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0350A - 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0350A
CN1770350A CN200510000357.0A CN200510000357A CN1770350A CN 1770350 A CN1770350 A CN 1770350A CN 200510000357 A CN200510000357 A CN 200510000357A CN 1770350 A CN1770350 A CN 1770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fixed
moving
movable platen
moving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003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田秀昭
望月直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Daiich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Daiich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Daiich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70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03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4Termina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0Bridging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30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 or shock, e.g. by balancing of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6Contact spring s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触点电路内部电阻尽可能小且可导通大电流的小型电磁继电器,其具有由线圈(23)、铁心(24)、轭铁(22)及衔铁(25)形成的电磁驱动块,以及在基体(21)上所固定的一对端子(26)的每一端上设有固定触点(26a),在对应每个固定触点(26a)的位置上设有可动触点(27a)的动簧(27),根据导通到线圈(23)的电流的有无,衔铁(25)驱动动簧(27)并开闭触点电路,其中,动簧(27)在基体(21)上以两端保持方式被保持,并与上述端子片并列设置,而且,该动簧(27)上设有上述可动触点(27a)。

Description

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使触点电路内部电阻尽可能小并且可导通大电流的改良的小型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这种小型电磁继电器1在图11中进行了说明。图11为表示电磁继电器1的概略的纵切侧视图,该图中的电磁继电器1由下列零件形成,其具有:采用铸模成型形成的绝缘基体2上直立设有的轭铁3;在该轭铁3上固定设有的铁心4;将该铁心4设置在中心部、并缠绕在绕线管(图中未示出)上的线圈5;将上述轭铁3的上端部作为转动支点可自由转动设置的衔铁6;在该衔铁6的下端部前方所设置的、并随着该衔铁6的转动在前后方向做往复运动的绝缘板7;在该绝缘板7的前端部所连接的,并通过该绝缘板7的前后运动下端部固定在上述绝缘基体2上,且将该下端部作为转动支点做前后转动的可动接片8;在该可动接片8上端部外侧面所设有的可动触点9;在该可动接片8的前面,与该可动接片8并设的固定接片10;在该固定接片10的上端部后方方向上与上述可动触点9对向设置的固定触点11;以及内含其等的盖体12。
该电磁继电器中,随着上述线圈5的电气通断,上述铁心吸引或释放上述衔铁6的一端部,该衔铁6将以上述转动支点为中心转动,而且,在该衔铁6的下端部,上述绝缘板7做前后运动,并且,由于该绝缘板7的前后运动,上述可动接片8也将以下端部为转动支点作前后转动,在该可动接片8上所设的可动触点9则与上述固定触点11接触或分离,形成该可动触点9和固定触点11的开闭操作。
另外,上述可动接片8具有下端部固定在绝缘板2上的片簧结构,因此,该形式的电磁继电器用于电流容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例如参考专利文件1、2、3)。
涉及的现有技术的例子中,由于需要使可动接片8由弹簧板构成,所以触点电路侧的内部电阻无法减小。从使电阻减小上考虑,安装触点的可动片的板要厚,由片簧保持的结构中,由于在前端部固设有形成重量大的可动触点9,所以存在由冲击引起的误操作。
[专利文件1]特开平6-231665号
[专利文件2]特开平10-125202号
[专利文件3]特开平2001-93393号
发明内容
在此,为得到使触点电路内部电阻尽可能小并且可导通大电流的小型电磁继电器,则产生需解决的技术课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该技术课题。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具有由线圈、铁心、轭铁及衔铁形成的电磁驱动块;以及在基体上所固定的一对端子的每一端上设有固定触点,在对应每个固定触点的位置上设有可动触点的动簧,根据导通到线圈的电流的有无,衔铁驱动动簧并开闭触点电路,其中,动簧以两端保持方式被保持,在该动簧上设有可动触点,其使触点电路内部电阻尽可能小并且可导通大电流。
另外,方案2的发明如方案1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比安装有可动触点的动簧更厚,可动板采用固有电阻低的铜或铜合金,至少2点固定在动簧上,一对固定触点、与其对应的可动触点以及将其保持的动簧设置在一条直线上。
