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6873A - 气体放电管和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气体放电管和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6873A
CN1776873A CNA2005100632943A CN200510063294A CN1776873A CN 1776873 A CN1776873 A CN 1776873A CN A2005100632943 A CNA2005100632943 A CN A2005100632943A CN 200510063294 A CN200510063294 A CN 200510063294A CN 1776873 A CN1776873 A CN 1776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e
gas discharge
discharge tube
electron
emiss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632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齐
渡海章
粟本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sada Plasm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776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68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30Vessels; Containers
    • H01J61/35Vessels; Containers provided with coatings on the walls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8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containing a plurality of independent closed structures for containing the gas, e.g. plasma tube array [PTA] display pan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30Vessels; 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30Vessels; Containers
    • H01J61/32Special longitudinal shape, e.g.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放电管(10),包括其内具有放电空间(18)的细管(202)以及形成在该细管内的电子发射涂层。细管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一对显示电极(40、42)的显示表面(132)和其上适于布置信号电极(34)的后表面(134)。朝向显示表面的表面部分(142、162)形成在细管内从显示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中途(c)更靠近显示表面的位置处。电子发射涂层(24)形成在该表面部分上。于是该气体放电管可以降低其点火电压而不降低发光效率。

Description

气体放电管和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气体放电管,更具体而言,涉及适于显示设备中使用的细管状的气体放电管。
背景技术
通过使用具有圆形截面、扁圆形或跑道形截面、或者矩形截面的细管,且在该细管的内壁上形成具有高电子发射系数的保护涂层,可以对管状气体放电管采用更低的点火电压。不具有保护涂层的管状气体放电管不能用例如500V的电压来点火,但是如果在管的内壁上形成保护涂层,则其能够用例如350V的更低的电压来点火,并用更低的电压来驱动。
在2001年9月28日公布的与US 6577060 B相对应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265256A中,Tokai等人公开了一种具有由基底和一组排列在基底上的狭长发光器形成的屏幕的显示设备。在每个发光器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布置有一个沿发光器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电极的狭长电极支撑体。在基底上形成导线图案来给电极支撑体上的电极供电。通过导线图案和多个电极控制来自发光器的发光。
在2003年3月7日公布的与US 6677704 B相对应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68214A中,Ishimoto等人公开了一种气体放电显示设备,其包括支撑体、平行并排排列在支撑体上的多个内有荧光层的细放电管、以及与各个细放电管的外表面接触布置且在沿着细放电管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信号电极。显示设备还包括多个显示电极对,每对由一个扫描电极和一个公共电极组成,其交替地排列成与各个放电管的外表面接触,所述外表面与其上排列信号电极的表面相反。显示电极横跨细放电管地延伸。细放电管具有扁椭圆形的横截面,带有两个扁平的相反的外表面。信号电极被布置成接触扁平外表面中的一个。彼此靠近布置的扫描电极和公共电极对布置在另一个扁平表面上。扁平表面中的一个被支撑体所支撑。
