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6446B - 一种ue中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ue中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46446B CN111246446B CN201811579535.3A CN201811579535A CN111246446B CN 111246446 B CN111246446 B CN 111246446B CN 201811579535 A CN201811579535 A CN 201811579535A CN 111246446 B CN111246446 B CN 1112464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itial value
- slot index
- scrambling
- physical
- serving c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50069124 RAN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355633 Salmo salar ra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group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22—PN, e.g. Kronecker
- H04J13/0029—Gol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04J13/0062—Zadoff-Chu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28—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 H04L25/03866—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using scramb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11/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2211/003—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within particular systems or standards
- H04J2211/005—Long term evolution [L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2D通信中的传输方法和装置。UE在步骤一中确定扰码序列发生器的初始值,所述初始值由第一ID,第二ID,时隙索引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确定;在步骤二中生成D2D扰码序列;在步骤三中使用所述D2D扰码序列对D2D数据进行扰码操作,发送经过扰码操作的D2D数据。本发明使得D2D UE能够重用现有的PUSCH扰码发生器的初始化公式,同时使得基站能够区分D2D信号和上行信号,避免了由于扰码序列相同而产生的严重干扰。本发明能够同时支持小区覆盖内和小区覆盖外的D2D UE。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以下原申请的分案申请:
--原申请的申请日:2014年11月26日
--原申请的申请号:201410697509.6
--原申请的发明创造名称:一种UE中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置对装置(D2D-Device to Device)通信中扰码的方案,特别是涉及基于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D2D的扰码方案。
背景技术
传统的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 Project)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Channel)上的数据或者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采用扰码操作:
其中,分别是扰码后的数据的第i位比特,扰码前的数据的第i位比特和扰码序列的第i位比特。c(i)是由伪随机格登序列(Gold Sequence)确定的,具体参见技术规范(TS-Technical Specification)36.211中的7.2节,其中第2个m序列发生器的初始值是:
其中,分别是UE的无线网络暂定标识(RNTI-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PUSCH的时隙在帧内的索引,UE的服务小区物理标识(ID-Identifier),q是0或1-用于标识最多2个码字。
传统的3GPP版本中,数据传输发生在基站和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之间。在3GPP R12中,装置对装置(D2D-Device to Device)通信被立项并加以讨论,D2D的本质特点是允许UE之间的数据传输。对于FDD和TDD系统而言,3GPP在无线接入网第一工作组第73次会议(RAN1#73)达成的结论是:D2D系统中的UE不允许同时收发。进一步的,为了避免下行数据对D2D通信的干扰,UE占用传统的上行资源即FDD的上行频带和子帧(TDD)的上行子帧用于D2D通信(TDD下行子帧有待进一步讨论)。在RAN1#74bis会议上,通过了关于D2D通信的子帧采用SC-FDMA的多址方式,进一步的,用于D2D通信的物理信道尽可能重用LTE PUSCH的结构,包括信道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循环冗余校验码,扰码等等。
如上所述,传统的PUSCH扰码序列发生器的初始值是由UE的RNTI,UE的服务小区的物理ID和时隙索引。对于进行D2D通信的UE而言,RNTI和服务小区物理ID的分配需要进一步优化,主要原因包括:
-网络覆盖外的D2D UE如何确定RNTI和服务小区物理ID
-网络覆盖内的处于空闲(RRC-Idle:Radio Resource Control Idle)状态的D2DUE如何确定RNTI
-基站如何分辨接收到的信号是D2D信号还是相邻小区的上行信号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2D通信中的扰码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设备(UE)中的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A.确定扰码序列发生器的初始值,所述初始值由以下至少之一确定:
-第一ID
-第二ID
-时隙索引
B.生成D2D扰码序列
C.使用所述D2D扰码序列对D2D数据进行扰码操作,发送经过扰码操作的D2D数据
其中,第一ID是从0到65535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第二ID是从504到3080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所述时隙索引是从0到19的整数集中的一个元素。所述初始值和以下至少之一是线性关系:
-第一ID
-第二ID
-所述时隙索引。
上述0到65535的整数集合是RNTI的取值集合(16进制数从0000到FFFF)。第二ID的取值范围是重用现有PUSCH扰码序列发生器的初始值的生成公式且用第二ID替代小区物理ID计算得出,504到3080是尚未分配的保留值。上述从0到19的整数集是ns的取值集合。
上述方法实现了D2D数据和LTE上行数据的干扰随机化,避免了由于小区物理ID相同而产生的严重干扰。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UE处于网络覆盖外,第二ID是固定值X。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X是-1。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UE处于网络覆盖外,第一ID由所述UE的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确定。
IMEI是UE的全球唯一标识,利用IMEI获得第一ID能够有效随机化用户间干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ID等于mod(IMEI,216)。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UE处于网络覆盖内,第二ID是所述UE的服务小区的物理ID加上偏移值Y,所述Y是整数。
