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2941A - 用于在织机中防止产生织物缺陷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织机中防止产生织物缺陷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72941A
CN1572941A CNA2004100484839A CN200410048483A CN1572941A CN 1572941 A CN1572941 A CN 1572941A CN A2004100484839 A CNA2004100484839 A CN A2004100484839A CN 200410048483 A CN200410048483 A CN 200410048483A CN 1572941 A CN1572941 A CN 1572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m
selvedge
twisting
yarn
wo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484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辻幸广
杉山浩正
荒井隆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2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29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7/00Leno or similar shedding mechanisms
    • D03C7/08Devices for twisting warp threads repeatedly in the same direc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51/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Automatic stop motions
    • D03D51/002Avoiding starting mark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51/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Automatic stop motions
    • D03D51/005Independent drive motor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51/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Automatic stop motions
    • D03D51/06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Automatic stop motions using particular methods of stopping
    • D03D51/08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Automatic stop motions using particular methods of stopping stopping at definite point in weaving cycle, or moving to such point after sto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装备有加捻织边形成装置的织机中防止产生织物缺陷的方法和装置。当由于除投纬误差以外的原因机织停车时,如当输入来自经纱切断探测器(2 9)或停车开关(22)的机织停车信号时,该控制计算机(C)同步停止织机驱动马达(M)、加捻马达(M1)和(M2)。该控制计算机控制基于来自启动开关30的(ON)“开”信号(机织开始信号)的输入的加捻马达(M1)和(M2)的预定量慢速正常旋转。结果是,该加捻马达(M1)和(M2)进行一预定量的慢速正常旋转,并且织边纱线预先被强制地沿正向方向加捻相应于织机一次旋转的量。

Description

用于在织机中防止产生织物缺陷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织机中防止产生织物缺陷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专利7-126962A披露了一种加捻织边形成装置,其中行星式齿轮围绕太阳齿轮公转,以使自转的周期与公转的周期相一致。行星式齿轮的轴上连接有一个筒管架。受到筒管架支承的筒子的织边纱线被抽出筒子并被加捻。