根据传统技术,为了实现气体放电管的更低的点火电压,将填充放电管的气压从通常采用的例如0.5大气压降至0.3大气压。然而,这增加了带电种子或带电粒子的平均自由程的长度,其加速了保护涂层的溅射,从而导致气体放电管寿命的减少。气压的降低还减少了紫外辐射的量或真空紫外光的量,使得荧光层亮度降低,导致发光效率的下降。气体放电管的点火电压的减小也可以通过减小能够产生放电的电极对之间的距离来实现,但是由于常见的在电极距离和发光效率之间的折衷,而降低了发光效率。可以采用具有耐高电压功率器件的气体放电管,以使得其可以被高电压所驱动。然而,只要施加高电压,则功率器件的寿命缩短就不可避免。而且,使用耐高电压功率器件增加了放电管的成本。
发明者意识到对可以降低气体放电管的点火电压而不降低其发光效率的气体放电管结构的需求。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放电管,使其点火电压下降而不降低发光效率。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气体放电管包括其内具有放电空间的细管和形成在所述细管内的电子发射涂层。细管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一对显示电极的显示表面,并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信号电极的后表面。朝向所述显示表面的表面部分形成在所述细管内从所述显示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之间的中途更靠近所述显示表面的位置处。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所述表面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气体放电管包括其内具有放电空间的细管以及形成在细管内的电子发射涂层。细管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一对显示电极的显示表面,并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信号电极的后表面。凸起形成为从细管内壁的一部分向放电空间突起。凸起具有朝向所述显示表面的表面部分。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表面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气体放电管包括其内具有放电空间的细管以及形成在细管内的电子发射涂层。所述细管具有其上其上适于布置一对显示电极的显示表面。细管具有从细管内壁的一部分向放电空间突起的凸起,并具有形成在所述细管的外表面中并与所述凸起大体共形的槽,所述凸起具有朝向所述显示表面的表面部分。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所述表面部分上。信号电极适于形成在所述槽与所述凸起的所述表面部分相对应的表面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气体放电管包括其内具有放电空间的细管以及布置在所述细管内的电子发射涂层和荧光层。所述细管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一对显示电极的显示表面,并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信号电极的后表面。荧光层形成在与细管分离的支撑构件上。支撑构件被插入细管中以定位在放电空间中。支撑构件具有朝向细管的显示表面的端表面。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支撑构件的所述端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气体放电管阵列和分别布置在所述气体放电管阵列的显示表面侧和后表面侧上来夹住所述气体放电管阵列的一对支撑体,所述气体放电管阵列包括平行并排排列的多个上述的气体放电管。支撑体中的一个在其朝向所述气体放电管阵列的表面上承载有多个这样的显示电极对。支撑体中的另一个在其朝向气体放电管阵列的表面上承载有多个这样的信号电极。
根据本发明,气体放电管可以降低其点火电压而不降低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狭长气体放电管的横剖视图;
图2示出了彼此平行并排排列来形成显示设备的气体放电管阵列的一部分;
图3示出了排列来形成显示设备的气体放电管阵列的另一示例的一部分;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的横剖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的横剖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的横剖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的横剖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不同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的横剖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不同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的横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的透视图;
图11A是图10中示出的气体放电管沿着图11B和11C中示出的线11A-11A的纵向剖视图;
图11B是沿着图11A中的线11B-11B的纵向剖视图;
图11C是沿着图11B中的线11C-11C的横向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不同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的横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的横剖视图,其为图12的实施例的改进;