另外,方案3所述的发明,一对固定触点、具有与其对应的可动触点的可动板、以及保持该可动板的动簧配置在一条直线上,保持该可动板的动簧的一部分在与上述直线垂直的线的延长线上的基体上设有的支柱的一端松弛地嵌合并构成支点,在上述可动板的固定位置与基体支柱的支点的中间点衔铁驱动并开闭触点电路,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在接触后,通过衔铁的压入,向可动触点和上述支柱之间的内侧产生挠曲,产生在2组触点的触点接触部的拭接操作,确保了触点的接触稳定性。
另外,方案4所述的发明,针对于2极的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分别设置2组一对端子及其一端上设有的一对固定触点、以及在与其对应的位置上保持可动触点的动簧,该动簧上设有被绝缘的压板,根据导通到线圈的电流的有无,衔铁驱动上述压板,其中,动簧以两端保持方式保持,而且,上述压板由弹性板构成,当衔铁驱动压板时,通过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接触后的压入,向可动触点平行的2组动簧的内侧产生挠曲,产生在4组触点的触点接触部的拭接操作。
作为2极继电器的动簧的固定机构,方案5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具有由线圈、铁心、轭铁及衔铁形成的电磁驱动块;以及在基体上所固定的一对端子的每一端上设有固定触点,在对应各固定触点的位置上设有可动触点的动簧,根据导通到线圈的电流的有无,衔铁驱动动簧并开闭触点电路,其中,将动簧的两端插入与上述端子绝缘、设置于基体上的槽中,并以两端保持方式固定,设有该可动触点的可动板被固定在弹簧的形变部中央,在上述动簧的两侧设有弯曲部,使得该可动板可与基体面平行地运动。
另外,作为该动簧的固定机构,方案6所述的发明这样构成,将上述动簧的两端固定在电磁块侧,优选固定在轭铁上,设有可动触点的可动板固定在动簧的形变部中央,动簧的两侧设有弯曲部,使得可动板可与基体面平行地运动。
为了在2极的继电器中也具有触点的接触稳定性,方案7所述的发明为,相对方案5和6所述的发明,触点电路采用2个电路构成,在具有安装有2组可动触点的可动板的动簧上,设有被绝缘的弹性板的压板,当衔铁驱动压板时,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通过接触后的压入,向可动触点平行的2组动簧的内侧产生挠曲,产生在4组触点的触点接触部的拭接操作。
另一方面,存在对1个电路3个触点槽的需求,用于此需求的方案8所述的发明采用这样的结构,将具有由线圈、铁心、轭铁及衔铁形成的电磁驱动块以及第1、第2及第3端子固定在基体上,朝向该绝缘基体上面、每一个的固定触点设在构成大致三角形的位置,将与其中2个固定触点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可动触点的第一可动板设为与连接这些固定触点的直线一致,将对应其它固定触点的可动触点设置在与上述可动板平行的第二可动板的中央部,这些可动板被固定在具有导电性且具有弹性的压板上,并且以与每一个可动板中心线一致的方式安装在两端保持的动簧,根据导通到线圈的电流的有无,衔铁驱动压板并开闭触点电路。即,可动侧的3个触点同时闭合的情况下,将3个触点槽当作2列触点块进行操作。
同样,方案9所述的发明为,将具有由线圈、铁心、轭铁及衔铁形成的电磁驱动块以及第1、第2及第3端子固定在基体上,朝向基体上面、每一个固定触点设在构成大致三角形的位置,在与每个固定触点对应的位置上,将可动触点设在具有弹性的可动板上,与其中2个固定触点对应的位置的可动触点的外侧,与连接这些固定触点的直线一致设有第一肋部,其它固定触点对应的可动触点外侧的位置上,也将与上述肋部平行的第二肋部设在可动板上,与每一个肋部平行地设有两端保持的弯曲的弹簧部,根据导通到线圈的电流的有无,衔铁驱动可动板并开闭触点电路。由此,可使可动板简单化,并且通过肋部,能够发挥与方案8所述的发明同样的功能。
另外,方案10所述的发明如方案3、4、5、6、7、8或9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用于使拭接操作更加明确,使设有与将2个固定触点连接的直线一致而设置的可动触点的可动板的中心线、以及安装有其的动簧的中心线稍微偏置,优选在触点直径一半以内的范围向内侧偏置。
另外,方案11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如上述小型继电器,为了使端子的安装强度、主体的强度提高,是在基体上固定的固定端子,该固定端子由在基体面上延伸设置的部分、在相对该部分弯曲成直角、作为端子伸出至外部的部分、以及在其相反侧弯曲成直角、贯通插入基体面上的部分形成,在插入基体中时,将在外部侧露出的至少1个贯通孔设在端子部上,在该贯通孔中将固定端子插入后,在基体底面上,通过使粘合剂流入上述贯通孔中将该固定端子固定,另外,在与插入基体中的该固定端子相反侧也采用粘合剂使其硬化,以确保该固定端子的固定强度及基体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a表示本发明电磁继电器的代表性的1个电路两个触点槽类型的实施例,是其纵切侧视图。图1b为图1a的A-A线剖视图。图1c为图1a的B-B线剖视图。图1d为图1a的纵切主视图。图le为绝缘基体的俯视图。图1f为1个电路2个触点槽类型的电磁继电器电路图。
图2a为2个电路各两个触点槽类型的电磁继电器的纵切侧视图。图2b为图2a的A-A线剖视图。图2c为图2a的B-B线剖视图。图2d为图2a的纵切主视图。图2e为绝缘基体的俯视图。图2f为2个电路各2个触点槽类型的电磁继电器电路图。
图3a为1个电路3个触点槽类型的电磁继电器的纵切侧视图。图3b为图3a的A-A线剖视图。图3c为图3a的B-B线剖视图。图3d为图3a的纵切主视图。图3e为绝缘基体的俯视图。图3f为1个电路3个触点槽类型的电磁继电器电路图。
图4a为电磁继电器的动簧保持结构的纵切主视图。图4b为扩大图4a的主要部分的一部分剖面俯视图。
图5a为电磁继电器的可动板与可动触点的设置位置,是接点在打开状态的纵切主视图。图5b为图5a中镶嵌材料(将2种材料粘合的材料)的纵切主视图。
图6a为将电磁继电器的动簧固定在绝缘基体上的状态的纵切主视图。图6b为图6a的圆内的放大图。
图7a为将电磁继电器的动簧固定在轭铁上的状态的纵切主视图。图7b为图7a的圆内的放大图。
图8a为1个电路3个触点槽类型的电磁继电器的纵切侧视图。图8b为图8a的A-A线剖视图。图8c为图8a的纵切主视图。图8d为1个电路3个触点槽类型的电磁继电器电路图。图8e在可动板上设置肋部状态的主视图。图8f为图8e的纵切主视图。图8g为在可动板上设置突缘状态的俯视图。图8h为图8g的纵切主视图。
图9a为电磁继电器的触点拭接的基本操作的纵切侧视图。图9b为图9a的圆内的放大图。图9c为图9a的纵切主视图。图9d为偏置触点中心的应用例的纵切侧视图。图9e为图9d的圆内的放大图。图9f为图9d的纵切主视图。
