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3895A - 基站和扰码设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和扰码设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3895A
CN1773895A CNA2005101152252A CN200510115225A CN1773895A CN 1773895 A CN1773895 A CN 1773895A CN A2005101152252 A CNA2005101152252 A CN A2005101152252A CN 200510115225 A CN200510115225 A CN 200510115225A CN 1773895 A CN1773895 A CN 1773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crambler
station
scrambling code
mobile ra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152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73895B (zh
Inventor
森慎一
冈岛一郎
梅田成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773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3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73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38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基站和扰码设定方法。本发明提供了能够自动设定基站所要使用的扰码的基站、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扰码设定方法。在基站中具有:扰码设定单元,其设定基站识别符和暂定分配的暂定下行扰码;发送单元,其利用暂定下行扰码,对基站识别符进行扩频,并发送,扰码设定单元根据基站识别符的接收报告,确定永久扰码。

Description

基站和扰码设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码分多址连接方式在用户间共享使用同一频带的CDMA蜂窝系统中的基站和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扰码设定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使用码分多址连接方式在多个通信波中共用同一频带的通信系统,各通信波由作为随机码序列的扩频码来进行区别。扩频码的检测特性(自相关特性)和不同扩频码间的识别特性(互相关特性)越好系统效率就越高。因此,不使用由序列长度确定的所有的随机码组合,而是选择使用能获得需要的特性的码序列。因此,在要求高系统效率的情况下扩频码受到限制,可分配的扩频码数小于系统假定的全部同时通信波数。
特别是对于在W-CDMA蜂窝系统的下行线路中使用的扩频码,除了高检测特性和识别特性之外,为了即使在低发送功率条件下也能实现高质量的通信,还要求能够降低不同扩频码间的相互干扰的码正交性。因此,可分配的扩频码数比上行线路少。为了有效利用该较少的扩频码,在所有小区中对其进行重复使用,但为了防止小区间的干扰,在每个小区中重叠使用不同的码。
在W-CDMA蜂窝系统中,把实际对用户数据进行宽带扩频的扩频码称作信道化码,把在每个小区中重叠的防止小区间干扰用的码称作扰码。
用于区别小区的扰码数目也不是无限的,在W-CDMA蜂窝系统中仅规定了512种,为了防止干扰必须设定为不在近距离内使用同一种扰码。以往,通过设定了基站的位置或装置/天线结构的计算机仿真,针对每个基站估计电波的到达区域,无线网络设计者在接受计算机的支援的同时进行手动设定,使得到达区域相重叠的基站之间不被设定成同一种扰码。因此,在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要新设置基站的情况下,设计者必须再次实施设定。
另外,因为根据计算机仿真的估计来设定扰码,因此在实际现场与电波的到达区域之间发生了误差的情况下,在同一种扰码间发生干扰,必须修改设定。因此,这些作业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设计者的劳动力、以及现场确认者的工夫。
为了解决该问题,公布了自动确定基站中使用的下行扰码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方法中,首先由W-CDMA蜂窝系统的基站接收周边基站所发送的下行线路无线信号并确定其控制信道来进行解调,从而判别已经在周边基站中使用的下行扰码。基站控制装置根据该判别结果自动确定要在该基站中使用的下行扰码。
在该方法中,其特征是在基站中接收下行线路。基站指定用于接收下行频带的滤波器、接收机解调部、下行线路的控制信道,并具有用于判别扰码或信道化码的处理部。基站控制装置设定比由基站所判别出的已经在周边基站中使用的下行扰码更高位的编号的下行扰码。这样,在相邻的基站之间不会设定同一种下行扰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18528号公报
然而,上述的背景技术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在自动确定下行扰码的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是:在基站中需要用于确定从周边基站发送的下行线路的控制信道的接收机和滤波器。通常的基站所具备的上行线路接收机的接收频率与下行线路的频率相隔几十MHz以上,所以必须使振荡器或放大器、接收滤波器等对应于两个频率,使得接收机的规模增大。
另外,因为在上下行线路中控制信道的帧结构、针对同相信道(Ich)和正交信道(Qch)的复用方法、所使用的扰码不同,所以存在使装置或软件的规模增大的问题。
另外,本基站所发送的下行线路信号成为接收周边基站的下行线路时的强大干扰源,所以需要分别设置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来对其进行隔离等对策,存在使天线规模增大的问题。
其次,在自动确定下行扰码的方法中,存在没有考虑与下行扰码的设定具有很深的关联性的周边小区列表(邻居列表)的问题。
各基站将其周边基站所使用的下行扰码作为周边小区列表,使用控制信道进行通报,以便使移动站能够高速地进行小区检测。在为某基站分配下行扰码时,不仅要避免选择在该基站的相邻基站中使用的下行扰码,而且还不能选择在相邻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中所记载的下行扰码。这是因为,当下属于相邻基站所形成的小区的移动站同时观测到基站识别符的不同的2个同一种下行扰码时,不能正确地区别发送这些下行扰码的2个基站。