上述加捻织边形成装置由驱动马达驱动。在这一加捻织边形成装置中,在织机停车后,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的同步控制被中断且该驱动马达停止,实施控制以使即使当经纱处于打开状态时,在织口W1上的纬纱被织边纱线抓住。通过这一控制,可防止由于纬纱收缩而产生的织物缺陷。
在上述加捻织边形成装置中,当重新启动织机时,加捻织边形成装置的同步控制被重新启动。在织机和加捻织边形成装置的同步作用中,在织机操作启动后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被启动,以使在随后的加捻中存在一个延迟。当织边纱线抓住在该织机操作重新启动后首先被拾取的纬纱时,在随后的加捻中存在的这一延迟导致精度不足,以致存在产生织物缺陷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装备有加捻织边形成装置的织机中防止产生织物缺陷,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通过使用独立于织机驱动马达的加捻马达使筒管架公转形成加捻织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装备有加捻织边形成装置的织机,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通过使用独立于织机驱动马达并能够正向和反向旋转的加捻马达使筒管架公转,且当从由筒管架支承的筒子中抽出织边纱线时其形成加捻织边,其中当在机织暂停过程中织机执行反向旋转时,织边纱线预先沿正向方向和相反方向之一被加捻相应于织机的奇数次旋转的量,且在这一加捻后的织机的操作与加捻织边形成装置的驱动同步。
在此,在机织停止期间织机的反转指的是不从机织织物的织口上去除纬纱的织机的反转;在正向方向上的织边纱线的加捻指的是在机织时在织边纱线加捻方向上的织边纱线的加捻;在相反方向上的织边纱线的加捻指的是在机织时最与织边纱线加捻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织边纱线的加捻。当织边纱线先前在正向方向或相反方向上被加捻相应于织机的奇数次旋转的量时,当经纱处于打开状态时,织边纱线抓住在织口上的纬纱,即使织机被反转。由此,不用担心在织口上的纬纱收缩而脱离织口。由于加捻后织机的旋转与加捻织边形成装置的驱动相互同步,因此该织边形成装置的驱动在机织开始时织机的随后操作中不会被延迟。
当在机织暂停过程中织机被反转时,同步校正控制装置在正向或相反方向上加捻织边纱线相应于织机的奇数次旋转的量。当反转该织机时,该同步校正控制装置与之同步驱动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以使当经纱处于打开状态时,织边纱线抓住在织口上的纬纱。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织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加捻织边形成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的侧向截面图;
图4A是沿图2中的A-A线的截面图;
图4B是用于示出织边纱线加捻的示意图;
图5A是沿图2中的B-B线的截面图;
图5B是用于示出织边纱线加捻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显示经纱打开/闭合状态与织边纱线的加捻状态之间关系的时间图;
图7是用于显示经纱打开/闭合状态与织边纱线的加捻状态之间关系的时间图;
图8和9是示出了同步校正控制程序的流程图;以及
图10是用于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经纱打开/闭合状态与织边纱线的加捻状态之间关系的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图1-9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织机的整体示意侧视图。附图标记M表示织机驱动马达,且这一织机驱动马达M的操作受到控制计算机C的控制。附图标记11表示一个独立于织机驱动马达M并能正常转动和反向转动的电动送经马达。该送经马达11驱动其上绕有经纱的经轴12。从经轴12送出的经纱T输送经过后罗拉13和张力辊14,并经过综片15和筘16。在被卷布辊21卷取之前,机织织物W输送经过延伸杆17、表面辊18、压辊19、和开幅导引构件20。该与压辊19一同将机织织物W拉至卷布辊21侧的表面辊18,从织机驱动马达M获得驱动力。该卷布辊21与表面辊18同步旋转。
张力辊14安装在拉杆23的一个端部,且张力通过安装在拉杆23另一端部上的张力弹簧24传递给经纱T。该拉杆23可枢转地被支承在探测杆25的一端,且载荷传感器26连接至探测杆25的另一端。经纱张力通过张力辊14、拉杆23和探测杆25被传送至载荷传感器26,且该载荷传感器26输出与经纱张力相对应的电信号至控制计算机C。