本发明的上述方面使基站能够区分接收到的信号是D2D信号还是邻小区的干扰信号,有利于基站间的干扰协同操作。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Y是504。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第一ID到所述初始值的斜率是16384,第二ID到所述初始值的斜率是1。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如下步骤:
A0.发送无线信号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ID
-第二ID
-所述时隙索引。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线信号包含以下至少之一:
-Zadoff-Chu序列
-伪随机序列
-信息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E中的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A.确定扰码序列发生器的初始值,所述初始值由以下至少之一确定:
-第一ID
-第二ID
-时隙索引
B.生成D2D扰码序列
C.接收经过扰码操作的D2D数据,使用所述D2D扰码序列对解调出的D2D数据进行解扰操作。
其中,第一ID是从0到65535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第二ID是从504到3080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所述时隙索引是从0到19的整数集中的一个元素。所述初始值和以下至少之一是线性关系:
-第一ID
-第二ID
-所述时隙索引。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UE处于网络覆盖外,第二ID是固定值X。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UE处于网络覆盖外,第一ID由所述UE的IMEI确定。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UE处于网络覆盖内,第二ID是所述UE的服务小区的物理ID加上偏移值Y,所述Y是整数。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如下步骤:
A0.接收无线信号确定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ID
-第二ID
-所述时隙索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确定扰码序列发生器的初始值
第二模块:用于生成D2D扰码序列
第三模块:用于使用所述D2D扰码序列对D2D数据进行扰码操作以及发送经过扰码操作的D2D数据。
其中,第一ID是从0到65535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第二ID是从504到3080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所述时隙索引是从0到19的整数集中的一个元素。所述初始值由以下至少之一确定:
-第一ID
-第二ID
-时隙索引。
所述初始值和以下至少之一是线性关系:
-第一ID
-第二ID
-所述时隙索引。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模块还用于发送无线信号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ID
-第二ID
-所述时隙索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确定扰码序列发生器的初始值
第二模块:用于生成D2D扰码序列
第三模块:用于接收经过扰码操作的D2D数据以及使用所述D2D扰码序列对解调出的D2D数据进行解扰操作。
其中,第一ID是从0到65535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第二ID是从504到3080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所述时隙索引是从0到19的整数集中的一个元素。所述初始值由以下至少之一确定:
-第一ID
-第二ID
-时隙索引。
所述初始值和以下至少之一是线性关系:
-第一ID
-第二ID
-所述时隙索引。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模块还用于接收无线信号确定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ID
-第二ID
-所述时隙索引。
本发明解决了D2D系统中的扰码序列发生器的初始化的问题,通过为D2D UE分配合理的第一ID和第二ID,使得D2D UE能够重用现有的PUSCH扰码发生器的初始化公式,同时使得基站能够区分D2D信号和上行信号。进一步的,将IMEI和第一ID关联,随机化了D2D信号之间的干扰。本发明能够同时支持小区覆盖内和小区覆盖外的D2D UE。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确定D2D通信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中的扰码处理装置结构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中的解扰处理装置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实施例1示例了D2D通信的流程图,如附图1所示。附图1中,UE U10和UE U11是D2D通信的两个UE。
对于UE U10
在步骤S101中,发送无线信号指示至少以下之一:
-第一ID
-第二ID
-时隙索引。
在步骤S102中,确定扰码序列发生器的初始值,所述初始值由以下至少之一确定:
-第一ID
-第二ID
-所述时隙索引
在步骤S103中生成D2D扰码序列
在步骤S104中使用所述D2D扰码序列对D2D数据进行扰码操作并发送经过扰码操作的D2D数据。
扰码后的D2D数据经过调制后由UE U10发送给UE U11。
对于UE U11
在步骤S111中,接收无线信号确定至少以下之一:
-第一ID
-第二ID
-时隙索引。
在步骤S112中,确定扰码序列发生器的初始值,所述初始值由以下至少之一确定:
-第一ID
-第二ID
-所述时隙索引
在步骤S113中生成D2D扰码序列
在步骤S114中接收经过扰码操作的D2D数据并使用所述D2D扰码序列对解调出的D2D数据进行解扰操作
实施例1中,其中,第一ID是从0到65535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第二ID是从504到3080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所述时隙索引是从0到19的整数集中的一个元素。所述初始值和以下至少之一是线性关系:
-第一ID
-第二ID
-所述时隙索引。
作为实施例1的一个子实施例,UE U10处于网络覆盖外,第二ID是固定值X。
实施例2
实施例2示例了用户设备中的扰码处理装置结构框图,如附图2所示。实施例2中,UE处理装置400是由发送模块401,生成模块402,扰码模块403组成。
发送模块401用于发送无线信号指示第一ID,第二ID,以及时隙索引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发送模块401还用于确定扰码序列发生器的初始值,所述初始值由第一ID,第二ID,以及所述时隙索引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确定。其中,所述初始值和第一ID是线性关系,所述初始值和第二ID是线性关系。
生成模块402用于生成D2D扰码序列。
扰码模块403用于使用所述D2D扰码序列对D2D数据进行扰码操作以及发送经过扰码操作的D2D数据。
实施例2中,其中,第一ID是RNTI的取值集合中的元素,所述时隙索引是ns的取值集合中的元素。第二ID是从504到3080的整数集合中的元素或者是从-2576到-1的整数集合中的元素。
实施例3
实施例3示例了用户设备中的解扰处理装置结构框图,如附图3所示。实施例3中,UE处理装置500是由接收模块501,生成模块502,解扰模块503组成。
发送模块501用于接收无线信号确定第一ID,第二ID,以及时隙索引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发送模块501还用于确定扰码序列发生器的初始值,所述初始值由第一ID,第二ID,以及时隙索引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确定。其中,所述初始值和第一ID是线性关系,所述初始值和第二ID是线性关系。生成模块502用于生成D2D扰码序列。解扰模块503用于接收经过扰码操作的D2D数据以及使用所述D2D扰码序列对解调出的D2D数据进行解扰操作。
