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3800B - 气体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气体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73800B
CN105873800B CN201580003296.5A CN201580003296A CN105873800B CN 105873800 B CN105873800 B CN 105873800B CN 201580003296 A CN201580003296 A CN 201580003296A CN 105873800 B CN105873800 B CN 1058738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gniter
lantern ring
cup
ignition mechanism
mechanism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32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73800A (zh
Inventor
奥山丘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73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3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73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3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29Igni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7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characterised by ca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60R2021/2642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ombustion chambers or sub-cha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气体发生器,其具有点火器的点火器套环和杯构件作为部件,能够提高将杯构件压入于点火器的点火器套环时的密合强度,为此,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10)是在壳体(11)内具有容纳有点火器(23,27)和传火药的点火机构室(33,35)的气体发生器,所述点火器(23,27)是点火器主体的周围被点火器套环(22,26)包围而成的点火器,点火机构室(33,35)是将填充有传火药的点火机构室杯(32,41)的开口部侧的内周壁面以形成与点火器(23,27)的点火器套环(22,26)的外周壁面密合的状态的方式压入而形成的,点火器套环(22,26)的平均维氏硬度(Vh1)和点火机构室杯(32,41)的平均维氏硬度(Vh2)的比(Vh2/Vh1)为0.25~0.65的范围。

Description

气体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用于汽车的气囊装置等中的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对用于汽车的气囊装置等中的具备气体发生剂的气体发生器而言,在壳体内容纳有用于使上述气体发生剂着火的电气式点火器。
电气式点火器通常是具有着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被点火器套环包围的状态,在点火器套环部分相对于壳体固定。
对位于壳体内的电气式点火器而言,为了提高对气体发生剂的着火功能,很多情况是与传火药(或者是作为传火药发挥功能的气体发生剂)组合使用。
在JP-A No.H05-4035的气体发生器中,通过将点火室盖3的螺丝部3a和点火壳体2下部的螺母2c进行螺纹结合,使点火室盖3安装至点火壳体2(第0026段)。
对US-A No.6,139,055的气体发生器而言,通过通常的压入法将壳体52相对于图1的插头适配器(adaptor plug)70(第6栏第65-67行)压入。还记载了壳体52可以使用各种截面形状(第5栏第54-57行)。
虽然在JP-A No.2010-892的第0033段中,记载了第1杯构件嵌入第1点火器套环22,在第0036段中记载了第2杯构件41嵌入第2点火器套环26,但并没有对于提高该杯构件和套环的密合强度的特别手段的记载。
虽然在JP-A No.2010-70073的第0030段中,记载了燃烧室杯30嵌入至套环41,但并没有对于提高该杯和套环的密合强度的特别手段的记载。
虽然在JP-A No.2007-118788的第0069段中,记载了增强室杯132嵌入至第1点火器套环122,在第0070段中记载了将燃烧室杯构件141压入至第2点火器126,但并没有关于提高杯和套环的密合强度的特别手段的记载。
