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8157A - 元件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元件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8157A
CN1778157A CNA2004800109121A CN200480010912A CN1778157A CN 1778157 A CN1778157 A CN 1778157A CN A2004800109121 A CNA2004800109121 A CN A2004800109121A CN 200480010912 A CN200480010912 A CN 200480010912A CN 1778157 A CN1778157 A CN 1778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accommodated
elements
volume residual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109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1219C (zh
Inventor
花村直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78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8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121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121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15Interconnecting of containers, e.g. splicing of ta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收容有多个元件的元件收容带(22)引导至元件取出位置,并在此元件取出位置从上述元件收容带(22)取出元件进行安装的元件安装机的元件管理装置,该元件管理装置单元包括对上述元件收容带所收容的元件的元件剩余数量进行计算的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以及设定相当于现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的剩余长度达到适合与新的元件收容带(22B)连接的长度时的元件剩余数量的判断基准值,在确认上述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所计算的元件剩余数量处于上述判断基准值或以下时,使元件安装机停止运作,并进入等待连接状态的安装控制单元(34)。

Description

元件管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将元件安装于电路板等的元件安装机中,正确管理元件供给部所供给元件的剩余数量的元件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的元件安装机的元件管理装置,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4-152190号所示,在安装电子元件时判断各电子元件供给部的元件剩余状态,并对应于元件剩余状态发出元件数量不足的警告的元件安装机中,元件管理装置,在上述元件数量不足的警告发出之前,对应于元件剩余状态的判断结果,发出元件数量不足的预警,从而督促作业人员补充元件。
如上所述,采用对应于元件剩余状态的判断结果,发出元件数量不足预警的结构时,可以在发生元件数量不足之前,督促作业人员补充元件,如果作业人员能迅速作出反应的话,就能够防止发生元件数量不足的状态。但是如果作业人员没有注意到上述元件数量不足的预警,或者由于距离元件安装机较远而无法迅速作出反应,则会发生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所收容的元件的数目为0的元件数量不足,从而无法容易进行在该收容带上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以完成补充元件的作业。
另外,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4-252588号所示,元件安装机组的元件管理装备,具有安装有存储卷轴管理信息的信息存储介质的元件供给卷轴、读取上述信息存储介质的卷轴管理信息的卷轴管理信息读取单元、安装在各元件安装机上,对使用元件数进行计数的使用元件数计数器、登记元件管理数据的数据库、从上述卷轴管理信息读取单元接收卷轴管理信息,将卷轴保持的元件数的初始值作为元件管理数据登记到上述数据库,同时从登记到上述数据库的初始值减去通过上述使用元件计数器所得到的使用元件数的数据库处理单元。
若采用上述从登记到数据库的各元件供给卷轴所保持的元件数的初始值实时减去上述使用元件数的元件管理装置,当安装于各供给卷轴的元件供给带具有一定数量的元件时,可以正确监控元件剩余数量,提前预测元件数量的不足。但是,在上述元件收容带上,有时会收容比根据标准所确定的数量多的元件,此时登记到上述数据库中的元件数(根据标准确定的元件收容数量)和收容在元件收容带上的元件数会不同,由此会出现无法正确监控元件剩余数量的问题。
例如,在根据标准所确定的元件收容数为5千个的元件收容带上,多收容数个~数十个单位的元件时,若对应于上述收容带的元件剩余数量处于指定值或以下时所输出的元件数量不足的预警,在上述元件收容带上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同时执行在数据库所登记的元件数上增加根据标准所确定的元件数的初始化,则上述元件剩余数量的计数值,会产生对应于多收容的元件数的偏差,即实际的元件数多于数据库所登记的元件数的误差。而且,每次连接新元件收容带,上述计数值的误差会予以累积,所以即使从数据库所登记的元件数中减去实际使用的元件数,也无法正确地预测发生元件数量不足的时间。
再者,为了防止出现上述计数值的误差,虽然可以考虑先对元件收容带所收容的元件数进行正确的计数,再将计数值登记到数据库中,但采用上述结构,不仅对元件收容数的正确计数作业极其烦杂,而且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元件被消费的数量多于元件使用数的计数值时,会出现实际元件数少于数据库所登记的元件数的误差,从而导致无法正确预测产生元件数量不足的时间。