实施例3中,第一ID是从0到65535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第二ID是从504到3080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所述时隙索引是从0到19的整数集中的一个元素。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硬盘或者光盘等。可选的,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者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形式实现,也可以由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申请不限于任何特定形式的软件和硬件的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用户设备UE中的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A.确定扰码序列发生器的初始值,其中所述初始值由第一ID、第二ID和时隙索引确定;
B.生成D2D扰码序列;以及
C.使用所述D2D扰码序列对D2D数据进行扰码操作,并发送经过扰码操作的D2D数据;
其中,不是无线网络暂定标识RNTI或服务小区的物理ID的第一ID是从0到65535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不是服务小区的物理ID的第二ID是从504到3080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所述时隙索引是从0到19的整数集中的一个元素;所述初始值与第一ID、第二ID和时隙索引是线性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E处于网络覆盖外的情况下,第一ID由所述UE的IMEI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E处于网络覆盖内的情况下,第二ID是所述UE的服务小区的物理ID加上偏移值Y,所述Y是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ID到所述初始值的斜率是16384,第二ID到所述初始值的斜率是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如下步骤:
A0.发送无线信号指示第一ID、第二ID和时隙索引。
6.一种用户设备UE中的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A.确定扰码序列发生器的初始值,其中所述初始值由第一ID、第二ID和时隙索引确定;
B.生成D2D扰码序列;
C.接收经过扰码操作的D2D数据,使用所述D2D扰码序列对解调出的D2D数据进行解扰操作;
其中,不是无线网络暂定标识RNTI或服务小区的物理ID的第一ID是从0到65535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不是服务小区的物理ID的第二ID是从504到3080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所述时隙索引是从0到19的整数集中的一个元素;所述初始值与第一ID、第二ID和时隙索引是线性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E处于网络覆盖外的情况下,第一ID由所述UE的IMEI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E处于网络覆盖内的情况下,第二ID是所述UE的服务小区的物理ID加上偏移值Y,所述Y是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如下步骤:
A0.接收无线信号确定第一ID、第二ID和时隙索引。
10.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确定扰码序列发生器的初始值;
第二模块:用于生成D2D扰码序列;以及
第三模块:用于使用所述D2D扰码序列对D2D数据进行扰码操作以及发送经过扰码操作的D2D数据;
其中,不是无线网络暂定标识RNTI或服务小区的物理ID的第一ID是从0到65535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不是服务小区的物理ID的第二ID是从504到3080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时隙索引是从0到19的整数集中的一个元素,所述初始值由第一ID、第二ID和时隙索引确定;
所述初始值与第一ID、第二ID和时隙索引是线性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处于网络覆盖外的情况下,第一ID由所述用户设备的IMEI确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处于网络覆盖内的情况下,第二ID是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物理ID加上偏移值Y,所述Y是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ID到所述初始值的斜率是16384,第二ID到所述初始值的斜率是1。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模块还用于发送无线信号指示第一ID、第二ID和时隙索引。
15.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确定扰码序列发生器的初始值;
第二模块:用于生成D2D扰码序列;以及
第三模块:用于接收经过扰码操作的D2D数据以及使用所述D2D扰码序列对解调出的D2D数据进行解扰操作;
其中,不是无线网络暂定标识RNTI或服务小区的物理ID的第一ID是从0到65535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不是服务小区的物理ID的第二ID是从504到3080的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时隙索引是从0到19的整数集中的一个元素;所述初始值由第一ID、第二ID和时隙索引确定;
所述初始值与第一ID、第二ID和时隙索引是线性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处于网络覆盖外的情况下,第一ID由所述用户设备的IMEI确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处于网络覆盖内的情况下,第二ID是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物理ID加上偏移值Y,所述Y是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模块还用于接收无线信号确定第一ID、第二ID和时隙索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636405 | 2013-11-27 | ||
CN201310636405X | 2013-11-27 | ||
CN201410697509.6A CN104683969B (zh) | 2013-11-27 | 2014-11-26 | 一种ue中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97509.6A Division CN104683969B (zh) | 2013-11-27 | 2014-11-26 | 一种ue中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46446A CN111246446A (zh) | 2020-06-05 |
CN111246446B true CN111246446B (zh) | 2022-12-20 |
Family
ID=5319837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97509.6A Active CN104683969B (zh) | 2013-11-27 | 2014-11-26 | 一种ue中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201811579535.3A Active CN111246446B (zh) | 2013-11-27 | 2014-11-26 | 一种ue中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97509.6A Active CN104683969B (zh) | 2013-11-27 | 2014-11-26 | 一种ue中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60112221A1 (zh) |