虽然在JP-A No.2011-143777的第0011段中,记载了在将作为气体发生器的壳体材料的诸如高张力钢板的高强度构件进行加压成型而构成小直径的壳体的情况下,特别是变得难以在低温环境下使壳体具有充分的强度,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进行退火等处理,但在实施了这样的退火处理的情况下,会变得不能保持上述能够耐受致动气体生成室的内压上升的耐压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1提供气体发生器,其为在壳体内具有容纳有点火器和传火药的点火机构室的气体发生器,所述点火器是点火器主体的周围被点火器套环包围而形成的,其中,
所述点火机构室为将填充有所述传火药的点火机构室杯的开口部侧的内周壁面以形成与所述点火器的点火器套环的外周壁面密合的状态的方式压入而形成的,
所述点火器套环的根据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定的平均维氏硬度(Vh1)和所述点火机构室杯的根据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的平均维氏硬度(Vh2)的比(Vh2/Vh1)为0.25~0.65的范围。
本发明的发明2提供气体发生器,其为在壳体内具有容纳有第1点火器和传火药的点火机构室、和容纳有第2点火器和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的气体发生器,所述第1点火器是第1点火器主体的周围被第1点火器套环包围而形成的,所述第2点火器是第2点火器主体的周围被第2点火器套环包围而形成的,其中,
所述点火机构室为将填充有所述传火药的点火机构室杯的开口部侧的内周壁面以形成与所述第1点火器的第1点火器套环的外周壁面密合的状态的方式压入而形成的,
所述第1点火器套环的根据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定的平均维氏硬度(Vh1)和所述点火机构室杯的根据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的平均维氏硬度(Vh2)的比(Vh2/Vh1)为0.25~0.65的范围,
所述燃烧室为将填充有所述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杯的开口部侧的内周壁面以形成与所述第2点火器的第2点火器套环的外周壁面密合的状态的方式压入而形成的,
所述第2点火器套环的根据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定的平均维氏硬度(Vh1)和所述燃烧室杯的根据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的平均维氏硬度(Vh2)的比(Vh2/Vh1)为0.25~0.65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发明通过下面详细的说明和附图进一步完全得到理解,但这些仅用于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受其限制。
[图1]图1为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截面图。
[图2]对图2而言,(a)为套环的平均维氏硬度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b)为杯构件的平均维氏硬度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
发明详述
在JP-A No.H05-4035的安装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行点火室盖3的螺丝部3a和点火壳体2下部的螺母2c的精密的切削螺纹加工、和安装时的螺纹结合加工需要时间。
对US-A No.6,139,055的安装方法而言,其是在调整壳体52和插头适配器70的形状和大小后,将壳体52压入(按入)至插头适配器70的方法,存在由于压入时部件的变形、压力不足(插头适配器70和壳体52的密合性降低)而导致气密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气体发生器,其具有点火器的点火器套环和杯构件的组合作为部件,可以进一步提高杯构件压入至点火器的点火器套环后时的密合强度。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具有点火器的点火器套环和点火机构室杯的组合。
对点火器而言,是作为气体发生器用的电气式点火器广泛应用的众所周知的点火器,是在具有着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的周围、隔着根据需要而使用的树脂被点火器套环包围的点火器。
就点火机构室杯而言,其内部作为点火机构室,容纳有上述点火器和传火药(增强剂)。
点火器套环和点火机构室杯优选由碳钢、碳钢中添加了镍、铬、钨、锰、硅、钼等合金元素的合金钢等形成。
上述的Vh2/Vh1为0.25~0.65的范围,优选为0.30~0.60,更优选为0.35~0.55的范围。