另外,在自动确定下行扰码的方法中,存在着没有包括撤去基站时的下行扰码的释放处理和周边小区列表的更新方法的问题。因此,在基站被撤去时不进行周边小区列表的更新,有可能使移动站的小区检测速度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设定基站要使用的扰码的基站和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扰码设定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基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下属于相邻的多个小区的移动站与形成小区的各基站共用同一频带来进行通信,所述基站具有:扰码设定单元,其设定基站识别符和暂定分配的暂定下行扰码;以及发送单元,其利用暂定下行扰码,对基站识别符进行扩频并发送,扰码设定单元根据基站识别符的接收报告,确定永久的下行扰码。
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适当地自动设定要使用的扰码,使得不会与周边小区之间产生干扰。
另外,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下属于相邻的多个小区的移动站与形成小区的各基站共用同一频带来进行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其具有:扰码设定单元,其设定基站识别符和暂定分配的暂定下行扰码;以及发送单元,其利用暂定下行扰码,对基站识别符进行扩频并发送,扰码设定单元根据基站识别符的接收报告,确定永久的下行扰码。
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适当地自动设定要使用的扰码,使得不会与周边小区之间产生干扰。
另外,本发明的扰码设定方法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扰码设定方法,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下属于相邻的多个小区的移动站与形成小区的各基站共用同一频带来进行通信,所述扰码设定方法包括:设定基站识别符和暂定分配的暂定下行扰码的步骤;利用暂定下行扰码,对基站识别符进行扩频并发送的步骤;根据基站识别符的接收报告,确定永久的下行扰码的步骤;以及设定所确定的扰码的步骤。
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适当地自动设定要使用的扰码,使得不会与周边小区之间产生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实现能够自动设定基站要使用的扰码的基站和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扰码设定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新设基站时的无线接入网络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站控制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新设基站时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5是表示基站新设开始时的各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移动站进行测定报告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7B是表示从移动站向基站报告的信息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向收容新设基站的基站控制站传送的信息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生成新设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并确定扰码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已设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更新处理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确定扰码并更新周边小区列表的处理的步骤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撤去基站时的无线接入网络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撤去基站时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14是表示向收容撤去基站的基站控制站传送的信息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并且,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所有附图中,具有同一功能的部分使用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接入网络的结构例。
本实施例的无线接入网络是在相邻的多个小区中,下属于小区的移动站与形成小区的各基站共用同一频带来进行通信的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蜂窝系统,具有基站100和基站控制站200。例如,具有基站1001~1003、基站控制站2001~2002,针对各小区基站设定不同的扰码和周边小区列表。另外,本实施例的无线接入网络假定为CDMA的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方式和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方式。
各基站1001、1002和1003被基站控制站2001和2002的任意一个所收容。在图1中,开始时,基站1001和1002被基站控制站2001所收容,基站1003被基站控制站2002所收容。之后,新设了基站1004,其被基站控制站2001所收容。
基站控制站2001和2002通过基站控制站间网或收容基站控制站的上位交换机(未图示)而相互连接。另外,基站控制站200保持各自所收容的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能够相互询问其内容。另外,对于基站识别符等的需要在全系统中保持唯一性的项目,设置服务器等进行管理,可能会有来自基站控制站的访问。
接着,参照图2说明基站100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基站100具有:发送部102、接收部104、与发送部102和接收部104连接的扰码设定部106、与扰码设定部106连接的存储部108。
通过接收部104从基站控制站200接收基站识别符和暂定分配的新设站专用下行扰码,新设站专用下行扰码是在扰码设定部106中设定的。发送部102利用所设定的扰码通过扩频后的控制信道开始基站识别符的发送。另外,接收部104接收由基站控制站200所分配的永久下行扰码,扰码设定部106将暂定分配的新设站专用下行扰码更新为永久扰码。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基站控制站200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基站控制站200具有:作为扰码设定单元的扰码分配部202;周边小区列表更新部204;与扰码分配部202和周边小区列表更新部204连接的存储部206。