图10a为电磁继电器的端子固定机构的纵切侧视图。图10b为图10a的纵切主视图。图10c为图10b的圆内的放大图。
图11为现有电磁继电器的纵切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可使在触点电路侧内部电阻尽可能小、可导通大电流的目的可通过这样实现,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具有由线圈、铁心、轭铁及衔铁形成的电磁驱动块,以及在基体上所固定的一对端子的每一端上设有固定触点,在对应每个固定触点的位置上设有可动触点的动簧,根据导通到线圈的电流的有无,衔铁驱动动簧并开闭触点电路,其中,动簧以两端保持方式被保持在基体上,并与上述端子片并列设置,并在该动簧上设有可动触点。
图1(后述可动板兼可动触点)以及图4a和图4b(无可动板)中,20表示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该电磁继电器20由铸模成型的绝缘基体21、轭铁22、线圈23、铁心24、衔铁25、端子26、在该端子26上所设的固定触点26a、动簧27、在该动簧27上被保持的可动板28、设在该可动板28上的、与上述固定触点26a断接的可动触点27a、将该动簧27弹性推压解除的弹性板29、线圈端子30及盖体31形成。图1a~图1f中所示电磁继电器20如该图所示那样,表示为1个电路2个触点槽的电磁继电器的实施例。图1a为电磁继电器20的纵切侧视图,图1b为图1a的A-A线剖视图,图1c为图1a的B-B线剖视图,图1d为图1a的纵切主视图,图1e为绝缘基体的俯视图,图1f为1个电路2个触点槽的继电器的电路图。
上述电磁继电器20中,根据导通到上述线圈23的电流的有无,衔铁25通过弹性板29驱动动簧27,而且,使上述可动触点27a与固定触点26a断接并开闭触点电路。
如图1a所示,上述线圈23被保持在轭铁22上,设置有将该轭铁22的左端部作为转动支点的衔铁25,并形成电磁驱动块。另一方面,被左端部突设在上述绝缘基体21上的突片32保持,并在将该保持部作为转动基点的图4a和图4b所示的弹性板29的尖端部随着上述衔铁25的推压回复操作向下运动,随着该操作,其中央部停止在该弹性板29的尖端部的动簧27弹性形变并上下运动,在该动簧27上所保持的可动板28下面设有的可动触点27a与在端子26上所设有的固定触点26a断接。
而且,上述动簧27,如该图1d所示,其两端部被嵌合入贯穿在上述绝缘基体21两端部突设的支柱33的缝隙34中,并设置为在左右方向上以两端保持方式水平延伸,而且,在和上述固定触点26a对置的地方设有可动触点27a。
另外,上述端子26的长片26b、短片26c作为一片和另一片形成倒ㄩ字形,而且,在绝缘基体21上设有的中央部缝隙34中嵌合并固定上述短片26c以固定,将长片26b贯插于贯穿设置在绝缘基体21的两端部的贯通孔35,其余端部突设到绝缘基体21的外侧。这里,上述倒ㄩ字形的水平部26d在该绝缘基体21上延伸设置,该水平部26d上设有上述固定触点26a。
进一步,与触点导通的大电流对应的结构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该图中,示出了与上述动簧27相比更厚,而且由固有电阻低的铜或铜合金所形成的可动板28。而且,在该可动板28设有可动触点27a,并且至少有两个点被固定在上述动簧27上,另外,一对固定触点26a、与该固定触点26a对置的可动触点27a、设有该可动触点27a的可动板28以及上述动簧27被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另外,如图1a~图1f所示,上述一对固定触点26a,26a、设有与该固定触点26a,26a对置的可动触点27a,27a的可动板28、以及保持该可动板28的动簧27配置在一条直线上,而且,该动簧27两端部松弛地插入与上述直线垂直的线的延长线上的绝缘基体21上设有的支柱33,33的上端部,并构成该动簧27的弹性形变支点,进一步,上述可动板28的固定位置和上述支柱33,33的支点中间,衔铁25驱动并开闭触点电路,固定触点26a,26a和可动触点27a,27a接触后,通过上述衔铁25的压入,可动触点27a,27a和上述支柱33,33之间的内侧产生挠曲,产生在2组触点的触点接触的拭接操作。
另外,在图2a~图2f中公开了如图2f的电路图所示的2个电路各2个触点槽的电磁继电器20。该图中,分别设置2组一对端子26,26、及在该端子26,26的水平部26d,26d上设有的一对固定触点26a,26a、与该固定触点26a,26a对置的位置上固设兼用作可动触点27a,27a的可动板28的动簧27,27,在该动簧27,27上设有由粘合2种镶嵌材料而形成的绝缘压板37,根据导通到线圈23的电流的有无,衔铁25驱动该绝缘压板37并开闭触点电路。而且,该电磁继电器20采用弹簧板构成上述绝缘压板37,在衔铁25驱动该绝缘压板37时,通过固定触点26a,26a与可动触点27a,27a接触后的压入,该绝缘压板37向可动触点27a,27a平行的2组动簧27,27的内侧产生挠曲,产生在4组触点的触点接触部的拭接操作。
另外,在图6a和图6b中,作为动簧27的固定机构,将该动簧27的两端部插入与端子26,26绝缘,并设在绝缘基体21的两端部上的缝隙34a,34a中,并采用两端保持方式固定,而且,设有该可动触点27a,27a的可动板28被固定在弹簧的形变中央,上述动簧27的两侧设有弯曲部27b,27b,使得该可动板28在绝缘基体21的面上可以平行地运动。
进一步,作为该动簧27的其他的固定机构,在图7a和图7b中示出其被固定在轭铁22上的结构。该图中示出了将该动簧27的两端固定在轭铁22上的状态,但是,如果是由轭铁22、线圈23、铁心24、衔铁25等构成的电磁块侧,则也可以是轭铁22以外的东西。而且,设有可动触点27a,27a的可动板28被固定在动簧27的形变部中央,该动簧27的两侧设有弯曲部27b,27b,使得该可动板28可以在与绝缘基体21面平行地运动。
另外,图2a~图2f中公开了2个电路各2个触点槽的电磁继电器20。该图中,电磁继电器20的触点电路由2个电路构成,而且在具有2组可动触点27a,27a以及安装27a,27a的可动板28的动簧27,27上,设有绝缘的具有弹性的绝缘压板37,在衔铁25驱动该绝缘压板37的时候,上述固定触点26a,26a以及26a,26a及与这些对应的各可动触点27a,27a以及27a,27a通过接触后的压入,该可动触点27a,27a以及27a,27a向平行的2组动簧27,27内侧产生挠曲,产生在4组触点的触点接触部的拭接操作。