图14A至14E图示了制造图1中示出的气体放电管的过程;
图15A至15F图示了制造图8中示出的气体放电管的过程;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的横剖视图;和
图17示出了平行排列来形成显示设备的多个图16所示气体放电管的阵列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应该注意的是,在全部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用于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狭长气体放电管10的横剖视图。气体放电管10包括由例如硅酸硼玻璃的透明绝缘材料制成的狭长细管202,并在细管202内形成其中发生放电的内部空间或腔18。气体放电管10通常具有大约2mm或更小的外径以及大约300mm或更长的长度,并一般具有矩形或长椭圆形的截面。狭长的膜状主电极或显示电极40布置在放电管10前侧的外显示表面132上。狭长的膜状信号电极或地址电极34布置在相反的后表面134上。
气体放电管10在其横截面上一般呈现为左右对称。左内表面126和右内表面128中分别形成有窄的脊14和16。脊14和16沿着显示管10的纵向延伸而且从内表面126和128向内突起。脊14和16位于由点线标示的水平中心线C的靠近主电极40或显示表面132的那一侧。脊14和16的高度L是左内表面126和右内表面128之间距离的2%至20%。制造细管202的方法在2003年10月2日公布的US2003/0182967 A1中描述,与2003年10月7日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286043 A相对应,其通过引用而被包含在本文中。作为保护涂层,具有200nm至900nm厚度的次级电子发射涂层24形成来覆盖细管202的的以下三个表面,即包括了脊14顶部的朝上的内表面142、上内表面122和包括了脊16顶部的朝上的内表面162。电子发射涂层24具有高次级发射系数,该系数表明由于具有预定能级以上能量的带电粒子的轰击,而可以被发射的带电粒子数量。次级电子发射涂层24可以是例如MgO或Al2O3,且用真空蒸发或任何其他合适技术沉积而成。通常具有5μm至30μm厚度的荧光层22形成来覆盖管202的以下三个表面,即在脊14的顶部以下的左内侧表面126、下内表面24、以及在脊16的顶部以下的右内侧表面128。气体放电管10的内部空间18填充有放电气体,且管10在其相反两端处密封。
在图1中,左脊14的表面142面向显示表面132或上内表面122,以使得表面142的法线144与上内表面122相交。同样,右脊16的表面162面向显示表面132或上内表面122,以使得表面162的法线164与上内表面122相交。表面142和162与上内表面122间隔一段距离,该距离范围在上内表面122和下内表面124之间距离的5%至15%,例如10%。该距离可以为例如100μm或更小,比如80μm。法线144和164优选以约30度至约90度角与显示表面132或内表面122相交,以由此提高被带电粒子近距离轰击表面142和162上的电子发射涂层24而产生次级电子的概率,其中带电粒子通过施加场而在靠近主电极40附近的内部空间18的区域中产生。
图2示出了彼此并排地平行排列来形成显示设备2的气体放电管10的阵列的一部分。一对互相面对的支撑体6和8被布置成夹住气体放电管阵列,以管10的显示表面132(图1)接触支撑体6并以后表面134(图1)接触支撑体8。支撑显示表面132的支撑体6是透明的平板或曲板,而支撑后表面134的支撑体8是透明或黑色的平板或曲板。支撑体8可以是透明板与布置在透明板后表面上的黑色涂层的组合。多个信号电极34以每个气体放电管10一个的方式布置在气体放电管10的后表面134和支撑体8之间并与其接触,以沿着气体放电管1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下文中,排列为阵列的气体放电管10的后表面134有时可以被称为显示设备的后表面。多个主电极40、42、44和46布置在气体放电管的显示表面132和支撑体6之间并与其接触。在下文中,排列为阵列的气体放电管10的显示表面132有时可以被称为显示设备的显示表面。电极40、42、44和46在与信号电极34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而且以各自预定的距离彼此间隔开。主电极40和42形成一个电极对,而主电极44和46形成另一个电极对。主电极对40、42和每个信号电极34的相交区域以及主电极对44、46和每个信号电极34的相交区域提供了各个不同的单位发光区域或单元。在一个电极对中的主电极42和另一个电极对中的相邻的主电极44之间设置有间隔来防止在其间发生放电。
在图2示出的结构中,电极对40和42中的一个电极,例如电极40,用作扫描电极。在扫描电极40和信号电极34相交区域产生寻址或选址放电来选择发光区域。由寻址放电引起的发光在所选区域中的内表面122(图1)上形成壁面电荷。通过在成对的主电极40和42之间施加持续的电压,而将壁面电荷用于在主电极对40和42之间产生放电。选择放电是在扫描电极40和面对扫描电极40的信号电极34之间的气体放电管10的内空间18(图1)中产生的“垂直相对放电”,而显示放电是产生于平面上彼此平行布置的两个主电极40和42之间的间隔下方的内表面122上的表面放电。
图3示出了排列形成显示设备4的气体放电管10的阵列的另一个例子的一部分。气体放电管10布置为彼此平行地并排延伸。与图2示出的结构相似,一对彼此面对的支撑体6和8被安排为夹住气体放电管阵列,以显示设备4的显示表面132接触支撑体6而以后表面134接触支撑体8。多个信号电极34以每个气体放电管10一个的方式布置在显示设备4的后表面134和支撑体8面向管10的内表面之间并与其接触,以沿着气体放电管10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主电极40、41和43以预定的间距布置在显示设备4的显示表面132和支撑体6之间,以在与信号电极34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相邻的主电极40、41和43之间的间隔足以防止在其间发生放电。信号电极34和主电极40、41、43的相交区域提供单位发光区域或单元。
