动传递机构采用本发明时,是指上述分力与上述一样是不使第1连接部件转动(不使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变位)程度的较小的力,或者,即使是使第1连接部件转动的较大的力,与其相随的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变位量也只在对配置于织口附近的其他部件不产生冲突的程度使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变位的大小的「附近」位置而言。并且,此时的「附近」位置根据织布机的转数(打纬力的强度)或紧纬打纬时的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位置与存在于织口附近的部件的位置关系等能有各种位置。即使在该场合下,也不会发生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或能将该现有技术的问题抑制在最小限度。
此外,在对应于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驱动传递机构采用本发明时,也能取得有效地防止因驱动马达超限运转引起的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与设于织口附近部件的冲突。
即,如图7所示,在以织布机的驱动源(主轴)不同的驱动马达驱动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并往复反转驱动该驱动马达的场合下,使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从松纬打纬时的位置向紧纬打纬时的位置变位时,驱动马达因随着该高速旋转及起毛动作部件重量等的惯性,有时不停止于反转位置而超限运转。因此,其结果是,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移动到比本来应移动的紧纬打纬时的位置更靠近织口侧,发生与设在织口附近的边撑等部件冲突的问题。
对此,当在对应于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驱动传递机构采用本发明时,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能获得的最靠近织口侧的位置被限于紧纬打纬时的位置或其附近,所以能有效地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的说明图。
图3是包含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的局部放大图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说明图。
图中:
1-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2-起绒经纱用经轴,3-地经纱用经轴,5-筘,8-综框,15-地经纱用张力辊(送出侧起毛动作部件),16-织布导辊(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22-摆动杆(连接部件),24-支撑杆(支撑部件),24a-摆动轴,26-连接棒(连接部件),32-摆动杆(连接部件),34-支撑杆(支撑部件),34a-摆动轴,36-连接棒(连接部件),44-曲柄杆(连接部件),44a-支撑轴,m1、m2-驱动马达(驱动机构),m1a、m2a-输出轴(驱动轴/支撑轴),GT-地经纱,PT-起绒经纱,CF-织口,CP-连接部,W-织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2所示的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此外,图2所示的是以线图表示的本发明的重要部位的概略图,在图2中,省略了图1所示的起绒经纱PT、卷取侧的起毛动作机构及其驱动马达等。
如图1所示,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1具有将多根起绒经纱PT卷绕成片状的起绒经纱用经轴2(附图上侧)和将多根地经纱GT卷绕成片状的地经纱用经轴3(附图下侧)。起绒经纱PT从经轴2被送出,被卷绕在两个导纱辊6、6及设于其下游侧的起绒经纱用张力辊7的外圆周上并被引导以后,经过综框8及筘5被引导到织布W的织口CF。
此外,地经纱GT从经轴3被送出后,在被卷绕在作为送出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地经纱用张力辊15的外圆周上并被引导以后,与起绒经纱PT一样,经过综框8及筘5被引导到织布W的织口CF。
与被投纬的纬纱一起由起绒经纱PT及地经纱GT形成的织布W在被引导到作为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织布导辊16以后,经过开幅辊(服卷ロ一ル)11及引导辊12、13,最终被卷绕在卷布辊14上。
图示的起绒织布机1分别由专用的驱动马达及驱动机构驱动送出侧的起毛动作部件(地经纱用张力辊15)和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织布导辊16)。
详细的是,地经纱用张力辊15在其两端通过作为在织布机两侧架(无图示)的各自上能摆动地被支撑的支撑部件的支撑杆24所支撑(在图1上只表示其一方),该支撑杆24通过构成驱动传递机构20的连接棒26及摆动杆22与驱动马达m1的输出轴m1s连接。此外,作为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织布导辊16与上述的地经纱用张力辊15一样,通过一对支撑杆34(支撑部件)支撑于织布机两侧架之间,该支撑杆34通过构成驱动传递机构30的连接棒36及摆动杆32与驱动马达m2的输出轴m2s连接。