其次,在图3a~图3f中,公开了图3f中所示的1个电路3个触点槽的电磁继电器20。该图的电磁继电器20将第1、第2、第3的各端子26,26,26采用上述机构固定在绝缘基体21上,在向着该绝缘基体21上面、将各固定触点26a,26a,26a设置在构成大致呈三角形的位置上,在与其中2个固定触点26a,26a对应的位置上,将设有可动触点27a,27a的第1可动板28设为与连接上述固定触点26a,26a的直线一致,对应另一个固定触点26a的可动触点27a被设置为在与上述第1可动板28平行的第2可动板28的中央部,这两个可动板28,28被固定在具有导电性且具有弹性的导电性压板37a上,进一步,以与各可动板28,28中心线一致的方式安装在两端保持的动簧27上,根据导向线圈23的电流的有无,衔铁25驱动上述绝缘压板37并开闭触点电路。
另外,图8a~图8h中也公开了一个电路3个触点槽的电磁继电器20。在该图中的电磁继电器20将第1、第2、第3的各端子26,26,26固定在绝缘基体21上,而且,在该绝缘基体21上面,将各固定触点26a,26a,26a设置在构成大致呈三角形的位置上,在对应各固定触点26a,26a的位置上,将可动触点27a,27a,27a设在具有弹性的可动板28上,其中,在对应2个固定触点26a,26a的位置的可动触点27a,27a的外侧,与连接这些固定触点26a,26a的直线平行地设置第1肋部38a,在与其它固定触点26a对应的可动触点27a的外侧的位置上,也与上述第1肋部38a平行地将第2肋部38b设在可动板28上,另外,在上述直线上,采用两端保持方式,而且,在两侧部分别设置用于保持弹性的弯曲部27b,27b,根据导向线圈23的电流的有无,衔铁25驱动可动板28并开闭触点电路。还有,替换上述肋部38a,38b,在可动板28的两侧也可设置突缘38c,38d。
另外,在图9a~图9f中公开了这样的结构,使具有与连接2个固定触点26a,26a的直线一致而设置的可动触点27a,27a的可动板28的中心线及安装该可动板28的动簧27的中心线,仅在触点直径一半以内范围向内侧偏置。
进一步,在图10a~图10c所示的电磁继电器20公开了在绝缘基体21上固定端子26的机构。该端子26具有长片26b和短片26c以及水平部26d,它们形成大致倒ㄩ字形,而且,上述水平部26d在绝缘基体21上面水平延伸设置,由将该水平部26d的一端折曲为直角并作为外部端子伸出至绝缘基体21外的长片26b,以及在其相反侧折曲成直角并贯通插入绝缘基体21的短片26c形成。这里,在将该端子26插入绝缘基体21中之时,将向外部露出的至少一个插通孔36(贯通孔)设到端子26的长片26b侧,在该贯通孔36中插入上述端子26的长片26b之后,通过将粘合剂39流入上述贯通孔36,将该端子26的长片26b固定,而且,在该贯通孔36的相反侧,在该端子26的短片26c的插入部分也通过流入粘合剂39使其硬化,以提高端子26的固定强度和绝缘基体21的强度。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即电路电阻及低电阻化,首先考虑的是从一个端子向其他的端子的内部电路的最短化。为此,在绝缘基体中安装端子的时候,将倒ㄩ字形弯曲的端子插入固定在基体中,将固定触点安装在端子的基体上面侧,通过可动侧通过架桥使该2个固定触点短路而连接,可以形成最短的电路。这种情况,使触点的排列相对衔铁的运动方向,与该方向成直角方向。
假定,使线圈的轴符合基体的长度方向的情况下,一般来说,衔铁的操作方向即该轴方向,对于此,如将触点的排列配置为同轴方向,则在长度方向的弹簧的可动板的2个点上,可将可动触点重合在固定触点的位置上。
另外,如果是直角方向,同样地,具有长度方向的弹性的可动板,前端呈T字型,可以将可动触点设置为与固定触点的位置重合。然而,对于后者,存在可动板前端部很重而形成的振动的问题,或对于前者,存在2组的触点的同时性,即任一个触点都难以形成同时的ON·OFF,在特定侧具有损伤集中的可能性变大的问题。
这里,本发明中动簧27采用两端保持型弹簧构成,该动簧27中安装有可动触点27a,在中间的位置采用衔铁25驱动,以形成触点ON·OFF操作。动簧27在固定于绝缘基体21侧的情况下,与端子26绝缘,例如设有缝隙34,将两端部弯曲成直角使其垂直地嵌入该缝隙34中,另外,中央部可自由上下,为设定仅可设定触点的释放力的弹簧操作,在弯曲部设有较大的弯曲部27b。
这样,在例如常时OFF型的触点结构的场合,将安装了可动触点27a的动簧27放置于绝缘基体21上的状态下设定触点槽,可将压入中央部并关闭触点时的弹簧的反作用作为触点的释放力设定,在1极结构的情况下2组的触点和支点的中间的、或2极结构情况下4组触点的中间的动簧27或根据结构可动板28、压板37被衔铁25推压,由此可以进行触点闭合后的挠度量(超过行程)的设定。
另外,对于动簧27使用固有电阻低的铍铜,从而可以实现低电阻化。
在常时ON型的触点结构的情况下,将可动触点27a朝上安装的动簧27在放置于绝缘基体21的状态下插入端子26,在绝缘基体21上的端子26的下面,设有与可动触点27a接触的固定触点26a,通过绝缘物向动簧27中央部压入衔铁25,而且,可将触点设定为断开状态,对于动簧27同样用固有电阻低的铍铜,从而可以实现低电阻化。
另外,在低电阻的情况下,对于上述例子,2个可动触点27a,27a比动簧27厚,例如安装在采用铜板等构成的安装板29可解决问题。例如可设定0.5mm或0.8mm的厚度,相比采用通过弹性力限制厚度的弹簧可降低电阻。这种情况下,可动板28可采用触点材料和铜的镶嵌材料(将2种材料粘合的材料)与触点一体形成。这种情况下,动簧27也可以使用电阻大的不锈钢。
即使采用该厚的可动板28,由于可使具有触点拭接而在直线上所配置的一对固定触点26a,26a、以及保持安装有与其对应的可动触点27a,27a的可动板28的动簧27的一部分,在与该直线垂直的线的延长线上的绝缘基体21上设有的支柱33,33的一端松弛地嵌合,并构成动簧27的支点,可动板28的固定位置与支柱33,33的支点的中间点构成为衔铁25驱动并开闭触点电路,通过固定触点26a,26a与可动触点27a,27a连接后的衔铁25的压入,通过安装可动触点27a,27a的可动板28与上述支柱33,33之间的内侧产生挠曲,可以产生在2组触点的触点接触部的拭接操作。进一步,可动板28安装在动簧27上,也可以用上述支柱33,33之间具有弹性的压板37。压板37通过衔铁25推压并挠曲,从而可产生触点的拭接操作。
由于以上的结构是为了简洁地进行说明,对1极即一个电路部分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下面将说明2极,即2个电路型电磁继电器的情况。
