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3146B - 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3146B
CN111903146B CN201880090851.6A CN201880090851A CN111903146B CN 111903146 B CN111903146 B CN 111903146B CN 201880090851 A CN201880090851 A CN 201880090851A CN 111903146 B CN111903146 B CN 1119031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arameter
sci
sent
remo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08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03146A (zh
Inventor
黄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03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3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03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3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用于解决在Remote终端与目标Relay终端进行通信过程中,Remote终端需要接收并解码处理大量自己不需要的数据,导致功率消耗增加的问题。所述方法具体包括: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所述第二终端为中继Relay终端或者远端Remote终端,所述Relay终端采用第一参数对SCI进行加扰,所述Remote终端采用第二参数对SCI进行加扰。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第一参数对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SCI进行解扰。在解扰成功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装置提高了网络的覆盖能力,可以应用于物联网,例如MTC、IoT、LTE‑M、M2M等。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基站的覆盖范围,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基站授权,作为中继(Relay)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给处于基站覆盖范围之外的远端(Remote)UE提供中继服务,使得Remote UE可以通过Relay UE接入基站。Relay UE和RemoteUE之间可以在侧行链路(Sidelink)上通过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技术直接进行通信。支持D2D技术的UE都配置有24bit的地址信息,并且UE在基于D2D技术进行通信时,都是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因此每个UE都可以接收以及解码其它UE发送的SCI。
以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为例,对Remote UE和目标Relay UE基于D2D技术进行通信的过程进行说明,其中,目标Relay UE即为该Remote UE提供中继服务的Relay UE。该通信系统中包括基站以及5个UE,其中,UE1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并作为Relay UE为UE2提供中继服务,UE2、UE3、UE4、UE5均为Remote UE,并且UE2、UE3、UE4、UE5均在基站覆盖范围之外。UE2与UE1进行通信的过程为:在UE2与UE1进行通信之前,UE2确定目标Relay UE的24bit地址信息,即UE1的24bit地址信息。UE2分别接收UE1、UE3、UE4、UE5广播的SCI,其中,每个SCI均携带对应接收侧UE的24bit地址信息中的低8位地址信息,也就是对应接收侧UE的群组标识(Group ID),以及信道资源标识、编码调制方式等信息。针对每个SCI,UE2确定该SCI中携带的Group ID是否在自身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若是,则在该SCI所携带的信道资源标识对应的物理侧行链路共享信道(pysical sidelink share channel,PSSCH)中接收数据信息,该数据信息中携带发送该SCI的发送侧UE的24bit地址信息等信息。假设UE1、UE3、UE5发送的SCI中携带的Group ID在UE2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则UE2在UE1发送的SCI所携带信道资源标识对应的PSSCH中接收UE1发送的数据信息,并在UE3发送的SCI所携带信道资源标识对应的PSSCH中接收UE3发送的数据信息,并在UE5发送的SCI所携带信道资源标识对应的PSSCH中接收UE5发送的数据信息。其中,每个数据信息中均携带发送该数据信息的发送侧UE的24bit地址信息。之后,UE2将数据信息中携带的发送侧UE的24bit地址信息与目标Relay UE,也就是UE1的24bit地址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将UE1发送的数据信息从接收的数据信息中筛选出来。
由于发送侧UE在MAC层将该发送侧UE的24bit地址信息添加到待发送数据中,得到MAC数据包,之后再通过物理层将MAC数据包进行处理,得到待发送的数据信息,因此接收侧UE在接收到数据信息后,需要将数据信息在MAC层进行解码等处理后才可以确定发送侧UE的24bit地址信息,从而将发送侧UE的24bit地址信息与目标Relay UE的24bit地址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将目标Relay UE所发送的数据信息过滤出来。可见,在Remote UE与目标RelayUE进行通信过程中,Remote UE需要接收并解码处理大量自己不需要的数据,导致功率消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用于解决在Remote UE与目标Relay UE进行通信过程中,Remote UE需要接收并解码处理大量自己不需要的数据,导致功率消耗增加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终端对SCI进行加扰,得到加扰后的SCI,并向第一终端发送加扰后的SCI。具体的,第二终端为Relay终端时,采用第一参数对SCI进行加扰。第二终端为Remote终端时,采用第二参数对SCI进行加扰。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SCI,并采用第一参数对第二终端发送的SCI进行解扰。在解扰成功后,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Relay终端和Remote终端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扰参数对SCI进行加扰,从而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确定接收到的SCI能否基于Relay终端对应的加扰参数解扰成功,来确定接收到的SCI是否由Relay终端发送的,这样可以过滤掉Remote终端发送的SCI,第一终端就可以只接收并处理Relay终端发送的数据,从而可以极大的减少第一终端接收处理数据信息的数量,降低第一终端的功率消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解扰失败,且所述第一终端在不需要与任一Remote终端进行通信时,不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或者,在解扰失败,且所述第一终端在需要与至少一个RemoteUE进行通信时,采用所述第二参数对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SCI进行解扰,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上述设计中,第一终端通过确定是否需要和Remote终端进行通信来确定是否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从而第一终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继续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SCI携带接收侧终端的Group ID,在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之前,所述第一终端还可以确定所述GroupID在自身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上述设计中,通过确定该SCI所携带的Group ID是否在第一终端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从而可以确定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是否是自身感兴趣的。