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4817A - 点火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点火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64817A
CN1764817A CNA2004800082824A CN200480008282A CN1764817A CN 1764817 A CN1764817 A CN 1764817A CN A2004800082824 A CNA2004800082824 A CN A2004800082824A CN 200480008282 A CN200480008282 A CN 200480008282A CN 1764817 A CN1764817 A CN 1764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protuberance
metal collar
collar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082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64817B (zh
Inventor
原田博
小田慎吾
加藤万滥
木之下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764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4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64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4817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BEXPLOSIVE CHARGES, e.g. FOR BLASTING, FIREWORKS, AMMUNITION
    • F42B3/00Blasting cartridges, i.e. case and explosive
    • F42B3/10Initiators therefor
    • F42B3/195Manufac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BEXPLOSIVE CHARGES, e.g. FOR BLASTING, FIREWORKS, AMMUNITION
    • F42B3/00Blasting cartridges, i.e. case and explosive
    • F42B3/10Initiators therefor
    • F42B3/103Mounting initiator heads in initiators; Sealing-plu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BEXPLOSIVE CHARGES, e.g. FOR BLASTING, FIREWORKS, AMMUNITION
    • F42B3/00Blasting cartridges, i.e. case and explosive
    • F42B3/10Initiators therefor
    • F42B3/103Mounting initiator heads in initiators; Sealing-plugs
    • F42B3/107Sealing-plu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29Ign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ir Bags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优良防潮性能的点火器组件,其中在金属套环(20)上设置有筒形突出部(24)和筒形台阶部(25)。注射模制后树脂(30)的收缩在界面(50)处形成间隙,反而靠压上述筒形台阶部(25)而不会在界面(51)处形成间隙。因此,由于可以防止产生连续的间隙,所以就能够防止湿气进入。

Description

点火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气囊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气囊气体发生器应用于安装在车辆内的气囊系统以保证乘客的安全,在其内安装用于在启动时点燃并燃烧气体发生剂的点火器组件。
点火器组件包括具有点火药的点火器和用以托持所述点火器的金属套环,且点火器和金属套环籍由通过注射模制填充在点火器和金属套环之间的树脂结合在一起。
刚刚注射模制之后的树脂处于熔融状态,但是由于随时间进行的固化过程中的收缩,可能在金属套环和树脂之间的界面处产生间隙。当如此产生间隙时,湿气就有可能从外界环境侵入,并导致点火药、火焰增强药和气体发生剂吸收湿气,从而妨碍燃烧性能。
此外,当点火器组件设置在气囊气体发生器中时,随着气囊气体发生器操作环境的温度变化,构成点火器组件的金属和树脂可能反复热膨胀和热收缩。当膨胀和收缩循环重复进行时,由于金属和树脂之间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金属套环和树脂之间的界面处可能会产生间隙。
然而,气囊气体发生器需要不少于10年,即在车辆的使用寿命,要求的确可靠操作。因此,如果点火药、火焰增强药和气体发生剂吸收了湿气,就不会获得可靠的操作。鉴于此,防止湿气进入点火器组件内非常重要。