在图示的起绒织布机1上,由于分别用专用的驱动马达驱动送出侧及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所以能使两起毛动作部件非同步地运动。即,能驱动两起毛动作部件,使其移动开始·结束定时及移动量有所不同,例如,使张力辊15处于能缓和织布机1个循环中的地经纱张力的变动的驱动状态等。
如图1、2所示,连接了支撑张力辊15的支撑杆24和作为驱动轴的驱动马达m1的输出轴m1s的驱动传递机构20由摆动杆22及连接棒26构成,该摆动杆22及连接棒26具有连接部件的功能。
摆动杆22被安装固定在被固定配置于机座上的驱动马达m1的输出轴m1s上。即,摆动杆22被固定配置于机座上的驱动马达m1的输出轴m1s支撑,并被输出轴m1s的旋转驱动,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连接部件。此外,驱动马达m1的输出轴m1s相当于支撑第1连接部件的支撑轴。
此外,连接棒26在其一端与作为第1连接部件的摆动杆22的支撑杆24侧连接,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连接部件。并且,连接棒26和摆动杆22的连接部分CP相当于本发明的连接部。还有,连接棒26在其另一端26a在与摆动轴24a的相反侧的端部24b与支撑杆24连接,通过连接棒26传递摆动杆22的运动。此外,能相互转动地连接连接棒26和摆动杆22及支撑杆24。
因此,在本发明中,由于第1连接部件(本实施例中为摆动杆22)是被固定轴支撑并转动(摆动)的部件,所以与该第1连接部件连接的第2连接部件(本实施例中为连接棒26)不能成为被固定轴支撑的部件。因此,如图例所示,第2连接部是与第1连接部件的连接侧相反的端部也以固定支撑轴为中心与转动(摆动)的部件连接的部件,作为连接两转动部件(一方是第1连接部件)的部件而形成。
如上所述,摆动杆22被安装固定在驱动马达m1的输出轴m1s上,被驱动马达m1摆动驱动。于是,利用驱动马达m1往复摆动地驱动摆动杆22,支撑杆24通过连接棒26以摆动轴24a为中心摆动,张力辊15向前后方向往复运动。
连接了支撑织布导辊16的支撑杆34和驱动马达m2的输出轴m2s的驱动传递机构30也是同样的结构,摆动杆32被安装固定在固定配置在机座上的驱动马达m2的输出轴m2s上,通过驱动马达m2摆动驱动,连接棒36连接摆动杆32和支撑杆34,并向支撑杆34传递摆动杆32的运动。因此,利用驱动马达m2往复摆动地驱动摆动杆32,支撑杆34以摆动轴34a为中心摆动,织布导辊16向前后方向往复运动。
如此,利用张力辊15及织布导辊16如上所述地向前后方向往复运动,被织造的织布W、进而织口CF向前后方向往复变位。在图2中,用实线a和点划线b表示该织口CF的变位范围。并且,利用在每次规定投纬循环中重复该织口CF的变位,以与筘5的打纬位置的关系在织布W上形成起绒。
在如上所述的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1上,本实施例中,摆动杆22及连接棒26被配置为:在对应于作为送出侧起毛动作部件的张力辊15的驱动传递机构20中,在紧纬打纬时,即,将在被投纬的纬纱与在此之前被投纬且被置于离开织口CF位置的多次投梭量的纬纱一起向织布W的织口CF打纬时,成为连接部CP处于位于连接连接棒26的支撑杆24侧的端部26a(更详细的是,与支撑杆24的连接轴之轴心)和驱动马达m1的输出轴m1s(更详细的是,输出轴m1s的轴心)的直线上的连接状态。此外,在图2中,用实线表示紧纬打纬时的各部件的状态(位置)。
在紧纬打纬时,由于筘5将纬纱打向织布W的织口CF,所以其较大的力作用于织口CF。作用于织口CF的力通过地经纱GT传递到张力辊15上,作为将张力辊15向织口CF侧拉近的力而起作用(严格地讲,上述力作用于织口CF的结果是地经纱GT的张力上升,相当于该张力上升部分的力(打纬力)作为将张力辊15向织口CF侧拉近的力而起作用)。与其相随,对于支撑杆24作用有以摆动轴24a为中心将支持杆24向织口CF侧摆动的力。并且,该力通过连接棒26,作为在连接棒26的延长方向的箭头k1方向上的力作用于连接部CP。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紧纬打纬时,摆动杆22和连接棒26被设置为:成为连接部CP位于连接连接棒26的支撑杆24侧的端部26a与摆动杆22的支撑轴(马达m1的输出轴m1s)的直线上,且处于连接棒26的姿态与摆动杆22的姿态一致的连接状态(两部件的角度为180°)。因此,在紧纬打纬时,连接棒26的延长方向(=连接连接棒26的支撑杆24侧的端部26a与连接部CP的直线方向)即通过张力辊15作用于连接部CP的打纬力的方向处于与连接连接部CP和作为摆动杆22的支撑轴的驱动马达m1输出轴m1s的方向一致的状态。以此,作用于连接部CP的打纬力全部作用于摆动杆22的连接部CP与支撑轴之间的部分的延长方向,通过摆动杆22全部作用于驱动马达m1的输出轴m1s上。
其结果是,作用于连接部CP的打纬力不作为将摆动杆22的连接部CP与摆动支点之间的部分朝向其延长方向向驱动马达m1输出轴m1s推压的力而起作用,对摆动杆22没有作用使其转动的方向的力。因此,由于没有使马达m1的输出轴m1s转动的力,所以能避免在紧纬打纬时因作用于起毛动作部件的打纬力引起马达m1的输出轴m1s转动,织口CF因此而动作的现象,并能避免在紧纬打纬时随着织口CF移动而产生的打纬力不足或起绒高度降低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摆动杆22及连接棒26设置为:在紧纬的打纬时,连接部CP位于连接连接棒26的支撑杆24侧的端部26a和马达m1的输出轴m1s的直线上,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摆动杆22及连接棒26设置为:在紧纬打纬时的连接部CP的位置位于上述直线附近。