在Vh2/Vh1为1.0以上的情况下,压入操作本身的困难性非常高,在Vh2/Vh1小于1.0,但为近似于1.0的数值(例如0.8以上且低于1.0)的情况下,由于点火器套环和点火机构室杯的硬度差较小,压入操作较难,也不能够充分提高点火器套环和点火机构室杯的接触部分的密合度。
上述点火器套环的根据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平均维氏硬度(Vh1)优选为160~210,更优选170~200,进一步优选175~195。
上述点火机构室杯的根据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平均维氏硬度(Vh2)优选为55~105,更优选60~100,进一步优选65~95。
Vh1和Vh2被调整为使Vh2/Vh1满足上述范围。
点火机构室杯的维氏硬度可以通过适用冲压、锻造等公知的金属成型法而被成型为给定的杯形状后,进行退火处理而进行调整。
对退火处理而言,可以适用在600~900℃、更优选在700~800℃保持2小时左右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点火器套环的维氏硬度虽然是所使用的金属本身的属性,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上述退火处理而调整维氏硬度。
维氏硬度以公知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将3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平均维氏硬度。在本发明中,于室温使用维氏微小硬度计,以试验负荷300g进行测定,将三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平均维氏硬度。
装配点火机构室杯和点火器时,可以适用以下方法:
使内部填充有给定量的传火药(或作为传火药发挥功能的气体发生剂)的点火机构室杯位于下方,并将点火器的点火器套环相对于点火机构室杯的开口部压入的安装方法,
以点火器的点火器套环固定于上方的状态,将填充有所需量的传火药的点火机构室杯从开口部侧进行压入的安装方法,
使用由筒状部和盖部(底部)这两者形成的点火机构室杯作为点火机构室杯,从筒状部的一端侧的开口部压入至点火器的点火器套环后,从另一端开口部填充传火药,之后,在开放状态的另一端开口部安装盖部之后以激光焊接等进行固定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调整点火器套环和点火机构室杯的维氏硬度之比(Vh2/Vh1)使得满足给定范围。
因此,由于例如在将点火器套环从点火机构室杯的开口部压入时,上述开口部壁向外侧扩张变形,因此点火器套环的压入变得容易,在压入后上述开口部壁向内侧缩小变形而回到原来的形状,因此也提高点火机构室杯和点火套环的接触部分的密合度。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具有点火器的点火器套环和点火机构室杯的组合、点火器的点火器套环和燃烧室杯的组合。
第1点火器和第2点火器为作为气体发生器用的电气式点火器广泛应用的周知的点火器,在具有着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的周围隔着根据需要使用的树脂被点火器套环(第1点火器套环、第2点火器套环)包围。
就点火机构室杯而言,其内部作为点火机构室,容纳有上述第1点火器和传火药(增强剂)。
就燃烧室杯而言,其内部作为燃烧室,容纳有上述第2点火器和气体发生剂。
点火器套环、点火机构室杯、燃烧室杯优选由碳钢、碳钢中添加了镍、铬、钨、锰、硅、钼等合金元素的合金钢等形成。
上述的Vh2/Vh1为0.25~0.65的范围,优选为0.30~0.60,更优选为0.35~0.55的范围。
在Vh2/Vh1为1.0以上的情况下,压入操作本身的困难性非常高,在Vh2/Vh1小于1.0,但为近似于1.0的数值(例如0.8以上且低于1.0)的情况下,由于点火器套环和点火机构室杯的硬度差较小,压入操作较难,也不能够充分提高点火器套环和点火机构室杯的接触部分的密合度。
上述点火器套环(第1点火器套环、第2点火器套环)的根据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的平均维氏硬度(Vh1)优选为160~210,更优选170~200,进一步优选175~195。
上述点火机构室杯和燃烧室杯的根据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平均维氏硬度(Vh2)优选为55~105,更优选60~100,进一步优选65~95。
Vh1和Vh2被调整为使Vh2/Vh1满足上述范围。
装配点火机构室杯和第1点火器时,可以适用以下方法:
使内部填充有给定量的传火药(或作为传火药发挥功能的气体发生剂)的点火机构室杯位于下方,并将第1点火器的第1点火器套环相对于点火机构室杯的开口部压入的安装方法,或
以第1点火器的第1点火器套环固定于上方的状态,将填充有所需量的传火药的点火机构室杯从开口部侧进行压入的安装方法,
使用由筒状部和盖部(底部)这两者形成的点火机构室杯作为点火机构室杯,从筒状部的一端侧的开口部压入至第1点火器的第1点火器套环后,从另一端开口部填充传火药,之后,在开放状态的另一端开口部安装盖部之后以激光焊接等进行固定的方法。
在装配燃烧室杯和第2点火器时,可以适用以下方法:
使内部填充有给定量的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杯位于下方,将第2点火器的第2点火器套环相对于燃烧室杯的开口部压入而进行安装的方法,或
以第2点火器的第2点火器套环固定于上方的状态,将填充有所需量的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杯从开口部侧压入进行安装的方法,
使用由筒状部和作为底部的盖部这两者形成的燃烧室杯作为燃烧室杯,从筒状部的一端侧的开口部压入至第2点火器的第2点火器套环后,从另一端开口部填充气体发生剂,之后,在开放状态的另一端开口部安装盖部之后以激光焊接等进行固定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调整点火器套环(第1点火器套环、第2点火器套环)和点火机构室杯及燃烧室杯的维氏硬度的比(Vh2/Vh1)使得满足给定范围。
因此,由于例如在从点火机构室杯的开口部或燃烧室杯的开口部将点火器套环(第1点火器套环、第2点火器套环)压入时,上述开口部壁向外侧扩张变形,因此点火器套环的压入(第1点火器套环、第2点火器套环)变得容易,在压入后所述开口部壁向内侧缩小变形而回到原来的形状,因此也提高点火机构室杯或燃烧室杯和点火器套环(第1点火器套环、第2点火器套环)的接触部分的密合度。
对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而言,由于用于形成点火机构室或燃烧室的杯构件与压入上述杯构件的点火器套环的密合性良好,所述压入时的作业性也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只要是可将杯构件和点火器的点火器套环以压入进行装配的结构的气体发生器即可适用。
例如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具有JP-A No.2010-892的图1所示的第1杯构件32和第1点火器套环22、第2杯构件41和第2点火器套环26的组合的气体发生器,具有JP-A No.2010-70073的图1所示的燃烧室杯30和套环41的组合、JP-A No.2007-118788的图3的杯132和套环122的组合、杯141和套环126的组合的气体发生器等。
以下利用图1(和JP-A No.2010-892的图1相同)进行说明。
对气体发生器10而言,利用扩散器壳12和封闭壳13以接合部16焊接而成的壳体11而形成外壳。
在扩散器壳12的周面设有多个气体排出口14,气体排出口14被由铝或不锈钢形成的密封带15从内侧进行封闭。
在封闭壳13的底面设有两个孔,分别配置有第1点火机构21和第2点火机构25。
第1点火机构21具有隔着树脂24固定于第1点火器套环22的第1点火器23。
第2点火机构25具有隔着树脂28固定于第2点火器套环26的第2点火器27。
第1点火器套环22和第2点火器套环26、第1点火器23和第2点火器27使用了相同形状、相同尺寸的构件。
在壳体11内部,配置有筒状的过滤器45,在过滤器45的外周面和气体排出口14及密封带15之间设有环状的间隙。
过滤器45内部形成第1燃烧室31,填充有未图示的第1气体发生剂(公知的气体发生剂)。
在第1燃烧室31内,第1杯构件(点火机构室杯)32和第2杯构件(第2燃烧室杯)41为相邻配置。
第1杯构件32具有开口部32a侧的第1扩径周壁部32c和底面32b侧的第1缩径周壁部32d,以从开口部32a侧覆盖第1点火器23的方式嵌入第1点火器套环22。第1杯构件32的壁厚是均匀的。
第1点火器套环22是由未经退火处理的碳钢形成的,第1杯构件(点火机构室杯)32是由经退火处理的碳钢形成的。
第1点火器套环22的平均维氏硬度(Vh1)和第1杯构件(点火机构室杯)32的平均维氏硬度(Vh2)的比(Vh2/Vh1)为0.25~0.65的范围。
在第1扩径周壁部32c和第1缩径周壁部32d的边界部,形成有第1环状斜面32e,在第1缩径周壁部32d形成有多个第1连通孔34。虽然在图1中,第1连通孔34形成在接近第1环状斜面32e的位置,但只要是不和第2杯构件41相对的位置,也可以形成在更接近底面32b的位置。
第1杯构件32内部形成增强室(点火机构室)33,未图示的气体发生剂(可以使用公知的增强剂或作为增强剂发挥功能的气体发生剂)根据需要以容纳于铝制的袋容器内的状态被填充。
对于气体发生剂而言,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种类、组成、形状,可以利用使第1燃烧室31内的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的作用、和由其本身的燃烧所产生的气体。
第2杯构件41具有开口部41a侧的第2缩径周壁部41d和底面41b侧的第2扩径周壁部41c,以从开口部41a侧覆盖第2点火器27的方式嵌入第2点火器套环26。第2杯构件41的壁厚是均匀的。
第2点火器套环26是由未经退火处理的碳钢形成的,第2杯构件(第2燃烧室杯)41是由经退火处理的碳钢形成的。
第2点火器套环26的平均维氏硬度(Vh1)和第2杯构件(第2燃烧室杯)41的平均维氏硬度(Vh2)的比(Vh2/Vh1)为0.25~0.65的范围。
在第2缩径周壁部41d和第2扩径周壁部41c的边界部,形成有第2环状斜面41e,在第2扩径周壁部41c形成有多个第2连通孔42。多个第2连通孔42,从外侧由密封带进行封闭。