1个电路的结构为这样的结构,分别平行设置2组的一对端子26、在其一端上设有的一对固定触点26a,26a、以及在与它们对应的位置上保持可动触点27a,27a的上述两端保持形式的动簧27,该动簧27,27上设有绝缘压板37,根据向线圈23的通电的有无,衔铁25驱动上述压板37,将所绝缘的2组触点电路同时开闭。即,将平行设置的2组触点电路绝缘于其上,并以架桥驱动放置的压板37,由此,2组、4处的触点同时工作。
该情况下,该压板37通过采用具有弹性形变的弹簧板构成,随着触点闭合后的压入,压板37形成挠曲,触点垂直移动,接触后的可动板28上产生倾斜,仅在触点接触部产生位移,这样便实现了触点的拭接操作。
下面就这些两端保持型的动簧的安装机构加以说明。
该动簧与采用电磁线圈驱动的衔铁的操作同时驱动触点电路,但是,需要通过弹簧设定释放触点的力,并且与该释放力相反,需要电磁线圈采用规定接触压将触点压入的驱动力。
另外,由于仅采用弹簧的释放力保持触点的断开位置,所以如是弹簧的支点和触点部的跨度很长的形式、通常所采用的是片状跨梁形式的弹簧,则根据其重量及重量均衡,弹簧前端容易由于断开时的振动、冲击而产生移位,尽管没有用电磁线圈驱动,但容易产生触点接触的所谓误操作。对此,本发明中动簧27采用两端保持方式,通过移动安装于中央部的可动触点27a及安装有该可动触点27a的可动板28,以闭合触点电路。通过两端保持,弹簧的跨度短,并且由弹簧的操作形式也可防止对振动、冲击而产生移位。
然而,由于很难使跨度过短而产生足够形变,所以如图所示,动簧27的两端设置相对绝缘基体21垂直的部分,并通过插入与电磁继电器的端子26绝缘并设置于绝缘基体21上的缝隙34,34中加以固定,设有可动触点27a,27a的可动板28被固定在弹簧的形变部中央,动簧27的两侧设有弯曲部27b,27b,通过该部分的挠曲动作,可动板28保持与绝缘基体21面平行的位置,并且还可移动。
由此,可以确保足够的形变量,减轻弹簧承受的负担,弹簧的耐久性及可靠性也有效。
另外,该动簧27也可以通过熔接或铆接等将弹簧两端固定在电磁块侧、例如轭铁22。设有可动触点27a的可动板28被固定在动簧27的形变部中央,以可动板28在与绝缘基体21面可平行地运动的方式,在动簧27的两侧设有弯曲部27b,27b,则也可具有相同的效果。另外,可一并进行电磁块侧的组装,可改善组装生产线。
以上是构成采用1个电路(1极)或2个电路(2极)、通过2个触点槽开闭1个电路的所谓双槽式的结构。另一方面,对于同时进行开闭3个触点槽的触点结构,即,对应相当于3相交流的星形连接部的电磁继电器也存在需求,下面说明与其对应的结构。
上述结构中,第3端子26附加固定在绝缘基体21上,朝向该绝缘基体21上面、各固定触点26a,26a,26a设在构成大致三角形的位置,与其中2个固定触点26a,26a对应的位置上,将设有可动触点27a,27a的第一可动板28,设为与连接这些固定触点26a,26a的直线一致,对应其它的第3固定触点26a的可动触点27a设置在与上述第一可动板28平行的第二可动板28的中央部,这些第一及第二可动板28,28固定连接在具有导电性及弹性的压板37上,进一步,与各可动板28,28中心线一致或平行地设置两端保持的动簧27,根据向线圈23的通电的有无,衔铁25驱动压板37,使3组6个触点同时开闭。
3个可动触点27a,27a,27a内的2个安装在刚度大的可动板28上,另一个安装在另一个可动板28上,所以,将压板37用衔铁25压入的情况下,通过触点闭合以后的压入,弹性的压板37产生挠曲,各可动板28,28仅在内侧形成倾斜。由此,安装2个触点的可动板28,28的触点向与该可动板28的轴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中心侧倾斜,对应第3固定触点26a的可动触点27a同样向与可动板28的轴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中心侧倾斜,彼此以倒入内侧的方式可以进行接点的拭接操作。
该场合,即使不使用可动板28及压板37,还可以选择有弹性的可动板28替代压板37,在可动板28上设有肋部38a,38a,由此,3个可动触点中,其中的2个与另一个可以与上述2个平行的可动板28进行同样的操作。
即,作为电磁继电器还可以这样构成,朝向绝缘基体21上面、各固定触点26a,26a,26a设在构成大致三角形的位置,其中与各固定触点26a,26a,26a对应的位置上,将可动触点27a,27a,27a设在具有弹性的可动板28上,在与其中的两个固定触点26a,26a对应的位置上的可动触点27a,27a的外侧,与连接这些固定触点26a,26a的直线一致放置第1肋38a,与另一个固定触点26a对应的可动触点27a的外侧也在可动板28上设有与上述第1肋38a平行的第2肋38b,与各肋部38a,38b平行地设有两端保持的动簧27,在该可动板28的中心部附近,至少2个点固定在该动簧27,根据向线圈23通电的有无,衔铁25驱动可动板28中央部并开闭触点电路。
另外,上述平行地设置的2个可动板28,28,安装在例如选择H型刚度弱的导电板上,通过将弹性压板架桥于其上,衔铁25推压于其上,由此可以驱动。
为了使这些拭接操作更加明确,使设有与连接2个固定触点26a,26a的直线一致所设的可动触点27a,27a的可动板28的中心线,以及安装其的动簧27的中心线稍有偏置,优选通过在触点直径的一半以内范围向内侧偏置,使动簧27、可动板28或压板37被衔铁25驱动之时,使实现拭接操作容易。
在中心线一致的情况下,作用点位于触点的接触点的正上方,挠曲产生的作用点的移动的影响小,但是,在弹簧的中心由触点的中心偏置的情况下,挠曲产生的作用点的移动变大,随之接触部的移动也变大。
本发明提供的可尽可能降低触点电路侧的内部电阻,并可导通大电流的小型电磁继电器可实现以下的效果。
(1)通过将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以最短距离配置,可使内部电阻低电阻化,另外,由此可导通大电流。通过采用两端保持弹簧的形式,可使结构具有高的耐震性、耐冲击性。
(2)是采用厚的可动板将固定触点短路的结构,可使低电阻化成为可能,使导通大电流成为可能。
(3)即使采用厚的可动板,将其支撑的动簧的两端用支柱支撑并作为支点,使用延长的动簧可有助于触点拭接操作,可确保耐久性、接触稳定性。
(4)即使在2极的电路结构的情况下,也可相应采用2组动簧、并通过架桥设置压板,通过使压板为弹性可进行触点拭接操作。
(5)采用两端保持方式的动簧,通过将端部垂直弯曲至基体面上,并固定在基体上,使易于组装,另外,通过设置该折曲周围的弯曲部,可以确保充分的形变量,减轻弹簧的负担,可有效取得弹簧的耐久性以及可靠性。
(6)采用两端保持方式的动簧,也可将端部固定在轭铁上,使组装容易,另外,通过同样地设置折曲周围的弯曲部,可以确保充分的形变量,减轻弹簧的负担,可有效取得弹簧的耐久性以及可靠性。
(7)即使在采用安装有可动板的2组动簧的2极的电路结构的情况下,也可通过架桥设置具有弹性的压板,从而可进行触点拭接操作。