在图3示出的结构中,当在主电极40、41和43中所选的那一个和信号电极34中所选的那一个之间施加预定电压时,就在所选主电极40、41或43和所选信号电极34之间产生显示放电,因此提供了显示。在此情形中,显示放电是在所选主电极41、41或43和面向所选主电极的所选信号电极34之间的气体放电管10的内空间18内产生的相对放电。
当显示设备2和4在装配时,图2和图3中示出的信号电极34和主电极40-46被布置成紧密地接触气体放电管10的上下表面。粘接剂可以被用于将电极接合至显示设备2和4的表面,以使得电极可以紧密接触显示表面和后表面。
通过在细管202的内表面124以及内表面126和128的下部上涂敷荧光糊剂并对其进行烘焙,来形成荧光层22。这种糊剂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不同类型的糊剂中的一种。参考图2,当在信号电极34和主电极40之间以及主电极40和41之间施加高电压时,内空间18中的放电气体被激发,而被激发的稀有气体原子的去激发(deexcitement)过程产生能导致可见光发射的真空紫外光。
为使气体放电管10点火,在信号电极34和主电极40之间施加高电压,然后在主电极40和42之间施加高电压,这使得极少量的带电粒子开始移动。在没有脊14和16的情况下,这样极少量的带电粒子很难到达具有高次级发射系数的电子发射涂层24,而且这些带电粒子极可能被主电极40附近的内空间18的区域中的放电气体所捕获,并可能消失。如果所施加的电压很低,则难以在放电空间中产生足够大到在放电空间中产生点火或开始放电的电子密度。如图1所示,脊14和16形成在靠近主电极的内表面122附近的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并且具有高次级发射系数的电子发射涂层24也形成为在脊14和16的上表面142和162上延伸。这提高了极少量的带电粒子轰击电子发射涂层24的可能性。因此,气体放电管10可以在比现有技术所采用的更低的电压下点火,例如比传统采用的300至350V的点火电压低大约10至15V。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102的横剖视图。气体放电管102包括绝缘材料的狭长细管204。通常,细管204具有约2mm或更小的外径以及300mm或更长的长度,且其横截面呈现为大体圆形。或者,管204可以具有大体椭圆或扁椭圆的截面。连接至主电极40的弯曲主电极402覆盖细管204的上外表面132。信号电极34弯曲来覆盖下外表面134。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103的横剖视图。气体放电管103包括绝缘材料的狭长细管205,与图1的管202相似。每个脊14和16都具有向着对面的内管表面向下倾斜的弯曲上表面、以及平的下表面。管205的其余部分与图1的管202相同。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104的横剖视图。气体放电管104包括绝缘材料的狭长细管206。脊14和16的横截面是矩形。其余部分与图1的管202相同。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106的横剖视图。气体放电管106包括透明绝缘材料的狭长细管208。细管208不包括类似图1所示的脊14和16的脊。取而代之的是,细管208的横截面是这样的,即管208的内空间18由两个垂直堆叠的矩形部分组成。空间18下部的横截面的矩形形状与图6示出的细管206的横截面形状相似。上矩形部分具有比下部更小的高度和更大的宽度。荧光层22形成在管208的下内表面124、126和128上。形成电子发射涂层24以在管208上部的内表面142、127、122、129和162上延伸。如图7以及图6中虚线所示,形成内表面142和162以使得各个表面的法线与上内表面122相交。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不同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108的横剖视图。气体放电管108包括透明绝缘材料的狭长细管210,如前文所述的细管。细管210具有与气体放电管10的细管202类似的矩形截面,但不包括脊。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大体U形横截面的狭长支撑构件或槽26被放置在细管210的内空间18中。支撑构件26的朝内的上表面130涂有荧光层22。槽26在各个边的末端处具有两个朝上的端表面142和162,并且电子发射涂层123和125分别形成在端表面142和162上。电子发射涂层24也形成在细管210的内表面上。
支撑构件26由例如硅酸硼玻璃的透明绝缘材料形成,并形成为与细管210分离的构件。在将支撑构件26置入细管210中之前,荧光糊剂被涂在支撑构件26朝内的表面130上并随后进行烘焙来形成荧光层22。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不同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110的横剖视图。放电管110是图8的放电管108的改进。气体放电管110包括具有类似图4中所示细管204的大体环形横截面的细管212,但没有脊14和16。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大体C形横截面的狭长支撑构件或槽28被插入细管212的内空间18中。荧光层22形成在支撑构件28朝内的上表面130上。支撑构件28具有分别涂有电子发射涂层123和125的朝上的端表面142和162。电子发射涂层24也形成在细管212的内表面上。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112的透视图。图11A、11B和11C示出了在不同位置观察气体放电管112的剖视图。气体放电管112包括布置在细管212中的支撑构件29。支撑构件29类似于图9中示出的支撑构件28,但是它还附加地设有表面涂有荧光层的隔断、隔堤或隔断构件23。
