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5090A - 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 - Google Patents
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55090A CN1755090A CNA200510107020XA CN200510107020A CN1755090A CN 1755090 A CN1755090 A CN 1755090A CN A200510107020X A CNA200510107020X A CN A200510107020XA CN 200510107020 A CN200510107020 A CN 200510107020A CN 1755090 A CN1755090 A CN 17550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ip
- reflex
- linkage
- strainer
- outer circumferent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0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0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14—Details of air conditioning housings
- B60H1/00528—Connections between housing pa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02—Casings; Housings; Frame construc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65/00—Casings, housings or mounting for fil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2265/02—Non-permanent measure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filter
- B01D2265/028—Snap, latch or clip connec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不仅提高耐振性,还提高组装的作业性。可将箱体和盖卡合脱离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包括:插入部,其从箱体或盖的一侧的外面向外侧突出;保持部,其从所述箱体或盖的另一个朝向所述一侧延伸,形成将插入部插入的插入孔,在保持部或插入部的任一个上嵌合扣夹,该扣夹由弹性部件形成,施加使箱体和盖相互紧闭的按压力。由嵌合在位于插入孔前方的前端部或插入部的外周面的任一个上的嵌合部,和施加按压力的弹簧部件构成扣夹。另外,弹簧部由将板状的上述弹性部件沿一轴方向折回而构成的折回部,和相互相对的以上述折回部为界的两侧的部位形成,以折回部为基点,使相对的部位相互打开而产生按压力,通过按压力将插入到插入孔内的插入部向保持部的根部侧按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车辆用的空气滤清器装置的铰链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车辆用空气滤清器中公知有:设置铰链,其可在构成滤清器外罩的箱体和盖的一侧部进行卡合脱离,可使盖相对于箱体自如开关。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空气滤清器,其具有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在它们的结合面上安装密封部件,同时,在第一外罩内收纳滤芯。在该空气滤清器中,将由设于第一外罩上的第一卡合部和设于第二外罩上的与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构成的铰链设于这些第一及第二外罩的一侧部。
在该铰链中,在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的分别近接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位置上设置第一导向部及第二导向部。而且,在与第二外罩的上述卡合移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从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隔开的位置上分别设置第三导向部及第四导向部,并使这些四个导向部的形状构成如下形状,即,在第二外罩的上述卡合移动时,一边防止密封面的边干涉密封部件而使密封部件弹性变形为密封不良的状态,一边引导卡合移动,同时,在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容许密封面向密封部件紧密贴合。
但是,空气滤清器由于经常受到振动,且反复开关,从而在这样的现有类型的铰链中各卡合部损耗。因此,存在密封材料的过盈量减少,密封性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这种问题,本申请发明者们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即,将形成于一对箱体中的一个上的铰链轴部和形成于另一个箱体的爪部卡合,开关自如地组合一对箱体,其特征在于,设置使上述爪部相对于上述铰链轴部沿上述密封件的夹紧方向按压的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平7-2479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0-1455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公开于专利文献2中的发明中,不但进一步提高耐振性,而且提高组装的作业性。