(8)即使对于1个电路3个触点槽的结构,也可以大致三角形的形状配置触点,使2个可动板平行并连接配置在压板上,可达到与1极、2极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9)即使没有采用可动板的1个电路3个触点槽的结构,如果使可动板具有弹性,即使不用压板,通过设置平行的2个肋,使刚度具有方向性,从而可低成本达到同样的效果。
(10)为了使拭接操作更加明确,通过使设置有与连接2个固定触点的直线一致而设置的可动触点的可动板的中心线以及安装有该可动板的动簧的中心线稍微偏置,优选在触点直径的一半以内的范围向内侧偏置,从而衔铁驱动动簧、可动板或压板时的拭接操作可容易实现。
(11)为了流通大电流,在小型继电器上安装厚的固定端子的情况下,端子及保持其的基体面必须具有一定强度。这里,通过端子结构作为本发明的结构,可加强内部侧端子的树脂制的基体的强度,也同时可确保端子自身的安装强度。

Claims (11)

1.一种电磁继电器,设有在由线圈、铁心、轭铁及衔铁形成的电磁驱动块;在基体上所固定的一对端子的每一端上设有固定触点;在对应每个固定触点的位置上设有可动触点的动簧,根据导通到线圈的电流的有无,衔铁驱动动簧并开闭触点电路,其特征在于,动簧在基体上以两端保持方式被保持,并与上述端子片并列设置,并且在该动簧上设有上述可动触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比上述动簧更厚,固有电阻低的铜或铜合金的可动板上设有可动触点,至少2点固定在动簧上,一对固定触点、与其对应的可动触点以及将其保持的动簧设置在一条直线上。
3.一种电磁继电器,其一对固定触点、具有与该固定触点对应的可动触点的可动板、以及保持该可动板的动簧被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动簧的端部在与上述直线垂直线的延长线上的基体上设有的支柱的上端部松弛地嵌合而构成支点,在上述可动板的固定位置与基体支柱的支点的中间衔铁驱动并开闭触点电路,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在接触后,通过衔铁的压入,向可动触点和上述支柱之间的内侧产生挠曲,可产生在2组触点的触点接触部的拭接操作。
4.一种电磁继电器,其分别设有2组,一对端子及设置在其一端的一对固定触点、以及在与该固定触点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可动触点的动簧,该动簧上设有被绝缘的压板,根据导通到线圈的电流的有无,衔铁驱动上述压板并开闭触点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动簧以两端保持方式被保持在基体上,而且,上述压板由弹性板构成,当衔铁驱动压板时,通过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接触后的压入,压板产生向可动触点平行的2组动簧的内侧的挠曲,产生在4组触点的触点接触部的拭接操作。
5.一种电磁继电器,将由线圈、铁心、轭铁及衔铁形成的电磁驱动块、以及在基体上所固定的一对端子的每一端上设有固定触点、设有对应各固定触点而设置的可动触点的可动板安装在动簧上,根据导通到线圈的电流的有无,衔铁驱动动簧并开闭触点电路,其特征在于,将动簧的两端插入与上述端子绝缘且设置在基体的槽中,并以两端保持方式固定,设有该可动触点的可动板被固定在弹簧的形变部中央,在上述动簧的两侧设有弯曲部,使得该可动板可与基体面平行地运动。
6.一种电磁继电器,将由线圈、铁心、轭铁及衔铁形成的电磁驱动块、以及在基体上所固定的一对端子的每一端上设有固定触点、且设有对应各固定触点而设置的可动触点的可动板安装在动簧上,根据导通到线圈的电流的有无,衔铁驱动动簧并开闭触点电路,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动簧的两端固定在电磁块侧,优选固定在轭铁上,设有可动触点的可动板固定在动簧的形变部中央,动簧的两侧设有弯曲部,使得可动板可与基体面平行地运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磁继电器,上述电磁继电器的触点电路采用2个电路构成,在具有安装2组可动触点的可动板的动簧上,设有被绝缘的、具有弹性的压板,当衔铁驱动压板时,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通过接触后的压入,向可动触点平行的2组动簧的内侧产生挠曲,可产生在4组触点的触点接触部的拭接操作。
8.一种电磁继电器,由线圈、铁心、轭铁及衔铁形成的电磁驱动块以及第1、第2及第3端子被固定在基体上,朝向基体上面、各固定触点设在构成大致三角形的位置,将其中与2个固定触点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可动触点的第一可动板设为与连接这些固定触点的直线一致,对应其它固定触点的可动触点被设置在与上述可动板平行的第二可动板的中央部,这些可动板被固定在具有导电性且具有弹性的压板上,并且以与每一个可动板中心线一致的方式安装在两端保持的动簧,根据导通到线圈的电流的有无,衔铁驱动压板并开闭触点电路。
9.一种电磁继电器,由线圈、铁心、轭铁及衔铁形成的电磁驱动块以及第1、第2及第3端子固定在基体上,朝向基体上面、各固定触点设在构成大致三角形的位置,在与每个固定触点对应的位置上,将可动触点设在具有弹性的可动板上,与其中2个固定触点对应的位置上的可动触点的外侧,与连接这些固定触点的直线平行地设置第一肋部,在与其它固定触点对应的可动触点外侧的位置上,也将与上述肋部平行的第二肋部设在可动板上,并且,在上述直线上设有两端保持的弯曲的弹簧部,根据导通到线圈的电流的有无,衔铁驱动可动板并开闭触点电路。
10.如权利要求3、4、5、6、7、8或9所述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将具有与将上述2个固定触点连接的直线一致而设置的可动触点的可动板的中心线,以及安装有该可动板的动簧的中心线稍微偏置,优选在触点直径的一半以内范围向内侧偏置。
11.一种电磁继电器,为将端子固定在电磁继电器的基体上的小型继电器,在该基体上固定的固定端子由在基体面上延伸设置的部分、在相对该部分弯曲成直角且作为端子伸出到外部的部分、以及在其相反侧弯曲成直角并贯通插入基体面的部分形成,在插入基体中时,将在外部侧露出的至少1个贯通孔设在端子部上,在该贯通孔中插入端子后,在基体底面上,通过使粘合剂流入上述贯通孔中将固定端子固定,并且,在与该贯通孔相反侧,该端子的另一端部的插入部分也通过采用粘合剂使其硬化,从而确保端子的固定强度以及基体的强度。