基于对预设的经纱张力与由上述输入信号确定的探测到的张力和由用于探测织机旋转角度的旋转编码器27得到的探测信号确定的经轴直径进行比较,该控制计算机C对送经马达11的转速进行控制。基于从送经马达11内含有的旋转编码器111得到的旋转角度探测信号,该控制计算机C对送经马达11的转速进行反馈控制,由此在正常运行期间的经纱张力得到控制且可防止在机织过程中产生横档。该旋转编码器27输出织机每次旋转的原信号。该控制计算机C根据由旋转编码器27得到的原信号确定织机的旋转数。根据织机的旋转数确定经轴的直径。
如图2所示,加强杆33在织机的右侧上的侧面机架31和织机左侧上的侧面机架32之间延伸。在加强杆33的侧面机架31一侧的上表面上,设有轨道34以便在加强杆33的纵向进行延伸。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5通过其间的架台36受到轨道34的支承。该架台36通过一个螺纹连接装置(未示出)固定在轨道34上。当松开由螺纹连接装置进行的紧固时,可沿轨道34调节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5的安装位置。
在加强杆33的侧面机架32的一侧的上表面上,有一个通过其间的架台38受到支承的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7。该架台38被固定在加强杆33上。
图3示出了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5的内部结构。圆柱形底架40固定不动地被安装在机架39上,该机架39固定不动地被安装在架台36上,且太阳齿轮41固定不动地被安装在底架40上。旋转支承构件42的轴部分421可旋转地受到太阳齿轮41的中空的轴部分411的支承。
如图4A所示,在该旋转支承构件42的背表面上,一对继动装置43和44以180°间隔角旋转对称地可旋转地受到支承。一对行星式齿轮45和46以180°间隔角旋转对称地可旋转地受到支承,同样也位于该旋转支承构件42的背表面上。继动装置43和44与太阳齿轮41和行星式齿轮45和46相啮合。
一对筒管架47A和47B被设置在该旋转支承构件42的前侧上。筒管架47A与行星式齿轮45相连接,以能够与行星式齿轮45一体旋转,且筒管架47B与行星式齿轮46相连接,以能够与行星式齿轮46一体旋转。
支承销472可拆卸地受到筒管架47A和47B的保持构架471的支承。筒子48A和48B可旋转地受到支承销472的支承。
轴49固定地受到保持构架471的支承。导纱器491被固定在轴49上且张紧板492可旋转地受到轴49的支承。张力臂493整体地从张紧板492伸出,且张力弹簧50在张紧板492和保持构架471之间伸展。从筒子48A和48B抽出的织边纱线Ya和Yb被引导出导纱孔51并与轴49、导纱器491和张力臂493滑动接触。该张力弹簧50通过张力臂493将张力传输至引导出导纱孔51的织边纱线Ya和Yb。
如图3所示,棘爪52固定不动地被安装在每一轴49上。该棘爪52可与通过张力弹簧50的弹簧作用固定不动地被安装在筒子48A和48B上的棘轮481接合。当织边纱线Ya和Yb的张力增加时,轴49相对弹簧50的弹簧作用旋转,且该棘爪52从棘轮481上被拆下,使得筒子48A和48B可转动。结果是,织边纱线Ya和Yb从筒子48A和48B中被抽出,且通过旋转支承构件42的旋转将织边纱线Ya和Yb加捻。
纱线断头探测器54被安装在覆盖旋转支承构件42的罩53的上部内表面上。在没有纱线张力施加在张力臂493上的情况下,由于张力弹簧50的弹簧作用,该张力臂493被设置在如图3中虚线所表示的不正常位置。纱线断头探测器54的探测臂541前端的位置被设定在处于不正常位置的张力臂493的旋转轨迹中。
当张力臂493与探测臂541相互接触时,纱线断头探测器54输出纱线断头探测信号。该纱线断头探测信号为一个机织停车信号。
电动加捻马达M1被安装在机架39上。驱动齿轮551固定不动地被安装在加捻马达M1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56固定不动地被安装在旋转支承构件42的轴部分421上。驱动齿轮551与从动齿轮56相配合。当加捻马达M1旋转时,该旋转支承构件42旋转。在机织过程中,当织机旋转一次时,该旋转支承构件42旋转1/2次。当该旋转支承构件42旋转1/2次时,行星式齿轮45和46旋转1/2次,使沿与该旋转支承构件42相对于太阳齿轮4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1/2次,由此,与筒管架47A和47B相连的筒子48A和48B的织边纱线Ya和Yb经由导纱孔51被抽出并被加捻。