在本发明中,为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空气滤清器铰链机构,可将空气滤清器(1)的箱体(3)和盖(5)卡合脱离,其特征在于,具有:插入部(21、51),其形成于所述箱体(3)或盖(5)的一侧,从该一例的外面向外侧突出;保持部(11、61),其从所述箱体(3)或盖(5)的另一个上向所述一侧延伸,形成将所述插入部(21、51)插入到内部的插入孔(12、62),在所述保持部(11、61)或所述插入部(21、51)的任一个上嵌合扣夹(30、40、70),该扣夹由弹性部件形成,并且施加将所述箱体(3)和盖(5)向相互闭锁的方向按压的按压力,该扣夹(30、40、70)由嵌合在位于所述保持部(11、61)的所述插入孔(12、62)前方的前端部(13、13a)或所述插入部(21、51)外周面的任一个上的嵌合部(30B、40B、70B),和与该嵌合部(30B、40B、70B)一体形成并施加所述按压力的弹簧部(30A、40A、70A)构成,所述弹簧部(30A、40A、70A)由将板状的所述弹性部件沿一轴方向折回而构成的折回部(31、41、71),和相互相对的以所述折回部(31、41、71)为界的两侧的部位(35、36、42、72、73)形成,该弹簧部(30A、40A、70A)将以该折回部(31、41、71)为基点而位于其两侧的相对的部位(35、36、42、72、73)相互打开而产生所述按压力,插入到所述插入孔(12、62)的所述插入部(21、51)通过所述按压力向所述保持部(11、61)的根部侧按压。
在本发明中,更具体地说,采用具有如下结构要素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
第一,在所述扣夹(30)上,在所述一轴方向的两个位置形成折回部(31、32),以使所述弹性部件相互向相反方向折回,所述弹簧部(30A)由这些一侧的第一折回部(31)及以该第一折回部(31)为界的两侧的平板部(35、36)构成,所述嵌合部(30B)由另一侧的第二折回部(32)及以该第二折回部(32)为界的两侧的相对的平板部(36、37)构成,所述扣夹(30)将所述嵌合部(30B)嵌合于所述保持部(11)的所述前端部,以使所述弹簧部(30A)位于所述插入孔(12)的内侧,所述插入部(21)被插入到所述插入孔(12)的所述保持部(11)的根部侧和所述弹簧部(30A)之间。
在本发明中,该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的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嵌合部(30B)的所述第二折回部(32)及位于与所述弹簧部(30A)相反一侧的平板部(37)双方上分别形成卡合孔(33、34),在所述保持部(11)的所述前端部(13),在重合所述嵌合部(30B)的第二折回部(32)的侧面,及重合位于与所述弹簧部(30A)相反一侧的平板部(37)的前端面的双方上分别形成卡合爪(14、15),将所述卡合爪(14、15)分别插入对应的所述卡合孔(33、34),将所述扣夹(30)定位在所述前端部(13)。
另外,将位于与所述嵌合部(30B)的所述弹簧部(30A)相反一侧的平板部(37)的前端(39)朝向外侧弯曲。
第二,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中,所述扣夹(40)的以所述折回部(41)为界的一例部位中,内侧的部位(44)和外周侧的部位(46)由所述折回部(41)连接这样地保留着折回部(41)而相互分离,并且分别在所述折回部(41)向相同方向折回,使所述内侧的部位(44)相对于所述外周侧的部位(46)配置于中侧,所述嵌合部(40B)由以所述折回部(41)为界的另一侧部位(42)和该内侧的部位(44)构成,所述弹簧部(40A)由以所述折回部(41)为界的另一侧部位(42)和所述外周侧的部位(46)构成,该扣夹(40)使所述外周侧的部位(46)朝向所述保持部(11)的所述前端部(13)侧,将所述嵌合部(40B)嵌合于所述插入部(21)的外面。
在这样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中,构成所述嵌合部(40B)的所述内侧部位(44)的前端(45)和以所述折回部(41)为界的另一侧部位(42)的前端(43)朝向外侧弯曲。
另外,构成所述弹簧部(40A)的所述外周侧的部位(46)的前端形成有朝向外侧弯曲并与所述保持部(11)接触的挡块(47)。
第三,在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中,所述扣夹(70)的以所述折回部(71)为界的一侧的部位将通过残留所述折回部(71)侧形成的挡块将内侧部位(73)和外周侧部位(75)相互分离,在与内侧部位(73)分开的外周侧部位(75)上形成弯曲部,其朝向与所述折回部(71)的折回方向相同的方向弯曲所述外周侧部位(75),使所述外周侧部位(75)以所述折回部(71)为基准位于所述内侧部位(73)的外侧,所述嵌合部(70B)由所述内侧部位(73)和所述外周侧部位(75)构成,所述弹簧部(70A)由以所述折回部(71)为界的另一侧部位和所述内侧的部位(73)构成,该扣夹(70)使以所述折回部(71)为界的另一侧的部位(72)朝向所述保持部(61)的根部,将所述嵌合部(70B)嵌合于所述前端部(63)。
另外,所述扣夹(70)使所述折回部(71)与形成有所述插入部(51)的盖(5)或箱体(3)相对而嵌合于所述前端部(63)。
另外,在所述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中,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外周侧部位(75)及所述内侧部位(73)上设置与所述前端部(63)卡合并定位固定所述扣夹(70)的卡合爪(66、78)或卡止部(64、74)的任一个,另一方面,在所述前端部(63),在与所述外周侧部位(75)重合的面和与所述内侧部位(73)重合的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卡合爪(66、78)或卡止部(64、74)的任一个卡合的卡止部(64、74)或卡合爪(66、78)。
在所述前端部(63)上形成有卡合凸部(65),其插入在所述外周侧部位(75)的内侧形成的空间内。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外周侧部位(75)的前端(77)和所述内侧部位(73)的前端(73a)相互朝向相反侧弯曲,而以所述折回部(71)为界的另一侧的部位(72)的前端(72a)朝向所述前端部(63)侧弯曲。