虽然在图1中第2连通孔42形成于接近底面41b的位置,但只要是和第1杯构件32不相对的位置,也可以形成于更靠近第2环状斜面41e的位置或形成于第2环状斜面41e,也可以形成于底面41b。在形成于底面41b时,在底面41b和扩散器壳12的顶板12a之间形成间隔。
第2杯构件41内部形成第2燃烧室35,未图示的第2气体发生剂(可以使用公知的气体发生剂)根据需要以容纳于铝制的袋容器内的状态被填充。
在图1所示的截面图中,第1杯构件32和第2杯构件41为相同壁厚、形成互相正好适合的截面形状。第1杯构件32和第2杯构件41被配置为使得第1扩径周壁部32c和第2缩径周壁部41d在半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相邻、且第1缩径周壁部32d和第2扩径周壁部41c在半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相邻。
第1杯构件32和第2杯构件41的间隔是通过根据增强室33的容量和第2燃烧室35的容量的增减的程度,而增减第1杯构件32和第2杯构件41的外径而设定的。
另外,可以通过使第1杯构件32和第2杯构件41的间隔变窄,而增加第1燃烧室31的容积。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第1杯构件32和第2杯构件41之间设置为使得第1气体发生剂无法进入、增强室33的燃烧不会影响第2燃烧室35的间隔。
第1连通孔34和第2连通孔42以在轴向上的高度位置不同的方式而形成。通过设定为这样,可防止燃烧产物在和过滤器45相同的高度的位置集中。
在装配图1所示气体发生器10的工序中,以从开口部32a侧覆盖第1点火器23的方式将第1杯构件32压入至第1点火器套环22。
此时,由于第1点火器套环22的平均维氏硬度(Vh1)和第1杯构件(点火机构室杯)32的平均维氏硬度(Vh2)的比(Vh2/Vh1)满足0.25~0.65的范围,第1杯构件32的开口部32a向外侧扩张变形,所以第1点火器套环22的压入变得容易。由于压入之后,开口部32a向内侧缩小变形而回到原来的形状,因此第1点火器套环22和第1杯构件(点火机构室杯)32的接触部分密合。
另外,在装配图1所示气体发生器10的工序中,以从开口部41a侧覆盖第2点火器27的方式将第2杯构件41压入至第2点火器套环26。
此时,由于第2点火器套环26的平均维氏硬度(Vh1)和第2杯构件(燃烧室杯)41的平均维氏硬度(Vh2)的比(Vh2/Vh1)满足0.25~0.65的范围,第2杯构件41的开口部41a向外侧扩张变形,所以第2点火器套环26的压入变得容易。由于压入之后,开口部41a向内侧缩小变形而回到原来的形状,因此第2点火器套环26和第2杯构件(燃烧室杯)41的接触部分密合。
接着,利用图1对气体发生器的致动进行说明。
以气体发生器被组装入气囊系统并搭载于汽车的情况为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第1点火器23和第2点火器27根据碰撞时汽车接受的冲击的程度不同而存在:仅第1点火器23致动的情况、第1点火器23先致动而第2点火器27迟些致动的情况、第1点火器23和第2点火器27同时致动的情况,但在下文中,对第1点火器23先致动而第2点火器27迟些致动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汽车发生碰撞而受到冲击时,第1点火器23收到来自控制单元的致动信号而致动点火并使增强室33内部的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产生燃烧产物(高温气体、火焰等)。此时,由于第1杯构件32和第1点火器套环22的接触部分是密合的,因此上述燃烧产物不会从上述接触部分漏出。
上述燃烧产物通过第1连通孔34而进入第1燃烧室31,使第1气体发生剂着火并燃烧而产生燃烧气体。此时,由于第1连通孔34和过滤器45隔有距离,并且也不形成在和第2杯构件41相对的位置,所以不会由于增强剂的燃烧产物导致第2燃烧室35内的第2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
由第1燃烧室31内的第1气体发生剂产生的燃烧气体,在通过过滤器45被过滤及冷却之后,破坏密封带15。从气体排出口14排出,使气囊膨胀。此时,由于第2连通孔42从外侧被密封带(未图示)封闭,因此不会由于第1气体发生剂的燃烧产生的燃烧气体导致第2燃烧室35内的第2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
比第1点火器23迟些,第2点火器27致动点火,第2燃烧室35内的第2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产生燃烧气体。此时,由于第2杯构件41和第2点火器套环26的接触部分是密合的,因此上述燃烧气体不会从上述接触部分漏出。
燃烧气体破坏第2连通孔42的密封带(未图示),从第2连通孔42向第1燃烧室31流出之后,通过过滤器45被过滤以及冷却,并从气体排出口14导入气囊。
实施例
实施例1及比较例1
第1点火器套环22和第2点火器套环26的平均维氏硬度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需要说明的是,它们的测定方法和测定值均相同,在下文中作为第2点火器套环26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