CN200510000357.0A 2004-11-02 2005-01-10 电磁继电器 Pending CN17703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9728/04 2004-11-02
JP2004319728A JP3989928B2 (ja) 2004-11-02 2004-11-02 電磁リレ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0350A true CN1770350A (zh) 2006-05-10

Family

ID=36217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00357.0A Pending CN1770350A (zh) 2004-11-02 2005-01-10 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4) US7187257B2 (zh)
JP (1) JP3989928B2 (zh)
CN (1) CN1770350A (zh)
DE (1) DE102004060371B8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4625A (zh) * 2009-02-19 2011-04-20 安电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07591288A (zh) * 2017-09-22 2018-01-16 宁波世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在大电流环境下的继电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16022B2 (ja) * 2005-07-11 2008-07-09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電磁リレー
ES2543412T3 (es) * 2006-03-16 2015-08-19 Thyssenkrupp Aufzugswerke Gmbh Accionamiento de ascensor con un motor eléctrico
DE102006053840B3 (de) * 2006-11-14 2008-06-12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Elektrisches Schaltelement, insbesondere Relais, zum gleichzeitigen Schalten mehrerer Stromkreise
JP4943949B2 (ja) * 2007-06-08 2012-05-30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5222669B2 (ja) * 2008-09-16 2013-06-26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2010283541A (ja) * 2009-06-03 2010-12-16 Fujitsu Ltd 携帯型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A2766036C (en) * 2009-06-23 2016-03-29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02097254B (zh) * 2009-12-09 2013-05-22 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良好抗跌性能的电磁继电器
US9064664B2 (en) * 2011-03-22 2015-06-2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ntact device
DE112012002848B4 (de) * 2011-07-04 2017-08-03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Temperaturschalter
DE102012202084A1 (de) * 2012-02-13 2013-08-1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lappankerlagerung für magnetischen Auslöser
CN102623247A (zh) * 2012-03-19 2012-08-01 上海沪工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继电器
SG2012068896A (en) * 2012-09-17 2014-04-28 Schneider Electric South East Asia Hq Pte Ltd Tool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a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2014165152A (ja) * 2013-02-27 2014-09-08 Fujitsu Component Ltd 電磁継電器
CN109148222B (zh) * 2018-09-20 2023-09-05 亚洲龙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合插座功能的工控电磁继电器
CN110970266A (zh) * 2018-09-30 2020-04-07 泰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电磁继电器
CN110970268A (zh) * 2018-09-30 2020-04-07 泰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电磁继电器
JP7456405B2 (ja) * 2021-03-15 2024-03-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723412U1 (de) * 1977-07-27 1979-05-23 W. Gruner Gmbh & Co Relaisfabrik Kg, 7209 Wehingen Relais