扰码分配部202在新设了基站100的情况下,分配基站识别符以及暂定和永久下行扰码。
周边小区列表更新部204进行周边小区列表的更新。存储部206存储周边小区列表。
接着,参照图4说明新设了基站的情况下的基站100与基站控制站200之间的信号交换。
新设基站1004与基站控制站2001物理连接,当接通电源时,向基站控制站2001请求分配基站识别符和暂定扰码(Sc)(步骤S402)。基站控制站2001的扰码分配部202向服务器询问可分配的基站识别符,从系统预先设定的新设站专用扰码中随机选择,向新设基站1004赋予基站识别符和暂定扰码(步骤S404)。之后,新设基站1004能够发送控制信道,但在向小区全体通报系统信息的共用控制信道中,发送禁止移动站连接的标志(步骤S406)。因此,移动站虽然可以接收新设基站1004的控制信道,辨识基站识别符和扰码,但经由新设基站1004的连接(收发信)被禁止。
接着,参照图5说明新设基站1004刚被分配了基站识别符和暂定扰码后的各基站100的周边小区列表。
周边小区列表是针对每个基站设定的,存储在基站控制站200的存储部206中。周边小区列表是相关基站的周边所存在的基站的识别符和扰码等的赋予了优先顺序的列表,可设定的基站数由系统限制为例如32个。
通常周边小区列表由基站控制站200所保持,但也可以保持在基站100的存储部108中。
已设基站1001的周边小区列表中设定了扰码为Sc#a、基站识别符为BSid#a的基站和扰码为Sc#b、基站识别符为BSid#b的基站,并且记载了扰码为Sc#1、基站识别符为BSid#1的本基站1001
已设基站1002的周边小区列表中设定了扰码为Sc#3、基站识别符为BSid#3的基站和扰码为Sc#c、基站识别符为BSid#c的基站,并且记载了扰码为Sc#2、基站识别符为BSid#2的本基站1002
已设基站1003的周边小区列表中设定了扰码为Sc#2、基站识别符为BSid#2的基站和扰码为Sc#d、基站识别符为BSid#d的基站,并且记载了扰码为Sc#3、基站识别符为BSid#3的本基站1003
新设基站1004的周边小区列表中作为初始状态记载了本基站1004的暂定扰码Sc#tmp和基站识别符BSid#new。
接着,参照图6说明下属于与新设基站1004相邻的已设基站1001、1002和1003所形成的小区的移动站3001、3002、3003和3004报告新设基站的测定结果的状况。
下属于已设基站1001的小区的移动站MS3001位于能够接收新设基站1004的共用控制信道的场所,通过用于检测越区切换等的通常的测定动作向已设基站1001报告新设基站1004的基站识别符、扰码、接收电平等。
同样,移动站MS3002向已设基站1002报告测定结果,移动站MS3003向已设基站1003报告测定结果。但是,因为移动站MS3004仅下属于新设基站1004,所以不能与被通报了连接禁止标志的新设基站1004连接,不进行报告。由移动站3001、3002和3003所报告的测定结果通过各基站100被转送给上位的基站控制站200。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设定新设基站的扰码时,下属于新设基站的相邻小区的移动站向形成相邻小区的已设基站通报存在新设基站,根据基站控制站中存储的这些邻接关系选择可设定的码。另外,为了使移动站中的新设基站的共用控制信道的接收高速化,也可以在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中共同地设定在系统中预先设定的新设站专用扰码。
这样,在设定新设基站的扰码时,可以把形成相邻小区的已设基站的检测作为移动站中的通常测定动作的一环来进行,不必使基站侧具有测定功能。该方法与新设基站自身通过直接测定形成相邻小区的已有基站来检测邻接关系,通过辨识它们所使用的码来选择可设定的码的方法不同。
另外,在根据基站相互的可视性来进行邻接关系的检测的情况下,由于可能存在即使基站相互间可视但在服务区域中小区不相邻的情况,或者相反虽然不可视但在服务区域内小区相邻的情况,所以不能进行正确的邻接关系的检测,可能不能为新设基站选择合适的扰码。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进行由移动站实施的基于服务区域的邻接关系检测,所以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接着,参照图7A和图7B说明移动站300的结构和从移动站300向基站100报告的信息(测定报告)。
移动站300如图7A所示,具有扰码和基站识别符测定部302。扰码和基站识别符测定部302测定基站100的基站识别符、扰码、接收电平等,并报告给已设基站100。
虽然移动站300的扰码和基站识别符测定部302也向新设基站1004之外的基站报告可同时测定的周边基站的信息,但这里为了方便说明,仅示出了新设基站。
移动站MS3001、3002和3003的扰码和基站识别符测定部302如图7B所示,将新设的基站1004的暂定扰码Sc#tmp和基站识别符BSid#new作为测定报告发送给基站1001、1002和1003。各基站1001、1002和1003将所发送的测定报告转送给基站控制站200。
另外,移动站MS300的扰码和基站识别符测定部302除了基站识别符和扰码之外还可以报告接收电平和控制信道的到达时间差等。
基站控制站200在扰码分配部202中,当确认了在从基站100转送来的测定报告中包含有系统所规定的新设基站专用的暂定扰码时,相应地更新新设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分配永久的扰码。
首先,各基站控制站根据新设基站1004的基站识别符推断出收容新设基站的基站控制站,将测定报告和转送源的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作为一组,转送给收容新设基站的基站控制站。图8示出了各基站控制站转送给新设基站所属的基站控制站、例如2001的信息。在基站控制站2001的扰码分配部202中,将所转送的相邻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进行合成以生成新设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
图9示出了在扰码分配部202中生成的新设基站1004的周边小区列表。在周边小区列表的优先顺序的最高位上记载了发送来周边小区列表的相邻基站的扰码和基站识别符。在比其低的位上记载了在相邻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中记载的周边基站。这里,优先顺序最好是出现次数越大则越上位。最后记载了新设基站的扰码和基站识别符。
参照该阶段的周边小区列表则能够总览在新设基站的周边基站中已经使用的扰码。因此,可以任意地选择在周边小区列表中不存在的扰码作为新设基站的永久扰码(Sc#new)。扰码分配部202选择永久扰码,将所选择的永久扰码通知给新设基站1004。基站1004的扰码设定部106将暂定扰码更新为永久扰码。
这里,因为在周边小区列表中能够记载的基站数是有限的,所以如果在合成后的小区列表中记载的基站数超过了上限,则扰码分配部202保留本基站的项,删除优先顺序低的项,选择所删除的优先顺序低的扰码作为永久扰码。这样,确定新设基站的永久扰码和周边小区列表。
确定了新设基站1004的永久扰码之后,进行相邻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的更新。
收容新设基站1004的基站控制站2001的扰码分配部202通过向收容发送来针对新设基站1004的测定报告的基站1001~1003的基站控制站2001和2002发送如图10所示的周边小区列表更新请求,来通知新设基站的扰码,进行周边小区列表更新请求。