此外,也可以考虑通过在元件收容带的终端或者开始端粘贴磁带、或者安装被检测部件等,即设置用于初始化的被检测部,当该被检测部被磁传感器等检测出时,对数据库所登记的元件数进行初始化,以此来修正上述计数值的误差。但采用上述结构,必须设置专用的磁传感器等来检测上述用于初始化的被检测部,从而使装置的结构变得较为复杂。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元件管理装置,能通过简单的结构,正确管理元件收容带所收容的元件的剩余数量,而且可以简单、适时地执行在正在使用的的元件收容带上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以补充元件的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将收容有多个元件的元件收容带引导至元件取出位置,并在此元件取出位置从上述元件收容带取出元件进行安装的元件安装机的元件管理装置,包括计算上述元件收容带所收容的元件的剩余数量的计算单元,以及设定相当于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的剩余长度达到该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适合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的长度时的元件剩余数量的判断基准值,在确认上述剩余数量计算单元所计算的元件剩余数量处于上述判断基准值或以下时,使元件安装机停止运作,而进入等待连接状态的安装控制单元。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执行元件的安装作业,在确认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的剩余长度达到适合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的长度时,使元件安装机停止运作,而进入等待连接的状态,所以相对于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可以非常容易地执行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的操作。
此外,本发明的将收容有多个元件的元件收容带引导至元件取出位置,并在此元件取出位置从上述元件收容带取出元件进行安装的元件安装机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包括检测从上述元件收容带取出元件时是否发生取出错误的元件取出检测单元,以及从执行安装前的元件剩余数量中依次减去元件安装数,来计算执行安装后的元件剩余数量的剩余数量计算单元,上述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和新的元件收容带的连接部,设置有预先设定的数目的空收容部,当对应于上述元件取出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确认所发生的元件取出错误的次数与上述空收容部的设定数目相同时,上述新的元件收容带所收容的元件的标准数被设定为此时的元件剩余数量。采用上述结构,当剩余数量计算单元所计算的执行安装后的元件剩余数量处于规定值或以下而对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之后,若两个元件收容带的连接部所设置的空收容部到达元件取出位置时,会产生对应于预先设定的空收容部的设置数目的次数的元件取出错误,同时该取出错误会被上述元件取出检测单元检测出,此时通过将上述元件剩余数量计算时所使用的此时的元件剩余数量设定为对应于新的元件收容带所收容的元件的标准数的数值,在执行元件安装后,仍能继续正确执行元件剩余数量的计算。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发明的元件管理装置的安装机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2是支撑上述安装机的头部单元的部分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卷绕有元件收容带的卷轴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带式供料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元件收容带的连接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6是控制单元的具体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元件收容带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上述控制单元的基本控制运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元件收容带连接处理的控制运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元件剩余数量调整处理的控制运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元件剩余数量计算处理的控制运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元件收容带的连接部的其他示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及图2概略地表示了适用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元件管理装置的元件安装机的一例。图中,在安装机主体的基座1上安装有搬送印刷电路板P的搬送带2,通过该搬送带2,上述印刷电路板P被搬送到规定的安装作业位置,并停止在该安装作业位置上。在上述搬送带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计有元件供给部3。在本实施例中,供给各种电子元件的多个带式供料器4并排设置在上述元件供给部3上。
另外,在上述基座1的上方,安装有用于安装元件的头部单元5,该头部单元5可以沿X轴方向(搬送带2的搬送方向)以及Y轴方向(在水平面上与上述X轴正交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在上述基座1上,头部单元5的支撑部件6,通过沿Y轴方向延伸的固定导轨7移动可能地予以支撑,同时头部单元5,可以在上述支撑部件6上沿着沿X轴方向延伸的引导部件8移动可能地予以支撑。另外,上述头部单元5通过Y轴伺服电机9所转动驱动的滚珠丝杠10而沿着Y轴方向予以驱动,同时该头部单元5通过X轴伺服电机11所转动驱动的滚珠丝杠12而沿着X轴方向予以驱动。
在上述头部单元5中,沿X轴方向并排安装有多个头部13。上述各头部13,分别通过未图示的升降驱动单元以及转动驱动单元进行升降以及转动驱动。上述各头部13的下端部安装有吸嘴14,该吸嘴14通过未图示的负压供给单元供给负压,通过该负压所形成的吸引力来吸附元件。
安装在上述元件供给部3上的各种带式供料器4,如图3所示,分别设置有可以装卸的卷轴21,该卷轴21缠绕有元件收容带22,该元件收容带22收容有IC、晶体管或者电容器等小片状元件。元件收容带22,由按一定间距设置收容上述元件的开口部的基带和盖带组成。