根据本发明,防止扣夹在保持部和插入部之间位置偏移,同时,使扣夹起到缓冲材料的作用,有效地阻止振动等造成的铰链部的磨损。另外,可通过一次操作而将扣夹嵌合于保持部或插入部内,并且,将插入部插入到形成于保持部的插入孔内,可将空气滤清器的箱体和盖卡合,因此,可极其容易地进行组装。
另外,由于是将插入部插入到保持部的插入孔内而卡合盖和箱体的铰链机构,故可使盖相对于箱体滑动,可将盖安装在箱体上。因此,即使在空气滤清器的安装空间窄的情况,也可以容易地将盖安装于箱体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的纵剖面的图;
图2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铰链机构的空气滤清器的一实施方式的侧面图;
图3是保持部和嵌合于该保持部的扣夹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将插入部插入到与扣夹嵌合的保持部的样子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将保持部和插入部卡合的状态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构成其它实施方式的铰链机构的插入部和扣夹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将与扣夹嵌合的插入部插入到保持部的插入孔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8是从外侧看到的将保持部和插入部卡合的状态的图;
图9是从内侧看到的将保持部和插入部卡合的状态的图;
图10是构成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铰链机构的插入部的立体图;
图11是与图10所示的插入部一起构成第三实施方式的铰链机构的保持部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保持部的局部剖面图;
图13是构成第三实施方式的铰链机构的扣夹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将扣夹嵌合于保持部的样子的扣夹及保持部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在与扣夹嵌合的保持部上卡合插入部的状态的铰链机构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将保持部和插入部卡合的状态的铰链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滤清器1的铰链机构的纵剖面,图2表示具有该铰链机构的空气滤清器1的侧面图。
首先,说明空气滤清器1。空气滤清器1具有构成其外壳的外罩2,和收纳于该外罩2内部的未图示的滤芯。
外罩2由上部开放的箱体3和覆盖在该箱体3上并且覆盖箱体3开放的上部的盖5构成。在箱体3的底面设有用于将空气导入空气滤清器1的导入口4,而在盖5的侧面设有将已过滤的空气导出的导出口6。
在外罩2的一侧部设有可使箱体3和盖5卡合脱离地将两者卡合的铰链机构,而在与设有铰链机构的侧部相对的侧部上,设有将箱体3和盖5密封的夹紧用具7。铰链机构在该一侧部成对地设于外罩2的两侧。另外,夹具用具7也在外罩2的两侧各设置一个。该外罩2中,首先,在铰链机构的部位将盖5卡合于箱体3上,以该铰链机构为支点,使盖5和箱体3相互压合而将相互的开放部分接合。然后,通过由夹紧用具7夹持盖5和箱体3而密封。此时,夹入有设于箱体3的边部、盖5的边部和过滤器的边部的密封件8(参照图2)。
如图1所示,铰链机构具有,在箱体3的边部从箱体3的外侧面向上侧的盖5延伸的保持部11,和在盖5的边部向盖5的外侧方突出的插入部21。另外,该铰链机构中设有将箱体3和盖5向相互压合的方向按压的扣夹30。
参照图3~图5详细说明该铰链机构。图3~图5模式地表示从该空气滤清器1仅拔出铰链机构的情况。
在设于箱体3的保持部11上形成有贯通其壁厚方向的插入孔12。该插入孔12设于从保持部11的上端向下侧离开规定尺寸的位置上,其外形形成矩形。该插入孔12的上侧的部位是与扣夹30嵌合的扣夹安装部13。
在该扣夹安装部13的上端面和外侧面分别形成有卡合爪14、15。形成于上端面的卡合爪14从上端面向上方突出,并且从该保持部11的外侧随着朝向外罩2高度逐渐升高地形成为倾斜面。并且,由垂直的面构成外罩2侧。另一方面,形成于外侧面的卡合爪15从外侧面向外侧突出,其横断面的形状大致形成矩形,高度大致均一。
另一方面,设于盖5上的插入部21从其根部到前端形成一定的宽度及厚度。另外,在插入部21的根部形成有从盖5的外面与该插入部21一体地突出的定位部24。该定位部24的前端与保持部11的内面接触,限定盖5相对于箱体3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另外,为了容易组装而将插入部21的前端22形成流线型。而且,在插入部21的表面沿该插入部21的突出的方向形成槽23。
扣夹30如下形成,将板状的弹性部件在构成其一轴方向的长度方向的两处的折回部31、32分别逆向折弯,使其外观形成罗马字母的Z的形状。在这两处的折回部31、32中,一侧的第一折回部31被弯曲成圆弧状,而另一侧的第二折回部32在以规定间隔隔开的两个位置分别被折弯成直角状,使其侧面看为矩形。
第一折回部31和位于以该第一折回部31为界的两侧并且相互相对的平板部35、36构成弹簧部30A。另外,第二折回部32和位于以第二折回部32为界的两侧并且相互相对的平板部36、37构成用于在铰链机构上安装该扣夹30的嵌合部30B。另外,构成弹簧部30A的上侧平板部36和构成嵌合部30B的下侧平板部36重复使用同一位置。
弹簧部30A以第一折回部31为基点,向将相互相对的上侧平板部36和下侧平板部35相互打开的方向作用力。该弹簧作用力(弹発力)如后文所述,作为将盖5和箱体3相互按压的按压力而被利用。另外,配置于下侧的平板部35的前端38朝向上方卷曲。