相关于本发明的现有技术可以参考JP-A 11-32154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点火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其在应用于车辆气囊系统中的气囊气体发生器时能够长时间地维持气囊气体发生器的可靠操作,以保护车辆乘客。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提供了一种点火器组件,其中点火器和从外侧托持所述点火器的基本为圆筒形的金属套环由存在于点火器和金属套环之间的树脂结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基本为圆筒形金属套环具有从套环主体部轴向向上延伸的突出部和从套环主体部径向向内延伸的突出部中的至少一个突出部,且该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树脂相接触,以及
基本为圆筒形金属套环的外表面和树脂的外表面在轴向和径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基本上共面。
金属套环的材料并不特别限定,且例如铁或铝是优选的。可以用不锈钢来代替铁,但从生产成本来考虑,铁是优选的。
而且,通过使两个表面处在同一平面内,就不需要额外的树脂,因而简化了点火器组件的形状。因此,当点火器组件安装到气囊气体发生器中时,除了能够简化气囊气体发生器中安装部的形状以外,且不会产生不需要的空间,而这是优选的。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提供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点火器组件,其中从套环主体部轴向向上延伸的所述突出部为圆筒形突出部,而从套环主体部径向向内延伸的突出部为环形突出部。
在设置如上所述的轴向向上延伸的突出部(圆筒形突出部)和径向向内延伸的突出部(环形突出部)中的一个或两个的情况下,在通过注射模制填充在金属套环和点火器之间的树脂从熔融状态的固化过程中收缩时,它们不仅不会在金属套环的内表面和树脂之间产生连续的间隙(第一效果),而且还用以防止填充的树脂从金属套环上脱落(第二效果)。
所述第一效果主要由轴向向上延伸的突出部(圆筒形突出部)和径向向内延伸的突出部(环形突出部)实现,而第二效果主要由径向向内延伸的突出部(环形突出部)实现。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另一种手段,本发明的权利要求4提供了一种点火器组件,其中点火器和从外侧托持所述点火器的基本为圆筒形的金属套环由存在于点火器和金属套环之间的树脂结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基本为圆筒形金属套环具有至少一个从套环主体部轴向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突出部,
在所述圆筒形突出部上,环形端面与外表面相接触的接触部被切除并形成圆柱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
所述圆筒形突出部的所述圆柱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和内表面覆盖有树脂,除了所述圆柱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之外的外表面未覆盖有树脂,以及
所述基本为圆筒形金属套环的外表面和树脂的外表面在轴向上基本上共面。
金属套环的材料并不特别限定,且例如铁是优选的。
作为上述发明,在圆筒形突出部上,当环形端面与外表面相接触的接触部被切除并形成圆柱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时,所述圆柱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可以夹置在树脂中。因此,在树脂于注射之后固化时,由于树脂收缩,所述圆柱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得以牢固地保持,且可以防止金属套环和固化了的树脂之间产生间隙。因而,尤其是所述第一效果进一步得以提高。
作为上述发明,当所述圆筒形突出部的所述圆柱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和内表面覆盖有树脂,而除了所述圆柱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之外的外表面未覆盖有树脂时,且当所述基本为圆筒形金属套环的外表面和树脂的外表面在轴向上基本上共面时,与以包裹圆筒突出部的方式覆盖以树脂的情形相比较,除了能够减少制造一个点火器组件所需的树脂量以外,还可以获得与本发明权利要求1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6提供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4的点火器组件,其中基本为圆筒形金属套环还具有一个从套环主体部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突出部,在该环形突出部的下表面侧设置有环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且所述环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覆盖有树脂。
此外,在所述环形突出部下表面侧形成的所述环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以及还有权利要求4中的圆柱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可以在用切削方法加工时具有由切削刀具的形状(例如切削刀的刀头形状)形成的弧面(半径为R的表面)。弧面的曲面的状态并不予以限定,且R(曲率半径)可以在约0.1-0.5mm之间。