另外,如图4所示,在上述卷轴21安装在上述带式供料器4上的状态下,从卷轴21陆续送出的元件收容带22,被引导至带式供料器4的前端部一侧,即元件取出位置。另外,在上述带式供料器4的带送出端,安装有棘轮式带送出机构,对应于上述头部13取出元件的运作,元件收容带22的前端部被间歇地送至元件取出位置。
当所有的元件收容带22从上述卷轴21送出时,将缠绕有新的元件收容带22的卷轴21安装到带式供料器4上,同时在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的终端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22的开始端,由此执行元件的补充作业。具体来讲,如图5(a)所示,在现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的终端,对接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的开始端,在此状态下,如图5(b)所示,在上述对接部分的上下两面粘贴由上下一对的粘贴带构成的连接带23、24,由此元件收容带22A和22B予以连接。另外,在上述元件收容带22A的终端部位,设置有2个未收容元件的空收容部25和26。
管理上述元件安装机运作的管理装置,如图6所示,设置有从上述元件收容带22取出元件时,检测是否出现取出错误的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由通知灯或者通知蜂鸣器等构成的,对应于后述的通知控制单元36所输出的控制信号,通知作业人员已进入应将新的元件收容带22B连接到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的状态的通知单元32、以及由PC等构成的控制装置33。上述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由检测头部13是否已吸附元件的光传感器等构成,在检测出发生上述元件的取出错误时,将该检测信号输出到未图示的生产日志管理单元以及上述控制装置33。
另外,上述控制装置33中,设置有在通过搬送带2执行印刷电路板P的搬入/搬出控制的同时,相对于上述印刷电路板P执行元件安装控制的安装控制单元34、通过从执行安装前的元件剩余数量中依次减去元件的安装数,计算执行安装后的元件剩余数量的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在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所计算的元件剩余数量处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或以下时,向上述通知单元32输出运作指令信号的通知控制单元36。
上述安装控制单元34,为了使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相对于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的连接作业能容易执行,如图7(a)所示,使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从缠绕在卷轴22上的状态下依次送出,由此如图7(b)所示,上述元件收容带22A的终端从卷轴21离开后,马上停止元件安装机的运作,使其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
即,如图7(a)所示,在元件收容带22A缠绕在卷轴21时,不能执行在上述元件收容带22A的终端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的开始端的连接作业。另一方面,经过上述图7(b)所示的状态后,如图7(c)所示,上述元件收容带22A的终端,处于进入带式供料器4的送料器主体内的状态,此时受送料器主体的影响,不能容易地执行上述元件收容带22A和22B的连接作业。与此相反,如图7(b)所示,在上述元件收容带22A终端离开卷轴21后,该元件收容带22A的终端部(游离端部)处于被引导至带式供料器4的外部,此时可以容易地执行在上述游离端部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的连接作业。
因此,相当于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的剩余长度L成为对应于从带式供料器4的卷轴设置位置到元件取出位置的距离的长度,而使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处于适合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的状态时的元件剩余数量的判断基准值,和上述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所计算的元件剩余数量进行比较,在确认该元件剩余数量的计算值处于上述判断基准值或以下时,停止上述元件安装机的运作,使其进入等待连接的状态,由此可以容易地执行上述元件收容带22A和22B的连接作业。
另外,在上述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所计算的元件剩余数量,处于预先设定的后述容许范围内的状态下,若对应于上述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的检测信号,确认发生对应于上述元件收容带22A和22B的连接部所设置的空收容部25,26的设置数目的次数的取出错误后,元件取出予以成功时,使上述元件剩余数量计算所使用的元件剩余数量予以初始化,由此新的元件收容带22B所收容的元件的标准数被设定为此时的元件剩余数量。
下面,以图8所示的流程图,说明上述控制装置33执行的基本控制运作。上述控制运作开始后,首先通过控制搬送带4,将印刷电路板P搬送至规定的安装作业位置,进行定位(步骤S1),将吸嘴14移动到元件取出位置(步骤S2),同时运行后述的元件收容带连接处理(步骤S3)。
接着,使上述吸嘴14吸附元件以执行元件的取出操作(步骤S4),之后对应于上述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的检测信号,判断是否发生因吸附失误等产生的元件取出错误(步骤S5);当判断为YES而确认发生元件取出错误时,判定表示在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上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的元件补充标志是否被设定为1(步骤S6)。