另外,在嵌合部30B上,在第二折回部32和配置于上侧的平板部37上,在扣夹30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分别形成有卡合孔33、34。另外,平板部37的前端39先向下侧弯曲,再将其前端的部分向上侧卷曲。在保持部11的扣夹安装部13上嵌合该扣夹30时,在形成于第二折回部32的卡合孔33中卡合形成于扣夹安装部13外侧面的卡合孔15,另一方面,在形成于平板部37的卡合孔34中卡合形成于扣夹安装部13上面的卡合爪14。
如下组装以上的铰链机构的同时,将盖5和箱体3相互压合。
首先,如图3所示,将扣夹30安装在保持部11的扣夹安装部13上。即,扣夹30将弹簧部30A相对于嵌合部30B朝向下侧,将嵌合部30B从保持部11的外侧嵌合于扣夹安装部13上。此时,由于构成嵌合部30B的上侧平板部37的前端39朝向上方卷曲,故前端39不会挂于扣夹安装部13上,而圆滑地滑动。另外,不仅由于卡合爪14形成为朝向外罩2侧逐渐增高的倾斜面,而且由于扣夹30本身是由弹性部件形成的,故平板部36、37以第二折回部32为基点被压展开,容易将嵌合部30B嵌合到扣夹安装部13上。
当嵌合扣夹30时,如图4所示,弹簧部30A位于形成于保持部11上的插入孔12的内侧。另外,形成于扣夹安装部13上端面的卡合爪14与形成于构成嵌合部30B的上侧平板部37上的卡合孔34卡合,同时,形成于外侧面的卡合爪15与形成于第二折回部32上的卡合孔33卡合。而且,平板部37的前端39与扣夹安装部13的端边卡合。
这样,扣夹30在扣夹安装部13的上端面位置和外侧面位置的双方通过卡合爪14、15卡合,进而平板部37的前端39与扣夹安装部13的端边卡合,因此,在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向可靠地保持于扣夹安装部13上。
在将扣夹30嵌合于保持部11后,如图5所示,将盖5的插入部21插入到设于箱体3的保持部11的插入孔12内部。插入插入部21的位置是形成于扣夹30的弹簧部30A和插入孔12的保持部11的根部侧部位之间的间隙的部分。此时,扣夹30的弹簧部30A与插入部21干涉,圆弧状折弯的第一折回部31最初与插入部21接触,因此,插入部21圆滑地插入。
当插入部21插入弹簧部30A和保持部11的根部侧之间时,弹簧部30A被上下压缩,以第一折回部31为基点,向使上侧平板部36和下侧平板部35相互打开的方向施加弹簧作用力。由此,插入部21在插入孔12内部向保持部11的根部侧按压。即,盖5向箱体3侧按压。如图1所示,盖5和箱体3通过该按压力夹着密封件8而相互压合。
根据以上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不仅可使盖5向箱体3滑动,还可将两者组合。因此,在发动机室内部,即使在不能于周围确保足够的空间的位置配置空气滤清器的情况,也可以极其容易地将盖5安装于箱体3上。
其次,参照图6~图9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铰链机构。
在该铰链机构中,将扣夹40嵌合于形成于盖5的插入部21中。
如图6所示,扣夹40整体由板状的弹性部件构成,在设于其长度方向大致中央的折回部41对折而形成。另外,扣夹40以折回部41为界将下侧的部位42形成平板状,而由外周部分46和内侧部分44两个区域构成上侧的部位。
而且,在上侧的部位中,保留着折回部41以コ字状的缝隙分离,以使内侧部分44和外侧部分46在折回部41连接。分离的内侧部分44比外周部分46折弯得深,一直折弯到距离外周部分46的中间侧。而且,在该扣夹40上,由下侧平板部42和折弯到中间侧的内侧部分44构成嵌合部40B,而由下侧平板部42和外周部分46构成弹簧部40A。
另外,在该扣夹40上,下侧平板部42的前端43向下方卷曲地弯曲,而内侧部分44的前端45及外周部分46的前端47向上方卷曲地弯曲。
这样的扣夹40如下安装于铰链机构上的同时起作用。
如图7所示,扣夹40使平板部42、内侧部分44及外周部分46的前端43、45、47从插入部21的前端22朝向根部侧,使构成弹簧部40A的外周部分46位于插入部21的上侧,从插入部21的前端22嵌合。插入部21的前端形成流线型,且与构成嵌合部40B的平板部42的前端43及内侧部分44的前端45一起弯曲,因此,扣夹40的嵌合部40B可圆滑地将插入部21插入其内侧。另外,由于在插入部21的表面沿该插入部21延伸的方向形成槽23,故嵌合于插入部21的嵌合部40B通过这些槽23阻止插入部21的宽度方向的移动。
如图8所示,插入部21在将扣夹40嵌合于其外面的状态下,插入保持部11的插入孔12内。此时,外周部分46与保持部11的插入孔12上方的前端部13a产生干涉,使外周部分46弹性变形,朝向下方压下,由此圆滑地插入插入孔12的内部。
当将插入部21插入插入孔12内时,构成弹簧部40A的外周部分46以折回部41为基点向上侧施加作用力。因此,插入部21被朝向保持部11的根部侧按压。由此,盖5朝向箱体3靠压。
另外,当将插入部21插入插入孔12内时,如图9所示,弯曲的平板部42的前端43及外周部分46的前端47与保持部11的内面接触。即,这些部分43、47同时起到防止扣夹40拔出的挡块的功能。这样,对扣夹40作用振动等引起的外力,即使在扣夹40向插入部21的前方移动的情况,这些平板部42的前端43及外周部分46的前端47也能够可靠地防止该扣夹40的拔出。
另外,有关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使盖5滑向箱体3内,就可将两者组合。因此,在发动机室内部,即使在不能于周围确保足够的空间的位置上配置空气滤清器时,也可以极其容易地安装盖5。
图10~图16表示第三实施方式。
该第三实施方式的铰链机构由设于盖上的插入部(参照图10)、设于箱体上的保持部(参照图11及图12)以及嵌合于保持部的扣夹(参照图13)构成。
设于盖5上的插入部51从其根部到前端构成一定的宽度,其厚度随着朝向前端侧逐渐变薄。而且,为了容易进行组装,使插入部51的前端52形成流线型。另外,在插入部51的上面平行设有沿该插入部延伸的方向形成的两个槽53。
而且,在插入部51的两侧形成有从盖5的外面平行延伸的按压部55。该按压部55通过将纵板部56、水平板部57和加强筋58构成一体而形成,其中,纵板部56沿与插入部51的两侧面隔开一定间隔设置的垂直方向配置,水平板部57在纵板部56的外侧水平配置,加强筋58从水平板部57的上面向上方突出。后面详细说明该按压部55的功能。
另一方面,在设于箱体3上的保持部61上形成有贯通其壁厚方向的插入孔62。该插入孔62设于从保持部61的上端以规定的尺寸向下侧分开的位置,其外形形成矩形。该插入孔62的上侧部位是嵌合扣夹70的扣夹安装部63。