金属套环的材料并不特别限定,且例如铝是优选的。
作为上述发明,当环形突出部的下表面侧设置有环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时是特别优选的,因为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效果。还有,由于所述环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由树脂夹紧,所以也提高了所述第二效果。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另一手段,本发明的权利要求8提供了一种点火器组件,其中点火器和从外侧托持点火器的基本为圆筒形金属套环籍由存在于点火器和金属套环之间的树脂结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金属套环具有这样的强度,使得在承受树脂注射模制方法的注射压力时稍许变形,
所述树脂利用所述注射模制方法填充在点火器和金属套环之间,以及
在所述金属套环与树脂接触面处,依照JIS Z2331标准中所规定的氦泄漏量小于1×10-6Pa·m3/s(换算成空气量)。
当树脂进行注射模制时,所述金属套环在承受其压力时稍许变形,但在注射之后,所述树脂固化且其体积稍许收缩。此时,所述金属套环返回初始形状,但是其最初被稍许变形,使得即使当其已经返回初始形状时(或即使类似于原始形状的形状时),在树脂和金属套环之间也几乎不产生间隙。
在上述发明中,承受注射模制方法的注射压力时稍许变形指的是:变形呈这样一种程度,使得变形的金属套环能够基于由形状、材料等确定的回复力而恢复到初始形状。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9提供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的点火器组件,其中所述金属套环具有从套环主体部轴向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突出部和从套环主体部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突出部中的至少一个,且所述圆筒形突出部和环形突出部在承受树脂注射模制方法的注射压力时稍许变形。
特别是在本发明中,为了展现第一效果,优选地形成环形突出部。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0提供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的点火器组件,其中在圆筒突出部上,环形端面与外表面相接触的接触部被切除并形成圆柱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所述环形突出部在下表面侧具有环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且所述圆筒形突出部或环形突出部在承受树脂注射模制方法的注射压力时稍许变形。
作为上述每一发明,当金属套环(圆筒形突出部和环形突出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这样的强度使得在承受树脂注射模制方法的注射压力时稍许变形时,所述金属套环(圆筒形突出部和环形突出部中的至少一个)在树脂的注射模制时稍许变形,但在变形之后,产生从变形状态向初始状态的恢复力(回复力)。因此,由于所述回复力用以闭合因树脂收缩产生的间隙,因此实现了所述第一效果。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1提供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点火器组件,其中所述金属套环由铝或铝合金制成,在不小于9MPa的注射压力下稍许变形。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另一手段,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3提供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点火器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利用注射模制方法、在不小于9MPa的注射压力下在基本为圆筒形的金属套环和点火器之间填充树脂,并随后在保持不小于9MPa的所述压力的条件下固化树脂。
在进行树脂的注射模制时,如上述,所述金属套环稍许变形,但通过保持所述压力,提供了与树脂的收缩容积相对应的树脂量。因此,由于金属套环与树脂的接触状态变得紧密且几乎不可能在其间产生间隙,所以易于实现所述第一效果。
在本发明中,作为结合金属套环和点火器在一起的树脂,模制收缩系数不高于1%,且尤其是在0.1-0.8%之间的树脂是优选的。当所模制收缩系数处于所述范围内时,在所述金属套环和点火器之间几乎不可能产生间隙。
用于本发明的树脂可以为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中的任一种,但是鉴于注射模制性,热塑性树脂是优选的。而且,所述树脂可选择性地包括20-50重量%的诸如玻璃纤维等无机填料。
优选地,用在本发明中的树脂优选地具有不大于8×10-5/℃的线性膨胀系数、不小于100MPa的抗拉强度、以及不小于10MV/m的介电击穿电压。尤其是,所述抗拉强度优选地为不超过170MPa-250MPa的范围。