若该SCI所携带的Group ID在第一终端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则说明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是自身感兴趣的,因此第一终端可以继续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若该SCI所携带的Group ID没有在第一终端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则说明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不是自身感兴趣的,因此第一终端可以不再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参数为采用第一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所述第二参数为采用第二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或者,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序列,这里对第一参数、第二参数所采用的序列类型不做具体限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SCI,SCI中携带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标识第二终端为Relay终端或Remote终端。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SCI,在指示信息标识第二终端为Relay终端时,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SCI中增加用于标识第二终端为Relay终端或Remote终端的指示信息,使得第一终端在接收到SCI后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该SCI是否由Relay终端发送的,这样可以过滤掉Remote终端发送的SCI,第一终端就可以只接收并处理Relay终端发送的数据,从而可以极大的减少第一终端接收处理数据信息的数量,降低第一终端的功率消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且所述第一终端在不需要与任一所述Remote终端进行通信时,第一终端不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或者,在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且所述第一终端在需要与至少一个所述RemoteUE进行通信时,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上述设计中,第一终端通过确定是否需要和Remote终端进行通信来确定是否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从而第一终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继续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SCI携带接收侧终端的Group ID,在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之前,所述第一终端还可以确定所述Group ID在自身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上述设计中,通过确定该SCI所携带的Group ID是否在第一终端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从而可以确定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是否是自身感兴趣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指示信息占用一个比特。所述比特的值为1,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lay终端,所述比特的值为0,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或者,所述比特的值为1,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所述比特的值为0,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lay终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SCI,所述第二终端为Relay终端或者Remote终端,所述Relay终端采用第一参数对SCI进行加扰,所述Remote终端采用第二参数对SCI进行加扰。处理单元,用于采用所述第一参数对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SCI进行解扰。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解扰成功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解扰失败,且所述第一终端在不需要与任一Remote终端进行通信时,不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解扰失败,且所述第一终端在需要与至少一个RemoteUE进行通信时,采用所述第二参数对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SCI进行解扰。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SCI携带接收侧终端的Group ID,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之前,确定所述GroupID在自身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参数为采用第一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所述第二参数为采用第二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包括:处理单元,用于采用设置的参数对SCI进行加扰,得到加扰后的SCI,所述第二终端为Relay终端时,所述设置的参数为第一参数,所述第二终端为Remote终端时,所述设置的参数为第二参数。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处理单元得到的所述加扰后的SCI。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参数为采用第一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所述第二参数为采用第二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SCI,所述SCI中携带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Relay终端或Remote终端。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lay终端。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lay终端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且所述第一终端在不需要与任一所述Remote终端进行通信。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且所述第一终端在不需要与任一所述Remote终端进行通信时,不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且所述第一终端在需要与至少一个所述RemoteUE进行通信。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且所述第一终端在需要与至少一个所述Remote终端进行通信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SCI携带接收侧终端的Group ID,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之前,确定所述Group ID在自身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指示信息占用一个比特。所述比特的值为1,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lay终端,所述比特的值为0,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或者,所述比特的值为1,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所述比特的值为0,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lay终端。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第二终端,包括:处理单元,用于构造SCI,其中,所述SCI中携带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Relay终端或Remote终端。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处理单元构造的SCI。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指示信息占用一个比特。所述比特的值为1,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lay终端,所述比特的值为0,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或者,所述比特的值为1,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所述比特的值为0,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lay终端。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并实现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设计、第二方面或上述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设计提供的方法。