在该扣夹安装部63上,在上端面的外侧形成有卡止凹部64,在内面形成有卡合凸部65。形成于上端面的卡止凹部64如下形成,使其两侧边位于扣夹安装部63本身的两侧边的内侧,将上端面和外侧面相交的角部直角切开。与此相对,卡合凸部65的两侧边位于扣夹安装部63本身的两侧边的内侧,从内面矩形状地突出。
另外,如图12所示,在扣夹安装部63上,在构成其下面且位于插入孔62内部的面上形成有卡合爪66。该卡合爪66作为倾斜面形成,使其随着从内面侧向外面侧,其高度逐渐增加。
而且,在该保持部61的两侧分别设有朝向外侧伸出形成的水平延伸的接触面67。该接触面67是在通过该铰链机构将盖5卡合于箱体3上时,从上面按压设于盖3上的按压部55的部位。另外,在该接触面67的上面,在保持部61的外侧面侧与保持部61连接而形成有挡块68。该挡块68使插入部51向插入孔62的插入停止在适当的位置。
扣夹70整体由板状的弹性部件构成,如图13所示,在设于其长度方向大致中央的折回部71对折而形成。另外,在扣夹70中,以折回部71为界,将下侧的部位形成平板状,由内侧部分73和包围该内侧部分73周围的外侧部分75这两个区域构成上侧的部位。
而且,上侧的部位在折回部71使内侧部分73和外侧部分75在折回部71侧相互连接地保留折回部71侧以コ字状的缝隙分离。分离的内侧部分73由折回部71折回后保持不变地一直延伸。外周部分75由侧边部76和前端部77构成,将侧边部76弯曲,以折回部71为基准位于内侧部分73的外侧。外周部分75的侧边部76使与内侧部分73连接的根部相对于内侧部分73大致成直角地向外侧弯曲,同时,前端向与折回部71的折回方向相同的方向成直角地弯曲。因此,外周部分75的侧边部76与内侧部分73大致平行。
而且,在内侧部分73,在比其前端稍靠近折回部71侧的位置上形成有贯通内侧部分73的卡止孔74。另外,内侧部分73的前端73a朝向平板部72侧而向下侧弯曲。
另一方面,外周部分75的前端部77朝向与内侧部分73相反的上侧相对于侧边部76弯曲。而且,在侧边部76相对该前端部77的靠根部分切入切口,使该切口间的部位向内侧部分73突出。该突出的部位是卡合爪78。该卡合爪78是在该扣夹70安装于扣夹安装部63上时,卡合于形成在扣夹安装部63的卡合凹部64的部位。
相对于以上的上侧部位位于以折回部71为界的下侧的平板部72的前端部72a向上侧弯曲,与内侧部分73的前端部73a相对。
在这样形成的扣夹70中,由下侧平板部72和内侧部分73构成弹簧部70A,由外侧部分73和外周部分75构成嵌合部70B。
图14~图16表示将该扣夹70安装在设于箱体3的保持部71的扣夹安装部上的状态,及构成铰链机构的插入部51和保持部61的卡合状态。
扣夹70中,平板部72、内侧部分73及外周部分75的前端部72a、73a、77朝向扣夹安装部63,从保持部61的内面侧嵌合于扣夹安装63。此时,使平板部72朝向下侧,以使作为弹簧部70A起作用的平板部72位于保持部61的插入孔62的内侧。而且,在构成嵌合部70B的外周部分75和内侧部分73之间插入扣夹安装部63。另外,由于将内侧部分73的前端部73a及外周部分75的前端部77一起弯曲,从而可不使前端部73a和7干涉扣夹安装部63,而圆滑地嵌合扣夹70。
当将扣夹70嵌合于扣夹安装部63上时,在扣夹安装部63的卡止凹部64中卡合扣夹70的卡合爪78,并且将形成于扣夹安装部的卡合凸部65插入到外周部分75的例边部76之间。另外,图14~图16没有表示,形成于扣夹安装部63下面的卡合爪66与形成于扣夹70内侧部分的卡合孔74卡合。由此,即使在扣夹70上作用外力,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扣夹70从扣夹安装部63脱落。
在扣夹70嵌合于扣夹安装部63上后,将插入部51插入保持部61的插入孔62内。插入部51插入平板部72与插入孔62的该保持部61的根部侧之间。此时,平板部72的前端72a朝向上侧弯曲,并且插入部51的前端形成流线型,故插入部51被圆滑地插入到插入孔62的内部。另外,将插入部51插入到插入孔62内,同时,使形成于插入部51两侧的按压部55的下面滑向设于保持部61两侧的接触面67。在进行这些作用时,由于纵板部56沿保持部61的侧面,故该纵板部56作为导向部起作用。另外,插入部51一直插入到设于两侧的构成按压部55的水平板部57的前端接触到设于保持部两侧的挡块68。
当将插入部51插入插入孔62内时,平板部72与形成于插入部51上面的槽53卡合,有效地阻止插入部51向左右位置偏移。
由于插入部51从前端随着朝向根部高度逐渐增加,故当将插入部51进一步插入到插入孔62中时,插入部51伴随插入,以强力按压平板部72。平板部72,作为反作用力,朝向保持部61的根部侧按压插入部51。该力作为相对箱体3靠压盖5的力起作用。
当插入部51通过扣夹70的弹簧部70A以过度的力向保持部61的根部侧按压时,有可能损伤被箱体3和盖5夹着的未图示的密封件。在该铰链机构中,在盖5上设置按压部55,同时,在箱体3上设置接触面67,因此,即使例如以过度的力按压插入部51,按压部55按压接触面67,阻止盖5本身不必要地向箱体3进行按压。因此,可阻止损伤密封件。
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使盖5向箱体3滑动就可将两者组合。因此,即使在不能于周围确保足够的空间的位置配置空气滤清器时,也可以极其容易地将盖3安装到箱体3上。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以在箱体上设置保持部,在盖上设置插入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箱体上的插入部,在盖上设置保持部。在该情况下,使保持部在盖的一侧部朝向箱体侧突出设置,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箱体的一侧部,使插入部朝向外侧突出设置。
另外,用于该空气过滤器的铰链机构的扣夹也可以由作为弹性部件的金属板形成,但不限于金属板,也可以采用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机构。
Claims (12)
1、一种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可将空气滤清器的箱体和盖卡合脱离,其特征在于,具有:
插入部,其形成于所述箱体或盖的一侧,从该一侧的外面向外侧突出;
保持部,其从所述箱体或盖的另一个上向所述一侧延伸,形成将所述插入部插入到内部的插入孔,
在所述保持部或所述插入部的任一个上嵌合扣夹,该扣夹由弹性部件形成,并且施加将所述箱体和盖向相互闭锁的方向按压的按压力,