EP (1) | EP3076747A4 (zh) |
KR (1) | KR102302025B1 (zh) |
CN (2) | CN104683969B (zh) |
WO (1) | WO201507837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862737B1 (ko) * | 2014-01-22 | 2018-05-30 | 후아웨이 디바이스 (둥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장치-대-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사용자 장비 |
EP3282807B1 (en) * | 2015-04-28 | 2021-06-3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CN107241123A (zh) * | 2016-03-28 | 2017-10-10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协同多点传输系统的数据发射方法、网络设备及无线系统 |
CN107623649B (zh) * | 2016-07-15 | 2020-01-03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传输中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8133081A1 (zh) | 2017-01-22 | 2018-07-26 | 南通朗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GB2562023A (en) * | 2017-02-03 | 2018-11-07 | Tcl Communication Ltd | Synchronis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
EP4102794A1 (en) * | 2017-03-24 | 2022-12-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r broadcast channel transmission |
US11171744B2 (en) * | 2018-02-06 | 2021-11-09 | Apple Inc. | Up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 scheme |
CN111277358A (zh) * | 2018-12-28 | 2020-06-1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序列生成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 |
CN111435906B (zh) * | 2019-03-27 | 2021-11-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参考值的确定方法及终端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13403A (zh) * | 2008-08-07 | 2011-06-29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电网络临时识别符相依的加扰序列初始化 |
WO2013044718A1 (zh) * | 2011-09-30 | 2013-04-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终端及系统 |
CN103096503A (zh) * | 2011-11-04 | 2013-05-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匹配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WO2013162333A1 (ko) * | 2012-04-26 | 2013-10-3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부분적 단말 제어 단말 대 단말 통신 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434262B1 (ko) * | 1999-08-17 | 2004-06-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순방향 다중 스크램블링 코드 발생 방법 |
CN101272232B (zh) * | 2008-05-14 | 2013-11-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的加扰方法 |
CN101931485B (zh) * | 2009-06-19 | 2014-02-1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专用参考信号生成方法和装置 |
US8923905B2 (en) * | 2009-09-30 | 2014-12-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crambling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s |
CN102377540A (zh) * | 2010-08-13 | 2012-03-14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信息的方法 |
WO2012128505A2 (ko) * | 2011-03-18 | 2012-09-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장치-대-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340382A (zh) * | 2011-10-28 | 2012-02-0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dmrs扰码序列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03259635B (zh) * | 2012-02-15 | 2016-06-0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dmrs扰码序列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US9185690B2 (en) * | 2012-02-29 | 2015-11-1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Allocating and determining resources for a device-to-device link |
US9451570B2 (en) * | 2012-08-29 | 2016-09-20 | Alcatel Lucent | Device discovery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EP2901796B1 (en) * | 2012-09-26 | 2018-12-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channel selective access in wireless lan system |
WO2014052639A2 (en) * | 2012-09-26 | 2014-04-0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in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9295044B2 (en) * | 2012-12-21 | 2016-03-22 | Blackberry Limited | Resource scheduling in direct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20140241262A1 (en) * | 2013-02-28 | 2014-08-28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dium access control signalling for direct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