DE8506345U1 (de) * 1985-03-05 1986-07-03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Kontaktanordnung in einem Relais für hohe Schaltleistung
JPH06231665A (ja) * 1993-01-29 1994-08-1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磁リレー
JPH06231685A (ja) 1993-02-08 1994-08-19 Hitachi Ltd カラーブラウン管の塗布方法及び装置
DE19606884C1 (de) * 1996-02-23 1997-04-30 Schrack Components Ag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JPH10125202A (ja) * 1996-10-23 1998-05-15 Daiichi Denki Kk 小型継電器
JP2001093393A (ja) * 1999-09-27 2001-04-06 Daiichi Denki Kk 小型電磁継電器
GB0118327D0 (en) * 2001-07-27 2001-09-19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Relay
EP1286374B1 (en) * 2001-08-10 2005-04-20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Switching relay with improved armature spring
ES2238627T3 (es) * 2001-12-18 2005-09-01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Rele electromagnetico con puente de contacto triple.
JP4307182B2 (ja) * 2003-08-22 2009-08-0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3935895B2 (ja) 2004-05-28 2007-06-27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4625A (zh) * 2009-02-19 2011-04-20 安电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03928266A (zh) * 2009-02-19 2014-07-16 安电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02024625B (zh) * 2009-02-19 2014-09-03 安电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03928266B (zh) * 2009-02-19 2016-02-24 安电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07591288A (zh) * 2017-09-22 2018-01-16 宁波世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在大电流环境下的继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420448B2 (en) 2008-09-02
US20060091985A1 (en) 2006-05-04
US7187257B2 (en) 2007-03-06
DE102004060371B4 (de) 2008-09-25
US20060226937A1 (en) 2006-10-12
US7385471B2 (en) 2008-06-10
US20060226938A1 (en) 2006-10-12
JP3989928B2 (ja) 2007-10-10
US20060226936A1 (en) 2006-10-12
JP2006134612A (ja) 2006-05-25
US7474181B2 (en) 2009-01-06
DE102004060371B8 (de) 2009-01-22
DE102004060371A1 (de) 200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70350A (zh) 电磁继电器
CN1238877C (zh) 带有线性马达的自锁磁继电器组件
CN1375108A (zh) 具有可感知效应及单独触发元件的经过改进的多路电气开关
JP4116022B2 (ja) 電磁リレー
US20100039195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2019071191A (ja)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CN1909131A (zh) 常闭类型的微型电开关
CN1702797A (zh) 机电遥控开关
CN1812029A (zh) 按扣开关
JP2019114566A (ja)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CN1383393A (zh) 振动发生器及使用这种振动发生器的便携电话
JP4943949B2 (ja) 電磁継電器
CN1255833C (zh) 高频继电器
CN210489495U (zh) 一种翘板式单控开关
CN210668192U (zh) 船形开关
CN1794397A (zh) 电磁继电器
CN1309404A (zh) 开闭装置
JP2014107221A (ja) リレー
CN101447348B (zh) 空气断路器
CN1242438C (zh) 按钮开关及其安装结构
CN218998183U (zh) 微型防抖装置
CN1085882C (zh) 开关
US20230163701A1 (en) Mo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20253059U (zh) 灭弧结构
CN1229833C (zh) 多联开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