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5的旋转支承构件42,其构造如上所述,在如图4A中箭头P1所示的方向内旋转,且在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5中的该织边纱线Ya和Yb在如图4B中箭头P2所示的方向内加捻。沿箭头P2所示的方向加捻为在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5中织边纱线Ya和Yb在正向方向内的加捻。
如图5A所示的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7具有与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5相同的结构。与在投纬终止端侧的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5中筒管架47A和47B的旋转角位置相比,在投纬初始端侧的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7中筒管架47A和47B的旋转角位置略微在前。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7的旋转支承构件42沿如图5A中箭头Q1所示的方向旋转,且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7的织边纱线Ya和Yb在如图5B中箭头Q2所示的方向内加捻。沿箭头Q2所示的方向加捻为在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7中织边纱线Ya和Yb在正向方向内的加捻。除用于驱动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7的旋转支承构件42的加捻马达M2之外,与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5相同的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7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加捻马达M1和M2受到控制计算机C的控制。
作为同步校正控制装置的该控制计算机C基于如图8和9所示的流程图的同步校正控制程序实现织口位置校正。在下面,根据如图8和9所示的流程图对该同步校正控制进行说明。
该控制计算机C做好准备等待用于机织停车信号的输入,这些信号如来自设置在投纬终止端侧和经纱切断探测器29(warp cutdetector)上的光电传感器型投纬误差探测器28的异常性检测信号,来自纱线断头探测器54的纱线断头控制信号,或来自停车开关22(步骤S1)的ON“开”信号。当输入机织停车信号时(对步骤S1的回答为“是”(YES)),该控制计算机C控制织机驱动马达M和送经马达11停车操作(步骤S2),并控制加捻马达M1和M2停车操作(步骤S3)。结果是,该织机驱动马达M、送经马达11和加捻马达M1和M2相互同步停车,且该经纱T的送经、机织织物的牵引和织边纱线Ya和Yb的加捻被停车,且进一步,筘16停车在刚刚在打纬之前的位置处,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当实现这一停车时该织机旋转角θ被设定为θ1,如图6的时间图所示。
如图6的部分<1>所示,在这一机织停车状态下,经纱T处于闭合状态,且织边纱线Ya和Yb处于闭合状态。也就是,在织口W1上的纬纱Y1被经纱T抓住,且同时被织边纱线Ya和Yb抓住。
当由于投纬误差以外的原因产生的机织停车信号,如来自经纱切断探测器29、纱线断头探测器54或停车开关22(即当步骤S4中的回答为“否”(NO)时)的机织停车信号,该控制计算机C做好准备等待来自启动开关30(步骤S5)的ON“开”信号(机织开始信号)的输入。
当该机织开始信号被输入时(即当步骤S5中的回答为“是”(YES)时),该控制计算机C控制加捻马达M1和M2慢速正常旋转一预定量(步骤S6),由此加捻马达M1和M2进行一预定量的慢速正常旋转,且织边纱线Ya和Yb被强制地沿正向方向加捻相应于织机一次旋转的量。织边纱线Ya和Yb沿正向方向的加捻意味着在机织过程中织边纱线Ya和Yb沿加捻方向的加捻。在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5中,在机织过程中织边纱线Ya和Yb的加捻方向为图4B中箭头P2的方向,且在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7中,在机织过程中织边纱线Ya和Yb的加捻方向为图5B中箭头Q2的方向。
如图6的部分<2>所示,在织边纱线Ya和Yb已被强制地沿正向方向加捻相应于织机一次旋转的量的状态下,经纱T处于闭合状态,且织边纱线Ya和Yb处于闭合状态,其中他们已被加捻相应于织机一次旋转的量。也就是,在织口W1上的纬纱Y1被经纱T抓住,且同时被织边纱线Ya和Yb抓住。