在图3所示的例中,摆动杆22及连接棒26设置为:在紧纬打纬时,连接部CP位于连接连接棒26的支撑杆24侧的端部26a和马达m1的输出轴m1s的直线L附近离开直线L的位置上。
此时,由以双点划线的圆X所表示部分的放大图可以得知,通过连接棒26作用于连接部CP的打纬力F作用于与摆动杆22的延长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因此,在摆动杆22上作用有作为该打纬力F的分力的摆动杆22的延长方向的分力f2和与摆动杆22垂直方向的分力f1。于是,该分力f1是向使摆动杆22旋转的方向作用的力。此外,连接棒26与摆动杆22之间的夹角越小,即连接部CP的位置越从直线L离开,该分力f1越大。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摆动杆22和连接棒26被设置为:连接部CP位于该分力f1为不能使第1连接部件转动程度的大小的力的范围内,或者位于即使是使第1连接部件转动大小的力、也是只在与之其相随的织口CF的变位量不影响到织布质量程度上使织口CF变位的大小的力的范围内。因此,由于在该实施例的场合下,即使在紧纬打纬时对连接棒26作用有上述打纬力,织口CF也不随之变位,或者织口CF只在不影响织布质量的程度上变位,所以不发生有损于织布质量的问题。
以下说明其他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叙述了在对应于送出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驱动传递机构20采用了本发明的驱动传递机构的结构,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对应于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驱动传递机构30采用该结构。
图4是表示在对应于作为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织布导辊16而设置的驱动传递机构30采用本发明的实例。在图4中,实线表示紧纬打纬时的状态。于是,在图示的实例中,摆动杆32和连接棒36被设置为:相当于第1连接部件的摆动杆32和相当于第2连接部件的连接棒36的连接部CP位于连接作为摆动杆32支撑轴的驱动马达m2的输出轴m2s和连接棒36的支撑杆34侧的端部36a的直线上。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紧纬打纬时打纬力作用于织布导辊16上,也和上述一样,由于作用于连接部CP的打纬力的方向与摆动杆32的延长方向一致,所以该力不作用于使摆动杆32转动的方向。并且,在图示的实例中,是随着支撑杆34摆动的织布导辊16的摆动区域在织口CF侧的摆动极限被限制在紧纬打纬时的位置的结构。从而,由于织布导辊16不从图示的位置再向织口CF侧变位,所以能可靠地防止织布导辊16与配置在织口附近的边撑等的部件冲突的问题。
此外,由于作用于连接部CP的力不是使摆动杆32转动的作用力,所以除了图4的实例以外,即使在驱动机构上采用了凸轮机构等时,旋转方向的负荷也没有作用于这些机构或驱动传递机构上。因此,可以防止因旋转方向的负荷在每次打纬时发生作用而引起驱动单元等的早期破损。
此外,即使在对应于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驱动传递机构采用本发明时,紧纬打纬时的连接部CP的位置不必一定位于连接第1连接部件(摆动杆32)的支撑轴与第2连接部件(连接棒36)的支撑部件侧端部的直线上,只要不与配置于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织口附近的部件发生冲突,上述的连接部CP位置也可以在上述直线的附近。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叙述了在对应于送出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驱动传递机构20或对应于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驱动传递机构30的任何一方采用本发明的驱动传递机构的结构,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同时在驱动传递机构20、30的两方采用。并且,此时,例如在驱动传递机构20的摆动杆22相当于本发明中所称的第1连接部件、连接棒26相当于第2连接部件时,驱动传递机构30的摆动杆32相当于第3连接部件、连接棒36相当于第4连接部件。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例中,由两个连接部件(摆动杆22、32及连接棒26、36)构成了驱动传递机构20、30,但本发明的驱动传递机构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由3个或以上连接部件构成,在构成驱动传递机构的多个连接部件中,只要包含本发明所称的第1(第3)及第2(第4)连接部件,任何结构都可以。此外,连接部件也可以是杆的形式、棒的形式等任何形式。
并且,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将支撑第1(第3)连接部件的支撑轴作为位置固定于机座上的驱动马达的输出轴(驱动轴),但第1(第3)连接部件不局限于被驱动轴所支撑的部件,也可以是此外的位置固定于机座上的轴支撑的部件。例如,图5所示的是一实例,在图5中,只表示了在对应于送出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驱动传递机构采用了本发明的驱动传递机构的场合下的主要部分。此外,在图5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上附加了相同的符号。