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计算机等等。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并实现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设计、第二方面或上述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设计提供的方法。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计算机等等。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软件程序,该软件程序在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时可实现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设计、第二方面或上述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设计提供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设计、第二方面或上述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设计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可实现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设计、第二方面或上述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设计提供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TE-A D2D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提供无缝覆盖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主要设计目标之一。基于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技术的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LTE-Advanced,LTE-A)是一个干扰受限系统,被高大建筑物遮挡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以及位于基站覆盖边缘的UE,无线链路性能因为干扰而急剧下降。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抄表类UE需要通过无线链路接入网络,而这些抄表类UE往往位于隐蔽地下管道、地下室等位置,这对基站的覆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覆盖问题,Release 10LTE协议中引入了中继节点(Relay Node),中继节点可以给基站覆盖范围之外的UE提供接入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基站覆盖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中继节点部署不方便,成本高等缺陷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LTE-ARelease13版本协议中,引入了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NB-IoT通过针对性设计,可以使基站的覆盖增强20dB,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某些位于深层地下的UE的无线链路性能要求。
Release 12 LTE协议中首次引入了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规范,即UE与UE之间可以通过侧行链路(Sidelink)直接通信。在Release 13 LTE协议中,定义了中继用户设备(Relay UE)。Relay UE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为位于基站覆盖范围之外的UE提供中继服务的UE,使位于基站覆盖范围之外的UE可以接入基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位于基站覆盖范围之外的UE称之为远端用户设备(Remote UE),Relay UE以及Remote UE可以基于D2D技术通过Sidelink直接通信。基站可以通过网络授权处于该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某UE作为Relay UE,给Remote UE提供中继服务,使得Remote UE可以接入基站,从而提升基站的覆盖能力。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LTE-A D2D系统中。LTE-A D2D系统的架构可以如图2所示,其中,LTE-A D2D系统包括终端201~终端203以及网络设备204,其中,终端201~终端202为Remote UE,终端203为Relay UE,终端201~终端202通过终端203接入网络设备204。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LTE-A D2D系统所包括的网络设备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Relay UE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Remote UE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LTE-A D2D系统所包括的网络设备的数量、Relay UE的数量以及Remote UE的数量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LTE-A D2D系统中所包括的Remote UE之间也可以基于D2D技术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LTE-A D2D系统可以是各类通信系统,例如,可以是LTE,也可以是第五代(5G)通信系统,还可以是LTE与5G混合架构。Relay UE与网络设备是通过Un口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进行通信,Relay UE与Remote UE是通过PC5口在侧行链路上进行通信。
其中,网络设备204可以是普通的基站(如Node B或eNB)、新无线控制器(newradio controller,NR controller)、5G系统中的gNode B(gNB)、集中式网元(centralizedunit)、新无线基站、射频拉远模块、微基站、分布式网元(distributed unit)、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任何其它无线接入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终端201~终端204可以为UE,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常见的终端例如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基于D2D技术与其他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Remote UE在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之前,先与目标Relay UE建立起一对一侧行链路的层2连接,然后通过目标Relay UE接入网络设备,目标Relay UE即为该Remote UE提供中继服务的Relay UE。Remote UE与目标Relay UE建立层2连接的过程为:支持D2D技术的终端都配置有24bit的层2用户设备地址(UE identification,UE ID),Remote UE与Relay UE建立层2连接时,首先Remote UE进行Relay UE发现过程,以确定目标Relay UE的24bit ID。在以后的通信过程中,通过将接收到数据所携带的24bit ID与目标Relay UE的24bit ID进行对比,就可以识别出接收的数据是否为该目标Relay UE发送的数据。
Relay UE发现过程目前有两种方式实现。方式一是Relay UE在发现(Discovery)资源池中选一个资源,广播一个Discovery消息,广播的Discovery消息包含有该Relay UE的24bit ID以及自己提供的中继服务类型等信息。Remote UE根据接收到的Discovery消息确定目标Relay UE并记录目标Relay UE的24bit ID。方式二就是Remote UE发一个中继请求Discovery消息,目标Relay UE接收到该消息后,再发一个回应Discovery消息。RemoteUE根据接收到回应Discovery消息确定目标Relay UE的24bit ID。通过上述两种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Remote UE可以知道目标Relay UE的24bit ID。