该扣夹,其由嵌合在位于所述保持部的所述插入孔前方的前端部或所述插入部外周面的任一个上的嵌合部,和与该嵌合部一体形成并施加所述按压力的弹簧部构成,
所述弹簧部由将板状的所述弹性部件沿一轴方向折回而构成的折回部,和相互相对的以所述折回部为界的两侧的部位形成,该弹簧部将以该折回部为基点而位于其两侧的相对的部位相互打开,由此产生所述压力,插入到所述插入孔的所述插入部通过所述按压力向所述保持部的根部侧按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扣夹上,在所述一轴方向的两个位置形成折回部,以使所述弹性部件相互向相反方向折回,所述弹簧部由其中一个的第一折回部及以该第一折回部为界的两侧的平板部构成,所述嵌合部由另一个的第二折回部及以该第二折回部为界的两侧的相对的平板部构成,所述扣夹将所述嵌合部嵌合于所述保持部的所述前端部,以使所述弹簧部位于所述插入孔的内侧,所述插入部被插入到所述插入孔的所述保持部的根部侧和所述弹簧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嵌合部的所述第二折回部及位于与所述弹簧部相反一侧的平板部双方上分别形成卡合孔,在所述保持部的所述前端部,在与所述嵌合部的第二折回部重合的前端面,及与位于所述弹簧部相反一侧的平板部重合的侧面部的双方上分别形成卡合爪,将所述卡合爪插入到各自对应的所述卡合孔中,将所述扣夹定位在所述前端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将位于所述嵌合部的与所述弹簧部相反一侧的平板部的前端朝向外侧弯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夹的以所述折回部为界的一侧的部位使内侧部位和外周侧部位残留着折回部而相互分离以在所述折回部连接,所述内侧部位在所述折回部分别沿相同方向折回,使其相对于所述外周侧的部位配置于中侧,所述嵌合部由以所述折回部为界的另一侧的部位和所述内侧部位构成,所述弹簧部由以所述折回部为界的另一侧的部位和所述外周侧部位构成,该扣夹使所述外周侧部位朝向所述保持部的所述前端部侧,将所述嵌合部嵌合于所述插入部的外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内侧部位的前端和以所述折回部为界的另一侧的部位的前端朝向外侧弯曲。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弹簧部的所述外周侧部位的前端形成朝向外侧弯曲且与所述保持部接触的挡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夹的以所述折回部为界的一侧的部位通过残留所述折回部侧形成的挡块将内侧部位和外周侧部位相互分离,在与内侧部位分离的外周侧部位形成弯曲部,该弯曲部朝向与所述折回部的折回方向相同的方向弯曲所述外周侧部位,使所述外周侧部位以所述折回部为基准位于所述内侧部位的外侧,所述嵌合部由所述内侧部位和所述外周侧部位构成,所述弹簧部由以所述折回部为界的另一侧的部位和所述内侧部位构成,该扣夹使以所述折回部为界的另一侧的部位朝向所述保持部的根部,将所述嵌合部嵌合于所述前端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夹使所述折回部与形成有所述插入部的盖或箱体相对而嵌合于所述前端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周侧部位及所述内侧部位上设置与所述前端部卡合而位置固定所述扣夹的卡合爪或卡止部的任一个,在所述前端部,在与所述外周侧部位重合的面和与所述内侧部位重合的面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卡合爪或卡止部的任一个卡合的卡止部或卡合爪。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端部形成有卡合凸部,其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外周侧部位的内侧的空间中。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侧部位的前端和所述内侧部位的前端相互朝向相反侧弯曲,而以所述折回部为界的另一侧的部位的前端朝向所述前端部侧弯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88167/04 | 2004-09-30 | ||
JP2004288167A JP2006097663A (ja) | 2004-09-30 | 2004-09-30 | エアクリーナのヒンジ機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55090A true CN1755090A (zh) | 2006-04-05 |
CN100465428C CN100465428C (zh) | 2009-03-04 |
Family
ID=36097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10702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5428C (zh) | 2004-09-30 | 2005-09-27 | 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07198B2 (zh) |
JP (1) | JP2006097663A (zh) |
CN (1) | CN100465428C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16860A (zh) * | 2009-01-29 | 2010-09-01 | 喜开理株式会社 | 过滤装置 |
CN105201701A (zh) * | 2014-06-23 | 2015-12-30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空气滤清器的铰链结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07631A1 (en) * | 2004-11-24 | 2006-05-25 | San Ford Machinery Co., Ltd. | Dust-bag previously pressing hook for a dust collecting machine |