在图5所示的实例中,在与支撑杆24连接的连接棒26和安装在驱动马达m1的输出轴m1s上的摆动杆22之间,设有连接棒42及L字形的曲柄杆44。曲柄杆44设置为自如转动地支撑在位置固定于机座上的支撑轴44a上,并在支撑杆24侧的端部与连接棒26连接。即,该曲柄杆44具有本发明的第1连接部件的功能。于是,连接于该曲柄杆44的支撑杆24侧的连接棒26与上述的实施例一样具有第2连接部件的功能,曲柄杆44与连接棒26的连接部分为连接部CP。
此外,曲柄杆44在与连接有连接棒26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通过连接棒42与摆动杆22连接。还有,能相互自如转动地连接曲柄杆44和连接棒26及连接棒42,并能相互自如转动地连接连接棒42和摆动杆22。
在图5所示的实例中,由于在紧纬打纬时(图的实线表示的状态),作为第1连接部件的曲柄杆44和作为第2连接部件的连接棒26也被设置为:成为连接部CP位于连接曲柄杆44的支撑轴44a和连接棒42的支撑杆24侧端部(与支撑杆24的连接轴)26a的直线上的连接状态,所以在紧纬打纬时不产生使曲柄杆44转动的力,能获得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以上,叙述了分别用专用马达驱动送出侧及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但本发明所适用的起绒织布机不局限于此,也适用于用单一的驱动马达驱动两起毛动作部件的织布机。在用单一的驱动马达驱动两起毛动作部件的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中,通过连接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和支撑送出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支撑部件的机构也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取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是由将摆动杆安装在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并且用杆及/或棒连接该摆动杆和支撑送出侧的起毛动作部件的支撑部件的联杆机构构成驱动传递机构,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如图6所示,也可以采用具备具有安装在驱动轴46上的凸轮C的凸轮机构,利用凸轮机构摆动驱动摆动杆22的结构。
在图示的实例中,摆动杆22做成以位置固定于机座上的支撑轴22a为中心可转动地设置的L形杆,作为在与连接连接棒26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上配置有凸轮随动件22b而构成。并且,在该例的场合下,驱动凸轮机构的驱动轴46可以是专用的驱动马达输出轴也可以是用专用驱动马达旋转驱动的旋转轴,也可以是由织布机主轴旋转驱动的旋转轴。
此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任何实施例,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2)
1.一种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的起毛动作部件的驱动装置,送出侧及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通过分别对应设置的驱动传递机构与驱动单元的驱动轴连接,由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送出侧及卷取侧的起毛动作部件变位,从而使织口位置相对于打纬位置变化,形成起绒,其特征在于,
连接支撑所述送出侧或卷取侧一方的起毛动作部件的支撑部件和所述驱动轴的所述驱动传递机构由包括被位置固定的支撑轴支撑并能转动地设置的第1连接部件与连接在该第1连接部件的所述支撑部件侧的第2连接部件的两个或以上的连接部件构成,
所述第1及第2连接部件被设置成:在紧纬打纬时,成为所述第1连接部件和所述第2连接部件的连接部位于连接所述第1连接部件的支撑轴和所述第2连接部件的所述支撑部件侧的端部的直线上或其附近的连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的起毛动作部件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接支撑所述送出侧或卷取侧另一方的起毛动作部件的支撑部件和所述驱动轴的所述驱动传递机构还由包括被位置固定的支撑轴支撑并能转动地设置的第3连接部件与连接在该第3连接部件的所述支撑部件侧的第4连接部件的两个或以上的连接部件构成,
所述第3及第4连接部件被设置成:在紧纬打纬时,成为所述第3连接部件和所述第4连接部件的连接部位于连接所述第3连接部件的支撑轴和所述第4连接部件的所述支撑部件侧的端部的直线上或其附近的连接状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109693 | 2005-04-06 | ||