KR101862737B1 (ko) * | 2014-01-22 | 2018-05-30 | 후아웨이 디바이스 (둥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장치-대-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사용자 장비 |
-
2014
- 2014-11-23 US US14/892,937 patent/US2016011222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11-26 CN CN201410697509.6A patent/CN104683969B/zh active Active
- 2014-11-26 CN CN201811579535.3A patent/CN111246446B/zh active Active
- 2014-11-26 KR KR1020167011306A patent/KR10230202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11-26 EP EP14865190.4A patent/EP3076747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11-26 WO PCT/CN2014/092312 patent/WO201507837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13403A (zh) * | 2008-08-07 | 2011-06-29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电网络临时识别符相依的加扰序列初始化 |
WO2013044718A1 (zh) * | 2011-09-30 | 2013-04-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终端及系统 |
CN103096503A (zh) * | 2011-11-04 | 2013-05-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匹配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WO2013162333A1 (ko) * | 2012-04-26 | 2013-10-3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부분적 단말 제어 단말 대 단말 통신 방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078379A1 (zh) | 2015-06-04 |
EP3076747A1 (en) | 2016-10-05 |
KR20160091318A (ko) | 2016-08-02 |
US20160112221A1 (en) | 2016-04-21 |
KR102302025B1 (ko) | 2021-09-14 |
EP3076747A4 (en) | 2017-08-23 |
CN104683969A (zh) | 2015-06-03 |
CN104683969B (zh) | 2019-03-29 |
CN111246446A (zh) | 2020-06-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46446B (zh) | 一种ue中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
EP3624371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generating scrambling code sequence | |
CN110431818B (zh) | 传输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6034360B (zh) | 一种多用户叠加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
JP6181755B2 (ja) | 拡張された物理下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のスクランブリング及び復調用参照信号系列の生成 | |
CN108307535B (zh) |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 |
US9668254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crambling sequence configu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
EP3294026B1 (en) | Network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 |
CN106664689B (zh) |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WO2016120949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commodating specific user equipments | |
CN110430027B (zh) | 数据发送方法、发送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4350770B (zh) | 业务数据加扰方法、业务数据解扰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8029105B (zh) | 无线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567074B (zh) | 一种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2311493B (zh) | 协作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
US10420074B2 (en) |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
CN111903146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1726770A (zh) | 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7733596B (zh) | 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 |
CN109644443B (zh)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535577B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
KR20140103049A (ko) | 기기 간 통신에서 스크램블링 시퀀스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3368714B (zh) | 确定公共搜索空间位置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 |
JP2019528615A (ja) | 送信方法、受信方法、中継デバイス、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 |
CN107690192A (zh) |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2 Address after: Lu Senbaolusenbao Applicant after: Interest Thinking Internation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240. A2117, building B, building 555, Dongchua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La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