而且,为了提高防潮,在23℃下浸水24小时后,用于本发明中的树脂优选地具有0.005-0.5%且更优选地具有0.005-0.3%的吸水率,并在23℃下浸水24小时后,用于本发明中的树脂优选地具有70-250MPa且更优选地具有100-250MPa的抗拉强度。
作为用于本发明中的树脂,可以是聚酰胺树脂(优选尼龙6/12)、芳香族聚酯(polyaly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苯硫醚或者液晶聚合物。
在本发明中,湿气通过点火器组件进入得以防止,而不会增加点火器组件的生产成本。而且,在利用这种点火器组件的气体发生器中,由于经由点火器组件的湿气通道被防止,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气体发生剂(火药)吸收湿气或变质,且可实现即使长时间(多年)使用后仍能维持初始性能的气体发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点火器组件的纵向剖面视图。
图2是用于解释图1点火器组件的操作的视图。
图3是示出点火器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纵向剖面视图。
图4是纵向剖面视图,示出了采用点火器组件的气囊气体发生器的。附图标记的说明
1点火器组件
10点火器
20金属套环
22套环主体部
24圆筒形突出部
26环形突出部
28裙部
30树脂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1)实施例1
根据图1,将说明点火器组件的实施例。图1是点火器组件的轴向(纵向)剖面视图。
点火器组件1包括点火器10和用于从外侧托持所述点火器10的基本为圆筒形的金属套环20,树脂30填充在点火器10和金属套环20之间,将点火器10和金属套环20结合在一起。
点火器10包括设置有点火药的点火部12和两个导电销13、14,这两个销形成提供点燃并燃烧点火药所需的电流的回路。
金属套环20包括:具有最大外径的套环主体部22,从套环主体部22轴向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突出部24,从套环主体部22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突出部26,以及从套环主体部22轴向向下延伸的裙部28。此种金属套环20的材料优选的是铁或铝,且可以用不锈钢等其他金属材料替换。
金属套环20的内径尺寸范围如此确定。使得当点火器10容放其中时,能够于点火器10和金属套环20内表面之间确保填充树脂30的空间。
在圆筒形突出部24上,外表面24a接触环形端面24b的接触部被切除并形成一个圆柱形台阶部25,该圆柱形台阶部包括台阶底面25a和台阶铅直壁面25b。上述环形端面24b和台阶底面25a形成得在径向方向上彼此平行或大致平行。
上述圆柱形台阶部25的台阶的尺寸H(台阶铅直壁面25b的高度H)可以设置在0.2-0.8mm的范围内。
上述环形突出部26的下表面侧(空间40一侧)被切除并形成环形台阶部27,该环形台阶部包括台阶顶面27a和台阶铅直壁面27b。环形台阶部27的台阶尺寸(台阶铅直壁面27b的高度)范围足以使树脂能够填充入环形台阶部27。
树脂30在点火器10插入金属套环20的状态下通过注射模制方法进行填充。树脂30可以选自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聚酰胺树脂是优选的,尤其优选的是尼龙6/12。此外,优选的是,添加有玻璃填料(大约为尼龙6/12的三分之一左右)的尼龙6/12树脂,其流动方向的模制收缩系数为0.2%,沿垂直方向的模制收缩系数为0.3%,以及线性膨胀系数为2.3×10-5cm/cm℃。
如图1所示,树脂30填充在金属套环20上的圆柱形突出部24和环形突出部26所围绕的空间内,以便能够固定上述点火器10。
树脂30还填充在包含设置在圆筒形突出部24上的圆柱形台阶部25的金属套环20外侧,但圆筒形突出部24的外表面24a、套环主体部22的外表面和裙部28的外表面不用树脂覆盖。圆筒形突出部24的外表面24a和树脂30的外表面30a在沿轴向基本共面,即,它们形成同一平面,沿轴向其上基本没有台阶。
树脂30还填充在由设置在环形突出部26上的环形台阶部27的台阶顶面27a和台阶铅直壁面27b所包围的空间中。由此,防止树脂30从金属套环20脱落。
上述套环主体部22、环形突出部26和裙部28形成嵌装有待与导电销13和14连接的连接器的空间40。树脂30在环形突出部26一侧的表面31成型为能够确保空间40的形状,优选为平坦面。
下面,参照图1和2来说明在金属套环20的内表面和树脂30之间不会产生间隙的第一效果和防止填充的树脂30从金属套环20脱落的第二效果。
当树脂通过注射模制方法进行填充时,处于熔融状态的树脂从图中的上侧填充到点火器10与金属套环20之间的空间内而成图1的状态。
在填充之后,由于树脂30在固化过程中朝向中央(图2中以箭头示出的方向)收缩,所以在树脂30与圆柱形突出部24和环形突出部26的内表面之间的界面50处可能产生间隙。
同时,当树脂30朝向中央收缩时,圆柱形台阶部25的台阶铅直壁面25b和树脂30之间的界面51由收缩的树脂靠压,而环形台阶部27的台阶顶面27a和树脂30之间的界面52由收缩的树脂靠压。因而,即使由于树脂的收缩而在界面50处产生间隙,也能够在界面51和52处防止间隙的形成,而且防止了使湿气进入的连续间隙的形成。因此,第一效果得以实现。
此外,在由于使用环境的温度变化而使树脂30产生热膨胀的情况下,在界面51和52处可能产生间隙。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金属套环20的内表面由树脂30靠压,所以在界面50处不会产生间隙。树脂30因使用环境的温度变化而收缩的情形如上所述。因此,在任一情况下,上述第一效果得以实现。
当点火器组件1安装在车辆气囊系统中使用的气囊气体发生器中时,车辆行驶过程中会产生振动。但是,由于树脂30被锁定于圆柱形台阶部25处,并且还有,上述环形突出部26从上面和下面由树脂30夹持,第二效果得以实现。