在上述步骤S6中判断为YES而确认元件补充标志F被设定为1时,对元件取出错误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的计数值C只增加1(步骤S7),之后转移至步骤S2而反复上述元件的吸附操作。另外,发生上述元件取出错误时再执行元件吸附操作的次数,预先设定为3次。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5中判断为NO而确认没有发生元件取出错误时,执行后述的元件剩余数量调整处理以及元件剩余数量计算处理(步骤S8,S9)。另外,使用元件识别摄相机进行拍摄,识别吸附元件(步骤S10),同时执行相对于印刷电路板P的元件安装(步骤S11),接着判断所有元件的安装是否结束(步骤S12)。在步骤S12中,判断为NO时,转移至步骤S2,重复上述控制;在步骤S12中,判断为YES,并确认所有元件的安装完毕时,搬出印刷电路板P(步骤S13),之后予以返回。
图9表示上述流程图的步骤S3中所执行的元件收容带连接处理的控制运作。该元件收容带连接处理的控制运作开始后,根据元件收容带22A的连接合适长度L和元件的排列间距P,计算出判断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的剩余长度是否符合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的连接判断基准值R1(=L/P)(步骤S21),同时判断上述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所计算的元件剩余数量是否处于上述连接判断基准值R1或以下(步骤S22),当判断为YES时,停止元件安装机的运作,使其进入等待连接的状态(步骤S23)。
上述元件收容带22A的连接适合长度L,相当于通过如图5(a)所示的元件收容带22A从缠绕在卷轴21的状态下被依次送出,之后如图5(b)所示的上述元件收容带22A的终端处于从卷轴21离开的状态时的长度L的数值,即对应于从带式供料器4的卷轴设置位置至元件取出位置的距离而予以设定。例如,上述元件收容带22A的连接适合长度L被设定为800mm,同时元件收容带22A上以4mm的间距收容元件时,上述连接判断基准值R1为200(=800/4)个。另外,也可以从未图示的存储器所预先存储的各种连接判断基准值中,读取对应于所用带式供料器4的尺寸以及元件收容带22A的间距的值R1并予以设定。
然后,判定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上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的作业是否完成(步骤S24),判断为YES时,将表示元件补充作业已完成的元件补充标志F设定为1(步骤S25)。另外,上述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在用于元件剩余数量计算的执行安装前的元件剩余数量上,增加新连接的元件收容带22B所收容的元件的标准数,例如5千个,由此在连接上述元件收容带22B之前的元件剩余数量若为175个,则连接后的元件剩余数量被设定为5175个(步骤S26),之后重新起动元件安装机(步骤S27),并予以返回。
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8所执行的元件剩余数量调整处理的控制运作。该元件剩余数量调整处理的控制运作开始后,首先判断上述元件补充标志F是否被设定为1(步骤S31),如果判断为YES,则判断元件安装前的元件剩余数量,即此时的元件剩余数量的计算值是否处于预先设定的容许范围之内(步骤S32)。该容许范围,根据由标准所规定的元件收容带22B的元件收容数(本实施形式中为5千个)和可以收容在元件收容带22B中的实际元件数的误差,而进行设定。比如,上述误差明确是在50个以内时,上述容许范围被设定为(4950~5050)个,根据该容许范围,并参照上述误差,判断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的元件剩余数量是否处于大致为0的状态。
上述步骤S32中,如果判断为YES,并确认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的元件剩余数量大致为0时,则判断对图8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7所计算的元件取出错误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的上述计数器的计数值C,是否是对应于上述元件收容带22A的终端部所设置的空收容部25和26的设置数目的数值(步骤S33)。
在步骤S33中,若判断为YES,并确认上述空收容部25,26到达元件取出部,且发生对应于上述空收容部的设置数目的次数(2次)的元件取出错误,之后元件取出为成功时,则将上述元件收容带22B所收容的元件的标准数(5千个)设定为此时的元件剩余数量(步骤S34)。例如,上述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所计算的此时的元件剩余数量为5025个时,将元件剩余数量改写为5千个,并进行初始化。接着,将上述元件补充标志F复位至0(步骤S35),同时将对元件取出错误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的计数值C复位至0(步骤S36),然后予以返回。另外,在上述步骤S31~S33中的任一步中,判断为NO时,则直接转移至步骤S36,然后予以返回。
图11表示图8所示的流程图中步骤S9所执运行的元件剩余数量计算处理的控制运作。该控制运作开始后,从未图示的存储器所存储的执行安装前的元件剩余数量减去元件的安装数(通常为1个),计算出执行安装后的元件剩余数量(步骤S41),然后根据下述元件收容带22A的通知判断长度和元件的排列间距来计算,或者从未图示的存储器读取,用于判断是否通知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处于应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的状态的通知判断基准值R2(步骤S42)。
上述元件收容带22A的通知判断长度,被设定为在用于设定上述连接判断基准值R1的连接适合长度L上增加规定距离的数值。即,从上述元件收容带22A的剩余长度处于对应于通知判断长度的数值,使通知单元32运作而对作业人员进行通知,到作业人员到达上述元件收容带22A和22B的连接作业位置,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上述通知判断长度设定为,大于上述连接适合长度L,只根据上述的所要时间和上述元件收容带22A的搬送速度所计算出的规定距离的数值。然后将此通知判断长度除以上述元件的排列间距,由此可以得出上述通知判断基准值R2。
接着,判断上述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所计算的元件剩余数量是否处于上述通知判断基准值R2或以下(步骤S43),当判断为YES时,向上述通知单元32输出运作指令信号,由通知单元32执行通知(步骤S44),之后予以返回。另外,在上述步骤S43中,如果判断为NO,并且确认元件剩余数量大于上述通知判断基准值R2时,不输出上述运作指令信号,而直接予以返回。