图11A是图10所示气体放电管112沿着图11B和11C中示出的线11A-11A的纵剖视图,图11B是沿着图11A中的线11B-11B的纵剖视图,而图11C是沿着图11B中的线11C-11C的横剖视图。
多个隔断23沿着支撑构件29的纵向以一定间隔从槽29向上突起,以将支撑结构29朝内的上表面分隔成用于各个像素的发光区域。隔断23的材料可以和用于支撑构件29的那种相同。荧光层22也形成于向上突起的隔断23上,以使得用于每个发光区域的荧光层的面积增加。隔断23还用来防止光泄漏到邻近发光区域中,以能够高效地利用产生于放电空间内的真空紫外光。设置隔断23提高了支撑构件29的机械强度。在图11B中,为每个发光区域设置了三个电极,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三电极结构。取而代之的是,可以采用为每个发光区域使用两个电极的结构。
电子发射涂层24、30、123和125分别形成在细管212的内表面122以及支撑构件29的端表面142和162上。隔断23以此方式形成,即其使得面向主电极40的每个隔断23的表面部分的法线244(264)与管212的上内表面122或弯曲的主电极402(404)相交。电子发射涂层30在隔断23面向主电极40的部分上的存在,以及支撑构件29的端表面142和162上的电子发射涂层123和125,降低了点火电压。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不同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114的横剖视图。在穿过管114的水平平面上的纵向截面类似于图11A中示出的放电管112的截面,而在穿过管114的竖直平面上的纵向截面类似于图11B中示出的截面。气体放电管114具有与图8所示相似的细管210,其中布置有与图8中所示相似的支撑构件26。与图10、11A、11B和11C中示出的气体放电管112的隔断23相似的隔断23从支撑构件26上突起,且荧光层22布置在每个隔断23的表面上。电子发射涂层30布置在荧光层22之上。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设备的狭长气体放电管116的横剖视图。管116是图12中示出的气体放电管114的改进。气体放电管116包括在支撑构件26朝上的端表面142和162上的电子发射涂层123和125、以及形成在每个隔断23上的荧光层22的顶部上的电子发射涂层30,但电子发射涂层既不布置在每个隔断23的侧表面上的荧光层22上,也不布置在支撑构件26朝上的内表面上。
图14A至14E图示了用于制造图1中示出的气体放电管10的过程。如图14A所示,两个直径2mm的玻璃棒314和316被熔合到具有外尺寸为20mm×10mm的矩形截面的玻璃管332的较短侧的内表面上,以由此因此形成如图14B中示出的两个脊414和416。然后,如图14C所示,玻璃管332被再拉伸为横截面尺寸为1mm×0.5mm的玻璃细管206。包含硬脂酸镁的液体被涂在玻璃细管206的内表面之上并被干燥,以在包括脊414和416在内的内表面之上形成硬脂酸镁涂层24,如图14D所示。然后,荧光浆以可以使荧光层22如图14E那样的形成在细玻璃管206的内表面下部上的方式被引入到细玻璃管206中。然后,在最高500C的温度下烘焙细玻璃管206。此后,由氖(Ne)和氙(Xe)组成的放电气体被引入细玻璃管206中至350Torr的分压,且玻璃管206的两端被熔合来密封管206,这就完成了图1中示出的气体放电管10。
图15A至15F图示了用于制造图8中示出的气体放电管108的过程。通过以与图14C所示相似的方式再拉伸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玻璃管,获得类似于图15A中示出的具有1mm×0.5mm截面尺寸的玻璃细管210。然后,如图15B所示,氧化镁(MgO)涂层24被气相沉积在细玻璃管210的内表面之上。通过再拉伸具有U形截面的玻璃构件,制成支撑构件或槽26。接着,氧化镁(MgO)涂层123、124和125被气相沉积在支撑构件26的表面上,如图15D所示。荧光糊剂被涂在支撑构件26朝上的内表面之上,随后在最高480℃的温度下烘焙。这产生了在其端表面上具有氧化镁(MgO)涂层123和125、并在其朝上的内表面上具有荧光层22的支撑构件26,如图15E所示。此后,支撑构件26被插入细玻璃管210中,如图15F所示,然后由氖(Ne)和氙(Xe)组成的放电气体被引入细玻璃管210中至350Torr的分压。此后细玻璃管210的相反端被熔合来密封。这就完成了图8中示出的气体放电管108。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狭长气体放电管120的横剖视图。气体放电管120包括细管222。与上文描述的气体放电管不同,信号电极34没有被应用于此气体放电管120。取而代之的是,与脊14和16大体共形的凹槽214和216分别在和脊14和16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于细玻璃管214的外部表面上。薄膜状的信号电极36在与朝上的内表面162相对的位置处布置在凹槽216的壁部分262上。气体放电管120的后表面134上没有布置信号电极。气体放电管120的其余部分与图1中示出的管10相同。
图17示出了平行排列来形成显示设备3的多个图16中示出的气体放电管120的阵列的一部分。如所示出的,一对支撑体6和8分别布置在显示表面132和后表面134上,以将气体放电管阵列夹在其间,而且用于对气体放电管120施加电压的一对显示电极40和42以及一对显示电极44和46,形成在支撑体6面对气体放电管120阵列的显示表面132的表面上。如上所述,在气体放电管120的后表面134和支撑体8之间没有布置信号电极。换言之,支撑体8布置在显示设备3的后表面134上,其间没有置入信号电极。图17示出的结构的其余部分与图2中示出的结构相同。
上述实施例只是典型例子,而它们的组合、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应该注意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而不偏离本发明的原则和所附的权利要求。