如上所述,在点火器组件1中实现了上述第一和第二效果,并因此,在点火器组件1应用于气囊气体发生器时,就可以防止湿气进入到内部,而且防止了树脂30的脱落。并因而,可以长期保持可靠的操作。
(2)实施例2
根据图3,将说明点火器组件的另一实施例。图3是点火器组件的轴向(铅直)剖面视图。图3所示的点火器组件1与图1所示的点火器组件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设置了环形倾斜面25来代替圆柱形台阶部25,而图3所示的点火器组件1与图1中的点火器组件以同样方式发挥作用。
在固化过程中当由于树脂的收缩而在图2所示的界面50处产生间隙时,环形倾斜面25和树脂30之间的界面(对应于图2界面51的界面)由收缩的树脂靠压。因而,即使因树脂的收缩而在界面50处产生间隙的情况下,也防止了在界面51处形成间隙。并因而实现了第一效果。
此外,在图1和图3中,环形台阶部27可以是诸如环形倾斜面25等环形倾斜表面,来代替台阶顶面27a和台阶铅直壁面27b的组合。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环形倾斜面类似于环形台阶部27起作用。
此外,在图3中,环形倾斜面25为具有半径R的弧面,或者另外,其可以形成为台阶底面25a和台阶铅直壁面25b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得带有弧面。上述环形台阶部27可以呈类似的形状。
(3)实施例3
下面,将说明图1和图3所示点火器组件的其他实施例。在图1和图3中所示的点火器组件中,通过为金属套环20提供这样的强度使得在承受树脂注射模制方法的注射压力时稍许变形,并通过调节树脂的注射条件,获得了能够实现上述第一效果的点火器组件。下面将根据图1说明如下。
在图1中,包括从套环主体部22向上轴向延伸的圆筒形突出部24(其包括圆柱形台阶部25)和从套环主体部22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突出部26(其包括环形台阶部27)的金属套环20由铝或铝合金制成,并由于在树脂30的注射模制时施加的不小于9MPa的注射压力而稍许变形。
在点火器组件的制造过程中,当熔融树脂在不小于9MPa的注射压力下填充到点火器10和金属套环20之间的空间中时,承受注射压力的上述圆筒形突出部24稍微地径向向外扩展变形,且类似地,上述环形突出部26也稍微地轴向向下伸展变形。
填充完毕之后,在保持与注射压力相同的不小于9MPa的压力的状态下完成树脂固化。通过以这种方式保持压力,得以提供对应于树脂收缩容积的量的树脂。
在从树脂填充到固化的过程中,树脂30如图2所示进行收缩。同时,在变形了的圆筒形突出部24上产生径向向内的回复力,而在变形了的环形突出部26上产生轴向向上的回复力。
因此,当由于树脂收缩而在界面50处产生间隙时,圆筒形突出部24和环形突出部26的回复力分别用以闭合上述间隙。并因此,实现了上述第一效果。由此,当点火器组件1被应用于气囊气体发生器时,防止了湿气进入内部。
在通过设定金属套环20的强度和树脂的注射模制条件而如此获得的点火器组件1中,依照JIS Z2331标准中所规定的氦泄漏量小于1×10-6Pa·m3/s(换算成空气量)。
此外,就通过树脂注射压力并保持该压力实现第一效果而言,图1和图3的圆柱形台阶部25并不是必需的,而环形突出部26的存在是需要的。不过,圆柱形台阶部25的存在是优选的,因为易于实现第一效果;且设置环形台阶部27是优选的,因为第二效果得以产生。
(4)应用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4来说明采用图1或图3中所示点火器组件1的气囊气体发生器的实施例。
在该气体发生器中,组合具有排气口104的扩散壳体101与封闭扩散壳体101的封闭壳体102,从而形成外壳103。
在外壳103内,设置有包括点火器组件1的点火装置、有待通过点火装置的启动点燃并燃烧、且产生用于膨胀气囊(囊体)的工作气体的气体发生剂105、和用以净化和/或冷却气体发生剂105的燃烧产生的工作气体的过滤装置106。
在外壳103的中央,设置有具有多个设置在周壁上的火焰传送孔107的内圆柱形件108。在内圆柱形件108的内部,形成有容放点火装置的空间109,且于径向外侧形成有容纳气体发生剂105的燃烧室110。
上述气体发生器的点火装置由点火器组件1和火焰增强药111构成,该火焰增强药通过启动点火器组件1被点燃和燃烧,并经由火焰传送孔107喷射火焰以点燃上述气体发生剂。其间,点火器组件1固定在内圆柱形件108的下侧。内圆柱形件108和点火器组件1通过将内圆柱形件108的开口端部112侧进行卷边并固定点火器组件1的金属套环20的方法而结合起来。对于内圆柱形件108,其中容放点火器组件1的一侧的开口端部112通过焊接与封闭壳体102连接。
在燃烧室110中,容放有气体发生剂105,而在燃烧室外侧,设置有用于净化和/或冷却气体发生剂105的燃烧产生的工作气体的过滤装置106。该过滤装置106用层叠丝网等成型为圆柱形,且在过滤装置106的外表面和外壳体103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作为气流通道的空间,并从而整个过滤装置106得以利用。该过滤装置106的外表面由多孔圆柱形冲孔板114支承,且该过滤装置被防止径向向外膨胀。
附图标记116示出了形成为大致环形的底板,其用以支承燃烧室110内的气体发生剂105。
在图4所示的气囊气体发生器中,当点火器组件1启动时,设置在其附近的火焰增强药111被点燃并燃烧,以经由内圆柱形件108上形成的火焰传送孔107将火焰喷射入燃烧室110。燃烧室110内的气体发生剂105被火焰点燃并燃烧,从而产生工作气体。该工作气体在经过上述过滤装置106的同时被净化和/或冷却,且使封闭排气口104的密封带115破裂以便从排气口104排出。