如上所述,将收容有多个元件的元件收容带22引导至元件取出位置,在元件取出位置从上述元件收容带22取出元件进行安装的元件安装机的元件管理装置,包括计算上述元件收容带22所收容的元件的元件剩余数量的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以及设定相当于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的剩余长度L达到该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适合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的长度时元件剩余数量的连接判断基准值R1,在确认上述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所计算的元件剩余数量处于上述连接判断基准值R1或以下时,使上述元件安装机停止运作,而进入等待连接状态的安装控制单元34,所以通过元件的安装作业,如图7(b)所示,上述元件收容带22A的终端处于从卷轴21脱离的状态,在可以将元件收容带22A的终端部(游离端部)一定程度地引导至带式供料器4的外部时,可以停止元件安装机的运作,使其进入等待连接地状态。
因此,如图7(c)所示,在上述通知单元32执行连接通知后,作业人员到达元件收容带的连接位置的所需时间内,可以防止上述元件收容带22A的终端处于进入带式供料器4的元件取出位置附近的状态,由此受送料器主体的影响而无法容易地执行上述元件收容带22A,22B的连接作业的问题便不会发生,从而相对于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的连接作业可容易执行。
另外,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如果设置有在确认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所计算的元件剩余数量处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通知判断基准值R2)或以下时,通知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处于应该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的状态的通知单元32,则在停止上述元件安装机的运作,使其进入等待连接状态之前的规定时间内,可将元件收容带22A处于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22B以补充元件的状态通知作业人员,让作业人员预先执行连接准备作业,由此可以有效地缩短停止上述元件安装机运作而进入等待连接状态的时间,从而能快速地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22B。
而且,在具有从上述元件收容带22取出元件时检测是否发生取出错误的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和从执行安装前的元件剩余数量依次减去元件的安装数,以此来计算执行安装后的元件剩余数量的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的元件安装机的元件管理装置中,若上述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和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的连接部设置有预先设定的数目的空收容部25,26,同时对应于上述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的检测信号,判定元件取出错误发生与上述空收容部25,26的设置数目相同的次数后,元件取出予以成功时,将上述新的元件收容带22B所收容的元件的标准数设定为此时的元件剩余数量,由此通过简单的结构,可以正确地管理元件收容带22所收容的元件剩余数量。
即,在上述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所计算的执行安装后的元件剩余数量处于预先设定的基准数(连接判断基准值R1)或以下时,相对于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执行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的操作后而设置在元件收容带22A,22B的连接部的空收容部25,26到达元件取出位置,由于没有收容元件,所以会发生吸附失误,在上述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输出元件取出错误的检测信号之后,元件取出正常执行,上述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则输出元件取出的检测信号。由此,可以不必安装用于检测正在使用的的元件收容带22A的终端到达元件取出位置的专用传感器,使用已有的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的检测信号,就可以正确地判断上述元件收容带22A,22B的连接部是否已到达元件取出位置。
然后,根据上述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的检测信号,确认上述元件收容带22A和22B的连接部到达元件取出位置时,将上述新的元件收容带22B所收容的元件的标准数设定为此时的元件剩余数量,由此可以正确地计算从上述元件收容带22B开始端开始的元件剩余数量。所以,即使对应于标准所确定的元件收容数(例如,5千个)和元件收容带22所收容的实际数量不同,也可以避免因累积误差而引起各种不良影响,例如,可以有效地防止在适当时机执行促使上述元件收容带22A,22B的通知,或者在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适合连接上述元件收容带22B的状态下,发生无法适当地执行停止元件安装机的运作而进入等待连接状态的控制的问题,从而可以适时地执行上述元件收容带22A,22B的连接通知控制以及元件安装机的等待连接控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所计算的执行安装后的元件剩余数量位于预先设定的容许范围内时,仅在对应于上述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的检测信号,判断发生取出错误的次数与上述空收容部25,26的设置数目相同时,执行将上述新的元件收容带22B所收容的元件的标准数设定为此时的元件剩余数量的控制,由此在上述元件收容带22A,22B的连接部所设置的空收容部25,26到达元件取出位置之前,如果发生通常的元件吸附失误,可有效地防止对应于上述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的检测信号而错误判断上述元件收容带的连接部22A,22B已到达元件取出位置,并且在空收容部25,26到达元件取出位置时,通过将元件的标准数设定为此时的元件剩余数量,能够正确地执行上述元件收容带22A,22B的连接通知控制以及元件安装机的等待连接控制。