接收到了周边小区列表更新请求的基站控制站200的周边小区列表更新部204根据周边小区列表更新请求,进行周边小区列表的更新。结果,在各基站控制站200的存储部206中存储的周边小区列表中,例如在最高位上追加了新设基站的扰码和基站识别符。
通过结束该处理,新设基站1004成为可服务状态,解除共用控制信道的连接禁止标志,允许移动站MS3004的连接,变得与已设基站相同。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设定新设基站的扰码时,进行考虑了周边小区列表的扰码设定和周边小区列表的更新。在设定新设基站的扰码的情况下,不仅需要避免使用与形成相邻小区的已设基站相同的码,还需要避免使用在这些已设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中所记载的码。如果不遵守该规定,则可能在次相邻的小区(与相邻小区相邻的小区)之间使用同一扰码,因为在形成位于它们中间的小区的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中,不能系统地将扰码相同的2个基站作为相邻基站进行登记,所以没有登记的一方的基站未被纳入系统中而成为干扰源。因此,通过考虑周边基站列表来进行扰码设定和周边小区列表的更新,可以防止系统容量和通信质量的恶化。
接着,参照图11说明与确定新设基站的永久扰码、进行周边小区列表的更新的处理有关的网络构成要素间的信号交换。
新设基站1004发送设定了连接禁止标志的共用控制信道(步骤S1102)。虽然下属于新设基站1004所形成的小区的移动站MS3004不能进行收发(步骤S1104),但属于相邻的已设基站1001~1003的小区,而且,能够接收新设基站1004的共用控制信道的移动站MS3001~3003辨识新设基站1004的扰码和基站识别符,并向所属的已设基站1001~1003报告(步骤S1106、步骤S1110、步骤S1114)。已设基站1001~1003向收容本基站的基站控制站2001和2002转送测定报告(步骤S1108、步骤S1112、步骤S1116)。
基站控制站2002将测定报告与转送源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作为一组,发送给收容了根据基站识别符所检测出来的新设基站1004的基站控制站2001(步骤S1118)。
在基站控制站2001的扰码分配部202中,生成新设基站1004的周边小区列表,并利用该周边小区列表确定永久扰码使得没有重复(步骤S1120)。另外,扰码分配部202将新确定的永久扰码通知给新设基站1004(步骤S1122),并且将其追加到相邻的已设基站1001和1002的周边小区列表中,以进行更新(步骤S1126)。
另外,基站控制站2001的扰码分配部202向基站控制站2002发送周边小区列表更新请求(步骤S1124)。基站控制站2002进行已设基站1003的周边小区列表的更新(步骤S1128),并向基站控制站2001报告周边小区列表更新结束(步骤S1130)。
接着,基站控制站2001向新设基站1004发送解除通过共用控制信道所通报的连接禁止标志的设定的命令(步骤S1132)。新设基站1004向下属于本站所形成的小区的移动站3004发送表示连接许可的共用控制信道(步骤S1134)。结果,下属于新设基站1004所形成的小区的移动站3004能够与新设基站1004连接(步骤S1136)。
接着,参照图12说明删除已设基站的情况。
首先,基站1001、1002和1004由基站控制站2001所收容,基站1003由基站控制站2002所收容。之后,撤去由基站控制站2001收容的基站1004
接着,参照图13说明撤去基站的处理、进行该处理时的网络构成要素间的信号交换处理。
当在待撤去的基站1004中开始基站撤去处理时(步骤S1302),首先,在共用控制信道中设定连接禁止标志(步骤S1304),禁止新的移动站的连接(步骤S1306)。例如,禁止下属于基站1004的小区的移动站MS3004的连接。
撤去基站1004等待正在通信中的移动站的通话结束,请求基站控制站2001回收基站识别符和永久扰码(步骤S1308)。基站控制站2001请求收容了在被撤去的基站1004的周边小区列表中记载的基站的各基站控制站,例如基站控制站2002,从该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中删除撤去基站1004的项,进行更新(步骤S1310)。基站控制站2002从周边小区列表中删除撤去基站1004的项,进行更新(步骤S1314)。接着,基站控制站2002向基站控制站2001进行表示周边小区列表更新结束的通知(步骤S1318)。
另一方面,基站控制站2001从周边小区列表中删除撤去基站1004的项,进行更新(步骤S1312)。接着,基站控制站2001从基站控制站内删除所撤去的基站自身的周边小区列表(步骤S1316)。图14表示从周边小区列表中删除撤去基站的项的状况。
当周边小区列表的更新结束时,收容撤去基站1004的基站控制站2001向撤去基站1004通报已结束基站识别符、永久扰码的回收,使共用控制信道停止(步骤S1320)。
撤去基站1004在结束了其它的处理后,切断电源结束基站撤去处理(步骤S1322)。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在基站的上位存在基站控制站的情况,但也可以由各基站分散地进行基站控制站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不一定需要基站控制站。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对想要确定扰码的基站设定暂定扰码,将下属于相邻小区的移动站作为通常动作而进行的测定结果作为小区间邻接关系集中到基站控制站中。并且,自动形成本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自动更新周边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即,在进行下行扰码的自动分配时,因为使用来自移动站的通常的测定报告,所以不需要像现有方法那样在基站中确定从周边基站发送的下行线路的控制信道,不需要增大基站或软件、天线的规模。
另外,因为在确定要分配的扰码时考虑了周边小区列表,所以能够抑制在近距离内使用同一种扰码的机会,防止产生干扰。另外,因为与扰码的分配同时适当地生成周边小区列表,所以移动站能够高速地进行小区检测,提高了越区切换时的通信质量,同时减少了产生的干扰,增大了系统容量。
另外,在撤去基站时,回收扰码,还从周边基站的周边小区列表中删除包含撤去基站的信息,所以能够重复有效利用扰码,总是能够维持移动站的高速的小区检测动作。
另外,无线网络设计者不必使用计算机仿真的结果手动地设定扰码和周边小区列表,并且因为根据移动站在实际的服务区域内进行的测定报告,所以不会发生电波到达区域的估计误差引起的重新设定。这可以大幅节约设计所需要的时间、计算机资源等,可以说效果很大。
本发明的基站、移动通信系统及扰码设定方法适用于利用码分多址接入方式在用户间共享使用同一频带的CDMA蜂窝系统。

Claims (9)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100),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下属于相邻小区的多个移动站(300)和形成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共享共用频带来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扰码设定单元(106),其设定基站识别符和暂定分配的暂定下行扰码;以及