第1点火器套环22和第2点火器套环26均由碳钢(C含量0.15质量%)形成,实施例1及比较例1两者均未经退火处理。
将第2点火器套环26沿轴方向切割之后,以研磨机研磨切割面使得平滑后作为测定试样,在室温使用维氏微小硬度计((株)Mitutoyo制HM-211型)以试验负荷300g进行了测定。
测定位置为,第2点火器套环26与第2杯构件41的第2缩径周壁部41d的接触部分的高度不同的3点的板厚的中间位置(图2(a)中3个×符号的位置)。将结果示于表1。
第1杯构件32和第2杯构件41的平均维氏硬度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需要说明的是,它们的测定方法和测定值均相同,在下文中作为第2杯构件41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
第1杯构件32和第2杯构件41均为由碳钢(C含量0.08质量%以下)形成的,实施例1在成型之后在800℃进行退火处理2小时,比较例1不进行成型之后的退火处理。
将第2杯构件41在与第2点火器套环26接触的第2缩径周壁部41d沿半径方向切割之后,以研磨机研磨切割面使得平滑后作为测定试样,在室温使用维氏微小硬度计((株)Mitutoyo制HM-211型)以试验负荷300g进行了测定。
测定位置为沿周方向的等间隔的3点的板厚的中间位置(图2(b)中3个×符号的位置)。将结果示于表1。
[表1]
使用具有表1所示的平均维氏硬度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第1点火器套环22和第1杯构件32的组合,使用第2点火器套环26和第2杯构件41的组合,实施了杯构件相对于各套环的压入操作。
该结果为:实施例1的套环和杯构件的压入操作容易,压入之后的套环和杯构件的密合性也良好。
另一方面,对比较例1的套环和杯构件的压入操作而言,杯构件的扩大变形较小、与实施例1比困难,对压入之后的套环和杯构件的密合性而言也是,杯构件的缩小变形难以产生、与实施例1比不充分。
如上记载了本发明。
显然本发明在其范围中包含各种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并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此外,所有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地认为是本发明的变形这样的情形,都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4)

1.气体发生器,其为在壳体内具有容纳有点火器和传火药的点火机构室的气体发生器,所述点火器是点火器主体的周围被点火器套环包围而形成的,其中,
所述点火机构室是将填充有所述传火药的点火机构室杯的开口部侧的内周壁面以形成与所述点火器的点火器套环的外周壁面密合的状态的方式压入而形成的,
所述点火机构室杯的平均维氏硬度(Vh2)和所述点火器套环的平均维氏硬度(Vh1)的比(Vh2/Vh1)为0.25~0.65的范围,
所述点火器套环的平均维氏硬度(Vh1)的测定方法为:将点火器套环沿轴方向切割之后,以研磨机研磨切割面使得平滑后作为测定试样,在室温使用维氏微小硬度计以试验负荷300g进行测定,测定位置为点火器套环与点火机构室杯的第2缩径周壁部的接触部分的高度不同的3点的板厚的中间位置;
所述点火机构室杯的平均维氏硬度(Vh2)的测定方法为:将点火机构室杯在与点火器套环接触的第2缩径周壁部沿半径方向切割之后,以研磨机研磨切割面使得平滑后作为测定试样,在室温使用维氏微小硬度计以试验负荷300g进行测定,且测定位置为沿周方向的等间隔的3点的板厚的中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点火机构室杯的平均维氏硬度(Vh2)为55~105。
3.一种气体发生器,其为在壳体内具有容纳有第1点火器和传火药的点火机构室、和容纳有第2点火器和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的气体发生器,所述第1点火器是第1点火器主体的周围被第1点火器套环包围而形成的,所述第2点火器是第2点火器主体的周围被第2点火器套环包围而形成的,其中,
所述点火机构室是将填充有所述传火药的点火机构室杯的开口部侧的内周壁面以形成与所述第1点火器的第1点火器套环的外周壁面密合的状态的方式压入而形成的,
所述点火机构室杯的平均维氏硬度(Vh2)和所述第1点火器套环的平均维氏硬度(Vh1)的比(Vh2/Vh1)为0.25~0.65的范围,
所述燃烧室是将填充有所述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杯的开口部侧的内周壁面以形成与所述第2点火器的第2点火器套环的外周壁面密合的状态的方式压入而形成的,
所述燃烧室杯的平均维氏硬度(Vh2)和所述第2点火器套环的平均维氏硬度(Vh1)的比(Vh2/Vh1)为0.25~0.65的范围,
所述第1点火器套环及所述第2点火器套环的平均维氏硬度(Vh1)的测定方法为:将点火器套环沿轴方向切割之后,以研磨机研磨切割面使得平滑后作为测定试样,在室温使用维氏微小硬度计以试验负荷300g进行测定,测定位置为点火器套环与点火机构室杯的第2缩径周壁部的接触部分的高度不同的3点的板厚的中间位置;