在具有将上述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所检测的元件取出错误的检测信号输出到未图示的生产日志管理单元并予以存储的功能的元件安装机的元件管理装置中,当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所计算的执行安装后的元件剩余数量位于预先设定的容许范围内,若对应于上述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的检测信号,判断元件取出错误的发生次数对应于上述空收容部25,26的设置数目,即未发生通常的吸附失误的元件取出错误时,可通过对上述生产日志管理单元停止输出检测信号,而有效地防止错误的信息予以累积。
另外,当上述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所计算的执行安装后的元件剩余数量位于预先设定的容许范围内,若对应于上述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的检测信号,判断元件取出错误的发生次数仅对应于上述空收容部25,26的设置数目时,可通过使上述通知单元32进行运作等,而要求作业人员进行确认,当作业人员在确认上述元件收容带22A,22B的连接部已到达元件取出位置并执行输入操作时,可执行将上述新的元件收容带22B所收容的元件的标准数设定为此时的元件剩余数量的控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以使用由收容IC等元件的开口部以一定间距设置的基带和盖带所组成的元件收容带22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使用形成有收容上述元件的凹部的压纹收容带所构成的基带42和粘贴在其上表面的盖带43构成的元件收容带22A,22B的元件安装机也适用于本发明。
此时,将位于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的开始端部的盖带43从基带42剥离规定范围,同时将位于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的终端部的元件收容用的凹部42a作为空收容部,并将该凹部42a嵌入位于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的开始端部的空收容部25所构成的凹部内,同时粘贴上下一对的粘贴带所构成的连接带44,45,连接上述元件收容带22A,22B。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将凹部42a和空收容部25进行重叠,可以在一定程序上提高上述元件收容带22A,22B的连接强度,所以上述连接带44,45中,位于下方的连接带45可予以省略。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元件管理装置,在元件安装机中,能作为使正在使用中的元件收容带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的管理装置。

Claims (6)

1.一种将收容有多个元件的元件收容带(22)引导至元件取出位置,并在此元件取出位置从上述元件收容带(22)取出元件进行安装的元件安装机的元件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上述元件收容带(22)所收容的元件的剩余数量的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以及
设定相当于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的剩余长度达到该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适合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的长度时的元件剩余数量的判断基准值,在确认上述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所计算的元件剩余数量处于上述判断基准值或以下时,使上述元件安装机停止运作,而进入等待连接状态的安装控制单元(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确认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所计算的元件剩余数量处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或以下时,通知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处于应连接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的状态的通知单元(3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从上述元件收容带(22)取出元件时,检测是否发生取出错误的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
上述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与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的连接部,设置有预先设定的数目的空收容部(25),(26),
当对应于上述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的检测信号确认所发生的元件取出错误次数与上述空收容部(25),(26)的设置数目相同时,上述新的元件收容带(22B)所收容的元件的标准数设定为此时的元件剩余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件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仅在上述剩余数量计算单元所计算的执行安装后的元件剩余数量位于预先设定的容许范围内的状态下,对应于上述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的检测信号确认所发生的元件取出错误次数与上述空收容部(25),(26)的设置数目相同时,执行将上述新的元件收容带(22B)所收容的元件的标准数设定为此时的元件剩余数量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元件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上述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的检测信号,确认所发生的元件取出错误次数与空收容部(25),(26)的设置数目相同,且之后的元件取出被确认为成功时,运行将上述新的元件收容带(22)所收容的元件的标准数设定为此时的元件剩余数量的控制。