在织边纱线Ya和Yb已被强制地沿正向方向加捻相应于织机一次旋转的量之后,该控制计算机C控制织机驱动马达M和送经马达11慢速反向旋转一预定量(步骤S7),且同时控制加捻马达M1和M2慢速反向旋转一预定量(步骤S8)。结果是,该织机驱动马达M、送经马达11和加捻马达M1相互间作同步慢速反向旋转,且织机沿相反方向旋转预定的次数,且同时织边纱线Ya和Yb沿相反方向被加捻预定的次数,筘16停车在刚刚在打纬之前的位置处,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织边纱线Ya和Yb沿相反方向的加捻意味着在机织过程中织边纱线沿与织边纱线Ya和Yb的加捻方向相反的方向加捻。
在这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7中织机进行反向旋转的次数为两次。图6中的箭头G1表示织机的两次慢速反向旋转。当织机进行两次反向旋转时织机旋转角θ为θ1。当织机进行二次反向旋转时,经纱T和织边纱线Ya和Yb运行在如图6的部分<3>和<4>所示的状态下,其中织机旋转角为θ2。在状态<3>下,经纱T处于打开状态并抓住在织口W1上的纬纱Y1,且在已被加捻相应于织机一次旋转的量之后,织边纱线Ya和Yb处于打开状态。也就是,在织口W1上的纬纱Y1被经纱T和织边纱线Ya和Yb抓住。在状态<4>下,当放松在织口W1上的纬纱Y1时,经纱T处于打开状态,且织边纱线Ya和Yb处于以下状态,其中状态<3>中的加捻相应于织机一次旋转的量已被取消。当处于图6状态<3>中的加捻相应于织机一次旋转的量已被取消的状态时,织边纱线Ya和Yb抓住在织口W1上的纬纱Y1。
其后,该控制计算机C控制织机驱动马达M、送经马达11和加捻马达M1和M2的正常运转(步骤S9和S10),且该织机驱动马达M、送经马达11和加捻马达M1和M2相互同步启动正常运行。也就是,该织机启动正常操作,且机织重新启动。图6中的箭头F1表示在织机两次慢速反向旋转后织机的正常运行。在织机正常操作开始后的第一次旋转过程中,在纬纱上不进行投纬,且筘16在织口W1上进行空载打纬。也就是,在织机正常操作开始后的第一次旋转过程中,再次产生图6中的状态<4>。
当织机旋转角θ为0°时,筘16在织口W1上进行打纬。在织机正常操作开始之后织机进行第二次旋转时开始进行纬纱投纬。实现筘16的空载打纬以避免打纬力不足,且实现织机的两次慢速反向旋转以致使筘16空载打纬。
当机织停车信号为来自投纬误差探测器28的信号时(即当步骤S4中的回答为“是”(YES)时),该控制计算机C控制织机驱动马达M和送经马达11慢速反向旋转一预定量(步骤S11)。通过织机驱动马达M的慢速反向旋转,该织机进行一次半慢速反向旋转,且经纱T形成一个最大的开口。在这一最大开口的状态下,在织口W1上的出错纬纱Y2(如图7中的时间表所示)从经纱T和织边纱线Ya和Yb的抓住动作中被放松,且出错纬纱Y2可从织口W1被除去。图7的部分<8>示出了当放松了在织口W1上的出错纬纱Y2时经纱T是如何被打开的,和当放松出错纬纱Y2时织边纱线Ya和Yb是如何被打开的。当织机进行一次半慢速反向旋转时,经纱T和织边纱线Ya和Yb产生如图7的部分<7>所示的状态,其中织机旋转角为θ2。在状态<7>下,当抓住在织口W1上的出错纬纱Y2时,经纱T处于打开状态,且当抓住出错纬纱Y2时,织边纱线Ya和Yb处于打开状态。也就是,在织口W1上的出错纬纱Y2被经纱T和织边纱线Ya和Yb抓住。
然后,通过纬纱处理装置(未示出)(步骤S12),该控制计算机C执行一个投纬误差处理(出错纬纱去除处理)。作为纬纱处理装置,关键是使用适于从织口抽出和去除出错纬纱的连续纬纱,而不必通过切断被拾取的出错纬纱使其与连续纬纱分离。图7中的部分<9>示出了出错纬纱Y2已从织口W1被去除的状态。在该状态<9>中,当抓住在织口W1上的纬纱Y3时,经纱T和织边纱线Ya和Yb均处于打开状态。
在投纬误差处理之后,该控制计算机C控制加捻马达M1和M2慢速正常运转一预定量(步骤S13)。结果是,该加捻马达M1和M2慢速正常旋转一预定量,且织边纱线Ya和Yb被强制地沿正向方向加捻相应于织机一次旋转的量。在织边纱线Ya和Yb已被强制地沿正向方向加捻相应于织机一次旋转的量的情况下,当被加捻相应于织机一次旋转的量时,如图7中的部分<10>所示,织边纱线Ya和Yb基本上为开。也就是,在织口W1上的纬纱Y3(在出错纬纱Y2之前被拾取的纬纱)被经纱T抓住,且同时被织边纱线Ya和Yb抓住。
在织边纱线Ya和Yb已被强制地沿正向方向加捻相应于织机一次旋转的量之后,该控制计算机C控制织机驱动马达M和送经马达11慢速反向旋转一预定量(步骤S14),且同时控制加捻马达M1和M2慢速反向旋转一预定量(步骤S15)。结果是,该织机驱动马达M、送经马达11和加捻马达M1相互间作同步慢速反向旋转,且筘16停车在刚刚在打纬之前的位置处,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
在这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4中织机作一次半反向旋转。图7中的箭头G2表示织机的一次半慢速反向旋转。当织机进行一次半反向旋转时织机旋转角θ为θ1。当织机进行一次半反向旋转时,经纱T和织边纱线Ya和Yb进入如图7的部分<11>所示的状态,其中织机旋转角为θ2。在状态<11>下,当放松在织口W1上的纬纱Y3时,经纱T处于打开状态,且当处于图7状态<10>中的加捻相应于织机1一次旋转的量已被取消的打开状态时,织边纱线Ya和Yb抓住在织口W1上的纬纱Y3。