Remote UE与目标Relay UE建立层2连接之后,可以基于D2D技术进行通信。RemoteUE与目标Relay UE基于D2D技术进行通信的过程为:UE在基于D2D技术进行通信时,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并且采用固定扰码序列对SCI进行扰码,因此每个UE都可以接收以及解码其它UE发送的SCI。Remote UE与目标Relay UE基于D2D技术进行通信时,Remote UE接收多个UE广播的SCI,其中,每个SCI均携带对应接收侧UE的24bit ID中的低8位地址信息,也就是对应接收侧UE的群组标识(GroupID),以及用于发送数据信息的信道资源所对应的信道资源标识、编码调制方式等信息。针对每个SCI,Remote UE确定该SCI中携带的Group ID是否在自身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若是,则在该SCI所携带的信道资源标识对应的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ysical sidelink sharechannel,PSSCH)中接收数据信息,该数据信息中携带发送该数据信息的UE的24bit ID等信息,然后将接收的数据信息进行解码确定发送该数据信息的UE的24bit ID,并将发送该数据信息的UE的24bit ID与目标Relay UE的24bit ID进行对比,以确定该数据信息是否是该目标Relay UE所发送的,从而将目标Relay UE发送的数据信息从接收的数据信息中筛选出来。
发送侧UE在基于D2D技术发送数据时,先在MAC层将该发送侧UE的24bit ID添加到待发送数据中,得到MAC数据包,之后再通过物理层将MAC数据包进行处理,得到待发送的数据。接收侧UE在接收到数据信息后,需要将数据信息在MAC层进行解码等处理后才可以确定发送侧UE的24bit ID,从而将发送侧UE的24bit ID与目标Relay UE的24bit ID进行对比,从而将目标Relay UE所发送的数据信息过滤出来。
针对物联网扩展覆盖的应用场景,处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之外的Remote UE主要需要与Relay UE进行通信以接入网络设备。但是当在同一群组内存在大量UE时,那么就会使很多UE具有相同的Group ID,那么接收侧Remote UE就会把与Relay UE携带有相同GroupID的其它Remote UE发送的数据都接收解码,直到MAC层,解码出发送侧UE的24bit ID,才能过滤掉不是Relay UE发送的数据。例如,如图3所示,UE1~UE4的Group ID相同,Relay UE给UE1发送SCI,与此同时UE2、UE3和UE4给Relay UE发送SCI,那么它们发送的SCI中都会携带相同的8bit的Group ID。UE1会认为UE2,UE3和UE4发送的数据都是Relay UE发送的,结果会把UE2,UE3,UE4以及Relay UE发送的数据全部接收解码,直到MAC层,才能区别出到底哪个数据是Relay UE发送的。所以在整个过程,接收侧Remote UE在物理层无法区分Relay UE发送的数据和Remote UE发送的数据,从而在物理层需要接收解码大量自己不需要的数据,导致功率消耗增加,这对功率受限的低功耗物联网设备来说,是个严重的缺陷。
针对Remote UE与目标Relay UE进行通信过程中,Remote UE需要接收并解码处理大量自己不需要的数据,导致功率消耗增加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由于方法及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参见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LTE-A D2D系统中,该方法包括:
S401,第二终端对SCI进行加扰,得到加扰后的SCI。具体的,第二终端为Relay终端时,采用第一参数对SCI进行加扰。第二终端为Remote终端时,采用第二参数对SCI进行加扰。第二终端发送的SCI携带对应接收侧终端的Group ID,以及用于发送数据信息的信道资源所对应的信道资源标识、编码调制方式等信息。执行步骤S402。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为采用第一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所述第二参数为采用第二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当然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序列,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参数、第二参数所采用的序列类型不做具体限定。第二参数可以为现有技术中支持D2D技术的终端在对SCI进行加扰时所采用的固定序列。
S402,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加扰后的SCI。执行步骤S403。
S403,第一终端采用第一参数对第二终端发送的SCI进行解扰。执行步骤S404。
S404,第一终端确定第二终端发送的SCI是否解扰成功。若是,可以执行步骤S405;若否,可以执行步骤S407。
通过确定第二终端发送的SCI能否采用第一参数解扰成功,从而可以识别出该SCI是否是由Relay终端所发送的。若解扰成功,则说明该SCI是由Relay终端发送的,也就是第二终端为Relay终端,若解扰失败,则说明该SCI是由Remote终端发送的,也就是第二终端为Remote终端。
S405,第一终端确定该SCI所携带的Group ID是否在第一终端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若是,则执行步骤S406。若否,不再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通过确定该SCI所携带的Group ID是否在第一终端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从而可以确定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是否是自身感兴趣的。若该SCI所携带的Group ID在第一终端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则说明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是自身感兴趣的,因此第一终端可以继续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若该SCI所携带的Group ID没有在第一终端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则说明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不是自身感兴趣的,因此第一终端可以不再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S406,第一终端在第二终端发送的SCI中携带的信道资源标识对应的信道资源上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Relay终端和Remote终端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扰参数对SCI进行加扰,从而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确定接收到的SCI能否基于Relay终端对应的加扰参数解扰成功,来确定接收到的SCI是否由Relay终端发送的,这样可以过滤掉Remote终端发送的SCI,第一终端就可以只接收并处理Relay终端发送的数据,从而可以极大的减少第一终端接收处理数据信息的数量,降低第一终端的功率消耗。
S407,第一终端确定是否需要与至少一个Remote终端进行通信。若是,可以执行步骤S408。若否,可以执行步骤S409。
S408,第一终端采用第二参数对第二终端发送的SCI进行解扰,并在第二终端发送的SCI中携带的信道资源标识对应的信道资源上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S409,第一终端不再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若第一终端采用第一参数对第二终端发送的SCI解扰失败,说明该SCI是由Remote终端所发送的,也就是,第二终端为Remote终端。如果第一终端不需要与任一Remote终端进行通信,也就是,第一终端不需要接收Remote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一终端则可以不再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如果第一终端需要与Remote终端进行通信,也就是,第一终端还需要接收Remote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一终端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继续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参见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LTE-A D2D系统,该方法包括:
S501,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SCI,SCI中携带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标识第二终端为Relay终端或Remote终端。其中,第二终端发送的SCI携带对应接收侧终端的GroupID,以及用于发送数据信息的信道资源所对应的信道资源标识、编码调制方式等信息。第二终端发送的SCI在继承协议LTE D2D中规定的信息外,可以增加至少一个比特的指示信息。例如,指示信息占用一个比特,该比特的值为1,指示信息可以标识第二终端为Relay终端,该比特的值为0,指示信息标识第二终端为Remote终端。或者,该比特的值为1,指示信息也可以标识第二终端为Remote终端,该比特的值为0,指示信息标识第二终端为Relay终端。第二终端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支持D2D技术的终端在对SCI进行加扰时所采用的固定序列对SCI继续加扰。可以执行步骤S502。
S502,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发送的SCI进行解扰。第一终端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支持D2D技术的终端在对SCI进行加扰时所采用的固定序列对第二终端发送的SCI继续解扰。可以执行步骤S503。