所述点火机构室杯的平均维氏硬度(Vh2)的测定方法为:将点火机构室杯在与点火器套环接触的第2缩径周壁部沿半径方向切割之后,以研磨机研磨切割面使得平滑后作为测定试样,在室温使用维氏微小硬度计以试验负荷300g进行测定,且测定位置为沿周方向的等间隔的3点的板厚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点火机构室杯和所述燃烧室杯的平均维氏硬度(Vh2)为55~105。
CN201580003296.5A 2014-01-09 2015-01-05 气体发生器 Active CN1058738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2229A JP6483949B2 (ja) 2014-01-09 2014-01-09 ガス発生器
JP2014-002229 2014-01-09
PCT/JP2015/050024 WO2015105067A1 (ja) 2014-01-09 2015-01-05 ガス発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3800A CN105873800A (zh) 2016-08-17
CN105873800B true CN105873800B (zh) 2019-06-21

Family

ID=53523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3296.5A Active CN105873800B (zh) 2014-01-09 2015-01-05 气体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44249B2 (zh)
JP (1) JP6483949B2 (zh)
KR (1) KR102204062B1 (zh)
CN (1) CN105873800B (zh)
DE (1) DE112015000371T5 (zh)
WO (1) WO20151050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3326B2 (ja) * 2014-09-16 2018-07-04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CN108463379B (zh) * 2016-01-26 2021-02-12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JP6930981B2 (ja) * 2016-08-29 2021-09-01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6954520B2 (ja) * 2017-12-05 2021-10-27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点火器組立体、及びガス発生器
KR102622079B1 (ko) * 2018-05-29 2024-01-09 주식회사 다이셀 가스 발생기
KR102579301B1 (ko) * 2018-12-11 2023-09-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동승석 에어백 인플레이터 및 시스템
DE102019134899A1 (de) * 2019-12-18 2021-06-24 Zf Airbag Germany Gmbh Gasgenerator insbesondere für ein fahrzeugsicherheitssystem
US11603072B2 (en) * 2021-08-06 2023-03-14 Autoliv Asp, Inc. Dual stage inflato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6888A (ja) * 2001-01-22 2002-08-02 Hataya Seisakusho:Kk プラグ用防水カバー及びその防水カバーの装着用ガイド、並びにプラグ用防水カバーの装着方法
JP2005337475A (ja) * 2004-05-31 2005-12-08 Denso Corp 電磁弁装置
CN1764817A (zh) * 2003-03-26 2006-04-26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点火器组件
JP2010000892A (ja) * 2008-06-20 2010-01-07 Daicel Chem Ind Ltd ガス発生器
CN103003656A (zh) * 2010-07-29 2013-03-27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035A (ja) 1990-08-31 1993-01-14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ガス発生器用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ガス発生器
FR2691706B1 (fr) * 1992-06-02 1994-07-22 Livbag Snc Generateur pyrotechnique de gaz muni d'une ouverture de securite.