由于上述点火器组件1实现出上面提及的第一和第二效果,且防止了湿气经由点火器组件1进入到气囊气体发生器的内部,从而可长期保持可靠的操作。

Claims (13)

1、一种点火器组件,其中点火器和从外侧托持点火器的基本为圆筒形金属套环籍由存在于点火器和金属套环之间的树脂结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基本为圆筒形金属套环具有从套环主体部轴向向上延伸的突出部和从套环主体部径向向内延伸的突出部中的至少一个突出部,且该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树脂相接触,以及
基本为圆筒形金属套环的外表面和树脂的外表面在轴向和径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基本上共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从套环主体部轴向向上延伸的所述突出部为圆筒形突出部,而从套环主体部径向向内延伸的突出部为环形突出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点火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套环的材料是铁或铝。
4、一种点火器组件,其中点火器和从外侧托持点火器的基本为圆筒形金属套环籍由存在于点火器和金属套环之间的树脂结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基本为圆筒形金属套环具有至少一个从套环主体部轴向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突出部,
在所述圆筒形突出部上,环形端面与外表面相接触的接触部被切除并形成圆柱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
所述圆筒形突出部的所述圆柱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和内表面覆盖有树脂,除了所述圆柱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之外的外表面未覆盖有树脂,且所述基本为圆筒形金属套环的外表面和树脂的外表面在轴向上基本上共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火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套环的材料是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火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基本为圆筒形金属套环还具有从套环主体部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突出部,该环形突出部的下表面侧上设置有环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且所述环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覆盖有树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点火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套环的材料是铝。
8、一种点火器组件,其中点火器和从外侧托持点火器的基本为圆筒形金属套环籍由存在于点火器和金属套环之间的树脂结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金属套环具有这样的强度,使得在承受树脂注射模制方法的注射压力时稍许变形,
所述树脂利用所述注射模制方法填充在点火器和金属套环之间,以及
在所述金属套环和树脂之间的接触面处,依JIS Z2331标准中所规定的氦泄漏量小于1×10-6Pa·m3/s(换算成空气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点火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套环具有从套环主体部轴向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突出部和从套环主体部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突出部中的至少一个突出部,且所述圆筒形突出部或环形突出部在承受树脂注射模制方法的注射压力时稍许变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点火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筒形突出部上,环形端面与外表面相接触的接触部被切除并形成圆柱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所述环形突出部在下表面侧具有环形台阶部或环形倾斜面,且所述圆筒形突出部或环形突出部在承受树脂注射模制方法的注射压力时稍许变形。
11、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点火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套环由铝或铝合金制成,在不小于9MPa的注射压力下稍许变形。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点火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是聚酰胺树脂。