S503,第一终端确定该SCI所携带的Group ID是否在第一终端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若是,则执行步骤S504。若否,不再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通过确定该SCI所携带的Group ID是否在第一终端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从而可以确定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是否是自身感兴趣的。若该SCI所携带的Group ID在第一终端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则说明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是自身感兴趣的,因此第一终端可以继续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若该SCI所携带的Group ID没有在第一终端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则说明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不是自身感兴趣的,因此第一终端可以不再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S504,第一终端确定该SCI所携带的指示标识是否标识第二终端为Relay终端。若是,则执行步骤S505。若否,可以执行步骤S506。
S505,第一终端在第二终端发送的SCI中携带的信道资源标识对应的信道资源上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SCI中增加1比特的指示信息,使得第一终端在接收到SCI后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该SCI是否由Relay终端发送的,这样可以过滤掉Remote终端发送的SCI,第一终端就可以只接收并处理Relay终端发送的数据,从而可以极大的减少第一终端接收处理数据信息的数量,降低第一终端的功率消耗。
S506,第一终端确定是否需要与至少一个Remote终端进行通信。若是,可以执行步骤S507。若否,可以执行步骤S508。
S507,第一终端在第二终端发送的SCI中携带的信道资源标识对应的信道资源上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S508,第一终端不再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若第一终端根据SCI中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终端为Remote终端,且第一终端不需要与任一Remote终端进行通信,也就是,第一终端不需要接收Remote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一终端则可以不再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若第一终端根据SCI中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终端为Remote终端,且第一终端需要与Remote终端进行通信,也就是,第一终端还需要接收Remote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一终端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继续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基于与方法实施例的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终端,具体用于实现图4所述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该装置的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SCI,所述第二终端为Relay终端或者Remote终端,所述Relay终端采用第一参数对SCI进行加扰,所述Remote终端采用第二参数对SCI进行加扰。处理单元602,用于采用所述第一参数对所述接收单元601接收的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SCI进行解扰。所述接收单元601,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602解扰成功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所述接收单元601,还可以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602解扰失败,且所述第一终端在不需要与任一Remote终端进行通信时,不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602,还可以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602解扰失败,且所述第一终端在需要与至少一个RemoteUE进行通信时,采用所述第二参数对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SCI进行解扰。所述接收单元601,还可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SCI携带接收侧终端的Group ID,所述处理单元602,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601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之前,确定所述Group ID在自身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数为采用第一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所述第二参数为采用第二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
基于与方法实施例的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终端,具体用于实现图5所述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该装置的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SCI,所述SCI中携带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Relay终端或Remote终端。处理单元702,用于确定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lay终端。所述接收单元701,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702确定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lay终端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702,还可以用于确定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且所述第一终端在不需要与任一所述Remote终端进行通信。所述接收单元701,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702确定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且所述第一终端在不需要与任一所述Remote终端进行通信时,不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702,还可以用于确定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且所述第一终端在需要与至少一个所述RemoteUE进行通信。所述接收单元701,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702确定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且所述第一终端在需要与至少一个所述RemoteUE进行通信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是实现方式中,所述SCI携带接收侧终端的Group ID,所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之前,确定所述Group ID在自身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占用一个比特。所述比特的值为1,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lay终端,所述比特的值为0,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或者,所述比特的值为1,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所述比特的值为0,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lay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其中,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时,如图8所示,第一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802。上述模块对应的实体的硬件可以为处理器802。处理器802,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模块(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为数字处理模块等等。