发送单元(102),其使用所述暂定扰码对所述基站识别符进行扩频,并发送所述基站识别符,
其中,所述扰码设定单元根据与所述基站识别符的接收有关的报告来分配永久下行扰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码设定单元根据由所述移动站中的一个移动站发送给相邻基站中的所述一个移动站所下属的一个基站的所述接收报告来分配所述永久下行扰码,所述相邻基站与所述基站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用于禁止移动站在设定了所述暂定扰码的期间与所述基站连接的标志。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具有相邻小区列表,该相邻小区列表表示与所述基站相邻的所述相邻基站中的一个基站的扰码,并且
所述扰码设定单元根据所述相邻小区列表来分配所述永久下行扰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相邻小区列表更新单元,其更新所述相邻小区列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当要撤去所述基站时,所述扰码设定单元返回所述下行扰码和所述基站识别符,
所述相邻小区列表更新单元根据所述下行扰码的返回来更新所述相邻小区列表。
7.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扰码设定方法,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下属于相邻小区的多个移动站和形成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共享共用频带来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定基站识别符和暂定分配的暂定下行扰码的步骤;
发送利用所述暂定下行扰码进行扩频后的所述基站识别符的步骤;
根据所述基站识别符的接收报告来分配永久下行扰码的步骤;以及
设定所分配的扰码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扰码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移动站中的下属于相邻基站的一个移动站发送给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接收报告来执行所述分配永久下行扰码的步骤,所述相邻基站与所述基站相邻。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扰码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表示所述相邻基站的扰码的相邻小区列表来执行所述分配永久下行扰码的步骤。
CN2005101152252A 2004-11-12 2005-11-11 基站和扰码设定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738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29360 2004-11-12
JP2004-329360 2004-11-12
JP2004329360A JP4451286B2 (ja) 2004-11-12 2004-11-12 基地局、基地局制御局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スクランブリングコード設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3895A true CN1773895A (zh) 2006-05-17
CN1773895B CN1773895B (zh) 2011-07-20

Family

ID=35708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1522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73895B (zh) 2004-11-12 2005-11-11 基站和扰码设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13329B2 (zh)
EP (1) EP1657950A3 (zh)
JP (1) JP4451286B2 (zh)
CN (1) CN177389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4857C (zh) * 2006-06-29 2008-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E-dch无线链路配置方法
CN101573897A (zh) * 2007-01-09 2009-11-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传播状况收集方法
CN102356670A (zh) * 2009-03-16 2012-02-1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中的操作方法
CN103098519A (zh) * 2010-09-08 2013-05-0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相邻小区列表优化系统、基站以及相邻小区列表更新方法
CN102084673B (zh) * 2008-07-08 2015-02-1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隐蔽网络拓扑的方法和系统
WO2019120126A1 (zh) * 2017-12-20 2019-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13067A1 (en) * 2006-03-09 2007-09-13 Patrick L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ndoffs within a macrocell
US8108003B2 (en) * 2006-03-09 2012-01-31 Alcatel Lucent Controlling base station router device definition codes
JP4668850B2 (ja) * 2006-06-08 2011-04-13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基地局装置
US7808946B2 (en) * 2006-07-13 2010-10-05 Alcatel-Lucent Usa Inc. Automated configuration of a base station router device