其后,该控制计算机C控制织机驱动马达M、送经马达11和加捻马达M1和M2的正常运行(步骤S9和S10),且该织机驱动马达M、送经马达11和加捻马达M1和M2相互同步启动正常运行。也就是,该织机启动正常操作,且机织重新启动。图7中的箭头F2表示在织机一次半慢速反向旋转后织机的正常运行。在织机正常操作开始后的织机第一次旋转过程中,在纬纱上不进行投纬,且筘16在织口W1上进行空载打纬。也就是,在织机正常操作开始后的第一次旋转过程中,再次产生如图7中的部分的状态<11>。在织机正常操作开始之后织机进行第二次旋转时开始进行纬纱投纬。实现筘16的空载打纬以避免打纬力不足,且实现织机的一次半慢速反向旋转以致使筘1 6空载打纬。
该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下列作用:
(1-1)在这一实施例中,当由于投纬误差以外的原因发生机织停车时,在这一机织暂停过程中,该织机由此作慢速反向旋转一预定量,以使可实现筘16的空载打纬。并且,在织机作慢速反向旋转一预定量之前,织边纱线Ya和Yb被强制地沿正向方向加捻相应于织机一次旋转的量,且在这一加捻后的织机操作和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5和37的驱动相互同步进行。当由投纬误差原因发生机织停车时,出错纬纱Y2从织口W1被除去,然后该织机由此作慢速反向旋转一预定量,以使当机织重新启动时,可实现筘16的空载打纬。并且,在导致该织机作慢速反向旋转一预定量前,织边纱线Ya和Yb被强制地沿正向方向加捻相应于织机一次旋转的量,且在这一加捻后的织机操作和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5和37的驱动相互同步进行。
当该织机被允许进行慢速反向运转用于图6的状态<1>中或图7中的状态<9>中的空载打纬时,经纱T打开而不抓住在织口W1上的纬纱,且织边纱线Ya和Yb打开而不抓住在织口W1上的纬纱。
当织边纱线Ya和Yb被强制地沿正向方向加捻相应于织机一次旋转的量时,若该织机被允许进行慢速反向运转,当经纱T处于如图6中的部分<4>和<6>以及如图7中的部分<11>所示的打开状态时,那么织边纱线Ya和Yb抓住在织口W1上的纬纱Y1和Y3。由此,不用担心在织口W1上的纬纱Y1和Y3收缩而脱离织口W1。
假定织边纱线Ya和Yb预先被强制地沿正向方向加捻相应于织机两次旋转的量。那么,如图6的部分<5>中所示的织边纱线Ya和Yb的打开状态发生在附图中部分<6>中所示的阶段,其结果是织边纱线Ya和Yb打开而不抓住在织口W1上的纬纱,经纱T不抓住在织口W1上的纬纱。也就是,不希望预先沿正向方向将织边纱线Ya和Yb强制加捻相应于织机偶数次旋转的量。
(1-2)在织边纱线Ya和Yb的强制加捻之后织机的运转和被加捻的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5和37的驱动总是同步的,以使当织机开始正常运转,如图6和7中的箭头F1和F2所示时,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5和37也开始与织机一起同步运转。也就是,当机织开始时,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5和37的驱动不会在随后的织机运转中被延迟。结果是,在重新启动织机操作后被拾取的第一纬纱被织边纱线Ya和Yb抓住的准确性是有保证的,不用担心由于该纬纱被织边纱线Ya和Yb抓住的准确性不够而产生的织物缺陷。
(1-3)在织机慢速反向旋转之前,通过强制地沿正向方向将织边纱线Ya和Yb加捻相应于织机的奇数次(三次或更多)旋转的量而不去除在织口W1上的纬纱,有可能获得如以上(1-1)和(1-2)相同的效果。然而,当强制加捻被实施的次数足够大时,该被加捻的部分很可能变成一个结头。预先将织边纱线Ya和Yb沿正向方向强制加捻相应于织机一次旋转的量在防止由于织边纱线Ya和Yb加捻而产生结头方面是最佳控制。
(1-4)为了避免在机织开始时的打纬力不足,实施筘16的空载打纬。虽然在这一实施例中仅进行一次空载打纬,但是根据织物的种类,可实施两次或更多次空载打纬。当实施两次或更多次空载打纬时,产生图6的部分<5>中所示的状态;当实施三次或更多次空载打纬时,产生图6的位置<6>中所示的状态。在状态<5>和<6>中的任一种中,经纱T或织边纱线Ya和Yb抓住在织口W1上的纬纱,且与空载打纬被实施的次数无关,当经纱T处于打开状态时,织边纱线Ya和Yb抓住在织口W1上的纬纱。实施这种空载打纬的机织适合作为本发明申请的目的。
在本发明中,如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也是可能的。图10对应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6中的时间图;在图10中,假定由于投纬误差以外的原因发生机织停车。