13、一种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点火器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利用注射模制方法、在不小于9MPa的注射压力下在基本为圆筒形的金属套环和点火器之间填充树脂,并随后在保持不小于9MPa的所述压力的条件下固化树脂。
CN2004800082824A 2003-03-26 2004-03-24 点火器组件与点火器组件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7648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4212/2003 2003-03-26
JP2003084212A JP4037300B2 (ja) 2003-03-26 2003-03-26 点火器組立体
PCT/JP2004/003997 WO2004085951A1 (ja) 2003-03-26 2004-03-24 点火器組立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4817A true CN1764817A (zh) 2006-04-26
CN1764817B CN1764817B (zh) 2010-12-01

Family

ID=33094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082824A Expired - Lifetime CN1764817B (zh) 2003-03-26 2004-03-24 点火器组件与点火器组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607711B1 (zh)
JP (1) JP4037300B2 (zh)
CN (1) CN1764817B (zh)
WO (1) WO200408595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3425A (zh) * 2013-12-11 2015-06-17 天合安全气囊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充气机的烟火点火器的杆构件和包括杆构件的点火器、充气机及安全气囊模块
CN104797902A (zh) * 2012-09-21 2015-07-22 卡斯顿·施伍周 点火器承载体、点火单元和用于制造点火单元的方法
CN105873800A (zh) * 2014-01-09 2016-08-17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14424014A (zh) * 2019-09-20 2022-04-29 株式会社大赛璐 点火器组装体以及点火器组装体的组装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1347B2 (ja) 2005-01-21 2012-01-11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22605B2 (ja) * 2005-03-18 2011-02-02 タカタ株式会社 点火器組立体、インフレータ、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7132531A (ja) * 2005-11-08 2007-05-31 Daicel Chem Ind Ltd 点火器組立体
JP5020571B2 (ja) * 2006-08-29 2012-09-05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電気式点火器の製造方法
JP4916992B2 (ja) * 2007-09-28 2012-04-1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インフレータ
JP5245178B2 (ja) * 2009-05-28 2013-07-24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点火器組立体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ガス発生器
JP6954520B2 (ja) * 2017-12-05 2021-10-27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点火器組立体、及びガス発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0083A (en) * 1975-03-06 1976-06-0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Energy Research &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Igniter containing titanium hydride and potassium perchlorate
JP2551513Y2 (ja) * 1991-12-24 1997-10-22 内橋エス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式点火具用塞栓
US5691498A (en) * 1992-02-07 1997-11-25 Trw Inc. Hermetically-sealed electrically-absorptive low-pass radio frequency filters and electromagnetically lossy ceramic materials for said filters