JP2005109693A JP2006291367A (ja) | 2005-04-06 | 2005-04-06 | 布移動式パイル織機におけるテリーモーション部材の駆動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47493A true CN1847493A (zh) | 2006-10-18 |
Family
ID=36613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100720258A Pending CN1847493A (zh) | 2005-04-06 | 2006-04-04 | 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的起毛动作部件的驱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710333A3 (zh) |
JP (1) | JP2006291367A (zh) |
CN (1) | CN184749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80933A (zh) * | 2009-05-06 | 2010-11-10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具有多色引纬装置的织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41344A (zh) * | 2013-12-20 | 2014-04-23 | 杭州创兴织造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毛巾机起毛控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72552A (ja) | 1997-12-09 | 1999-06-29 | Tsudakoma Corp | 布移動式パイル織機の経糸張力補正方法 |
JP2004169227A (ja) * | 2002-11-21 | 2004-06-17 | Tsudakoma Corp | パイル織機の制御方法 |
-
2005
- 2005-04-06 JP JP2005109693A patent/JP2006291367A/ja active Pending
-
2006
- 2006-03-10 EP EP06004969A patent/EP1710333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04-04 CN CNA2006100720258A patent/CN184749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80933A (zh) * | 2009-05-06 | 2010-11-10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具有多色引纬装置的织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710333A2 (en) | 2006-10-11 |
EP1710333A3 (en) | 2007-05-30 |
JP2006291367A (ja) | 2006-10-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48576A (zh) | 用于织机中的开口织边线的装置 | |
CN1847493A (zh) | 布移动式起绒织布机的起毛动作部件的驱动装置 | |
CN1037366C (zh) | 缝纫机 | |
CN1468992A (zh) | 绒头织机 | |
CN103437044A (zh) | 一种具备机械自锁功能的毛巾织机起毛圈机构及织造方法 | |
CN104328584A (zh) | 一种平行打纬机构 | |
CN101074511A (zh) | 布移动式毛圈织机的起毛圈构件的驱动机构 | |
CN1746355A (zh) | 布移动式毛圈织机的毛圈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 |
CN204325671U (zh) | 一种平行打纬机构 | |
CN1727543A (zh) | 布移动式毛圈织机的起毛圈部件的驱动机构 | |
CN2863828Y (zh) | 织机织物起毛装置 | |
CN102505291B (zh) | 碳纤维织机送经张力控制装置 | |
CN104264340B (zh) | 一种喷气织机机械牵伸装置 | |
US3335760A (en) | Gripper looms | |
CN1730752A (zh) | 新型剑杆织机 | |
CN1869304A (zh) | 织布机的织边装置 | |
CN208791887U (zh) | 一种布动起毛装置及布动起毛装置动力机构 | |
CN108823762B (zh) | 一种布动起毛装置及布动起毛装置动力机构 | |
JPH06212537A (ja) | 織 機 | |
CN1598109A (zh) | 无杼织机的假捻装置 | |
JP3272097B2 (ja) | 織機の開口形成装置の把持フレームの往復運動の制御機構 | |
CN204111992U (zh) | 一种喷气织机机械牵伸装置 | |
CN1904169A (zh) | 剑杆织机的剑杆驱动装置 | |
EP1724381A1 (en) |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weaving leno fabric | |
CN218521453U (zh) | 一种用于织物加工的解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