US20080039141A1 (en) 2006-08-10 2008-02-14 Holger Claussen Changing the scrambling code of a base station fo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JP4444259B2 (ja) * 2006-10-03 2010-03-3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下りリンクスクランブル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4814055B2 (ja) * 2006-11-06 2011-11-09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基地局装置の立ち上げ方法
JP4913553B2 (ja) * 2006-11-08 2012-04-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JP4913554B2 (ja) * 2006-11-08 2012-04-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US9326201B2 (en) * 2006-12-22 2016-04-26 Alcatel Lucent Detecting and reporting a picocell by a mobile station
JP5008403B2 (ja) * 2007-01-09 2012-08-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並びに伝搬状況収集方法
JP2008193364A (ja) * 2007-02-02 2008-08-21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並びにトラッキングエリア設定方法
JP4913618B2 (ja) * 2007-02-02 2012-04-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GB2447439B (en) * 2007-02-02 2012-01-25 Ubiquisys Ltd Access point power control
US20080207209A1 (en) * 2007-02-22 2008-08-28 Fujitsu Limited Cellular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059881B2 (ja) * 2007-03-08 2012-10-31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無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サービスエリアidを割り当て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0998927B1 (ko) * 2007-06-28 2010-1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인접 기지국 리스트 관리 방법및 장치
US8169992B2 (en) 2007-08-08 2012-05-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scrambling during random access
US8559952B2 (en) * 2007-08-14 2013-10-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utomated and seamless change of reporting cell identity
US8588759B2 (en) * 2007-08-14 2013-11-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ell identifier conflict avoidance
JP5032666B2 (ja) * 2007-10-22 2012-09-26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小さなセルの無線基地局を構成設定する方法
US8855007B2 (en) * 2007-11-19 2014-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ing an identifier for an access point
CN101904126B (zh) * 2007-12-21 2013-08-28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蜂窝通信网络中的加扰码分配
EP2255571B1 (en) 2008-03-25 2016-11-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a physical cell identity (pci) of a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radio cell
US20110170437A1 (en) * 2008-06-17 2011-07-14 Nec Europe Ltd. Method of subcarrier allocation in an ofdma-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network
US8654623B2 (en) 2008-06-25 2014-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under an extended physical-layer cell identity space
US8391158B2 (en) * 2008-07-25 2013-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identifier assignment and selection
GB2462803B (en) 2008-07-31 2012-10-24 Ubiquisys Ltd Establishing colocated second cell
US8838090B2 (en) * 2009-01-15 2014-09-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physical cell identity conflicts
JP5264542B2 (ja) * 2009-02-05 2013-08-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制御装置、ならびに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CN103298006B (zh) 2009-03-13 2017-03-0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方法以及基站
CN102356677B (zh) 2009-03-16 2016-11-0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方法
US20100267386A1 (en) * 2009-04-17 2010-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handoff between a femtocell base station and a cellular base station