第一终端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801,处理器802通过通信接口801进行数据收发。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803,用于存储处理器802执行的程序。存储器803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803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处理器802用于执行存储器803存储的程序代码,具体用于执行图4或图5所示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的任一种方法。可以参见图4或图5所示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801、处理器802以及存储器803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8中以存储器803、处理器802以及通信接口801之间通过总线804连接,总线在图8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基于与方法实施例的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终端,具体用于实现图4所述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该装置的结构如图9所示,包括:处理单元901,用于采用设置的参数对SCI进行加扰,得到加扰后的SCI,所述第二终端为Relay终端时,所述设置的参数为第一参数,所述第二终端为Remote终端时,所述设置的参数为第二参数。发送单元902,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处理单元得到的所述加扰后的SCI。
可选的,所述第一参数为采用第一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所述第二参数为采用第二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
基于与方法实施例的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终端,具体用于实现图5所述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该装置的结构如图10所示,包括:处理单元1001,用于构造SCI,其中,所述SCI中携带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Relay终端或Remote终端。发送单元1002,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处理单元1001构造的SCI。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占用一个比特。所述比特的值为1,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lay终端,所述比特的值为0,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或者,所述比特的值为1,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mote终端,所述比特的值为0,所述指示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Relay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其中,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时,如图11所示,第二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102。上述模块对应的实体的硬件可以为处理器1102。处理器1102,可以是一个CPU,或者为数字处理模块等等。第二终端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101,处理器1102通过通信接口1101进行数据收发。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1103,用于存储处理器1102执行的程序。存储器1103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HDD或SSD等,还可以是volatile memory,例如RAM。存储器1103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处理器1102用于执行存储器1103存储的程序代码,具体用于执行图4或图5所示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的任一种方法。可以参见图4或图5所示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1101、处理器1102以及存储器1103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1中以存储器1103、处理器1102以及通信接口1101之间通过总线1104连接,总线在图11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上述通信接口和上述处理器,用于支持第一终端实现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上述通信接口和上述处理器,用于支持第二终端实现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为执行上述处理器所需执行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处理器所需执行的程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
所述第一终端采用第一参数对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SCI进行解扰,所述第一参数为中继Relay终端进行加扰时采用的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与远端Remote终端进行加扰时采用的第二参数不同;
在解扰成功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解扰失败,且所述第一终端在不需要与任一Remote终端进行通信时,不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或者,
在解扰失败,且所述第一终端在需要与至少一个Remote终端进行通信时,采用所述第二参数对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SCI进行解扰,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SCI携带接收侧终端的群组地址Group ID,在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Group ID在自身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为采用第一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所述第二参数为采用第二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
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采用第一参数对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进行加扰,得到加扰后的SCI,所述第一参数与远端Remote终端进行加扰时采用的第二参数不同,所述第一参数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终端为中继Relay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加扰后的SCI。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为采用第一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所述第二参数为采用第二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
7.一种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
处理单元,用于采用第一参数对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SCI进行解扰,所述第一参数为中继Relay终端进行加扰时采用的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与远端Remote终端进行加扰时采用的第二参数不同;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解扰成功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解扰失败,且所述第一终端在不需要与任一Remote终端进行通信时,不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解扰失败,且所述第一终端在需要与至少一个Remote终端进行通信时,采用所述第二参数对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SCI进行解扰;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SCI携带接收侧终端的群组地址Group ID,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之前,确定所述Group ID在自身保存的Group ID列表中。