US6474684B1 (en) * 1997-04-24 2002-11-05 Talley Defense Systems, Inc. Dual stage inflator
US6139055A (en) 1999-05-10 2000-10-31 Autoliv Asp, Inc. Adaptive heated stage inflator
US20040251667A1 (en) 2003-03-26 2004-12-16 Hiroshi Harada Ignitor assembly
JP4177311B2 (ja) * 2004-09-13 2008-11-0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輸送管の端末金具
US7850201B2 (en) 2005-01-21 2010-12-14 Nippon Kayaku Kabushiki Kaisha Gas gener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7118788A (ja) 2005-10-28 2007-05-17 Daicel Chem Ind Ltd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JP5301128B2 (ja) * 2007-09-12 2013-09-25 Ntn株式会社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5255967B2 (ja) 2008-09-19 2013-08-07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2011143777A (ja) 2010-01-13 2011-07-28 Nippon Kayaku Co Ltd ガス発生器
EP2426016A4 (en) 2009-04-30 2012-08-01 Nippon Kayaku Kk GAS GENERATOR
JP5985950B2 (ja) * 2012-10-04 2016-09-06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とその組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6888A (ja) * 2001-01-22 2002-08-02 Hataya Seisakusho:Kk プラグ用防水カバー及びその防水カバーの装着用ガイド、並びにプラグ用防水カバーの装着方法
CN1764817A (zh) * 2003-03-26 2006-04-26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点火器组件
JP2005337475A (ja) * 2004-05-31 2005-12-08 Denso Corp 電磁弁装置
JP2010000892A (ja) * 2008-06-20 2010-01-07 Daicel Chem Ind Ltd ガス発生器
CN103003656A (zh) * 2010-07-29 2013-03-27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83949B2 (ja) 2019-03-13
JP2015128974A (ja) 2015-07-16
WO2015105067A1 (ja) 2015-07-16
DE112015000371T5 (de) 2016-10-06
KR102204062B1 (ko) 2021-01-18
US20160362082A1 (en) 2016-12-15
KR20160106592A (ko) 2016-09-12
CN105873800A (zh) 2016-08-17
US9944249B2 (en) 2018-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73800B (zh) 气体发生器
US8434783B2 (en) Gas generator for restraining device of vehicle
CN105555395B (zh) 气体发生器
US20120048137A1 (en) Gas generator
CN109863065B (zh) 气体发生器
CN106458138B (zh) 气体发生器
CN107685707A (zh) 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2791537A (zh) 气体发生器
US9079808B2 (en) Gas generator, gas generator hold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as generator holder
CN109416235A (zh) 气体发生器
CN109906176A (zh) 气体发生器
US20110248486A1 (en) Gas genera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ame
CN108883739A (zh) 气体发生器
CN107709102A (zh) 点火装置及使用其的气体发生器
CN109153364A (zh) 气体发生器
JP4594830B2 (ja) ガス発生器
JP6585467B2 (ja) 点火器組立体とそれを使用したガス発生器
EP1329365A1 (en) Gas generator
CN108463379A (zh) 气体发生器
CN108602486A (zh) 气体发生器
JP2009001221A (ja) ガス発生器
WO2022138285A1 (ja) ガス発生器
RU2211063C2 (ru) Газогенер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6553611A (zh) 充气机
WO2016076149A1 (ja) 点火器組立体とそれを使用したガス発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