US5487559A (en) * 1994-09-13 1996-01-30 Trw Inc. Air bag inflator with pressure sensor
US5533754A (en) * 1995-05-31 1996-07-09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ir bag inflator
JPH09126695A (ja) * 1995-10-30 1997-05-16 Uchihashi Estec Co Ltd 電気雷管
US6007096A (en) * 1998-04-20 1999-12-28 Trw Inc. Inflator having a pressure monitoring initiator
JP4426079B2 (ja) * 1999-09-27 2010-03-03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ニシエータ組立体
EP1225415A1 (en) * 1999-10-28 2002-07-24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Electric type initiator and gas generator
JP2002090097A (ja) * 2000-07-12 2002-03-27 Daicel Chem Ind Ltd イニシエータ組立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ガス発生器
US6508175B1 (en) * 2000-10-31 2003-01-21 Special Devices, Inc. Pyrotechnic initiator for use in high pressure environment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7902A (zh) * 2012-09-21 2015-07-22 卡斯顿·施伍周 点火器承载体、点火单元和用于制造点火单元的方法
CN104713425A (zh) * 2013-12-11 2015-06-17 天合安全气囊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充气机的烟火点火器的杆构件和包括杆构件的点火器、充气机及安全气囊模块
CN105873800A (zh) * 2014-01-09 2016-08-17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US9944249B2 (en) 2014-01-09 2018-04-17 Daicel Corporation Gas generator
CN105873800B (zh) * 2014-01-09 2019-06-21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14424014A (zh) * 2019-09-20 2022-04-29 株式会社大赛璐 点火器组装体以及点火器组装体的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07711A4 (en) 2010-04-07
CN1764817B (zh) 2010-12-01
EP1607711A1 (en) 2005-12-21
EP1607711B1 (en) 2014-03-12
WO2004085951A1 (ja) 2004-10-07
JP4037300B2 (ja) 2008-01-23
JP2004293835A (ja) 2004-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89390A (zh) 点火器组件
CN1764817A (zh) 点火器组件
CN1304224C (zh) 气体发生器
CN101041345A (zh) 车辆人员约束装置用气体发生器
US20040226472A1 (en) Initiator assembly
CN1140765C (zh) 点火器总成
CN1865691A (zh) 内燃机用点火装置
CN104169134B (zh) 气体发生器
CN1243652C (zh) 具有双管壳体和穿孔柱的混合气体发生器
CN1710729A (zh) 密封件及卷边组件、蓄电池外壳盖和蓄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642791A (zh) 气体发生器
CN1289331C (zh) 机动车辆的燃料箱
CN1069453C (zh) 灯座
CN1166156A (zh) 具有改良的混合式充气装置的混合式气袋系统
CN1742177A (zh) 气体燃料容器的过压安全设备
CN1744399A (zh) 耐用性提高的火花塞
US20040251667A1 (en) Ignitor assembly
CN1886591A (zh) 燃油喷射阀用燃烧气体密封垫
CN100337859C (zh) 可燃气体充气泵以及用于填充和密封充气泵的方法
CN1450964A (zh) 气体发生器
CN1230009A (zh) 放电灯装置及其绝缘插头
CN1948059A (zh) 气囊用气体发生器
CN1720095A (zh) 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
CN213959320U (zh) 一种用于汽车点火线圈的火花塞护套
CN1914068A (zh) 充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DAICEL Corp.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