下面结合上述实施例公开以下附录。
(附录1)一种气体放电管,包括其内具有放电空间的细管和形成在所述细管内的电子发射涂层,所述细管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一对显示电极的显示表面和其上适于布置信号电极的后表面,其中朝向所述显示表面的表面部分形成在所述细管内从所述显示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之间的中途更靠近所述显示表面的位置处,并且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所述表面部分上。
(附录2)根据附录1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中设置有多个这样的表面部分,所述表面部分形成为在所述细管的纵向上延伸,并且以使得所述细管呈现为左右对称的方式来确定所述表面部分的位置和数量。
(附录3)根据附录1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中所述细管具有大体为矩形、圆形或扁椭圆形的截面。
(附录4)根据附录1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中所述表面部分形成为在所述细管的纵向上延伸。
(附录5)一种气体放电管,包括其内具有放电空间的细管以及形成在所述细管内的电子发射涂层,所述细管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一对显示电极的显示表面并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信号电极的后表面,其中
凸起形成为从所述细管内壁的一部分向所述放电空间突起,所述凸起具有朝向所述显示表面的表面部分;以及
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所述表面部分上。
(附录6)一种气体放电管,包括其内具有放电空间的细管以及形成在所述细管内的电子发射涂层,所述细管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一对显示电极的显示表面,其中
所述细管具有从所述细管内壁的一部分向所述放电空间突起的凸起,并具有形成在所述细管的外表面中并与所述凸起大体共形的槽,所述凸起具有朝向所述显示表面的表面部分;
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所述表面部分上;以及
信号电极适于形成在所述槽与所述凸起的所述表面部分相对应的表面部分上。
(附录7)一种气体放电管,包括其内具有放电空间的细管以及布置在所述细管内的电子发射涂层和荧光层,所述细管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一对显示电极的显示表面并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信号电极的后表面,其中
所述荧光层形成在与所述细管分离的支撑构件上,所述支撑构件被插入所述细管中以定位在所述放电空间中,所述支撑构件具有朝向所述细管的所述显示表面的端表面,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端表面上。
(附录8)根据附录7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具有沿着所述支撑构件的长度间隔布置的多个隔断,以将所述放电空间分隔成多个由所述电极所界定的内部放电区域,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每个隔断位于所述电极附近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附录9)根据附录8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中荧光层形成在所述隔断的所述表面上,并且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所述隔断的所述荧光层上。
(附录10)根据附录7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中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所述荧光层上。
(附录11)一种用于显示设备的具有显示表面的气体放电管,包括:其内的放电空间、形成在其内用于纵向分隔放电空间的放电空间分隔部分、以及电子发射涂层,所述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所述放电空间分隔部分朝向所述显示表面的表面部分上,以由此有助于在向放电空间施加电压时所产生的带电粒子对所述电子发射涂层的轰击。
(附录12)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气体放电管阵列和分别布置在所述气体放电管阵列的显示表面侧和后表面侧上来夹住所述气体放电管阵列的一对支撑体,所述气体放电管阵列包括多个平行并排排列的根据附录1-5和7-11中任一种的气体放电管,所述支撑体中的一个在所述一个支撑体朝向所述气体放电管阵列的表面上承载有多个这样的显示电极对,所述支撑体中的另一个在所述另一个支撑体朝向所述气体放电管阵列的表面上承载有多个这样的信号电极。
(附录13)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气体放电管阵列和分别布置在所述气体放电管阵列的显示表面侧和后表面侧上来夹住所述气体放电管阵列的一对支撑体,所述气体放电管阵列包括平行并排排列的多个根据附录6的气体放电管,所述支撑体中的一个在所述一个支撑体朝向所述气体放电管阵列的表面上承载有多个这样的显示电极对。

Claims (10)