6.一种将收容有多个元件的元件收容带(22)引导至元件取出位置,并在此元件取出位置从上述元件收容带(22)取出元件进行安装的元件安装机的元件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检测从上述元件收容带(22)取出元件时是否发生取出错误的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以及
从执行安装前的元件剩余数量中依次减去元件的安装数,来计算执行安装后的元件剩余数量的剩余数量计算单元(35);
上述正在使用的元件收容带(22A)和新的元件收容带(22B)的连接部,设置有预先设定的数目的空收容部(25),(26),
当对应于上述元件取出检测单元(31)的检测信号,确认所发生的元件取出错误的次数与上述空收容部(25),(26)的设置数目相同时,上述新的元件收容带(22B)所收容的元件的标准数被设定为此时的元件剩余数量。
CNB2004800109121A 2003-04-23 2004-04-21 元件管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121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8920/2003 2003-04-23
JP2003118920A JP4550370B2 (ja) 2003-04-23 2003-04-23 部品管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8157A true CN1778157A (zh) 2006-05-24
CN100551219C CN100551219C (zh) 2009-10-14

Family

ID=33308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1091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1219C (zh) 2003-04-23 2004-04-21 元件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550370B2 (zh)
CN (1) CN100551219C (zh)
WO (1) WO2004095902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8819A (zh) * 2009-08-20 2011-03-30 Juki株式会社 部件搭载装置
CN102860149A (zh) * 2010-04-19 2013-01-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元件安装装置中的元件供应方法
CN103096705A (zh) * 2011-11-02 2013-05-08 索尼公司 安装装置、元件耗尽确定方法以及程序
CN104322159A (zh) * 2012-03-23 2015-01-28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仪器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CN105706542A (zh) * 2013-11-26 2016-06-22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判定能否连接载带的装置
CN110679210A (zh) * 2017-05-31 2020-01-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料带安装管理装置以及元件装配系统
CN112136373A (zh) * 2018-05-30 2020-12-2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补给管理系统和元件安装系统
CN113366934A (zh) * 2019-02-12 2021-09-07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种类管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86253A3 (de) * 2005-11-14 2008-05-1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ertigungssystem und Fertigungsverfahren zum bestücken von Substraten mit elektrischen Bauteilen
JP4722744B2 (ja) * 2006-03-29 2011-07-13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JP4763543B2 (ja) * 2006-08-03 2011-08-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計数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5339591B2 (ja) * 2008-12-01 2013-11-13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機
JP6167300B2 (ja) * 2013-09-26 2017-07-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WO2015163495A1 (ko) * 2014-04-21 2015-10-29 손영전 부품잔량 측정장치 및 그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72832B2 (ja) * 1996-03-12 2007-01-24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部品供給装置
JP4197549B2 (ja) * 1998-06-24 2008-12-17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回路板組立方法
JP2003101290A (ja) * 2001-09-20 2003-04-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部品供給方法及び部品装着機並びに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8819B (zh) * 2009-08-20 2015-06-03 Juki株式会社 部件搭载装置