11.如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为采用第一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所述第二参数为采用第二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
12.一种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采用第一参数对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进行加扰,得到加扰后的SCI,所述第一参数与远端Remote终端进行加扰时采用的第二参数不同,所述第一参数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终端为中继Relay终端;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处理单元得到的所述加扰后的SCI。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为采用第一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所述第二参数为采用第二初始值生成的Gold序列或者M序列。
CN201880090851.6A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19031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81450 WO2019183961A1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3146A CN111903146A (zh) 2020-11-06
CN111903146B true CN111903146B (zh) 2022-04-05

Family

ID=68062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0851.6A Active CN111903146B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03146B (zh)
WO (1) WO20191839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25831A (zh) * 2020-11-20 2023-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080836A (zh) * 2021-09-30 2022-0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切换辅助信息的方法、切换方法、装置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7433A (zh) * 2012-06-29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设备和节点设备
CN104662984A (zh) * 2012-10-25 2015-05-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7637161A (zh) * 2015-05-14 2018-01-26 英特尔公司 减少中继用户设备(ue)中的并发信令
CN108633040A (zh) * 2017-03-24 2018-10-09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21204B1 (fr) * 1987-09-24 1994-07-01 Aeta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cryptage/decryptage analogique d'un signal video analogique
US20170093541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ignaling overhea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005851B (zh) * 2015-10-27 2019-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7433A (zh) * 2012-06-29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设备和节点设备
CN104662984A (zh) * 2012-10-25 2015-05-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7637161A (zh) * 2015-05-14 2018-01-26 英特尔公司 减少中继用户设备(ue)中的并发信令
CN108633040A (zh) * 2017-03-24 2018-10-09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cussion on side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configuration;HUAWEI;《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R1-1712135》;20170825;全文 *
Resource scheme of FeD2D Relay;ZTE;《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R1-1712918》;2017082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83961A1 (zh) 2019-10-03
CN111903146A (zh)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3131B2 (en)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7409313B (zh) 发现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17651335A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969638B (zh)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1155340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evice to device discovery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evice to device scheme
CN110140381A (zh) 用于编码多个小区和波束的系统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06612166B (zh) 一种窄带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48385B (zh) 一种发送、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9587729B (zh)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90314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17185980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150455B (zh) 一种指示方法、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311493B (zh) 协作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382454A (zh) 一种通信方法与装置
CN104509133A (zh) 设备到设备临近服务中传输信号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1012835B2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acquir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 in vehicle to everything
WO2020089859A1 (en) Utilizing nr guard band for efficient deployment of lte-m in coexistence with nr
KR20120028197A (ko) 사물통신 서비스를 위한 그룹 제어 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
CN107708210B (zh) 用于多用户叠加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1203300A1 (en)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urllc) scheme selection
JP6517366B2 (ja) 下りリンク情報受信方法および下りリンク情報送信方法、ユーザ機器、ならびに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CN105191460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JP6961678B2 (ja) 送信方法、受信方法、中継デバイス、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CN110036676B (zh) 一种终端通信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1988772A (zh) 终端发现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