1.一种气体放电管,包括其内具有放电空间的细管和形成在所述细管内的电子发射涂层,所述细管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一对显示电极的显示表面并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信号电极的后表面,其中朝向所述显示表面的表面部分形成在所述细管内从所述显示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之间的中途更靠近所述显示表面的位置处,并且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所述表面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中设置有多个这样的表面部分,所述表面部分形成为在所述细管的纵向上延伸,并且以使得所述细管呈现为左右对称的方式来确定所述表面部分的位置和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中所述细管具有大体为矩形、圆形或扁椭圆形的截面。
4.一种气体放电管,包括其内具有放电空间的细管以及形成在所述细管内的电子发射涂层,所述细管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一对显示电极的显示表面并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信号电极的后表面,其中
凸起形成为从所述细管内壁的一部分向所述放电空间突起,所述凸起具有朝向所述显示表面的表面部分;以及
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所述表面部分上。
5.一种气体放电管,包括其内具有放电空间的细管以及形成在所述细管内的电子发射涂层,所述细管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一对显示电极的显示表面,其中
所述细管具有从所述细管内壁的一部分向所述放电空间突起的凸起,并具有形成在所述细管的外表面中并与所述凸起大体共形的槽,所述凸起具有朝向所述显示表面的表面部分;
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所述表面部分上;以及
信号电极适于形成在所述槽的与所述凸起的所述表面部分相对应的表面部分上。
6.一种气体放电管,包括其内具有放电空间的细管以及布置在所述细管内的电子发射涂层和荧光层,所述细管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一对显示电极的显示表面并具有其上适于布置信号电极的后表面,其中
所述荧光层形成在与所述细管分离的支撑构件上,所述支撑构件被插入所述细管中以定位在所述放电空间中,所述支撑构件具有朝向所述细管的所述显示表面的端表面,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端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具有沿着所述支撑构件的长度间隔布置的多个隔断,以将所述放电空间分隔成多个由所述电极所界定的内部放电区域,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每个隔断的位于所述电极附近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中荧光层形成在所述隔断的所述表面上,并且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所述隔断的所述荧光层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中电子发射涂层形成在所述荧光层上。
10.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气体放电管阵列和分别布置在所述气体放电管阵列的显示表面侧和后表面侧上来夹住所述气体放电管阵列的一对支撑体,所述气体放电管阵列包括平行并排排列的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4和6-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放电管,所述支撑体中的一个在所述一个支撑体朝向所述气体放电管阵列的表面上承载有多个这样的显示电极对,所述支撑体中的另一个在所述另一个支撑体朝向所述气体放电管阵列的表面上承载有多个这样的信号电极。
CNA2005100632943A 2004-11-15 2005-04-08 气体放电管和显示设备 Pending CN17768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9991/2004 2004-11-15
JP2004329991A JP2006140075A (ja) 2004-11-15 2004-11-15 ガス放電管およ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6873A true CN1776873A (zh) 2006-05-24

Family

ID=36385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632943A Pending CN1776873A (zh) 2004-11-15 2005-04-08 气体放电管和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39312B2 (zh)
JP (1) JP2006140075A (zh)
KR (1) KR100685335B1 (zh)
CN (1) CN177687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7726B2 (ja) * 2006-03-17 2011-12-14 篠田プラズマ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WO2007122683A1 (ja) * 2006-04-14 2009-08-27 篠田プラズマ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発光糸およびそのプラズマ発光糸を用いたプラズマ発光糸表示装置