JP4312806B2 (ja) * | 2007-03-30 | 2009-08-1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 |
JP5389511B2 (ja) * | 2009-04-08 | 2014-01-15 | 株式会社Roki | エアクリーナ |
US8216333B2 (en) * | 2009-04-15 | 2012-07-10 | Briggs & Stratton Corporation | Air cleaner assembly for small engine |
KR101500001B1 (ko) | 2009-10-07 | 2015-03-1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에어클리너 케이스의 조립장치 |
US10058809B2 (en) * | 2012-09-27 | 2018-08-28 |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nfederation, Inc. | Air cleaner frame |
KR101417469B1 (ko) * | 2012-12-12 | 2014-08-06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에어클리너 |
US10434449B1 (en) * | 2017-07-26 | 2019-10-08 | Alan Coupal | Filter retaining mechanism with filter/pre-filter clip |
DE102018206210A1 (de) * | 2018-04-23 | 2019-10-24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 Deckelanordnung für einen Sensor sowie Fußgängerschutzsensor für ein Fahrzeug |
FR3110208B1 (fr) * | 2020-05-13 | 2023-03-10 | Smrc Automotive Holdings Netherlands Bv | Mécanisme de coopération pour assemblage d’un élément mâle avec un élément femel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231153A (en) * | 1940-01-11 | 1941-02-11 | Gen Motors Corp | Spring clip |
US3204288A (en) * | 1962-08-23 | 1965-09-07 | Bishop & Babcock Corp | Sheet metal hinge clip |
US3351206A (en) * | 1965-02-18 | 1967-11-07 | Carl H Wennerstrom | Structure for securing gutter screening to building gutters |
US3389438A (en) * | 1966-11-14 | 1968-06-25 | Fisher Haynes Corp | Hinge clip |
US3921253A (en) * | 1974-03-01 | 1975-11-25 | Gen Electric | Fastening device for hingedly assembling members |
US4064603A (en) * | 1976-09-29 | 1977-12-27 | Gateway Industries, Inc. | Safety belt buckle |
SE418926B (sv) * | 1977-03-23 | 1981-07-06 | Medmar Ab | Sammanfogningselement for sammanfogning av byggelement med plana avslutningsdelar, foretredesbevis skivor for uppbyggnad av exempelvis modeller, leksaker, demonstrationstablaer, lador ed |
US4307976A (en) * | 1980-05-19 | 1981-12-29 | Gutter World, Inc. | Locking gutter screen hinge |
US4437529A (en) * | 1982-05-03 | 1984-03-20 | Ingersoll Equipment Co., Inc. | Detachable hinge assembly |
US4805885A (en) * | 1982-12-21 | 1989-02-21 | Amp Incorporated | Sinuous spring |
US4750300A (en) * | 1987-02-05 | 1988-06-14 | Novelty Manufacturing Company | Gutter screen guard |
JP3299622B2 (ja) | 1994-03-11 | 2002-07-08 | 豊田紡織株式会社 | 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
US5513909A (en) * | 1994-08-02 | 1996-05-07 | Maytag Corporation | Appliance hinge |
EP0697517B1 (en) * | 1994-08-16 | 1998-08-12 | Toyo Roki Seizo Kabushikikaisha | Clamping mechanism |
FI99233C (fi) * | 1994-11-03 | 1997-11-10 | Fibox Oy Ab | Kotelo sähkö-, elektroniikka- ja pneumatiikkakojeiden ja laitteiden asentamista, eristämistä ja kotelointia varten |