如图10的部分<12>中所示,在这一实施例中,织边纱线Ya和Yb预先被强制地沿正向方向加捻相应于织机一次旋转的量。织边纱线Ya和Yb沿相反方向的加捻意味着在机织时织边纱线沿与织边纱线Ya和Yb的加捻方向相反的方向加捻。在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5中,织边纱线Ya和Yb沿相反方向的加捻是其沿与图4的箭头P2相反的方向加捻,且在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7中,织边纱线Ya和Yb沿相反方向的加捻是其沿与图5的箭头Q2相反的方向加捻。
当织机在部分<12>中所示的状态下进行一次或多次慢速反向旋转时,产生图10的部分<13>中所示的状态;当进行一次或更多次空载打纬时,产生部分<14>中所示的状态;当进行两次或更多次空载打纬时,产生部分<15>中所示的状态;当进行三次或更多次空载打纬时,产生部分<16>中所示的状态。在状态<14>和<16>中的任一种中,织边纱线Ya和Yb抓住在织口W1上的纬纱,且与空载打纬被实施的次数无关,当经纱T处于打开状态时,织边纱线Ya和Yb抓住在织口W1上的纬纱。
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下列实施例也是可能的:
(1)织边纱线可沿相反方向预先被强制地加捻相应于织机的奇数次(三次或更多)旋转的量。
(2)根据织物的种类,专门在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5中或专门在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37中,织边纱线可沿正常或相反方向预先被强制地加捻。

Claims (6)

1、一种用于在装备有加捻织边形成装置的织机中防止产生织物缺陷的方法,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通过使用独立于织机驱动马达并能够正向和反向旋转的加捻马达使筒管架公转,且当从由筒管架支承的筒子中抽出织边纱线时其形成加捻织边;
其中当在机织暂停过程中织机执行反向旋转时,织边纱线预先沿正向方向和相反方向之一被加捻相应于织机的奇数次旋转的量,在这一加捻后的织机的操作与加捻织边形成装置的驱动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织机中防止产生织物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织边纱线预先沿正向方向和相反方向之一被加捻相应于织机一次旋转的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在织机中防止产生织物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开始机织时,织机首先沿相反方向操作,并随后进行筘的空载打纬。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在织机中防止产生织物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机织停车时,该织机停在经纱处于闭合状态的织机旋转角处,且其中由于除投纬误差以外的原因产生机织停车时,该织边纱线预先沿正向方向和相反方向之一被加捻相应于当织机停车时处于织机旋转角处的织机的奇数次旋转的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在织机中防止产生织物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由于产生投纬误差而使机织停车时,该织机和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相互同步反向操作,以使在纱口上的错误纱线放松脱离经纱和织边纱线的抓住作用,且在从纱口上除去错误纱线之后,该织边纱线预先沿正向方向和相反方向之一被加捻相应于当经纱进入打开状态时处于织机旋转角处的织机的奇数次旋转的量。
6、一种用于在装备有加捻织边形成装置的织机中防止产生织物缺陷的装置,该加捻织边形成装置通过使用独立于织机驱动马达并能够正向和反向旋转的加捻马达使筒管架公转,且当从由筒管架支承的筒子中抽出织边纱线时其形成加捻织边;
其中设置同步校正控制装置,当在机织暂停过程中织机进行反向旋转时,该同步校正控制装置使加捻马达产生正向和反向旋转之一,以预先沿正向和相反方向之一将织边纱线加捻相应于织机的奇数次旋转的量。在加捻后织机的操作与加捻织边形成装置的驱动同步。