EP3169007B1 (en) * 2009-06-15 2018-03-28 Fujitsu Limite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71681B (en) 2009-07-07 2011-11-02 Ubiquisys Lt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femtocell access point
GB2472597B (en) 2009-08-11 2012-05-16 Ubiquisys Ltd Power setting
GB2479713A (en) * 2010-04-12 2011-10-26 Faiz Alam A transmitter needs to identify itself only if it transmits to a receiver that is intentionally common
CN103155642A (zh) * 2010-08-16 2013-06-12 诺基亚公司 用于检测或监控集小区的基于蜂窝的频间测量事件
US9313670B2 (en) * 2010-08-16 2016-04-12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controlled updating of a neighbor list
US9220038B2 (en) * 2010-10-01 2015-12-22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an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 event utilizing a detected cell
US8606322B2 (en) * 2010-10-25 2013-12-10 Raytheon Applied Signal Technology, Inc. Portable cellular base station configuration
US8588853B2 (en) 2010-10-25 2013-11-19 Raytheon Applied Signal Technology, Inc. Femtocell configuration
US9072110B2 (en) 2010-11-08 2015-06-30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UE pattern indication and measurement for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US8548474B2 (en) * 2011-01-07 2013-10-01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automatic neighbor cell relation report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661114B1 (en) * 2012-05-03 2014-12-24 Alcatel Luc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electing a Primary Scrambling Code in a Femto Cell
CN102883356A (zh) 2012-06-20 2013-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邻基站的方法、基站及处理网元
US8737375B2 (en) * 2012-07-25 2014-05-27 At&T Mobility Ii Llc Code plann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565771B1 (en) 2012-08-23 2013-10-22 At&T Mobility Ii Llc Handover relation identification utilizing network events
US20140071941A1 (en) * 2012-09-13 2014-03-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ci selection to reduce interference from unloaded cells
US8942128B2 (en) 2012-11-27 2015-01-27 At&T Mobility Ii Llc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heavy conges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288716B2 (en) 2012-11-30 2016-03-15 At&T Mobility Ii Llc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GB2512371A (en) 2013-03-28 2014-10-01 Ubiquisys Ltd Selection of a basestation physical layer identifier
JP6006775B2 (ja) * 2014-12-04 2016-10-12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
FR3067555A1 (fr) * 2017-06-20 2018-12-14 Orange Gestion de l'unicite des identifiants de modules de communication dans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US10834608B1 (en) 2019-07-16 2020-11-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model-driven automated cell allocation in fifth generation (5G) or other advanced networks
US11832294B2 (en) 2021-12-02 2023-11-2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assignment of root sequence indexes while minimizing network chang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85333B2 (ja) 1996-12-26 2004-11-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Cdma基地局装置
JP3149399B2 (ja) 1998-09-24 2001-03-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Cdma基地局装置及びコード割当方法