JP5047872B2 (ja) 2008-04-30 2012-10-10 篠田プラズマ株式会社 ガス放電管および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52991B1 (ko) * 1997-11-07 2000-04-15 구자홍 할로우 캐소드형 칼라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3669892B2 (ja) 2000-03-17 2005-07-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4108907B2 (ja) 2000-06-01 2008-06-2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3045337A (ja) 2001-07-31 2003-02-14 Fujitsu Ltd 表示管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617032B2 (ja) 2001-08-28 2011-01-19 篠田プラズマ株式会社 Acメモリ型ガス放電表示装置
JP2003092085A (ja) * 2001-09-17 2003-03-28 Fujitsu Ltd 表示装置
JP3921118B2 (ja) 2002-04-04 2007-05-30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表示パネ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85335B1 (ko) 2007-02-26
US20060103292A1 (en) 2006-05-18
JP2006140075A (ja) 2006-06-01
US7339312B2 (en) 2008-03-04
KR20060053829A (ko) 2006-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1827C (zh) 气体放电管和使用气体放电管的显示器
CN184162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838366A (zh) 等离子显示器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76389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US20010033256A1 (en) Medium and large pixel multiple strand array structure plasma display
CN1949434A (zh) 使用电子发射的发光器件和使用该器件的平板显示装置
CN1855347A (zh) 等离子管阵列
CN1776873A (zh) 气体放电管和显示设备
CN85109524A (zh) 改进型发光显示器件
CN1702814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和制造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832086A (zh) 障肋结构和具有所述障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JP2003272562A (ja) ガス放電管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73798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92106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43939C (zh) 气体放电管及显示装置
CN1783400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776876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15673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84163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8340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6712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643643A (zh) 平板式荧光灯
CN171650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76875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41633A (zh) 等离子显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INODA PLASMA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TSU LIMITED

Effective date: 200707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720

Address after: Hyogo

Applicant after: Sasada Plasma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Applicant before: Fujitsu Ltd.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