JPH08320006A (ja) * | 1995-05-26 | 1996-12-03 | B C Seisakusho:Kk | エアクリーナのクランプ装置 |
DE19520156A1 (de) * | 1995-06-01 | 1996-12-05 | Mann & Hummel Filter | Filter, insbesondere Luftfilter für die Ansaugluft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
JPH10299588A (ja) * | 1997-04-30 | 1998-11-10 | Toyota Motor Corp | エアクリーナのヒンジ構造 |
US6049963A (en) * | 1997-06-23 | 2000-04-18 | Micron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mounting an element |
JP3077136B2 (ja) * | 1997-06-27 | 2000-08-14 |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 組み付け部品のロック構造 |
JP3977528B2 (ja) * | 1998-11-05 | 2007-09-19 | 東洋▲ろ▼機製造株式会社 | 車両用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
-
2004
- 2004-09-30 JP JP2004288167A patent/JP2006097663A/ja active Pending
-
2005
- 2005-09-27 US US11/236,251 patent/US760719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9-27 CN CNB200510107020XA patent/CN10046542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16860A (zh) * | 2009-01-29 | 2010-09-01 | 喜开理株式会社 | 过滤装置 |
CN101816860B (zh) * | 2009-01-29 | 2014-08-13 | 喜开理株式会社 | 过滤装置 |
CN105201701A (zh) * | 2014-06-23 | 2015-12-30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空气滤清器的铰链结构 |
CN105201701B (zh) * | 2014-06-23 | 2018-09-07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空气滤清器的铰链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60064955A1 (en) | 2006-03-30 |
JP2006097663A (ja) | 2006-04-13 |
US7607198B2 (en) | 2009-10-27 |
CN100465428C (zh) | 2009-03-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55090A (zh) | 空气滤清器的铰链机构 | |
US7040682B2 (en) |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a side sill garnish | |
CN106997815B (zh) | 按钮开关 | |
JP5852877B2 (ja) | グロメット及び車両用ドアの止水構造 | |
CN1651299A (zh) | 嵌条固定结构,车顶嵌条以及固定夹 | |
JPWO2007013635A1 (ja)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
EP1603377A3 (en) | Storage cas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 |
CN1684102A (zh) | 可很容易卸装的卡状电子装置 | |
CN1619891A (zh) | 连接件 | |
JP5939809B2 (ja) | 車両用ドアの止水構造 | |
JP4271222B2 (ja) | ルーフモール用キャップ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 |
JP2010064518A (ja) |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 |
JP6572418B2 (ja) | コネクタ固定具 | |
JP2007083916A (ja) | 自動車のフードシール構造 | |
CN106385130A (zh) | 一种自动折叠护套 | |
JP4689351B2 (ja) | エンドキャップとカウルとの連結構造 | |
JP4684088B2 (ja) |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のシール構造 | |
JP4075597B2 (ja) | バッテリポジティブカバー | |
KR101057039B1 (ko) | 차량용 클러스터의 소음저감장치 | |
JP2004239316A (ja) | 取付け構造 | |
CN112242683B (zh) | 电气连接箱 | |
CN1315253A (zh) | 打印机 | |
JP4232904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 |
JPH11299045A (ja)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 |
JP2010092730A (ja) | バッテリヒューズユニット用保護カバー及びその着脱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