CNA2004100484839A 2003-06-05 2004-06-07 用于在织机中防止产生织物缺陷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5729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60861A JP2004360118A (ja) 2003-06-05 2003-06-05 織機における織物欠点発生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JP160861/2003 2003-06-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2941A true CN1572941A (zh) 2005-02-02

Family

ID=34053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484839A Pending CN1572941A (zh) 2003-06-05 2004-06-07 用于在织机中防止产生织物缺陷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360118A (zh)
CN (1) CN1572941A (zh)
BE (1) BE1016283A3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4079B (zh) * 2008-07-25 2012-05-30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机的行星齿轮式织边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63672A (ja) * 2006-09-05 2008-03-21 Tsudakoma Corp 耳組装置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3432B2 (ja) * 1993-11-05 2004-10-06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遊星歯車式耳組み装置の制御方法
BE1007896A3 (nl) * 1993-12-22 1995-11-14 Picanol Nv Weefmachine met zelfkantapparaa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4079B (zh) * 2008-07-25 2012-05-30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机的行星齿轮式织边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360118A (ja) 2004-12-24
BE1016283A3 (fr) 2006-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1038C (zh) 织造织物时构成织边和褶边的方法和实施此方法的装置
CN1042355C (zh) 织机
Gandhi The fundamentals of weaving technology
CN1288294C (zh) 织机和开口机的操作方法
US5787938A (en) Fabric draw-off device in a circular loom
CN1572941A (zh) 用于在织机中防止产生织物缺陷的方法和装置
JP6635006B2 (ja) 織機における開口方法及び開口装置
CN1786309A (zh) 毛圈经纱张力的调整方法
JPH03249233A (ja) ジャカード駆動装置
US5335698A (en) Method of restarting a loom after stoppage
CN1746355A (zh) 布移动式毛圈织机的毛圈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211311748U (zh) 一种纬纱筒旋转松捻机构
CN210529150U (zh) 提花机的绞边装置
CN2647882Y (zh) 快速送经及纱架式恒张力装置
CN1609305A (zh) 织机的停机纬档防止方法
CN201212083Y (zh) 一种剑杆织机
CN104963067A (zh) 一种可调张力的剑杆织机
JP6295106B2 (ja) 織機の運転方法
CN2414083Y (zh) 无梭织机废布边回收处理装置
CN220579495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纱线自动分束装置
CN211848312U (zh) 一种用于剑杆织机的接纬传剑机构
CN107083613A (zh) 织机的再起动准备方法
Amjad et al. Woven fabric production
CN1453412A (zh) 布边经纱断头的检测装置
CN204825220U (zh) 一种可调张力的剑杆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