CN101998819A (zh) * 2009-08-20 2011-03-30 Juki株式会社 部件搭载装置
CN102860149A (zh) * 2010-04-19 2013-01-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元件安装装置中的元件供应方法
US9084384B2 (en) 2010-04-19 2015-07-1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mponent supply method in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CN102860149B (zh) * 2010-04-19 2015-04-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元件安装装置中的元件供应方法
CN103096705B (zh) * 2011-11-02 2018-01-30 重机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安装装置、元件耗尽确定方法以及程序
CN103096705A (zh) * 2011-11-02 2013-05-08 索尼公司 安装装置、元件耗尽确定方法以及程序
CN104322159A (zh) * 2012-03-23 2015-01-28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仪器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US10271469B2 (en) 2012-03-23 2019-04-2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and component installation device
CN105706542A (zh) * 2013-11-26 2016-06-22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判定能否连接载带的装置
CN105706542B (zh) * 2013-11-26 2018-11-02 株式会社富士 判定能否连接载带的装置
CN110679210A (zh) * 2017-05-31 2020-01-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料带安装管理装置以及元件装配系统
CN112136373A (zh) * 2018-05-30 2020-12-2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补给管理系统和元件安装系统
CN112136373B (zh) * 2018-05-30 2021-10-2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补给管理系统和元件安装系统
US11968786B2 (en) 2018-05-30 2024-04-2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omponent replenishm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CN113366934A (zh) * 2019-02-12 2021-09-07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种类管理装置
CN113366934B (zh) * 2019-02-12 2023-01-31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种类管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327626A (ja) 2004-11-18
CN100551219C (zh) 2009-10-14
JP4550370B2 (ja) 2010-09-22
WO2004095902A1 (ja) 2004-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78157A (zh) 元件管理装置
CN104663017B (zh) 电子电路元件安装机
JP4384439B2 (ja) 対基板作業機、対基板作業システムおよび対基板作業機用作業ヘッド使用準備処理プログラム
US9204586B2 (en) Electronic-circuit assembling process
US6918730B2 (en)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operator in performing manual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component feeders
CN1492997A (zh) 监视电子元件夹具
CN101507382A (zh) 带式送料器、安装机
KR20060124723A (ko) 전자부품 자동장착장치 및 부품재고 관리장치
JP4813444B2 (ja) 部品供給方法、表面実装機、フィーダ及び台車
CN100512601C (zh) 表面安装机的元件准备方法及表面安装机
CN101690444B (zh) 元件吸附方法及表面安装机
CN103738728A (zh) 软板自动供料装置
JP6308763B2 (ja) バルク部品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バルク部品補給方法
KR101156317B1 (ko) 전자 부품 장착 시스템 및 전자 부품 장착 방법
CN111970916A (zh) 供料器管理方法及供料器管理装置
CN103298326A (zh)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JP4813445B2 (ja) 部品供給方法、表面実装機、フィーダ及び台車
WO2019229996A1 (ja) 交換システムおよび交換装置
CN109315088B (zh) 拼接单元
WO2018229910A1 (ja) ノズル清掃ユニット自動交換システム
JP4789857B2 (ja) 表面実装装置
US6286711B1 (en) Feeder for electronic chip components
JP4209243B2 (ja) 部品残数管理装置
JP3552733B2 (ja) 電子部品自動装着システム
CN111703852A (zh) 印字设备的输送装置和印字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Termination date: 201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