JP3741908B2 (ja) * 1999-08-16 2006-02-0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周辺基地局情報更新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および基地局
JP3672808B2 (ja) * 2000-09-06 2005-07-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及び干渉キャンセル方法
JP2002218528A (ja) 2001-01-15 2002-08-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同期方法
US7239621B2 (en) * 2001-12-04 2007-07-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hysical channel relation system/method for use in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2005142967A (ja) * 2003-11-07 2005-06-02 Ntt Docomo Inc 拡散符号の割当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4857C (zh) * 2006-06-29 2008-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E-dch无线链路配置方法
CN101573897A (zh) * 2007-01-09 2009-11-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传播状况收集方法
CN102084673B (zh) * 2008-07-08 2015-02-1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隐蔽网络拓扑的方法和系统
CN102356670A (zh) * 2009-03-16 2012-02-1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中的操作方法
US8891433B2 (en) 2009-03-16 2014-11-18 Ne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CN102356670B (zh) * 2009-03-16 2015-07-0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中的操作方法
CN103098519A (zh) * 2010-09-08 2013-05-0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相邻小区列表优化系统、基站以及相邻小区列表更新方法
WO2019120126A1 (zh) * 2017-12-20 2019-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57950A2 (en) 2006-05-17
EP1657950A3 (en) 2010-07-07
JP2006140829A (ja) 2006-06-01
US7813329B2 (en) 2010-10-12
US20060121907A1 (en) 2006-06-08
JP4451286B2 (ja) 2010-04-14
CN1773895B (zh) 201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73895A (zh) 基站和扰码设定方法
JP4726060B2 (ja) 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用パラメータ更新方法
CN109417734B (zh) 接收参考信号以支持灵活无线电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EP3783947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apability and measuring carrier
CN1230033C (zh) 在共享无线电接入网络环境中使用用户相关的相邻小区列表的越区切换
CN10331462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
US8880089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resource assignment method
CN111246446B (zh) 一种ue中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994011A (zh) 无线传输系统
CN1902966A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限制性重用
CN110121895A (zh) 小区标识信息
US20070093267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parameter setting method
CN1929323A (zh) 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
KR20060085653A (ko) 무선 주파수 도약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소프트 핸드오프 및방송 서비스에 대한 간섭 관리
CN101889467A (zh) 用于提供对兼容网络的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88594B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887013A (zh) 用于最小化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小区内干扰的方法
WO2010106836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無線通信方法
CN106134125A (zh) 小小区资源分配
CN104521267A (zh) 通信控制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875587A (zh) 用于在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接入无线电资源的方法、无线电站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829371A (zh) 分发数据的方法、基站收发信台、基站控制器及移动网络
CN1231074C (zh) 一种为移动台动态分配无线信道资源的方法
CN104780545B (zh) 一种利用非授权频谱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295390A (zh) 码分多址-时分双工方式发送接收装置及发送接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511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